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正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教学设计《正比例》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94页《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与实践”的第1-6题。

教材学情分析:《正比例和反比例》复习教材上分为两个部分,“整理与反思”部分主要复习比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

教材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回忆并整理比的意义、基本性质以及比的应用,再用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说说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这样的比较有利于学生体会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接下来,教材重点引导学生交流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思考方法,并要求学生找出一些生活中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量的例子,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感受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描述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又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练习与实践”第1题让学生写出本班的男、女生人数,再要求学生分别写出男生和女生人数,在要求学生分别写出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以及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帮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掌握用比表示数量之间关系的基本方法;“练习与实践”第2题让学生先分小组量一量人体有关部分的长度,再按要求写出部分长度的比,再求出比值。

然后启发学生通过进一步的交流和比较,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这样的活动,既有较强的趣味性,又能较好体现比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一些新的认识;“练习与实践”第3题结合直观的图片,先让学生按要求写出一些比,再估计写出的这些比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通过计算加以验算。

这里的估计即可以依据每一个比中前项和后项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依据相应长方形图片的形状,因而这个活动既能帮助学生复习比例的意义,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与比例的内在联系;“练习与实践”第4题是解比例的练习。

正比例-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比例-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比例-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正比例的解题方法;3.练习应用正比例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

教学重难点1.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2.正比例的解题方法;3.如何应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与过程一、概念和性质1.通过图例和具体数值引出正比例的概念。

2.从比例中引出正比例的定义。

3.引出正比例的性质,包括比例系数相等、比例的两个量成正比例时,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受规定单位的影响等。

二、正比例的解题方法1.教师通过举例子,讲解正比例的解题方法。

2.要求学生独立进行练习。

3.课堂上讲解部分习题,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方法。

三、应用正比例解题1.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应用正比例解答问题。

2.导入教师辅助学生解答一些复杂的问题。

3.课堂分享解题方法,共同讨论解答方法和过程。

学法指导1.学生需要先理解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再通过举例子掌握正比例的解题方法。

2.学生需要多做题练习,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应用练习。

3.学生需要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探索并积累解答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课堂互动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引出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学生通过解题、分享、讨论能够掌握正比例的解题方法。

3.学生可以分组进行竞赛,巩固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题。

2.自选一道与本课相关的题目进行独立解答,并写下解答过程。

反思总结1.教师需要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节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学生需要通过反思总结,提高对正比例概念和解题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正比例》教案优秀6篇

《正比例》教案优秀6篇

《正比例》教案优秀6篇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62——63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设计理念: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发现成正比例量的规律,概括成正比例量的特征。

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的,就让学生亲自去探究。

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一、复习铺垫激情促思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2)单价数量总价(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2、师:这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

当其中一种量变化时,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学生口答,相互补充二、初步感知探究规律1、出示例1的表格(略)说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

(1)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得出: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板书:相关联的量)(2)引导学生观察表中数据,寻找两种量的变化规律。

根据学生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肯定并确认这一规律,特别是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根据发现的规律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规律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一定)(3)揭示概括成正比例的量: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最新《正比例》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最新《正比例》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最新《正比例》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最新《正比例》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正比例》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正比例》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什么是相关联的量。

2 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及字母表达式。

3 学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板书:关联):知道关联是什么意思吗?生:指事物之间有联系。

生:也可以指事物之间相互影响。

师:对,关联就是指事物之间发生牵连和影响。

师:能举一些生活中相互关联的例子吗?生:天气热了,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就少一些;天气冷了,穿的衣服就会多一些,气温与我们穿的衣服是相关联的。

生:我的考试分数多了,爸爸妈妈就很高兴;如果少了,他们的脸上就会阴云密布,所以我的考试分数与家长的脸色也是相关联的。

(其他学生大笑)生:我想姚明打球时,姚明的动作与防守他的对方队员的动作也是相关联的,即姚明怎么动,对方总有一个相应的对策,不可能永远不变。

这时,一名学生干脆带着他的同桌走到讲台上,两个人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做起了学生经常玩的推手游戏,即一人推手,另一人立刻向后闪开。

然后这位学生说:“我们刚才的动作也是相关联的。

”生:上星期,我们班举行智力竞赛,每个小组每答对一题就得到10分,答对两题得到20分……答对的题目越多,分数也就越高。

因此,我认为答对的题目与最后的成绩也是相关联的。

二、新授师:好一个答对的题目与最后的成绩相关联!我们把它们的情况列成下面的表格,可以吗?师:从这个表格中。

你还知道什么?生:答对一题得10分,答对两题得20分,答对三题得30分……师:表中有哪两个量?它们的关系怎样?生:答对的题目与最后的成绩,它们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正比例教学设计(5篇)

