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doc
国家课程计划国家教委关于印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和二十四个学科教学大纲(试用)的通知一、为了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教委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由《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计划》)和小学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社会、音乐、美术、体育、劳动等九科,初级中学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俄语、日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劳动技术等十五科(共二十四科)教学大纲(试用)组成。
现将《课程计划》和二十四科的教学大纲(试用)印发给你们,自1993年秋季起在全国逐步试行。
二、《课程方案》是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要组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部、教研人员及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认真学习、贯彻执行。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
调整后的《课程计划》报我委备案。
学校要严格执行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课程计划》。
承担教育、教学改革试验的学校,确需改动课程计划的,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四、各地全日制小学的起始年级,从1993年秋季开学开始实施本《课程方案》。
全日制初级中学起始年级开始实施本《课程方案》的时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决定。
有条件的可以在1993年秋季与小学同时实施本《课程方案》。
五、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必须认真做好实施《课程方案》前的校长、教师培训等准备工作。
各地师范院校和教育学院要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教师使用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培训工作。
六、实施本《课程方案》要同时使用根据《课程方案》编写的教材。
有关教材的选用工作,我委将另行发文指导。
七、实施《课程方案》是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一件重要工作,各地应注意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试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试用)在低年级的劳动课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一些简单易行的自我服务劳动,如整理书包、清洁教室、倒垃圾等。
通过这些训练和实践,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劳动的光荣,培养出热爱劳动的观念和惯,成为优秀的劳动者。
中年级主要安排一些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
通过这些劳动项目的训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品德教育,使他们养成勤劳俭朴、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等优良品质。
具体内容和要求:在中年级的劳动课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
家务劳动包括洗衣、洗碗、熨衣服、做饭等;公益劳动包括清洁公园、植树造林、捡垃圾等。
通过这些劳动项目的训练和实践,学生能够初步掌握一些劳动技能,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品德教育,培养他们的勤劳俭朴、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等优良品质。
高年级主要安排一些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
通过这些劳动项目的训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品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劳动者。
具体内容和要求:在高年级的劳动课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
生产劳动包括种植、养殖、制作手工艺品等;实践教育包括野外拓展、科技创新等。
通过这些劳动项目的训练和实践,学生能够掌握更为复杂的劳动技能,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品德教育,培养他们的正确的质量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劳动者。
在继续安排自我服务劳动的基础上,主要安排一些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生产劳动。
通过这些劳动项目的实践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内容和要求:1、自我服务劳动能独立完成个人卫生和穿衣、洗漱等方面的事务。
学会修补衣服、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
2、家务劳动学会独立完成家务事务,如烹饪、清洁、整理等。
能够使用各种家用电器,并了解其安全使用方法。
3、生产劳动手工制作:学会使用各种手工工具和材料,制作出具有实用价值和美观性的工艺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的研究(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的探索,阐述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概念,它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在小学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实施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指出学校要合理安排师资,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和其它学科领域的整合和构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新颖教学方式等,发挥劳动与技术教育育人功能。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一、前言人类社会已进入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既引起学科内部分化更加精细,也促使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各种综合学科、交叉学科纷纷出现。
知识总量、学科门类的激增,加之解决现代经济、社会问题需要综合运用有关知识,使得让学生获得跨学科的知识,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科学精神和态度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
基础教育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确立人才培养的新目标,进行包括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一系列改革。
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
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在课程内容更新、课程管理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上有新进展,而且在调整课程门类,优化课程结构上有新突破。
