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安徽省宣城市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安徽省宣城市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宣城市2024—2025学年度其次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一历史试题考生留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在答题卷指定位置填写清晰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区域。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时,务必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商代设有“多工”、“尹工”、“司工”等工官,负责管理各类手工业;西周时,“处工,就官府;处农,就田野”成为较普遍现象。

由此可知,商周时期的手工业A.异样兴盛发达B.技术领先世界C.经营模式僵化D.官营特征明显2.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不够敏捷,起土费劲,效率不高;唐代初期出现了长曲辕犁,后期又出现了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灵巧柔便的江东犁。

汉唐以来铁犁的改进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B.抑制了冶铁业的发展C.运用了科学试验的成果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产生3.北宋真宗景德年间,商税只有450万贯;到仁宗嘉祐三年,即增加到2200万贯;此后虽有所变更,但平均每年总在1000万贯左右。

这反映了北宋时期A.对外贸易萎缩B.土地兼并严峻C.商品经济旺盛D.农业生产衰退4.明朝中叶以后,缙绅地主快速崛起。

他们凭借政治特权,大肆兼并耕地,造成“子粒不归于公廪”。

这一现象A.壮大了自耕农的队伍B.弱化了中心对地方的限制C.促进了商品经济旺盛D.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人5.明清时期江南形成了四大专业产品产区:运输河沿线粮区、濒江沿海棉区、太湖周边桑区、苏南浙西山区木茶产区。

该格局的形成主要反映了当时A.经济重心正在南移B.全国性交通网络形成C.对外贸易快速发展D.区域农业专业化发展6.商鞅变法,实行“壹山泽”(即国家统一管理山林湖泽);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

【最新】安徽省宣城市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PDF

【最新】安徽省宣城市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PDF

2 下图是某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使用的两幅示意图, 从图中反映出的主题
A 西汉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C 政府重视耕作技术的推广
B 封建自然经济具有脆弱性 D 江南地区普遍推行曲辕犁
3 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 “ 在各郡设盐铁官署, 严禁私人生产, 敢私铸铁器, 煮盐者, 钛 。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 没人其器物” 增加财政收人的迫切需要。 构成 左趾, 这段文字的是 A 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C 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 B 历史结论和史料实证 D 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0 1 7 —2 0 1 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宣城市 2
高一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 0 0分, 0 0分钟。 选择题) 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 满分 1 考试时间 1 2 答题前, 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 考号在答题卷指定位置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 区域。 3 考生作答时, 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 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2 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各题的答题区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第Ⅱ卷请用 0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试题卷、 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域内作答, 4 考试结束时, 务必将答题卡交回。
1 3 1 9 2 0年到 1 9 3 6年, 2 . 4 % 锐减为 1 . 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的 3 7 %, 4 . 1 %增长为 2 5 . 2 %。这种变化说明了 钢铁、 机械、 交通器材由 1 A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 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 情况, 对其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钢铁厂 1家 纺织厂 9 2家 机械厂 1 6 8家 食品厂 2 2家 电器厂 2 8家 化学厂 5 4家 文教用品厂 3 1家 其它 1 4家 B 政府重视轻工业的发展 D 近代工业布局明显改善

安徽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A.影响后世两河流域国家的立法活动B.蕴含着罪责法定、男女平等的思想
C.借鉴《汉谟拉比法典》的有益成果D.践行轻罪重罚理论以维持社会稳定
2.1912年诞生的军乐《斯拉夫女人告别曲》,穿越了俄罗斯帝国—临时政府—苏联—当代俄罗斯的历史时空,在其历史流传过程中曾经伴随着俄国政治分歧和国家动荡,但最终则扮演了政治和解与民族和谐的重要角色。这说明音乐()
A.带来了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B.加强了人类对宏观世界的研究
C.推动了欧美工业革命的开展D.影响了不同学科间的相互联系
8.16世纪的欧洲,“在各种暴力活动和血腥屠杀中,世俗政权不断地向前推进……政府接受了以前教会人员占有的大多数财产,取得了任命或至少批准高级神职人员的权力”。材料所述现象对西欧教会发展的影响是()
一摘自舒小昀(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分析)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世界经济大变动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流动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的特点,并分析社会流动产生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21年至1922年,在美国的倡议下,英、日、法、意等国齐聚华盛顿,就巴黎和会未曾涉及的海军问题进行谈判。美国海军部提出了美英海军实力对等的原则,五国就海军问题达成一致。1921年2月,五国共同签署了《五国海军公约》,作出了英美两国主力舰总吨位超过52.5万吨等规定。在追求美英海军实力对等的同时,美国海权主义者认为必须要有足够的武装力量以威慑日本,在谈判中坚持要求两国主力舰吨位比例为10:6,认为美国海军实力必须超过日本的40%。美国还力争将“门户开放”原则制度化和国际化,并成功瓦解英日同盟,遏制了日本的发展,解除了英日两国联手在两洋扩张对美国造成的威胁。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清人顾祖禹所撰《读史方舆纪要》载: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灭魏国,尽取其地以为郡县”,以魏国东部的数县置为砀郡,治砀县。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秦朝建立后设立了砀郡B.战国时期已经存在郡县C.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砀县是我国最早的县2.2017年是安庆建城800周年。

