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分组鉴定研究

合集下载

精品解析:【天津市南开区】2019-2020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精品解析:【天津市南开区】2019-2020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故选C。
2.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小肠上皮细胞通过同向协同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虽然这种方式属于主动运输,但不靠直接水解ATP提供的能量推动,而是依赖于Na+梯度形式提供的能量;当Na+顺电化学梯度流向膜内时,葡萄糖通过专一性的运送载体,伴随Na+一起运送入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膜内的Na+再通过质膜上的Na一K泵运送到膜外,以维持Na+浓度梯度,从而使葡萄糖不断利用Na+梯度形式的能量进入细胞。
D.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8.如图是连接两个神经细胞的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该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属于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B.⑥结合神经递质导致⑤打开
C.④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
D.②充满组织液、淋巴、血浆等体液
9.健康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一般不会发生的是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传递抗原
故选B。
4.
【答案】A
【解析】
【分析】
线粒体是半自主细胞器,含有少量核糖体,能合成一部分自身需要的蛋白质;受精时,精子不提供线粒体,所以遗传给子代的线粒体来自卵细胞;染色体上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细胞质基因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或叶绿体中的小型环状DNA分子上,不是成对存在的。
(2)图中反映出胰腺细胞接受调节信号分子的受体至少有____种,这些信号分子都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这是_____________作用。
(3)最近科学家从小肠分离出一种多肽—CKK释放肽,进食后,在蛋白质的消化产物作用下,通过CKK释放肽引起胆囊收缩素释放和胰蛋白酶分泌增加;而分泌的胰蛋白酶又可使CKK释放肽水解,胆囊收缩素和胰蛋白酶分泌减少,这种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调节,此种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

作物雄性不育性在育种中的应用概评

作物雄性不育性在育种中的应用概评

作物雄性不育性在育种中的应用概评秦太辰【摘要】概述总结了作物雄性不育性的类别与遗传特点。

雄性不育性的遗传机理涉及细胞质遗传的现象,目前已初步探明玉米C群不育系的胞质基因可能是atp6-c,芝麻不育胞质基因拟为atpA。

雄性不育化杂交种在实践中主要应用于玉米、水稻和蔬菜中。

尽管现有近交理论、DNA甲基化效用、水稻胞质与核不育系遗传等理论提出,雄性不育化育种的基本理论尚需进一步探讨。

在雄性不育化育种技术上,要逐步解决难点作物,如小麦、荞麦、菜豆等的不育化育种问题。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type and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male sterility. The mechanism of male sterility is involved in cytoplasmic heredity. It has been initially proved that atp6 c and aptA are the cytoplasmic genes of maize sterile line C group and namie male sterile line, respectively. Male sterility hybrids are extensively applied in corp production, shuch as maize, rice and vegetables. Despite some theories were proposed, such as inbreeding theory, DNA methlation and genetics of rice cytoplasm male sterile line, the basic theories of male sterile breeding requests further study. This paper suggested to gradually resolve the difficulties of crop male sterile hybridization breeding in wheat, buckwheat and navy beans.【期刊名称】《生物技术进展》【年(卷),期】2011(001)002【总页数】6页(P84-89)【关键词】雄性不育化;细胞质遗传;不育化制种;DNA甲基化;杂种优势【作者】秦太辰【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农学院杂种优势研究与应用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自1902年发现植物雄性不育现象[1],迄今已百余年,直到20世纪20~30年代才应用于生产。

两系育种的原理及应用

两系育种的原理及应用

两系育种的原理及应用1. 两系育种的概述两系育种(Two-Line Breeding)是一种现代育种方法,广泛运用于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的优质种质选育中。

该方法具有选育效率高、育种周期短和育种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 两系育种的原理2.1 雄性不育系和配套恢复系两系育种的核心原理是通过雄性不育系(CMS)和配套恢复系(B)的配合利用,实现种质的优质选育。

雄性不育系是指具有不育性状的品种,而配套恢复系则具有恢复不育性状的特性。

通过将雄性不育系与配套恢复系进行杂交,可以获得具备优质特性的后代。

2.2 不育性状的遗传机制雄性不育系的不育性状是由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细胞质基因通过质粒DNA的传递方式影响着花粉的发育和功能,而核基因则控制着雄配子的形成和发育过程。

通过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不育性状的遗传。

3. 两系育种的应用3.1 水稻育种中的应用在水稻育种中,两系育种方法被广泛应用。

通过选取雄性不育系和配套恢复系,可以高效地筛选出具备优质特性的水稻品种。

同时,两系育种方法还可以避免自交衍生种群的快速退化,提高水稻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3.2 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在小麦育种中,两系育种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选育具有雄性不育系和配套恢复系的小麦品种,可以实现快速高效的优质选育。

此外,两系育种方法还可以有效地避免显性抑制基因的遗传效应,提高小麦的抗逆性。

3.3 玉米育种中的应用两系育种方法在玉米育种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选育具有雄性不育系和配套恢复系的玉米品种,可以实现对玉米的高产高效选育。

由于玉米作物的自交亲和性较强,两系育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的杂种优势。

4. 两系育种的优点与展望两系育种方法具有选育效率高、育种周期短和育种成本低等优点。

通过应用基因组学、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将进一步提高两系育种方法的效率和精度。

