基于TPB理论对浙江省高职学生求职行为因素分析及机制探讨

合集下载

浅谈以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择取蓝领职业的内在因素的论文

浅谈以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择取蓝领职业的内在因素的论文

浅谈以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择取蓝领职业的内在因素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论文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高职院校毕业生蓝领职业论文摘要:大学冲.结构性过剩是目前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笔者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本架构,分析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择取蓝领耳、业的内在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结构性过剩是摆在各级政府和教育机构面前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有调查显示大部分本科大学毕业生将来希望从事白领职业,相对于本科生,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对于从事蓝领职业的态度又是如何呢?要提高民族竞争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使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在自身的客观的基础上得到改善和提高。

笔者从高职高专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选择问题人手,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本架构,分析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择取蓝领职业的内在因素。

1研究架构本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本研究平台,搭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自我认知就业能力,再通过职业选择相关文献整合后建构出整体性的研究架构(图1),以了解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选择行为模式。

以下分别就各层面的假设做说明。

2研究假设行为态度根据原始的理性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模式可知态度是个人对某种行为的信念也是决定行为意图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态度是依据人们对行为结果所产生的知觉偏好或厌恶的研究均支持在职业选择的内容当中,对于目标职务的喜好程度与正反向观感会影响求职者追求工作的强度。

所以本研究提出假设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对从事蓝领工作的正向态度会直接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选择职业的行为意图。

行为的主观规范个人的主观规范会受到重要关系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有研究发现已婚的求职者在寻求工作机会时,动机与强度会受到伴侣与家人的压力影响职业选择的权衡,将兴趣与成就感涉及工作满意等考虑因素放在现实因素之后。

套用计划行为理论模式在工作搜寻的内容中显示,男性感受到养家活口的压力会促使男性工作者在工作搜寻的态度较为积极。

基于TPB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TPB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TPB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学生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一直是创业研究的热门话题。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创业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然而,创业成功并非易事,大学生创业意愿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创业行为的选择与实施。

因此,深入研究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大学生创业、推动创业教育和政策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TPB理论;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1TPB理论概述1.1 TPB理论的基本概念TPB理论包含三个核心概念: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

1.1.1 态度态度是个体对于特定行为的正面或负面评价。

在TPB理论中,态度由两个要素构成:行为效果的评估和行为的价值评估。

行为效果的评估是指个体对于特定行为的结果或后果的看法,而行为的价值评估是指个体对于特定行为的重要性或意义的评价。

例如,在创业行为中,个体可能认为创业会带来经济利益(行为效果的评估),同时也认为创业是个人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行为的价值评估)。

1.1.2 主观规范主观规范是指个体对于他人期望和社会规范的看法。

在TPB理论中,主观规范由两个要素构成:重要他人的期望和个体对于这些期望的服从程度。

重要他人的期望指的是个体认为在特定行为情境中,重要他人对于他们采取特定行为的期望。

个体对于这些期望的服从程度则表示个体是否愿意按照这些期望行事。

在创业行为中,重要他人可能包括家人、朋友、导师等,他们的期望可能是鼓励个体创业或者希望个体从事稳定的就业。

1.2 TPB理论的框架TPB理论的框架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行为意向 = 态度× 主观规范× 知觉行为控制在该公式中,行为意向表示个体在特定情境下采取特定行为的意愿程度。

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分别代表了个体在形成行为意向时的内在因素。

通过将这三个因素相乘,可以预测和解释个体的行为意向。

值得注意的是,TPB理论并不直接预测个体的实际行为,而是通过预测行为意向来间接预测行为。

社会支持下的求职行为及主观满意度分析——基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实证研究

社会支持下的求职行为及主观满意度分析——基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实证研究
党春 艳
( 台师 范 政 管 系 , 南 海 口 5 10 ) 琼 海 7 1 0 摘 要 : 社 会 支 持 理 论 的 基 础 上 , 过 问 卷调 查 , 析 了 高职 高 专 毕 业 生社 会 支持 与 求 职 行 为 两 个 变 量 及 其 之 间 的 在 通 分
关 系 , 分析 了高职 高 专 毕 业 生 对 求 职 时获 得 社 会 支 持 的 主 观 评 价 , 量 其 满 意 度 。 结 果 发 现 : 个 人 的 求职 行 为 中, 会 并 测 在 社 支持 与 求职 行 为正 相 关 , 非 正 式 社 会 支持 比 正 式 支持 求 职 的 成 功 率 高 ; 主 观 评 价 来 看 , 职 高 专 毕 业 生 对 非 正 式 社 会 且 从 高
和形 成 义 务 的功 能 失 效 , “ 制 洞 ” 关 系 在 劳 动 力 市 场 中 专 毕 业 生 而 言 , 类 社 会 支持 下 的 求 职 行 为 到 底 如 何 呢 ? 而 体 为 两
发挥 作 用提 供 了可 能 ( 文 宏 ,0 1 。 因此 , 文在 社 会 支 持 张 2 1) 本 理论基础上, 分析 高职 高 专 毕 业 生 社 会 支 持 与 求 职 行 为 两 个
随着 经 济 的发 展 和 人 们 物 质 生 活 水 平 的 提 高 , 以 人 为 “
本” 新发展 观越来 越强 调 个体 对 社 会形 势 以及 个人 对 自 的 身 状 况 的 主 观 感 受 , 关 主 观 感 受 的研 究 也 愈 发 受 到 重 视 。 有
式 联 系 的求 职 行 为 是 毕 业 生 实 现 就 业 的 另 一 主 要 途 径 。另
支持 下获 得 的 工 作 满 意 度 更 高 。