时任知府黄榦为了抵御金兵来犯,带兵筑城,时人谓之:“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

结合史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安庆建城在北宋时期B.黄榦为武将,掌握地方军权C.当时安庆归行省节制D.黄榦在地方上受通判的制约3.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

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D.后世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典范4.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

”这体现了当时A.地方无官员选举权B.科举制的弊端C.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5.《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拔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事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6.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

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言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

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A.代议制民主B.超越阶级的民主C.直接民主D.大多数居民的民主7.《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甲骨文中“年”字的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为“人”字。

而中国人也习惯地称“过春节”为“过年”,形成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人们祈求谷物生产大丰收B.为纪念神农氏的杰出贡献C.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立国的根本D.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的主导地位2.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是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三者并存局面最早出现于A.夏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3.有学者在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重心的南移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C.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4.南宋学者叶适说:“(三代)皆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到汉代始行抑商政策,他认为:“夫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

”叶适的观点是A.宋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促进商业发展B.批判重本抑末的政策,该政策存在弊端C.经济重心南移,促使人们经济观念转变D.表明义利兼顾的观念成为当时主流思想5.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曾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开头。

”诗句中反映了他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A.率先开辟新航路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C.成为“海上马车夫”D.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6.17——18世纪,导致西欧国家殖民地争夺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的方向相同B.争夺工业原料的需要C.资本积累的需要D.扩大市场的需要7.下表是1820年荷兰、英国、美国等人口从事三大产业分布状况统计表(资料来源:),由此可知:A.工业革命开展,英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B.荷兰世界范围殖民地帝国地位的确立C.受传统封建主义影响,美国工业发展缓慢D.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8.1894年,当中国的洋纱进口比之60年代增长了20倍的时候,洋布进口比之60年代增长仅一倍。

安徽省宣城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宣城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宣城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荀子曾说过:“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这表明荀子强调A. 小农经济的水平低下B. 生产工具比较落后C. 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D.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答案】C【解析】材料荀子提出要按自然规律进行砍伐、捕猎,并且制定了各种规则,都是在强调人要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男耕女织式的农业经济模式,故A项错误;生产工具在材料中没有说明,故B项错误;材料中提及的是保护生态环境,不是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故D项错误。

2.下图是某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使用的两幅示意图,从图中反映出的主题是.....................A. 西汉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B. 封建自然经济具有脆弱性C. 政府重视耕作技术的推广D. 江南地区普遍推行曲辕犁【答案】A【解析】材料左图说明的是二牛抬杠式耕作方式,右图是播种工具,体现出西汉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的较大发展,故A项正确;封建自然经济是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模式,材料没有体现出女子织布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政府对于推广耕作技术的信息,故C项错误;曲辕犁出现是唐朝时期,故D项错误。

3.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人其器物”。

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增加财政收人的迫切需要。

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 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B. 历史结论和史料实证C. 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D. 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答案】D【解析】“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属于西汉实行盐铁官营措施的描述,属于历史叙述,“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增加财政收人的迫切需要”属于汉代实行盐铁官营的影响,属于历史解释,故D项正确;历史现象是历史发生的一种现象,历史观点是对于历史描述后形成的观点,故 A 项错误;历史结论是对历史观点经过论证后形成结论,故B项错误;历史事实是历史现象的客观史实,故C项错误。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

’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

”这句话强调了( )A.男耕女织的重要性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2.官营手工业西周起直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据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3.徽商经营之道,有许多方面值得今人效仿,如史载“徽之俗,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焉”。