未来,两系育种方法有望在更多作物的优质选育中得到应用,为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系的发现与遗传研究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系的发现与遗传研究
料 在 2 a的 分 期 播 种 试 验 中雄 花 均 表 现 为 完 全 不 育 , 于 花 粉 败 育 型 雄 性 不 育 类 型. 结 该 属 遗 传 分 析 结 果表 明 。 材 料 的 育 性 由 1对 隐性 基 因控 制 , 用 S R 标 记 将 该 基 因定 位 在 玉 米 的 第 2染 色体上 , 于 该 利 S 位
对 其 生 态 学 机 制 和 遗 传 机 理 进 行 了 分 析 , 其 为 该 以
标 记 u 1 9和 b l 3 9 之 间 . mc 2 2 ng1 2
关 键 词 : 米 ; 态 型 核 雄 性 不 育 系 ; 因定 位 玉 生 基
中 图 分 类 号 :5 3 S 1 文 献 标 志 码 : A
Dic v r n e e i n l ss o e e o o i a -e st e s o e y a d g n tc a a y i f a n w c l g c ls n i v i
g n c m ae se i i e i az e i l t rl l n m i e e n
S G e gj ON P n - u,J n —in ,P n — ig IHo gqa g EIDo g r n ,HU Ya — n u n mi
( ol eo go o , n nA r utrl n esy Z e gh u4 0 0 , hn ) C l g f r my Hea gi l a U i r t, hn zo 5 0 2 C i e A n c u v i a
第 4 5卷 第 2期
2 1 0 1正
河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J un lo n n AgiutrlUnv ri o r a fHe a r l a c u ie s y t

玉米雄性不育

玉米雄性不育

不育系基因型
恢复系基因型
F2育性分离比例
S(rf4rf4rf5rf5)×(Rf4Rf4Rf5Rf5)→15可育:1不育
(Rf4Rf4 rf5rf5)→3可育:1不育 (rf4rf4 Rf5Rf5)→3可育:1不育
由于C群不育系的不育性稳定且抗小斑
病,因此,是目前玉米育种与生产上应用的
主要类群。美国利用C群不育系配制的杂交 种的比例约占40%左右。我国也在部分地区 如四川、河南、辽宁、江苏等省应用。
S群中不育系的类型较多,不同类型之间的恢复
性有差异,由于育性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当环境变化
时,育性反应也随之变化。一般在温暖而干燥的地区,
不育性表现稳定,在冷凉湿润或日照较短的地区,不
育性表现不稳定。因此,是不育性不太稳定的类群。
因此,在生产上应用时应持慎重态度。
3、C群
该群雄性不育系雄穗生长正常,但花药不开裂,
二、玉米不育系与恢复系的选育技术
(一)选育不育系的方法
1、回交转育的方法 这是以现有的雄性不育系为基础,用优 良自交系作转育对象,经过多次回交结合定 向选择,把优良自交系转育成雄性不育系。
具体方法是:以现有的稳定的雄性不育
系做母本,用优良自交系作父本进行杂交,
再以优良自交系作轮回亲本,进行多次回交,
雄花育性便不能被恢复。
T群不育系属孢子体型雄性不育。育性的反应取
决于孢子体(母体)的基因型,而与配子体(花粉)的基
因型无关。因此,当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后,F2代出现一 定比例的不育株。对T群不育系与恢复系的大量研究表明: 大多数T群不育系与恢复系均带有Rf2基因,不育系与恢复 系之间往往仅存在一对基因即Rf1与rf1之间差别,因此,不
2、利用具有不育细胞质的恢复系与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遗传机理的研究现状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遗传机理的研究现状

趣 .结 果 发 现 , S 质 粒 为 S型 胞 质所 独 有 ,其 它 类 型 胞质 中均 不古 S S 质 粒 , 只古 有 非 游 离 的 整合 到 其 它 : , 2 DNA 分 子 中 的 S .sDNA 序 列 .S r i 18 ) 报 道 怕”, 在 N,c — 1 2 p u]( 9 0 ms S线 粒 体 中古 有 S S 1 1同振 整合 序
的花 粉 .
c — ms S的恢 复 基 因 是位 于 第 2条 染 色 体 的 显 性 基 因 R 3 f ,它 的作 用 方 式 属 配 子 体 决 定 形 式 . 杂 台 基 因型 R f3将 产 生 一 半 可 育 ( ) 和一 半 不 育 的 (f3 花 粉 . 有 证 据 表 明, 转 移 因 子 (Trn p s be f3r Rf3 r ) a s oa l
多人 设 想 S 、S I 2质粒就 是控 制 S型 胞质 不 育的 因子 .
随 着研 究 范 围 的扩 大. 人们 逐 渐 发 现情 况并 非 如此 简 单 .Ihg … 发 现 , 自交 系 W F s i ̄ 在 9育性恢 复 抹 体 中, 仍 然存 在 S .S 质 粒 .E c t ‘ 也 报道 了 同类 情 况 . 奇怪 的是 ,S i I 2 s oe mai 比较 了几 种 c - ms S材 料 , 果 表 明, 结
所 发表 的文 献做一 简要 综 述 .
1 细 胞 质 雄 性 不 育 的 类型
玉 米 细 胞 质 雄 性 不 育 的 类 型 划 分 是 根 据 育 性 恢 复 的 不 同 反 应 模 式 进 行 的 . 目 前 划 分 的 类 型 有
c - (ea) c - US ) msC ( h ra ) 其 它多 种 类 型 均 可 根据 育 性恢 复 模 式 划 归 其 中之一 . 例 msT T x 墨 msS( DA 、c - C ara . 、