高职院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闭环式管理机制研究①——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闭环式管理机制研究①——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闭环式管理机制研究①———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陈小腊(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0018)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校的重要使命,而毕业生就业工作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高校办学质量最直接的体现,但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重视招生源头,培养过程与就业工作之间的联动,即把好入口关、培养关和出口关,全力打造“招生、培养、就业”人才培养全链条联动闭环式管理体系。

一、招生、培养和就业联动闭环管理的意义理念引领发展。

闭环管理是一种重要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将其运用于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一种创新性的教育实践活动。

招生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招生工作,每年的生源争夺战愈演愈烈,为的是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报考。

生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又影响学生的就业,良好的就业可以提升学校的口碑和影响力,又对高校的招生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招生、培养和就业三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联动闭环式的有机体结构。

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是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就业质量的必然选择。

《关于做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高校要建立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的有效机制,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是高校人才结构和培养质量的“晴雨表”,全面反映了招生培养环节的质量,有必要形成“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联动闭环式管理体系。

二、招生、培养和就业之间联动闭环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招生专业与市场需求脱节在办学过程中,一些高校盲目追求“大而全”,却忽视了自己的办学特色,由于短视和急功近利,很多高校紧盯热门专业,导致不少新设专业不符合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和条件。

尤其是一些文科类专业,其开设成本较低,各大高校“一哄而上”,这就容易在就业市场上形成“供过于求”的局面,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大学生求职行为研究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大学生求职行为研究

为了验证计划行为理论在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研究中的适用性,我们采用问 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对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施测。此外,我们还收集了这 些学生的学业成绩、课业负担等客观数据。
经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大学生的学业拖 延行为意图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对学业拖延持积极态度的学生更可能产生 拖延行为意图;受到来自家庭、朋友等重要他人的支持时,学生更可能产生拖延 行为意图;而当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掌控学业时,他们也更可能产生拖延行为意 图。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在竞争激烈 的求职市场中脱颖而出,一些大学生采取了不诚信的行为,如在求职过程中说谎。 这种行为虽然可能暂时帮助大学生获得工作机会,但长期来看,会对个人、企业 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针对大学生求职说谎行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求职过程中,一些大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可能会夸大自己的经历 和成果,虚构获奖情况、实践经验和团队角色等。此外,一些大学生还会伪造证 书、文凭等资质证明,以获取面试机会。这种说谎行为严重违背了诚信原则,对 其他诚实竞争的求职者来说是不公平的。
1、拓展跨文化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就业市场和企业文化存在差异,因 此,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求职行为将更具现实意义。
2、加强职业规划教育: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通过课程设置、 职业指导等形式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提高求职能力。
3、引入新技术和方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和方法对大学生 求职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加精准地发现求职过程中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 决方案。
总之,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探讨了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为理解这一现 象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并为有效干预提供了实践指导。然而,研究仍存在一定 不足之处,例如样本仅局限于某所高校的学生,且未能充分考虑可能影响学业拖 延行为的多种因素。

高职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以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职业价值观为例

高职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以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职业价值观为例
视 角。
[ 关键 词 】高职 生 成 就 动 机 自我 效 能 感 职 业 价 值 观 【 中图分类号】G 7 1 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0 0 9 —5 5 4 9( 2 0 1 4 )O 2 一O 2 1 0 —0 5
研究 使 用 了叶仁敏 改 编 的成就 动机 量 表 中文版 ,还 使 用 了S e h w a r z e r 等 人于 1 9 8 1 年 制 定 的 一 般 自我 效 能 感 量 表 G S E S ,以及凌文 铨等编制 的职业价 值观 问卷进行施 测。采用
( 二 )研 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 问卷调查 的方法 ,使用一下量表对 被试 进行测 量,获得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得到结论 。 1 . 成就动机量表 ( A M S ) 本研 究使用 的是 《 成就动机 量表 》 ( 简 称A M S )…,该 量 表 是 由挪 威 大 学心 理 学 家C j e s m e . T . 和N y g a r d . R . 于1 9 7 0 年 编 制 的 。本 研 究 使 用 的 中文 版 本 为 我 国 研 究 者 叶仁 敏 和 挪 威 H e g t v e t . K . A . 于1 9 8 8 年合作译 制,并于1 9 9 2 年 在 大 学 生 和 中 学 生样 本 中 进 行 了修 订 。
l 圜囫圈 羞
高职生就业影响 因素研究
— —
以成就动机 、自我效能感 、职业价值观为例
乔祯
( 内蒙古 电子信 息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1 0 0 1 0 )
[ 摘要]伴随着社会 的快速 发展 和我 国教 育体制 的不断 改革 ,高等职 业教 育 已经越 来越 受到人们 的 广泛 关注。本 研 究主要 试 图 了解现 阶段 高职生成 就动机 、 自我 效能感、职业 价值观 的基本现状 ,高职 生 在不 同维度 上 的成 就动机 、 自我效 能感、职 业价 值观是 否存在差 异 ,分析 高职生群体 中成就 动机 、 自我 效 能 感 、 职 业 价 值 观 之 间 的 关 系 ,为 进 一 步开 展 针 对 高职 生 群体 的职 业教 育 提 供 参 考 和 新 的 理 论