在明中叶的抗倭斗争中,他们或捐资筑城,募勇抗倭;又如:徽商妇“居乡数月,不沾鱼肉,日挫针治缝纫绽……,盖亦由内德矣”。

上述材料体现的徽商精神不包括 ( )A.赴国急难、民族自立的爱国精神B.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C.不辞劳苦、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D.以诚待人,以义为重的商业理念4.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

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5.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

得业则生,失业则死。

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6.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林、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 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安徽省2023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

安徽省2023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

安徽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全卷两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下列古代农业生产工具中,按其功能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①②③④A.①谷物加工②播种③灌溉④耕地B.①耕地②汲水③谷物加工④灌溉C.①松土②播种③灌溉④耕地D.①谷物加工②耕地③灌溉④播种2. 范烨《后汉书》卷三一《杜诗传》中记载:“迁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成……,铸为农器,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

”题中省略号处的生产工具应是()A.曲辕犁B.翻车C.筒车D.水排3.农业社会的都城往往是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功能的新趋势是()A.政治中心的地位消失 B.经济功能的加强C.文化中心的地位显著 D.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4.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①盐铁官营制度②早市、夜市出现③商人群体形成④重农抑商政策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③④5.下表为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情况,从此表中可以得出相对完整正确的信息有()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

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①小农经济发达②纺织业发展显著③市镇经济繁荣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6.康熙皇帝曾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7.清朝雍正皇帝在上谕中说:“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材料二 世界发展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类别(国家类型、时间、产值)
1970年
1992年
33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97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材料三 “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③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④反映了欧美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某同学对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寻访历史见证人,了解有关史实。下列调查结论与史实吻合的是
A.主要是重工业且集中在东北地区
B.建立起完整合理的工业布局
C.农村正在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刊发的消息主要来自官方通报
B.重视新闻报道信息的准确性
C.该报的相关报道成为独家新闻
D.新闻报道的内容与标准杂乱
13.下表为1912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一览表。这类学校的出现,对女性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学校
地点
特色
中央女校
北京
设有六个年级,分为工艺组、纺织组等
神州女学
上海
设国文、图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
A.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福利国家”政策
B.提高劳动者积极性以刺激经济的持续发展
C.社会保障制度和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
24.下列区域性国际组织中,体现“通过自由贸易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增强区域集团实力”的是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井田”与“私田”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A.所有权B.耕作方式C.使用权D.赋税形式2.我国瓷器“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于()A.西汉B.唐代C.东汉D.宋代3.明清时期我国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是()A.成都和苏州B.南京和杭州C.苏州和杭州D.广州和杭州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能够在19世纪末初步发展的内部的客观条件是( )A.民族资本家大力倡导实业救国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官僚地主的竞相投资D.甲午战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5.对洋务运动认识不准确的是()A.洋务运动是采用西方的政治制度B.维护清朝统治是其根本目的C.洋务运动兼有“制内”和“御外”双重意图D.洋务运动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A.调动职工积极性B.按劳分配C.增强企业活力D.实施“走出去”战略7.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A.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B.抛弃“左倾错误”,实现拨乱反正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实行改革开放8.新航路的开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探险的激励B.欧洲各国社会矛盾的激化C.天文地理知识与航海造船术的进步D.欧洲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9.19世纪中期,欧美列强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根本原因在于:()A.资本主义本性是殖民扩张B.打开商品国外市场.夺取廉价原料产地C.经济军事实力增强保护对外贸易D.建立世界资本主义统一市场10.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A.电气化生产模式在全世界得以实现B.工业革命在世界各地的扩展C.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1.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征是:()①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②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③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④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A.依靠了外国资本的资助B.国家政权保护了经济的发展C.科学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不断加强13.罗斯福新政在经济上影响深远的是:()A.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C.缓解了社会的各种矛盾D.促使美国经济复苏14.苏维埃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把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国家B.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C.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D.把农民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富农阶级产生15.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前提是:()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B.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C.国家掌握一切经济命脉D.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16.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B.缺乏改革基础C.推行霸权主义政策D.过高地估计了形势17.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的改革是:()A.思想领域B.经济体制C.政治体制D.军事体制18.二战后初期,美国倡导成立“关贸总协定”的主要目的是:()A.扶植欧洲恢复经济B.凭借经济实力控制更广阔的世界市场C.促进全球经济发展D.借此遏止社会主义国家19.从2002年起,欧洲联盟11个成员国首先开始使用统一的欧洲货币——“欧元”,这表明:()A.欧共体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B.欧共体各成员国有了统一的经济发展规划C.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朗D.欧共同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20.欧元自1999年发行后,已成为许多欧洲国家广泛使用的货币,总部设在瑞士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在2005年11月27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9月底,全球债券和货币发行总值为12.158万亿美元,其中5.431万亿为欧元,4.765万亿为美元,8830亿为英镑,5010亿为日元,2060亿为瑞士法郎,这说明()①欧元已成为发行量最大的币种②欧元的出现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表现③欧元的发行和流通标志着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④这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也形成了国际格局的多极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1.下列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2022届安徽省宣城市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2届安徽省宣城市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4.《管子海王》篇说,大致与吴王夫差开凿邗沟相当的时期,齐国耕者必有“一耒(播种具)一耜(翻土工具)一铫(除草工具)”。该文献印证
A.耒耜是春秋时期主要铁农具
B.春秋时期是农业发展转型期
C.齐国农业耕作工具相对齐全
D.铁制农具已在齐国推广开来
【答案】C
【解析】
“未(点代播种工其).一耜(翻土工具),一铫(除草工具)”信息从播种、翻土以及除草工具说明了齐国耕者农业耕作工具的齐全,C正确;耒耜不是铁制农具,A错误;此时农业并不是转型时期,B错误;D中推广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
3.1492年,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开辟从欧洲通往美洲新航路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答案】C
【解析】1492年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开辟从欧洲通往美洲新航路的航海家是哥伦布,所以C选项正确。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达·伽马到达印度,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故ABD三项排除。
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①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活单位,农民的生产通常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②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家庭生产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③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家庭生产出来的产品用来自己消费或缴纳赋税,自耕农要承担国家的赋税,④项符合题意,因此①②③④项符合题意,C选项正确。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6.如图是1950〜1976年我国报刊种类数的统计折线图(单位:种)。此图反映了
A.群众的精神生活不断地丰富
B.国民的文化素质逐渐得到提高

