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剧

合集下载

中国地方戏曲简介

中国地方戏曲简介

中国的地方戏曲其 中最有名的有:昆 剧、京剧、秦腔、 黄梅戏、花鼓戏、 粤剧、川剧、滇剧、 藏剧、皮影戏
其中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 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 “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 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谢谢
李难希
1927年,北京《顺天吋报》举办 京剧旦角名伶评选。读者投票选举 结果:梅兰芳以演《太真外传》, 尚小云以演《摩登伽女》,程砚秋 以演《红拂传》,荀慧生以演《丹 青引》,荣获“四大名旦”。“四 大名旦”脱颖而出,是京剧走向鼎 盛的重要标志。他们创造出各具特 色的艺术风格,形成了梅兰芳的端 庄典雅,尚小云的俏丽刚健,程砚 秋的深沉委婉,荀慧生的娇昵柔媚 “四大流派”,开创了京剧舞台上 以旦为主的格局。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 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 徽、江西及湖北地区。 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 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 成民间小戏,称“黄梅 调”, 用安庆方言演唱。 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 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 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 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 有《天仙配》、《牛郎 织女》、《女驸马》等。
黄梅戏
中国地方戏曲
பைடு நூலகம்李莹
剧种大全(全国现有戏曲360多种) 二黄、二人台、上党二黄、上党梆子、山西梆子、山东梆子、川剧、三角戏、 义乌腔、弋阳腔、广东汉剧、云南壮剧、云南花灯戏、丹剧、木偶剧、巴陵戏、 五音戏、文南词、中路梆子、内蒙大秧歌、凤台小戏、永济道情戏、白剧、白 字戏、北昆、北京曲剧、北路梆子、皮黄、皮影戏、龙江剧、龙岩杂戏、东河 戏、东路梆子、汉剧、宁河戏、乐平腔、正字戏、四平腔、四股弦、右词南剑 调、西皮、西秦腔、西路花鼓、西调、西路评剧、壮剧、壮族沙剧、芗剧、吉 剧、吕剧、竹马戏、老调梆子、庐剧、吹腔、乱弹、沪剧、评剧、苏剧、甬剧、 祁剧、辰河戏、余姚腔、词明戏、含弓戏、阿官腔、灵邱罗罗腔、河南越调、 河南道情、河南曲剧、河北梆子、河北乱弹、京腔、京剧、青阳腔、青海平弦 戏、武安落子、杭剧、扬剧、昆腔、陇剧、茂腔、绍剧、瓯剧、侗戏、宜黄戏、 采茶戏、泗州戏、弦索腔、耍孩儿戏、陕西老腔、柳腔、柳琴戏、闽剧、闽西 汉剧、南剧、姚剧、临剧、哈哈腔、胡琴腔、荆河戏、浑源罗罗、贵州花灯剧、 高腔、高山剧、高拔子、高甲戏、高调梆子、唐剧、桂剧、秦腔、晋剧、邕剧、 莆仙戏、海盐腔、海门山歌剧、海城喇叭戏、莱芜梆子、壶关秧歌、淮剧、淮 红剧、黄梅戏、黄龙戏、黄孝花鼓、清戏、清音戏、粤剧、婺剧、楚剧、推剧、 梨园戏、梆子腔、章丘梆子、铙鼓杂戏、湘剧、湘西苗剧、越剧、傣剧、琼剧、 丝弦戏、滑稽戏、皖南花鼓戏、湖南花鼓戏、崇阳提琴戏、通城花鼓戏、蒲剧、 蒲州梆子、雷剧、锡剧、滇剧、蒙古剧、碗碗腔、瑞河戏、新疆曲子戏、赛戏、 歌仔戏、僮子戏、蔚县秧歌、漫瀚剧、潮剧、徽剧、影子腔、黔剧、豫剧、襄 阳剧、襄 茶歌。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 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 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 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黄梅戏 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 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 风味感染观众。

推剧知识简介

推剧知识简介

推剧知识简介周朝生推剧,原名“四句推子”,是流行于淮河流域中部凤台、淮南、颍上、寿县、六安、霍邱、凤阳、怀远、蚌埠等地区的国家稀有剧种。

萌芽于1900年代初的花鼓灯后场小戏,形成于40年代初,迄今历史已过百年。

其核心区域是凤台。

上世纪初的花鼓灯后场小戏虽表演形式简单浅陋,但有情节,有人物,有冲突,甚至有小调的歌唱,具有明显的戏曲特征。

1938年,凤台县老艺人陈敬芝、宋廷香等人,组织民间歌舞花鼓灯班,在霍邱演出时,将民间一种叫做“清音”的四句腔,加工整理,增加了四个过门。

后经表演、传唱,被称为“一条线调”(陈艺名为“一条线”),作为花鼓灯后场小调。

这种有乐器伴奏和演员歌唱的花鼓灯班子被称为“弦子灯”,受到民间欢迎。

这就是四句推子的雏形,它的音域基本在一个八度内展开,表现力虽然有限,但尚委婉动听,切合淮河人民的文化心理,很快流行于淮河两岸。

1950年,在弦子灯班的基础上成立了“凤台县地方戏大众剧团”,1956年,被省文化部门定名为“推剧”。

建国后十七年是它的黄金时期,不仅有强大的国营凤台县推剧团,而且仅县域内民营剧团就达80多个。

推剧影响延伸到长江流域和淮河上下。

后来由于“文革”的降临和外来文化及影视、网络冲击,它先后经历了命运多舛的“两落两起”。

至今尚处于中位偏低运行。

推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1、地方文化、人文精神的浓缩和典型体现。

推剧从思想至艺术,从剧目到唱腔,从语言道白到人物表演,都蕴含着这里人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艺术想象力,是他们精神食粮的甘美乳汁。

研究它,对于我们今天了解淮河风情和地域文化,有着深刻意义。

2、鲜活的标本,印证千古。

推剧基本唱腔——“四句推子”源于民间歌谣小调,并融汇曲艺和其它戏曲营养演变而来,这就印证了中国戏曲史、中国文学史的有关论断,印证了我国诸多戏曲乐调来自民歌的史实。

宋代南戏、元代杂剧、明代传奇、清代京剧无不如此。

它使我们活生生地看得见、摸得到一种戏曲形式的演变轨迹,可谓是鲜活的标本。

推剧大事年表

推剧大事年表

推剧大事年表周朝生杨敏(淮南师范学院推剧研究所安徽淮南232001)[摘要]作为国家已有剧种、入列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流传于淮河流域的地方推剧,从其孕育、诞生到形成、发展、至今已百年。

此间与其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大事、要事已不在少数,将它们刘表存档案或铭记在心,对于推剧的传承、发展、研究、弘扬,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四句推子推剧大事年表1910年,淮河流域民间歌舞花鼓灯后场小戏逐渐形成。