玉米雄性不育

玉米雄性不育
雄花育性便不能被恢复。
T群不育系属孢子体型雄性不育。育性的反应取
决于孢子体(母体)的基因型,而与配子体(花粉)的基
因型无关。因此,当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后,F2代出现一 定比例的不育株。对T群不育系与恢复系的大量研究表明: 大多数T群不育系与恢复系均带有Rf2基因,不育系与恢复 系之间往往仅存在一对基因即Rf1与rf1之间差别,因此,不
杂交种有C豫农704、S中单2号、华玉2 号、C掖单3号、丹玉12号、C73单交、 苏玉6号、苏玉12号等。
一、玉米雄性不育细胞质的
类别与特性
(一)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类别
自1931年Rhoades发现玉米雄性不育现象以来,至今
已得到一百多种不育的类型。 Beckett(1971)从世界各地
育系。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加强了新型不育
系的选育,部分育种单位先后育成了一批高抗
玉米小斑病的新型不育系。如:双型(辽宁昭
乌达盟农科所)、唐徐型(华中农业大学玉米
研究室)、L2型(辽宁省农科院)、ZI A型
(河北省农科院)、YII-1型(江苏农学院)等
等。
雄性不育的育种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
进展,现已大面积用于生产的雄性不育系
1970年后,各国玉米育种家陆续开
展了新型不育系的选育,使雄性不育的育
种工作又有了新的发展。目前美国玉米生 产中,雄性不育系杂交种的面积约占播种
总面积的40%左右。
我国也是开展玉米雄性不育研究和
育种较早的国家之一,李竞雄等在20世
纪60年代初就开展了这项工作,当时所 用的不育系大多数是从国外引进的T型不
玉米育种学
扬州大学农学院 作物遗传育种暨应用生物技术系
邓德祥
第六节 玉米育种途径和方法(四) ——雄性不育性的应用

山东省济南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20 级 2022-2023 学年 10 月学情诊断考试生物学科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化学试剂在相关操作中具有相同作用的是A.酒精在“预防新冠病毒”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作用B.盐酸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和“pH 对酶活性的影响”中的作用C.CuSO4 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中的作用D.蒸馏水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和“利用鸡血细胞粗提取 DNA”中对动物细胞处理时的作用 2.黑藻是一种分布广泛且适合室内水体绿化的水生植物。

因其易于取材、叶片薄且叶绿体较大,可用作生物学实验材料。

其细胞中含有丰富的海藻糖、蛋白质等,全草可作猪饲料或绿肥使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黑藻线粒体的双层膜结构B.可将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绿体运动作为细胞质流动的标志C.质壁分离的过程中,黑藻细胞绿色加深、吸水能力增大D.用斐林试剂直接检测海藻糖时未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海藻糖不是还原糖 3.霉变食物中的椰酵假单胞杆菌会分泌毒性极强的米酵菌酸,该物质即使 120℃加热 1 小时也不能破坏其毒性。

米酵菌酸抑制线粒体内膜上的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ANT)的活性,导致线粒体与细胞质基质间无法完成 ATP/ADP 交换,进而引发人体中毒。

细胞接收凋亡信号时,ANT 还参与将线粒体内膜上的细胞色素 c 转移到细胞质基质中,从而引起细朐凋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米酵菌酸是一种分泌蛋白B.米酵菌酸中毒后,会引起细胞供能不足C.ANT 只可将线粒体中的 ATP 转运到细胞质基质中D.细胞色素 c 可能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由两条分别含 109 个和 119 个氨基酸的肽链组成,能清除氧自由基,其催化活性受下图模型甲、乙所示两种作用机理不同的酶抑制剂影响。

作物育种学各论复习题

作物育种学各论复习题

作物育种学各论复习题1、按作物的繁殖⽅式,品种群体类型⼤致可分为、、异交群体和杂种品种群体四种。

2、作物分⼦育种的研究与应⽤⽬前集中在和两⽅⾯。

3、60多年来,我国的⽔稻育种经历了3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品种的整理与评选利⽤、、。