高职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高职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高职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作者:刘雨涛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第01期摘要:基于对广东省三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数据,运用SPSS16.0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择职关系、职业声望、择职机会、职业保健、职业技能、择职指导等职业选择影响因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的学生则在职业技能影响因素方面具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1-0085-03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分工越来越细,劳动者选择职业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劳动者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在人的整个职业生涯乃至整个人生之中,职业选择是极重要的一环,正如伟大的哲学家罗素所言:“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选择职业,就是选择将来的自己。

”根据萨珀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15~24岁的高职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建立阶段,在选择职业时有一定弹性,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如果不加以积极引导,可能会影响高职学生与社会职业的良性互动,进而影响学生及时、充分、顺利就业。

理论回顾职业选择的目的在于使自身能力素质、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需求特征相结合,通过对以往研究的回顾可以发现,无论是特质因素论、人格类型论、需要论、心理动力论、职业发展论、行为论、决策论、社会认知论等职业选择理论学说,还是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职业价值观角度或从个人因素、社会因素等角度对职业选择展开的研究,都认为劳动者的职业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劳动者的职业选择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

如帕森斯(1908)认为个人的能力、人格、行为和动机都会对其职业选择产生影响;安妮·罗欧(1951)认为个人的需要层次决定个人选择职业的倾向,而需要层次会随着个人的经历而改变;美国心理学家鲍丁等人则认为职业选择是个人综合快乐与现实原则相结合的结果;霍兰德则认为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的延伸;美国社会学家P.M.布劳和B.D.邓肯(1967)的研究表明,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影响个人职业获得的主要是“后致性因素”,“先赋性因素”的作用较小;林南(2005)认为弱关系是获取社会资源的有效途径;我国学者王路江、马俊杰(2000)通过研究认为职业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选择,地区差异对于职业选择也会产生影响。

供给侧视角下浙江省高职毕业生就业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

供给侧视角下浙江省高职毕业生就业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采集样本数据,从高校、政府、市场三个层面分析浙江省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及问题成因,结果显示,当前高职院校普遍缺乏从生产要素、制度、服务等层面研究高职毕业就业难问题。

为此,基于供给侧视角,可通过聚焦专业能力提升、完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聚焦就业政策保障,营造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聚焦就业指导服务,构建个性化就业帮扶体系等途径,为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供给侧;高职;就业困境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699(2019)05-0013-06DOI :10.3969/j.issn.1671-3699.2019.05.003一、浙江省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直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

浙江省政府一直非常重视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的理念抓好抓实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近年来,浙江省政府逐步加大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进行一定帮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及职业转换能力,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和好做法[1]。

浙江省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开展始终紧密结合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用人单位的切实需求,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同时,学校积极引导师生向发展性的就业教育方向前进,通过合理的育才、树人,真正地促进高职毕业生全面发展。

从政府层面看,浙江省政府不断加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

2004年,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成立,并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形成“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毕业生就业管理体系,即以浙江省教育发展中心为主,以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浙江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辅。

近年来,浙江省政府以不断完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依托毕业生就业管理体系,全力开展全省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和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从学校层面来看,各高职院校都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一把手工程”,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落实相关措施,确保人员、资金、措施三到位,有力保证了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顺利推进[2]。

当前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当前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当前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作者:池海标陈肖依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03期摘要: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16届离校未就业学生为样本,分析离校未就业学生的问题根源,从高校、社会、学生三个层面七个方面提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离校未就业学生;调查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统计服务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与重视,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普通高校未就业毕业生统计服务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明确指出,做好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的就业帮扶工作,各级部门要明确任务、划清职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做到就业精准帮扶。

因此,了解离校未就业学生群体的就业现状,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措施,具有现实意义。

为此,我们对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16届离校未就业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了解离校未就业学生的就业服务需求,为建立切实有效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提供基础保障。

一、调查问卷设计(一)问卷内容本研究来自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研项目“高职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援助研究”,旨在了解和分析离校未就业学生的求职困境及就业服务需求,有针对性的构建完善和精准的高校就业帮扶体系。