1918年9月,花鼓灯著名艺人陈敬芝出生于安徽省凤台县王集乡(今新集镇)陈巷村。

1936年8月,“推剧皇后”杨敏出生于安徽省凤台县城关镇。

1938年2月,陈敬芝、宋廷香等组织花鼓灯班渡过淮河,赴霍邱县演出,结识戴张集艺人白玉山,学得民间小调[清音],带回凤台县,成为“四句推子”重要源泉。

1940年5月,“四句推子”雏形形成,演唱“四句推子”声腔的弦子灯班盛行于凤台县一带。

1942年10月,推剧“金嗓子”韩琳出生于安徽省颍上县城关镇。

1945年1月,“凤台县地方戏大众剧团”成立,演员有宋廷香、朱冠江、李兆叶等15人,宋廷香任主任。

1953年10月,杨敏由小学音乐老师岗位调入“凤台县地方戏大众剧团”,主演花旦、青衣成为推剧史上第一位女演员,从此结束了推剧男扮女装的历史。

1953年,《游春》、《送茶香》成为推剧传统经典节目,和《小女婿》、《柳树井》等推剧现代戏均受大众喜爱。

1954年1月,“安徽省工农青年业余文艺观摩大会”,詹乐亭、纪美英等人演出的推剧《拾棉花》获演出奖。

1955年8月,上海文化出版社的《民间歌曲选》收录了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插曲《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四句推子》和安徽寿县花鼓灯词《翻身学文化——四句推子》。

标志着“四句推子”声腔开始走出淮河流域。

1955年10月,张玉山任凤台县大众剧团导演,执导了杨敏等人演唱的《送茶香》等一批传统和现代剧目,《送茶香》成为推剧经典剧目。

1956年6月,由凤台县大众剧团整理演出的推剧《拾棉花》,被收入《中国地方戏曲剧本集锦》,标志着推剧在中国地方戏曲大家庭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国家稀有剧种。

推剧百年史纲要

推剧百年史纲要
合 汉 民 族 典 型 的 心 理 审 美 特 点 . 吻 合 中 国 格 律 诗 楼 卖 线 》 写 了 一 个 天 性 嗜 赌 乡 民 王 小 楼 , 家 中 则 将 起 、 、 、 的 四 联 结 构 , 合 绝 句 四句 起 、 、 、 纱 线 等 物 卖 出赌 博 , 妻 子 发 生 冲 突 的 故 事 , 现 承 转 合 吻 承 转 与 表
经 历 了 自 身 内 部 的 逐 渐 成 形 。 经 历 了 外 部 种 种 因 素 的 影 响 。 对 于 推 剧 这 个 “ 鼓 灯 生 下 来 的 儿 子 ” 陈 也 花 (
敬 芝 语 ) 顾 它 , 论 它 。 结 它 。 于 我 们今 天 认 识 它 , 护 它 , 展 它 , 大 有 益 处 的 。 回 讨 总 对 保 发 是
们 都 有 简 单 的 情 节 和 相 X 完 整 的乐 调 。 场 小 戏 在 音 , 通 过 旋 律 、 拍 、 度 、 度 的 变 化 , 微 调 式 , t - 后 但 节 力 速 与 花 鼓 灯 歌 舞 演 出 实 践 中 应 运 而 生 , 原 因有 二 : 、 乐 歌 也 相 当 接 近 , 调 不 是 那 样 刚 健 , 调 不 是 那 1花 宫 羽
鼓 灯 演 员 在 大 运 动 量 的 歌 舞 演 出 中 需 要 休 息 . 舒 样 缠 绵 . 好 吻合 淮 河 流 域 的 心理 审 美 特 点 和 地 域 以 恰 3在 在 它 缓 的 戏 曲 节 目表 演 取 代 之 : 、 众 也 要 求 延 长 演 出 风 情 。 ( ) 调 性 上 , 旋 律 特 征 上 , 们 既 可 以 宛 2观 时 间 , 续 观赏节 目。 继
推 剧 雏 形 『 条 线 调 1 后 场 小 戏 有 直 接 、 密 花 》, 王 兰 、 娥 二 人 出 门 拾 棉 花 , 自 由 的 天 地 一 与 紧 写 翠 在 敞 互 的衔接 , 后场 z ̄a 是 J , B育 了 推 剧 。 我 们 可 以 从 音 乐 里 . 开 平 日 里 受 封 建 礼 教 压 抑 心 扉 , 相 倾 吐 对 描 展 唱 腔 和 戏 剧 特 征 两 个 方 面 来 看 它 们 之 间 的 衔 接 关 新 生 活 的 期 望 , 画 心 中 的 未 来 夫 婿 . 望 未 来 小 系 。 、 音 乐 唱 腔 方 面 比较 。 1二 者 在 段 落 结 构 上 家 庭 的 生 活 图 景 。这 番 快 乐 而 有 趣 的 谈 话 , 躲 在 1从 () 被