4、是籼粳杂交育种的最⼤障碍,克服其最好的途径是利⽤。

5、⽔稻花药培养中,通常取⼩孢⼦处于的花药进⾏培养最为适合。

6、⽟⽶⼩斑病的⽣理⼩种⽬前已确定2个,即⼩种和⼩种。

7、依据⽟⽶⼦粒形状、胚乳淀粉的含量与品质等性状,将栽培⽟⽶亚种分为有稃型、爆裂型、粉质型、甜质型、甜粉型、糯质型、、和半马齿型9种类型。

8、在⾃交系间杂交种的选育中,世界各国⽟⽶育种⼯作的重点是选育。

9、在油菜3个栽培种类型中,⽬前种植⾯积最⼤的类型是。

10、油菜的品种间杂交育种中,对⾃交不亲和性的⽩菜型油菜,和育种法最为常⽤。

11、我国3⼤主棉区是、和西北内陆棉区。

12、棉花单倍体育种中,最有前途的⽅法是的应⽤。

1、下列⽔稻雄性不育类型属于孢⼦体不育的是。

A 野败型和冈型B 冈型和红莲型C 冈型和BT型D 红莲型和BT型2、下列野⽣稻类型中,为普通栽培稻的祖先的是。

A 药⽤野⽣稻B 普通野⽣稻C 疣粒野⽣稻D 颗粒野⽣稻3、⽔稻花药培养中,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通常采⽤培养基。

A B5B WhiteC MSD N64、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类型中,育性败育彻底且稳定的类型是。

A T群B C群C C群和T群D T群和S群5、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类型中,其遗传属于配⼦体不育的是。

D T群和C群6、⽟⽶抽丝期是指⼩区⾄少以上的植株雌穗花丝抽出苞叶的⽇期。

A 5%B 10%C 50%D 80%7、在油菜的栽培种中,⼀般来说,熟期最短的是。

A⽢蓝型油菜 B 芥菜型油菜 C 辣油菜 D ⽩菜型油菜8、下列品种中,为世界上唯⼀个“低硫甙”⽢蓝型油菜种质的是。

A BronowskiB OroC WestarD Tower9、在棉属4个栽培种中,属于⼆倍体类群的是。

玉米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48-2及其保持系线粒体差异蛋白分析

玉米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48-2及其保持系线粒体差异蛋白分析

C ia hn )
Ab t a t C tp am cm l e ly( MS i az Z am y .i c tg r e t _ MS C- MS a dS C S y e a e s r c : yo ls i aes r i C ) nm ie(e a s ) s a o z di o C , C , n - M p s s d t t i L e i n T t b
摘 要:采用 固相 p H梯 度. D AG S SP E双 向电泳,对 玉米 c型细胞 质雄 性不育 系 ( 82及其 保持 系( 82单 核期花 C4 .) N4 -) 药 线粒体 蛋 白质进 行 了分 离,经 考马斯 亮蓝 染色 ,得到 重复性 较好 的双 向 电泳 图谱 。P DQUE T软件 可识别 约 2 0个 S 6
Yaa 2 01 ,Sc ua ; ’ 6 5 4 ih n Ke n yLa o ao fM iityo b rtr o y nsr fEd c t u a onf rP a t v lp e tl oo y W u n Unv ri , u n 4 0 7 Hu e, i o l De eo m na Bil g , ha n ie st W ha 3 0 2, b i y
xu CAO o—u ’, Ke , M J ZHU n Guo ,P Yi g— AN a — n a Gu ng Ta g , nd RONG ng Zha ‘ Ti — o’
(Maz e e rhI s t t Ke a o aoyo r pGe e cR s u c dI r v me tM ii r f d c t n S c u r utr l n v ri , i R sa c tu e yL b rt r f o n t e o rea e ni / C i n mp o e n , ns yo u a o , i a Agi l a i es y t E i hn c u U t

空间环境诱发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空间环境诱发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dfee t o ain , e r,a d sa o s I r e n lz eg n t h rceit fmaese l , etrs, a k r s i rn c t s y as n e sn . n od rt a ay et e ei c aa trsi o l tr i tsco s b c co s l o o h c c it y
在不 同地 点 、不 同年份 、不 同季 节进行 种植 观察 , 鉴定 其 育性表 现,通 过测交 、反 交及 回交对 不育 性状 的遗传 特性进 行分 析 。 结果 表 明: 份 不育 突变材 料均 能稳定 遗传 , 可遗传 的细胞质 雄性 不育 类型 。 3 属 恢保 关系 测定和 特异 g物 P型细胞 质雄 性不 育类 型, 3 不育材 料在 恢保 关系上 】 C 3 但 份 存 在 一定 差异,推测 它们 可 能分 别属 于玉 米 C型 细胞质 雄性 不育 的不 同亚组 。这 些不育 材料 的发现 , 富 了雄 丰 性 不育 胞质 的遗传 基 础, 玉米 不育 化制 种 中具有 一定应 用价值 。 在 关 键 词 :玉米;空 间诱 变;细胞质 雄性 不育(MS; 变体 ; C )突 遗传 分析
0 。4 . ihweecr e t pc yteS ia ae i . h t it f l s reepes nwa bev di 86 whc r ar di osaeb h in8Stlt T es blyo e ti x rsi so sre 1 i n h j le a i ma e l o n
6 5 4 2 01 ,Ch n ia
A bs r c :T r emaz l trl tn swee o tie o t eo s r g ft om az n rd l e -9 n t a t he iemae se emua t i r ban d f m h f p n so ie ib e i s 1 5 9 a d r i w n 8