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8个问题,调查内容涵盖毕业生个人的基础信息、目前未就业的主要原因、经常使用的求职渠道有哪些、哪些因素影响你顺利就业、你认为造成就业困难的最重要原因等内容。

(二)调查样本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16届离校未就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研。

共发放问卷256份,回收有效问卷235份,问卷有效率为91.79%。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1.离校未就业学生职业选择情况在235名接受问卷调查的离校未就业学生中,他们目前未找到工作单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类为专升本、考幼儿园老师编制、当地卫生局护士编制、其他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占20%;第二类是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较高,目前应聘的工作岗位与自身期望值相差较大,主要体现在薪酬、职业发展前景等占35%;第三类是学生自身只想找份与本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工作,但应聘多次仍失败占30%;最后一类是自身无就业意愿、家人也并不急催学生就业占15%。

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对口就业影响因素及 人才培养策略

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对口就业影响因素及 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 就业质量;对口就业;XGBoost;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 C961;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326 (2021) 02-0034-05
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ersonnel Training
36
温 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第 21 卷
来表示其入学时的成绩水平。最后是在专业课程方 面,选取了三个专业共有的 12 门课程。考虑到专业 课程体系中课程之间的地位差异,每门课程以学分 与成绩绩点的乘积为采集数值,其中不合格成绩(60 分以下)、及格(60~69 分)、中等(70~79 分)、良好 (80~89 分)和优秀(90 分及以上)对应的绩点分别为 0 至 4。
二、构建分类模型及结果分析
学生的就业出路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为了分析各因素对就业的影响,以极端梯度提升 (XGBoost)算法[6]为基础构建了训练模型。
XGBoost是一种基于Tree Boosting思想的可扩展 机器学习算法,广泛应用于分类和回归的应用领域, 具有快速、高效和良好的可扩展性等优点。依据就 业的四个类别,设定了四类标签,其中,第一类标签 包含全部的四类就业岗位,第二类标签包含 I T 技术 类与非 I T 技术类,第三类标签包含 I T 服务类与非 I T 服务类,第四类标签包含升学类与非升学类。运用 XGBoost算法,将表 1 中的学生数据作为训练数据, 针对四类标签训练得到四个分类模型,通过对比四 个模型中的特征重要度来分析学生就业选择的敏感 因素。
第 21 卷第 2 期 2 021 年 6 月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enzhou Polytechnic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作者:王誉锟王钢来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03期摘要:基于对浙江省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应届毕业生开展调查获取到的数据,采用双变量Probit模型,从企业和学生两个视角考察双方对就业岗位的供需意愿以及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要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学校层面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企业层面要与高职院校开展多元化合作;政府层面则要发挥好管理和服务职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 毕业生; 就业竞争力; 架构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4)03-0035-06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700万人,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800万,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总规模达909万人,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突破1000万人,逐年攀升的毕业生人数使得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为了助力大学生的创业就业,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在2022年2月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力促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通知》,为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此外,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江省,出台了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的资金支持政策,这为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在此背景下,如能进一步明晰招聘企业和高职毕业生对岗位的供需意愿以及影响因素,那么将有助于高职院校、企业以及政府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一、文献回顾及述评关于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目前已有较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分析。

在宏观层面,部分学者尝试构建了国内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指标体系。

例如,王雨帆和赵洪山[1]从就业率、专业对口率、所得待遇、工作条件、职业发展、职业稳定和就业满意度这七个维度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

张德宜[2]对多所高职院校师生代表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相关信息,并对构建的就业质量评价初始指标进行阶段性完善,最终认为社会保障、工作报酬、福利待遇、就业机会、工作氛围、工作环境、职业发展以及工作满意度这八个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高职毕业生就业求职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金华职业技术

