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与联觉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联觉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文档资料
定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02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如考试、表演、作品展示
、口头报告等。
结果运用
03
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
议和指导。
XXX
PART 05
挑战与对策:提升联觉在 音乐教学中效果
REPORTING
面临挑战分析
1 2
学生个体差异
不同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存在差异,如 何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有效教学是一大挑战。
个性化反馈机制建立
反馈内容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反馈意见。
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式
采用口头、书面、演示等多种方式给予学生反馈,确保学生理解 并接受。
跟踪调整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学生 的个性化需求。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评价指标
01
综合考虑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因素,制
结合文学、美术、舞蹈等学科 ,设计跨学科的音乐教学活动 。
通过音乐与历史的结合,让学 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文 化。
探索音乐与科学的联系,如音 乐声学、音乐治疗等领域的知 识和应用。
实例展示与效果评估
展示优秀的音乐教学设计案例,包括 教案、课件、学生作品等。
通过学生反馈、教师评价等方式,对 音乐教学设计的效果进行评估与反思 。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背景与目的
背景
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 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联 觉作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为音乐 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目的
综述音乐教学中联觉心理教育的要点分析
2在幼师音乐教学中充分挖掘联觉体验
2 1 挖 掘共 通 型体 验 ,以 利于 加深 学生 对 音乐 作 品 的体验 和 对 内涵 的 .
1教青教学中联觉体验在文学艺术领域中的运用 人 的 视 觉 、 听 觉 、触 觉 、 嗅觉 、 味觉 等各 感 官之 间与 生 俱 来 就 是 彼 此联 系 、互相 呼 应、相 互渗 透或 迁移 的 。艺术 活动 中普 遍存 在着 一种 感觉 沟 通 另一 种感觉 的 心理现 象 ,它是 审美 知觉 的 交叉 、互通 、转 换 和挪移 ,人 们
称之 为 联觉 ,也就 是通 感 。在艺 术和 审美 上 ,对通 感 的体验 常常 分为 三个 方 面: 一是 艺 术的 各 门类之 间由于 存在 着 共 同规律 、共 同审美 特征 所激 起 的通 感 ,即所 谓 的 “ 术通 感 ” 二 是对特 殊 生活现 象 的感 悟而 引起对 艺术 规律 艺 。
教 育 时空
CiasineadTcnlg e e h n c e c n e h o o y R vi w
●I
综 述音 乐教 学 中联 觉心 理教 育 的要 点分 析
许孙勇
( 江 高等职 业技 术学 校 镇 江苏 镇江 2 2 1) 1 06 [ 摘 要 ] 乐 教 育 以音 乐 艺 术 为 手段 ,让 学 生在 感 受 音 乐 、表 现 音 乐 、创 造音 乐 的过 程 中 , 性格 、情 操 、思 想 、 意志 受 到潜 移 默 化 的 熏 陶感 染 , 音 以养 成 健康 、高 尚 的审 美 情 趣和 积 极 、 乐观 的生 活 态度 。音 乐教 育 中 的 审美 主 体 就 是学 生 , 他们 的审 美 过程 就 是 接 受音 乐 教 育 的过 程 。下文 讲 述 了在 音 乐 教 学 中如 何 挖 掘 学 生 的 “ 觉 ”潜 力 , 以达 到和 提 升 学 生 的 音 乐 审 美 能 力 。 以下 仅 供 参 考 。 联 [ 词] 乐艺 术 联觉 体验 音 乐学 习 关键 音 中图分 类号 :6 j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99 4 (00 3— 55 O 10 — 1X 2 1)2 0 2一 1
音乐课堂要培养学生的联觉能力
音乐课堂要培养学生的联觉能力“联觉”一词来源于希腊语synaesthesia,意思是指“同时的感受”。
心理学对“联觉”现象定义为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官的现象。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锻炼学生的音乐联觉能力。
因为联觉是多种感官的综合,而音乐这门艺术需要运用听觉、视觉、动觉等感官的有效融合,这样,学生才能在听觉体验的基础上用歌声、动作、乐器等方式把所听到的音乐表现出来。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如果音乐课堂上只是简单教一点歌曲、教一点声乐基本知识,那就谈不上“以审美为核心”。
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从来就没有孤立存在的音乐,只有与动作、舞蹈、语言同时存在的音乐。
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手势、运用身体的律动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引导他们运用听觉感受音高。
还可以结合多种手段,将演唱、伴奏和表演结合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演唱之中,一边听节奏一边演唱,再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体验,将表演融入歌唱之中。
这样,不仅能强化生活体验,而且能够让他们学会用联觉的形式去把歌唱好。
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能够运用音乐联觉理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多媒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动觉,特别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有效注意力时间比较短,一般在15~20分钟,而且更喜欢看或听比较直观的图像、影像、音像。
充分运用这些教学手段,不仅可以触动学生的听觉,还能触动他们的视觉,延长他们的有效注意时间,增强学习和审美能力。
另外,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听到的音乐用画笔展示出来,或者让学生根据律动来画出旋律线,将音乐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等与图画相结合,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觉、动觉并促进其有效融合,更好地运用联觉能力。
运用联觉提升学生的音乐感悟的尝试-2019年教育文档
运用联觉提升学生的音乐感悟的尝试“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
”“听,是音乐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似乎一切音乐活动都与‘听’有关。
