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模糊语言刍议
公文中的模糊语言
浅谈公文中的模糊语言摘要:模糊语言运用广泛,尤其在公文行文中频繁出现,但使用不当会使人们误解公文的本意。
本文论述了模糊语言在公文中运用的范围及其作用。
关键词:模糊语言公文运用表达作用在公文写作中常有这样一种观点:公文内容要求真实准确。
因此就应该使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而模糊语言由于它对客观事物描述的模糊性,在表述公文的内容上不够准确,所以在公文写作中应尽量避免使用。
但实际上这是对模糊语言的一种误解,也是对公文写作准确性的一种片面理解。
公文写作的根本要求是准确。
诚然,准确的语言能正确地反映各类公务活动,满足公文行文的特殊需要。
然而,客观事物是纷繁复杂的,在客观世界中同时也存在着大量模糊的事物。
因此掌握模糊语言在公文中的应用规律,对提高公文表现力有重要意义。
笔者就多年从事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体会,谈谈自己的实际感受。
一、模糊语言运用于公文是客观存在众所周知,公文的语言必须通俗明白、准确具体,这是公文的工具性、法规性的客观要求。
但是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着大量模糊或相对模糊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包括公务活动在内,因为客观事物的模糊性而导致的模糊现象,我们随时随处可以遇到。
如经济领域中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单位生产条件的好坏、产品的优劣、市场信息反馈的快慢等常常是模糊的;精神领域中道德风尚的好坏、文化素质的高低等,很难用定量化语言进行准确的描述。
此外因涉外活动中的礼貌、公务活动中的策略等,有时不便于把事物说得明白、具体,而故意使用婉转的语言和修辞或赋予某些词语特定的意义,也会造成语言的模糊。
例如“无可奉告”——表示拒绝对方的提问;“表示关注”——密切注意事态发展,不袖手旁观;“坦率地交换意见”——暗示双方的观点有分歧、有距离等等。
总之反映模糊、相对模糊和认识处于模糊状态的事物是公文应用模糊语言的客观原因,而表达上的特殊需要是公文应用模糊语言的主观要求。
二、模糊语言在公文中的应用范围模糊语言在公文中的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凡是以主观判断或揭示模糊、相对模糊和认识处于模糊状态的事物,或表达上的特殊需要,都只能用模糊语言。
浅析公文写作中模糊语言的运用
杂 、 干变 万 化 的 。 在 针 对 某 一 方 面 或 某 几 方 面 的 问 题 提 出 发 文 机 关 的 意 见 和 要 求 时 , 发 文 者 不 可 能 将 每 一 个 单 位 和 部 门 的 各 种 具 体 情 况 都 罗 列 进 去 , 为 r确 保 公 文 的 有 效 性 和 可 行 性 , 有 时 在 表 述 上就 要 使 语 言 具 有 一 定 的 弹 性 , 既 要 掌 握 分 寸 , 叉
开粮食 价 格有关 问题 的批 复》 ) 中 ,加 点 其
的 词 语 均 为 模 糊 语 言 ,而 与 “ 开 粮 食 价 放 格 ” 有 直 接 关 系 的 “ 方 面 关 系 ” 则 带 有 各 普 遍 性 , 在 此 没 有 必 要 也 不 可 能 一 一 列
经 济 , 促 进 了 资 源 优 势 向 产 业 优 势 的 转 化 以 及 一 些 地 区 特 色 经 济 的 形 成 。 各 级 地 方 政 府 和 国 务 院 有 关 部 门 高 度 重 视 假 日旅 游 工 作 , 进 行 了 精 心 的 组 织 和 安 排 ,假 日旅 游 秩 序 正 常 . 未 发 生 重 大 人 员 伤 亡 之 事 和
糊 语 言 所 具 备 的 三 个 显 著 的 特 点 :模 糊 性 、 不 确 定 性 和 非 量 化 性 。 由 于 这 些 特 点 的 存 在 ,一 定 意 义 上 决 定 了 模 糊 语 言 不 可 能 像 精 确 语 言 那 样 确 切 不 疑 ,但 比 起 精 确 语 言 ,它 却 有 诸 多 的 优 势 和 长 处 : l 、使 行 文 简 练 明 了 ,高 度 概 括 。 许 多 情 况 下 ,公 文 中 所 涉 及 的 诸 多 事 物 都 带 有 普 遍 性 , 且 处 于 不 断 发 展 变 化 了 的 现 实 中 ,因 而公 文写 作 不 能像 文 学 创 作 那样 , 进 行 多 方 位 、 多 层 次 的 具 体 描 绘 和 细 微 刻 划 ,即 使是 涉及 到事 件 本 身 的一 些 文 体 , 如 通 报 、 请 示 、 报 告 等 , 也 不 作 详 尽 叙 述 , 而 往 往 采 用 一 些 简 洁 、凝 练 ,高 度 概
公文语言的准确性与模糊性探讨
公文语言的准确性与模糊性探讨公文语言的准确性是指公文中所用的语言要符合语法规则,语言表达清晰准确,通俗易懂。
这是因为公文是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之间或上下级之间沟通的主要工具,因此在语言表达上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准确的语言表达可以避免信息传递上的误解和混淆,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公文中的语言应该具备以下特点:第一,语言应该简洁明了。
公文要求表达内容简明扼要,不要出现累赘的句子或词汇,语言要精炼。
特别是在公文中,相同意义的词汇或相同类别的动词应尽量避免出现,避免重复或混淆,使人们在理解时更加清晰明了。
第二,语言应该符合规范。
公文中的语言应当遵循规范和规则,正确的书写和拼写是其中的必要条件。
同样,音译、译音也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执行,避免出现语法错误,不堪诟病,否则会影响公文的正式性。
公文使用的词汇必须是法律上合理的,在语言上不会存在歧义的单词。
第三,语言应该通俗易懂。
尽管公文是用于上下级之间沟通的重要工具,但是,公文应该尽量避免过于专用化的词汇和术语,应该讲述清晰明了、精准的意思,容易理解,使人们不需要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词典等破解语言的难题,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尽管公文语言的准确性是一个显著的优势,但是,有时也会出现模糊性,因为公文往往涉及到很多的专业和技术术语以及各种法律文件和规章制度,对某些人来说难度较大。