其突出表现是改变原有过分强调分科的课程结构,建立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设置了社会、科学、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综合课程。
作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生从小就应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此可见,定位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途径。
实际上在过去,我国中小学都开设过劳动与技术教育这方面的课程,并且它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年级上册《劳动》教学大纲
四年级上册《劳动》教学大纲1. 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四年级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价值观。
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各种劳动类型和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 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烹饪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运用劳动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3.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劳动的意义- 劳动的定义和意义- 劳动的种类和作用- 劳动与生活的关系第二单元:劳动工具的使用- 认识各种劳动工具,如扫把、拖把、刀具等- 学习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了解劳动工具的维护和保养第三单元:卫生与打扫- 学习卫生知识和打扫技巧- 实践各种打扫卫生的场景,如教室、卧室、厨房等- 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第四单元:烹饪与饮食- 学习基本的烹饪技巧和食物处理方法- 实践烹饪各种简单的食物,如炒菜、煮饭、做汤等- 了解饮食健康和营养知识第五单元:团队协作与创新- 学习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方法- 实践团队协作的劳动项目,如集体种植、手工制作等-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4.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等理论知识-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如打扫卫生、烹饪等-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劳动项目-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5. 教学评价-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如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完成的劳动项目的质量、美观度等- 情感态度评价:评估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对待劳动的态度和价值观6. 教学资源- 劳动工具:扫把、拖把、刀具等- 教学材料:劳动知识手册、烹饪食材等-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7. 教学时间- 总共20课时,每课时40分钟8. 教学建议- 注重学生的安全,确保劳动过程中没有危险-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培养劳动意识和习惯-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小学劳动教育
小学劳动教育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劳动的场所,也是孩子最重要的劳动教育场所。
小学阶段劳动教育是指在小学阶段,通过家庭、学校等途径,对孩子进行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劳动意识等方面的教育。
劳动教育应该贯穿于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责任感等为目的。
家庭劳动教育是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劳动教育的基础。
二)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意义小学阶段劳动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其次,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孩子学会动手制作一些东西。
再次,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
最后,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态度,让孩子学会热爱劳动、尊重劳动。
二、小学阶段家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小学阶段家庭劳动教育存在严重不足当前,很多家庭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存在严重不足,很多孩子不会做家务,不会自己照顾自己。
这是因为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需要做家务,或者认为做家务会影响孩子的研究。
二)家长忽视子女的劳动教育,小学生家务劳动的量不够很多家长忽视孩子的劳动教育,不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导致孩子缺乏实践机会,无法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同时,小学生家务劳动的量不够,也是导致孩子劳动能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三)父母包办现象极为普遍很多家长为了方便和省事,会包办孩子的所有事情,不让孩子自己动手。
这种父母包办现象极为普遍,导致孩子缺乏实践机会,无法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三、改革小学阶段家庭劳动教育的对策思考一)注重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思想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家长应该注重对孩子进行劳动思想教育,让孩子了解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
同时,家长应该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家务劳动,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劳动的好惯。
二)训练小学生自我服务的能力家长应该训练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四年级上册《劳动》教学大纲