高职毕业生就业求职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金华职业技术
毕业生直接接触企业的HR,通过现场投递简历、面 试等形式完成就业。二是开设大学生生涯规划与 就业指导课程,把就业指导相关知识如就业政策、 就业心态、简历的撰写方法、面试技巧等传授给学 生。三是提供咨询服务,包括个别和团体两类就业 指导咨询服务,对就业困难的学生进行就业辅导。
基于此,本论文主要研究毕业生对高职院校就 业求职服务满意度与评估院对高校的其中11项指 标的关联程度,通过数据的分析,找岀相关性最大 的几项指标,为学校进一步开展就业工作提供
3. 就业率 本次问卷中的就业率是指毕业生参与当前调 查时的就业情况。除“尚在待业”外的毕业生,其他 毕业生都属于就业人群范畴。就业是民生之本,是 国家发展的基石,就业率的高低一定程度表现了学 生个人就业能力能和专业的实力。 就业率=(就业人群/W效作答人数)X100% 4. 升学率 本次问卷中的升学率是以毕业生参与调查时 的升学情况为准,是升学毕业生人数在总有效作答 人数中的比例。 升学率=(升学人数/有效作答人数)x100% 5. 专业相关度 专业相关度的评分对象为除“尚在待业”外的所 有毕业生。用以考察就业的对口程度,一定程度反 映了学校教学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匹配度。 专业相关度=(“完全相关饭5+“相关*4+“基 本相关”x3+“不太相关”x2+“完全不相关nxl )x100/ (有效作答人数x5) 6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水平评分对象为受雇工作的毕业生, 大致分为“有五险一金”“有三险一金”“仅有五险” “仅有三险”和“其他”五个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是 薪酬福利情况的一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 前毕业生就业的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水平=(“五险一金”x5+“有三险一 金”x4+“仅有五险*3+“仅有三险或两险”x2+“其 它”xl)/ (受雇工作的毕业生人数X5) 7.工资水平 工资水平的评分对象为受雇工作的毕业生,且 以该部分毕业生的当前月工资为准。工资水平反 映了毕业生的收入水平,收入越高说明社会对某类 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大。 工资水平=(7500X人数a+6750x人数b+……+ 1750X人数1+1250人数xm)/受雇工作的毕业人数 &离职率 离职率是指在受雇工作的毕业生人群中有过 离职经历的人数比例。离职率的对立面就是就业 稳定性,离职率越高,就业稳定性越低。 离职率=(离职过的人数/受雇总人数)x100% 9.师生关系紧密度 师生关系紧密度是毕业生在毕业后经常想念 或保持联系的母校教师的人数。毕业后想念母校、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思考与探析——基于工作搜寻理论视角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思考与探析——基于工作搜寻理论视角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思考与探析——基于工作搜寻理论视角徐静;邹瑄;叶惠娟【摘要】大学生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基于工作搜寻理论,建议从高职毕业生、学校和社会等方面促进高职毕业生工作搜寻行为合理性,即:强化自身素质,调整就业预期,积累社会资本,拓宽信息广度和深度;健全就业指导体系,完善专业建设平台;加大调控力度,深化市场改革,调整雇佣标准.【期刊名称】《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17)005【总页数】4页(P5-8)【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工作搜寻;就业;问题;对策【作者】徐静;邹瑄;叶惠娟【作者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3;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3;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7工作搜寻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是不充分、不完全的[1]。

每个人在开始工作搜寻时,都会对工资报酬水平有一个保留工资[2],其搜寻工作的工资报酬不能低于这个价位。

高于这个价位,劳动者就有可能停止搜寻,接受工作;反之,则会拒绝该项工作。

而保留工资的变化一方面受到搜寻者搜寻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影响[3],一方面又受家庭、性别、年龄等影响,此时,就不能忽视社会资本[4],即每个个体在整个社会网络中所能有效运用的各种人际关系在求职者的搜寻过程中对搜寻行为的影响。

大学毕业生作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问题一直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

运用工作搜寻理论分析高职毕业生搜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对策和建议,有利于为地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高职毕业生在工作搜寻过程中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行为特点,其重要原因是高职毕业生个体特征存在差异,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1.自我效能感两极分化,求职趋向偏离实际在工作搜寻中,高职毕业生的自我效能感越高,越会认为自己有更多的工作选择机会,越会有动力去搜寻更多的工作,其求职趋向越有可能倾向经济发达地区或效益好的用人单位,付出更大的努力追求自己预期利益最大的工作。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对策思考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对策思考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对策思考傅丽娟;费小平【摘要】Under the current complex social background, graduates, 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s in particular, face great psychological pres- sure in the course of employment and have unhealthy psychology like low self-esteem, comparing unrealistically, dependency and etc. Akning at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employment, combining with the reality of the society, colleges and the students, the paper explores the countermeasures to these problems.%在当前错综复杂的社会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尤其是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心理压力,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了自卑、攀比、依赖等不良心理。

针对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结合社会、高校及学生自身等方面的问题,探讨相应对策。

【期刊名称】《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1)005【总页数】3页(P71-73)【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探究;对策【作者】傅丽娟;费小平【作者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7.380 引言我国家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同时我国也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在此大背景下,择业问题的复杂性和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综合竞争力相对处于弱势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与困扰,导致就业过程中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问题的产生。

浅析浙江高职院校人才流失原因及防范措施

浅析浙江高职院校人才流失原因及防范措施

浅析浙江高职院校人才流失原因及防范措施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高校人才流动呈日益走强趋势。

有流动就有流失,浙江省各类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才流失现象。

通过对浙江高职院校的现状调查,分析人才流失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人才流失。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流失原因防范措施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高等学校要以人才为本,要树立大人才观,不拘一格,坚决打破部门、地域的界限,破除门户之见和文人相轻的陈旧观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选才和揽才。

因此,人力资源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校的水平,而人才资源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成长前途。

近年来,高校都很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推出引进人才政策,人才争夺日益激烈。

作为人力资源密集和承担人力资源培养任务的高等院校,搞好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实现大学跨越式发展,完成为国家培养大批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高等教育整体扩容的背景下,对高校人力资源的争夺也越演越烈,高职院校虽然是处在较低的专科层面,但同样存在人才流失现象。