”……从一个个专家学者对音乐特质的诠释中,我不难看出:音乐离不开“听”。
然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是不能将音乐全部局限于“听”字上,因为一个“听”字,是不能让学生听出《春江花月夜》中的意境美;一个“听”字,是不能让学生听出《高山流水》中所蕴含的知遇之意;一个“听”字,是不能让学生听出《生命交响曲》中的音乐价值。
为此,我们应突破“听”的界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全身感官,去全方位地感知音乐的内涵。
1、意象联觉,拉开音乐欣赏的神秘面纱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它常常通过声音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使人产生一种美仑美奂的感觉,这种感觉时而清晰地呈现在自己的脑海里,时而模糊地隐匿在记忆的深处,时而若隐若现地飘浮在眼前……这些就是我们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产生的“听觉”与“意象”的联合反映,进而造成并非只有一种声音存在的综合反应关系。
正因“听觉”与“意象”之间有着无法厘清的微妙关系,为此,我们在进行音乐欣赏时,要充分地发挥“想象”这一手段,从而帮助学生在音乐旋律的感知中、在内心律动的波澜中,深刻地体会音乐的内涵,进而拉开音乐欣赏的神秘面纱。
例如《春江花月夜》的欣赏教学。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曲通过对江南美景的再现,通过对游子思归的描写,通过人生的思考,描写出一幅清新典雅又果敢追求的人生画卷。
此曲无论是在意境的营造,还是音乐技法的生成,都达到了空前绝后的水准。
然而,如果我们单从“听”的角度来引领学生欣赏此曲时,就会让很多学生“不知其意,不感其乐”。
为此,我在教学时,通过意象联觉的手段,帮助学生进入音乐欣赏的世界:首先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出一幅江南美丽的画面,让学生先行有脑海中生成“春江花月夜”相关的视觉图像;接着运用文学的手段,介绍此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在在诗与律的交融中感知诗人对大自然奇丽景色的热爱,帮助学生产生意念感受;再接着,通过“画面、诗歌、乐曲”融合的方法,带领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走进乐曲的世界。
浅析“联觉”在音乐欣赏中的作用
浅析“联觉”在音乐欣赏中的作用作者:钱震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1年第09期心理学上把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过程或心理机制称为“联觉”。
“联觉”在生理学上称为伴生感觉或共同感觉,也有人译成“通感”。
如在音乐欣赏中,旋律的高低对人的心理变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音高不断升高,人的情绪就会随着音乐不断上升;而力度弱的音乐作品令人感觉舒缓,力度强的则令人奋发向上;快节奏的音乐感觉激情洋溢,慢节奏的则轻柔抒情……作为音乐创作的反向活动,音乐欣赏是以创作的终点为起点,对作品外在形式直接感知,形成对作品内涵的同情与共感。
因此,听众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可以因听觉而引发一系列的感官活动。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条最诡异的神经——“联觉”,一定能让学生听懂音乐和喜欢音乐。
一、多元的音乐联觉感知1.听觉与视觉之间的联觉音乐心理学研究表明:“音高与亮度具有联觉上的对应关系,频率越高的声音,给人的感觉越亮,频率越低的声音给人的感觉越暗。
”因此,在很多音乐作品中,写黑暗到光明时都选择了用低音到高音的进行,其中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晨景》了。
在这一段音乐中,以开始运用长笛和双簧管连续交替以弱奏吹出上行的主题,然后再通过力度逐渐的加强,并且不断地向上转调,用音区的不断增高使人产生的明亮感逐渐增强,直到后来整个乐队演奏出主题,让人在感觉中经历了一个太阳从慢慢升起到灿烂光辉、照耀万丈大地的过程。
《晨景》(谱例):2.听觉与空间之间的联觉音高与空间之间联觉的对应关系为:“音越高,空间知觉的高度越高;音越低,空间知觉的高度越低。
”“连续的音高变化可以使人产生上下、起伏、涨落、升降等运动体验。
”比如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中的一开始,就用“长笛采用局部近距离音程的上下级级进,构成整体的波浪式起伏的音响效果,使人感受到似乎音乐在描写溪流中的微波与流水的运动状态。
”音强跟空间之间联觉的对应关系是:“音越强,感觉对象距主体越近;音越弱,感觉对象距主体越远。
“联觉”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联觉”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李亚楠(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广西南宁530022)李亚楠:“联觉”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i g4奥尔夫曾说:“以身体奏乐,并把音乐移植于躯体 之中。
”在生活中,“联觉”这种奇妙的心理效应无处 不在,当我们欣赏一幅画、品尝一道美味或是聆听一首 美妙的音乐时,它都有可能不期而至,从而给我们的生 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其 节奏、调性、力度、速度、音色等方面的差异,都会促 使表演者、欣赏者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从而得到丰富 的审美经验。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联觉”将 听觉形象与动觉形象、视觉形象互相转化,不仅可以使 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同时还调动他们的多种 感官共同发展,从而获得更多审美体验。
一、 联觉定义及其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联觉”此词来自于希腊语“Synaesthesia”,又被 译为“通感”,其意为“同时感受”。
它是指对一个感 官或感觉区域的刺激,会引起另一个感官或者感觉区域 的反应,即由一种感觉引起其他感觉的心理现象,是不 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沟通与转化。
“联觉”是感觉的 一种,是与生俱来、本能的一种,是大脑皮层有关部位 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造成的“兴奋泛化”的结果。
音乐感受是一种对音乐进行想象或形象思维的能力,主要是通过听觉来感知音乐。
由于孩子的认知水平、理 解能力、生活常识以及音乐经验等十分有限,他们对音 乐的感受往往停留在直观层面不能深入,所以常常需要 借助他人的引导或自身其他的感官进行联想。
因此,在 音乐欣赏过程中,联觉就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 但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充分的想象空间,还有助于学生全 面、多角度地感受和了解音乐。
在音乐审美中,视听联 觉心理过程与想象、联想、幻想、形象思维、创造性思 维等能力的培养有着密切关系。
在音乐教育中,充分调 动视听联觉,能使学生的想象联想幻想更形象、更丰富,从而更有效地通过音乐审美培养和锻炼形象思维,提高 创造性思维能力。
让“联觉”带我们走“进”音乐世界
