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微专题七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专题突破】高考地理综合题:高考地理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专题突破】高考地理综合题:高考地理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专题突破】高考地理综合题:高考地理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及原因植被破坏与恢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Ⅲ卷微专题知识体系[核心知识必备]1.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素影响2.将“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归纳整理,系统掌握——知识结构法必备知识1.陆地自然带的名称和分布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典型植被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水源——河流。

土壤。

植被适应环境的能力(某种具体的植被)。

人类活动。

3.影响生物种类多样的因素(1)气候:热量和降水。

(2)地形:类型复杂多样;海拔高,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3)生存空间:面积大,且自然条件差异大。

(4)封闭程度(独特物种必用)。

(5)天敌情况、灾害污染情况。

(6)人类活动影响:开发早晚;距人类活动远近。

(7)优势物种。

4.植被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植被不适应环境——分布稀疏:说明该地地区不具备植物生长的条件。

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

(2)植被适应环境——能生长的植被:说明生长在该地区的植被具备适应该地区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的能力。

主要从根、叶、茎分布特点、植被形态、生长速度等方面分析植被是如何适应当地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特点的。

①根系发达: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

②叶子:叶片厚,有蜡质层,反射阳光,减少蒸发,可抗旱;叶子细小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

③茎:粗壮,储水量大;倾斜,说明当地风力大。

④分布特点:簇状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瘠。

⑤花色鲜艳: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

⑥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气温暖季短或雨季短。

一、植被类型1、木本——森林:(1)形态:乔木(高大树干,具有地带性)、灌木(树干矮小,丛生,不具有地带性)。

(2)陆地分布:针叶林、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红树林、珊瑚岛常绿林、稀树草原和灌木林。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01 预习准备区精心准备夯实基础一、世界主要植被类型1 .热带植被主要包括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等1井布特冊热带雨林南北玮之间的南天洱刚果輕地、述洲东南亚地区植拘种花丰富•愴物辟落第梅丈朶*忙腔甘为 旦刑未加、灌未丛相◎本肚* -t冏性变化*帆李當録。

是缩持地球忌蛊平衡 的敢笈住态系號原{萨KW巫帝较辺「蝉世1<M 生在◎廉中的旱生莽木多为壌生3分枝,H TT 『带书號的大而帀平的何伞理树冠1. 判断正误。

(1) 不同的气候带,植被类型一定不同。

(X) (2) 苔原植被一定分布在极地地区。

(X)2. 亚热带植被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和亚热带荒漠草原3 .温带植被包括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草原4 •寒带植被的苔原,由极地(或高山)灌木、苔藓、地衣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

2 .常绿硬叶林分布在()A. 南北纬10°之间B. 热带干旱地区C. 地中海气候区D. 亚欧大陆北部答案C解析常绿硬叶林是在地中海气候区发育的典型植被。

3 .对比说明雨林、硬叶林、针叶林形态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提示雨林茂密、常年葱郁,因常年水热丰富;硬叶林叶坚硬、有蜡质,因夏季干热;针叶林稀疏、叶片呈针状,因为热量不足。

二、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1 .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1)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口°!减少,由此形成热带植被、温带植被、寒带植被的格局。

(2) 距海远近不同、口02水分条件存在差异,出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差异。

(3) 洋流也是影响植被的因素之一。

2 .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 通过fi g光合作用影响大气成分。

(2) 通过□蒸腾作用增加大气湿度,调节局地气候。

(3) 植物根系具有保持口05水土的作用。

(4) 植物残落体变成口06腐殖质,从而改变土壤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5) 植被经过长期作用能使区域地理环境朝着一定方向改变。

1. 判断正误。

(1) 决定植被类型的根本因素是水分、热量以及二者的配合状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 地理环境与植被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 地理环境与植被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地理环境与植被一、知识构建:二、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因为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所得的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数量。

热量是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从赤道到两极,热量分布是不均匀的,这就为在地面上形成各种不同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同样道理,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分布也不均匀,所以也为高山地区形成垂直分布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

光照是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

只有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绿色植物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

有些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生长得好,这叫做喜光植物,例如马尾松。

有些植物只需要少量的阳光就能生长得好,这叫做喜阴植物,例如冷杉。

热带雨林中的藤本植物尽量地向上生长,以争取太阳光,这是植物争取生活条件的一种表现。

在植物的生活中,水的作用是很大的。

根从土壤中吸取了水分,水分又从叶子上蒸腾掉。

提供营养的无机盐类,只有成为水溶液才能从土壤中输入植物体内。

虽然在潮湿地区和干旱地区都有植物生长,但是植物的个体形态,随着水分供应情况而大有差别,例如,在沼泽地上生长的植物,通常具有柔嫩、硕大而鲜绿的叶子,但是根部系统并不发达。