四年级上册《劳动》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劳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3.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定义和分类;2. 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3. 常见的劳动技能和操作方法;4. 劳动中的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5. 劳动与生活的关系;6.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1. 了解劳动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常见的劳动技能和操作方法;3.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真实的劳动场景,引导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2.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3. 案例法:通过讲解真实的劳动事例,引导学生学习劳动中的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4.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表现,评价其劳动技能的掌握程度;2.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的成果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3. 组织学生进行劳动经验分享,评价其对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上册《劳动》教材;2. 实践场所:学校附近的农田、工厂、商店等;3. 视听资料:相关的劳动实践视频、图片等;4. 安全设施和器材:帽子、手套、劳动服等。
七、教学安排1. 第一周:介绍劳动的概念和分类,讲解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2. 第二周:学习常见的劳动技能和操作方法,进行简单的劳动实践活动;3. 第三周:学习劳动中的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通过案例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4. 第四周:探讨劳动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5. 第五周:总结学习成果,进行教学评价和经验分享。
八、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家庭劳动,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2. 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农田等地,了解真实的劳动场景;3. 邀请劳动者来校进行劳动经验分享,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
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总结
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总结小学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好劳动教育,这一学期就要过去了,让我们来写一份劳动教育工作总结吧。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总结,欢迎阅读。
更多资讯尽在教学工作总结栏目!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总结小学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好劳动教育,换言之,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
不全面的教育就谈不上素质教育,两者是有机的结合体。
本学期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了劳动教育:1、营造氛围使学生喜欢劳动。
劳动课教师的首要职责不是教导和引导,而是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形成愿意劳动的心理******和人格。
比如情境法,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比如把自己当成环境卫生的维护者、班级的美容师,枯燥的清洁变得充满人情味,学生做起来特别积极;也可以采用试发现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寻求答案。
无论教师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以下两点:(1)教师愿意在正确的位置上扮演配角。
配角不等于被动参与。
教师要及时参与学生的讨论,让学生忘记师生界限,消除学生的被驱使感。
(2)老师容忍学生的失败。
劳动实践操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的口味。
2.加强引导,让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重视劳动。
儿童的劳动教育尤其要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从感性认识入手,使他们从生活实践中了解劳动的意义。
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父母的工作地,了解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使他们懂得身上穿的衣服、每天吃的粮食都是人们辛辛苦苦劳动的结果,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一切。
同时结合课堂教学,通过开展班队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我们有机会能为大家服务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
3.教劳动方法,让他们学会劳动。
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劳动教材,按照小学的《劳动课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并根据课文讲解。
学生参考课文图表,采用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研究劳动技能。
同时根据学校的劳动实践,教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各学科变化
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学物理发展概况在《奏定学堂章程》中,中学堂是5年,物理在四年级开设,每周4个钟点。
在《奏定学堂章程》里极粗略地提到中学物理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1912年底公布的《中学校令施行规则》和1913年春公布的《中学校课程标准》,对中学物理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写得也极为粗略。
1923年6月,全国教育联合会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刊布了《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供教育界参考。
这个课程标准纲要中,初中设了必修的自然科。
高中以升学为目的的普通科,分为注重文学及社会科学的第一组和注重数学及自然科学的第二组,课程分为公共必修的、分科专修的、纯粹选修的;分科专修的科目又分为必修科和选修科两种。
公共必修科目中有科学概论。
普通科第一组的分科专修的必修科中规定“自然科或数学之一种,至少6学分”。
普通科第二组的分科专修的必修科中规定“物理、化学、生物三项选习两项,每项6学分,至少12学分。
”教育部于1929年颁布了《初级中学自然科暂行课程标准(混合的)》和《初级中学理化暂行课程标准(分科的)》,供各校选用。
对高中只颁布了不分科的《高级中学普通科物理暂行课程标准》,仍采用学分制。
1932年,将暂行课程标准修改成正式课程标准,废除学分制,初中将理、化分开。
1936年颁布的《初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将1932年的物理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每周4小时、第二学期每周3小时,改为第二学年每周3小时(高中物理教学时数未变)。
1941年颁布的修正课程标准,高中物理课时减少,又将高中物理分成甲、乙两组,课时数由 1936年的每周6小时(包括实验每周2小时),改为甲组每周5小时(包括每周一次实验,每次2小时),乙组每周4小时(包括每两周一次实验,每次2小时)。
