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劳动法教学大纲

劳动法教学大纲

《劳动法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劳动法学,Labor Law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分: 3总学时:48,理论学时:48,实验(上机)学时:无,适用专业:法学先修课程:法理学、经济法学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三、各章节主要知识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劳动法概述1、教学内容(1)劳动法的概念与特征;(2)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包括劳动法律关系、劳动行政法律关系与劳动服务法律关系;(3)劳动法的效力范围,包括空间效力、时间效力与对象效力;(4)劳动法的基本原则;(5)劳动法的形式与体系;(6)劳动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教学要点(1)劳动与劳动力的概念;(2)劳动法在法律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尤其是与民法、社会保障法的关系;(3)劳动基准法的概念与内涵;(4)劳动法的体系;(5)劳动关系的三方协调机制。

第二章劳动法主体1、教学内容(1)劳动法主体的概念及其种类;(2)劳动者的概念、资格要件、权利义务、;(3)劳动者团体即工会的性质、功能、分类、法律地位以及我国《工会法的完善》;(4)用人单位的概念、范围、资格权利义务;(5)用人单位团体;(6)劳动行政部门和劳动服务主体的界定、法律地位与职责。

2、教学要点(1)劳动者的概念与资格要件;(2)工会的性质、法律地位及职责;(3)用人单位的概念、范围与资格;(4)用人单位团体的法律性质及地位。

第三章劳动法的沿革1、教学内容(1)劳动关系产生、发展的前提、原因与过程;(2)世界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3)中国劳动法的发展沿革;(4)现行港澳台地区劳工立法;(5)国际劳动立法的产生和发展;(6)国际劳工组织与国际劳动立法;(7)WTO与国际劳工标准。

2、教学重点(1)劳动关系产生发展的原因;(2)国际劳动立法的沿革;(3)国际劳工组织及其立法;(4)国际劳工公约与国际劳工建议书;(5)WTO与国际劳工标准。

第四章劳动合同1、教学内容(1)劳动合同立法概况;(2)劳动合同的概念、特征与种类;(3)劳动合同的形式;(4)劳动合同订立的概念、基本原则及程序;(5)先合同义务;(6)劳动合同的续订;(7)劳动合同的主要条款,包括必备条款与商定条款,暨试用期、保密条款、竟业禁止条款;(8)劳动合同的有效要件、法律效力及无效;(9)劳动合同的履行与变更;(10)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包括双方协商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用人单位单方解除以及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合同的情形;(11)劳动合同的终止与逾期终止;(12)劳动合同解除后的经济补偿以及后合同义务;(13)工会的监督。

劳动法律制度 教学大纲

劳动法律制度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劳动法律制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1013A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 48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16学分:3适用对象:劳动关系先修课程:劳动关系学一、教学目标(黑体,小四号字)《劳动法律制度》课程是为了增强学生对劳动法律制度的了解,培养学生掌握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相关专业领域工作时所必须具备的劳动法律制度的基本知识,且学会运用劳动法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目标1:了解劳动法的基础理论、劳动法的历史、职业培训法律制度,准确理解劳动法律关系、就业促进法律制度、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保护、劳动监察法律制度等。

目标2:熟记集体合同与个体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以及解除和终止的相关规定以及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等,目标3: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区分劳动关系与非劳动关系、进行集体谈判订立集体劳动合同、订立、解除个体劳动合同以及进行劳动争议的仲裁或诉讼等。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黑体,小四号字)将细讲、精讲:劳动法基础理论、劳动法律关系、劳动合同法、劳动基准法;粗讲:劳动法历史、集体合同法。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突破难点重点,其中最为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案例讨论法、现场观摩法,铜鼓案例讨论和旁听仲裁案件使得同学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相关难点和重点知识。

教学实践环节:旁听劳动争议仲裁案件、案例讨论;注重价值引导,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劳动关系,保持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号字)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宋体,小四号字)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黑体,小四号字)第一章劳动法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劳动法概述1.劳动法产生的社会背景:工业劳动的社会化2.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3.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第二节劳动权1.劳动权的概述2.劳动权的性质与体系3.我国宪法中的劳动权的法律效力第三节劳动法的体系及地位1.劳动法的体系2.劳动法的地位第四节劳动法的法律渊源1.劳动法的法律渊源的概说2.我国劳动法的正式渊源3.我国劳动法的非正式渊源4.劳动法的法律适用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包括:劳动法产生的社会背景:工业劳动的社会化、劳动法的概念以及调整对象、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权的性质与体系;2.教学难点包括:劳动权的性质与体系、劳动法的体系与地位、劳动法的法律渊源及其适用。