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1.黄山市:民间文学:徽州民谣(黄山市)徽州楹联匾额(黄山市)传统音乐:徽州民歌(黄山市国家名录)齐云山道教音乐(黄山市休宁县国家名录)传统舞蹈:祁门傩舞(黄山市祁门县国家名录)黎阳仗鼓(黄山市屯溪区)徽州板凳龙(黄山市休宁县、徽州区)采茶扑蝶舞(黄山市祁门县)跳钟馗(黄山市徽州区)传统戏剧:徽剧(安徽省徽剧团、黄山市国家名录)徽州目连戏(黄山市国家名录)杂技与竞技:三阳打秋千(黄山市歙县)民间美术:徽州“三雕”(黄山市国家名录)徽州根雕(黄山市)徽州竹编(黄山市黄山区)徽州竹雕(黄山市徽州区)徽州竹编(黄山市屯溪区)徽州篆刻、黟县彩绘壁画(黄山市黟县)徽派版画(黄山市歙县)传统手工技艺:万安罗盘制作技艺(黄山市休宁县国家名录)徽墨制作技艺(黄山市歙县屯溪区)歙砚制作技艺(黄山市歙县国家名录)徽州漆器制作技艺(黄山市屯溪区国家名录)徽州建筑技艺(黄山市国家名录)徽派盆景技艺(黄山市歙县国家名录)祁门红茶制作技艺(黄山市祁门县国家名录)绿茶制作技艺之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黄山市国家名录)绿茶制作技艺之屯溪绿茶、徽州毛笔制作技艺(黄山市屯溪区)火腿腌制技艺(黄山市黄山区)顶谷大方制作技艺、观音豆腐制作技艺(黄山市歙县)五城米酒酿制技艺、五城豆腐干制作技艺、兰花火腿腌制技艺、松萝茶(黄山市休宁县)汤口利源手工制麻技艺、余香石笛制作技艺(黄山市黟县)传统医药:张一贴内科、新安医学(黄山市)西园喉科(黄山市歙县)祁门胡氏骨伤科(黄山市祁门县)民俗:程大位珠算法(黄山市国家名录)徽州祠祭(黄山市祁门县、黟县)隆阜抬阁(黄山市屯溪区)轩辕车会、徽菜、上九庙会、婆溪河灯、五福神会(黄山市)齐云山道场表演(黄山市休宁县)2.宣城市:民间文学:徽州民谣(绩溪民歌民谣)(绩溪县)传统音乐:云梯畲族民歌(宣城市宁国市)大小锣鼓(宣城市郎溪县)传统舞蹈:云舞(宣城市郎溪县)舞徊、火狮舞、手龙舞、火马舞(宣城市绩溪县)传统戏剧:皖南花鼓戏(宣城市国家名录)皖南皮影戏(宣城市宣州区)徽剧(徽戏童子班)(宣城市绩溪县)杂技与竞技:叶村叠罗汉(黄山市歙县)游龙舟、抬五帝、跳旗(宣城市绩溪县)民间美术:剪纸、皖南木雕(宣城市宣州区)传统手工技艺:宣纸制作技艺(宣城市泾县国家名录)徽墨制作技艺(宣城市绩溪县国家名录)宣笔制作技艺(宣城市宣州区、泾县国家名录)宣酒纪氏古法酿造技艺(宣城市)绿茶制作技艺之涌溪火青(宣城市泾县)徽墨制作技艺宣城市(宣城市旌德县)古南丰徽派本坊小缸酿造技艺(宣城市郎溪县)民俗:小马灯、跳五猖(宣城市郎溪县)安苗节、赛琼碗、花车转阁、花车转阁、徽菜、祭社、湖村抬阁(宣城市绩溪县)畲族婚嫁习俗(宣城市宁国市)3.安庆市:民间文学:桐城歌(安庆市桐城市国家名录)六尺巷传说(安庆市桐城市)小孤山传说(安庆市宿松县)孔雀东南飞传说(潜山县、怀宁县)传统音乐:潜山弹腔(安庆市潜山县)断丝弦锣鼓(安庆市宿松县)传统舞蹈:十二月花神(安庆市潜山县)花梆舞(安庆市太湖县)莲湘舞(安庆市望江县)传统戏剧:黄梅戏(安庆市国家名录)岳西高腔(安庆市岳西县国家名录)文南词(安庆市宿松县国家名录)曲子戏(安庆市太湖县)木偶戏(安庆市潜山县)杂技与竞技:东乡武术(安庆市枞阳县)民间美术:望江挑花(安庆市望江县国家名录)竹编(安庆市潜山县)传统手工技艺:桑皮纸制作技艺(安庆市潜山县、岳西县国家名录)秋石制作技艺、铸胎掐丝珐琅制作技艺(安庆市桐城市)痘姆陶器手工制作艺(安庆市潜山县)顶雪贡糕制作技艺(安庆市怀宁县)绿茶制作技艺之岳西翠兰(安庆市岳西县)民俗:王圩灯会(安庆市桐城市)4.池州市、铜陵市:传统音乐:牛歌(铜陵市)贵池民歌(池州市贵池区)石台唱曲(池州市石台县)九华山佛教音乐(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传统舞蹈:东至花灯(池州市东至县国家名录)竹马灯(铜陵市铜陵县)平安草龙灯(池州市东至县)戏剧:青阳腔(池州市青阳县国家名录)贵池傩戏(池州市国家名录)石台目连戏(池州市石台县)文南词、鸡公调(池州市东至县)曲艺:酉华唱经锣鼓(池州市青阳县)民间美术:青阳农民画(池州市青阳县)传统手工技艺:铜陵白姜制作技艺、中国传统失蜡法(铜陵市)石台油坊榨制技艺(池州市石台县)红茶制作技艺(池州市东至县)大九华水磨玉骨绢扇制作技艺(池州市青阳县)民俗:九华山庙会(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5.芜湖市、马鞍山市、滁州市:传统音乐:当涂民歌(马鞍山市当涂县国家名录)繁昌民歌(芜湖市繁昌县)丰收锣鼓(滁州市明光市)凤阳民歌(滁州市凤阳县)凉亭锣鼓(滁州市定远县)传统舞蹈:采石跳和合(马鞍山市雨山区)流星赶月(滁州明光市)凤阳花鼓戏(滁州市凤阳县)秧歌灯、手狮灯(滁州市来安县)二龙戏蛛(滁州市定远县)十兽灯(芜湖市南陵县)戏剧:梨簧戏(芜湖市)南陵目连戏(芜湖市南陵县)洪山戏(滁州市来安县)曲艺:凤阳花鼓(滁州市凤阳县国家名录)端鼓(滁州市明光市)白曲(滁州市来安县)杂技与竞技:湖阳打水浒(马鞍山市当涂县)民间美术:天官画(滁州市天长市)凤画(滁州凤阳县)传统手工技艺: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芜湖市国家名录)耿福兴传统小吃制作技艺(芜湖市镜湖区)滁菊制作技艺(滁州市)博望打铁工艺、太平府铜壶技艺(马鞍山市当涂县)大王冲佛香制作技艺(芜湖市南陵县)民俗:琅琊山初九庙会(滁州市琅琊区)天长孝文化(滁州市天长市)走太平(滁州市全椒县)广济寺庙会(芜湖市镜湖区)八社神灯(芜湖市芜湖县)繁昌县中分村徐姓祭祖习俗、群龙朝神山、九连麒麟灯会(芜湖市繁昌县)送春(芜湖市南陵县)6.阜阳市、亳州市:民间文学:老子传说故事、捻军歌谣(亳州市涡阳县)管仲的传说(阜阳市颍上县)传统音乐:淮河锣鼓(阜阳市颍上县)传统舞蹈:肘歌抬歌(阜阳市临泉县国家名录)棒鼓舞(亳州市涡阳县)太和狮子灯(阜阳市太和县)花鼓灯(阜阳市颍上县)传统戏剧:淮北梆子戏(阜阳市)泗州戏(拉魂腔)(亳州市利辛县)推剧(阜阳市颍上县)嗨子戏(阜阳市阜南县)亳州二夹弦(亳州市谯城区)曲艺:清音(阜阳市太和县)清音、清音戏(亳州市利辛县)淮北大鼓(亳州市利辛县)淮河琴书(阜阳市阜南县)扁担戏、渔鼓(阜阳市界首市)杂技与竞技:华佗五禽戏、晰扬掌(亳州市)鲖城火叉、火鞭、民间杂技马戏(阜阳市临泉县)民间美术:民间剪纸(阜阳市、国家名录)剪纸(亳州市谯城区)传统手工技艺:界首彩陶烧制技艺(阜阳市界首市、国家名录)千年古井贡酒酿造工艺(亳州市)临泉毛笔制作技艺(阜阳市临泉县)河柳编工艺(阜阳市阜南县)阜阳刺绣(阜阳市太和县、界首市)颍州枕头馍制作技艺(阜阳市颍州区)杜氏刻铜技艺(阜阳市)传统医药:武氏手诊手疗医术(阜阳市颍东区)民俗:界首苗湖书会(阜阳市界首市国家名录)九曲黄河阵(亳州市利辛县)大班会(亳州市谯城区)大黄庙会(阜阳市界首市)7.淮北市、宿州市:民间文学:鞭打芦花、皇藏峪的传说(宿州市萧县)传统音乐:砀山唢呐(宿州市砀山县)灵璧菠林喇叭(宿州市灵璧县)传统戏剧:泗州戏(宿州市国家名录)坠子戏(宿州市国家名录)淮北花鼓戏(宿州市埇桥区、淮北市国家名录)淮北梆子戏(宿州市)灵璧皮影戏(宿州市灵璧县)砀山四平调(宿州市砀山县)曲艺:淮北大鼓(淮北市濉溪县)花腔渔鼓、萧县坠子(宿州市萧县)灵璧琴书(宿州市灵璧县)杂技与竞技:民间杂技马戏(宿州市埇桥区国家名录)民间美术:砀山年画(宿州市砀山县)萧县农民画、剪纸、萧县石刻(宿州市萧县)灵璧磬石雕刻、灵璧钟馗画(宿州市灵璧县)传统手工技艺:宿州乐石砚制作技艺(宿州市)口子窖酒酿造技艺、临涣酱培包瓜制作工艺(淮北市)符离集烧鸡制作技艺(宿州市埇桥区)泗县药物布鞋制作技艺(宿州市泗县)传统医药:王氏接骨膏药(宿州市砀山县)8.蚌埠市、淮南市:民间文学:涂山大禹传说(蚌埠市怀远县)垓下民间传说(蚌埠市固镇县)传统音乐:五河民歌(蚌埠市五河县国家名录)谢郢锣鼓(淮南市凤台县)传统舞蹈:花鼓灯(蚌埠、淮南凤台县国家名录)火老虎(淮南市凤台县国家名录)卫调花鼓(蚌埠市龙子湖区)临北狮子舞、钱杆舞、旱船舞(蚌埠市五河县)马戏灯(淮南市毛集区)采莲灯(淮南市潘集区)藤牌对马(淮南市田家庵区)传统戏剧:泗州戏(蚌埠市国家名录)推剧(淮南市凤台县)余家皮影戏(蚌埠市禹会区)曲艺:淮河琴书(蚌埠市)端公腔(蚌埠市怀远县)清明庙会(蚌埠市五河县)杂技与竞技:六洲棋、永京拳(淮南市)民间美术:杨氏微雕(蚌埠市)传统手工技艺:紫金砚制作技艺、豆腐传统制作技艺(淮南市)寿州窑陶瓷制作技艺(淮南市八公山区、大通区)传统医药:石良道膏药(蚌埠市怀远县)民俗:涂山禹王庙会(蚌埠市怀远县)9.合肥市、六安市:民间文学:包公故事(合肥市)刘铭传故事(合肥市肥西县)伍子胥过昭关的传说(巢湖市含山县)白牡丹的传说(巢湖市居巢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六安市舒城县)安丰塘的传说(六安市寿县)传统音乐:巢湖民歌(巢湖市国家名录)大别山民歌(六安市国家名录)寿州锣鼓(六安市寿县)金寨古碑丝弦锣鼓、思帝乡锣鼓(六安市金寨县)无为民歌(巢湖市无为县)传统舞蹈:肘歌抬歌(六安市寿县国家名录)无为鱼灯(巢湖市无为县)抛头狮(肥市蜀山区)传统戏剧:庐剧(合肥市、六安市国家名录)东路庐剧(巢湖市和县)含弓戏(巢湖市含山县)曲艺:门歌(合肥市包河区)锣鼓书(六安市金安区)庐州大鼓(合肥市肥东县、肥西县)小调胡琴书(六安市舒城县)四弦书(六安市霍山县)寿州大鼓、淮词(六安市寿县)民间美术:火笔画(合肥市)剪纸(巢湖市和县)吴山铁字(合肥市长丰县)葫芦烙画(合肥市瑶海区)民间扎彩(合肥市包河区、巢湖市含山县)羽毛画(巢湖市和县)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加工纸制作技艺(巢湖市国家名录)舒席制作技艺(六安市舒城县国家名录)绿茶制作技艺之六安瓜片(六安市裕安区、国家名录)无为剔墨纱灯技艺(巢湖市无为县)绿茶制作技艺之舒城小兰花(六安市舒城县)豆腐传统制作技艺、紫金砚制作技艺、大救驾制作工艺(六安市寿县)迎驾酒传统酿造技艺、石斛泡制技艺、绿茶制作技艺之霍山黄芽(六安市霍山县)霍邱柳编(六安市霍邱县)“公和堂”狮子头制作技艺(合肥市肥东县)庐江小红头制作技艺、传统钾明矾制作技艺(巢湖市庐江县)一品玉带糕制作技艺(巢湖市居巢区)民俗:洋蛇灯(合肥市肥东县国家名录)邀大岭(六安市金安区)紫蓬山庙会(合肥市肥西县)霸王祠三月三庙会(巢湖市和县)四顶山庙会(六安市寿县)。