正比例教学设计(5篇)

正比例教学设计(5篇)正比例教学设计(5篇)正比例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1.理解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2.能运用有关学问初步推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3.渗透函数的初步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推断。

教学难点理解“相关联的量”和“相对应的数”等术语。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1.已知体积和高度,怎样求底面积?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4.已知总产量和公顷数,怎样求公顷产量?二、体验合作,自主探究师: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探知这些数量关系的特征。

(板书课题:正反比例的意义)1.师:看到课题,你想学会些什么?2.探究正比例的意义①拿一个圆柱形的杯子,往里面倒水,你有什么发觉?引导同学发觉水的高度和体积的变化关系。

(课件出示例1)②小组合作争论:a.水的体积和高度有关系吗?b.水的体积是怎样随着高度变化的?c.相对应的体积和高的比值是多少?这个比值表示什么?同学争论后反馈:高度增加,体积也随着增加;高度减小,体积也随着减小。

小结:高度和体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高度变化,体积也随着变化;体积和对应高的比值总是肯定的。

③内化过程,加深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出示图表:早晨7:10何佳同学走在上学的路上。

争论下面的问题:①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相关联的量吗?②认真观看: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③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师引导同学理解以上问题,之后引出以下问题:观看以上两例,你发觉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生争论后小结:①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且变化方向相同。

③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总是肯定的。

小结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假如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肯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正比例》教学设计(15篇)

《正比例》教学设计(15篇)

《正比例》教学设计(15篇)《正比例》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中每个概念的含义;更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比例的量。

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提出本课复习题基本概念的复习什么叫两种相关联的量?下面两种相关联的量哪些量成比例?成比例的是成正比例还需成反比例?什么样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什么样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成正比例关系的量与成反比例关系的量有什么异同点?应用练习完成教材97页的“做一做”。

第3题在完成时可先把题中的等式变一变形,像y=8x变成y/x=8;把y=8/y 变成xy=8,这样判断起来就方便了。

巩固练习完成教材99页第6~7题。

全课总结(略)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上步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区别有关易混概念,进上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讲述本课复习课题并板书基本概念的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什么叫比?什么叫比例?(就学生所举的例子再让学生说说比和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说说比的基本性质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与比例的基本性质各有什么用处?看教材95页的归纳整理,并把基本性质栏中的空填上,说说根据什么填写的?完成教材95的“做一做”。

结合第3题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做解比例?根据是什么?示比值和化简比。

独立完成教材96页上的题目。

说说求比值与化简比的区别?(求比值是根据比的意义。

用前项除以后项,得到结果是一个数;化简比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得到的结果是一个最简整数比)。

看书中的表,总结方法。

完成教材96页的“做一做”比例尺问题:1)什么叫做比例尺?说说“图距”、“实距”、“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

2)一幢教学大楼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100,这比例尺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比例尺除写成数字化形式处,还可怎样表示?完成教材97页上的“做一做”。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63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第66页练习十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相关联的两个量及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学情分析1.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会解决按比例分配的简单数学问题。

2.有一些朴素的正、反比例概念。

学生在中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经验,比如坐车时间越长,行走的距离就越远等。

多媒体运用: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谈话引出例1的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

2、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可先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行驶的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行驶的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3、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表中的数据,找一找这两种量的变化的规律,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去寻找“不变”。

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

教师可根据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确认这一规律,并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如果学生发现不了上述规律,可引导学生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4、根据上面发现的规律,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规律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一定)5、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作具体说明: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页的例2,“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第4、5题。

教学目标:1。

能用“描点法”画出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2。

使学生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估计能力。

3。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激趣1、判断下面两种量能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2、折线统计图具有什么特点?能否把成正比例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在折线统计图里表示出来呢?如果能,那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1的表格根据表中列出的两种量,在黑板上分别画出横轴和纵轴。

你能根据表中的每组数据,在方格图中找一找相应的点,并依次描出这些点吗?2、学生尝试画出正比例的图像3、展示、纠错每个点都应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一组对应数值。

4、回答例2图像下面的问题,重点弄清:(1)说出每个点表示的含义。

(2)为什么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3)你能根据时间(路程)估计所对应的路程(时间)吗?你是怎么看的?借助直观的图像理解两种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的变化规律。

三、巩固延伸1、完成练一练小玲打字的个数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打字数量和时间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正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正比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关系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正比例的概念。

2.正比例的性质和特点。

3.正比例的求解。

教学难点:1.在实际问题中找到正比例关系。

2.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教学板书。

3.教学实例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呈现一张生活场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可能存在正比例关系的因素。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做出猜想。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教师给出正比例的定义:“当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恒定时,称为正比例。