Ta型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遗传分析

Ta型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遗传分析
1S a eKe b r t r f o olg , r o o t t yLa o ao y o Cr p Bi o y Ag n my Co l g , a d n l e Sh n o g A c l r l e u t a i e st , i n 2 01 ; z o r n my Bu e u De h u u Un v o 2 3 4 5 01
重庆维普
分子 植 物 育种 ,0 8 , 6卷 , 3期 , 4 144页 20 年 第 第 第 9 —9
M o e ulrPlnt e dig, 00 Vo1 No_ 4 — 4 l c a a e n 2 8, Br . 6, 3, 91 49
meh dso e t rn n an ani e tng a l a t o fr so g a d m i t i ng t si swel sPCR l siy n One h n r d a h ry s v n ma z n i c a sf i g. u d e nd t it. e e ie i — b e i so brd n l i g Tr K55、 23、 7、 rd l ne rhy i s i cud n 、 W B3 CM L3l we e u e s tse s t d nt y wheh rt e a e l r s d a e tr o i e i t t e h y h v
Ta Cha 7— CM S a d Ta ol CM S. ng 2 n M 7 whih i it d t a h r r o e ta e t rng g n o Ta CM S i r p c c nd c e h tt e e we e p t n ilr so i e et — n to i i ipls . mpa ng o l t rl e e o Ch n 7 2CM S a d Ta ol d o a m Co i r fma e se i g n fTa a g — e n M 7CM S wih T. t CM S b y PCR n e a d r.

雄性不育制种

雄性不育制种

雄性不育制种雄性不育制种:提⾼种⼦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转⾃: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张世煌博客)在2011年2⽉19-20⽇的三亚⽟⽶育种论坛上,郑单958的发明⼈堵纯信先⽣重点讲了雄性不育制种的问题。

这是⼀个很重要的发⾔,理应引起我国⽟⽶育种界的普遍关注。

最近⼏年,⽢肃制种农户提出母本不去雄的要求,企业不得不另外雇⼈到⽥间去雄。

这样⼀来,进⼀步增加了制种成本,同时质量也难以保障。

⼀项看似不合理的要求,却迫使我们不得不把引进和推⼴去雄机械提上⽇程。

但中国⽟⽶育种受紧凑型的影响很深,不适合⽤机械去雄。

这将迫使中国⽟⽶育种者改变植株形态,像美国品种那样,采⽤上部叶⽚稀疏的植株结构,即上部节间长,叶⽚少、短、窄,间距稀疏,但穗位三⽚叶⾯积⼤、光和同化效率⾼的株型结构。

育种⽅向的转变需要很长的过渡时间。

因此,⽬前需要研究和使⽤雄性不育制种技术。

通常采⽤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包括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配套才能顺利完成杂交种⼦的⽣产全过程。

但⽟⽶的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存在叶斑病的严重困扰,C型不育杂交种的育性恢复是个严重障碍,不得不采⽤搀和法⽣产杂交种⼦。

若管理不善,容易发⽣技术失误,给⽣产和企业造成巨⼤损失。

细胞核雄性不育很容易克服斑病,⽽且容易找到恢复系,但⼏⼗年来,⼀直没有找到保持不育系的简便有效途径。

先锋公司研究的⼀项突破性技术采⽤转基因⽅法成功地解决了细胞核雄性不育的保持问题。

该技术将改变作物杂交种⼦⽣产的⾯貌。

原理是在普通杂合恢复系⾥加⼊⼀个致死基因与可育基因紧密连锁,这个致死基因没有和不育基因连锁,于是⾃交就产⽣1:1两种花粉。

在⽣产不育系的过程⾥,保持系所含致死基因的花粉粒死亡,这就使得可育基因不参与对不育系的授粉,⽽且繁殖的不育系不含转基因成分。

另⼀半含不育基因的花粉参与授粉,⽣产出来的全部种⼦都是雄性不育的。

这项技术叫SPT。

(先锋把这项技术转给美国耶鲁⼤学的邓兴旺,允许后者在⽔稻中研究使⽤。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nA的分组鉴定及利用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nA的分组鉴定及利用
维普资讯
- t T - lI I U T R E i RO LU A l g l t l H ∞ it i i i H -
华 北 农 学 报 ・ 0 6。 1 1 313 2 0 2 ( ): .4
玉 米 细胞 质雄 性不 育 系 J A 的分 组 鉴定 及 利 用 n
不 育株 和半 恢 株 的情 况 看 , A的 不 育 性 的 恢 复 既 受 主 基 因控 制 , J n 又受 微效 多基 因 作 用 。 细胞 学 显 微 观 察 发 现 JA的 n
败育时期发生在单核晚期至二核花粉期 , 败育 发 生 与 绒 毡 层 解 体 异 常 有 关 。同 时对 JA在 生 产 上 利用 的 可 行 性 作 了 n
t e sme t e e s i t ra p iain o n n p o u t n W S t de . h a i ,f a i l y f p l t fJ A i rd ci a a O s id m b i o c o o s l u
Ke r s:Ze y L;Cyo ls c mae se l y;J A;Cls ic t n;Ap lc t n y wo d a ma tp a mi l tr i i t n a sf ai i o pi ai o
s n e ea s r e pa t a d h l r s r ln sw r o n n F f n ×Hu i .S v r ti ln s n a -et e p a t ee fu d i 2o A o l el f o J i 1 3 3.w ih i dc td t a et rt n o h c n ia h t s ai f e r o o
初 步研 究 。
关 键 词 : 米 ; 胞 质 雄性 不 育 ; A; 组 ; 用 玉 细 J 分 n 利 中 图 分 类 号 :530 ¥ 1 .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0— 0 120 )1 0 1 4 10 79 (060 —03 —0