戏曲的种类

戏曲的种类

戏曲的种类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

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

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虽说它的渊源来自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

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并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

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脸变化的脚色行当充任。

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

讲究唱、做、念、找艺术,表演运输和富裕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

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声腔剧种:二黄、二人台、上党二黄、上党梆子、山西梆子、山东梆子、川剧、三角戏、义乌腔、弋阳腔、广东汉剧、云南壮剧、云南花灯戏、丹剧、木偶剧、巴陵戏、五音戏、文南词、中路梆子、内蒙大秧歌、凤台小戏、永济道情戏、白剧、白字戏、北昆、北京曲剧、北路梆子、皮黄、皮影戏、龙江剧、龙岩杂戏、东河戏、东路梆子、汉剧、宁河戏、乐平腔、正字戏、四平腔、四股弦、右词南剑调、西皮、西秦腔、西路花鼓、西调、西路评剧、壮剧、壮族沙剧、芗剧、吉剧、吕剧、竹马戏、老调梆子、庐剧、吹腔、乱弹、沪剧、评剧、苏剧、甬剧、祁剧、辰河戏、余姚腔、词明戏、含弓戏、阿宫腔、灵邱罗罗腔、河南越调、河南道情、河南曲剧、河北梆子、河北乱弹、京腔、京剧、青阳腔、青海平弦戏、武安落子、杭剧、扬剧、昆腔、陇剧、茂腔、绍剧、瓯剧、侗戏、宜黄戏、采茶戏、泗州戏、弦索腔、耍孩儿戏、陕西老腔、柳腔、柳琴戏、闽剧、闽西汉剧、南剧、姚剧、临剧、哈哈腔、胡琴腔、荆河戏、浑源罗罗、贵州花灯剧、高腔、高山剧、高拔子、高甲戏、高调梆子、唐剧、桂剧、秦腔、晋剧、邕剧、莆仙戏、海盐腔、海门山歌剧、海城喇叭戏、莱芜梆子、壶关秧歌、淮剧、淮红剧、黄梅戏、黄龙戏、黄孝花鼓、清戏、清音戏、粤剧、婺剧、楚剧、推剧、梨园戏、梆子腔、章丘梆子、铙鼓杂戏、湘剧、湘西苗剧、越剧、傣剧、琼剧、丝弦戏、滑稽戏、皖南花鼓戏、湖南花鼓戏、蒲剧、蒲州梆子、雷剧、锡剧、滇剧、蒙古剧、碗碗腔、瑞河戏、新疆曲子戏、赛戏、歌仔戏、僮子戏、蔚县秧歌、漫瀚剧、潮剧、徽剧、影子腔、黔剧、豫剧、襄阳剧、襄武秧歌、藏剧、赣剧、彝剧。

戏曲文化的历史起源

戏曲文化的历史起源

戏曲文化的历史起源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

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

下面是分享的戏曲文化的历史起源介绍,一起来看一下吧。

话剧中国话剧只有百年的历史。

从西方引入中国,20世纪初到“五四”前称“文明新戏”,这种早期话剧仍具有一些戏曲的特点。

“五四”以后重行照原样引进西方戏剧,形式是现实主义戏剧,称“新剧”。

1928年起称“话剧”,沿用至今。

宋元南戏宋元南戏大约产生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是戏曲的成型时期。

元代杂剧元代杂剧也叫北曲杂剧,元杂剧最早产生于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阳一带。

盛行于元代,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它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水准,以至单从诗体而言,古人早就将唐诗、宋词、元曲并称。

明清传奇明清传奇是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成的戏曲形式。

它在产生于元末,在明初流传,到了明嘉靖年间兴盛,至万历而极盛,并延至明末清初,作品之多号称“词山曲海”。

清代地方戏清代地方戏是古典戏曲的第三个阶段。

它和近、现代戏曲有着共同的艺术形式。

清康熙末叶,各地的地方戏蓬勃兴起,被称为花部,进入乾隆年代开始与称为雅部的昆剧争胜。

至乾隆末叶,花部压倒雅部,占据了舞台统治地位,直至道光末叶。

这150多年就是清代地方戏的时代。

1840年1919年的戏曲称近代戏曲,内容包括同治、光绪年间形成的京剧以及20世纪初出现的一段戏曲改良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传统戏曲受到激烈的批判,此后戏曲便进入现代戏曲时代。