1941年,教育部还颁布了专为升学作准备的《六年制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草案》,供少数学校试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拟订了《物理精简纲要(草案)》,于1950年7月发布,供中学物理教师参考。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科学课教学大纲(试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科学课教学大纲(试用)一、课程背景本教学大纲适用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科学课程。
科学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重要科目, 通过科学的研究,帮助学生形成科学观察、科学实验和科学推理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和素质:1.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3. 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5.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6.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伦理意识。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 科学与日常生活:物体的性质与变化、生活中的能量现象、环境保护等;2. 科学探究:科学实验的规划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实验结论等;3. 科学发现:科学家的发现和贡献、科学发展的历史和方法等;4. 科技应用: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应用、科技创新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探究式研究:通过实际观察、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考能力;2.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4. 图像辅助:运用图片、图表等图像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1. 日常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记录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结论等;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六、教材参考本课程教材为教育部指定的小学科学教材。
教师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教辅材料和参考书。
七、教学安排具体的教学安排由学校和教师自行制定,包括每周的教学课时、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等。
八、其他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伦理意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科学探究,营造积极向上的研究氛围。
2023小学劳动教育活动总结
2023小学劳动教育活动总结2023小学劳动教育活动总结1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培养学生劳动意识,锻炼学生劳动能力。
本学期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了劳动教学工作:一、学习《大纲》,提高认识秋季开学初,我们组织学习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
《大纲》指出: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之一,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全日制小学开设劳动课,是向小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
它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技能,在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找出差距,老师们认识到:不认真地进行劳动课教学,学生就无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也就没有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更没有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健全组织我们成立了劳动教研组。
聘请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组长,两位青年骨干教师为副组长,教研组成员有各班班主任和劳动科任教师。
教研组在开学初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教研计划,和语、数主要学科一样,同等对待,督促教师制定并落实教学计划,使之做到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进程安排合理。
在教研计划中规定,其中要检查劳动备课和作业;每个科任教师必须执教一堂观摩课,从中评选出优质课,期未进行考试、考核和总结。
三、落实常规抓好劳动课教学的关键是课堂教学。
我们把住备、教、辅、改、考五个教学环节,使劳动课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有条不紊地进行。
教研组严格督促科任教师先备课后上课,不备课不得进教室。
按照教研计划,本学期我们组织了各年级7人次劳动观摩课,老师们普遍重视了劳动课的实践性,如废物利用手工品制作、折纸模型、烹饪,师生共同操作,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
调动了积极因素,深化了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四、走出教室除开课堂教学外,我们还重视对学生进行公益劳动教育。
学校与社区、敬老院保持联系,定期上门服务,受到好评。
近几年来,由于我们加强了劳动课的教学管理,重视实践,使学生既学会了一些劳动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劳动的基本技能,培养了正确的劳动观,又美化了校园,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各学科变化
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学物理发展概况在《奏定学堂章程》中,中学堂是5年,物理在四年级开设,每周4个钟点。
在《奏定学堂章程》里极粗略地提到中学物理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1912年底公布的《中学校令施行规则》和1913年春公布的《中学校课程标准》,对中学物理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写得也极为粗略。
1923年6月,全国教育联合会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刊布了《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供教育界参考。
这个课程标准纲要中,初中设了必修的自然科。
高中以升学为目的的普通科,分为注重文学及社会科学的第一组和注重数学及自然科学的第二组,课程分为公共必修的、分科专修的、纯粹选修的;分科专修的科目又分为必修科和选修科两种。
公共必修科目中有科学概论。
普通科第一组的分科专修的必修科中规定“自然科或数学之一种,至少6学分”。
普通科第二组的分科专修的必修科中规定“物理、化学、生物三项选习两项,每项6学分,至少12学分。
”教育部于1929年颁布了《初级中学自然科暂行课程标准(混合的)》和《初级中学理化暂行课程标准(分科的)》,供各校选用。
对高中只颁布了不分科的《高级中学普通科物理暂行课程标准》,仍采用学分制。
1932年,将暂行课程标准修改成正式课程标准,废除学分制,初中将理、化分开。
1936年颁布的《初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将1932年的物理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每周4小时、第二学期每周3小时,改为第二学年每周3小时(高中物理教学时数未变)。
1941年颁布的修正课程标准,高中物理课时减少,又将高中物理分成甲、乙两组,课时数由 1936年的每周6小时(包括实验每周2小时),改为甲组每周5小时(包括每周一次实验,每次2小时),乙组每周4小时(包括每两周一次实验,每次2小时)。