让“联觉”带我们走“进”音乐世界导读:本文让“联觉”带我们走“进”音乐世界,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让“联觉”带我们走“进”音乐世界马晶晶(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摘要:如果将听觉与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的活动联系起来形成“联觉”心理,让声音这门艺术能够表现形象、场景、情感、情绪、思想等,并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体验、感受音乐中蕴含的丰富内容。
关键词:联觉;情感体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不如绘画、雕塑那样直接描摹表现对象的形体,也不像文字能直接表达所见所思,这一特征决定了音乐的音响效果只能给听者提供完全抽象的概念和内容。
正是音乐的非空间造型性和非指意符号性在学生与音乐之间形成一道很高的门槛,学生很难走进音乐的大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中音乐鉴赏课旨在教会学生“聆听”音乐,重在师生共同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过程与方法。
笔者认为,如果将听觉与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的活动联系起来形成“联觉”心理,让声音这门艺术能够表现形象、场景、情感、情绪、思想等,并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体验、感受音乐中蕴含的丰富内容,让学生不只是走“近”了音乐,而是真正走“进”音乐的世界!一、运用“联觉”心理欣赏音乐的缘由每一部伟大的音乐作品中都蕴含着作曲家丰富、复杂、细腻的情绪与情感。
喜、怒、哀、惧是人的四大情绪,在个体发展中,情绪反应出现在先,情感体验发生在后。
试想一下:“一个完全与世隔绝的人,他会产生这些情绪吗?”显然不会!那为什么我们会有?是生活!生活让我们体会到人间温情与社会疾苦,正因为我们都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分子,生活中发生的大事小情、各种社会热点等等都会让我们产生丰富的情绪及情感体验。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教育即源于生活”,这一理论给了我莫大的启发与思索——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那些经典伟大的音乐作品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甚至感动全世界,正是因为作曲家关注人类社会生活和自然界中那些普遍被人们认同的事物与情感,他们运用全部感官从社会生活中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将之通过音响的形式表现出来,引发大众的共鸣。
联觉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所叙述 的事情 , 便像 一个 纺织 女从 线穗 上抽 线一样 , 手指只那 么 轻轻一绕 ,孩子们心底 的情感竞也丝丝缕缕地紧随着乐曲而抑 扬起伏 。它飞如长风 , 辽 阔的宇宙问到处 飞 , 终快 乐无 比。 在 始 它浮如 暗云, 孩子们 的心也似漫织轻愁 , 渐渐抑郁满面。它流如 春水 , 孩子们心底 的希望也能 喧嚷着奔 向远方 , 顷刻豪 情盈 怀 , 瞬乎 问便一一浮现于他们 的眼前 。这就是奇妙的音乐赠予他们 的意 象 联 觉 。一 种 思 维 由抽 象 向形 象 转 化 中因 联 想 、想 象 而产 生 的视觉享受 。意象联觉会陪伴着优美而感人的声音 ,在色彩 俏丽 、 宛在 目前 的画面上激起视 觉与意象 的连 锁应声 。如古筝 独奏 曲《 舟唱晚》 唤起 了学生们许多形象影象 。“ 渔 , 我们好象望 见 渔 舟 击 水 , 帆 摇 橹 如 飞 , 花 园溅 , 水 声 、 歌 声 此 起 彼 扬 浪 流 渔 落, 相互交织 , 出现出的是一 片欢快 、 热闹 的局 面。” 由此 可见 , 音乐可 以借助于这种外在情势 ,资助欣赏者特别是儿童对作 品 的明确 , 引发他们 的某种生理反应 , 同时又激发了儿 童对创造美 的寻求 。运动的音乐线条能深刻展现人们的心 田,唤起欣赏者 的形象影象 , 诱导人们议 决 自己的生理运动来得 到生动的意象
、
联 觉 视 听 体 验
音 乐 是 听 觉 艺 术 。音 乐 艺 术 的感 情 内涵 需 要 通 过 听 觉 去 感 受 , 同 人 的 生 理 的 同 它 心 时, 会产生情绪 、 视觉 、 联想 、 触觉 、 文学 、 色彩 、 动感等 多方面 的 通感和联觉 。 过去在音乐欣赏课 中, 主要靠录音机让学生聆 听音乐 , 欣赏
陈 年志 ( 苏省 句容 市. 圣 中心 小学 江 2 - -
初2年级音乐教学中的视觉与听觉结合
初2年级音乐教学中的视觉与听觉结合在初二年级的音乐教学中,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是一项重要而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仅是教授音符和旋律,更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共鸣。
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就像是两位密不可分的伙伴,共同带领学生进入音乐的奇妙世界。
当学生们在教室里聚集,我们的第一步是通过视觉引导他们。
在墙上挂满了音乐家们的肖像,他们的微笑和专注的眼神仿佛在诉说着音乐的力量。
这些视觉元素不仅仅是装饰,它们是我们教学的一部分,激发学生对音乐历史和不同风格的好奇心。
当学生们仰望着贝多芬的画像或是肖邦的雕塑时,他们开始理解,音乐不仅仅是一串串音符的堆砌,而是饱含情感和思想的艺术。
然而,真正的魔力在于听觉的体验。
在课堂中,我们使用各种声音材料,从经典乐曲到当代作品,从自然声音到电子合成音。
音乐的节奏和旋律通过扬声器传播,填充整个教室。
这时,学生们的眼睛不仅仅是看,它们开始倾听。
音符在空中飞舞,像五线谱上的小精灵,跳跃着引导学生们的感官之旅。
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我们创造了一个全面的音乐学习环境。
在教室里,我们可能会用颜色来描述音乐的情绪,或者用动作来感受节拍的韵律。
学生们的手指在琴键上跳动,他们的眼睛紧盯着乐谱,耳朵则专注地倾听着每一个音符的轨迹。
这不仅仅是一堂课,而是一次跨越感官界限的探索之旅。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见证了学生们如何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交汇处,找到对音乐的独特理解。
一位学生可能会在某个旋律中看到一幅画面,而另一位可能会在某段和弦中感受到一种情绪。
这种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不仅丰富了他们的音乐知识,更深化了他们对艺术及其表达方式的理解。
最终,视觉与听觉的结合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培养学生综合感知能力的关键。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教会他们音乐的语言,还教会他们如何用心灵去感受音乐的魔力。
因此,在初二年级的音乐教学中,让我们继续探索和创新,用视觉和听觉的和谐来启迪每一个学生的音乐之旅。
音乐欣赏教学中视听联觉的应用
音乐欣赏教学中视听联觉的应用摘要】联觉是音乐欣赏教学最有效的手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音乐情境,对学生的听觉、视觉、运动、语言等各个器官进行刺激,帮助学生用多种感官的方式来感受体验音乐的过程,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本文以视听联觉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作为研究,分析了视听联觉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作用以及应用途径。
【关键词】视听联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音乐作为培育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教育领域、社会的广泛关注,要求小学音乐教师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此丰富小学欣赏教学中的载体和形式,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