在沙漠地区生长的植物,叶子很小,有的叶面上还覆盖着薄薄的蜡层,或者是叶子变成了细刺;有的植物具有非常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收水分。

由于植物生长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它对其生长的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比如,铁芒萁的生长反映了红壤等酸性土壤环境,而碱蓬的生长则反映了盐碱性的土壤环境;骆驼刺的生长反映了干旱环境,芦苇的生长则反映了水湿环境。

可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

许多自然带的名称用植物分布类型的名称来表示,如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等,原因即在此。

三、植被破坏的影响1.从整体性角度看植被破坏给干旱、半干旱地区带来的影响植被减少→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增大,降水变少,极端天气多现)→风化、风力作用增强→沙尘暴多发,加剧土地沙漠化→地表多沙质堆积物,土壤变得贫瘠甚至欠发育→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案 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案 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水平1:根据地理资料,说出主要植被类型。

水平2:运用地理资料,说明影响植被的自然环境条件。

水平3:能够运用资料,结合典型植被,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水平4:结合区域,分析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布局植被。

综合思维:分析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区域认知:运用地图,说明植被分布规律,说出主要分布地区。

地理实践力:观察学校所在地植被类型,探讨其与植被的关系。

一、世界主要植被类型1.热带植被主要包括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等1.判断正误。

(1)不同的气候带,植被类型一定不同。

(×)(2)苔原植被一定分布在极地地区。

(×)2.亚热带植被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和亚热带荒漠草原3.温带植被包括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草原4.寒带植被的苔原,由极地(或高山)灌木、苔藓、地衣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

2.常绿硬叶林分布在( )A.南北纬10°之间B.热带干旱地区C.地中海气候区D.亚欧大陆北部答案 C解析常绿硬叶林是在地中海气候区发育的典型植被。

3.对比说明雨林、硬叶林、针叶林形态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提示雨林茂密、常年葱郁,因常年水热丰富;硬叶林叶坚硬、有蜡质,因夏季干热;针叶林稀疏、叶片呈针状,因为热量不足。

二、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1.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01减少,由此形成热带植被、温带植被、寒带植被的格局。

(1)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2)距海远近不同、□02水分条件存在差异,出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差异。

(3)洋流也是影响植被的因素之一。

2.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03光合作用影响大气成分。

(1)通过□04蒸腾作用增加大气湿度,调节局地气候。

(2)通过□05水土的作用。

(3)植物根系具有保持□(4)植物残落体变成□06腐殖质,从而改变土壤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复习:植被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复习:植被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吸收 水分
地下径流 减少
面积 缩小 湖水减少
蒸发 减少 盐度 不变
大量种 植耐旱 植物
截蓄 水分 蒸发 水分
地表径流 减少
盐度饱和 不利生物生长
植物生长可吸收氮、磷
湖水富营养化减弱
(2017· 新课标Ⅱ· T44环境保护· 10分)6.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 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下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 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小尺度(小范围)的植被覆盖率提高,蒸腾作用增强,空气中 水汽含量增大;水汽增多只是降水的必要条件之一,不能确定降水 量的增加。做题时易将水汽增加和降水增多等同。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 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8分) 行为动词: 分析 关键词: 结果
研究对象: 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 研究方向: 不良 限定词: 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的区域
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2 地上:
分 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
?√
(2018· 新课标Ⅱ· T9~11)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 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左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8~10题 10.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七 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七 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微专题七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Z 知能整合hi neng zheng heK 考题调研ao ti diao yan(2018·海南)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

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

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答案】(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

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

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

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

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

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解析】本题以黄土高原部分区域的基本地理信息为背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相关地理基本知识、原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考生完成本题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区域地理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地理信息,进行推理、分析的能力。

第(1)小题,容易题。

考生需关注文字信息中已表明,“小老头树”分布于降水量低于400毫米的地区,且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再结合区域风大(主要是冬春季节)的特征即可。

第(2)小题,中等难度。

考生需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思维,从植被生长不良作为突破口切入。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标呈现·素养导读主干知识·宏观把握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核心素养1.通过野外实践观察,引导学生认识植被类型,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2.通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识别并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植被概述1.植物种群:在一定环境空间内生长的同一种植物的个体集群。

2.植物群落: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种群,称为植物群落。

3.植被:覆盖地表某一区域的植物及其群落,称为植被。

4.植被分类: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二、世界主要植被类型1.热带植被:主要包括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等。