1941年,教育部还颁布了专为升学作准备的《六年制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草案》,供少数学校试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拟订了《物理精简纲要(草案)》,于1950年7月发布,供中学物理教师参考。
劳动课教学大纲
劳动课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及要求劳动课作为中小学生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本教学大纲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教学:1. 劳动课的意义和目标2. 劳动技能的培养和实践活动3. 工具材料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4. 园艺、手工等实践性活动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手工、种植等实践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增强环保意识和珍惜劳动的态度。
二、教学方法和课程安排1. 课堂教学:讲授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实践操作技能等。
2. 实验课: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操作,如制作手工、种植植物等。
3. 课外拓展: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如义务劳动、环保宣传等。
4. 个性辅导: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指导和辅导。
教学安排:每周安排一次劳动课,每次1-2课时,其中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操作和课外拓展等环节。
三、学习评价及考核方式1. 学习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成果、学习笔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 考核方式: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笔试、实践考核等方式,考核学生对劳动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及保障措施1. 教学资源:校内提供必要的劳动工具、材料和场地,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携带。
2. 教学保障:学校将配备专业劳动教师进行教学指导,提供教学所需的各类支持。
五、其他事项1. 学生应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在学习过程中安全第一。
2. 学生应积极参与劳动课程学习,勤奋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以上为本门劳动课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同时注重环保意识和劳动态度的培养,希望学生们在劳动课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乐趣,学有所获,感悟劳动的美好和意义。
关于印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doc
国家课程计划国家教委关于印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和二十四个学科教学大纲(试用)的通知一、为了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教委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由《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计划》)和小学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社会、音乐、美术、体育、劳动等九科,初级中学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俄语、日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劳动技术等十五科(共二十四科)教学大纲(试用)组成。
现将《课程计划》和二十四科的教学大纲(试用)印发给你们,自1993年秋季起在全国逐步试行。
二、《课程方案》是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要组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部、教研人员及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认真学习、贯彻执行。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
调整后的《课程计划》报我委备案。
学校要严格执行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课程计划》。
承担教育、教学改革试验的学校,确需改动课程计划的,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四、各地全日制小学的起始年级,从1993年秋季开学开始实施本《课程方案》。
全日制初级中学起始年级开始实施本《课程方案》的时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决定。
有条件的可以在1993年秋季与小学同时实施本《课程方案》。
五、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必须认真做好实施《课程方案》前的校长、教师培训等准备工作。
各地师范院校和教育学院要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教师使用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培训工作。
六、实施本《课程方案》要同时使用根据《课程方案》编写的教材。
有关教材的选用工作,我委将另行发文指导。
七、实施《课程方案》是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一件重要工作,各地应注意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全日制教育是当前教育发展前沿的重要话题,劳动课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了规范的劳动课教学大纲,才能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更深入的发展和提升。
因此,本文试图提出一份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供社会各界学者检讨、修订和使用。
一、劳动课的定位劳动课是全日制小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它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以具体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全面培养实践技能,运用它们研究、解决问题,激发实践精神,增强对行动能力的自信,发挥小学成长和活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体育活动:强身健体,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2、技能活动:学习如何熟练操作各种家用电器,动手能力的培养,维修小技能的训练,审美能力的提升等。
3、动手能力强化:学习怎样运用各种工具并运用它们进行缝纫、钳工、拆装等各种动手活动。
4、陶艺活动:通过陶制诸如小盆等工艺品,培养学生的细心、用心、耐心及动手能力。
5、瑜伽活动:培养学生的身体灵活性,给以愉悦的心情,引导其对事物的观察与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要求1、强调实践性:以实际操作为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的熟练程度,注意实践的表现性和动手的创造性。