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视觉、听觉联动模式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实现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一、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应用视听联觉的作用(一)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欣赏教学大多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传承,学习积极性无法被有效调动,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借助多媒体播放音乐资源,如电影、电视剧主题曲、歌曲MV等资源,将抽象的音乐转化视觉和听觉双重刺激,通过视觉感官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意象,从而达到降低音乐欣赏教学难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以《颂祖国》为例,在组织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可根据音乐选择相应的视频进行剪辑播放,将祖国建国以来的伟大成就以视频的方式展示,配合播放《颂祖国》音乐,以此激发学生的丰富爱国情感,使学生对伟大的祖国进行联想,产生足够的代入感和身心体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渐将学习体验内化为音乐素养。
(二)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联觉教学方法应用最大的作用就在于通感,能够将听觉、视觉、触觉等联系在一起,从而带动学生融入到音乐欣赏教学中,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的过程。
通过音乐元素创编,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以《狮子王进行曲》为例,在播放主题音乐导入课程后,配合多媒体视频,由教师示范唱第一句“我是狮子森林之王”由学生接唱后续的歌词。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视听结合方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视听结合方法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初中阶段,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音乐素养。
音乐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视听结合方法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在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和效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初中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视听结合方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视听结合方法的内涵视听结合方法是指在音乐教学中,将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通过视觉感受音乐的表现形式,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视听结合方法强调音乐与视觉艺术的相互融合,以达到提高音乐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视听结合方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是一种具有较强感染力的艺术形式,通过视听结合方法,可以使音乐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信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视听结合方法有助于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视觉角度分析音乐作品,如乐曲的结构、旋律的走向等,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视听结合方法鼓励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积极思考、创新,将音乐与视觉艺术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的音乐作品。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三、视听结合方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一)优化教学内容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择适合的视听结合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授古典音乐时,可以引入与音乐作品相关的绘画、舞蹈等视觉艺术形式,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音乐教学的具体任务和目标,灵活运用视听结合方法。
如在教授音乐理论知识时,可以通过动画、图表等视觉信息,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音乐概念。
探析联觉体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
联觉是音乐审美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指各种感觉之间的特定联系,是一种感觉受到外界的刺激从而对另外一种或多种感觉形成影响的过程。
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要让联觉发挥重要的助学作用,以多种形式与音乐相结合,合理运用联觉体验,将听觉形象与动觉形象、视觉形象等进行相互转化。
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还能调动他们多种感官的共同发展,从而使其获得综合性的音乐审美体验。
一、联觉体验的概述(一)联觉联觉是出自心理学的一个特有名词,源于希腊语“synaesthesia”,常被译为同时的感受,或联感、同感等,也可被译为联合感知等。
联觉体验是指一个知觉系统获得的刺激引发另一个或多个知觉系统同时获得感受的心理现象。
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联觉是按音的传递方式进行的,先由发音体震动传播的音波被人的听觉感官所接受,再经过大脑处理所接收的听觉信息后,引发其他生理感受的过程。
因为联觉这一奇妙的感觉联通,故在音乐教学中可以运用联觉体验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来引导学生在课堂音乐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感觉器官联通的能力。
通过应用联觉体验使心理与音乐欣赏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强化学生在课堂音乐实践中对音乐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更容易将多种事物联系在一起,更容易产生听、嗅、味、触、视联通的审美联觉并感知音乐世界的魅力。