更何况,即便是平行的高职院校之间,由于地域、条件、报酬各方面的差异,也具有很强的引力作用,也会吸引相当的人才流出。

一、人力资源与人才流动(一)人力资源的涵义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推动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具有智力与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是在劳动力资源的基础上,能够发挥创造性劳动的群体。

高校的人力资源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教学科研人员、党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及90年代衍生的校办产业人员。

人才流动与人才流失人才流动本质上是人力资本的流通,是指人才从一种工作状态到另一种工作状态的变化。

在高校,人力资源涵盖人才资源,而人才又是人力资源的主体。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高校人才流动呈日益走强趋势。

这种变化扰动了过去稳定的固化的人事制度,为人才流动创造了一个更加宽松的社会环境。

这种变化对每一个人都发生着即时的、现实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思想的震荡和利益层面上的分化、选择与重组。

高职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湖州职业技术
学院为例
顾鑫伟
【期刊名称】《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07)003
【摘要】通过对湖州职业技术学院2007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基础掌握有限、实践技能水平较低、就业期望值比较高、就业流动性较大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采取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实践教学、校企合作、职业指导及就业指导等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和谐就业.
【总页数】4页(P64-67)
【作者】顾鑫伟
【作者单位】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业就业指导中心,浙江湖州,31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5
【相关文献】
1.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S职业学院为例[J], 周璐
2.基于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党建育人作用的研究——以金华地区高职院校为例[J], 叶威钿
3.高职院校工科类女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张伟伟
4.高职学生《应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例 [J], 孟虹宇;彭磊;邓杨
5.高职院校思政课无纸化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尚慧霞; 汤文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职生求职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构建及其认知分析r——以浙江省为例

高职生求职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构建及其认知分析r——以浙江省为例

高职生求职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构建及其认知分析r——以浙
江省为例
王晓笛;张军璞
【期刊名称】《中国商贸》
【年(卷),期】2017(000)008
【摘要】本文借鉴USEM就业能力模型,利用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相关数据,构建了高职大学生求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浙江省内的15所高职院校选取了55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有成功求职经验的学生对求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指标的认知与所建模型基本保持一致,而无成功求职经验学生的认知与模型存在较大差异.这表明,一方面本文建立的求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科学的,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特别是无成功求职经验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提升其就业能力.
【总页数】2页(P185-186)
【作者】王晓笛;张军璞
【作者单位】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43
【相关文献】
1.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学公关之关系认知的师生对比分析——以安徽省高职院校的调查对比分析为例 [J], 杨文礼;蒋祥龙;王艳
2.高职生人文素质认知的师生对比分析——以安徽省高职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分析为例 [J], 杨文礼;蒋祥龙;王艳
3.高职生求职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构建及其认知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J], 王晓笛;张军璞;
4.IT类高职生源构成与新生对专业认知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以玉溪农职院信电系为例 [J], 王中平;钟建明;蒋长征;李冬梅
5.高职生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仪器分析》为例 [J], 李晓玲[1];刘岚[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TPB模型的高职学生创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两所高职院校为例

基于TPB模型的高职学生创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两所高职院校为例

基于TPB模型的高职学生创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
上海两所高职院校为例
沈青青;冯江华
【期刊名称】《科技和产业》
【年(卷),期】2024(24)1
【摘要】基于上海市2所高职院校的639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构建计划行为理论(TPB)模型,结合个体创业意向量表(IEIS),重点研究创业态度、创业自我效能、创业主观规范以及创业教育等四维度对创业意向的影响。

结果显示:各维度与创业意向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创业态度、创业自我效能、创业主观规范在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中起显著中介效应;学校支持作为最重要的外部资源,需在创业机会识别、团队管理能力以及创业价值观上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家族或自身有创业相关经历和资源将对创业意向产生显著性促进作用;重点关注中高职贯通班、大三学生和男生等特定群体,深挖其已有的创业项目和创业需求,通过打造典型创业案例,提升总体创业意向。

【总页数】6页(P42-47)
【作者】沈青青;冯江华
【作者单位】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9.2;G717.38
【相关文献】
1.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35名成功创业校友为例
2.创业环境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
3.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支持体系研究——基于上海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职岗位适应性调查及基本策略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职岗位适应性调查及基本策略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职岗位适应性调查及基本策略
周秋江
【期刊名称】《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13)004
【摘要】在深入调研宁波高职院校毕业生就职岗位适应性状况的基础上,分析高职毕业生就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从改革教育教学、创新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模式、增强师资技能、革新招生制度、制定配套政策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入手,切实增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职岗位适应性.
【总页数】4页(P71-74)
【作者】周秋江
【作者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8.6
【相关文献】
1.高职听障生在动漫行业的岗位适应性调查 [J], 周玲岚;张群
2.新入职教师工作岗位适应性调查研究——以浙江省高职院校为例 [J], 田春来
3.高职毕业生岗位能力适应性调查——以会计专业为例 [J], 史新浩
4.岗位适应、职业认同、价值实现:专家型高校辅导员专业成长的基本路径 [J], 任海华;赵晓玲;胡艳华
5.师带徒中医师临床能力和岗位适应性调查分析 [J], 李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国家逐年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浙江省教育部门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也从单一地追求就业率逐渐转向提高就业质量。