玉米雄性不育类型、遗传机理及育种利用方法研究动态

玉米雄性不育类型、遗传机理及育种利用方法研究动态
Ab s t r a c t :I t i S s u mma i r z e d t h e c l a s s i ic f a t i o n , d i fe r e n t c o mp l e x p h e n o t y p e s , g e n e t i c c h ra a c t e r i s t i c s , r e c o v e r y c h ra a c t e is r t i c s a n d i t s p r o d u c t i o n a p p l i c a t i o n f o r t h e ma l e s t e r i l i t y o f ma i z e . Co mb i n e d wi m t h e 3 . 1 i n e s y s t e m g e r mp l a s m c r e a t e d b y t h e a u t h o r i n he t
Me t h o d i n Ma l e S t e r i l i t y o f Ma i z e( Ze a ma y s L. )
S H I Mi n g - l i a n g , C HE N Gu o — q i n g C  ̄ - i f ” 历 。 P E NG C k a n g - j u nS U NQ u a n - x i n g , C H E NG Y u - j i n g , XU EL i n ,
文章编号:1 0 0 8 — 5 3 9 4( 2 0 1 3 )0 1 — 0 0 2 1 — 0 7
玉米雄性不育类型 、遗传机理及 育种利用方法研 究动态
石 明亮,陈国清共 同 第 一 储 ,彭长俊,孙权星,程 玉静 ,薛林,陆虎华,黄小兰, 郝 德 荣 , 冒宇翔 ,胡加 如 ,陈小晖

细胞质雄性不育在玉米育种及生产中的应用概述_侯玮

细胞质雄性不育在玉米育种及生产中的应用概述_侯玮

细胞质雄性不育在玉米育种及生产中的应用概述侯 玮 陈举林 王国胜 闫保罗 李平海(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泰安 271000)摘 要:玉米雄性不育系利用不仅是玉米育种技术的一项重大变革,也是种子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分析细胞质雄性不育在玉米育种及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得出采用雄性不育技术,创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玉米新种质和新品种,提高国内玉米种子生产质量,增强我国种子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我国的种子产业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玉米;胞质雄性不育;进展;应用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1)01-64-03 玉米是最早利用雄性不育来生产杂交种的作物,因而雄性不育是玉米育种研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方面。

恢复型多抗玉米雄性不育系的利用是继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后,玉米育种技术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该技术利用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种,可以避免常规玉米制种过程中,因去雄不及时或遗漏而造成的混杂,提高了种子纯度,充分发挥优良杂交种的增产潜力[1]。

雄性不育节省了人工去雄环节,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种子生产成本;同时,由于雄性不育使玉米生长发育节省了大量的养分消耗,雌穗发育得到充足的养分,从而大幅度地提高玉米制种的产量[2]。

特别是21世纪以来,对结构单一、技术实力不强、繁种手段落后的国内种子产业产生了强大的冲击。

因此,玉米雄性不育系利用不仅是玉米育种技术的一项重大变革,也是种子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玉米胞质雄性不育概况植物有性繁殖过程中不能产生正常花药、花粉或雄配子的遗传现象称为雄性不育(m a l e s t e r i l i t y,M S)。

玉米属异花授粉作物,天然杂交率在90%以上,玉米以其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学特性在杂种优势的利用上走在了所有作物的前列。

玉米雄性不育材料是一种宝贵的种质资源,对玉米遗传育种和玉米杂交种的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新的雄性不育材料的不断发现,玉米育种家对其进行了多层次的研究和多角度的利用尝试。

玉米雄性不育性的应用研究

玉米雄性不育性的应用研究

玉米雄性不育系的应用及研究1研究玉米雄性不育的意义玉米的雄性不育在玉米生产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这导致我国玉米制种基地目前的劳动力相当紧张,去雄延误乃至无人去雄已成为第一大难题。

利用玉米雄性不育系制种,不仅可节省大量去雄人工,降低种子成本,而且可减少因去雄不净所造成的种子混杂,提高种子纯度,充分发挥杂交优势提高玉米生产水平的作用。

在生产上已成功地应用了雄性不育性,1970年美国种植的玉米杂交种有85%是用不育系配制的,但由于小斑病菌T小种的专化性侵染而不得不停止应用[1]。

1970年后转向于抗病类型的研究。

我国常年玉米种植面积为2 000多万hm2,每年所需的9亿kg玉米杂交种中,纯度达不到国颁标准的达30%以上,每年因种子不达标,减产损失巨大。

近几年,甘肃制种农户提出制种母本不去雄的要求,种子企业不得不花费巨资雇人去雄。

目前,制种地区因劳动力紧张而造成杂交种纯度质量下降已成为当前玉米种子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