通过联觉体验在音乐欣〔摘 要〕联觉体验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是指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使用联觉体验的教学方式,可以对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有效刺激,从而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综合体验,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出发,分别阐述联觉体验在不同条件下的意义,以及联觉体验的不同形式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联觉体验;音乐欣赏教学;应用探析联觉体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文 / 孔令忆|音乐世界|Y I N Y U E S H I J I E86赏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音乐审美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想象力、审美情趣等得到显著提升,更好地促进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发展。
“联觉”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最美 、最 动人的属于 自己的歌声 。中国古代戏 曲对不 同角色 的声音特 征就采 用联觉来说明 :唱
老生 应有 “ 小龙 虎音 ” 、 “ 云音 ” 、 “ 鹤音 ” 、 “ 琴音 ”等 ;唱净角 ,应 有 “ 龙虎音 ” 、 大 “ 雷音 ” ;唱小生 或旦应有 “ 音” 、 “ 凤 云音 ” 、 “ 鬼音”等 3 ,这些联 觉基 础上 的说法 , J ~ 形象地为我们定位 了不 同声音观念与角色性格 。然而 ,人 的歌 唱器官及其运用 以及各人声 音特 点 都是 看不见 、摸不 着 的东 西 ,特别是 呼吸状 态 、共 鸣腔开合 状态 、音色音量 及其变化 等都
收 稿 时 间 :2 1 - 2 0 0 1- 9 1 作 者 简 介 :胡 新 民 (9 4 ) ,安徽 枞 阳人 。华 南 师范 大 学 音 乐学 院讲 师 ,研 究方 向 :声 乐演 唱与 教学 。 1 7一
特征 等方面的把握往往需要依 靠联 觉 向学生传达 。因而 ,就声乐 教学对相关联觉问题进行系统 研究和探讨 是十分必要 的。
界对联觉 活动的研究 ,目前 尚未引起普遍重视 。周海宏在 《 音乐与其表现 的世界——对音乐音 响与其表现对象之 间关 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 》『 3 中通过实证方 法 ,揭示声音基本属性 所引起
的联觉规律 ,在音乐 “ 联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而在声乐教学方面 ,由于歌唱发声器官 的 “ 不可见”性 、不 同学生之 间的差异性等原 因,使得歌唱发声状态 、演唱技巧 、音色 、情感
【 中图分类号】 1 【 J 66 文献标谀码】 A 【 文章编号】 08 9 6 2 1 l 0 — 6 7( 0 2)0— 1 0 0 2 0 2~ 6
引 言
“ 联觉 ” ( y et ei )一词源 自希腊语 ,意为同时感受 。 “ s n sh sa 是一种感 觉器官受到刺激时
初中音乐教学发展听觉技能
初中音乐教学发展听觉技能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一、学好重要性音乐教育是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特别是在初中阶段,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放松心情,缓解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而音乐教学中的听觉技能,更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听觉技能是音乐素养的基础,它包括对音高、音色、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的辨识和理解。
具备良好的听觉技能,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欣赏音乐,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和学习。
因此,初中音乐教学中发展听觉技能,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学习内容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听觉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音高辨识:能够准确辨识各种音高,包括基本音阶、和弦音等。
2.音色辨识:能够区分不同乐器的音色,理解音色的变化和组合。
3.节奏辨识:能够准确感知和表达各种节奏,包括简单的节奏图形和复杂的节奏变化。
4.和声辨识:能够理解基本的和声结构,包括和弦的构成和和声进行。
三、学习注意事项1.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
2.注重实践操作: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鼓励学生多听、多唱、多弹,通过实践提高听觉技能。
3.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音乐思维是指用音乐的方式思考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用音乐的语言和逻辑来理解和表达音乐。
四、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音高辨识:–练习音阶:每天练习基本音阶,逐渐增加难度,提高音高辨识能力。
–听力训练:通过听音乐片段,尝试辨识其中的音高,可以选用各种类型的音乐进行训练。
2.音色辨识:–乐器认知:了解各种乐器的特点,通过听不同乐器的音乐片段,提高音色辨识能力。
–和声分析:学习基本的和声知识,通过分析音乐中的和声进行,加深对音色的理解。
3.节奏辨识:–节奏练习:通过拍手、敲击等动作,练习各种节奏图形,提高节奏辨识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视听结合方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视听结合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视听结合方法音乐教学不仅是听觉的盛宴,也是视觉的盛宴。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视听结合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音乐体验,提升音乐素养。
本文将详细探讨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运用视听结合方法,以期为初中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视听结合方法的定义及意义视听结合方法是指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美感,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音乐体验,培养音乐情感,提高音乐素养。
二、视听结合方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1. 运用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音频等,将抽象的音乐元素具象化,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的美。
例如,在讲解乐理知识时,可以通过动画形式展示音符、节奏的组合;在欣赏乐曲时,可以播放与之相关的音乐视频,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全面感受音乐的魅力。