2、强调实用性:以实际功能为主,重视实用性,使之能够服务于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3、重视思考能力:以思考为主,让学生通过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发现、建构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
四、教学方式和管理手段1、活动性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小组活动、竞赛活动、研讨活动、游戏活动、分组讨论、评论讨论、互动式探究等方式。
2、规范性的管理手段:劳动课学习环。
小学一至六年级劳动教学计划
塘背小学一至六年级劳动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将手工劳动列入课程方案是我国根底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它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根本方式,它同其它学科是相辅相成的,对进步学生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为了培养小学生综合理论活动的才能,进步小学生劳动与手工技能。
本学期开设一年级手工劳动兴趣班。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该课程兴趣性较强,并且小学生动手的时机也很多,这正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动的个性特征,这与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玩一玩,做一做很接近,这样就能在玩中学到知识与制作技能,使小学生的心情变得轻松而又愉快,在宽松而又愉悦的气氛中,极大地调动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小学生的双手与大脑的考虑变得协调起来。
手工劳动需要动手,手一动,就会引起大脑的积极考虑,如手工制作的剪纸艺术,小学生先欣赏漂亮的剪纸,再自己动手剪一剪。
动手剪时,他们就要考虑:如何折叠,如何画出合理漂亮的图案,怎样才能剪好,贴好。
一件作品的完成,使他们的小手变得更乖巧,脑的考虑变得更敏捷。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了小学生的毅力和耐力。
如今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并且他们的耐力和毅力都很差,依赖性较强。
在手工劳动课上,他们过的是群体生活,同龄人在一块,常常使小学生变得争强好胜,加上老师正确的指导和鼓励,一些难做的手工,他们靠着争强好胜的信念,也能独立完成。
这样,长此以往就使小学生的毅力和耐力加强了。
三、教学内容让小学生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的习惯。
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学起,如:系红领巾,刨铅笔,系鞋带,整理文具盒,拾掇书包,洗饭勺,穿衣服等等。
教材分析:小学劳动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题材广泛,知识性、兴趣性、理论性都很强。
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手脑并用。
这种教学理论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最正确时机。
创造性劳动教学终极目的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投身创造理论,探究创造途径,养成创新习惯。
义务教育劳动方案
义务教育劳动方案一、背景介绍义务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教育阶段,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全面发展和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时期。
为了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的内容和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有效的义务教育劳动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方案目标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参与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协作意识、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区和社会服务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现实,培养他们关心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通过与劳动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发展方向,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三、方案内容1. 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责任:教育部门应加强对义务教育劳动方案的指导和管理,确保方案的贯彻落实。
学校应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教师的工作职责和学生的参与方式,保证义务教育劳动的顺利进行。
2. 学生参与劳动的内容:学生参与劳动活动应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和兴趣,安排相应的劳动内容。
可以包括校内外环境卫生整治、植树造林、社区服务等。
3. 劳动时间和频率:学生参与劳动活动应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安排,避免影响正常的学习进程。
可在周末、假期或课余时间进行。
劳动的频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安排,但不应过于频繁。
4. 老师的指导和评估:老师应充当学生劳动活动的指导者和督导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老师还应对学生的劳动活动进行评估,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认可和鼓励。
5. 社区和社会服务的开展: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和社会服务活动,与相关单位合作,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
包括参观企业、社会实践等,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和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四、方案的实施方式1. 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学校应根据本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向全体师生宣传和解释方案的目标和内容。
小学阶段劳动教学计划
小学阶段劳动教学计划1. 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成长。
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将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发展劳动技能以及培养劳动习惯。
