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劳动教学大纲
公益劳动教学大纲2020
公益劳动教学大纲2020公益劳动教学大纲2020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公益劳动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公益劳动教学大纲2020的发布,进一步推动了公益劳动教育的发展和实施。
本文将从公益劳动教学大纲的制定背景、内容要点和实施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制定背景公益劳动教学大纲的制定背景可以追溯到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公益劳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内容要点公益劳动教学大纲2020的内容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公益劳动的定义和意义:明确公益劳动的概念和作用,培养学生对公益事业的认识和理解。
2. 公益劳动的组织与管理:介绍公益劳动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包括志愿者招募、任务分配和工作监督等。
3. 公益劳动的实施步骤:详细介绍公益劳动的实施步骤,包括前期准备、实施过程和后期总结等。
4. 公益劳动的评估与反思:引导学生对公益劳动进行评估和反思,促进他们对自身行为和社会责任的认识。
5. 公益劳动的延伸与应用:鼓励学生将公益劳动的精神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三、实施意义公益劳动教学大纲2020的发布对于学生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实施意义。
首先,公益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参与公益劳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社会的需要和问题,增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同时,公益劳动也需要学生与他人合作完成,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其次,公益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灌输,而公益劳动教育则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公益劳动教育对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公益劳动的实施需要学生与社会相结合,通过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学生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也能够了解社会的需求和问题,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公益劳动Ⅱ》课程标准
《公益劳动Ⅱ》课程标准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沙市职业大学《公益劳动Ⅱ》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公益劳动二、课程代码:090016三、适用专业:四、课程性质:公益劳动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劳动实践课程。
通过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公益劳动知识,掌握公益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五、计划学时:28总学时。
六、教学条件:适合公益劳动课程教学的教室和实践教学场所,包括多媒体教室、图书阅览室和劳动课实践基地、安全案例参观基地等。
七、课程定位:公益劳动是一门综合性强、操作性强的课程。
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当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创新型劳动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劳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又要求劳动教育与技术、家政、职业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获得终身进行技术劳动和技术学习的能力,成为未来的合格劳动者。
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素养,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学习领域,它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强调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以探究性、操作性为特征的一门实践活动课。
公益劳动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普遍独生子女的社会现状导致我国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劳动体验,无法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影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设置丰富了学生的劳动体验,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生活的乐趣。
同时,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在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和技术能力的发展。
《公益劳动》实训课程教学大纲_杨小艺
《公益劳动》实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公益劳动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考核类别:考查适用对象:2013级本科生适用专业:动画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32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知,深刻认识劳动创造论。
作为承担培养祖国未来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的高校,学校必须组织大学生参加必要的劳动,使他们在劳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刻理解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切身体会劳动创造价值的艰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高尚情操,为其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1)《公益劳动》既然是作为必修课程纳入本科教学计划,规定了学时,并根据学生的劳动表现情况给予学分,就必须选派指导教师。
(2)思想政治素质。
必须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具有爱国主义和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能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立场、观念、态度。
(3)品德素质。
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无私奉献,才能顺利的完成课程,同时也使学生塑造美好的心灵,培养了高尚的情操。
(4)由于《公益劳动》课程教育多是在室外进行的体力劳动,所以要具备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劳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主义公德意识。
切忌放羊式的放任自流,使为提高学生德育水平的必修课最终流于形式。
三、先修课程思想品德。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公益劳动知识,掌握公益劳动技能。
教学难点:公益劳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对学生意志品质能力要求较高。
三、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实践法、引导法、示范法等四、课程教学内容无五、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32学时):(1)项目类别:必做(2)项目性质:综合性(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我国的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资料《公益劳动》实践教学大纲