2. 结合舞蹈与动作舞蹈与动作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辅助手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乐曲风格、节奏相匹配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参与到舞蹈表演中。
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又能让他们在动作中感受音乐的韵律和情感。
3. 利用乐器演奏乐器演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乐器演奏,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了解乐器的特点、音色,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
此外,通过乐器演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乐曲的结构、和声等方面知识。
4. 创设情境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
教师可以根据乐曲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情境,如用图片、文字、故事等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音乐的美。
5. 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动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提高音乐素养。
同时,互动式教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初中音乐节奏感知能力培养记录
初中音乐节奏感知能力培养记录引言:音乐节奏感知能力是音乐学习中的关键能力之一,对于初中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举例说明具体的操作方法,分析性循序推理论点,并给出实践导向的结论,以进一步阐释初中音乐节奏感知能力的培养。
一、背景介绍音乐节奏感知能力是指能够准确地感知和理解音乐中的节奏元素,并能够准确表现出来的能力。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还能够对学生的乐器演奏和创作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具体操作方法要培养初中生的音乐节奏感知能力,可以采用以下具体的操作方法:1. 听力训练:通过让学生多听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培养他们对不同节奏的感知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鲜明节奏特点的音乐,如摇滚乐、爵士乐等,让学生仔细聆听,并尝试用简单的话语描述音乐中的节奏元素。
2. 步伐训练:通过让学生进行步伐训练,帮助他们感知和理解音乐中的节奏元素。
可以选择一些有规律的节奏,如4/4拍、3/4拍等,让学生按照节奏的要求进行步伐训练,同时可以辅以简单的节拍器或打击乐器,让学生感受到节奏的有机性。
3. 手拍练习:通过手拍练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节奏模式,如四分之一音符、八分之一音符等,让学生用手拍出相应的节奏,并通过集体合奏或唱歌的方式进行练习,加深学生对节奏的认识。
4. 创作活动:通过让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活动,培养他们的音乐节奏感知能力。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节奏模式,让他们进行组合和创作,加强他们对节奏变化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三、分析性循序推理论点以上的具体操作方法可以帮助初中生培养音乐节奏感知能力的原因如下:1. 多样化的听觉刺激可以扩展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使他们对不同节奏的感知更加敏感和准确。
2. 步伐训练和手拍练习可以通过身体的运动与节奏的感知相结合,增强学生对节奏的体验和理解。
3. 创作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
联动通感,融合教学法,强化音乐表现——以《抓妈荷》一课为例
教学·现场联动通感,融合教学法,强化音乐表现———以《抓妈荷》一课为例文|刘倩近年来,联动通感和融合教学法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其强调的是通过各种感官的联动,以及不同教学方法的融合运用,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下面以《抓妈荷》一课为例,看看如何联动通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一、教材分析《抓妈荷》是一首充满乡土气息的歌曲,它的旋律简单明快,歌词生动形象。
以儿童玩的“抓妈荷”游戏,向人们介绍了沭阳地区的传统节日,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感受美好生活带来的喜悦之情。
歌曲主要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描写抓妈荷的玩法,后半部分介绍节日及其对应的习俗。
二、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抓妈荷》,感受美好生活带来的喜悦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能一边演唱一边玩“抓妈荷”的游戏。
2.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演唱《抓妈荷》,运用合适的动作准确地表现歌曲三拍子韵律,结合歌曲情感,热情、诙谐地演唱歌曲。
3.了解江苏沭阳民歌的特点,感受民谣独特的旋律与句式。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参与演唱活动,感受民谣歌曲中传递的对家乡的热爱,感受美好生活带来的喜悦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编排动作感受歌曲的韵律、情感。
学唱《抓妈荷》,感受歌曲蕴含的情感,并能运用诙谐的方式欢快地演唱歌曲。
四、教学过程(一)基于听觉,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前创设情境:播放《拍皮球》歌曲,让学生跟着音乐律动进入音乐课堂。
教师:(出示沙包)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平时怎么玩沙包的?谁能为大家展示一下沙包的玩法?学生异口同声:是沙包,可以玩扔沙包。
三名同学展示了扔沙包游戏的玩法。
教师:大家可不可以跟着音乐玩沙包呢?学生异口同声:当然可以。
教师为学生播放《抓妈荷》。
学生跟着《抓妈荷》的节奏随意地玩沙包。
教师:大家玩沙包的动作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抛来抛去,一种是向上抛。
但是未能有效跟着节奏抛沙包,大家可以听音乐的强拍,在强拍时把沙包抛出去。
听觉与联觉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听觉与联觉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陈翠萍(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第六中学校,山西 太原 030003)【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发强烈,审美欲求与日俱增。