2. 教学内容2.1 劳动的概念和重要性- 介绍劳动的定义和涵义- 引导学生认识劳动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2.2 劳动技能的培养- 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一些常见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擦桌子、整理书包等-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2.3 劳动习惯的养成-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如按时收拾教室、整理个人物品等- 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让他们明白劳动是一种责任和义务3. 教学方法3.1 实践教学- 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劳动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提高技能- 安排学生参与学校和班级的劳动,例如打扫教室、组织文具等3.2 游戏教学- 利用游戏方式进行劳动技能的培养,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设计一些劳动相关的游戏,如拼图比赛、模拟购物等3.3 观察教学- 培养学生观察力,引导他们观察周围的劳动现象和劳动者- 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农田等地,让他们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和价值4. 教学评估4.1 观察评估-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劳动表现和态度,评估他们的劳动习惯和技能水平- 记录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并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4.2 项目评估- 设计一些劳动项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评估他们的技能和效率- 根据项目完成情况,给予学生相应的评价和奖励5. 教材与资源- 使用适合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教材,如《小学生劳动教育读本》等- 利用多媒体资源,例如播放劳动教育相关的视频和动画6. 家校合作- 向家长传达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在家中引导孩子参与劳动- 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在学校劳动教育方面的表现和进展以上是小学阶段劳动教学计划的内容安排,通过这个计划,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组织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组织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的意见【法规类别】义务与基础教育【发布部门】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发布日期】1992.11.16【实施日期】1992.11.1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组织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的意见(1992年11月16日)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教委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由《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计划》)和24个学科教学大纲组成,自1993年秋季起在全国逐步试行。
试行《课程方案》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予以充分重视。
现就《课程方案》的实施提出如下意见:一、《课程方案》是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各地要认真组织学习和宣传,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增强执行《课程方案》的自觉性。
1.要把学习、宣传《课程方案》同当前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结合起来,明确实施《课程方案》是落实十四大提出的“大力加强基础教育”,“基本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2.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采取措施,首先组织好教育系统内部的全员培训工作。
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干部、教研人员和校长、教师要在学习《课程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各自的业务工作,有所侧重地、深入地学习有关内容,并联系实际,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办法。
教育系统内部全员培训工作的重点是教师和教研人员。
各地务必做到,在今后逐年开始使用新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
(试用)
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
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全日制小学开设劳动课,是向小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
它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在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目的
小学劳动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和教育和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的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二、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劳动光荣、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遵守纪律、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勤劳俭朴、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等优良品质;初步树立质量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2、使学生学习一些浅显的劳动知识,学会使用一些常用工具;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的家务劳动的基本技能;能进行简
单的生产劳动。
3、通过劳动课的教学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教学内容
(一)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1、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2、教学内容应是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生产劳动中最基本的,有一定的普遍性。
并适当反映现代科技成果。
3、教学内容和劳动项目,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教学内容要便于组织学生直接参加劳动实践,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
5、教学内容要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既能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又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6、教学内容要注意与其他学科所学知识的联系。
7、教学内容要全面体现目的要求,注意各项劳动内容合理搭配,又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和灵活性。
8、教学内容要选择无毒害、无危险的项目,确保学生健康和安全。
(二)、教学时间安排
本大纲所列低年级的劳动课教学内容,应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每
周安排1课时。
四年级以上各年级可增为2课时,所需时间从地方课时中解决。
(三)、具体内容和要求
低年级