《公益劳动》实践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后勤集团物业管理中心课程编号:11000001b英文名称:Public Service学时:1周学分:1学分面向对象:全校本科毕业生主要教学参考书目或资料:江苏科技大学《公益劳动》实践教学课程材料(自编)二.教学目的和任务《公益劳动》为我校本科学生必须参加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组成部分和有效途径。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使学生通过参加生产劳动接触工农,接触社会,学以致用,增强劳动观念和环保意识、培养端正的劳动态度和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情感,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作风。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培养学生自立、自律、自强的精神,树立劳动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养成艰苦朴素的作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劳动纪律、劳动技能的教育教学,使学生基本了解掌握园林绿化养护、楼宇清洁管理、花卉日常养护及欢迎牌的制作、摆放、排版、广告设计等知识。
四.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开课教育(0.5天)(一)教学内容1、公益劳动的课程安排、教学目的和意义2、公益劳动的教学要求(二)基本要求1、了解公益劳动的课程安排、目的、意义和基本教学方法。
2、理解公益劳动的考勤、考核、安全等要求和注意事项。
第二部分:劳动实践(4.5天)(一)教学内容1、楼宇管理服务2、绿化及花卉养护3、文化服务工作(二)基本要求1、协助管理、服务人员对楼宇的教室、公共部位进行清洁,掌握卫生保洁工具的简单使用操作方法;理解校园环境要靠大家维护,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
2、协助绿化养护人员对校园绿化带内的杂草进行清理、绿化带的日常养护及花卉养护。
了解一般绿化和花卉的养护知识,掌握简单的花卉养护、浇水、施肥、修剪、运输等技能,体验“绿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绿、惜绿的情怀。
小学综合实践《公益劳动》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公益劳动》教案公益劳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公益劳动的定义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3.通过参与公益劳动活动,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总结能力。
二、教学内容1.公益劳动的定义和意义2.公益劳动的种类和方式3.公益劳动的案例分析4.组织并参与公益劳动活动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公益劳动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公益劳动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思考。
2.讲解公益劳动的定义和意义(15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公益劳动的概念,即指为社会公共利益而开展的、无偿的劳动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和实际生活中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公益劳动为社会带来的好处,以及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3.介绍公益劳动的种类和方式(20分钟)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常见的公益劳动种类和方式,例如环保、助残、助学等。
同时,教师可以邀请一些志愿者或社会工作者来讲解他们参与的公益劳动活动经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案例分析(30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一些公益劳动的案例,例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义务清洁服务等。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思考如何解决和改进现有的问题。
5.组织并参与公益劳动活动(45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次公益劳动活动,可以是学校或社区里的相关活动,比如清理学校周边环境、帮助社区老人购物等。
在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工合作,明确任务,并提前做好安全措施的宣导。
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让学生思考他们从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1.学生在参与公益劳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合作程度。
2.学生对公益劳动的理解和意义的表达能力。
3.学生对公益劳动案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总结能力。
五、教学延伸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公益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同时,可以邀请相关的社会工作者或志愿者来学校开展公益劳动主题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和认识。
公益劳动课程设计
公益劳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公益劳动的认识和理解,使其认识到公益劳动的重要性,掌握公益劳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公益劳动的定义、意义和类型,掌握公益劳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进行公益劳动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公益劳动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关心社会、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公益劳动的定义和意义、公益劳动的类型和实例、公益劳动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以及公益劳动的评价和反馈。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公益劳动的定义、意义和类型,使学生了解公益劳动的基本知识。
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公益劳动的看法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公益劳动案例,使学生了解公益劳动的具体实践和技巧。
实验法:通过学生参与公益劳动实践活动,使其掌握公益劳动的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选择一本关于公益劳动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参考书:推荐一些关于公益劳动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拓展。
多媒体资料:收集一些关于公益劳动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实验设备:准备一些必要的实验设备,如志愿者服装、工具等,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团队合作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实践报告,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试:进行一次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学生在每个章节上都有充分的学习时间。
大学生公益劳动课程教案
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 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增长见识。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地点:公益劳动现场教学资源:公益劳动活动组织者、劳动工具、安全知识宣传资料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公益劳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2. 学生分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
二、分组讨论1. 各小组讨论如何开展公益劳动,包括劳动内容、分工、时间安排等。
2.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三、安全知识宣传1. 教师讲解公益劳动中的安全知识,包括劳动工具的使用、个人防护等。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四、实地操作1. 学生按照分组,在教师和活动组织者的指导下,开展公益劳动。