”2.教师通过数学符号表示正比例关系:如果x和y是两个量,且x与y的比值为k(k≠0,k为常数),则称x与y成正比,记作x∝y。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提问:“在什么情况下,两个量之间会存在正比例关系?正比例关系有什么特点和性质?”三、性质和特点(15分钟)1.教师列举一些正比例关系的性质和特点,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正比例的性质和特点,如:a)x和y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时,x和y的比值k是常数,称为比例系数。

b)当x增加或减少时,y也相应地按照比例变化。

c)当x=0时,对应的y值也为0。

d)在坐标系中,正比例关系呈直线。

四、求解正比例(20分钟)1.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问题。

2. 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教授学生如何利用y=kx的形式来求解正比例关系中的未知量。

3.教师进行板书总结,并提醒学生注意解答问题时的单位和精度。

五、练习和巩固(20分钟)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的练习题。

2.学生互相交流并批改答案,教师进行讲解和纠正。

六、拓展(10分钟)1.教师给出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正面关系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解答,并通过小组展示呈现自己的解决思路和结论。

正比例教案 教学设计6篇

正比例教案 教学设计6篇

正比例教案教学设计6篇正比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正比例这个资料是学生在学习了比的好处、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课是有关比例知识的初步认识,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正比例的好处,决定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材带给了三个情境,其中一个是图像,两个是表格,让学生在具体问题、具体情境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让学生透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自主发现正比例的变化规律,理解正比例的好处,会决定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乘法时,已经明白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就扩大几倍这个规律,这个规律实际上就是正比例的一个变化规律,所以,学生对这个资料是有个初步的接触。

在这个资料的学习中,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根据表格中的具体数据决定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根据文字叙述决定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个性是学生对学过的数量关系不熟悉时就更难了。

教学目标:[由整理]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好处,并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

2、能根据正比例的好处,决定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重点: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好处。

2、能根据正比例的好处,决定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好处,决定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情境一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

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2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

情境二1、一些人买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

2、把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相同。

4、说说以上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应付的钱数随购买苹果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相同。

《正比例》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正比例》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正比例》的教学设计《正比例》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正比例》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正比例》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断方法。

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商店里有两种包装的袜子,一种是5双一包的,售价为25元,一种是8双一包的,售价为32元。

哪种袜子更便宜?学生独立完成后师提问:你们是怎样比较的?生:我先求出每种袜子的单价,再进行比较。

师: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的?生:因为总价=单价×数量,所以单价=总价÷数量。

师:如果单价不变,商品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正比例。

(板书:正比例)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教学例1,学习正比例的意义。

(1)结合情境图,观察表中的数据,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出示自学提示:表中有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学生自学并在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2)认识相关联的量。

明确: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计算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计算后汇报:===…=3、5,每一组数据的比值一定。

(2)说一说,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表示什么?(彩带的单价,也就是彩带的单价是一个固定的数)(3)请学生用公式把彩带的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4)明确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精选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2.能力目标:注重学生观察、对比、总结能力的培养,并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应用意识和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懂得存款利国利民,并从教育储蓄中感悟国家对少年儿童的殷切希望,树立努力学习的志向。

重点难点: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会正确计算利息。

理解税后利息的含义,会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公式。

教学流程:一、知识扩充(师出示中国五大银行行标。

生根据生活经验,理解银行的业务范围及银行的分类。

)师:(出示一组信息) 20xx年12月,中国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 636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 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 2 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 711亿元。

(让生思考,从信息中想到了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储蓄的意义,感受存款不但利国而且利民。

效果预测:学生可以从信息中感悟到国家用集资上来的存款繁荣经济、建设国家、援助农业,加强储蓄的意识。

二、创设情境师:老师积攒了1000元钱,把它放在什么地方最安全合理呢?生:放在银行里,不但安全还可以使自己的用钱更有计划。

师:听从大家的意见,现在老师就想去银行存款,谁想和我一起去?(生走入老师创设的情境,感受存款的乐趣。

)师:当我们来到银行的时候,不但会受到存款员的热情接待,而且会拿到一张存款单。

存款单蕴含着怎样的奥秘呢?我们在填写的过程中一起总结好吗?(生独立完成填存单的任务,遇到问题随时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一个想像的空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把知识、能力、人格有机地融合,让学生的各种因素碰撞后的灵感在实践中得以体现。

效果预测: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补,学生可以掌握存款单的填写方法,并在老师的点拨中,掌握存款的种类、本金等数学概念。

