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高中地理作业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日本的知识点

高中地理日本的知识点

高中地理日本的知识点高中地理日本的知识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位于亚洲_东_部、_太平洋_洋西北部的岛国,东临_太平洋_洋,西临日本海。

2.领土组成:由_本洲、_北海道_、_四国_、_九洲_等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小岛组成。

领土评价: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_曲折_,多优良_港湾_,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3.地形特点:以山地、丘陵_为主,_平原_面积狭小,多分布在_沿海_。

4.多火山、地震。

(富士山是日本象征,是活火山。

)日本位于_环太平洋_火山、地震带上。

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_亚欧_板块和_太平洋_板块之间,地壳活跃。

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1.经济特点:加工贸易经济(进口原料—加工—出口工业产品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2.日本经济与世界联系密切(眼光瞄准海外市场)的原因:优势:便利的海运条件,先进的科学技术劣势: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国内供给严重不足,对外依赖十分严重。

3.工业分布特点:集中在_太平洋_沿岸和_濑户内海_沿岸。

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最主要原因:4.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按自东向西的顺序:京滨工业区(首都东京和横滨),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大阪和神户),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三、东西方兼容的(会举例说明)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西方气息。

高中地理万能答题模板及解题技巧(1)高中地理首先要分点作答,答题条理清晰,抓住主次,逻辑性强。

从背景资料直接提取的答案放前面。

高中地理题目在答案中非常强调抓问题的主要方面,所以对影响地理事物诸多因素中,要抓住最主要的因素,切中要害,实在没有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多多益善,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尽可能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老师造成主次不分、回答问题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

注意题目分值,高中地理分值高要注意扩展答题要点,扩展中不能与题目矛盾,不能出现错误表述。

《第1单元实践活动制作日晷》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1单元实践活动制作日晷》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1

《制作日晷》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动手制作日晷,使学生深入理解日晷的原理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理论学习:学生需预习日晷的原理、结构及其在古代计时中的作用,理解太阳运动与地球自转的关系,为制作日晷奠定理论基础。

2. 材料准备:学生需准备制作日晷所需的材料,包括木板、铅笔、尺子、指南针等,确保材料齐全且质量合格。

3. 设计图纸:学生需根据日晷的原理和自己的创意,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日晷图纸。

图纸应包括日晷的形状、刻度等要素。

4. 制作日晷:学生按照图纸,使用准备好的材料,动手制作日晷。

制作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遵循操作规范。

5. 测试与调整:制作完成后,学生需测试日晷的准确性,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确保日晷的计时功能准确无误。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独立完成日晷的设计与制作,鼓励创新与创意,但需符合日晷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图纸设计要清晰明了,刻度要准确无误,材料选择要合理,制作过程要规范。

3. 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与小组同学讨论解决,或向老师求助,但不得抄袭他人的作品。

4. 作品完成后,需进行测试与调整,确保日晷的准确性。

测试与调整过程需有详细的记录。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评价主要从理论掌握、设计创意、制作规范、作品准确性和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

2. 互评与自评:学生完成作业后,先进行自评,然后小组内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

互评与自评时,需注意评价标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 教师点评: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出改进建议。

同时,教师需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需及时进行反馈,指出学生在理论掌握、设计创意、制作规范等方面的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高中地理高效作业4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高效作业4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效作业4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A级新教材落实与巩固]一、选择题太阳表面新形成的巨大黑子群和大耀斑,喷射出大量气体、电磁波和带电粒子流,以每小时300万千米以上的速度向宇宙空间喷射,形成太阳风暴。

有人形象地把太阳风暴比作“太阳打喷嚏”,地球上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

据此完成1~2题。

1.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是( D )A.引发潮汐现象B.诱发台风和海啸C.干扰电离层和有线通信D.产生磁暴和极光【解析】太阳风暴喷射出的大量气体、电磁波和带电粒子流,被地球磁场捕获后会形成磁暴和极光,D正确;潮汐现象受天体引力影响,形成地球潮汐现象的引力主要来自月球,A错误;台风属于地球上的大气活动,海啸主要由地震引起,太阳风暴不会诱发台风和海啸,B错误;太阳活动干扰电离层,影响的是无线电短波通信,C错误。

故选D。

2.材料中所说的“不少地方”可能位于( A )A.加拿大B.巴西C.埃及D.意大利【解析】极光出现于高纬地区,选项中只有加拿大北部位于高纬地区,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据报道,科学家预计2022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

据此,完成3~4题。

3.双选题太阳辐射是( AC )A.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B.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的主要原因C.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D.地球上产生极光现象的主要原因【解析】只选A或C可得1分,选AC可得3分。