京剧的形成是清代地方戏发达的结果,而京剧成为全国性的代表剧种后一点也没有压抑地方戏的发展。

从清代地方戏到京剧,是中国戏曲极度繁盛的时代。

中国戏剧的奠基人,关汉卿中国京剧名家,梅兰芳京剧:梅兰芳梅兰芳,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

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就开始学戏,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

安徽省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一、民间文学(计1项)1 Ⅰ—1 桐城歌安庆市桐城市二、传统音乐(计6项)2 Ⅰ—1 当涂民歌马鞍山市当涂县3 Ⅰ—2 巢湖民歌巢湖市4 Ⅱ—3 五河民歌蚌埠市五河县5 Ⅱ—4 徽州民歌黄山市6 Ⅱ—5 大别山民歌六安市7 Ⅱ—6 道教音乐(齐云山道场音乐)黄山市休宁县三、传统舞蹈(计4项)8 Ⅱ—1 花鼓灯蚌埠市、淮南市凤台县、阜阳市颍上县9 Ⅲ—2 火老虎淮南市凤台县10 Ⅲ—3 灯舞(东至花灯舞)池州市东至县11 Ⅲ—4 傩舞(祁门傩舞)黄山市祁门县四、传统戏剧(12项)12 Ⅲ—1 徽剧安徽省徽剧团、黄山市13 Ⅲ—2 黄梅戏安庆市14 Ⅲ—3 庐剧合肥市、六安市15 Ⅲ—4 泗州戏宿州市、蚌埠市16 Ⅲ—5 青阳腔池州市青阳县17 Ⅲ—6 岳西高腔安庆市岳西县18 Ⅲ—7 徽州目连戏黄山市19 Ⅲ—8 贵池傩戏池州市20 Ⅳ—9 文南词安庆市宿松县21 Ⅳ—10 坠子戏宿州市22 Ⅳ—11 花鼓戏宿州市、淮北市、宣城市23 Ⅳ—12 二夹弦亳州市五、曲艺(1项)24 Ⅳ—1 凤阳花鼓滁州市凤阳县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计1项)25 Ⅵ—1 马戏(墉桥马戏)宿州市埇桥区七、传统美术(计4项)26 Ⅶ—1 盆景技艺(徽派盆景技艺)黄山市歙县27 Ⅶ—2 阜阳剪纸阜阳市28 Ⅶ—3 挑花(望江挑花)安庆市望江县29 Ⅶ—4 竹编(舒席)六安市舒城县八、传统技艺(计14项)30 Ⅴ—1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阜阳市界首市31 Ⅴ—2 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芜湖市32 Ⅴ—3 万安罗盘制作技艺黄山市休宁县33 Ⅴ—4 宣纸制作技艺宣城市泾县34 Ⅴ—5 徽墨制作技艺宣城市绩溪县,黄山市歙县、屯溪区35 Ⅴ—6 歙砚制作技艺黄山市歙县36 Ⅴ—7 徽州三雕黄山市37 Ⅷ—8 漆器髹饰技艺黄山市屯溪区38 Ⅷ—9 纸笺加工技艺巢湖市39 Ⅷ—10 红茶制作技艺黄山市祁门县40 Ⅷ—11 宣笔制作技艺宣城市41 Ⅷ—12 绿茶制作技艺黄山市徽州区、黄山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六安市裕安区42 Ⅷ—13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黄山市43 Ⅷ—14 桑皮纸制作技艺安庆市潜山县、岳西县九、传统医药(无)十、民俗(计4项)44 Ⅹ—1 珠算黄山市屯溪区、中国珠算心算协会(程大位珠算法、珠算文化)45 Ⅹ—2 界首书会阜阳市界首市46 Ⅹ—3 抬阁(肘阁抬阁)六安市寿县、阜阳市临泉县47 Ⅹ—4 肥东洋蛇灯合肥市肥东县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类)四、传统戏剧(一)梨簧戏申报单位:芜湖市芜湖梨簧戏,具有近三百年的悠久历史,是芜湖人十分喜爱的“草根戏”。

淮南简介

淮南简介
称为安丰塘。1988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 是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地。2015年10月13日,在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 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寿县县长程俊 华接过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证书。安丰塘(芍陂)从此成为安徽省首个世 界灌溉工程遗产。
美食
1、八公山豆腐 2、淮南牛肉汤 3、大救驾 4、上窑馓子 5、夏集面圆
剧目有《小放牛》、《大扒缸》、《青蛇白蛇爱许仙》、《洞宾戏牡丹》 等。
旅游
AAAA AAA AA
八公湖
寿县古城墙
焦岗湖影视 天宝双遗文

化园
安丰塘
舜耕山
卧龙山
茅仙洞
--
淮河风情园
---
--
----
峡谷口
淮河民俗风 情园
大通万人坑
----
八公山距淮南市区约15公里。是集游览、观光、休闲、人文历史
(前179-前122)
轶事典故
发明豆腐
当时淮南一带盛产优质大豆,这里的山民自古就有用山上珍珠泉水磨出 的豆浆作为饮料的习惯,刘安入乡随俗,每天早晨也总爱喝上一碗。一天, 刘安端着一碗豆浆,在炉旁看炼丹出神,竟忘了手中端着的豆浆碗,手一 撒,豆浆泼到了炉旁供炼丹的一小块石膏上。不多时,那块石膏不见了, 液体的豆浆却变成了一摊白生生、嫩嘟嘟的东西。八公山的修三田大胆地 尝了尝,觉得很是美味可口。可惜太少了,能不能再造出一些让大家来尝 尝呢,刘安就让人把他没喝完的豆浆连锅一起端来,把石膏碾碎搅拌到豆 浆里,一时,又结出了一锅白生生、嫩嘟嘟的东西。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晏子
汇报人:陈洋 专 业:自然地理学
• 基本信息 • 气候 • 资源 • 历史文化 • 旅游 • 特色美食

戏曲大种类

戏曲大种类

戏曲大种类中国戏曲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戏曲主要特色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

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这种综合性是世界各国戏剧文化所共有的,而中国戏曲的综合性特别强。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

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

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中国戏曲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如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

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所以戏曲艺术被恰当地称为有规则的自由动作。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

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第十届安徽艺术节新剧目汇演

第十届安徽艺术节新剧目汇演
8月19日19∶30
3
庐剧《信义人家》
六安市皖西传媒公司
8月21日14∶30
8月21日19∶30
4
豫剧
《石榴花儿红》
淮北市豫剧演出有限公司
淮北市歌舞剧院
8月24日14∶30
8月24日19∶30
5
黄梅戏
《雾里青传奇》
池州市艺术剧院
黄梅戏剧团
8月26日14∶30
8月26日19∶30
6
歌舞剧
《美丽的鸠兹》
芜湖艺术剧院
8月28日14∶30
8月28日19∶30
7
梆剧
《洗脚妹子》
阜阳市演艺集团
8月30日14∶30
8月30日19∶30
8
黄梅戏
《惊天一兰》
桐城市黄梅戏
艺术传播公司
9月1日14∶30
9月1日19∶30
9
坠子戏
《八张村的笑声》
宿州市坠子戏剧团
9月3日14∶30
9月3日19∶30
10
花鼓灯歌舞剧
《淮调》
合肥市剧院
9月9日14∶30
9月9日19∶30
13
黄梅戏《红楼梦》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
9月12日19∶30
第十届安徽省艺术节新剧目汇演
演出地点:安徽艺术剧场