而高职院校毕业生作为大学毕业生中的一支大军,在求职上存在一定的异质化和功利化现象,在此形式下,研究分析其求职行为规律及影响因素尤为重要。

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分析影响高职毕业生求职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影响机制,旨在为高职院校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及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满意度。

关键词:tpb理论;浙江省高职学生;求职行为;因素分析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034-03一、引言2013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决定从2014年起,高校要编制和发布本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可见,就业质量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导部门对高职高专院校就业工作评估的重点。

浙江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特点是以省内需求为主、非公企业是主要渠道、工学结合紧密、专业设置对路的院校就业更好、灵活就业占一定比重等[1]。

提高就业质量不仅有利于我省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职业发展,也可以为我省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机制、模式和内容方面的革新提供坚实的基础。

那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更为关注的焦点,而探索高职毕业生就业行为的影响因素,成为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第一步。

影响高职学生就业行为的因素很多,既包括社会和家庭的客观因素,也包括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

本研究通过分析高职毕业生就业特点,分析其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探索其影响机制,为预测就业行为规律,有针对性通过开设讲座、咨询辅导、提升就业技能等来提升就业意向,增加信心及积极主动的态度,从而为有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及保证就业质量提供实践指导。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特点分析1.“就业难”与功利化的矛盾。

尽管浙江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政府和全社会的积极努力和帮助下,大多数高职毕业生在毕业一年内都可以找到一份工作。

然而,求职定位不合理、利益取向、就业意识不足,就业期望值高,缺乏积极的就业精神,就业心理准备不充分、缺少求职经验、技巧、离职率高、发展受限等问题也逐渐凸显。

一方面,高职学生就业的务实化、功利化的职业理想与实际的就业行为之间存在矛盾,许多专科生不愿意从事一线工作,初次就业无法适应工作作息,通过离职更换单位来解决问题的不在少数;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表现,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钻研精神、团队精神,这样的毕业生不受用人单位欢迎也就不足为奇。

2.求职行为的异质性。

高职学生一般由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组成。

中职生源学生一般能进入大专学习属于职高中的佼佼者,专业能力较强,这类学生接触专业时间较长,甚至有些在专业上参加过比赛并获奖,通常具备较好的社会实践经验,对择业方面的自我能力评估较高,也拥有一定的就业资源。

普通高考生,许多学生自认为是高考的失败者,自我评价较低,在大学里对专业学习信心不足,或根本提不起兴趣。

三年后,虽然在社会化程度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人格逐渐完善,但面对就业,其自我概念和认知能力发展不足的情况下去择业,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就业质量上难以得到保证。

在求职行为上,与本科院校学生甚至更高学历的学生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如他们在心理上表现出不如本科生成熟,就业层次相对较低,缺乏职业理想、独立意识和分析鉴别能力,更加容易产生从众行为。

因此高职学生的求职行为具有一定的异质性。

三、基于tpb理论的高职学生求职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关于求职行为方面的研究,国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和理论模型。

blau(1993)认为,求职是搜集关于工作机会的信息,评估工作机会及从中选择的过程,而求职行为是通过通过职业信息的搜集取得工作机会的特点行为,他将求职行为可分为预备期及行动期求职。

soelberg(1967)认为求职是一系列彼此相关的四种行为,包括识别理想职业、制订搜寻计划、搜寻并选择工作、确定并接受选择结果。

kanfer等认为,求职行为作为一种目标指向行为,并通过频率强度、内容性质、短期长期三个维度进行测量。

这些求职行为理论多探讨影响因素,对如何影响求职结果的机制探讨甚少。

ajzen的计划行为理论(简称tpb理论)作为解释和预测行为与态度之间关系的社会心理学模型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众多领域中,如交通方面的驾驶风险、失业人员再就业行为等。

tpb理论认为求职行为直接影响求职结果,而行为意图是预测行为的有效指标。

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通过意图的中介作用进而对行为产生影响。

高职学生通过求职行为来达到就业的目的,因此,可以用计划行为理论解释整个求职过程。

根据tpb理论的架构,影响高职学生求职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1.求职行为意图。

个体执行某种特定行为的动机,是个体行为的最直接决定因素。

例如,个体打算如何努力找工作能预测个体在随后的求职中能付出多大的努力。

根据这个理论,行为意图受个人求职态度、求职行为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

vinokurcaplan(1987)的一项研究结果证明,求职意向是求职行为的最强预测因素[2]。

sutton(1998)的元分析研究表示,在tpb的模式之下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于行为意图的解释能力达到40%~50%[3]。