(1)热带雨林①分布: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东南亚地区。

②特征:植物种类丰富,植物群落结构复杂,四季常绿。

③作用: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生态系统,影响全球环境。

(2)热带稀树草原(萨瓦纳)①分布:主要分布在热带较干燥的地区。

②特征:散生在草原中的旱生乔木多为矮生,多分枝,具有大而扁平的伞形树冠。

典型植物为猴面包树。

2.亚热带植被:主要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和亚热带荒漠草原等类型。

(1)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

亚热带地区湿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森林植被。

(2)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叶坚硬革质,叶面常有茸毛或退化成刺,树皮粗糙。

(3)亚热带荒漠草原:主要由旱生灌木和禾草组成。

3.温带植被:典型植被有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草原。

(1)落叶阔叶林:春夏季长叶、冬季落叶,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2)针叶林(泰加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

通常由单一树种构成,立木端直,树冠呈尖塔状,群落结构比较简单。

(3)温带草原: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非洲均有分布,由低矮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旱生小半灌木组成。

2.7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导学案(1)-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2.7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导学案(1)-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结合实例,说明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重点:结合实例,认识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

2、难点:能够结合实例,说明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探索:探究:乞力马扎罗山?思考:分析左图山顶周边色彩多变化的原因?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1.地球上任何植物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在一定环境空间内生长的同一种植物的个体集群,称为;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种群,则称为。

陆地表面分布着各种类型的植物群落,如森林、灌丛、草原和荒漠等。

覆盖地表某一区域的植物及其群落,称为。

植被分为和。

2、世界主要植被类型。

热带植被主要包括、、等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北纬之间的南美洲、非洲、亚洲地区。

热带雨林的植物种类丰富,植物群落结构复杂,主要分为、和。

热带雨林没有老叶更新的周期性,也没有一定的开花季节,四季常绿。

热带雨林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生态系统,热带雨林的盛衰消长直接影响着全球环境,保护热带雨林资源是当前最紧迫的全球生态任务之一。

热带稀树草原又称,主要分布在热带较的地区,具有十分独特的群落外貌。

散生在草原中的早生乔木多为矮生,多分枝,具有非常特殊的的伞形树冠。

典型植物为树。

亚热带植被主要包括、和等类型。

常绿阔叶林是发育在亚热带地区大陆岸气候条件下的森林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

常绿硬叶林是在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典型植被,主要由硬叶的常绿乔木和灌木组成。

叶坚硬革质,叶面常有或退化成,树皮粗糙。

亚热带荒漠草原在北半球位于北缘,主要由旱生灌木和禾草组成。

温带植被最具有代表性的类型有、和落叶阔叶林是由、的乔木组成的森林植被类型,具有明显的变化。

针叶林,又叫,是寒温带典型的植被类型。

在和北部,形成一条非常明显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针叶林通常由单一树种构成、立术端直,树冠呈尖塔状,群落结构比较简单。

温带草原是由低矮的早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早生小半灌木组成,是温带地区草原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微专题 微专题三 植被类型及分布学案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微专题 微专题三 植被类型及分布学案

微专题三 植被类型及分布[核心知识必备]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实例应用提升]1.(2018·烟台市考前训练)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1)~(2)题。

(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A.海拔高B.种源丰富C.火山灰深厚D.光照充足解析第(1)题,由经纬网及海陆分布状况判断图示区域属于马来群岛的一部分,图中面积较大的岛屿为爪哇岛。

该区域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所以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

第(2)题,据材料可知,K岛屿与大陆上的热带雨林相比,K岛没有种源和光照优势,海拔高也不是恢复植被的优势,火山灰可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植被生长。

答案(1)A (2)C2.在低山地区,植物的分布并不完全一样,最显著的差异表现在阴阳坡的不同。

某地理实习小组,对我国北方某低山区(年降水量490毫米,海拔500米)进行了植被生长与分布状况的实地调查,结果如下表。

据此读下表完成(1)~(2)题。

(1)A.针叶树种为主的阴坡B.阔叶树种为主的阳坡C.草本植物为主的阴坡D.灌木植物为主的阳坡(2)乙坡植被优于甲坡,主因归结于( )A.热量适宜B.植物种类优势C.土壤肥沃D.水分条件较好解析第(1)题,该山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年降水量490毫米,降水相对较少。

水分成为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阳坡水分蒸发旺盛,阴坡水分蒸发较弱,故阴坡水分条件好于阳坡,植被覆盖度好于阳坡。

故甲坡为阳坡,据表中甲坡代表植物高度,可以判断为灌木。

第(2)题,据上题分析,乙为阴坡,阴坡植被优于阳坡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好。

答案(1)D (2)D专题提升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练习含解析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练习含解析第一册

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基础巩固1。

地中海沿岸的植被,以常绿硬叶灌丛林为主,其植被具有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根系很深的特点,以适应该地夏季的气候,其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B。

温和湿润C。

高温多雨D。

温和干燥炎热干燥。

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

读图,完成第2~3题。

2。

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地区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A。