《劳动法学教案》课件

《劳动法学教案》课件

《劳动法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劳动法的概念与调整范围1.1 劳动法的定义解释劳动法的含义和特征强调劳动法的基本原则1.2 劳动法的调整范围说明劳动法调整的对象和内容探讨劳动法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第二章: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2.1 劳动者的权利列举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分析劳动者的特殊权利2.2 劳动者的义务阐述劳动者的基本义务探讨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责任第三章:劳动关系的建立与解除3.1 劳动关系的建立介绍劳动关系的建立条件和程序强调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和内容3.2 劳动关系的解除分析劳动关系解除的原因和程序探讨劳动关系解除的法律后果第四章:劳动保护与劳动条件4.1 劳动保护阐述劳动保护的基本内容和目标探讨劳动保护的法律制度和措施4.2 劳动条件说明劳动条件的基本要素和内容分析劳动条件的法律规范和标准第五章:劳动争议的处理5.1 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介绍劳动争议解决的途径和程序强调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和方法5.2 劳动争议的法律规定分析劳动争议的法律规定和处理机构探讨劳动争议处理的公正和效率第六章:劳动者的培训与发展6.1 劳动者的培训阐述劳动者培训的重要性说明劳动者培训的基本要求和内容6.2 劳动者的职业发展分析劳动者职业发展的条件和途径探讨劳动者职业发展的法律保障第七章:劳动法的法律责任7.1 劳动法的法律责任形式列举劳动法的法律责任形式分析劳动法的法律责任的具体内容7.2 劳动法的法律责任追究说明劳动法的法律责任追究的程序和方式探讨劳动法的法律责任追究的有效性第八章:劳动法的适用范围8.1 劳动法的适用对象阐述劳动法的适用对象和条件分析劳动法的适用对象的例外情况8.2 劳动法的适用地域说明劳动法的适用地域和范围探讨劳动法的适用地域的例外情况第九章:劳动法的改革与发展9.1 劳动法的改革历程回顾劳动法的改革历程和重要事件分析劳动法改革的原因和影响9.2 劳动法的发展趋势探讨劳动法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预测劳动法发展的可能变化和挑战第十章:劳动法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10.1 劳动法案例分析分析劳动法实际应用的经典案例总结案例中的劳动法适用和处理结果10.2 劳动法案例讨论讨论劳动法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强调劳动法案例对劳动者的启示和意义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劳动法的定义与基本原则劳动法的定义需要重点关注,因为它奠定了整门课程的基础。

劳动法学辅导教学大纲课程安排历届考题案例分析综合练习...(1)

劳动法学辅导教学大纲课程安排历届考题案例分析综合练习...(1)
答案: B C
6. 我国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包括_______。( 1.0 分) A .矿山井下作业 B .森林伐木作业 C .国家标准中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D .夜间作业 E .电信行业高处架线作业
7. 我国《劳动法》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 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_______。( 1.0 分)
答案: A B C
2. 劳动法律关系要素为_______。( 1.0 分) A .劳动权利能力 B .劳动行为能力 C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 D .劳动法律关系客体 E .劳动法律关系内容
答案: C D E
3.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_______不同而受歧 视。( 1.0 分)
A .身份 B .民族 C .种族 D .性别 E .宗教信仰 答案: B C D E
A .连续旷工时间超过10天 B .连续旷工时间超过15天 C .一年以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15天 D .一年以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30天 E .一个月以内累计旷工时间时间超过10天
四. 简答. (共 5 小题,25.0 分)
1. 简述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5.0 分)
参考答案: 答题要点: 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也称我国劳动法的效力范围。它包括空间 适用范围、对人的适用范围和时间适用范围。(2分) (1)空间适用范围是指劳动法适用的地域范围,我国劳动法规 定,劳动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1分) (2)对人的适用范围是指我国劳动法对哪些人发生效力,我国 劳动法适用于依法形成劳动法律关系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1 分) (3)时间适用范围是指我国劳动法生效和失效的时间。(1分)
体合同 即行生效 。( 2.0 分)
6.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 家规定提取和使用 职业培训 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 对 劳动者 进行职业培训。( 2.0 分)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教学大纲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教学大纲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教学大纲关于《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教学大纲》的说明1.课程的性质、任务:课程的性质:专业必修课任务: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律部门,在第三法域中居于基础性的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方面的目前也涉及数2.3.4.5.(1)郭婕主编,刘俊副主编:《劳动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王全兴:《劳动法》,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3)关怀:《劳动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贾俊玲:《劳动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5)覃有土、樊启荣:《社会保障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参考书:(1)黄越钦:《劳动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德)W·杜茨着:《劳动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3)(美)罗伯特·A·高尔曼:《劳动法基本教程----劳工联合与集体谈判》,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4)(英)凯瑟琳·巴纳德:《欧盟劳动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5)林嘉:《劳动法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6)董保华:《劳动合同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7)常凯:《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版;(((6.7.、劳动法劳动法学时:共2学时。