音乐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表现形态,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其所传递的思想、精神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
基于听觉与视觉相互渗透的联觉,是最常见的心理反应,其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进一步散发了其隐含的魅力。
本文在对听觉、联觉概念作出简述的同时,着重就听觉与联觉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听觉;联觉;运用【中图分类号】G688 【文献标识码】A一、相关概念论述最早源于古希腊语的“联觉”,译意为共同和感觉,是一种特别的认知现象。
它基于神经感知状态,通过刺激人体的某个感官或感觉区域,产生的一种性质迥然不同的心理现象。
某种维度上讲,联觉属于一种条件反射现象,是不同感觉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又如红色与太阳、火焰关联、蓝色与碧空相连等。
时至今日,学者们对“联觉现象”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见于弗兰西斯·高尔顿在《自然》杂志上的发文。
德国美学家费歇尔认为,各个感官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是一个感官的分支,多少能够相互代替,一个感官响了,另一个感官作为回应、作为和声、作为看不见的象征,也就起了共鸣。
根据我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释义,联觉就是不同感官之间的相互沟通。
音乐本身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在具有联觉功能的受众看来,其亦能触发味觉等感受,最常见的表现形态有色、听联觉、形、色联觉、语、色联觉等。
将听觉与联觉运用到初中音乐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对音乐内涵的体悟,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思想情感,继而发挥重要的教育价值。
二、听觉与联觉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一)基于动觉联觉音乐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它的节奏、速度、力度都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具有运动的特点。
联觉在音乐艺术中的运用及作用
联觉在音乐艺术中的运用及作用发布时间:2021-11-01T01:31:02.139Z 来源:文化时代2021年3期作者:杜瑞阳卓灵[导读] 摘要:联觉是人类对音乐的基本感觉反映。
在音乐艺术表现中运用和把握好联觉的对应关系,则能够帮助艺术者更好的理解和表现音乐。
一种感觉引起其他感觉的这种心理现象就叫做联觉,音高在就亮、明、白,情态体验中则兴奋、快乐、积极,音低视觉上暗、混、黑,情态体验中则抑制、哀伤、消沉。
音强在空间距离方面就近,在情感体验上为强,音弱空间距离是远,情态体验上则弱。
音长在个性人物特征中表现开阔、大、开放,情绪与态度中表现抑制、平和、安静,在事物运动中表现慢、静、变化少,音短在个性人物特征中表现狭窄、小、拘谨,情绪与态度中则表现的兴奋、急躁、激动,在事物运动中表现快、动、变化多。
在演奏某部作品的时候,演奏者心中要有一种表现意图,可以通过演奏技法手段表现出富有表现力的演奏。
根据以往的经验,一般大调色彩是明朗的积极的,小调色彩是暗淡悲伤的。
但是,在《松花江上》这首艺术歌曲上,作曲家一开始采用了大调,但却能表现思念出思念家乡、那种悲伤的情感,在演唱的时候,可以选择唱得豪迈有力,也可以处理上选择较弱别离的感觉。
单就从这首歌曲本身而言,唱得坚强豪迈没什么不对,但结合这首曲子的背景,是作曲家张寒晖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是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一首杰出的代表作,因此我本人更倾向于第二种演绎。
所以不要把音乐机械地理解为某部作品或者某种风格类型的音乐一定就是这一种感觉。
这就为什么同一首歌曲不同的处理可能会给人造成不同的感受,其实就是联觉对应关系。
任何一种音乐有五种声音属性,即音高、音强、速度节奏、发音速度、紧张度,以及这五种属性的不同的组合,它到底出什么表情取决于声音属性是怎么搭配的。
音乐音响传到听觉系统产生听觉体验最后达到纯听觉审美的体验。
我认为联觉就是一种感觉引起其它感觉的心理现象。
比如听觉上的刺激,产生了这种形象化的感受,并通过视觉的作用反应出来,这就是联觉,具有联系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觉与联觉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陈翠萍
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04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发强烈,审美欲求与日俱增。
音乐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表现形态,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其所传递的思想、精神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
基于听觉与视觉相互渗透的联觉,是最常见的心理反应,其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进一步散发了其隐含的魅力。
本文在对听觉、联觉概念作出简述的同时,着重就听觉与联觉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听觉;联觉;运用
【中图分类号】G688;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一、相关概念论述
最早源于古希腊语的“联觉”,译意为共同和感觉,是一种特别的认知现象。
它基于神经感知状态,通过刺激人体的某个感官或感觉区域,产生的一种性质迥然不同的心理现象。
某种维度上讲,联觉属于一种条件反射现象,是不同感觉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又如红色与太阳、火焰关联、蓝色与碧空相连等。
时至今日,学者们对“联觉现象”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见于弗兰西斯·高尔顿在《自然》杂志上的发文。
德国美学家费歇尔认为,各个感官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是一个感官的分支,多少能够相互代替,一个感官响了,另一个感官作为回应、作为和声、作为看不见的象征,也就起了共鸣。
根据我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释义,联觉就是不同感官之间的相互沟通。
音乐本身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在具有联觉功能的受众看来,其亦能触发味觉等感受,最常见的表现形态有色、听联觉、形、色联觉、语、色联觉等。
将听觉与联觉运用到初中音乐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对音乐内涵的体悟,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思想情感,继而发挥重要的教育价值。
二、听觉与联觉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基于动觉联觉
音乐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它的节奏、速度、力度都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具有运动的特点。
而且,在原始社会和现在的很多少数民族,音乐也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以歌舞乐一体的形式存在的。
