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指导】高中地理总复习课时作业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新人教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十一章第26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共59张PPT)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 环境问 水、土地、 _________ 水土流失 、 污染、土壤污 题及主 矿产资源 土地荒漠化、 染、噪音污染、 生物多样性 要表现 和_____ 能源 等 __________ 放射性污染、 短缺 减少 海洋污染 地域 差异 发达国家 更突出
乡村 地区, 城市 地区,发 ______ _____ 发展中国家 达国家
(1)循环经济 环境无害化技术 。 ①手段:_________________
②核心:提高生态效益。 ③资源利用方式:环境友好方式。 ④目的: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⑤意义:是新世纪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 新的实践模式,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 径。 清洁生产 , 即 从 (2) 工 业 经 济 结 构 调 整 : __________ 消费使用 — 废弃物 原料开采 — 生产制造 —___________ __________ 处理的全过程评价。 生态农业 ,即用生态 (3)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__________ 生态平衡 纳入协 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 __________ 调一致的轨道。
历史 阶段
人类活动
人地关系
产生根源
灌溉 耕作 和____ _____ 农业 技术发展, 对抗性 _______明 文明 大规模开发 显增强 土地 、 时期 利用______ 水等资源
生产力水平有 很大提高 , 了__________ 但不能正确认 识人地关系的 不协调 ________
历史 阶段
泰晤士河的 悲剧
街道垃圾的 任意堆放
环境 问题
原因
噪声污染
典型事例 交通、 建筑工地 工厂等 放射性物质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 泄漏 核电站泄漏 渤海湾大赤潮、日 各类污染物 本水俣湾事件、海 排入海洋 上石油泄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1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
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1.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 )A.合理规划城镇功能分区B.控制人口增长C.大面积植树造林D.控制污染物排放解析:合理规划城镇功能分区、控制人口增长和大面积植树造林等都是缓解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但控制污染物排放,减少污染源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故选D项。
答案:D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下图为我国天津市某年四季PM2.5平均日变化分布图。
读图完成2~3题。
2.代表冬季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大气中PM2.5的含量与污染的排放和大气状况有关,天津是北方城市,冬季因供暖,大量燃煤而排放可入肺颗粒物较多,所以冬季天津市PM2.5曲线值应该最高。
故选B。
答案:B3.关于四季PM2.5变化曲线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早晨峰值出现在6至9时左右,与人类活动相关B.受大气运动影响14时前后出现低值C.PM2.5曲线变化与气温变化规律相同D.各个季节的曲线呈双峰变化解析:早晨峰值出现在6至9时左右,是因为该时段是上班高峰期,交通工具排放废弃物较多,与人类活动相关,14时前后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对流旺盛,污染物易扩散,受大气运动影响出现低值;PM2.5曲线变化与气温变化规律不相同,如早晨在6至9时左右气温是一天中最低,但PM2.5曲线出现峰值;各个季节的曲线出现早晚上下班时段双峰变化。
故选C。
答案:C4.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
下列垃圾正确的处置方式是( )A.渣土、陶瓷——堆肥B.玻璃、生活垃圾——填埋C.金属、纸木碎布——回收D.塑料、电池——焚烧解析:可回收垃圾包括金属、玻璃、布料、塑料、废纸等;厨房垃圾如剩饭剩菜、果皮、菜根菜叶等可堆肥处理;渣土、陶瓷等应采取填埋的方式;电池应进行回收处理。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11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新人教版
工,增加农民收入;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有利于大气环境保护;有利于解
决农民卖粮食难的问题。
(3)气温高,热量丰富
(4)对粮食进行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单产,提高农民的
种粮积极性,增加从业人数。
.
17
记忆并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内涵、原则及其协调人地关系 的主要途径。
1.理解并掌握循环经济、清洁生 产、生态农业的内涵。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明 确个人和社会在可持续发展过 程中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考查环境问题的分布、表现 及危害,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人口、资源、环境 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外延。
考纲展示
考点解读
考向预测
1.人地关系思想 的演变。
2.人类所面临的 主要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基 本内涵,协调人地 关系的主要途径。
4.走可持续发展之 路。
记忆并理解人地关系思想演变 四个阶段的人地关系、状况及 环境问题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 因。
理解并掌握人类所面临的主要 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对策。
.