此外,公文中有时候难以公开某些细节,为了避免暴露机密,还必须采取一些模糊的表述方式。
因此,在公文中,模糊性相对于准确性来说是不可避免的。
模糊性应该被视为公文语言的一个潜在问题。
模糊表述可以使得意思得到更好地表达,但这种表述方式往往较为晦涩难懂,难以理解和接受。
为了避免模糊性的影响,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模糊的表达方式,而是直接而明确地表达内容,使得信息传递的结果更加清晰和准确,保证公文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
综上所述,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模糊性都是公文中的重要问题。
准确性可以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传递,而模糊性则易于产生歧义、误解和混淆。
浅谈公文中模糊语言的应用
浅谈公文中模糊语言的应用作者:王玲来源:《参花·下半月》2015年第05期一、模糊语言概述伍铁平先生在1979年发表的《模糊语言初探》,成为模糊语言学在中国诞生的标志。
在语言学中,把表达模糊概念的语言叫做模糊语言,它是一种特殊语言。
模糊语言的使用,离不开模糊词语,如“许多”“有些”“局部”“十分”“经常”“多次”等,都是模糊语言中的常用的模糊词语。
客观事物本身在千变万化中不确定,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既受到认识手段、工具和科技水平等条件性的限制。
同时,又受到社会发展程度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这些因素成为了模糊语言产生的原因。
二、公文中出现模糊语言的原因公文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与规范体式的文书,由于公文内容往往涉及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各级机关的公务事宜,关乎着国家及各层机关的利益机密。
公文在行文中要求真实准确,为了不把话说得完全透彻清楚,不产生语言问题,在公文写作中有必要使用模糊语言。
三、模糊语言在公文中的作用在公文写作中,模糊语言可以用较少的文字传递大量信息,从而使公文的表达简明扼要。
例如,“全会强调,当前,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我们具有做好工作的许多有利条件,但也面对着许多严峻挑战。
”“许多”这个模糊词语极具概括性,以少概多,使表达更为简明。
使用模糊语言,可增强公文的准确性。
“近些年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快,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最快”快到哪种程度,“最大”大到什么样的范围,模糊语言的使用,真实反映本身有模糊性的客观事实地反映出来,达到了表述的准确和严谨。
公文写作不能脱离客观事实,用模糊语言进行描述,增添了谨慎的感情色彩。
“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的步伐,港澳台工作进一步的加强。
”这句话反映了事情是向好的方面发展,用“较快、新、进一步”这三个模糊词语进行修饰,无夸大之感,表达出的感情色彩是谨慎。
公文语言的准确性与模糊性探讨
公文语言的准确性与模糊性探讨公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具有严谨、规范、明确的特点。
作为行政机关与公众、其他机构或个人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沟通的工具,公文的语言需要准确地传达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一些公文的语言存在模糊性的问题,暗示了语言使用的复杂性和多义性。
下面将从准确性与模糊性两个方面探讨公文语言的特点。
公文语言的准确性是其首要应具备的特点。
准确性体现在公文的表达应准确无误地传达信息,使受众能准确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内容。
具体来说,准确性要求公文使用确切、明确的措辞,避免使用模糊或含糊不清的词语,以免产生歧义。
一份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应留下模棱两可的解释空间。
公文还应尽可能使用具体的数据和事实,提供充分的信息以支持所表达的观点或做出的决策,从而使读者能够获得客观、明确的认知。
公文的准确性并不能以牺牲语言的简洁性为代价。
过于冗长、繁琐的文字会给读者带来困扰。
公文语言应遵循“简、明、扼要”的原则,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清晰的意思。
这种清晰、明了的语言风格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掌握所传达的信息,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
尽管公文需要准确明确地传达信息,但其语言往往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给公文的表达带来了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由于涉及到的问题往往复杂多样,并且存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如果过于绝对和武断地表述可能引发各种争议和纠纷,因此在公文中通常善于使用一些模糊的修饰词语和措辞,以达到平衡各方利益的目的。
公文中的模糊性也可以为后续操作提供一定的灵活性。
公文中往往会使用一些模糊的描述,以便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解读和执行。
这种模糊性的运用可以减少公文的僵化性和局限性,有利于灵活应对现实情况和变化。
公文语言的模糊性也需要适度控制,以免给读者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和误解。
过分模糊的表达可能导致公文主旨不清,无法准确理解公文的真实意图,影响公文的实际效果。
尽管要求公文使用明确的措辞,但也要在实际情况允许的范围内保留一些必要的灵活性,使公文语言既准确又具备一定的弹性。