安徽省宣城市2019-2020学年历史高一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宣城市2019-2020学年历史高一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宣城市2019-2020学年历史高一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以下是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导致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答案】B【解析】据材料图示所示三个时间内社会主义工业所占比重分别为45%、57%和67%,国家资本主义所占比重分别为18%、29%和33%,由此可知,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这和1953-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相关,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A;1958年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1935年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18世纪中期以后,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建立了殖民地,逐步建立起自诩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的国家是A.法国B.荷兰C.英国D.西班牙【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法国,不仅从法国手里获得了北美的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还在印度迅速扩大了殖民势力,侵占了更多的印度土地。

这样,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建立了殖民地,逐步建立起自诩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故答案为C项,A项排除。

BD项,17世纪荷兰占据海上霸权;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新航路开辟后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与“18世纪中期以后”不符,排除。

A.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B.开放上海为沿海开放城市C.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D.在长江三角洲开辟经济开放区【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中“1990年”、“上海”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长远战略着眼,作出开放开发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提出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安徽省宣城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

安徽省宣城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

安徽省宣城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分封时,青铜器被作为权力象征的礼物,由周王赐给诸侯,诸侯带着它去建立自己的领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的比例减少。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青铜器铸造水平停滞不前B青铜器的实用价值大C“礼崩乐坏”的局面形成D铁器逐渐取代青铜器2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这表明A农业生产结构很脆弱B小农经济具有较强再生能力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D农民要承受很高的赋役负担3下列各项内容对南北朝时期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有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4唐朝诗人王建在《夜看扬州》诗中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该诗从侧面可以印证唐朝A严格市场的管理B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C草市已经出现D局部商业活动的时间已有所突破5下面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由表可以推知北宋A农业经济的衰退B财政收入超过了前代C商品经济的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的调整615世纪上半叶,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和财力,组织派遣一次又一次的海上探险和贸易活动。他死后葡萄牙政府正式接过探险殖民的领导,后来的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也全力支持探险活动。葡萄牙政府对探险全力支持,主要是因为A商业利润刺激B对异域奇珍异宝的需求C进行海外移民D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力7下图为英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其中BC段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是A封建传统势力的破坏B工业革命的推动C政府对经济直接干预D农业经济的发展8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制造出世界第一辆汽油动力的汽车,第二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意大利无线电之父马可尼1897年成立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A仅在通讯与交通上有突破B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C生产组织形式的重大变化D注重技术的发明与创造91843年至1855年,中国出口的茶由1300万斤增加到8400万斤,丝的出口由1000多包增加到5600多包。出口额的迅速增长A提高了农业与手工业经济发展水平B更加强化了小农经济形式C显现了近代经济被迫卷入世界市场D使得中国成为亚洲贸易中心10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1901年荣宗敬与弟荣德生等集股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两者都A属于清政府的官办企业B是近代企业中的典型代表C属于官僚资本主义企业D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1下面是1937年和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发展状况表。该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政府调整了工业布局B官僚资本的壮大C工业结构随战争调整D民营工业的发展12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革除。这些举措A丰富了近代中国文化的内涵B促进了中国民族独立运动C有利于清政府挽救统治危机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3有诗云: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该诗赞颂的文明成果是A电报B火车C电视D互联网14报刊作为一种大众传媒进入中国,始于19世纪上半叶。这一时期,外国人办了一些外文报刊,但大都影响不大,直到1833年德国人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这是在中国境内的第一份现代意义上的中文报纸。早期外国报刊的出现A加深了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B激发了中国人创办民族报刊的意识C加快了英国列强侵略中国的步伐D使大众传媒在中国的影响迅速扩大15.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就是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对城市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禁止私营商自由经营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消灭当时中国存在的私有制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16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农作物产量增加主要原因是A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用权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171979年7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以及福建的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3月将“出口特区”正式改名为“经济特区”。特区名称改变反映了A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B突破了计划经济束缚C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D出口特区不适合国情18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 -100%。他们的做法A有利于国际贸易的自由化B使得国际贸易额大幅度下降C促进世界市场有序的发展D有效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冲击19下面为1932~1942年美国失业人数变化情况示意图,由图可知,这一时期美国A经济危机不断加剧B富裕阶层对新政的抵制C工人政治地位提高D新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学者研究指出:西方国家福利制度以二战作为分水岭,战前以社会保障为主的福利经济制度只是各国为了缓和劳资关系而采取的应急措施;二战后,则变成了各国政府稳定经济和社会的一种战略性的长远措施。