在音乐教学中把听觉与动觉结合起来设计音乐体验活动,对学生体验音乐要素的变化、感受旋律的起伏、体会不同的音乐风格往往能有着很好的效果。
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运用听觉与动觉进行课堂设计主要体现在律动和舞蹈两个方面。
在湘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七彩管弦”这一课中,运用听动联觉的方式来设计欣赏海顿《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
章,在聆听这一音乐的同时,教师根据音乐的音高起伏变化、乐句的重复发展和最后力度的突然变化,用简单的手势和体态表现出来,这样学生不仅能用听觉来感受音乐,同时通过教师的手势和体态的变化,更形象地感受了音乐的基本要素,理解了作品乐句发展和主题重复,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基于图像信息
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视听信息很好地保存下来,并形象地将之传递给受众,进而触发了他们的心灵感受。
在现实中,作为生动的视觉艺术传达语言,图像与声音的组合构筑了人类视听世界,并成为人们生活形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图像本身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信息,具有生动性、直观性等显著特点,基此构筑的真实生活场景,对学生感官进行综合刺激,潜移默化中触发了他们的联觉反应,正是这种视觉与听觉的感官渗透,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审美对象的感受,使之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促进了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同时还有助于丰富其认知结构。
事实上,眼睛是通往心灵的窗户,让人充分领略音乐艺术的美感,并在“耳朵”的理性分析下,转化为某种理性和感性杂糅的信息,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师可根据教学作品需要,合理选择图像素材,营设真实虚拟场景,触动学生心灵感受,并促进他们相互交流,使之获得更多的感悟。
在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时,由于作品的时代以及所表现的情感距离学生太遥远,学生在体会和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
在欣赏时,可以出示凄惨的沿街卖艺人的画面,这样学生聆听的时候,就容易联想到瞎子阿炳的凄惨生活情境,与音乐产生共鸣。
在听三段体的音乐时,可以出示风景图片来表示三段体的结构,在听变奏曲式时出示一个人变换不同发型的图片,使学生将抽象的音乐曲式结构转变为形象的认知。
(三)基于动态媒体
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并通过特殊处理的数字信息,刺激人们的视听感受。
音乐本身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善于用耳朵去领悟作品内涵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但却未能充分将之审美呈现出来,还需运用联觉挖掘更多的音乐魅力。
基于听觉与联觉运用的初中音乐教学课堂,应充分利用动态媒体优势,通过立体、真实、形象的画面刺激,引导学生深刻感悟音乐作品中所富含的思想、情感,使之忘乎所以地沉浸其中,并从中获得快乐、认知,激发他们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音乐所表现出的是一种十分抽象的美感,并不擅长情感、情绪的清晰表达,而基于动态媒介,可将其中蕴含的内容更加具体、深刻地表达出来,提升了学生的理解深度。
在欣赏格什温《蓝色狂想曲》的第一主题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闭目聆听,思考演奏的乐器是什么?单簧管的演奏给你留下哪些最深的印象?并找出音乐中的爵士因素,让学生为第一主题取名。
复听时,音乐配合动画播放,学生欣赏的兴趣大增,由于音乐更加直观,所以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拉近了学生与音乐的距离,很好地理解了这段音乐的风格和主题。
(四)基于实物道具
音乐作为当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质是情感体验,在学生即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精准塑造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美的情感。
对于多数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值成长发育的关键期,显现出了独特的个性特征,对抽象事物的认知尚有不足,情感体悟有待升华。
在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中,将色彩斑斓、真实生动的实物道具引入运用,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成长規律,将抽象的音乐形态具象化,熏染了学生丰富情感,因而备受欢迎。
据实践发现,与音乐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直观道具的运用,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感知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乐,因而是释放其主观能动性的有效路径,同时还为扩展其音乐想象力奠定了基础。
具体而言,教师应根据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自己动手或组织学生动手制作鲜明、可爱的实物教具,活化知识课堂,增添趣味性,实际收效必将得到明显改善。
音乐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以学生即有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合理运用教学设施,可以刺激学生听觉与联觉,使之情感、思想认知得以升华。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自制一些打击乐器,用小水桶和气球做鼓,用易拉罐和沙子做沙锤,用一次性餐盘挂上铃铛做成铃鼓等,在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者单纯的打击乐声势练习中,大大提升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学生也收获了满满自信和对音乐探索的兴趣。
三、结语
总而言之,听觉与联觉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十分重要和必要,其作为一项系统化课题,在具体实践中,可充分利用动觉、图像信息、动态媒体、实物道具等作用,营设良好情景环境,激发学生感官感受,提升他们的认知共鸣。
希望更多的音乐教师持续关注此课题研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践行举措。
参考文献
[1]陈高兰.浅析音乐欣赏教学中“联觉”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7):104.
[2]任恺.音乐课堂教学中几个重要环节的心理学诠释与启示[J].中国音乐教育,2018(1):4-8.
[3]杨梦瑶.视听联觉:突破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樊篱[J].艺术评鉴,2017(23):121-122,130.
作者简介:陈翠萍(1969—),女,汉族,山西省太原市人,山西师范大学大学音乐学院04级音乐学专业本科,研究方向:音乐教学、识谱教学和合唱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