演出剧目
演出单位
演出时间
1
庐剧
《人活一张脸》
长丰县新欣艺术团
8月17日14∶30
8月17日19∶30
2
推剧《凤桥明月》
凤台县推剧团
8月19日14∶30
第十届安徽省艺术节新剧目汇演
演出地点:合肥大剧院

中国戏剧的种类

中国戏剧的种类

中国戏剧的种类中国戏剧的种类大全北京市京剧北方昆曲西路评剧北京曲剧河北省河北梆子、评剧、丝弦、保定老调、哈哈腔、河北乱弹、武安平调、武安落子、西调、隆尧秧歌、唐剧、深泽坠剧、安国老、保定上四调、保定皮影、保定贤寓调、保定碰板调、十不闲莲花落、固义傩戏、海兴南锣、北方昆曲、定州秧歌戏、蔚州梆子、高腔、唐剧、唐山皮影、冀南皮影戏、张家口赛戏、临漳西狄邱落子、西路蹦蹦、莲花落子、河间南辛庄木偶戏、新颖调、涿州横歧调、张家口东路二人台、哈哈腔、保定诗赋弦、邢台弦子腔、邢台坠子戏、邢台淮调、邢台西调、肃宁武术戏、怀安软秧歌、肥乡罗戏山西省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锣鼓杂戏耍孩儿灵邱罗罗上党皮黄上党落子永济道情洪洞道情临县道情晋北道情襄武秧歌壶关秧歌沁源秧歌祁太秧歌繁峙秧歌朔县秧歌孝义碗碗腔曲沃碗碗腔弦子腔凤台小戏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大秧歌二人台漫瀚剧辽宁省海城喇叭戏辽南影调戏蒙古剧彩扮莲花落二人转吉林省二人转吉剧新城戏黄龙戏黑龙江省龙江剧陕西省秦腔汉调二黄阿宫腔合阳跳戏合阳线腔眉户腔陕西碗碗腔陕西老腔陕南端公戏陕西道情弦板腔陕南花鼓戏安康弦子戏甘肃省陇剧高山剧影子腔甘南藏戏青海省青海藏戏青海平弦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曲子戏山东省山东梆子枣梆莱芜梆子东路梆子柳子戏吕剧茂腔柳腔五音戏柳琴戏两夹弦四平调江苏省昆曲淮剧扬剧通剧锡剧苏剧淮海戏丹剧丁丁腔海门山歌剧淮红剧安徽省黄梅戏徽剧青阳腔沙河调岳西高腔安徽目连戏安徽傩戏庐剧安徽端公戏泗洲戏宿州坠子戏含弓戏芜湖梨簧戏文南词皖南花鼓戏凤阳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推剧嗨字戏洪山戏上海市沪剧滑稽戏奉贤山歌剧浙江省越剧婺剧绍剧新昌高腔宁海平调松阳高腔醒感戏温州昆曲金华昆腔戏黄岩乱弹诸暨乱弹瓯剧和剧杭剧甬剧湖剧姚剧睦剧江西省赣剧弋阳腔盱河戏东河戏宁河戏瑞河戏宜黄戏南昌采茶戏赣南采茶戏萍乡采茶戏万载花灯戏抚州采茶戏吉安采茶戏宁都采茶戏赣东采茶戏九江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武宁采茶戏高安采茶戏福建省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平讲戏闽剧庶民戏词明戏大腔戏闽西汉剧北路戏梅林戏右词南剑调小腔戏三角戏闽西采茶戏南词戏闽西山歌戏芗剧打城戏竹马戏游春戏肩膀戏台湾省歌仔戏广东省粤剧潮剧正字戏白字戏广东汉剧西秦戏花朝戏粤北采茶戏乐昌花鼓戏雷剧粤西白戏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邕剧丝弦戏广西师公戏彩调牛娘剧桂南采茶戏壮剧苗戏侗戏海南省琼剧临剧湖南省湘剧祁剧常德汉剧衡阳湘剧巴陵戏辰河戏湘昆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湘西花灯戏湘西阳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零陵花鼓戏师道戏湘西苗戏新晃侗族傩戏湖北省汉剧荆河戏南剧湖北越调山二黄湖北高腔楚剧东路花鼓戏黄梅采茶戏阳新采茶戏远安花鼓戏襄阳花鼓戏荆州花鼓戏梁山调郧阳花鼓戏随县花鼓戏堂戏文曲戏鄂西柳子戏河南省豫剧河南越调南阳梆子大平调怀梆大弦戏罗戏卷戏河南曲剧河南道情豫南花鼓戏乐腔五调腔宛梆二夹弦四川省川剧四川灯戏四川曲艺剧秀山花灯戏云南省滇剧云南花灯戏昆明曲剧关索剧傣剧白剧彝剧云南壮剧贵州省黔剧贵州本地梆子贵州花灯剧贵州侗戏贵州布依戏贵州苗戏安顺地戏西藏自治区藏戏我国有5个戏曲剧种脱颖而出越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全国第二大剧种。

中国主要剧种有哪些

中国主要剧种有哪些

中国主要剧种有哪些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再加上审美习惯、表达方式、方言不同等许多条件,中国戏曲在全国各地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形式,这就是众多的戏曲剧种。