太阳辐射使地球表面受热不均,产生了气压差异,是引起地球上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A正确;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是太阳活动中的耀斑爆发,B错误;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C正确;地球上产生极光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受太阳活动中太阳风的影响,不是受太阳辐射影响,D错误。

故选A、C。

4.双选题下列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D )A.太阳活动可对地球电离层产生影响B.太阳黑子增多直接影响地球的磁场C.黑子出现在太阳光球层D.日珥出现在太阳光球层【解析】只选B或D可得1分,选BD可得3分。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2地球的宇宙环境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2地球的宇宙环境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时作业2 地球的宇宙环境一、选择题[2024·福建泉州高一期末]2024年7月23日,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放射场放射升空。

2024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所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及其着陆组合体,胜利着陆在火星预选着陆区,实现了中国航天史无前例的突破。

下表示意地球和火星的基本数据。

据此完成1~2题。

地球和火星的基本数据1.2024年7月27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传回地月合影,此时天问一号属于( )A.地球卫星 B.火星卫星C.人造天体 D.太阳系中的行星2.与火星相比,现今地球上存在高级才智生命的有利条件是( )①平安的宇宙环境②质量和体积适中③昼夜更替周期适中④相宜的平均温度A.①③ B.②④C.③④ D.①②[2024·重庆九龙坡高一期末]下图中S和Y天体均围绕木星旋转。

S天体自转周期为7天,其冰盖下有一片咸水海洋,液态水含量超过地球。

读图,完成3~5题。

3.Y天体属于( )A.星云 B.恒星C.行星 D.卫星4.关于S天体的推理,正确的是( )A.表层平均温度低是因为没有大气层B.冰盖下有海洋是因为自转周期适中C.液态水为生命的进化供应有利条件D.其表面能量主要来源于绕木星旋转5.与图中所示天体系统级别相当的是( )A.可观测宇宙 B.银河系C.太阳系 D.地月系[2024·辽宁高一阶段练习]大约每隔26个月就会发生一次火星冲日,火星冲日意味着这时可以运用较小花费将探测器送往火星,因此人类的火星探测活动通常也会每隔26个月出现一次高潮。

2024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放射,于2024年2月到达火星旁边,实施火星捕获,于2024年5月15日胜利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胜利。

据此完成6~7题。

6.依据材料信息,推断火星探测器放射时火星的位置大致位于下图中的( )A.A B.BC.C D.D7.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究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下列推想选项可作为火星曾经可能存在生命的依据是( )①火星离太阳的距离适中②火星有液态水的分布③火星上有凹凸起伏的地形④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更,且四季的长度一样A.①②④ B.①②C.①③ D.①②③[2024·重庆八中高一期末]2024年5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胜利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时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时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东地区、新疆塔里木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和南海南部等气源区。

据此完成1~3题。

1.天然气资源属于( )A.可再生资源B.生物资源C.非可再生资源D.气候资源2.天然气在我国的分布说明了自然资源具有( )A.地域性B.有限性C.多用性D.整体性3.天然气分布的主要制约条件是( )A.热量B.水分C.土壤D.地质条件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的页岩气田是我国川气东送工程重要气源之一。

页岩气是指赋存于泥页岩及其夹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和化工原料。

读川气东送线路图,完成4~5题。

4.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分,页岩气属于( )A.清洁能源B.矿产资源C.能源资源D.非可再生资源5.川气东送工程对上海市的积极影响是( )①缓解碳达峰的速度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③缓解能源紧张状况④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6.图中甲、乙分别表示( )A.气候资源、土地资源B.金属矿产资源、能源资源C.生物资源、地热资源D.劳动力资源、科技7.随着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B.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越来越强C.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少D.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可燃冰是甲烷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结晶物质,我国南海是可燃冰富集区。

可燃冰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比柴油、汽油等要少,但可燃冰开采不当会导致甲烷大量释放,而甲烷增温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28~36倍。

据此完成8~9题。

8.我国南海的可燃冰主要分布在( )A.岛屿B.冻土C.海水D.海底9.甲烷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其能( )①减少大气削弱作用②增强大气保温作用③增加对地面辐射的吸收④减少射向宇宙的大气辐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目前,风电成本和电价与传统的火电相比,明显偏高。

世界风能理事会在2007年发表观点认为:“风电制造成本下降,60%依赖于规模化发展,40%依赖于技术进步。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8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8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课时作业8 大气的受热过程一、选择题每年到了深秋时节,就会想起杜牧《山行》的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些诗句中涉及了许多自然现象,这些现象都可以用地理知识解释。