这种变化有利于A杜绝经济危机频繁发生B工人阶级积极参与政权C保持社会经济稳定提升D从根本上消除两极分化21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人和德国人帮助建造的。斯大林拖拉机厂的设备全部来自美国并由美国的工厂联合建造、拆装再组装。这表明苏联A经济建设严重缺乏技术人才B试图调整斯大林模式C直接运用了工业革命的成果D抓住了经济建设的机遇221970年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说:“苏联就像一辆巨大的卡车,驾驶员用一只脚使劲往下踩加速器,同时另一只脚踩刹车”。这里的“踩刹车”意指苏联A工业经济停滞不前B突破了斯大林模式C致力于发展核武器D仍坚持传统的体制23右图所示国际机构成立初期的宗旨是A全球性的发展援助B稳定国际货币体系C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D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24英国于2016年6月23日就脱离欧盟举行全民公投,计票结果显示“脱欧”一方支持率为519%,英国最终决定退出欧盟,英国“脱欧”说明了A国际间力量对比的严重失衡B欧盟内部成员国间存在利益冲突C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冲突D各国政治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25下表是央视“新闻调查”有关“iPhone在华代工公司的污染问题”的专题报道据表可知,经济全球化A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加重B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C进一步的丰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D提高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其中第26题18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7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比,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则有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但是清朝人口猛增,人地矛盾更加突出,经营规模进一步狭窄,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即使在地力尚算肥沃的江南地区,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陷于劳动力过量投入,结果略有增长却没有什么发展的“糊口小农”经济。———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材料二 15世纪末至19世纪,欧洲很多国家都出现了圈地运动,圈地运动在英国最典型。英国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后,进一步推进圈地运动。18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减少,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供应,在推行诺克福轮栽制的同时,各种以畜力、水力或蒸汽为动力的农业机械陆续出现,在改进农业技术的同时追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趋势在18世纪已经相当明显,这和当时中国小农经济裹足不前的情形是迥然不同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农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明清农业经济发展难以突破“糊口小农”经济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世纪英国农业与同时期的中国农业相比有哪些新发展?(6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年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约有160多家,投资额约460.5万元,主要是缫丝、棉纺、火柴等轻工业。又创办采矿业20家,投资额约261万元,以上两项合计,不过721.5万元。民族工业又多半集中在沿海的通商口岸,特别是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少数大城市。这种情况,就使民族工业脱离了自己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民族工业也不能和封建势力割断联系。———摘编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的统治受到威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力量削弱,蒋介石以为除去了心腹之患。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提出要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把重工业的建设放在首位。由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加上调整进出口关税,币制的统一,工业,农业,交通等其它社会经济在一定时期得到了某些发展。抗战爆发打断了这一运动,但它仍为后来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运用行政力量干预经济生活以适应战时需要,提供了某些范本。———摘编自《中国军事经济全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和作用。(9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列宁全集》(第42卷) 材料二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膨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萧条引起的饥饿状况。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材料三世界各国在谋求发展的道路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经验,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其他社会制度,都有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研究证明,一个国家的改革和发展模式必须依据本国的国情自主地探索和选择,任何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和书本上的教条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据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其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和美国两者政策调整的共通之处。(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发展模式与自主选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5分)。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6(1)特点:农作物品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等。(答:美洲作物引入;经济作物大量种植也可以得分)(每点2分,共6分)原因:人地矛盾突出;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发展缓慢;农民的赋税负担重;高度集权的帝国体制等等。(每点2分,答其中3点即可,共6分)(2)新发展:圈地运动推动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等等。(每点2分,答其中3点即可,共6分)27(1)特点:资金少;分布集中于沿海通商口岸;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依赖性;以轻工业为主。(每点2分,答其中3点即可,共6分)(2)背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南京国民政府中央权威加强;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3分)作用: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国防力量;影响了后来的政策。(6分)28(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尝试的失败;严重的经济与政治危机的出现。特点: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6分)(2)措施: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进行金融改革;农业减产,政府提供补贴;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等。(3分)共通之处:都面临着经济和政治的困境;都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等。(3分)(3)示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自主选择的发展模式。(2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和道路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我国照搬了苏联模式,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也犯过错误,走过一段弯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新的探索过程中,我党总结了经验与教训,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思想,开辟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道路。党的十四大又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的自主选择,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回答其他国家也可以,共3分)。