2.求职行为态度。

行为态度指个体对求职行为积极或消极的评价。

这对求职行为意向有着重要影响,大多数的研究中态度和求职意向存在着显著相关。

有学者的研究表明,求职态度与主体规范是求职意向的决定因素,方差解释率达69%。

在求职中,高职学生行为态度受其认知和对付出努力的评估影响。

例如,有的人认为努力求职是无用的、愚蠢的,而另外一些可能认为只有努力求职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对于目标的喜好程度会影响求职者求职的强度。

如,高职院校中不乏有国际合作办学的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大多家庭条件优越,许多家庭有自己的企业,来自这样家庭的学生对于大专学历毕业能找到的工作嗤之以鼻,并不愿意从一线做起,因此在求职上,这样的专业往往整体就业进度慢,就业率低。

3.求职的主观规范。

对个体在决定是否求职时所感知到的社会压力。

主观规范受规范信念和服从动机的影响。

这对于高职学生求职中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预期到家长、关系亲密的同学和老师等对其应该求职抱有期望的,则他们可能会付出努力求职;二是学生更愿意遵从家人亲戚朋友和对他们来说重要的老师同学等的意愿。

有研究表明,西方大学生较愿意从事具有独立创意冒险性的工作,而中国大学生在就业时除尽量满足自身期望,较美国大学生更多地考虑重要他人的感受。

这与中国文化的集体主义有关,在这样的社会规范下,学生更多地是考虑一般价值观而非个人兴趣和感受。

另外一方面,高职学生的社会化程度还并不高,受家庭及学校高等教育等的影响,在独立思考方面也不如学历更高的人群如研究生,因此在初入社会之际,更愿意选择从众,尤其是听从对他们而言重要的他人或团体来应对求职带来的社会压力。

4.知觉行为控制。

知觉行为控制是个体感知到自己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去执行行为。

知觉行为控制一般被认为来自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即个体在求职中行为中表现的信心。

求职自我效能既受内部控制又受外部环境影响,如学生对在求职中表现出来的信心既受自身知识技能和执行目标行为的技能影响,又受外在资源如招聘企业数量规模等的影响。

张淑华等(2008)所做的一项研究则发现求职者自我效能和对于求职行为起到了显著的预测作用,求职者自我效能越高,求职行为的频率也越高[4]。

这也正好解释高职院校的学生中,高中生源学生求职频率,整体就业进度和就业质量都低于中职生源学生。

分析高中生源学生低自我效能的原因,其中高中生源的学生大多是高考落榜生,与中职生源的学生相比,他们的自信心更加不足。

而中职生源学生通常要成绩比较优秀才能进入高职学习,对掌握专业知识方面也更加有信心,表现出较高的自我效能;其次,由于对专业方面缺乏宏观把控,高中生源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对信息的搜集方向较迷惘,而中职生源学生受专业熏陶时间长,对就业环境具有一定的了解和评估,因此在求职中表现出来更高的自我效能。

四、影响高职学生求职行为的其他因素1.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被认为是预测人的行为的深层次变量。

在求职行为的研究中,kanfe 等人研究表明人格、期望、社会动机等与求职行为成显著正相关。

有学者的一项研究表明大五人格模型中的外向性、勤勉审慎性与求职行为呈显著正相关。

高职学生与普通群体一样,不同人格的群体在习惯的稳定的行为倾向上有所不同。

具有外向性的人更善于与人交流、沟通、表达和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通过亲戚朋友寻找更多的工作机会,积极投简历表现自我。

2.经济压力。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经济压力还并不是很大,虽然有一部分贫困生在学费生活费上捉襟见肘,但对于未出校门的学生而言,就业渠道多来自于学校和家庭。

学校举办的大型招聘会或学校老师推荐的学校所在地企业通常应聘成本低,而回家找工作的学生多依赖家里经济来源,较少存在因为经济压力的情况造成就业行为频率下降,从而造成就业困难的。

因此,经济压力这一环境因素,对高职学生求职行为,不存在或较少存在着影响,不具有预测效用。

五、浙江省高职学生求职行为机制主观规范与求职行为态度都与求职行为意图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在集体主义文化国家,主观规范对求职行为意图的预测较个人主义文化地区更加显著。

vanhooft等(2004)对少数民族群体的求职行为研究表明主观规范对求职意向的预测力大于求职态度对求职意向的预测,以及刘泽文等人针对中国大学生的求职行为的研究结果都表明,主观规范对求职意向的影响大于求职行为态度。

armitage和conner等人对1998年以前的185个有关tpb的研究进行元分析表明,态度、社会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只能解释在不同领域的39%的意图变异和27%的行为变异,并且与态度和知觉行为变量相比,社会规范这一变量与意图、行为的相关较小[6]。

因此,这些成分并不能解释所有的意图和行为上的变异。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求职行为结果通过强度和频率来反应,而意图是直接有效影响行为的因素,知觉行为控制即求职的自我效能,主观行为规范及求职行为态度通过行为意图来影响求职行为,社会支持作为环境因素也通过意图中介影响求职行为,经济压力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并非主要影响因素,而人格作为稳定的习惯的行为倾向对自我效能、主观规范、求职行为态度及意图和行为之间均起到调节变量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