①②③④B。

④③②①C。

①③②④D.④②①③3。

③是香樟树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A。

东北平原B。

青藏高原C。

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2题,枫树属于温带落叶树种;冷杉属于针叶树种,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及非洲最北部的亚高山至高山地带;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树种;在垂直方向上草地应位于森林带之上。

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地区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④②①③,故D正确。

第3题,香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树种,四地中只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气候,故D正确。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属于温带气候,故A、C错误。

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典型植被为高山草甸,故B错误.。

D3。

D株洲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

读图,完成第4~5题。

4.株洲丘陵山丘的自然土壤是()A。

砖红壤B.水稻土C。

黑土D。

红壤5。

株洲风景优美,树木葱郁,此处的天然植被属于() A.常绿硬叶林B。

常绿阔叶林C。

落叶阔叶林D.草原4题,株洲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自然土壤为红壤。

第5题,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下,株洲发育的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5。

B现在有很多手机软件,对着植物拍摄,软件就能立即对比辨认出植物。

下面是某同学周末在野外使用某软件时显示出的三幅图片。

读图,完成第6~7题。

6。

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A。

太行山区B。

长白山区C。

昆仑山区D。

武夷山区7.一个植物群落往往由乔木、灌木和草本等组成,它们高矮不一,错落有致,分享着阳光雨露,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A.③②①B。

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7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后习题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7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后习题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第七节【A基础练·学业水平测试】时间:15分钟总分:44分(知识点1:世界主要植被类型。

知识点2: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知识点1]下面为两个中国小朋友的通话内容,明明说:“我的家乡,冬季树叶都落了,看不到绿色,真没意思。

”贝贝说:“我的家乡,树木四季常绿,那就从我的家乡运些树苗去栽吧。

”据此完成第1~3题。

1.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的影响B.河流的影响C.纬度位置不同D.海陆位置不同2.下列树种最有可能是明明家乡的自然植被的是( )A.椰子树B.樟树C.榆树D.茶树3.下列植被特征最符合贝贝家乡的自然植被的是( )A.树冠浑圆,叶面具有光泽、无毛、稍硬B.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C.叶面较小,呈鳞片状、刺状D.具有肉质的叶或茎【答案】1.C 2.C 3.A[解析]第1题,明明家乡冬季树叶都落了,说明位于我国北方,主要是落叶阔叶林。

而贝贝的家乡树木四季常绿,说明位于我国南方,主要是常绿阔叶林,故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南北方的纬度差异形成的温度差异。

第2题,明明家乡位于北方,多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椰子树、樟树、茶树主要种植在我国南方,榆树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

第3题,贝贝家乡的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项描述的是落叶阔叶林;C项、D项描述的是干旱地区的植被。

[知识点2]读部分植物个体特征或生长土壤要素图(箭头所指方向为增大方向),完成第4~5题。

4.图中所示植物依次表示骆驼刺、莲、茶树三种植物的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④①③D.②③④5.图中可能分布在中亚地区的植物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4.B 5.B[解析]第4题,骆驼刺适宜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根系发达;莲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叶片较大;茶树适合生长在酸性土壤中。

第5题,中亚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适宜骆驼刺的生长。

[知识点2](2020年浙江杭州检测)读自然带与热量、水分的关系模式图,完成第6~7题。

2 7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一课一练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

2 7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一课一练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

2.7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一课一练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一、单选题西伯利亚五针松是阿尔泰山北方森林的建群种之一。

我国科学家对位于阿尔泰山中段南坡研究区内优势树种为西伯利亚五针松的样地进行野外调查和实验。

研究发现西伯利亚五针松的树木径向生长不仅与当年3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而且受到竞争树粗细的更大影响。

下图示意研究区某国家气象站1958~2017年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月平均气温升高对西伯利亚五针松树木生长的影响是()A.利于林下枯枝落叶分解,提高土壤肥力B.利于增加空气湿度,增强树木抗旱能力C.利于融雪和土壤解冻,加快树木恢复生长D.利于增大昼夜温差,树木积累更多有机质2.西伯利亚五针松受竞争树影响最大的阶段是()A.幼龄林时期B.中龄林时期C.成熟林时期D.过熟林时期读“我国著名树木景观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黑土肥沃,水源充足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4.从丙到丁到乙树木景观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A.非地带变化性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C.由沿海向内地的地域分异D.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影响最主要的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

读我国某日“穿衣指数”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5.如图所示,由南到北,从背心—短袖—衬衣—西服—大衣—厚羽绒服的衣着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A.纬度地带性B.陆地干湿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地方性6.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区域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联系性C.差异性D.开放性2020年10月15日,第一届林芝彩林节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开幕。

林芝县生物多样性极高,彩林大部分分布在色季拉山一带,由于不同的植被颜色不同,从而造就了彩林风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