公文语言的准确性与模糊性探讨
公文语言的准确性与模糊性探讨公文是指政府、机关、团体等单位为了向社会公众传递信息、出台政策、管理事务等目的而发布的文件。
公文语言的准确性与模糊性是公文写作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关系到公文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从准确性和模糊性两个方面探讨公文语言的问题。
1、用词准确:公文中的用词要准确到位,不能模棱两可,不能使用多义词或和文化背景相关性较强的词汇,以免产生歧义和误解。
词语的选用要体现公文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避免使用口语化、随意化的词汇。
2、句子结构准确:公文的句子结构要简洁明了,不能过于复杂。
长句子容易造成句法错误和意思不明确。
公文中应避免使用过长的句子,尤其是复合句和长句。
3、表达方式准确:公文表达方式要准确、明确、清晰,不能模糊其意。
一些公文写作中容易产生模糊的表达方式,如使用“完成”、“解决”等词语来替代具体的行动措施,这样容易让读者产生模糊感,不清楚具体有哪些行动措施。
尽管公文语言要求准确明确,但有时为了迎合现实情况、处理复杂问题,还是会出现一定的模糊性。
正确处理公文语言的模糊性是提高公文质量的关键。
1、政策性文件:政策性文件在表达政策目标、考虑各方利益等方面,可以适当保留一些模糊性。
这是因为政策文件需要照顾各方面的需求和利益,不可能毫无保留地全面详尽地表达出来。
2、灵活处理:在实际公文写作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复杂的情况,难以准确明确地表达出来。
这时,需要灵活处理,用一些模糊性的表达方式来处理。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敷衍塞责,而是在保证信息准确性的基础上,用较为灵活的表达方式来应对复杂情况。
3、便于執行:公文还需要考虑到各个层级的人员都能够清楚理解和正确贯彻文件的要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使用一些简化、概括的表达方式,以便于被执行。
公文语言的准确性与模糊性之间需要一个平衡。
既要保证公文的准确性和明确性,又要适当考虑现实情况,处理复杂问题。
在公文写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准确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避免模糊表达,以确保公文的质量和效果。
模糊语言语用功能刍议
委 婉 、含 蓄 、有 礼 貌 。 例 如 在 英 国 一 家 旅 馆 ,一 位 中 国游 客 早 起 并敲伙伴的房门叫其一块儿出行 。 没 想 到 声 音 有 点 大 吵 醒 了 隔 壁 的 英 国老 头 。 这 英 国 老 头 开 了 自 己 的房 门探 出 头 来 ,说 : “o y Sr , r
要 使 得 说 话 人 含 蓄 地 表 达 自己 的 真意 ,在 交 际 中被 视 为 一 条 十 分 重 要 的 语 用 原 则 。 这 一 礼 貌 原 则 包 括 六 项 准 则 ,得 体 准 则 (at Tc m x ) , 慷 慨 准 则 (eeoi ai m G nr t sy
谈举 止应该 符合 “ 金 法则 ” 黄 ( le rl ) 即 “ 想 别 人 怎 g dn u s, o e 你 样 待 你 ,你 就 得 怎 样 待 别 人 ” 2 。[ 1 Leh 18 年 系 统 地 提 出 了 “ ec 于 9 3 礼 貌原 则 ” 理 论 。 这 一 原 则 的提 出 旨 在 补 充 格 莱 斯 的 合 作 原 则 ( 938 ) 礼 貌 原 则 (ot es 18 : 。 0 P l ns i e
圄 朱宇丹
模 糊 语 言 语 用 功 能 刍 议
在 日常 交 际 和 语 言 学 习 时 我 们 通 常 力 求 语 言 表 达 的 精 确 ,但 是在 特定 的语 言环境 和场合 中 , 为 了成 功 的 交 际 模 糊 语 言 的 运 用 也 是 必 不 可 少 的 。模 糊 语 言 研 究 是 在美 国学 者查 德 ( f Zdh的 L t ae) oi 模 糊 理 论 ( fz st t o ) uz y e h r ey 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一 个 新 兴 的语 言 研 究 领 域 。 模 糊 理 论 向 人 们 揭
公文语言的准确性与模糊性探讨
公文语言的准确性与模糊性探讨公文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在行文过程中使用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其目的是达到明确、准确、简洁、规范的效果。
公文的准确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因为它关系到公文的核心内容的传达和沟通。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公文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
本文将从准确性和模糊性两个方面探讨公文语言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公文语言的准确性是公文最基本的特点。
公文中的每个字、每句话都必须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作者的意思。
这种准确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文字公文中的文字应具有准确、简明、规范、文明的特点。
准确性要求所使用的词汇、语法、标点符号等都要与表达的意思相符合。
简明性要求内容言简意赅,易于理解,不应过度冗长。
规范性要求使用规范的书写格式、用语习惯和发音方式等。
文明性要求遵循礼仪习惯,尊重他人,不使用恶意词汇。
(二)逻辑公文中的逻辑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逻辑思维深刻且清晰明确,要求表达的内容逻辑上严密,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清晰,依次排列,构成一个完整且规范的文档。
(三)数据公文中经常涉及数字资料,这就要求数据的准确、真实、完整。
数据要引用可靠、权威的来源,不得虚构或伪造,要通过审计或评估等途径进行核查。
(四)精神在公文中,精神的准确性也很重要,包括法律、道德、政治等等。