主要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
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和其他劳动项目的训练和实践,使学生认识劳动光荣,初步培养学生爱劳动的观念,争做爱劳动的好孩子。
具体内容和要求:
1、自我服务劳动
学会洗手、洗脸、刷牙、剪指甲等,能初步搞好个人卫生。
能穿脱衣服、系鞋带,会洗手帕、红领巾等小件物品。
学会削铅笔、订本子、包书皮等,能对自己的学习用品进行分类整理和保管。
2、家务劳动
学会铺床、叠被、刷洗碗筷、茶杯等,能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简单生产劳动
手工制作:初步学会纸的折叠、剪裁、粘贴等方法。
种植和饲养:认识当地几种主要的农作物和畜、禽等动物。
学习饲养小动物。
能给树木、花草浇水。
4、公益劳动
学会擦黑板、扫地、抹桌椅、开关门窗。
在老师的指导下当好值
日生,搞好室内外公共卫生。
中年级
除继续安排自我服务劳动以外,主要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简单的生产劳动。
通过这些劳动项目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劳动光荣,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品德,基本上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庭的事情主动做,集体的事情积极做。
具体内容和要求:
1、自我服务劳动
能自己洗头、梳头、洗澡,学会洗小件衣服,学习使用针线,会钉钮扣等。
能注意保持学习用品整齐、美观。
2、家务劳动
了解厨房的卫生常识,学会洗刷餐具、茶具,会摘菜、洗菜、淘米等。
在家长指导下,学会安全使用炉具,能热饭菜。
会整理房间。
初步了解安全用电常识,了解收音机、电视机和电风扇等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能自己开、关这些电器。
3、简单生产劳动
手工制作:初步了解常见的各种纸的基本用途,会使用刀、剪、尺等工具,学会纸工、泥工的基本加工、制作方法。
能制作简单的物品。
种植和饲养:认识当地几种农具,会使用简单的小农具,知道当
地的农时季节。
学习种植向日葵、蓖麻子等一些常见植物,学会浇水、除草、消灭害虫,以及当地的农林产品的采集、夏收等简单劳动。
能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管理花卉和幼树。
学习一、两种家禽(或家畜、鱼类以及其他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常用工具的使用:认识并会使用锤子、钳子、螺丝刀等常用工具,制作或安装、修理简单的学具、教具和其他用具。
4、公益劳动
会使用简单工具绿化、美化学校环境,帮助烈属、军属、残疾人和孤寡老人打扫庭院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高年级
除继续安排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外,主要安排简单的生产劳动。
在参加这些劳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认识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勤劳俭朴、珍惜劳动成果的品德,初步树立质量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具体内容和要求
1、家务劳动
能有条理地放置、摆设室内小件物品,会晒被褥和叠放衣服,能洗外衣、毛衣等衣服。
认识并初步掌握洗衣机、录音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和使用方法。
学习使用常用炊具和做简单的饭菜,能分辨生熟和鉴别变质食品。
2、简单生产劳动
种植和饲养:学习一点植物栽培的常识,初步学习苗木嫁接或扦插的方法,能栽培一、两种花卉或种植、移栽瓜、菜,并适当地了解一些现代农业科学知识。
认识当地几种主要的农业机械。
了解一些动物科学饲养的常识,会按规定的比例配制混合饲料,掌握一种家禽(或家畜、鱼类等小动物)的饲养管理方法。
木工、竹工、金工:初步学会使用简易的木工、竹工、金工工具,能对损坏的课桌椅进行简单的维修,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竹、木、金属材料制作简易的学具、教具或其他制品。
工艺品制作: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毛线或草、竹、条、塑料等),学习编织、挑花或刺绣。
能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简单的工艺品。
缝纫:学会手针的几种常用针法,使用手针缝补衣物和制作简单的布制品。
食用菌栽培:认识当地几种主要的食用菌类,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学习一些菌类的栽培方法。
3、公益劳动
继续参加中年级安排的各项公益劳动,并适当提高要求。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劳动课的教学中,劳动实践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基础。
劳动课要以劳动实践为主,寓思想教育于劳动实践之中,把思想教育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掌握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努力
做到实践性、教育性相统一。
2、注意加强现场教育,教师要认真备课,注意选好场地、备好工具,通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操作示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劳动课教学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对于不适合当地实际的劳动项目,可以适当变更;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可以安排不同的内容;根据男女学生的不同特点,可以安排不同的劳动项目。
凡不具备种植和饲养条件的城镇小学,可结合当地特点或校办工厂的生产项目,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项目加以补充。
不管采取哪种做法,教学要求、教学时间必须保证。
4、加强与社会和学生家长的联系。
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工厂、商店、农村参观,开阔学生视野,有些劳动项目,可以组织学生回家实践,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会操作技术。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请当地有经验的工人、农民、科学技术人员和学生家长,对学生参加劳动进行指导。
5、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
要在课外组织劳动项目兴趣小组,如编织、刺绣、烹饪、种植、饲养、小木工、缝纫、科技制作和科学小实验等。
农村小学也可和农忙假结合,安排一定的劳动项目。
通过这些活动,使儿童善于动脑,勤于动手,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
6、要加强纪律和安全教育。
学生参加劳动,一定要在教师的指
导下进行。
要做好劳动保护,照顾体弱的学生,注意劳逸结合。
在劳动过程中,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讲究劳动卫生,确保劳动安全。
7、自己动手,积极改善教学条件。
劳动课教学需要的场地、设备、工具等,除教育行政部门配备和学校购置外,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还要提倡由教师带领学生自己动手创建和制作。
如利用房前房后的零星土地建立实验园地等。
8、要充分发挥校办厂(场)的作用。
校办厂(场)要为劳动课教学积极创造条件。
9、劳动课要进行考核。
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学生的劳动态度、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情况,以及劳动成果的质量等方面。
劳动表现应写进操行评语,劳动课成绩应计入学生成绩册。
低年级学生的劳动表现可以写入评语,但不要分等级。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小学和六年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