()
13
(2)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A.小农经营
B.集约化程度低
C.商品率高
D.科技水平低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知识,以及读图分析、推理判断能
力。
解题思路:第(1)题,②显示秸秆流向畜禽,说明②环节必然是饲料加工。③沼气指
向农业生产的功能只能是供暖。④沼渣指向作物种植的功能只能是肥料。所以答案是
少
程措施:跨流域
降低大气能见度,调水,引水灌溉;
危害人体健康、 管理措施:退耕
高中地理总复习课时作业26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二十六>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A.①④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2.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解读:由图可以看出,图示①人类主要以狩猎采集活动为主,因此这一时期应为采猎文明时期;图示②人类活动有工业、农业等活动,因此这一时期应为工业文明时期;图示③人类活动表现为知识劳动、物质劳动和服务劳动,且知识劳动所占比重较高,因此这一时期应为后工业文明时期;图示④人类活动以种植畜牧为主,因此这一时期应为农业文明时期,该时期人类已经能主动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但是还没有形成可持续的发展观。
hARVddn14Q答案:1.A 2.D读“我国南方部分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3~4题。
3.代表水土流失、酸雨危害、森林锐减、水体污染的图例依次是(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丙、甲、丁、乙D.丁、丙、乙、甲解读:从环境问题在我国南方的分布来看,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酸雨危害集中在四川盆地、珠三角、长三角及浙江、福建沿海等地;西南地区、横断山区森林锐减;水体污染严重的地区是长三角、太湖流域等地。
hARVddn14Q答案:B4.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并直接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一类环境问题是( >A.甲B.乙C.丙D.丁解读:森林锐减一方面会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大,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另一方面会直接威胁生物多样性。
答案:C中国低碳经济论坛于2010年4月10~11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召开。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11-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下限时集训新人教版
2018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11-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下限时集训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11-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下限时集训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11-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下限时集训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11—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6·北京朝阳区期末)2015年秋季东北的一次严重雾霾引起社会关注。
专家指出,部分地区农民焚烧秸秆是导致雾霾加重的原因之一。
下图为某农业区秸秆利用示意图.完成1~3题.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A.饲料、肥料、燃料、废弃物B.饲料、燃料、肥料、废弃物C.肥料、饲料、废弃物、燃料D.肥料、燃料、废弃物、饲料【解析】图示为生态农业,加强了工业与农业的联系,促进了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
结合图中各环节的关系,可以得出①是秸秆的产品,为饲料,②为燃料,③为肥料,④为废弃物,所以B正确。
【答案】 B2.东北地区发展沼气的不利条件是( )A.原料不足B.冬季寒冷漫长C.日照不足 D.科技水平较低【解析】沼气是由植物、动物排泄物及水,在适当温度(最适宜的温度在35 ℃左右)及密闭条件下发酵而成的。
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热量不足,不利于发展沼气,所以B 正确。
【优化指导】高中地理总复习 课时作业26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二十六)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A.①④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2.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图示①人类主要以狩猎采集活动为主,因此这一时期应为采猎文明时期;图示②人类活动有工业、农业等活动,因此这一时期应为工业文明时期;图示③人类活动表现为知识劳动、物质劳动和服务劳动,且知识劳动所占比重较高,因此这一时期应为后工业文明时期;图示④人类活动以种植畜牧为主,因此这一时期应为农业文明时期,该时期人类已经能主动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但是还没有形成可持续的发展观。
答案:1.A 2.D读“我国南方部分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3~4题。
3.代表水土流失、酸雨危害、森林锐减、水体污染的图例依次是(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丙、甲、丁、乙D.丁、丙、乙、甲解析:从环境问题在我国南方的分布来看,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酸雨危害集中在四川盆地、珠三角、长三角及浙江、福建沿海等地;西南地区、横断山区森林锐减;水体污染严重的地区是长三角、太湖流域等地。
答案:B4.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并直接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一类环境问题是( )A.甲B.乙C.丙D.丁解析:森林锐减一方面会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大,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另一方面会直接威胁生物多样性。
答案:C中国低碳经济论坛于2010年4月10~11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召开。
本届论坛以“低碳城市、低碳产业、低碳金融”为主题,研究和展望中国及全球低碳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趋势,构建低碳产业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沟通平台,分享国际低碳产业专家及企业家的思想和经验。
[优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新人教版
考点一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
1 图表填绘·助学助记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历史时期 人地关系思想
人地关系
采集渔猎 _崇__拜_自然 人类与环境保持原始平衡
农业文明
改造自然
人类与环境的对__抗 ___性_增强,环境遭到 破坏
_工__业_文明 征服自然 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高考地理一轮 复习人 类与地 理环境 的协调 发展课 件新人 教版ppt 优质说 课稿( 精选)
【 (名校 师课 整堂 理】课获本奖专P题PT)-高考地理一轮 复习人 类与地 理环境 的协调 发展课 件新人 教版(ppt最优新质版说本课)稿推(荐精选)
【 (名校 师课 整堂 理】课获本奖专P题PT)-高考地理一轮 复习人 类与地 理环境 的协调 发展课 件新人 教版(ppt最优新质版说本课)稿推(荐精选)