2.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劳动过程安全、有序。
五、总结与反思1. 各小组汇报劳动成果,分享劳动心得。
2. 教师点评,总结本次公益劳动的收获和不足。
第二课时:一、回顾与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次公益劳动的经历,分享感悟。
2. 学生谈谈在劳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二、拓展延伸1. 教师介绍其他公益劳动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公益劳动的建议和计划。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次公益劳动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公益劳动的意义。
2. 学生表示将继续关注社会,积极参与公益劳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公益劳动的认识和态度。
2. 学生在劳动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组织协调、实践能力等。
3. 学生对公益劳动的感悟和反思。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公益劳动过程的安全。
3.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公益劳动》(教案)皖教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1)
《公益劳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公益劳动的概念和意义。
2. 了解公益劳动的种类和方式。
3. 掌握公益劳动的基本技能,如清洁、整理、植树等。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过程与方法:1. 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参与公益劳动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情感态度。
2.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价值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激发学生参与公益劳动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和价值观。
2.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益劳动。
学情分析: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但他们的公益意识和价值观还相对薄弱。
他们对公益劳动的了解较少,对其意义和方式不太清楚。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旨在通过观察、实践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公益劳动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公益意识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如学生参与社区清洁、义务植树、帮助弱势群体等公益劳动的场景。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然后与他们共同探讨公益劳动的概念和意义。
教师: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和视频,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人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学生:他们在进行环境清洁、植树造林、帮助弱势群体等公益劳动。
他们为了保护环境、帮助他人、让社区更美好。
教师:非常好!确实,这些人在做的就是公益劳动,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
那么,公益劳动对我们和社区有什么意义呢?学生:公益劳动可以保护环境,帮助他人,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互助精神。
教师:你们说得非常对!公益劳动不仅可以让环境更加美丽,也能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也能增强我们社区的凝聚力和友爱精神。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了解更多关于公益劳动的知识。
2. 知识讲授a. 教师简要介绍不同种类的公益劳动,并通过图片和视频呈现相关场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公益劳动大纲及指导书
公益劳动大纲及指导书一、公益劳动的目的:1、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关心公益事业的热诚和参加公益劳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懂得回报社会,乐于奉献精神,抵制一切向钱看的思想。
2、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让学生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
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
3、让他们懂得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还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是一种高尚的行为。
4、鼓励学生为维护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公益劳动的要求1、劳动任务的要求:(1)要求不得少于12小时。
(2)要求每天写劳动日记,至少5篇。
(3)要求完成劳动总结。
2、劳动纪律的要求(1)劳动期间服从劳动单位管理部门的安排,严格遵守劳动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2)劳动期间要注意人生安全,对不太清楚的物品,未经相关部门管理人员的同意,不可擅自动用。
(3)学生在劳动期间,要讲文明、守纪律,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不影响其他人员办公学习,不做有损学院和班级荣誉的事情,不说有损学院和班级形象的话,维护学院和班级的荣誉。
(4)学生在劳动期间要团结互助,充分发扬团结就是力量的优良作风,要时刻谨记劳动最光荣的信念。
三、公益劳动安排:由学生自己回家后利用寒假时间自行选择单位进行公益劳动。
四、公益劳动的考核1、由管理部门评价学生的劳动态度及纪律占公益劳动成绩的35%。
2、由管理部门评价学生的出勤及劳动安全占公益劳动成绩的25%。
3、由公益劳动任课教师依据学生写出劳动总结及劳动日记进行评价学生的课程总结及劳动成果占公益劳动的40%。
4、学生在开学后第一周周一前将盖有公章的劳动单位评价表、劳动日记及劳动总结交给本班班长,由班长收齐后交公益劳动任课老师。
5、公益劳动合格的学生将获得《公益劳动》1个学分;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未交公益劳动日记、劳动单位评价表及劳动总结或弄虚作假,从网上下载、抄袭总结,将不能获得学分,则必须重修补做。
6、公益劳动最终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优(90-100分)、良好(80-90分)、中等(70-80分)、及格(60-70分)、不及格(60分以下)。
公益劳动教学设计特岗
公益劳动教学设计特岗公益劳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公益劳动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公益劳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和爱护他人的意识。
2. 教学内容:(1) 公益劳动的概念和意义:公益劳动是指为社会公共利益而从事的无偿劳动,旨在提高公众福利和社会活动的发展水平。
(2) 公益劳动的技能和方法:如何选择适合的公益劳动项目,如何组织和安排公益劳动活动,如何与他人合作完成公益劳动任务等。
3. 教学过程:(1)导入:与学生分享一些有关公益劳动的图片和故事,引发学生对公益劳动的兴趣与思考。
(2)概念讲授:通过展示多媒体教学资料,向学生介绍公益劳动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公益劳动的含义和作用。
(3)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公益劳动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进行公益劳动,公益劳动对社会和个人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4)技能训练:分组进行公益劳动技能训练,例如制作宣传海报、组织义卖等。
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公益劳动项目制定工作计划和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真实的公益劳动活动,如到老人院帮助清理环境、到社区公园进行垃圾分类等。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公益劳动的过程和意义,加深对公益劳动的认识和理解。