2019年安徽省宣城市稼祥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19年安徽省宣城市稼祥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19年安徽省宣城市稼祥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

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 D、财政权参考答案:B2.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

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篡要·卷七》)材料中“可谓中国不缺耶”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特产丰饶,人民生活富足B.所谓夷货,中国均可生产C.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D.夷货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参考答案:C3. 梁启超撰文:“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参考答案:B4. 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拨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B.缩小了人才选拨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参考答案:D科举制。

A项与材料不符,表格中得到选拔的不仅有士族子弟,还是有寒族。

B项说法错误,九品中正制是以门第做官,而科举制依据成绩;C项说法错误,不是缩小了范围,是扩大了范围。

因此ABC三项均不正确。

从材料可知科举制选拔的范围还主要是在士族阶层,还不完善,故选D5. 考古证实:下图是“丹东一号”出水的文物。

“丹东一号”正是“甲午海战”中沉没的致远舰。

123年前,致远舰留给国人的绝响是危难关头撞向敌舰。

请问下令开足马力撞向敌舰的管带是A.丁汝昌B.林永升C.邓世昌D.刘永福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中日黄海大战中,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弹药耗尽之际率领致远舰撞向敌舰,但最终被日舰击沉。

丁汝昌是北洋水师提督,林永升是北洋水师经远舰管带,刘永福是黑旗军领袖,均不是致远舰管带,故排除A、B、D项,故选C项。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县宁阳中学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县宁阳中学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县宁阳中学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世界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

对以下三幅图片的“握手”,解读正确的有图1(20世纪50年代初) 图2(20世纪70年代初)图3(21世纪初)①图1握手的主角是斯大林与毛泽东,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②图2握手的主角是尼克松与毛泽东,中美两国正式建交③图3握手的主角是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参考答案:D【详解】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可知,图1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苏建交,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故①正确;图2是20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故②错误;图3是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反映21世纪初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史实,故③正确,所以选D,ABC 错误。

2. 197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批转的一个报告中写道:“各地可根据市场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

”这一决议A.利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B.标志者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C.旨在确立市场经济体制D.反映当时劳动力市场的活跃参考答案:A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为缓解就业压力,允许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有利于个体户的产生,推动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故A项正确。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