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一、劳动法的概念(掌握)广义: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1994年7月5日颁布、1995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二、劳动关系(掌握,并能在案例中运用此项知识认定劳动关系,正确区分劳动关系和与雇用关系、承揽关系等。

)(一)含义:劳动力所有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在实现社会劳动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特征1、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劳动法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法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主任:安玉萍执笔人:安玉萍开课单位:民商法学教研室编写日期:2005年6月课程编码:6402313 课程中文名称:劳动法课程英文名称: science of labour law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开课对象:法学本科开课学期:第7学期学分:2学分总学时:36 理论课学时:36 考试方式:笔试基本教材:《劳动法学》,21世纪系列法学教材,李景森、贾俊玲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内容是劳动法的基础理论,是全书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

掌握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了解劳动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区别、劳动法的地位、劳动法的适用及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认识市场经济条件的劳动关系及劳动法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1.劳动法的概念2.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教学内容: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一、劳动法的概念二、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三、劳动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四、我国劳动法的体系五、我国劳动法学的体系六、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第二节我国劳动法的本质和作用一、我国劳动法的本质二、我国劳动法的作用第三节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一、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的原则二、劳动者有享受职业培训的权利和义务的原则三、劳动者享有按劳分配和社会保险的权利的原则四、劳动者享有休息和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的原则五、劳动者有组织工会和民主参与权利的原则六、在劳动方面男女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七、提请处理劳动争议的权利的原则思考题1.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2.阐明我国劳动法和适用范围。

3.试述我国劳动法的作用。

4.简述我国劳动法各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参考书目1 王全兴著:《劳动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2 关怀主编:《劳动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版。

3、董保华著:《劳动法原理》,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劳动法大纲

劳动法大纲

概述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国际劳动立法概况;劳动法基本原则。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劳动法的概念、渊源及调整对象;了解劳动法的起源、外国劳动立法概况及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劳动立法的主要内容;熟悉国际劳工组织及国际劳工立法的形式与内容;熟悉有关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课程内容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一、劳动法的概念(一)劳动法的定义广义上的劳动法,就我国而言,包括宪法规定的基本劳动制度及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劳动基本法以及与其实施相配套的一系列子法、行政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等。

狭义上的劳动法,是指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的法律,即我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l994年7月5日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二)劳动法上的劳动劳动法上的劳动,是基于合同义务,劳动者在具有从属性的劳动关系中所从事的职业上有偿的劳动。

劳动法上的劳动,具备下列特征:履行法律义务;基于劳动合同关系;有偿性;职业性;从属性。

(三)劳动法的渊源我国劳动法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经我国政府批准的国际劳工公约;规范性劳动法律、法规解释;其他,如国际惯例等。

(四)劳动法的功能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法以劳动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同时也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一)劳动关系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具有五个主要特征:(1)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劳动力所有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动力使用者)。

(2)劳动关系必须产生于劳动过程之中。

(3)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

(4)劳动关系具有纵向关系(隶属关系)和横向关系(平等关系)相互交错的特征。

(5)劳动关系以劳动力的给付为主要内容。

《劳动法》教学大纲

《劳动法》教学大纲

《劳动法》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S4240020课程名称:《劳动法》课程英文名称:Labor law总学时:24 讲课学时20 习题课学时: 4学分:1.5一、教学目的《劳动法》是法律系学生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劳动法学的研究对象、了解其研究范围,掌握劳动法学与劳动法的联系与区别。

本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1、掌握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2、了解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掌握劳动法的基本内容规则。

能够运用法律规则分析解决在劳动关系中发生的权利义务纠纷;3、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的发展动向及趋势,具有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的初步能力;《劳动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应当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综合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法律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理论教育和基础训练,为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法律人才奠定基础。

二、主要内容、学时安排(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劳动法律关系及其构成要素;劳动合同;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疾病、生育、死亡保险;劳动争议的处理。

(二)本课程的主要章节及学时安排绪言第一章劳动法概述__________________1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第二节我国劳动法的本质和作用第三节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第二章劳动法律关系_________________2第一节劳动法律关系概述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第三章劳动合同__________________3第一节劳动合同的概念及特征第二节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第三节劳动合同的订立第四节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第五节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第六节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第四章集体合同__________________1 第一节集体合同的概念及特征第二节集体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第三节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第五章劳动就业_________________2 第一节劳动就业概述第二节就业服务体系第六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_____________2 第一节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概述第二节工作日和休息休假的种类第三节加班加点第七章工资_____________________2 第一节工资概述第二节企业工资制度第三节工资形式第四节特殊情况下的工资第五节工资保障第八章劳动保护__________________3 第一节劳动安全卫生概述第二节安全技术规程和劳动卫生规程第三节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第四节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第九章社会保险________________4 第一节社会保险概述第二节社会保险通则第三节养老保险第四节失业保险第五节工伤保险第六节疾病、生育、死亡保险第十章劳动争议的处理_______________2 第二节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及处理形式第三节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和有关制度第十一章法律责任_________________1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第三节劳动者法律责任第四节其他劳动法主体法律责任三、其它教学环节本课程讲授29学时,其中穿插讨论习题4学时。