三、合作学习师:(出示信息)小丽学会存款后,把100元存入银行,整存整取1年,年利率2.25%,到期时可取出人民币102.5元。

《正比例》优秀教案(精选13篇)

《正比例》优秀教案(精选13篇)

•••••••••••••••••《正比例》优秀教案(精选13篇)《正比例》优秀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正比例》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正比例》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了解正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更好的把握正、反比例概念的本质。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使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各种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能根据相关条件直接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高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相关条件直接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高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预设:一、概念复习:1、提问:怎样的两个量成正、反比例?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字母关系式。

二、书本练习:1、第9题。

(1)观察每个表中的数据,讨论前三个问题。

要注意启发学生根据表数据的变化规律,写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式,再进行判断。

(2)组织学生讨论第四个问题。

启发学生根据条件直接写出关系式,再根据关系式直接作出判断。

2、第10题。

(1)看图填写表格。

(2)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再根据图像特点判断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比例,也可以根据相关的计算结果作出判断。

要让学生认识到:同一幅地图的比例尺一定,所以这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3)启发学生运用有关比例尺的知识进行解答。

3、第11题。

填写表格,组织学生对两个问题进行比较,进一步突出成反比例量的特点。

4、第12题。

引导学生说说每题中的哪两种量是变化的,这两种量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能不能用相应的数量关系式表示这种变化的规律。

5、第13题。

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补充练习1、对比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正比例》教学设计教案

《正比例》教学设计教案

《正比例》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能够识别正比例关系。

2. 学生能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正比例的定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 正比例的判断方法:观察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它们的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

3. 正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速度、效率等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概念,判断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正比例关系的判断,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正比例概念。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正比例的判断方法。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正比例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时商品的价格与数量的关系,引入正比例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正比例的定义、判断方法及应用。

3. 实例分析:分析几个实例,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关系。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哪些量成正比例。

5. 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能否运用正比例知识判断实际问题。

3. 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易懂。

3.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比例关系,如反比例。

2. 让学生了解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九、教学资源1. PPT课件:正比例的概念、判断方法及应用。

2. 练习题:判断哪些量成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生活实例:购物、速度、效率等问题。

正比例教案教学设计6篇

正比例教案教学设计6篇

正比例教案教学设计6篇正比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正比例这个资料是学生在学习了比的好处、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课是有关比例知识的初步认识,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正比例的好处,决定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材带给了三个情境,其中一个是图像,两个是表格,让学生在具体问题、具体情境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让学生透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自主发现正比例的变化规律,理解正比例的好处,会决定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乘法时,已经明白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就扩大几倍这个规律,这个规律实际上就是正比例的一个变化规律,所以,学生对这个资料是有个初步的接触。

在这个资料的学习中,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根据表格中的具体数据决定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根据文字叙述决定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个性是学生对学过的数量关系不熟悉时就更难了。

教学目标:[由整理]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好处,并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

2、能根据正比例的好处,决定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重点: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好处。

2、能根据正比例的好处,决定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好处,决定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情境一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

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二)情境二1、一些人买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

2、把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也就是单价)相同。

4、说说以上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应付的钱数随购买苹果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相同。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相关推荐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精选1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篇1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总复习83—85页《正比例、反比例》。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回顾与交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整理知识,形成系统。

(2)通过具体问题的认识进一步认识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二)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通过复习与整理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并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函数打下基础。

(三)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学会区分正反比例。

教学重、难点:(1)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积累活动经验,体会重要的数学思想。

教法学法自主复习、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互帮互学教学准备表格、、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复习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②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③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④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2、根据条件说出数学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1)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2)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一)比的知识:1.谁来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列举:“按比例分配”、“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例)2.说一说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体会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

3.完成教科书p83“回顾与交流”的3题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结果,让学生比较后回答有什么发现。

新人教版《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

新人教版《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

新人教版《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新人教版《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人教版《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正比例》的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间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2)单价数量总价(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2、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中,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今天,我们先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

出示例1。

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

让学生观察表里两种量变化的数据,思考。

(1)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的?(2)路程和时间相对应数值的比的比值各是多少?这两种量变化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提问:这里比值5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它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2、教学例2出示例2和想一想要求学生按刚才学习例1的方法学习例2,然后把你学习中的发现综合起来告诉大家。

学生观察思考后,指名回答。

然后再提问,这两种数量的变化规律是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比值1.6是什么数量,你能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来吗?谁来说说这个式子表示的意思?3、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像例1、例2里这样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样看课本第40页最后一节。

4、具体认识(1)提问:例1里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例2里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为什么?(2)做练习八第1题。