公文必须归顺于法律、遵循在一定的制度和法规下来。
在政治上,必须秉承共同的理念和思想,保持严谨,避免牵扯灰色地带,不得干涉他人私人事务。
尽管公文语言需要准确性,但有时在特定的情况下,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
(一)表达方式公文中表达方式存在多种方式,例如选择使用正式用语或非正式用语等。
在特定情况下,可以选择较为模糊的表达方式,以示尊重和谅解。
(二)角色定位在公文中,不同角色之间的定位有时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
有的部门为了不给对方造成困扰,会选择暗示而不是直接命令,让对方能够自主察觉问题并主动解决。
表述方式多种多样,有时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
模糊语言在公文写作中的应用
模糊语言在公文写作中的应用摘要:公文写作是日常办公中最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
通常,在公文写作时会运用到各式各样的“模糊语言”。
这些“模糊语言”让公文在具有灵活性和概括性特点的同时,还能够内涵丰富、表达准确,说明公文写作中应用模糊语言是必然要求,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
关键词:模糊语言;机关公文1模糊语言的概念语言是以语音、词汇、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
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明晰性是语言的自然属性。
与明晰性相对立的是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同样需要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语言的模糊性通常是指语言概念向外延伸的不明确性,而语言概念是由词汇和语法共同构成的,因此,模糊语言其实质就是词汇和语法的模糊表达。
模糊语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模糊语言,是指在表达事物属性类别或者性质状态等方面,运用亦此亦彼或非此非彼的中介过渡性词语,其重点是运用模糊词语来表达。
广义的模糊语言,是指除了运用中介过渡性词语表达外,还需要运用中介过渡性的语音和语法来进行表达,即广义的模糊语言包括模糊词语、模糊语音和模糊语法。
2模糊语言在公文写作中的应用模糊语言在公文写作中非常常见,其不确定的延伸和无指定的内涵,对公文写作的积极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公文是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信息交流的渠道和工具,其一字一句之差,都可能导致下级或同级单位完成各项任务的失败,导致上级无法准确获悉下级的实际情况,最终在日常工作中造成诸多人力物力的浪费和内耗。
所以,研究公文写作中的语言运用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公文写作中的模糊语言进行研究更加突出。
模糊语言在公文写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灵活表达:凡是公文表述中涉及到列举、并列说明等问题,都可以使用模糊语言进行表达。
通常情况下,在列举事物或举例说明时,不会全部或者没有必要一一列举,若此时采用模糊语言,可在明确表达的意思的同时,使得行文简洁不啰嗦,从而达到发文目的。
例如:在诸多公文种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地”、“各方面”、“各单位”、“各部门”、“逐年”、“种种原因”、“相当数量”和“各种情况”等词语。
试论对法律文书中模糊语言的规制
试论对法律文书中模糊语言的规制试论对法律文书中模糊语言的规制一、使用模糊语言的原因(一)客观事物是彼此关联的,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
语言要标记客观世界就必须对其进行划分,这种分割会造成词义间边界的模糊不清。
如在时间观念上,清晨、傍晚,其时段不尽分明;在年龄段上,少年、中年、青年、老年所表达的年龄范围是模糊的。
(二)部分词语本身具有表意的模糊性。
作为法律载体的语言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
我国学者认为“模糊性是语言本身所固有的特点,不能在语境中消除”。
①法律是以语言为载体,由于语言本身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法律概念的不确定性。
一个概念的中心含义可能是清楚的、确定的,但离开了该中心,它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
英国法学者哈特从语义学角度对法律概念进行研究后指出:语言具有空缺结构的特征——每一个字、词组和命题在其“核心范围”内具有明确无疑的意思,但随着由核心向边缘的扩展,语言会变得越来越不确定,在一些“边缘地带”,语言则根本是不确定的。
②(三)司法活动本身的需要。
司法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本身带有较大的不稳定性。
作为以反映司法活动为主要对象的司法文书,有时精确的词语不能准确表述动态的司法活动,模糊词语则有这一方面的表意功能。
二、法律文书中模糊词语的适用范围(一)法律文书中涉及对象广泛、彼此间缺乏明晰的边界,难以一一列举的法律事物,可用模糊用语加以概括。
此外,关于幅度、程度的表述,法律、法规及法律文书当中也常常使用模糊词语加以表述。
(二)刑事案件立案侦查阶段,因为该诉讼阶段的特点,案件尚未被破获,需要利用侦查手段对未知的事项进行预测、推断。
反映该阶段活动内容的法律文书,如立案报告书,通缉令等,只能使用模糊词语进行表述。
(三)在诉讼中,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及当事人的个人隐私等内容时,应选用模糊语言进行概括表达。
(四)在叙议类法律文书中(如判决书、起诉书等),既要叙述事实,又要论证理由,该类文书除“事实”部分必须采用具体的精确表述外,其余部分包括文书的首部、尾部尤其在理由部分提及有关事实时,都需采用模糊用语进行概括。
公文中模糊语言问题研究
公文中模糊语言问题研究
一、研究背景