《劳动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法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劳动法学Labor Law二、课程编号:三、学时与学分:34学时2学分四、考核方式:考试五、适用专业:法学本科专业六、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劳动法的基本理论知识;2、使学生掌握劳动法的实体性和程序性规范;3、增强学生劳动法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法律职业技能。

七、相关说明:《劳动法学》是高等院校法学专业高年级的专业选修课程,着重于阐述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理解劳动法的基本理念,了解、掌握和运用劳动法律规范。

本大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力图合理安排劳动法学的结构体系,较准确、全面地概括劳动法学的基本内容,以实现以下几个特点:(1)反映劳动法最基本、最必需和最重要的知识;(2)结构科学,内容新颖,尽可能反映劳动法学科领域的理论创新和立法动态;(3)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用技巧相结合。

八、基本教学内容:第一章外国劳动立法的产生和发展[提要]本章主要介绍劳动立法产生的前提、过程和原因,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劳动立法的发展。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劳动法的产生的基本知识,并初步了解劳动立法的概貌。

第一节劳动法的产生一、劳动法产生的前提:劳动关系的存在是劳动法产生的前提。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不具备劳动法产生的前提;在资本主义社会才开始大量出现劳动关系,具备劳动法产生的前提。

二、劳动法产生的过程1、“劳工法规”调整阶段(原始积累时期);2、民法与“工厂立法”综合调整阶段(自由竞争时期开始)。

三、劳动法产生的原因1、劳动法的产生是发展生产力的要求;2、劳动法的产生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