第27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最新考纲】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 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 径。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核心素养解读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 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 2.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理解不同地区 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特点。 3.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 可持续发展。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__展__问__题__。 2.可持续发展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问题。
【 (名校 师课 整堂 理】课获本奖专P题PT)-高考地理一轮 复习人 类与地 理环境 的协调 发展课 件新人 教版(ppt最优新质版说本课)稿推(荐精选)
高中地理总复习课时作业26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总复习课时作业26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新人教版部门: xxx时间: xxx制作人: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修改课时作业(二十六>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A.①④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2.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解读:由图可以看出,图示①人类主要以狩猎采集活动为主,因此这一时期应为采猎文明时期;图示②人类活动有工业、农业等活动,因此这一时期应为工业文明时期;图示③人类活动表现为知识劳动、物质劳动和服务劳动,且知识劳动所占比重较高,因此这一时期应为后工业文明时期;图示④人类活动以种植畜牧为主,因此这一时期应为农业文明时期,该时期人类已经能主动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但是还没有形成可持续的发展观。
hARVddn14Q答案:1.A 2.D读“我国南方部分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3~4题。
3.代表水土流失、酸雨危害、森林锐减、水体污染的图例依次是(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丙、甲、丁、乙D.丁、丙、乙、甲解读:从环境问题在我国南方的分布来看,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酸雨危害集中在四川盆地、珠三角、长三角及浙江、福建沿海等地;西南地区、横断山区森林锐减;水体污染严重的地区是长三角、太湖流域等地。
hARVddn14Q答案:B4.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并直接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一类环境问题是( >A.甲B.乙C.丙D.丁解读:森林锐减一方面会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大,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另一方面会直接威胁生物多样性。
高优指导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主要表现为生 态 流破失坏 、荒,如漠水化土、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者强度过大 土地盐碱化等
发展 中国家
发达 国家
较发达国家严 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
重,以生态破坏 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经
为主
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以环境污染为 主
过度消耗资源
-11-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四、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分析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12-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原则 内容
要求
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
公平性 原则
应体现公平,包括同代人之 间、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生 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
续表
-10-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三、环境问题地域差异分析
环境问题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表现不同,如下表所 示。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城市 地区
主要表现为环 境污染,如大气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与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 污染、水污染、集中 噪声污染等
乡村 地区
(2)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是( B )
①控制人口数量 ②加快发展新能源 ③加强科技创新
④缩减生产规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15-
考法分析: 本题以世界和四个国家碳排放与GDP相关数据统计 图为背景,考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护地球环境的有关知识,主 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2022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六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六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开展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2022·洛阳模拟)自2022年6月初住建部、发改委等9部委发文宣布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7月1日,上海正式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垃圾分类无疑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以下图为垃圾分类处理流程及相关产业链图。
读图,答复1、2题。
1.图示产业链最大的优点是( )A.加强了废弃物减害化和资源化B.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C.能源循环利用,自给有余D.生产本钱低,经济效益高2.图示中的燃烧垃圾发电对城市的影响,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解决了城市能源紧张状况B.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C.加剧了人地矛盾D.冬季取暖完全由余热提供【解析】1选A,2选B。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产业链对废弃物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和处理,实现了废弃物减害化和资源化。
第2题,垃圾燃烧发电可以缓解城市能源紧张状况,但不能解决能源紧张状况,冬季取暖也不可能完全由余热提供,垃圾减少,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2022·湘潭模拟)绿色GDP,即把资源、环境本钱放入国民经济的生产核算之中,作为经济生产的本钱处理,以实现对传统GDP的调整。