入世以来,模糊语言已经成为公文书写中重要的一种格式,在广泛的文本类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处理文本和网络应用的普及,公文中的模糊语言问题已经受到了重视,原有的模糊语言问题也变得更加复杂。
模糊语言在公文书写中应有的作用和优势,要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二、研究内容
1、分析模糊语言的产生原因及其重要性。
2、探索模糊语言在公文书写中的作用和优势,以及如何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与优势。
3、重点解决模糊语言在公文书写中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
4、研究有关模糊语言识别和处理技术,实现自动识别和处理模糊语言的功能。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案例研究。
3、实验研究。
4、语料库研究。
5、试验与仿真研究。
四、研究可行性
经过前期调查,模糊语言在公文书写中的问题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并且相关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可以尽快启动研究。
同时,研究主题选择的技术方法具有可行性,并且研究所要采用的技术和工具目前都是可用的。
浅谈应用文中的模糊语言
浅谈应用文中的模糊语言“模糊”一词往往带有贬义意味,人们常常会把它与“含糊不清”等同起来,但是随着国内外对模糊数学、模糊逻辑、模糊语言等研究的崛起,“模糊”二字的贬义意味在淡化,并且人们对它进行了具体分析。
模糊语言作为语言学新起的分支,引起了不少探索者的兴趣,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张宏梁先生谈过模糊语言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我在这里不妨浅淡一下模糊语言在应用文中的运用。
作为各项工作和日常生活所广泛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文章体裁,应用文担负着上传下达、互通信息、交流情感等任务,因此其语言应符合“准确、明白”的基本要求,否则可能会影响其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稍有差错就可能造成损失。
然而实践证明,语言的准确性是相对的,即使调动所有写作技巧对事件、人物作出描写与界定也还是不能达到完美。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着模糊语言传递信息,如“我们大概两小时左右完成这项任务”,估计谁也不会追问“两小时左右”具体指多久,但我们都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正如英国著名语言学家琼斯所言:“我们大家(包括那些追求精确无误的人)在说话和写作时使用不准确的、含糊的、难于下定义的术语和原则,这并不妨碍我们所用的词是有用的……通常人们尽管使用不精确的表达方式但仍然能够相互理解。
”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明确”、“精确”作辩证的分析,看到模糊语言同样有一定的表达价值,它以“返璞归真”的形式,即保持事物原来质地的形式来表达思维认识,从而相对准确地反映客观现实。
这可以说是对模糊语言的基本理解。
正因为如此,模糊语言在应用文中的运用就相当广泛了。
通常情况下,集中在对象、数量、程度、范围、时间等方面。
表对象的:各单位、各部门、各地、各高等院校、有关人员、部分人士等。
表数量的:不少、许多、一些、屡次、再三、绝大多数等。
表程度的:基本、较丰富、高度、加强、难以估量、丝毫、充足、普遍、很强、最大等。
这类模糊语言在公务文书中最为常见。
表范围的:以外、以内、广泛、左右等。
关于公文中使用模糊语言的消极作用的思考(范本)
关于公文中使用模糊语言的消极作用的思考关于公文中使用模糊语言的消极作用的思考风的泛滥:讲成绩,用表程度上限的模糊词语夸大,点问题用表程度下限的模糊词语隐瞒,揭露矛盾用模糊语言粉饰,订措施用模糊语言敷衍,许承诺用模糊词语预留退路。
模糊语言已成为了官僚主义作风、糊弄群众的推托之辞,损害了各级政府机关的形象,违背了求真务实精神。
如一些公文在分析工作失误的原因时,出于或怕得罪领导而影响提拔,或怕被追责而被撤职,或怕单位形象受损而影响领导政绩,或怕向群众道实情而损害自身由:.LWlM.O m威信等各种私心,爱用由于各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等措辞搪塞。
导致失误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发文者不愿详加说明,受文者自然无从得知。
在该种语境下,模糊语言成为了掩盖矛盾,逃避责任、应对追责的常见表现形式、护身符、救命草,成为了懒政、惰性的遮羞布,真话、实情难得一见。
(二)表情达意费猜度,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公文是传达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布各种法规,施行各种管理措施,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的重要工具。
公文明文规定,明令执行的特性,要求发文者必须直接表达行文的意图,并明示诉诸于行的方法、措施。
所以,公文语言强调确切、明晰,以免因含糊其辞而造成歧义与误解,确保收文单位能正确理解并迅速贯彻执行。
而模糊词语在公文中的运用,由于用词违反了合作准则而产生了会话隐含意义,受文者需从字面意义推测出词语的非明示性的真正含义,往往费时误事,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如在突发事件的报告中,若仅用表现性质、趋势、程度、情状等方面的模糊语言,而不兼用统计数据、事实陈述,上级无法了解真相与严重性并据此迅速做出正确决策;在通知、批复等下行文中,若滥用表态的模糊词语,虽能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但降低了公文的严肃性,不利于下级吃透上情及坚决执行,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可乘之机。
公文中存在模糊语言的原因
模糊语⾔是相对于精确语⾔来说的,它的主要特点就是表达的概念模糊不清,具有不确定性。