第二节资本主义国家劳动立法的发展一、自由竞争阶段的劳动立法1、工厂法不断发展;2、工会法逐步演变;3、劳动争议处理法出现;4、社会保险立法开端。

二、垄断阶段的劳动立法1、劳动法遍及绝大多数国家;2、劳动法体系逐步趋向完善。

三、国家垄断阶段的劳动立法1、劳动法体系进一步完整;2、劳动权的宪法化;3、劳动标准、社会保障、就业保障等立法发展突出。

《劳动法学》教学大纲

《劳动法学》教学大纲

《劳动法学》教学大纲金英杰编写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2326 目录前言 (2334)绪论 (2335)一、中国大陆劳动法学教学、科研的落后及其原因 (2335)二、劳动法学学科地位 (2335)三、劳动法学的学习、研究方法 (2335)复习与思考题 (2335)第一章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2336)第一节劳动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2336)一、产业社会与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 (2336)二、产业雇佣劳动与工厂法 (2336)第二节劳动法产生的法律基础 (2336)一、普通法系国家中的劳动法 (2336)二、大陆法系国家中劳动法与传统私法之分离 (2336)三、劳动法与公法私法融合——国家公力对劳动关系的干预 (2336)第三节国外劳动法的发展与现状 (2336)一、20世纪国外劳动法的发展 (2336)二、国外当代劳动法 (2336)第四节中国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2337)一、民国初期劳动立法活动 (2337)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劳动立法 (2337)三、苏区、边区、解放区劳动法规与改革开放前的劳动立法 (2337)四、新中国成立后的大陆劳动立法 (2338)复习与思考题 (2338)第二章劳动法学原理 (2339)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2339)一、劳动法的概念 (2339)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2339)第二节劳动法的体系与特征 (2339)一、劳动法律体系 (2339)二、劳动法的特征:公法私法融、倾斜性、规范的多样性、调整社会关系的特定性.. 2339第三节劳动法律渊源 (2339)一、宪法中有关劳动者基本权利义务的规定 (2339)二、劳动法律及其他相关法律中的劳动法律规范 (2339)三、劳动行政法规 (2339)四、地方劳动法规 (2339)五、劳动行政规章 (2340)六、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 (2340)七、全国总工会发布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2340)八、我国批准生效的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劳动公约和建议书 (2340)劳动法学第四节劳动法的地位 (2340)一、劳动法与民法的关系 (2340)二、劳动法与社会法的关系 (2340)三、劳动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2340)四、劳动法与刑法的关系 (2340)复习与思考题 (2340)第三章劳动法律关系(胡彩霄) (2341)第一节劳动法律关系概述 (2341)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2341)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 (2341)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要素 (2341)一、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2341)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2342)三、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2343)第三节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2343)一、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概念 (2343)二、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实 (2343)第四节附随劳动法律关系 (2343)一、附随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 (2343)二、附随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 (2343)复习与思考题 (2343)第四章劳动基本权与具体劳动权利义务 (2344)第一节基本权利及其演变 (2344)一、基本权利的概念与理念 (2344)二、基本权利的演变 (2344)第二节劳动基本权利 (2344)一、国外关于劳动基本权的规定 (2344)二、我国劳动基本权的种类 (2344)第三节劳动法规定之具体权利义务 (2344)一、平等就业权和选择职业权 (2344)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2344)三、休息休假的权利 (2344)四、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2345)五、接受职业培训的权利 (2345)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2345)七、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2345)复习与思考题 (2345)第五章国际劳工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2346)第一节国际劳工组织 (2346)一、国际劳工组织的发展历史 (2346)二、国际劳工组织的宗旨、目标与基本原则 (2346)三、国际劳工组织的主要机构 (2346)2327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2328 第二节国际劳工立法 (2346)一、国际劳工立法的概念与形式 (2346)二、国际劳工公约的类型与意义 (2346)第三节国际劳工立法与中国 (2347)一、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的关系 (2347)二、我国批准和加入国际劳工公约的情况 (2347)第四节中国加入WTO与劳动立法 (2347)一、WTO中“社会条款”争议的由来 (2347)二、核心劳动标准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2347)三、完善我国劳动标准,迎接加入WTO带来的挑战 (2347)复习与思考题 (2347)拓展阅读书目 (2347)第六章劳动合同法(胡彩霄) (2349)第一节个别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 (2349)第二节劳动合同的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2349)一、劳动合同的概念 (2349)二、劳动合同的特征 (2349)三、劳动合同的作用 (2349)第三节劳动合同的性质和种类 (2350)一、劳动合同的性质 (2350)二、劳动合同的种类 (2350)第四节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2350)一、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 (2350)二、劳动合同的形式 (2351)第五节劳动合同的订立 (2351)一、劳动合同订立的概念和原则 (2351)二、劳动合同订立的程序 (2351)三、劳动合同的续订 (2351)第六节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 (2351)一、劳动合同的有效 (2351)二、无效劳动合同 (2352)第七节事实劳动关系 (2352)一、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 (2352)二、事实劳动关系的处理 (2352)第八节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 (2353)一、劳动合同的履行 (2353)二、劳动合同的变更 (2353)三、劳动合同的解除 (2353)四、劳动合同的终止 (2355)复习与思考题 (2355)拓展阅读书目 (2355)第七章集体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 (2357)劳动法学第一节集体谈判制度 (2357)一、集体谈判的概念及其特征 (2357)二、集体谈判制度的意义 (2357)第二节工会及工会法及团体协约制度 (2357)一、工会制度 (2357)二、工会法 (2357)三、团体协约制度 (2357)第三节产业行为 (2357)一、罢工制度 (2357)二、闭厂(lockouts) (2358)第四节中国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 (2358)一、集体协商制度 (2358)二、集体合同制度 (2358)复习与思考题 (2358)第八章劳资合作与劳动者民主参与 (2359)第一节产业民主制及劳资合作 (2359)一、劳资合作的社会意义 (2359)二、劳资合作的路径 (2359)三、劳资合作的社会经济基础——产业民主 (2359)四、德国产业民主制及劳资合作 (2359)第二节中国职工民主管理与改革 (2359)一、我国职工民主管理的法律渊源 (2359)二、我国职工民主管理制度赖依存在的经济基础和法理基础 (2359)三、我国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存在的不足和现阶段法律规制的缺失 (2359)第三节我国产业民主制与职工民主参与制度改革 (2359)一、产业民主制不仅是资本权利——所有权划分问题,而且是经营权的架构问题。

劳动法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法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法课程教学大纲劳动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劳动法是法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悉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处理等核心内容,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劳动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1、掌握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包括劳动法的立法目的、法律关系、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处理等内容。

2、熟悉劳动法律、法规的最新发展动态,包括劳动法的修订、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改革等。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劳动法领域的实际问题,包括劳动争议的处理、劳动合同的签订等。

三、课程内容1、劳动法基本理论:介绍劳动法的立法目的、法律关系、劳动合同的法律性质等基本概念。

2、劳动合同法:详细介绍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等流程,以及劳动合同中的各类条款规定。

3、劳动关系管理:讲解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以及劳动纪律、工资福利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4、劳动争议处理:介绍劳动争议的处理机制,包括劳动仲裁、诉讼等程序,并讲解劳动争议的案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

2、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劳动法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参与劳动法的讨论,加深学生对劳动法的理解和掌握。

4、实习实践:安排学生到企业或劳动争议处理机构进行实习,让学生亲身感受劳动法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评估方式1、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等。

2、作业和考试:布置相关作业和考试,检测学生对劳动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3、案例分析:布置相关案例分析作业,检测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习报告:要求学生提交实习报告,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课程资源1、教材和参考书:选择优秀的教材和参考书,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劳动法知识。

2、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劳动法的实际应用。

劳动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法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劳动法学是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本科的统设必修课。