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劳动力市场活跃,而是强调该决议利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排除D。

3. 古代中国的冶铁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冶铁过程中的供风形式不断革新,下图的鼓风装置的动力是()A.人力B.畜力C.水力D.自然通风参考答案:C4. 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A.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B.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C.苏联的解体 D.德国的分裂参考答案:C5. 在早期的扩张中西班牙殖民侵略的主要方向是:()A、亚洲B、非洲C、美洲D、大洋洲参考答案:C略6.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宣城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战国时期,荀子曾说过:“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这表明荀子强调A. 小农经济的水平低下B. 生产工具比较落后C. 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D.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答案】C【解析】材料荀子提出要按自然规律进行砍伐、捕猎,并且制定了各种规则,都是在强调人要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男耕女织式的农业经济模式,故A项错误;生产工具在材料中没有说明,故B项错误;材料中提及的是保护生态环境,不是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故D项错误。

2.2.下图是某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使用的两幅示意图,从图中反映出的主题是.....................A. 西汉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B. 封建自然经济具有脆弱性C. 政府重视耕作技术的推广D. 江南地区普遍推行曲辕犁【答案】A【解析】材料左图说明的是二牛抬杠式耕作方式,右图是播种工具,体现出西汉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的较大发展,故A项正确;封建自然经济是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模式,材料没有体现出女子织布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政府对于推广耕作技术的信息,故C项错误;曲辕犁出现是唐朝时期,故D项错误。

3.3.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人其器物”。

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增加财政收人的迫切需要。

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 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B. 历史结论和史料实证C. 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D. 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答案】D【解析】“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属于西汉实行盐铁官营措施的描述,属于历史叙述,“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增加财政收人的迫切需要”属于汉代实行盐铁官营的影响,属于历史解释,故D项正确;历史现象是历史发生的一种现象,历史观点是对于历史描述后形成的观点,故A 项错误;历史结论是对历史观点经过论证后形成结论,故B项错误;历史事实是历史现象的客观史实,故C项错误。

4.4.220年,魏王曹丕下令:“关津所以通商旅,池苑所以御灾荒,设禁重税,非所以便民;其除池苑之禁,轻关津之税,皆复什一。

”这一做法主要有利于A. 促进商业的恢复发展B.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C. 推动官营手工业进步D. 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答案】A材料中“关津所以通商旅”说明关津是商旅必经之地,“轻关津之税,皆复什一”的意思是说见面关津之税为十分之一,这样有利于促进商业的恢复发展,故A项正确;出来的目的是减免关税,显然不利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故B项错误;材料中是促进商业发展措施,故C 项错误;三国时期正处于国家分裂时期,不可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故D项错误。

5.5.史载,宋朝“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

”此种情形反映了当时A. 坊市界限未被打破B. 宋朝已放弃抑商政策C. 政府放宽市场管理D. 政府不再征收商业税【答案】C【解析】“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每日凌晨”“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说明商业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政府对于市的管理不再像过去那么严格,故C项正确;北宋时期坊市界限已经被打破,故A项错误;宋代一直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北宋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商业税,故D项错误。

点睛:古代城市发展6.6.据统计,明清江南棉花与棉纺织业市镇有52个,蚕桑与丝织市镇有25个,有米粮专业市镇13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陶瓷业市镇有25个,造纸业市镇有20个,纺织丝市镇44个。

这说明A.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B. 地区性分工日益明显C. 政府鼓励发展商品经济D. 传统农业进一步衰落【解析】材料“棉纺织业市镇,蚕桑与丝织市镇,米粮专业市镇,陶瓷业市镇,造纸业市镇一化三改以及纺织丝市镇”的信息说明地区性农商品分工较为明确,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产生,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古代政府是重农抑商政策,不鼓励发展商品经济,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农业发展专业化趋势,并不能说明传统农业的衰落,故D项错误。

7.7.自从鸦片战争后,清朝就被迫对列强开放了国内市场,但是到1860年时,西方各国在对华贸易上仍然没有打开局面,他们吃惊的发现,除了那些通商口岸以外,中国几乎没有发生改变。