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是提高制种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近年来,已陆续有一些单交种如华玉2号、豫农704、中单2号、农大3138、华玉4号、成单19、川单9号、豫玉22号[13]等利用C或S型的细胞质遗传的雄性不育系制种,收到了良好效益。

2003年,豫玉22号制种面积达866.67 hm2,可供16.67万hm2生产使用。

在禾谷类中,玉米是最先大规模利用雄性不育的作物,但近年发展不快,主要原因是有的不育类型如T 型严重感染小斑病,其次是不育性的遗传很复杂,或受核基因、核质互作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育性不易稳定[2]。

玉米的雄性不育性的应用和发掘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一旦生产出具有较好的玉米不育系,对玉米生产和制种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对粮食的贡献将会是重大的[3]。

2玉米雄性不育性的类型2.1玉米核雄性不育又称为基因雄性不育,是指单纯的由细胞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基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部位的小穗 用 ƒ 固定 剥取花粉 用 2
染色 放大 ≅ 倍镜检 每小穗观察
个视野 分别计数可染 !半可染和不染花粉粒数 ∀
散粉 后 按 ⁄∏√ 提 出
1 2 同核异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线粒体 ⁄ 的
ƒ ° 分析 用黄早四作轮回父本 与 ≥ !× !≤ 雄性不育细胞 质 以及经鉴定属于 ≤ 组的川 !类 和类 雄性不
性 对 ≥ 组不育细胞质具有保持性 也可作为区分 ≥
组不育胞质与 × !≤ 组不育胞质测验种 ∀
2 2 同质异核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对恢复系的育性
反应
在不同的核背景下 同样的雄性不育细胞质对

荣廷昭等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分组鉴定研究
同一恢复基因的育性反应也不相同 表 表 ∀ 这
种情况表现为 同为恢复的组合 恢复程度有别 如
¬
¬

2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ƒ°



≤¬ ×
ƒ°


∏≤
∏ −≤. −≤ ∏ . − .
−.
ƒ°

∏≥ ≤ ×
×
∏∏
ƒ°

Ζεα μ αψσ ≤
ƒ° ƒ
细胞质雄性不育是玉米育种和良种繁育上利用 的主要雄性不育类型 ∀ 现已发现 余种不同来源 的雄性不育细胞质 在花粉败育的时期 !程度 !恢复 基因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 ∀ 为了研究各种
ƒ ° 分析 探索用线粒体 ⁄ 的 ƒ ° 标记对雄 性不育细胞质进行分组鉴定的可能性 ∀
1 材料与方法
1 1 不同恢复系对同质异核不育系的育性恢复专
效性测交试验
用 ∗ 个不同的自交系分别作轮回父本 与
≥ !× !≤ 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回交 代以上 转育成
表 所示的 个同质异核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再与
胞质雄性不育系与 个恢复性不同自交系测交的 下简化分组体系≈
被恢复品系 , , , , , , , , , , , ≥ 组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 恢
被保持品系 ≅ 自凤
被恢复品系 , ,≤ 组 被保持品系 , ,× 组
这一分组体系简便 在某些情况下 能准确鉴定 不育细胞质的组别 ∀ 但我们在育种实践中发现 自 凤 可以恢复某些 × 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而不具 有保持性≈ ∀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 ∗ 将分子标 记与不育细胞质的分类鉴定相结合 有可能在不育 细胞质败育机理的探讨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 为此 我们用回交转育的同质异核不育系与不同的恢复系 测交 根据测交种育性恢复专效性 对细胞质雄性不 育分组测验种重新进行了鉴定 ∀ 同时 利用线粒体 ⁄ 探针 对同核异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
⁄ 之间均未检测到 ƒ ° 差异 ∀ 用 ≤ ¬ ∞

2

自凤
探针 酶组合 仅在川 雄性不育细胞质与其它
细胞质线粒体 ⁄ 之间 检测到不很清晰的差异 ∀
这 种探针 酶组合均不适宜用来进行雄性不育细
胞质的分组鉴定 ∀但是 ¬

!


中国农业科学
探针 酶组合 在 组雄性不育细胞质及正常细胞质 间 均检测到清晰的 ƒ ° 差异 正常细胞质 及 ≥ !× !≤ 组的多态性各不相同 而同属 ≤ 组的 ≤ !川
不同来源的不育细胞质
用具有不同恢复基
因的 个自交系作父本进行测交试验 根据细胞核
基因对细胞质基因不育性的恢复专效性 按如下方
法将不同来源的雄性不育细胞质分为 × !≤ !≥ 组≈
收稿日期
22
基金项目 国家/ 九五0科技攻关项目 2 2 2 2 和四川省作物育种攻关项目 2 2 2 2
作者简介 荣廷昭
自凤 对 × 组的黄早四 !玉 均表现为恢复 但花
粉粒的可染率却有较大的差别 分别为