本学科为法学专业学科体系中的应用性学科,培养具备劳动法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能够运用基本知识,熟悉劳动法规范的专业人才。

劳动法是世纪初从民法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法律部门。

年英国议会颁布的《学徒的健康与道德条例》是最早出现的劳动法规。

年法国民法典中包括雇佣契约,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劳资纠纷的加剧,国家开始干预劳资关系,促使以限制工时和改善劳动条件为内容的“工厂法”的产生,即劳动法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出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劳动法学者开始将劳动法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进行研究,逐渐已形成较为系统而完整的劳动法学体系,已颁布劳动法典的国家已有多个。

不少国家成立了解决劳动纠纷的专门法院或法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续颁布了大量劳动法规、政策、文件等。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从此,中国劳动法制建设走上了一个新的历程。

全国各法学院校及各类成人法学教育已将劳动法学纳入法学教育体系中。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劳动法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有关劳动法问题的能力。

.深入理解劳动法的基础理论。

基础理论是解决劳动法实际问题的前提条件,没有基础理论知识就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根底。

基础理论包括劳动的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地位、劳动法体系、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关系特点等等。

.准确掌握劳动法学中所有的基本概念。

劳动法学的总论和分论各个章节中有大量的基本概念、涵义,这些基础知识的准确了解对解决实际问题有重要意义。

.努力学习劳动法中的基本知识。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劳动法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注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劳动关系的发展变化,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熟悉我国主要劳动法规和劳动政策,正确分析劳动纠纷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案例分析等等。

随时注意新颁布的重要法规,作为教材的补充内容。

劳动法学教学大纲

劳动法学教学大纲

劳动法学教学大纲关怀【期刊名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年(卷),期】1987(000)002【摘要】<正> 总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劳动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部门,在我国的法律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习《劳动法学》,目的在于了解劳动法的基本理论,认识劳动法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实现四个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劳动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掌握劳动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正确运用劳动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学习《劳动法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具体地说,应当在总结我国建国以来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中明确劳动法的发展方向,在对改革的探讨中加深对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理解,以及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总页数】18页(P94-111)【作者】关怀【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41【相关文献】1.实践教学在《劳动法学》中的运用与体会--兼论网络在《劳动法学》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J], 贾志农2.实践教学在《劳动法学》中的运用与体会——兼论网络在《劳动法学》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J], 贾志农3.《物权法》实施与海关行政执法劳动者权利保护现状--以K企业为例考察劳动法的实施情况指导性案例的效力现代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合意诉讼与ADR机制在解决医疗纠纷中的比较研究新《民事诉讼法》对执行程序的完善及其适用我省检察理论研究走在全国前列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2008年年会在广州举行中国法学会召开区域法治论坛工作座谈会深圳大学法学院获2008年度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立项我省八项法学研究课题获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物权法》实施与海关行政执法 [J], 邱成瑜4.四川省法学会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研究会、四川劳动保障杂志、四川省法律援助中心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成功举行 [J],5.探索法学创新保障劳动权益四川省法学会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研究会2019年年会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理论发展与制度创新”论坛召开[J], 张玉芳;甘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劳动法》教学大纲

《劳动法》教学大纲

《劳动法》教学大纲第一篇:《劳动法》教学大纲《劳动法》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S4240020 课程名称:《劳动法》课程英文名称: Labor law 总学时:24 讲课学时 20习题课学时: 4 学分:1.5一、教学目的《劳动法》是法律系学生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劳动法学的研究对象、了解其研究范围,掌握劳动法学与劳动法的联系与区别。

本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1、掌握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2、了解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掌握劳动法的基本内容规则。

能够运用法律规则分析解决在劳动关系中发生的权利义务纠纷;3、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的发展动向及趋势,具有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的初步能力;《劳动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应当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综合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法律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理论教育和基础训练,为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法律人才奠定基础。

二、主要内容、学时安排(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劳动法律关系及其构成要素;劳动合同;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疾病、生育、死亡保险;劳动争议的处理。

(二)本课程的主要章节及学时安排绪言第一章劳动法概述__________________1 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第二节我国劳动法的本质和作用第三节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第二章劳动法律关系_________________2 第一节劳动法律关系概述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第三章劳动合同__________________3 第一节劳动合同的概念及特征第二节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第三节劳动合同的订立第四节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第五节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第六节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第四章集体合同__________________1 第一节集体合同的概念及特征第二节集体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第三节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第五章劳动就业_________________2 第一节劳动就业概述第二节就业服务体系第六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_____________2 第一节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概述第二节工作日和休息休假的种类第三节加班加点第七章工资_____________________2 第一节工资概述第二节企业工资制度第三节工资形式第四节特殊情况下的工资第五节工资保障第八章劳动保护__________________3 第一节劳动安全卫生概述第二节安全技术规程和劳动卫生规程第三节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第四节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第九章社会保险________________4 第一节社会保险概述第二节社会保险通则第三节养老保险第四节失业保险第五节工伤保险第六节疾病、生育、死亡保险第十章劳动争议的处理_______________2 第二节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及处理形式第三节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和有关制度第十一章法律责任_________________1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第三节劳动者法律责任第四节其他劳动法主体法律责任三、其它教学环节本课程讲授29学时,其中穿插讨论习题4学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法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劳动法学是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本科的统设必修课。