模糊作为⼈类⾃然语⾔的内在属性,普遍存在于各种⽂体之中,当然公⽂写作也不例外。
公⽂语⾔的模糊性主要体现在模糊词的运⽤上。
本⽂拟就公⽂作者、公⽂和语⾔⾃⾝三个⽅⾯,谈谈对公⽂中存在模糊语⾔原因的认识。
公⽂写作⼈员的主观原因(⼀)认知能⼒的局限性使公⽂写作⼈员需要依靠模糊话⾔来表述。
公⽂所要反映的是客观事实,公⽂写作⼈员只要把这些客观事实⽤⽂字传达给受众,他的使命就完成了。
公⽂是客观事实,⽂字本来也是没有任何⽣命⼒的冷冰冰的笔画组合。
只有公⽂写作⼈员运⽤⾃⼰的思维能⼒,把客观事实⽤⽂字表达出来,这些因⼈的主观创造组合在⼀起的⽂字,才有了⽣命⼒,⽽公⽂也通过⽂字被反映出来,所以,⼈的主观创造性在公⽂写作中起到了⾮常⼤的作⽤。
但公⽂写作⼈员的主观创造性是由他的认知能⼒、逻辑思维能⼒等融合⽽成的,因此,公⽂写作⼈员对事物的观察⾓度。
分析⽔平、写作能⼒甚⾄公⽂执⾏结果的预知能⼒等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公⽂写作的准确性。
(⼆)责任意识的强弱决定了公⽂写作⼈员对模糊语⾔的使⽤频率。
有些公⽂写作⼈员缺乏对公⽂写作的认真调查态度,喜欢根据⾃已掌握的现成资料做⽂章,不太愿意深究细查,对于⼀些不确定的数据就⽤“左右”、“上下"、”以上"这些模糊词蒙混过关。
例如在总结某地农民年收⼈⼤⼤提⾼时写成:“当地农民⼈均收⼊达到5000元以上"。
虽然"5000元"是⼀个很准确的数字,但 "5000元以上"却是⼀个模糊的概念。
于是就有⼩说家写出了因为层层引⽤,通过“近10000元”、“10000元”、“10000多元”、“近20000元以上”的数据演变,最后变成了“当地农民⼈均收⼊达到20000元以上”的故事,因此,公⽂写作⼈员⼀定要掌握最准确的第⼀⼿资料。
如果为了图省事,本该具体、准确的语⾔却⽤模糊语⾔来代替,这就是对公⽂写作和公⽂送达机关的不负责任。
公文写作中的模煳语言
公文写作中的模糊语言公文本身原因(一)公文写作的高度概括性需要模糊语言。
以最少的文字反映最大量的信息是公文写作人员的追求之一,所以,高度的概括性同样需要模糊语言。
对于有些公文内容,在表述上采用模糊语言,不仅能使行文高度概括,还能取得含蓄、得体的表达效果。
例如基本上、绝大多数、较好、进一步、大幅度提高等模糊性的词语,作为辅助手段进行情况说明,可以避免公文冗长拖沓。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案》第三十条:“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制度依照具体情况由法律规定。
"这里的"必要时"、"依照具体情况""和”由法律规定”并没有指明什么时候必要、有哪些具体情况和什么法律,但由于使用了高度概括性的模糊语言,反而是符合当时特定情况的准确表达。
(二) 公文写作的保密性需要模糊语言。
有些公文内容涉及国家安全、个人隐私等,不宜用具体准确的语言来表述,可以恰当使用模糊语言。
例如在全国范围内对其部队参加抗洪救灾官兵给予通报表彰时,部队的番号属军事秘密,不能对外公开,所以往往用某部、某军等模糊语言来表述。
有时出于保护公民人身安全、保护其隐私权等方面的考虑,人民法院的布告类公文中,会经常使用"一男青年"、"女青年王某"·之类的模糊称谓,这实际上是一种合理的模糊避讳措施。
(三)公文写作难以用精确的语言表述时需要使用模糊语言。
公文写作某些表述涉及的对象十分广泛,有时没有严格的界限,或一时难以一一列举,往往用“有些"、"诸如此类"、"等等"这一类的模糊语言来代替。
如:各机关单位处室岗位职责的最后一条,往往都有这样一句话:"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这里的"其它任务"就是一个模糊概念,至少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属于本处室但前面未曾提及的工作,二是与本处室工作性质相近的又与别的处室工作相交叉的一些任务,三是与本处室职能无关,但领导根据需要临时交办的工作。
公文语言的准确性与模糊性探讨
公文语言的准确性与模糊性探讨公文语言的模糊性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模糊性是指语言表达中存在的言辞模棱两可、意思不明确的现象。
公文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措辞不明确、表述含糊、词语歧义等方面。
这种模糊性会导致公文的表达不明确、信息不具体,甚至产生误解和争议,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和形象。
那么,为何会出现公文语言的模糊性呢?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人为原因。
由于起草人对事物的认识不清楚,或是处在某种特殊环境下,感觉表达不清楚,导致语言模糊。
二是规范性原因。
公文类型繁多,内容涉及面广,因此规范性也就存在较大拉大度,导致一些强制性的表述干扰了对需要表述的规范性。
三是传统性原因。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公文通过模糊的形式来包庇问题,以此来保护某些人的利益。
这也是模糊文风的一个重要原因。
公文语言的模糊性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我们有必要提出解决公文语言模糊性的建议:提高起草人的素质水平。
起草人应当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政务素质,不仅要有一定的业务知识,还要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语言模糊的情况发生。
严格规范公文用语。
对于公文中常见的词语、句式等,应该建立一套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以便于起草人在写作时进行参考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模糊词、句式的使用。
再则,适时引进新的表达方式。
公文表达的方式应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及时调整公文表达的方式与手段,提高其可读性,减少模糊性。
提高国民的素质。
国民素质的提高对公文的准确性和模糊性也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
只有国家整体素质的提高,国民的理性认知才能引领公文表达的标准。
公文中的模糊语言
公文中的模糊语言
浅谈公文中的模糊语言