据统计,中国的地方戏剧种有360多种,也就是说,你一天看一个戏曲剧种不休息,可以用一年的时间把中国戏曲剧种看全。

戏曲历史的前进,时代的变更,使一些戏曲剧种消弱甚至消失,也使一些剧种新生、壮大。

为了让朋友们对中国戏曲剧种的现状有个大致的了解,我们以戏曲的发源或流行省区划分,对现存中国戏曲剧种做个概略的介绍。

北京市:京剧、北方昆曲、西路评剧、北京曲剧河北省:河北梆子、评剧、丝弦、老调、哈哈腔、河北乱弹、武安平调、武安落子、西调、蔚县秧歌、隆尧秧歌、定县秧歌、四股弦、唐剧、横岐调、上四调山西省: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锣鼓杂戏、耍孩儿、灵邱罗罗、上党皮黄、上党落子、永济道情、洪洞道情、临县道情、晋北道情、襄武秧歌、壶关秧歌、沁源秧歌、祁太秧歌、繁峙秧歌、朔县秧歌、孝义碗碗腔、曲沃碗碗腔、弦子腔、凤台小戏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大秧歌、二人台、漫瀚剧辽宁省:海城喇叭戏、辽南影调戏、蒙古剧、彩扮莲花落吉林省:二人转、吉剧、新城戏、黄龙戏黑龙江省:龙江剧陕西省:秦腔、汉调二黄、阿宫腔、合阳跳戏、合阳线腔、眉户腔、陕西碗碗腔、陕西老腔、陕南端公戏、陕西道情、弦板腔、陕南花鼓戏、安康弦子戏甘肃省:陇剧、高山剧、影子腔、甘南藏戏青海省:青海藏戏、青海平弦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曲子戏山东省:山东梆子、枣梆、莱芜梆子、东路梆子、柳子戏、吕剧、茂腔、柳腔、五音戏、柳琴戏、两夹弦、四平调江苏省:昆曲、淮剧、扬剧、通剧、锡剧、苏剧、淮海戏、丹剧、丁丁腔、海门山歌剧、淮红剧安徽省:黄梅戏、徽剧、青阳腔、沙河调、岳西高腔、安徽目连戏、安徽傩戏、庐剧、安徽端公戏、泗洲戏、坠子戏、含弓戏、芜湖梨簧戏、文南词、皖南花鼓戏、凤阳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推剧、嗨字戏、洪山戏上海市:沪剧、滑稽戏、奉贤山歌剧浙江省:越剧、婺剧、绍剧、新昌高腔、宁海平调、松阳高腔、醒感戏、温州昆曲、金华昆腔戏、黄岩乱弹、诸暨乱弹、瓯剧、和剧、杭剧、甬剧、湖剧、姚剧、睦剧江西省:赣剧、弋阳腔、盱河戏、东河戏、宁河戏、瑞河戏、宜黄戏、南昌采茶戏、赣南采茶戏、萍乡采茶戏、万载花灯戏、抚州采茶戏、吉安采茶戏、宁都采茶戏、赣东采茶戏、九江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武宁采茶戏、高安采茶戏福建省: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平讲戏、闽剧、庶民戏、词明戏、大腔戏、闽西汉剧、北路戏、梅林戏、右词南剑调、小腔戏、三角戏、闽西采茶戏、南词戏、闽西山歌戏、芗剧、打城戏、竹马戏、游春戏、肩膀戏台湾省:歌仔戏广东省:粤剧、潮剧、正字戏、白字戏、广东汉剧、西秦戏、花朝戏、粤北采茶戏、乐昌花鼓戏、雷剧、粤西白戏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邕剧、丝弦戏、广西师公戏、彩调、牛娘剧、桂南采茶戏、壮剧、苗戏、侗戏海南省:琼剧、临剧湖南省:湘剧、祁剧、常德汉剧、衡阳湘剧、巴陵戏、辰河戏、湘昆、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湘西花灯戏、湘西阳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零陵花鼓戏、师道戏、湘西苗戏、新晃侗族傩戏湖北省:汉剧、荆河戏、南剧、湖北越调、山二黄、湖北高腔、楚剧、东路花鼓戏、黄梅采茶戏、阳新采茶戏、远安花鼓戏、襄阳花鼓戏、荆州花鼓戏、梁山调、郧阳花鼓戏、随县花鼓戏、堂戏、文曲戏、鄂西柳子戏河南省:豫剧、河南越调、南阳梆子、大平调、怀梆、大弦戏、罗戏、卷戏、河南曲剧、河南道情、豫南花鼓戏、乐腔、五调腔四川省:川剧、四川灯戏、四川曲艺剧、秀山花灯戏云南省:滇剧、云南花灯戏、昆明曲剧、关索剧、傣剧、白剧、彝剧、云南壮剧贵州省:黔剧、贵州本地梆子、贵州花灯剧、贵州侗戏、贵州布依戏、贵州苗戏、安顺地戏西藏自治区:藏戏以上,罗列了273个还在流行的中国戏曲剧种,这些剧种各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各自有独特的代表剧目,各自有才华出众的表演艺术家。

历史与现状——关于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剧”的调查

历史与现状——关于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剧”的调查

展 自己 。而 后“ 弦子 灯 ” 渐 有 了 简 单 的 化 妆 和 简 陋 逐
13以 蝗 淮 13 灾 旱 灾 , 稼 颗 粒 无 收 , 台 县 域 , 病 交 加 , 不 聊 庄 凤 贫 民 的 道 具 。 “ 子 灯 ” 到 之 处 , 种 新 颖 的 声 腔 曲 调 弦 所 这
中 图分 类 号 :6 7 JO
文献 标 识 码 : A
D Il . 9 9 iis l 0 — 7 2 . O O O . 1 O :O 3 6 /.sn O 3 7 1 2 1 . 2 0 3
推剧 , 名 “ 原 四句 推 子 ” 安 徽 省 地 方 戏 曲 之 一 , , 它发 源 于淮 河 流 域 , 成 于 淮 南 市 凤 台 县 , 形 由淮 河 流域 民 间歌 舞 花 鼓 灯 后 场 小 戏逐 渐 滋 生 、 变 出 来 , 演 吸 收 民歌 、 曲 、 艺 等 多 种 艺 术 营 养 , 汇 发 展 而 戏 曲 融 成 。作 为 安 徽 的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 目前 已 濒 临 失 它
出合 作 中 , 们结 识 了戴 张 集 民间 艺 人 白玉 山 ( 名 他 艺 白穗 子 ) 更 接 触 到 当 地 一 种 新 鲜 动 听 的 民 间 小 ,
子灯” 的演 出 , 其 是 花 鼓 灯 的 演 出后 场 , 逐 渐 滋 尤 便 生 出一 种 带 有 生 、 、 人 物 角 色 和 简单 故 事 情 节 的 旦 丑 小 戏 。 期 流 行 的 后 场 小 戏 有 《 货 郎 》 黑 眼 疯 》 早 小 《
显 的跳 跃 性 , 使用 凤 台方 言 演 唱 , 增 强 了 曲调 的凤 更 台地 方 色 彩 。 因 陈 敬 芝 艺 名 “ 条 线 ” 上 场 行 走 如 一 ( 飞 , 法 稳 健 笔 直不 倾 不 斜 , 线 如 条 之 意 ) 该 曲调 步 如 ,

推剧古装剧目分类

推剧古装剧目分类

推剧古装剧目分类
周朝生
【期刊名称】《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为深入进行推剧剧目乃至整个推剧研究,有必要对其剧目,尤其是古装剧目进行全面、系统之分类.分类方法可以有三种:1、按剧目思想内容分类.2、按剧目上演时期分类;3、按剧目产生来源分类.分类之后,辅之以简要的分析、说明,其古装剧目的概貌:就显得清晰了.
【总页数】3页(P132-134)
【作者】周朝生
【作者单位】淮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安徽淮南,232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05
【相关文献】
1.古装悬疑剧创作分析——以《神探狄仁杰》系列古装悬疑剧为例
2.2005电视剧管理新政出台:扶持现实剧严控古装剧
3.古装剧持续走弱现实题材剧趋强:电视剧需要高质量作品
4.纪念上海开埠170周年打造本土特色舞台剧现代人剧社连推五台海派剧目
5.通剧剧目来源及分类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稀有剧种推剧基本唱腔“四句推子”的曲式结构

国家稀有剧种推剧基本唱腔“四句推子”的曲式结构

国家稀有剧种推剧基本唱腔“四句推子”的曲式结构周朝生;崔尔胜【摘要】From three aspec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usical structures of the state’s rare opera Four Faders,which is popular along the Huaihe River valley,basic composition of the opera,the interlude music,and the syntactic structures.Its musical structures are both neat andorderly,versatile and flexible,which is an excellent blend of folk songs and opera.%从三个方面分析、阐述淮河流域地方戏曲、国家稀有剧种推剧基本唱腔"四句推子"的曲式结构:1、"四句推子"唱腔的基本构成;2、"四句推子"唱腔的过门音乐;3、"四句推子"唱词的句法结构。

其曲式结构既齐整有序,方正而有条理,又参差错落,灵活多样。

对立而位一,对比而和谐,为一曲精美的民间乐歌和动听的戏曲基本唱腔。

【期刊名称】《皖西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8)003【总页数】4页(P147-150)【关键词】四句推子;基本唱腔;曲式结构【作者】周朝生;崔尔胜【作者单位】淮南师范学院推剧研究所,安徽淮南232000;淮南师范学院推剧研究所,安徽淮南2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825作为淮河流域地方戏曲、国家稀有剧种,推剧唱腔音乐呈现出独一无二的特点。