据此完成1~3题。

1.深秋青色的山在暮色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清冷。

请问远处的山看着是青色的原因是( )A.由于大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B.由于大气对光线的反射作用C.由于大气对光线的折射作用D.由于大气对光线的透射作用2.树叶到了秋天开始变黄变红,这是秋天气温日较差较大所导致的,请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秋天云层稀薄,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B.秋天水汽稀少,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C.秋天日照时间缩短,夜晚时间较长导致昼夜温差大D.秋天降水变少,大气中水汽含量降低3.下列对“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个现象解释或延伸说法错误的是( )A.白云生于人家处是每黄昏的时候,山里居民开始生火做饭,生火产生的烟为水汽凝结提供了充足的凝结核B.白云生于人家处是每黄昏的时候,山间气温开始降低,空气中水汽含量容易大于饱和水汽含量,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所致C.山中植被覆盖率好,若非生火做饭产生的烟,则空气中是没有凝结核的D.“白云生处有人家”现象产生时,大气逆辐射会增强2020年10月10日央视新闻消息,我军新型保温方舱亮相新疆、西藏等地。

在室外温度-40℃、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区,可保障室内温度高于15℃,为一线官兵提供住宿、餐饮、卫浴、电力、热能等生活必需。

该保温方舱主要由屋顶太阳能面板、玻璃房和起居室三部分组成。

据此完成4~5题。

4.位于西藏的保温方舱室外温度低的主要原因有( )①海拔高②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③大气吸收、储存的能量少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下列地理现象与保温方舱的玻璃房原理一致的是( )A.夏季白天多云时不会太热B.晴朗的天空常呈现蔚蓝色C.华北地区春播时的地膜覆盖D.东北地区深秋农田的人造烟雾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作业3地球的圈层结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作业3地球的圈层结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地球的圈层结构(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读某地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1~2题。

1.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A.纵波B.横波C.纵波和横波D.无法判断2.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 )A.5 km处B.17 km处C.33 km处D.2 900 km处1.B 2.A[第1题,由图可知,此地震波传播速度在3~6 km/s之间,速度较慢,为横波。

第2题,此地震波传播速度在5 km深处突然变大,说明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5 km处。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回答3~4题。

3.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最接近于( )A.生物圈B.水圈C.①圈层D.②圈层4.下列有关图中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圈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B.生物圈孕育于其他圈层中C.①圈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D.②圈层中硅镁层在大洋洋底缺失3.A 4.B[第3题,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位于地表附近,最接近生物圈。

第4题,生物圈是一个跨圈层的圈层,其界线不像其他圈层那样分明。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5~6题。

5.下列有关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6.下列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③位于软流层以上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5.C 6.B[第5题,图中C表示水圈,B表示生物圈,故A项错误;图中D表示地壳,属于地球内部圈层,故B项错误;地震波经过F、G之间的交界面,横波速度减小为0,但纵波速度不为0,故D项错误。

第6题,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第1单元 实践活动 制作日晷》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1单元 实践活动 制作日晷》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1

《制作日晷》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制作日晷的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日晷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加深对地理学中时间与空间关系的理解,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的主要内容为制作日晷模型的第一课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需预先学习日晷的起源、构造和运行原理等理论知识,为后续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2. 材料准备:学生需准备制作日晷所需的材料,如木板、指南针、刻度工具等。

3. 设计图纸:学生需根据日晷的原理和自己的创意,设计出日晷的图纸,并标明刻度。

4. 制作日晷基座:按照图纸,学生需制作出稳定的日晷基座,保证日晷的平稳。

5. 安装指针:在基座上安装指南针作为日晷的指针,确保指针可以自由旋转。

6. 课堂讨论与交流: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需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按照作业内容步骤进行操作,确保每一步都符合要求。

2. 日晷的基座要稳定,指针要能够自由旋转。

3. 刻度要准确,与实际时间相对应。

4. 图纸设计要有创意,体现个人特色。

5. 制作过程中需注意安全,避免使用尖锐工具造成伤害。

6. 课堂讨论与交流时,学生需积极发言,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制作过程、成品质量、创意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 教师将关注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讨论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积极性和发言质量等。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在批改作业后,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将提供改进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完善作品。

3. 教师将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交流,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4. 作业反馈将作为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依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日晷制作技能和地理学知识。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制作日晷的实践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学中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地理作业设计高中

地理作业设计高中

高中地理作业设计
一、基础概念掌握
作业内容:请列出地理学中的五个基础概念,并解释其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此项作业,检查学生对地理学基础概念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二、地图分析能力
作业内容:提供一张地图,要求学生标注出地图中的地形、地貌、河流、城市等信息,并根据地图分析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的识别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分析能力。