(6)反思与总结: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公益劳动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让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参与公益劳动,弘扬公益精神。
4.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公益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团队合作精神等。
(2) 评价学生对公益劳动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3) 评价学生在公益劳动中的操作技能和方法是否熟练,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活动中。
(4) 学生反思与总结的质量,包括对于公益劳动的认识和对自身的评价。
《公益劳动》说课稿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第八课《公益劳动》说课稿一、说教材《公益劳动》是安徽教育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八课的内容。
这一课教材的主题是鼓励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学会一些劳动技能。
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分工,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本课通过亲身经历不同公益劳动,重在让学生“零距离”接触,真切体验和感受劳动过程。
进而培养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学情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而大部分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忽略了其他方面的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去关注周围的人和事,缺少对社会劳动的真切感受,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平时只要读好书似乎不需要做任何事情了。
所以通过一些公益劳动让学生去亲身感受周围的人和事是最好的途径。
三、说三维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水平,我把这一课的三维目标定为:认知目标:懂得公益劳动是一种为社会公益事业所进行的义务劳动。
参加公益劳动可以学会一些劳动技能,学会合理分工,学会协作,同时也能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
行为目标:1、参与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
2、让学生在公益劳动中培养自己的团结协作意识。
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以及培养学生能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的高尚品质。
这个目标的确立,是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高效的整合。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公益劳动,让学生“零距离”、有意识地参与公益劳动。
教学难点:活动中学会合理分工,学会合作,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公益劳动带来的快乐。
五、说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思路应以正确认识—亲力亲为—感悟生活为主线。
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
专业公益劳动实训大纲
专业公益劳动实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本科专业集中实践课课程名称:专业公益劳动课程性质:集中实践课学时学分:32学时;1学分一、实验/实训的任务与要求本课程通过校园清洁、社区志愿服务、轻轨站志愿服务、幼儿园送学等公益活动,引导广大大学生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掌握必要的劳动知识与技能,锤炼劳动意志,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沟通、协作、实践的能力。
大学生在参与公益劳动的过程中,应本着“修初心、尽热心、传爱心”的态度,认真履行劳动义务,多与他人请益、沟通,取长补短,促进自身与团体不断地发展进步。
二、项目与学时分配项目编号项目名称学时分配实验类型必开/选开实验上机讲授其他1校园清洁12必开2社区志愿服务10必开3轻轨站志愿服务10必开三、项目具体内容项目一:校园清洁实验/实训目的:培养学生自觉爱护校园环境的意识和感恩的意识,锻炼动手能力,树立环保、绿色清洁的理念,寓教于劳。
实验/实训内容:学校公共环境如图书馆、绿化带、主干道、风景区的卫生清洁。
实验/实训要求:实施前参与团体应制定劳动计划,责任划分到个人。
活动中,精成协作,认真负责;活动后,可开展后续的爱护校园、关注环保等主题宣讲活动。
项目二:社区志愿服务实验/实训目的: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志愿者服务精神,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实验/实训内容:邦困助残志愿服务、环境卫生志愿服务、社区文化志愿服务、社区科普志愿服务。
实验/实训要求:活动前,志愿服务者应根据自身意愿分组,优化人员分配。
活动中,以饱满的热情与精神投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去,与人为善,服务争先。
活动后,根据活动当天所见所遇,总结经验与不足,形成报告。
项目三:轻轨站志愿服务实验/实训目的:展现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者风采,激发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发挥服务精神,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文明城市氛围。
三年级下册劳动课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动课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的概念,认识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志愿服务精神。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关心社会、乐于奉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学科素养与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和合作等学科素养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的概念,了解劳动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公益劳动。
三、教学准备:教具: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素材:有关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的案例。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向学生展示一些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的场景,激发学生对劳动和志愿服务的兴趣。
Step 2:讲授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的概念(10分钟)老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解释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案例说明其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和志愿服务的价值。
Step 3:探究劳动的重要性(15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你认为劳动对个人有哪些好处?2. 劳动对社会有哪些作用?Step 4:了解公益劳动的种类(20分钟)老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给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公益劳动项目,如环境保护、助老助残等,并介绍每个项目的具体内容。
引导学生认识到公益劳动的多样性。
Step 5:了解志愿服务的种类(20分钟)老师同样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给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志愿服务项目,如社区义务活动、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等,并介绍每个项目的具体内容。
引导学生认识到志愿服务的多样性。
Step 6: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或志愿服务活动(3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公益劳动或志愿服务项目,并在班级或社区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选择,组织相关的活动,比如组织环境保护行动、走访社区老人等。