绿色GDP指数=绿色GDP/传统GDP×100,以下图为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22年传统人均GDP与绿色GDP指数分布关系图。
据此完成3~5题。
3.由图可知( )A.绿色GDP总体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B.经济开展水平与绿色GDP指数成正比C.传统GDP与绿色GDP差值较大的为西部地区省份D.在资源节约、环境治理上东部地区不需关注4.假设以各省份的传统GDP与绿色GDP指数的中位数(把所有值上下排序后找出正中间的一个作为中位数)为原点,做四象限图,将图示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4类,那么符合经济开展水平较低且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高,属于绿色开展高危区的省份是( )A.北京B.江西C.贵州D.辽宁5.对于经济开展水平较低,且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高的高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由于这些地区( )A.生态环境脆弱B.资源禀赋条件较好C.产业结构单一D.科技创新能力缺乏【解析】3选A,4选C,5选B。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必修二第十一章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师用书)
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解决措施;以工农业生产等经济活动流程的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及意义。
如2017·全国卷Ⅱ·T36,2017·全国卷Ⅲ·T36;2016·全国卷Ⅱ·T37,2016·全国卷Ⅲ·T36,2015·全国卷Ⅱ·T37。
1.综合思维:通过对典型区域环境问题表现分析,探讨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人地协调观:结合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探寻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实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①人口压力: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
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用损害环境的生产方法,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③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
(3)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与成因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泰晤士河的悲剧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任意堆放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垃圾“围城”现象噪声污染交通、工厂噪声等城市噪声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石油泄漏(4)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二十六)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A.①④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2.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图示①人类主要以狩猎采集活动为主,因此这一时期应为采猎文明时期;图示②人类活动有工业、农业等活动,因此这一时期应为工业文明时期;图示③人类活动表现为知识劳动、物质劳动和服务劳动,且知识劳动所占比重较高,因此这一时期应为后工业文明时期;图示④人类活动以种植畜牧为主,因此这一时期应为农业文明时期,该时期人类已经能主动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但是还没有形成可持续的发展观。
答案:1.A 2.D读“我国南方部分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3~4题。
3.代表水土流失、酸雨危害、森林锐减、水体污染的图例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C.丙、甲、丁、乙 D.丁、丙、乙、甲解析:从环境问题在我国南方的分布来看,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酸雨危害集中在四川盆地、珠三角、长三角及浙江、福建沿海等地;西南地区、横断山区森林锐减;水体污染严重的地区是长三角、太湖流域等地。
答案:B4.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并直接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一类环境问题是( )A.甲B.乙C.丙D.丁解析:森林锐减一方面会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大,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另一方面会直接威胁生物多样性。
答案:C中国低碳经济论坛于2010年4月10~11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召开。
本届论坛以“低碳城市、低碳产业、低碳金融”为主题,研究和展望中国及全球低碳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趋势,构建低碳产业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沟通平台,分享国际低碳产业专家及企业家的思想和经验。
据此回答5~6题。
5.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A.发展的观念 B.公平的观念C.环境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6.下列措施有利于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是( )①实现煤炭洁净化燃烧②推行节能技术③发展核能与可再生能源④关闭高耗能企业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我国低碳能源的发展战略,首先要在行业中推行节能、提效与减排,二是实现煤炭的洁净化燃烧,三是发展新型能源,而关闭高耗能企业不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答案:5.C 6.C《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任重而道远。
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关于我国所面临的困难的正确叙述是( )A.粮食需求增加,粮食增产举步维艰B.人口继续膨胀与迅速年轻化C.农业资源日益紧张D.环境污染停止蔓延,但自然生态还在恶化8.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B.严重的环境问题C.庞大的人口数量 D.不利的外部环境解析:我国的自然资源虽然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但资源利用率低,长期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这是事实。
资源短缺的问题,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问题,但不是最大障碍。
我国资源的相对短缺,主要是由于人口过多引起的。
我国的环境问题确实令人担忧,而这种环境问题的出现,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都有一定的关系。
从现实状况看,环境问题还不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已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一个沉重包袱,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
答案:7.A 8.C(2012皖南联考)下图为某地“蔗·牛·菇”循环经济模式图,回答9~10题。
9.该地可能位于我国的( )A.山东B.甘肃C.广西D.内蒙古解析:从该地产蔗可推断该地位于我国南部地区,只有C项符合。