三、气候与环境联系
作业内容:提供某一地区的气候数据和环境状况,要求学生分析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气候与环境关系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气候变化应对能力。

四、地质地貌分析
作业内容:提供某一地区的地质、地貌资料,要求学生分析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地质地貌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地质地貌分析能力。

五、生态系统研究
作业内容:提供某一地区的生态系统资料,要求学生分析该地区的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生态系统研究,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机制,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六、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
作业内容:提供某一地区的城市规划和发展资料,要求学生分析该地区的城市规划理念、区域发展模式和存在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分析,让学生了解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培养学生的城市规划意识和区域发展观念。

高中地理作业设计

高中地理作业设计

高中地理作业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的任务是针对高中学生进行地理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具体包括: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特点、地理分布规律、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的认识;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地理技能,但个体差异较大。

在设计地理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力求让每位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实现个体化发展。

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高中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包括地理环境、地理分布规律、人文地理特征等;(2)学会运用地图、地理图表等工具,分析地理现象,提高地理空间思维能力;(3)掌握地理研究方法,如实地考察、数据分析、文献查阅等,具备初步的地理研究能力;(4)培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城乡规划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3)结合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资源、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2)通过地理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3)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国情,增强民族自豪感;(4)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关注世界地理变化,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5)通过地理作业的完成,培养学生严谨、勤奋、合作的学术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高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案例

高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案例

高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围绕高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展开,旨在通过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空间分析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包括:对地理概念、原理的理解与应用;对地理现象、规律的探索与分析;以及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进行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在地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单元作业的设计,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在这一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对新知识有较高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高中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如地球的运动、气候的形成、地理环境的差异等。

(2)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进行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提高空间分析能力。

(3)掌握地理研究方法,如实地考察、数据分析、文献查阅等,形成科学的地理研究技能。

(4)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挖掘,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

(3)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注重实践教学,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地理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地理、探索地理奥秘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自然、人文环境的关爱之情。

(2)通过地理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全球意识,使其认识到地理环境对国家和世界发展的影响,提高国际视野。

高中地理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

高中地理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

高中地理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
高中地理作业的布置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科学合理地布置高中地理作业,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作业内容要具有针对性:作业内容应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针对重点、难点和学生掌握较为薄弱的知识点进行设计,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难度要适中:作业的难度要适中,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

过于简单的作业无法达到巩固和提高的效果,而过难的作业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形式要多样化:作业形式不应过于单一,可以包括填图、填表、简答、论述等多种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 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和探究性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调查、实验等方式来巩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5. 控制作业量:作业量不宜过多或过少,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合理安排。

过多的作业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过少的作业则无法达到巩固和提高的效果。

6. 及时批改和反馈:教师需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地进行讲解和纠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地布置高中地理作业需要教师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精心设计,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控制作业量,并及时进行批改和反馈。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第1单元实践活动制作日晷》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1单元实践活动制作日晷》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1

《制作日晷》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制作日晷的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日晷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加深对太阳运动规律及地球自转知识的理解,提升地理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传统计时工具的兴趣和认识。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通过课堂讲解和自学的方式,了解日晷的起源、发展及工作原理,熟悉日晷的构造和制作材料的选择。

2. 设计构思:学生需根据所学知识,设计日晷的样式和尺寸,并绘制草图。

设计时需考虑地理纬度、太阳高度角等因素对日晷精度的影响。

3. 材料准备:学生需准备制作日晷所需的材料,如木板、铅笔、尺子、刻刀、砂纸等。

4. 制作过程:学生需按照草图,利用所准备的材料,自行制作日晷的基座和表针。

注意保持表针与基座的垂直度及表盘刻度的精确性。

5. 总结反思:完成制作后,学生需撰写一份简短的总结报告,包括制作过程中的难点、创新点及对日晷功能与现代计时工具的对比分析等。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求充分,学生对日晷的工作原理及影响精度的因素要有清晰的认识。

2. 设计构思要合理,既要考虑美观性,也要兼顾实用性及地理纬度对日晷的影响。

3. 材料准备要齐全,保证制作的顺利进行。

4. 制作过程中需注意安全,避免因使用工具不当造成伤害。

5. 作品要求结构稳固、表盘刻度准确,表针与基座垂直度良好。

6. 总结报告要真实反映制作过程及个人感悟,字数不少于500字。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评价将从理论掌握程度、设计构思的创新性、材料的准备、制作的精细度、总结报告的完整性及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先由教师根据标准进行初步评分,再由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最后取平均分作为最终成绩。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教师需对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详细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2. 学生互评反馈:学生互评时需客观公正,既要肯定对方的优点,也要指出可以改进的地方。