校园公益劳动(说课稿)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校园公益劳动(说课稿)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活动是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之一,涉及到社会实践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作为学校公益劳动的一部分,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公益意义,通过社区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服务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公益劳动的概念和意义。
2.了解社区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
3.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社区的归属感。
2.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品质和精神风貌。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次活动的内容是校园公益劳动,倡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提高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意识;利用公益劳动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服务社会的过程。
2.教学方法1.听讲教学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社会实践相关的知识。
2.观摩学习法: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去了解服务社会的实际情况。
3.体验式学习法: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公益劳动活动来感悟社会责任和服务意识。
四、教学过程1. 活动准备教师要提前与社区协调,选定劳动项目,准备相关工具和物资。
2. 活动实施1.听课阶段:介绍什么是公益劳动、介绍社区服务相关的知识、了解服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内容。
2.观摩阶段:带领学生去社区,在社区中观摩各种服务活动,体验社区服务人员的工作流程。
3.参与阶段:带领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亲身体验服务社区的过程,感受到自己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4.总结阶段:带领学生回到学校,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心得体悟。
五、教学评价1.评价方法1.观察法:观察学生的表现、态度、沟通能力等。
2.板书法:对学生在活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问卷调查法:对学生对本次活动的反馈进行调查。
2.评价标准1.知识掌握:考察学生对公益劳动和社区服务的掌握情况。
2.实践能力:考察学生的实际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工业大学《公益劳动》课程实践报告
2017 学年— 2018 学年第一学期
姓名覃艺学号45 性别男
学院汽车与交通工
程学院
专业
班级
车辆16-4
班
宿舍号11#N218
劳动具体内容劳动时间劳动地点劳动事项
劳动鉴定人
(签字)教学楼厕所
校园道路
实践思想汇报(对本学期劳动实践活动的感受和感悟,不少于1500字)
校园不仅是我们学习求知的地方,更是我们生活的场所。
在学校里,我们度过了大多数时光,因而,保持校园周边环境的清洁与美观便成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学校组织的公益劳动中我学到了很多,也得到了许多深刻的为人处世之道。
学校把教学楼、宿舍楼、教师公寓楼周围的草坪作为劳动的对象,通过以部门为单位对草坪进行拣石子、白色垃圾和除杂草,启发了我们义务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的东西。
让我们知道美丽环境的来之不易,从而增强了爱护环境的意识。
实践思想汇报
在社会上,公益活动如此之多,公益,字典里的意思是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在组织并参与了一系列的公益活动后,感受颇深,对“公益”两个字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理解。
其实“公益”不仅仅是对公众有
益,对个人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并获取知识的过程。
公益劳动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
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
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峰。
公益活动需要的是一种拥有爱心,奉献爱心的精神,需要不图报酬,友爱无私的灵魂,她是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的一个伟大事业。
所以,在把关怀带给世界的同时,公益活动的举行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关怀,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
而这次的集体公益劳动,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和自己的不足。
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
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
而现在,由于一切向钱看的思想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干什么事都讲钱,干活不讲报酬认为是傻瓜。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对于抵制一
切向钱看的思想腐蚀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
公益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公益劳动同样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学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我懂得了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因为那是我们中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
不记报酬也是我们中学生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
我们讲的公益劳动,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
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引导了我们接触、了
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而学校组织的劳动,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中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
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
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
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
学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我从中学到很多,也得到了许多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校园周边环境美化是值得长期发展下去的一个活动,它不仅能给我们校园带来舒适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能够煅练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让他们明白可能在不经意间已反映出一个人的最真实一面。
团结力量大。
正是因为我们组员间的相互协作才得以使我们每个人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量,一加一是大于二的,团结协作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积极、细致、认真、踏实。
劳动中,我们强健了体魄,锻炼了意志,优化了品格。
是劳动,一扫而空我们的懒惰思想,让我们以积极、热情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改善了我们的意识形态。
汇报人: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