《正比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正比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4. 证明题型
题型4:已知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6cm和8cm,请证明它们的面积比是3:4。
答案:两个正方形的面积比是3:4。因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所以第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6cm×6cm=36cm²,第二个正方形的面积是8cm×8cm=64cm²。所以面积比是36cm²:64cm²,即3:4。
但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讲授重点难点时,我可能没有讲解得足够清晰,导致部分学生还是有些迷惑。接下来,我会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这些学生,通过个别辅导和重复讲解,帮助他们彻底理解。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还不够熟练,因此在课后,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他们能够更多地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5. 综合题型
题型5:某班级有男生和女生共60人,其中男生占60%。请问这个班级有多少男生和女生?
答案:这个班级有男生36人,女生24人。因为男生占60%,所以男生人数=60人×60%=36人。女生人数=总人数-男生人数=60人-36人=24人。
八、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讲的是正比例,看到学生们认真听讲,积极互动,我感到非常欣慰。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新课讲授环节,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实际应用来解释正比例的概念,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我也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
2.实验操作: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测量不同长度的绳子,观察长度与重量的正比关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和实验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围绕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6202(新课)
课题:正比例(一)
内容:第19页——20页
教材解读:正比例关系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关系,学生已学过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体会了生活中存在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正比例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正比例关系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关系,同时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

为此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一系列的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共同之处,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这一系列的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教材从不同的角度(实际生活、图形)提供了有利于学生探索并理解正比例意义的情境,因此,教学时。

我们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正比例的过程。

使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

2、经历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过程。

能根据正比
例的意义来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使学生
体验探索数学的乐趣。

3、使学生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
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体验学有所用。

教学重点: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

教学难点:体验正比例意义的过程,能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

教学关键;理解并掌握正比例的意义。

学情分析:
正比例这一知识点,是学生在已经学过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对数字已经建立了一定的认知惯性,具体而言几乎都是静态的,对于变化的量接触比较少,缺乏一定的认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学生对新知识的反应,及时与学生沟通,熟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由于本单元的知识点相互之间有很强的联系,在教学正比例时,着重通过观察,分析图表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做出相应的判断。

正比例教学中活动较少,在教学中多采用讨论,交流,体验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体会正比例的含义和意义,进而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加深对正比例的理解,锻炼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

教学准备:学生制书中19页表格纸卡、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观察发现
(一)1、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即相关联的两种变化的量。

请同学们举出我们学过或生活中,有关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的两种量的实例。

(指名回答)
2、师: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解题能力。

请同学们拿出你课前准备的19页表格纸卡,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

思考:(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是否有关系?
(2)它们的变化分别有怎样的规律?规律相同吗?
(3)学生汇报。

课件(4)多媒体出示该组图表以及图像引导学生分析。

对学生的分析进行评价和点评。

课件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着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的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变)。

都是4。

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边长,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师:比值一定也可以说什么一定?多媒体出示;(商分数)。

师:请同学们再来看。

(二)、出示课件:教材第20页的表格。

2、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

把下表填写完整。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你发现它们是怎样变化的?
(3)他们的变化规律相同吗?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课件出示:【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不变。


师:我们再来看出示20页表3
课件:3、一些人买同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

把下表填写完整。

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独立思考片刻回答
课件出示:【质量与应付的钱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钱数随质量的减少而减少。

但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也就是单价)不变。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想一想表2、表3,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比值或商一定(不变),相同。

小结:课件出示:像这样的两种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就叫成正比例关系。

如;速度一定(不变),路程与时间就成正比例。

也就是比值(商)一定(不变)。

师:这就是我们这一课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

课件板书正比例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判断是否成正比例的条件是什么?(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记一记。

然后同桌交流交流。

师:想想看你有什么不明白的想问或对本课的内容还想说点什么?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师:(一)那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和边长呢?为什么?
(二)、1、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把表填完整。

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小红打字的个数和所用的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
小红打字的个数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3、看下表回答:圆的面积和半径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三)、判断下面每题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2、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

四、全课总结概括新知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自主册
板书设计: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增加(减少),另一种量也随着增加(减少)。

这两种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两种量的比值(商)一定
它们的关系是成正比例关系
设计中的课后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表格让学生探究出成正比例的量的条件。

让学生经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两种变化的量的关系,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比较、认识了正比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领会正比例的意义,并有效的掌握两重量是否成正比例地方法。

体验探索的乐趣,最后让学生用自己本课所学的知识来判断最初的有关平四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
边长是否成正比例的量。

形成首尾照应的形态,也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也使学生感受到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设计者:亮甲店中心小学陈桂菊
指导者:
六年级数学教案
内容:正比例(一)
亮甲店中心小学
2009年3月
陈桂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