_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作业15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_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作业15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以下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甲大漠胡杨乙兴安林海丙海南椰树丁黄山迎客松1.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2.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温度低B.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1.A 2.C[第1题,大漠胡杨主要生长在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光照充足,A正确;兴安林海位于黑龙江省,冬季积雪覆盖,冻土广布,夏季高温多雨,没有雪域高原,B错误;海南椰树生长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壤为砖红壤,较贫瘠,C错误;黄山迎客松位于气候湿润的安徽,山上流水侵蚀作用强,D错误。

故选A。

第2题,甲地根系发达,是因该地降水少,根系为吸收地下水,会生长很长的根系,A错误;乙地叶成针状,是为了应对寒冷的冬天,B错误;丙地四季常青是因为海南常年温度较高,C正确;丁地生长较快是因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D错误。

故选C。

]某类植物(下图)不跟土壤接触,其根群附着在其他树的枝干上生长,利用雨露、空气中的水汽及有限的腐殖质(腐烂的枯枝残叶或动物排泄物等)为生。

完成3~4题。

3.该类植物为( )A.藤本植物B.附生植物C.草本植物D.寄生植物4.该类植物主要出现在(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3.B 4.A[第3题,结合材料信息“根群附着在其他树的枝干上生长”和图示信息可知,该类植物为附生植物,故B项正确。

第4题,附生植物主要出现在热带雨林,故A 项正确。

]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

据此完成5~6题。

5.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④②①③6.③是香樟树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 )A.东北平原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5.D 6.D[第5题,枫树属于温带落叶树种;冷杉属于针叶树种,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树种;在垂直方向上草地应位于森林带之上。

《第二章第一节太阳和太阳系》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1

《第二章第一节太阳和太阳系》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1

《太阳和太阳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太阳和太阳系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太阳系运动规律的认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作业的完成,期望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太阳的基本情况、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太阳系的构成等知识。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巩固:要求学生回顾并整理太阳的基本信息,包括太阳的组成、大小、温度等基本参数,以及太阳活动的相关知识,如太阳黑子、日珥等。

2. 太阳系认知:学生需绘制太阳系的示意图,并在图上标明各大行星、小行星带、彗星等天体的位置。

同时,要求查阅资料,了解太阳系中各行星的基本特征及运动规律。

3. 案例分析:选择一至两个与太阳活动相关的现实案例(如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关系),分析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并撰写简短的案例分析报告。

4. 实践活动: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资料,查找关于太阳或太阳系的新发现、新理论等前沿信息,并撰写简短的报告或制作成PPT进行展示。

三、作业要求1. 基础知识巩固部分要求准确无误地完成相关知识的梳理和记忆。

2. 太阳系认知部分要求图示准确,天体位置标示无误,并能简述各行星的特色及运动规律。

3. 案例分析部分要求选取的案例与教材内容相关,分析逻辑清晰,语言表述准确。

4. 实践活动部分要求信息来源可靠,内容新颖,能体现出学生对最新科学信息的关注和掌握情况。

5. 整个作业应保持字迹清晰,条理分明,严禁抄袭,须体现出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作业的准确性、完整性、逻辑性和创新性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图示绘制准确性、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实践活动的创新性和信息可靠性等方面。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同时,将选取优秀作业进行展示,以供其他同学学习借鉴。

通过本次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将了解学生对《太阳和太阳系》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后续教学调整和优化。

高中地理作业设计

高中地理作业设计

高中地理作业设计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老师常常会布置一些地理作业来检验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地理涵盖了地球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包括了地形地势、气候气象、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因此,设计一份富有深度的地理作业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深入理解地理知识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以十二个小节的形式展开,为大家详细介绍如何设计一份有趣且富有挑战的高中地理作业。

第一节:选择合适的地理主题地理学科广泛而且深度较大,所以在设计地理作业时应选择一个特定主题,以确保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范围内掌握相关的知识。

例如,可以选择“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作为主题,在此基础上设计作业。

第二节:确定作业形式在设计地理作业时,可以选择不同的形式,如写作、绘图、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

多样化的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第三节:设置开放性问题对于地理作业来说,开放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研究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探索,从而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第四节:引入实践活动地理学科注重实践操作和观察,通过设计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地理内容的亲身体验。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地貌变化或者城市规划。

第五节:引入案例分析地理作业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案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的应用,并能迁移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第六节:设计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的作业,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调查和数据收集来深入了解某一地理问题。