本学科为法学专业学科体系中的应用性学科,培养具备劳动法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能够运用基本知识,熟悉劳动法规范的专业人才。

劳动法是20世纪初从民法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法律部门。

1802年英国议会颁布的《学徒的健康与道德条例》是最早出现的劳动法规。

1804年法国民法典中包括雇佣契约,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劳资纠纷的加剧,国家开始干预劳资关系,促使以限制工时和改善劳动条件为内容的“工厂法”的产生,即劳动法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出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劳动法学者开始将劳动法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进行研究,逐渐已形成较为系统而完整的劳动法学体系,已颁布劳动法典的国家已有70多个。

不少国家成立了解决劳动纠纷的专门法院或法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续颁布了大量劳动法规、政策、文件等。

1994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从此,中国劳动法制建设走上了一个新的历程。

全国各法学院校及各类成人法学教育已将劳动法学纳入法学教育体系中。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劳动法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有关劳动法问题的能力。

1.深入理解劳动法的基础理论。

基础理论是解决劳动法实际问题的前提条件,没有基础理论知识就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根底。

基础理论包括劳动的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地位、劳动法体系、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关系特点等等。

2.准确掌握劳动法学中所有的基本概念。

劳动法学的总论和分论各个章节中有大量的基本概念、涵义,这些基础知识的准确了解对解决实际问题有重要意义。

3.努力学习劳动法中的基本知识。

4.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劳动法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注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劳动关系的发展变化,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熟悉我国主要劳动法规和劳动政策,正确分析劳动纠纷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案例分析等等。

随时注意新颁布的重要法规,作为教材的补充内容。

6.注意国际劳动立法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教学中进行必要的比较性介绍。

在教学中逐步加强案例教学份量,运用劳动法案例教程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和劳动法律法规的理解与掌握,并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教学要求按了解、熟悉、理解、掌握、应用五个层次进行教与学。

1.了解指知道劳动法一些立法概况、历史发展的有关情况;2.熟悉主要指熟悉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政策;3.理解主要指深入理解劳动法基础理论,基本概念,能够融会贯通;4.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掌握劳动法学基本概念和含义、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以及主要法律重点条款;5.运用是指在掌握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结合基本制度,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四、课程的学时和学分本课程课内学时数为54学时,3学分。

一学期开设。

五、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劳动法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学学科,其相邻学科主要有民商法学、劳动经济学、劳动社会学等为相邻学科。

劳动法学中的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法中的部分内容有交叉。

第二部分多种媒体教材说明及教学过程建议一、文字教材本课程文字教材采取合一式,由基本教材与辅助教材两部分组成。

基本教材系统阐述劳动法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它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

基本教材同时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

辅助教材编入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案例分析和思考与练习等,以开拓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基本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另有《劳动法学案例教程》作为运用实际案例讲解劳动法学有关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辅助教材;《劳动法法规汇编》,收编与教材内容有关的、主要的法律法规。

二、音像教材本课程音像教材为13个课时的录像带以及11讲IP课。

它对文字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重点阐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字教材的内容。

三、网上教学资源本课程建有网络课程,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快速性、便利性、容量大的特点,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虚拟课堂和学习的便利以及丰富的资料。

除此之外还提供有网上考试试题库、网上教学辅导若干课次。

上述各种媒体可相互配合使用。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建议1.指导学生全面系统通读文字基本教材、主要法规及参考资料。

2.录像课、IP课、网络课程、网上答疑和讨论等教学形式及面授辅导主要讲解重点、难点,并通过网络课程的学科动态介绍本学科的热点问题和前沿理论问题。

3.案例分析教学主要训练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熟练掌握劳动法律规范的程度。

可以将疑难案例作为作业或考题。

六、学时分配本课程录像课13学时,IP课11学时,作业及案例分析讨论10学时。

课内学时分配如下:章序号教学内容课内学时录像学时IP课学时劳动法的概念、调整对15 1 1象和适用范围劳动法的地位、体系和24 1 1基本原则3 劳动就业 5 1 14 劳动合同 6 2.5 1.55 工会与集体合同 3 0.5 0.56 工资和工资保障 5 1 17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5 1 18 职业安全卫生 4 1 19 特殊群体的劳动保护 4 1 110 社会保险与职工福利 6 2 111 劳动法的监督检查 31 112 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 4合计54 13 11七、教学环节(一)自学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保证足够的时间在听课基础上,全面系统认真阅读教材和指定参考书及主要法规,收看录像辅导课。