摘要:模糊语言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公文写作中,但使用不当会使人们误解公文的本义。
本文讨论了公文中模糊语言的范围和作用。
关键词:模糊语言公文运用表达作用
公文写作中常有这样一种观点:公文内容要真实准确。
因此,应使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而模糊语言在表达公文内容时不够准确,因为它在描述客观事物时具有模糊性,因此在公文写作中应避免使用模糊语言。
但实际上,这不仅是对模糊语言的误解,也是对公文写作准确性的片面理解。
公文写作的根本要求是准确。
诚然,准确的语言能正确地反映各类公务活动,满足公文行文的特殊需要。
然而,客观事物是纷繁复杂的,在客观世界中同时也存在着大量模糊的事物。
因此掌握模糊语言在公文中的应用规律,对提高公文表现力有重要意义。
笔者就多年从事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体会,谈谈自己的实际感受。
一、模糊语言运用于公文是客观存在
众所周知,公文语言必须通俗、清晰、准确、具体,这是公文工具性和法律性的客观要求。
然而,在复杂的客观事物本身中,存在着大量模糊或相对模糊的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包括公务活动中,我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会遇到由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引起的模糊现象。
例如,经济领域的生产力水平、单位生产条件的质量、产品质量和市场信息反馈的速度往往模糊不清;精神领域的道德风尚之善。
公文语言的准确性与模糊性探讨
公文语言的准确性与模糊性探讨公文作为政府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之间进行文件传递和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性对于保障文件信息的传达和决策执行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的公文写作中,人们常常会发现公文语言存在不够准确和模糊的现象。
本文将就公文语言的准确性与模糊性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公文语言的准确性是指公文表达的内容必须符合事实、准确无误,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意图和表达内容。
准确性是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也是公文具有法律约束力和权威性的前提。
一份决策文件中所涉及的事项必须详实清楚,不能含糊其辞,以免造成误解和纠纷。
公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和名词性词语也必须使用准确,避免歧义。
公文语言的准确性对于政府、企事业单位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尽管公文语言的准确性极为重要,但在实际写作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公文语言存在模糊的现象。
模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表述模糊。
在公文写作中,有些表述过于笼统,语意模糊,难以让读者准确理解、判断。
文件中常常出现“应当”、“可能”、“予以”等词,其含义不够明确,使得文件的要求和意图无法准确传达,给文件的执行和理解造成困难。
二是事项界定模糊。
一些公文在说明事项时,表述不够明晰,导致事项的界定不清晰,容易引起纠纷和误解。
有些文件中做出的表述,容易导致不同部门或单位对同一事项的理解产生偏差,甚至出现执行偏差。
三是措辞模糊。
在公文中,有时为了避免责任,会故意采用模棱两可的措辞,使得文件的决策和责任界定变得模糊起来,这样会给公文执行和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公文语言的模糊性不仅会给文件的传达和执行造成问题,也会影响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形象和权威。
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清晰性。
应提高公文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写作能力。
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公文写作的规范化培训,提高公文作者的法律意识和专业素养,使其在写作时能够准确表达内容,避免模糊措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军 听 的
还 要广 播 给 邱 清 泉 将 军 和 李 弥将军 以 及 邱 李 两 兵 团 所有 军 长
师长
“
、
团长 们听
.
但 在 标题 内 不 可 能 也 不 必 要 一 一 列 举 这 些 军 师 团 长 的名单
中
, 。 、 。
用 一 个 模 糊词
“
”
、
“
届 时
”
“
准
、
“
及时
”
“
近日
、
”
“
多数
”
“
部分
“
” 、
”
“
一些
”
、
”
、
多 年来
”
,
、
“
长 期 以来
”
在 一 定 的 范围 内
”
“
除特殊情 况 外
”
、
总 的看 来
“
“
一 般来说
”
、
、
“
非 特殊 情况
”
’ 、
按 有关文 件办 理
下 级服 从上 级
”
”
、
“
根 据 上 级指 示 精 神
各 级党 的 组织
,
该 同志 为 了 尽 快 出 成 果
,
天 天 晚上 进实 验 室
“
一 搞 就是几 小 时
”
审 稿 中有人 提 出
”
。
这 位教师 因
“
急 病住 过 医 院
独存在 时
,
。
于 是在
天 天 晚上
,
”
前 面 加 上 了 模糊 词 语
, , 。
“
差 不多
显然
,
,
差不 多
“
”
单
表 义 是模 糊 的
但放 到 特定 的语 言 环 境 里 以后
.
乃 扭尊
,
颁发 《 高帝 求 贤诏 》 ①
,
,
开篇 的
”
盖闻
”
”
两字
。
,
使 用 的就是 模糊 语 言
“
盖
”
此处
属 句首语 气词
不去 管它
,
.
“
闻
,
作
“
听说
解
听 谁说 的
。
什 么 时 候 听 说 的 ? 在 什么 地 方
。
,
听 说的 ? 不 谙 楚
中 全会 以来
,
也 说 不 清楚
.