艺术理论告诉我们“每种艺术样式都有独特的艺术技巧,只有熟练而准确地使用艺术语言和艺术技巧,才能饱满地完成艺术作品的传达”[1]。

推剧就是这样。

其音乐主要由唱腔“四句推子”及其它类型唱腔和伴奏——过门音乐、气氛音乐、行弦等两部分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南推剧
全国稀有剧种之一———推剧,建国后数十年代表凤台精神、凤台魂,独领风骚,成为地方群众的精神支柱。

随着改革开放后外来艺术的冲击,全国大多数稀有剧种慢慢地失去观众,被人们淡忘。

在老中青三代人孜孜不倦、数十年如一日的追求下,推剧艺术抵挡住各种冲击,走出低谷,重新占领观众市场,并不断地弘扬光大,成为全省唯一一个仍活跃在城乡的稀有剧种。

推剧历史
全国稀有剧种———推剧,发源于淮河流域,形成于凤台,真正称之为推剧迄今整整半个世纪。

人们俗称推剧与花鼓灯是凤台艺术的姊妹花,说起推剧由来,当然要谈到花鼓灯。

花鼓灯艺术源远流长,可追迹到宋元时期,它集舞蹈、表演、歌剧三艺一体。

古时凤台花鼓灯艺人在玩灯的过程中,不断加强灯舞后场小戏的制作力度,使后场小戏越来越精彩,吸引观众,逐渐成为凤台流派花鼓灯音乐唱腔。

建国前花鼓灯的这种后场小戏慢慢地与花鼓灯分离,成为观众新庞。

稚形初现时的推剧,戏班演出多在平地,观众或坐或站把演员围在中央,俗称“捂地拍子”。

条件十分简陋,但很普及,群众也非常喜闻乐见。

建国后,随着专业剧团的建立,推剧在出席安徽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期间才被正式定为“推剧”。

时属阜阳地区的凤台,推剧曾代表地方文化在1960年为前来视察的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国家副总理王震专场演出了传统剧目《送香茶》,受到两位国家领导人的高度称赞。

当时也是推剧鼎盛时期,据记载,1959年凤台推剧团拥有演职人员93名,有248个戏剧节目,全年共演出572场,观众达62万之多。

然而1968年后受“四人帮”左的文艺路线影响,剧团除留14人作为宣传队外,其余人员全部下放农村,凤台推剧走入低谷。

但老一辈艺术没有沉寂,变相地延续着推剧艺术。

为适应当时形势,排练了《十五贯》等推剧剧目,在1977年后把推剧再次推向新一轮高潮。

八十年代前期随着改革开放、洋文化以及电视的普及等对传统艺术带来的冲击,加上投入的缺乏和剧目的老化,推剧艺术再次走入低谷。

80年代中期,市有关领导来凤调研时安排观看推剧,但被拒绝,理由是怕耽误回去看迪斯科演出。

拯救推剧
生它、养它、光大它的凤台人竟然失去对推剧艺术的青睐。

自家当家文化难道就这样经受不住洋文化的冲击吗?凤台人离不开推剧,看看城乡居民张口就来便知人们何等钟爱推剧艺术。

暂时狂热外来艺术只是象婚外恋一样图个新奇,但没有市场和生命力,他们最终会回到推剧怀抱,很多人坚定这种信念。

但如果一直让推剧艺术沉寂,等到人们都觉醒再去拯救它,可能为时已晚。

推剧艺术如果葬送在这一代人手中,大家都是千古罪人,很多老同志意识到这一点,纷纷联名写提案,要求拯救推剧艺术。

曾是第三代当家小生、代表推剧一个时代、当时是推剧团中坚力量的岳文兰同志更是一天也没有闲着。

到处奔走呼吁,终于引起时任的县领导高度重视,在时任宣传部长、现任人大副主任苏振来同志的具体指导下,通过新老艺人们的共同努力,象老艺人王德会、姚德配等老艺人退休不休,主动承担指教工作,1997年,凤台艺术学校终于成立。

当时凤台花鼓灯艺术面临同样的困境,所以艺校成立后,分推剧、花鼓灯、器乐等班级。

推剧班成功地招收近40名13周岁左右的学员。

据了解,当时这些学员的父母大都是酷爱推剧艺术的本县人,他们把对推剧的爱与光大推剧艺术寄托在孩子们的身上,但懵懂少儿哪知道何为推剧艺术。

初接触时,按导演的话说,都象听天书,不知所以然。

在老艺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慧而不倦的引导下,这些孩子慢慢知道推剧,逐步了解推剧,并慢慢地学起了推剧艺术。

学徒生涯的酸甜苦辣,只有孩子们自己才能体会到,当时仅靠在租来的房子中,冬到三九、夏至三伏,没有练功场地,露天训练。

当时老艺人薪水极为微薄,学徒津贴仅能维持生活,在这种的条件下,师徒们靠着一腔对推剧艺术的热爱、要拯救与弘扬推剧文化的热情,度过
了二年艰苦生活,学员们终于学有所成,初步掌握了推剧艺术的技巧与精华。

激活推剧
新一代推剧传人诞生时正值世纪之初,电子时代,经济发展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人们在这种热浪包围下,想的更多的是怎样加强自身建设,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更有兴趣的是网络、电脑、电子商务等快捷高效、简单直接的获利方式。

早已淡忘、也无暇顾及地方文化艺术,更意识不到地方文化魅力对优化环境、吸引关注、引发投资兴趣、促进地方发展的潜在动力。

于是推剧表演在再度完善之际,却找不到演出市场。

很多人摆着手说,我们要请戏就请豫剧那样的大戏,不请这种小戏,没有派场。

刚任团长的岳文兰食不知味,夜不能寐。

她深知尽管具备强大的演出阵容,但多年的沉寂让乡亲们已认为推剧团是朝不保夕的临时班子,没啥看头。

但她坚定一个信念,土生土长的推剧一定会再次被群众钟爱。

在她的率领下,通过班子的不懈努力,加上县领导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扶持、新一代演员的全新演出阵容加上年青、新创的舞美动作等,使沉寂十几年的推剧终于在凤台城乡相继上演,迅速成为凤台城乡争相邀请的戏剧首选。

据统计,自2002年以来,在城乡年平均上演百场以上,观众多达上百万人次。

新创剧目在省市比赛也连连获奖,新一代推剧艺术的“小萝卜”头们撑起了凤台推剧文化的大舞台,推剧再次占据并丰富了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

弘扬推剧为适应新时期观众的视觉与品味,编导人员创造了大量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以弘扬和歌颂新时代、新风尚、新面貌之类的剧目,表演中更多了些翻腾跳跃等毯子功。

推剧团三代人深深知道推剧再度复兴的来之不易,浸透了他们多少汗水、泪水、口水、甚至是血水,方才走到现在。

所以平日里演出之余,“小布点”们从不间断地修炼内功,无论观众多少,都认真对待每一场演出。

每逢演出旺季,一天要演上三场,每场都有大量的翻腾动作,很多小演员刚从台前下来,累得直不起腰,躲在后台偷偷的流泪,临到上场时,抹去眼泪继续上演。

尽管很苦很累,但没有一名演员埋怨过,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只要有演出,再苦再累都不怕,怕的是群众不喜欢、不愿观看。

凤台推剧的再度复兴更引起了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的关注。

县主要领导多次亲临该团及演出地调研,并多次拨款扶持。

据了解,投资二千余万元的凤台艺术正在积极筹资中。

相信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凤台推剧艺术会不断发扬光大,成为凤台精神、凤台魂,成为淮河文化的代表,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