(二)面授辅导面授辅导是教学的重要方式,辅导教师要全面系统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通过讲解重点、难点,辅导学生自学,解答疑难点和分析问题;组织案例分析讨论;向学生提供新颁布的重要劳动法规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三)作业及案例分析适当选择疑难案例,由辅导教师作为课上讨论或课下作业。

(四)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形成性考核又能够培养学生自我计划能力,有计划有目标的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保障。

形成性考核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参与讨论、通过测验等手段来培养学生自我监督控制能力,培养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针对自我情况调整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习者互相之间的协作精神,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本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形式有:1.课堂讨论(包括案例分析讨论和思考题讨论)2.小论文3.记分作业形成性考核的成绩占每门课总成绩的20%,即20分,以上三种形式所占比例为:课堂讨论占50%(即10分,其中案例分析讨论占5分,思考题占5分),小论文占25%(5分),记分作业占25%(5分)。

(五)考试要求1.考核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着重掌握重点、难点及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分析解决劳动关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题量要适当并且难易搭配。

按照不同层次大致可分为:较难、适中、较易三个等级。

各种题型中均可能有熟悉、理解、掌握、应用三个层次的要求。

考试范围要求覆盖全教材内容。

新颁布的重要法规,在考题中占一定比例。

3.考题类型:在一份试卷中,包括客观性试题,如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主观性试题,如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等题型。

八、教学媒体使用信息表教学媒体主要内容主要作用时间安排文字教材系统介绍全部教学内容系统传授知识共16周,自学为主录像教材重点讲授重点阐述,必要补充通过录像带发行I P 课重点讲授重点阐述,必要补充网上传送V B I教学大纲、考核说明、重点辅导、布置作业、案例分析讨论、综合测试重点提示、习题解析、布置记分作业、公布作业答案、检查学习情况共16周,自学为主在线网上教学大纲、考核说明、辅导答疑、案例分析讨论、综合测试教学过程辅导、重点提示、习题解析、布置记分作业、检查学习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共16周,小组和自学网上教学活动讲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最新立法动态、期末复习指导信息沟通、反馈、教学交流每年3、4、6、9、11、12月安排网上教学活动一次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劳动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劳动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理解什么是广义上的劳动法和狭义上的劳动法。

掌握劳动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劳动法律关系和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会应用劳动法的适用范围的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节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一、劳动法产生的原因二、外国劳动法的发展三、中国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四、国际劳动立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一、劳动法的概念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三、劳动法律关系第三节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一、劳动法的时间适用范围二、劳动法的空间适用范围三、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第二章劳动法的地位、体系和基本原则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并掌握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理解劳动法与民法、经济法和行政法的区别以及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关系;了解劳动法体系和劳动法学体系,熟悉劳动法的渊源,掌握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劳动法的地位一、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二、劳动法与民法、经济法和行政法的区别三、劳动法和社会法的关系第二节劳动法体系和劳动法学体系一、劳动法体系二、劳动法学体系第三节劳动法的渊源一、劳动法渊源的概念二、劳动法的渊源第四节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确立标准和作用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第三章劳动就业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要求掌握劳动就业的概念和特征;理解和掌握政府对劳动就业的职责和我国公平就业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掌握就业服务和职业教育的概念和现行法律规定。

第一节劳动就业概述一、劳动就业的概念和特征二、政府对劳动就业的职责三、劳动就业方针和促进劳动就业的政策支持四、就业援助制度第二节公平就业与反就业歧视一、公平就业与反就业歧视的概念二、就业歧视的主要类型和法律规定三、特殊群体的就业保障第三节就业服务一、就业服务的概念和内容二、职业中介三、公共就业服务第四节职业教育一、职业教育的概念和特征二、职业教育的分类和形式三、职业技能鉴定第四章劳动合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要求掌握劳动合同的概念、特征、分类,劳动合同的形式、内容、订立、生效、无效、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和劳动合同的特殊规定等内容。

理解掌握劳动合同的作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和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会应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节劳动合同概述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征二、劳动合同的作用三、劳动合同的分类第二节劳动合同的内容一、必备条款二、约定条款第三节劳动合同的订立一、劳动合同订立的概念和原则二、劳动合同的形式三、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四、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订立五、劳动合同的生效和无效第四节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一、劳动合同的履行二、劳动合同的变更第五节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一、劳动合同的解除二、劳动合同的终止三、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四、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五、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义务第六节劳动合同的特殊规定一、劳务派遣二、非全日制用工第五章工会与集体合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要求掌握工会的性质及法律地位,职工民主管理的形式,集体协商代表的保护,集体协商的程序,集体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的过程和集体合同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