更 没有 必要 说清 楚
,
具 有 较 高 的 概括 性
,
它 的运
用可 以 使 公文 简 洁 而 不 失 于 简 陋
精 炼而 不失 于 偏颇
1 948 年 1 z 月 1了日
毛 泽东 同 志 为 中
华东 两 人 民 解放 军 司 令 部 写 的广 播 稿 《 敦 促杜 拿 明等 投 降书 》 ②
, ,
不 只 是广 播给杜 幸 明
,
不 仅不 模 糊
相 反 比
天 天 晚
上
”
这 样的 精 确语 言 更 精 确
更符 合 实 际
更 令人 信服
(二 )
就 象其 他 事 物 都各 有其 特 点一 样
,
公文 中 的 模 枷语 言 也具 有 自 己 的 一些 特点
, . ,
,
主要是
.
:
一
原
、
、
概括性
。
公 文 中 模糊 语 言 相 对于 精 确语 言 的具体 描述
也 是不适 宜 的
.
要精 确 地 具体地 规定
”
在什 么 情 况 下 实 行 什 么 措 施 是 困 难 的
,
使用
“
根 据不 同 情 况
, 一
这 一 模 糊语 言
,
后 既 明 确 了 对 责任人 的 制减措施 又 可 避免 一 刀 切 的处 理办 法 值 得 特 别指 出 的 是
语 言 模糊
. ,
便于 因地 制 宜
.
.
第移眷伟
.
胜翔
幽 扭 师 范学 玲学报
万 训。目 袱 东 通甲林 T 帅山
o
o
l 坛g
1l
石
。
o
1 e
卫 佣退年
月
1 1
公
文
模
糊
语
言
当
议
陈胖文
葛椒 香
提
要
。
公 文 中 的模 糊 语 言 具 有棍 括 性
但 使 用 中要 注 意 掌握
“
、
灵活性
,
、
委 碗性 和 互 补 性 等 特 点
,
,
因 而 有 着特
本 身是 棋枷 的
,
当 公 文 所反 映的对 象
,
人 们 的认识也 是 棋糊 的
.
而实 际 情 况 又 需要 加 以 模 栩表 述 的 时候
:
“
公文 制 作
者 往住 借 助于 棋 糊 语 言 国 家 经 委顺 发 的 《 工业 金业 全 面质 t 管 理暂行 办 法 》 第 三 十 条 规定
由 于企 业管 理棍 , 1
,
9 个地方 出 现模糊 语 言 1
中发 〔 9 知 」l 1 z 号
再翻翻 别 那么 研 究 客观的
,
文件 《 中 共 中央 关于 加 强 高等 学 校 觉 的 建 设 的通知 》 的公 文 它
、
使 用 模栩 语 言 达 7 6 处之 多
、 。
棋栩 语言也 最 见 不 鲜
,
。
既然 模枷语 言 在公文 中 的存 在是普 遍 的
殊 的表 现 力
关键 词
模 糊度
”
进免滥 用
切忌
“
文 字游 戏
”
.
公文
,
模 糊语言
语言 摸 糊
模栩度
. ,
在 公文 中
模 糊 语 言 的使 用 频 率 是 相 当 高 的
,
据 粗 略统计
,
在 国务 院 办 公 厅 1 98 7年
。 .
2
月
国 家行 政机 关 公文 处 理办 法 》 中 1 日颁 发 的 《 8
、
了解 它
以 便更好 地 掌握 它
使用它
,
`
显 然 是十 分必 要 的
(一 )
模糊 语 言 是 相 对 精 确 语 言 而 存 在 的
,
它 是 模糊 词
” 、
、
模 糊 词 组 和 模糊 语 句 的统 称
”
、 “
.
常见 的
、
模糊 词 语 有
时
“ “
” 、
:
“
基本
、
”
、
“
丰要
、
”
、
“
一般
、
“
几乎
、
差不 多
变通执 行
, .
。
模 栩语 言 决 不 等于语 言 模 糊
,
。
公文 中 需 要 的 是模糊 语 言
:
“
而 决不 是 如 某教
-
事实 上
,
在 特定 的 语 言 环 境 中
,
模 糊语 言有 时 比 精确语 言 表述 得 更精 确
.
学系 《 年终 总 结 》 介 绍 一 位 教 师 的 先进 事迹 时 写 了 这 样一 句 话 一 年 三 百 六 十五 天
乱
产 品质
长 期低 劣
,
、
用 户 意 见很 大 的企 业
、
,
应 限期 改进
;
必要 时要 停产 整顿
. ,
,
并粮据 不
鉴 于全 国
同情 况 减发企 业 领 导 干 部 的工 旅
停 发职 工 奖金 ; 直 到 产 品质 量 达 到 合 格 为 止
,
”
工 业 企 业 那么 多,来自各地区各 企业 造 成产 品 质量低 劣 的 情 况 各 不相 同
。
“
少数 服 从 多 数
、
“
等等
。
模糊 语 言 分 书 面 模 糊 语 言 和 范畴 求贤
。
口 头 模糊 语 言 两种
公 文 中 的 模糊 语 言 属 于书 面 模 糊 语 言 的
, , ,
公 文 中 使 用模糊 语 言 古 已 有 之
,
。
汉 高 帝 平定 天 下 后
“
深 知守业 为艰
?
文 能 安邦
马 克 思 主义 的语言 学 认 为
.
社 会 的进 步推 动着语 言的发 展
建国 以 来
.
特 别是 十 一 届 三
、
党 的各 级领 导 机 关和 国 家 各级行 政机关 的公文 处 理工 作 正在 朝着规 范 化 人 们 对 公文 中 棋栩语 言 的 认识 也在 日 益深 化
,
制度
化 和 科 学化 的 方 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