答案:C10.该循环经济产业模式( )A.饲养奶牛比饲养肉牛每亩多获利5 600元B.推广菇泥还田,利于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C.实现产业衔接和资源的高效利用D.受交通条件影响较小解析:图中可见,利用8亩蔗田的副产品,可饲养两头奶牛或两头肉牛,饲养奶牛可多收入5 600元,即每亩多收入700元;茹泥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但不属于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饲养奶牛对交通条件的要求较高。
该循环经济用于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衔接,充分利用废弃资源,既有利于保护生态,又利于发展经济。
答案:C读漫画,回答11~12题。
11.漫画中渔夫的行为体现了(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C.人地伙伴论 D.可持续发展理论解析:漫画中渔夫的行为体现了人类中心论。
答案:B12.图中先儒之言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解析:图中先儒的言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人类要发展必须让渔业资源可持续地利用下去。
答案:B(2012皖、粤、浙、豫联考预测)2010年9月16日上午,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在德州太阳谷隆重开幕。
山东德州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制造基地,拥有100多家太阳能生产企业,每年向社会提供的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超过300万平方米,其太阳能热水器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0%以上,相当于节约54万吨标准煤、减排134.6万吨二氧化碳。
据此回答13~14题。
13.在山东德州举行的2010世界太阳能空调发展论坛上,山东奇威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发布了全球首款直驱式太阳能中央空调,比普通热水器的太阳能利用能力高出27倍。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产业的发展和新产品的制造会产生新的就业岗位B.太阳能中央空调的推广使用能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C.太阳能中央空调的推广使用能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D.太阳能中央空调的推广使用会造成常规空调生产企业的全面衰退解析:太阳能是新能源,它的推广能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和居住环境,其新兴产业会产生新的就业岗位,故A、B、C三项是正确的。
太阳能辐射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常规空调生产企业还会有一定的市场空间,故D项错。
答案:D14.此次太阳能大会的主题为“太阳能改变生活”,随着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绿色生活方式逐渐受到社会的认可。
下列最贴近“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①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②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电③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④尽量购买物美价廉的进口产品⑤尽量购买包装简单的产品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解析: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进口产品运输距离远,碳排放量大,应排除,其他选项都应是符合“低碳理念”的做法。
故选B项。
答案:B下图是某工业生态园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流动图,该园区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制板厂为核心,企业通过贸易的方式把另一家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企业的投入或原材料,建立工业生态链关系。
据此,回答第15题。
15.图中数字①②③④⑤的工业生产副产品和废弃物分别是( )A.硫、燃料气、冷却水、除尘渣、粉煤灰B.燃料气、冷却水、除尘渣、粉煤灰、硫C.硫、冷却水、燃料气、粉煤灰、除尘渣D.硫、冷却水、燃料气、除尘渣、粉煤灰解析:根据该工业生态园废弃物流动图,推知:炼油厂的废弃物①是硫(进入酸生产厂);进入火电厂的应该是燃料,②为燃料气;火电厂的废弃物有冷却水、余热、除尘渣、粉煤灰,进入墙板厂的④是除尘渣;进入水泥和道路的⑤是粉煤灰,进入炼油厂的③是冷却水。
答案:A二、综合题(共40分)16.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8分)(1)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________持续发展是基础,________持续发展是条件,________持续发展是目的。
(2)“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属于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的( )A.经济系统 B.生态系统C.人的管理调控 D.社会系统(3)“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原则。
(4)说出图中经济系统所包含的基本经济活动(说出三类即可),并以其中一类基本经济活动为例说明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解析:(1)由图知,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2)注意“政策”应属于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的人的管理调控。
(3)“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4)基本经济活动主要指农业、工业、交通、商业、旅游等。
答案:(1)生态经济社会(2)C (3)公平性(4)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如:工业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环境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向生态系统排放废弃物(三废:废气、废水和废渣)。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2分)材料一人口、耕地、草地和森林四个因子,构成一个理论上以人为中心的全球人地关系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人口总量的变动势必引起耕地、草地和森林面积的相互转化和数量增减。
材料二全球人均粮食、耕地生产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
(1)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草地、森林之间最有可能的数量转化情况是怎样的?(2)图中反映了人们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主要措施,即________________;这些措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正确措施主要有哪些?解析:第(1)题,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对粮食的需求增加,人们会砍伐森林、开垦草地改造为耕地,导致耕地不断增加。
第(2)题,据图分析,人们通过增施化肥、扩大灌溉面积,来提高耕地生产率。
第(3)题,材料反映了人们过度追求粮食产量而带来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采取的措施应从生态农业的发展方面分析。
答案:(1)耕地面积增加,森林、草地面积减少。
(2)扩大灌溉面积、增施化肥水资源紧张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增加水中的营养元素,污染水源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酸化、毒化) (3)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农业科技,改进生产方式,培育优良品种等;改良土壤,多施用有机肥(农家肥),有选择地施用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