第七节:设置信息搜集任务地理作业中,学生需要寻找和整理相关的地理信息。

通过设置信息搜集任务,学生能够掌握获取和整理地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

第八节:培养地理技能地理作业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如地图阅读、空间思维和地理信息系统的使用等。

通过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提高学生的地理技能水平。

第九节:鼓励合作学习地理作业设计中,引入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高中地理作业设计

高中地理作业设计

高中地理作业设计
以下是几个可能适用于高中地理作业的设计:
1. 地理选择题练习:让学生选择正确的地理答案,提供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如气候、地形、自然资源、人口和社会结构等,然后通过回答问题来测试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地图制作:让学生制作一张简单的地理地图,包括国家、城市、河流、山脉等地理信息,可以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标注地理信息,并分析这张地图的优缺点。

3. 地理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一个特定的地理现象或问题,如该地区的的气候、人口、经济发展等,并考虑可能的解决方案或影响。

4. 地理文化测试:提供一些地理文化方面的例子,如中国的传统节日、外国的传统节日、城市旅游文化等,让学生思考这些文化现象如何影响当地和社会,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 地理推理题:提供一些谜语或难题,要求学生分析原因和解决方案,如为什么某个城市经常下雨?为什么某个山脉有火山?为什么某个地区的土壤肥沃?
这些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概念和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高中十年级地理下册实践性作业

高中十年级地理下册实践性作业

高中十年级地理下册实践性作业
引言
本实践性作业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
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本文将介绍作业的目标、方法和结果。

目标
1. 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理解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

3. 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调查方法,对一个具体城市的规划和发
展进行分析和评价。

方法
1. 选择一个具体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

2. 准备地理调查工具,包括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工具。

3. 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城市的规划布局、交通系统、环境状况等。

4. 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居民对城市发展的看法和需求。

5. 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

6. 根据调查结果,撰写对城市规划和发展的评价报告。

结果
1. 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了解了选定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情况。

2. 分析了城市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改进建议。

3. 报告中详细描述了调查过程和数据分析方法,清晰表达了评价结果。

结论
通过这次实践性作业,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性,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同时,也为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资料
[1] 城市规划与发展实践教材
[2] 相关城市规划和调查报告。

高三地理作业设计

高三地理作业设计

高三地理作业设计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三地理作业设计一、课题背景二、作业设计内容1. 主题:地理实地考察地理实地考察是深入了解地理知识、增强对地理实践感知力的有效方式,通过实地考察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提高地理实际操作能力。

设计一次地理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操作过程。

2. 目的:探索地理环境,感受地理风景,提高地理素养。

3. 内容:(1) 选择考察地点:可以选择学校周边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地点,比如公园、山脉、湖泊、城市风光等。

(2) 考察任务:制定考察任务清单,包括观察、记录、拍照等,使学生进行系统、全面地地理考察。

(3) 撰写考察报告:要求学生根据考察结果,撰写考察报告,记录实地考察过程、发现的问题、感受体会等。

(4) 汇报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考察成果,分享心得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三、作业评价标准1. 考察报告内容完整、准确,包括观察数据、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等。

2. 考察报告结构清晰,逻辑性强,表达流畅、准确。

3. 考察报告数据、图片等资料丰富,具有说服力。

4. 考察报告体现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思考,展现出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作业实施步骤1. 组织学生参加地理实地考察活动,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记录、拍照。

2. 定时检查考察进度,提醒学生注意细节、完善数据。

3. 引导学生撰写考察报告,明确写作要求和结构。

4. 指导学生汇报展示考察成果,组织评审活动,对考察报告进行评选和奖励。

五、作业意义与价值1. 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性认识:通过实地考察,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概念,增强对地理知识的感知力和理解力。

2. 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实地考察是地理学科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提高地理实际操作能力,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学生地理视野:地理实地考察可以拓宽学生对地理环境、地理风景的认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风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4月14日高中地理作业一、选择题组船型屋是我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以竹木为屋架,茅草覆顶,底部架空而成的一种民居形式(如下图)。

该民居的营造技艺,入选了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传统民居最有可能位于A.海南岛B.辽东丘陵C.青藏高原D.黄土高原2.该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征是A.炎热潮湿B.高寒缺氧C.地表崎岖D.多滑坡泥石流3.船形屋采用下空结构可A.防寒、防冻土B.防雨、防水淹C.防风、滑坡D.防潮、防蛇生态浮岛是一种针对富营养化的水体,利用生态学原理,降解水中C0D、氮、磷舍量的人工生态景观岛。