究其主要原因是A. 闭关锁国的政策依然存在B. 皇帝集权统治未受到损害C. 近代经济结构未发生变化D. 传统的自然经济顽强抵抗【答案】D【解析】中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性和封闭性,虽然列强打开了中国市场,但是广大内陆地区贸易销售仍然很低,主要是小农经济顽强抵抗的结果,故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就宣告破产,故A项错误;外国侵略签订条约促使皇权集权统治受到威胁,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经济入侵,近代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走向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和洋务运动企业开始出现,故C项错误。

点睛:小农经济解体8.8.1878年,李鸿章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在直隶唐山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

1881年正式投产。

雇工三千人,当年产煤三千六百余吨,次年增至三万八千吨,……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更增至七十三万吨。

与这一企业创办有同一目的是A. 江南制造总局B. 天津机器制造局C. 湖北汉阳铁厂D. 上海发昌机器厂【答案】C【解析】洋务运动企业分为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平矿务局属于民用工业,张之洞在湖北创办的汉阳铁厂也属于民用工业,故C项正确;江南制造总局和天津机器制造局都是军事工业,不符合题意,故A项和B项错误;上海发昌机器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D项错误。

【点睛】洋务运动9.9.下表为南方沿海某乡人口变动统计表(单位:人)。

这反映了该地A. 近代乡镇企业迅速崛起B. 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 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D. 乡村经济结构在缓慢变动【答案】D【解析】表格显示迁出的人数变多,种田的人减少为0,从事做工和经商的人大幅度上升,这体现出传统从事小农经济生产的人已经没有,说明此地小农经济进一步走向解体,故D项正确;乡镇企业兴起是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鸦片战争之后,表格说明此地已经进一步解体,故B项错误;民族工业在表格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10.10.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

”该材料折射出A. 洋务运动已走向失败B. 政府限制发展近代企业C. 近代工业发展不平衡D. 工业发展受到列强制约【答案】C【解析】材料中说明国人对于机器的作用知道很少,“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说明近代工业发展布局极不平衡,故C项正确;洋务运动走向失败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故A项错误;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与沿海受到外国侵略最早有关,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地区不平衡,故D项错误。

11.11.近代以来,一些中国人纷纷主动翻译外国报刊、书籍。

有学者统计,1868-1879年,江南制造总局共出版翻译西书98种,销售达31111部。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西方列强侵略大大加强B. 洋务运动的开展C. 传统夷夏观念发生变化D.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答案】B【解析】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学西方技术需要翻译西方著作,“1868-1879年,江南制造总局共出版翻译西书98种,销售达31111部”显然和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有关,故B项正确;西方列强侵略不符合材料翻译西书数量增加信息,故A项错误;近代国人夷夏观念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故C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是19世纪60-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主要是受到洋务运动和外商企业刺激有关,故D项错误。

12.12.20世纪初,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A. 工业文明的冲击B. 民主革命的胜利C. 新中国的成立D. 改革开放的影响【答案】A【解析】“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说明由于工业文明进入中国,导致中国生活方式和家庭模式变化,故A项正确;民主革命的胜利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故B项错误;新中国的成立是1949年,不符合材料时间,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是1978年,不符合材料时间,故D项错误。

13.13.1920年到1936年,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的32.4%锐减为1.7%,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长为25.2%。

这种变化说明了A.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B. 政府重视轻工业的发展C. 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D. 近代工业布局明显改善【答案】C【解析】“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日益减少,同时钢铁等重工业增长幅度较大,说明此时期民族工业有了较大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农村经济解体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政府政策的支持,故B项错误;材料显示是进口数值的变化,不能说明近代工业布局明显改善,故D项错误。

14.14.抗日战争爆发后,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大量内迁。

下表是截止1939年沦陷区企业内迁的情况,对其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A. 内迁的企业地区分布不平衡B.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 为抗战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D. 中国工业基础仍旧薄弱【答案】C【解析】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大量内迁,涉及的厂矿企业比较多,主要为了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故C项正确;企业内迁主要是西南三省,体现不出地区分布不平衡,故A项错误;表格可以看出企业内迁的比例比较均衡,故B项错误;材料看不出中国工业的基础薄弱信息,故D项错误。

15.15.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这一市场,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

这一现象反映了A. 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B. 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C. 普遍盛行崇洋媚外风气D. 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工具变迁【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出铁路公司仿效西方推广“蜜月旅行”受到人们的关注,说明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民主共和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是京沪铁路公司的现象,不能代表普遍现象,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工业革命对于交通工具变迁信息,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