∀ 又比如综 对 ≥ 组的 个核背景下的不育
系均表现为恢复 但花粉粒的可染率均较低 仅为

∀ 同为保持的组合 有些根本不形
成花粉粒 有些可形成花粉粒但完全不可染 有些花
粉粒的可染率较低 ∀ 如 ≥
!自凤 和矮广
对 ≥ 组的 !玉 和
行 ƒ ° 聚类分析 将参试的 份细胞质雄性不育 材料和 份正常可育材料分为 ≥ !≤ !× 和正常 组


°≤ Χροπ Σχι
与恢复专效性分组结果完全一致 ∀ 然而 应用这种 ≈ ≥
°≥ •
°×

方法鉴定每个新的不育材料时 都需要用众多的探
Τρενδσ Πλαντ Σχι
针 酶组合对若干不育胞质进行 ƒ ° 分析 实验室


ϑουρναλ οφ
Σιχηυαν Αγριχυλτυραλ Υνιϖερσιτψ
≤ 曹墨菊 荣廷昭 高之仁 同核异质 !同质异核玉米细胞质雄 性不育系及回交后代育性恢复的比较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韦桂旺等≈ 用 个线粒体 ⁄ 探针与 种
限制性内切酶对两组同核异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 ≈
≠≥
°
∏∏

°2
×

2
ƒ
不育系
矮广 •

≥ 玉 ≥ ≠∏ ≥

≤ 玉 ≤ ≠∏ ≤ 黄早四 ≤ ≥ ≤

合二 ≤

×
× 玉 × ≠∏ × 黄早四 × ≥ ×
×
南2 2
2 3 同核异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线粒体 ⁄ 的
ƒ°


探针 酶组合 在 种不同
来源 的 雄 性 不 育 细 胞 质 及 正 常 细 胞 质 的 线 粒 体
∀ 因此 根据测验种对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专效性进行分组鉴
定 需要考虑核背景的影响 ∀
表 1 同质异核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测交 ƒ1 代育性表现
×
ƒ
ƒ
不育系 ≥
矮广 •
南2 2
2
综 ≥
自凤

≥ 玉 ≥ ≠∏ ≥

≤ 玉 ≤ ≠∏ ≤ 黄早四 ≤ ≥ ≤

合二 ≤

×
× 玉 × ≠∏ × 黄早四 × ≥ ×
具有不同恢复基因的 个测验种 矮广 ! • !
南 2 ! 2 !综 !≥
!自凤 和 测交
配制 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 ∀
按随机完全区组设计种植 个不完全双列杂
交组合 ƒ 代 行区 每行 穴 每穴定苗 株 宽
窄行行距分别

穴距
次重复
常规田间管理 ∀ 全生育期间 各材料生长正常 ∀
散粉前 每小区随机选 株 取雄穗上 !中 !下

荣廷昭等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分组鉴定研究
核不育系 其中 × 组参试的同质异核不育系有
Ζεα μ αψσ
Χροπ Σχι
个 根据供试不育系与自凤 测交 得出了与其它报 ≈
≠ ≥∏

道不完全一致的结果 ∀ 由此看来 ≤ 组与 × 组细胞 质雄性不育的花粉败育时期交错 细胞学机制相近 根据其与测验种测交的育性恢复专效性进行分组鉴
!类 和类 则完全相同 图 表 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组鉴定 ∀

有可能应用
ƒ
ƒ°
图 同核异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线粒体 ⁄ 的 ƒ ° ⁄
表 3 玉米 ≤ ≥ 材料 ⁄ 的 ƒ ° 带型比较
×
ƒ°
探针 酶 ° ≤¬
≤¬
× )
)
)
)
) )
) ) )

不同细胞质 ⁄
∞°



的 ƒ°
)
)
)
)
)
)
)
)
)
)
)
)
)
)
)
)
)
)
类 °
)
) )
) )
) )
类 °
)
) )
) )
) )
3 讨论
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组鉴定是细胞质雄性不育 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直受到广大遗传育种工作 者的重视 ∀ 郑用琏用 种来源不同且分属 ≥ !≤ !×
组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与 种恢复性不同的自交 系测交 根据测交种育性恢复专效性 提出细胞质雄 性不育分组的简便方法≈ ∀ 本研究考虑到雄性不 育系的核背景可能会对育性恢复产生影响 为避免 这一影响 每一种不育细胞质均采用 ∗ 个同质异
育细胞质≈ 回交 代以上 转育成 个同核异质
细胞 质 雄 性 不 育 系 ∀ 根 据 韦 桂 旺 等 的 研 究≈
≤ × 法提取总 ⁄ 分别用 ∞
!

等 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 ∏ 转移和
预杂交后 分别用
和 ≤ ¬ 两种放射性标
记的线粒体 ⁄ 探针杂交 洗膜后自显影鉴定 对 同核异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线粒体 ⁄ 进行
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分组鉴定 作物学报





∏ ≥∏
⁄2

Γε νετιχ


Μαιζε βρεεδινγ
∏∏ °
ϑουρν αλ ,

≤ 刘纪麟 玉米育种学 北京 农业出版社
韦桂 旺 郑 用 琏 张 德 华 刘 纪 麟 玉 米 ≤ ≥ 材 料 线 粒 体 ⁄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遗传学报

÷
∏ ≥ ≥∏
×

ƒ
ƒ
ƒ




ƒ
ƒ

°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