下图为某地生态浮岛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 在生态浮岛结构中微生物土层的主 要作用是 A.促进成土过程 B.增强植物的吸 水效果C.增强浮岛的稳定性能D.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地5. 生态浮岛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季节是 A.冬春季节B.春夏季节C.夏秋季节D.秋冬季节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城。

N,,海拔2m)乙城。

N, ° W,海拔7m) 7.夏季甲城较乙城温度偏低,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A.大气环流 B.洋流 C.地形 D.海陆位置 8.夏季乙城较甲城降水总量大,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A.大气环流B.洋流C.地形D.海陆位置河流像蛇一样弯弯曲曲地流淌,是一种河流造就的地貌景观,地理学考把它称作A.创造生物栖息环境 C.调节城市区域气候 净化水质,美化环境B.利于城市内涝泄洪n气温(C)U.1(X>25KO 60 40 " 20 (严20 15 106・我国最适宜发展生态浮岛的 12 3 45 6 7 8 9101112降水(mm)曲流地貌或蛇曲地貌,一般形成于草原、湿地等平坦地区。

下图为青藏高原上青海省玉树直门达村附近的通天河,该河穿行于山脉之间,仿佛嵌入岩石深处,如游龙一般蜿蜒曲折,被称为“嵌入式蛇曲”,展现另类的立体蛇曲之美。

回答下列各题.A.哈尔滨B.拉萨C.乌鲁木齐D.海口伊朗古城亚兹徳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

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图)。

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9. 10.图中通天河蛇曲具有另类之美的原因是A.侧蚀作用强烈,更加弯曲B.位于青藏高原,落差更大,立体感强C.流量太,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D.地壳断裂下陷,峡谷幽长,更加柔美11. 12.据材料推测“立体蛇曲”的形成过程①冰川侵蚀②地壳隆起③侧蚀④断裂下陷⑤下切侵蚀A.②④⑤B.②③⑤C.③④⑤D.③②⑤下图为某企业生产的一种能互补性利用太阳爽。

据此下列各题。

15. “风塔”顶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A.辐合上升B.辐合下沉C.辐散上升D.辐散下沉16.与“风塔”原理相同的是A.温室大棚气温较高B.城市“热岛”能和风能的智能化“风光路灯”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13.下列城市中利用智能化“?风光路灯”效果最佳的是A.贵阳B.重庆C.呼和浩特D.杭州14.下列城市的智能化“风光路灯”在一年中太阳能板摆动幅度的变化最小的是C.秘鲁沿岸的上升流D.库区比周边降水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18.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白然带成因相同的是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B.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出大利亚自粽分布图勇大利H粟地自然累观19.沿甲一乙一丙方向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20.图示自然景观最可能出现在A.甲自然带B.乙自然带C.丙自然带D. 丁自然带21.丙自然带直达西海岸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海陆位置C.降水D.洋流D.艺术来源于现实,电影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常常在电影中能够看到现实的影子。

在近期上映的《小黄人大眼萌》中,有这样的场景:小黄人在逃亡过程中,先是被北极熊追杀(左),紧接着又遭到棕熊恐吓(右)。

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22.若上述场景是在现实世界中,则小黄人的逃亡方向是A.从北到南B.从东向西C.从内陆向沿海D.从高原到山地23.其逃亡过程中,植被的递变规律符合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24.下列地区代表性植被与右图中棕熊栖息地植被类似的是A.巴西高原B.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C.华北地区D.江南丘陵25.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

据此完成下题。

关于A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1月季风7月季风A. 1月,受季风影响当地易出现旱灾B.1月季风的形成主要与东南信风有关C.7月季风性质暖热、干燥D.7月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XT JO'三、综合题26.读下面某区域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湖是非洲第三大湖,也是世界第四深湖。

据图简要分析甲湖形成原因。

(2)甲湖周边青山绿水,云蒸雾绕,好似浮悬在半空之中的一处仙境。

请分析其云雾多的原因。

(3)比较乙、丙两地在冬季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7•阅读非洲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儿内亚湾海域等深线的分布特征。

(2)甲、乙两海域附近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不同成因。

参考答案1. A2. A3. D【解析】1.船形屋以竹木为屋架,茅草覆顶,底部架空而成的一种民居形式。

以竹子为建材,说明位于南方地区,生长竹子。

底部架空,可能是当地气候潮湿,降水多。

该传统民居最有可能位于海南岛,A对。

辽东丘陵、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降水少,不是竹子主要产区,B、C、D错。

2.结合上题分析,该民居位于海南岛,底部架空,便于通风、防潮,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征是炎热潮湿,A对。

高寒缺氧地区不产竹子,B错。

竹木为屋架,茅草为屋顶,说明植被茂密,不能体现地表崎岖、多滑坡泥石流的环境特征,C、D错。

3.南方气候潮湿,蛇较多。

船形屋釆用下空结构可防潮、防蛇,D对。

下空结构通风散热,不能防寒、防冻土,A错。

防水淹应选择地势高处,B 错。

房屋结构不能防滑坡,C错。

4. A5. D6. B【解析】4.在生态浮岛结构中微生物土层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成土过程,A对。

增强植物的吸水效果是根部的功能,B错。

增强浮岛的稳定性能采用的绳索系住,C错。

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地不是微生物土层的主要作用,D错。

5.生态浮岛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净化水质,降解水中COD、氮、磷舍量, 又能美化环境,D对。

创造生物栖息环境不是最主要功能,A错。

对城市内涝泄洪作用不大,B错。

对调节城市区域气候有一定作用,不占主要地位,C错。

6.生态浮岛作用是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我国最适宜发展生态浮岛的季节是春夏季节,此季节我国气温较高,径流量较小,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较重,B对。

冬季水温低,夏秋季径流量大,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轻,A、C、D错。

7. B8. A【解析】本题考查气候差异及成因。

甲城。

N,,海拔2m)在美国西部沿海,受沿岸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减温减湿作用明显;乙城。

N, ° W,海拔7m)在美国东部地区,沿岸是墨西哥湾暖流影响大,增温增湿明显。

甲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少;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水多;是大气环流的不同。

7.由图示气候类型图可判断:甲城。

N,,海拔2m)在美国西部沿海,受沿岸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减温减湿作用明显;乙城。

N, ° W,海拔7m)在美国东部地区,沿岸是墨西哥湾暖流影响大,增温增湿明显。

选B正确。

8.甲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少;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水多;是大气环流的不同。

选A正确。

9.10. B11・ 12. D【解析】9.10.图中通天河蛇曲具有另类之美的原因是位于青藏高原,该河穿行于山脉之间,仿佛嵌入岩石深处,高差更大,立体感强,B对。

侧蚀作用差异不大,不是另类之美的原因,A错。

流量大,水流湍急,不易发展成蛇曲,C错。

地壳断裂下陷,崖壁陡峭,缺少柔美,D错。

11. 12.根据材料,蛇曲地貌一般形成于草原、湿地等平坦地区。

推测“立体蛇曲”的形成过程先是在地形平坦时期,受③侧蚀作用,发育成蛇曲。

后来发生②地壳隆起,落差大,河流下切侵蚀增强,⑤增强,形成嵌入式蛇曲。

•顺序是③②⑤,D对。

没有冰川侵蚀、断裂下陷影响,①④错。

A、B、C 错。

13. C14. D【解析】13.利用智能化“风光路灯”效果最佳的城市应是风能、太阳能丰富地区, 最可能是呼和浩特,降水少,晴天多,大风天数多,C对。

贵阳多阴雨天气,重庆多雾,杭州降水较多,光照条件较差,A、B、D错。

14.智能化“风光路灯”在一年中太阳能板摆动幅度的变化最小的城市是海口,位于赤道和回归线之间,摆幅度小于47° , D对。

哈尔滨、拉萨、乌鲁木齐都位于北温带,摆动幅度是47° , A、B、C错。

15. D16. D【解析】15.水池气温低,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风塔”顶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辐散下沉,D对。

A、B、C错。

16.与“风塔”原理相同的是库区比周边降水少,库区温度低,气流下沉,水汽难以凝结成降雨,D对。

温室大棚气温较高、城市“热岛”都是气流上升,A、B错。

秘鲁沿岸的上升流属于补偿流,不是温度差异形成的,C 错。

点睛:水池气温低,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说明从“风塔”顶部进来的气流,运动方向是下沉,然后向四周辐散。

库区比周边降水少,库区温度低,气流下沉,水汽难以凝结成降雨。

17. D18. C【解析】17.图中岛的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是因地形影响形成,体现了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D对。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白然带随着纬度更替,A 错。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随着经度更替,没有地形差异影响,B 错。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随着海拔更替,C错。

18.①自然带成因是热带雨林气候、成因受纬度、洋流、夏季风的迎风坡等因素影响。

成因相同的是地理现象分布在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C对。

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是气候干旱,A错。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是地势高影响形成,没有迎风坡影响,B错。

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是海陆分布范围影响,D错。

19. B20. B21. D【解析】19.沿甲一乙一丙方向自然带的更替是随着经度更替的,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对。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自然带随着纬度更替,A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