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影响世界的三种领导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影响世界的三种领导风格
作者:邹金彤
来源:《媒体时代》2013年第04期
摘要:纵观人类历史,每一位杰出的领导者都在用各自的领导风格影响着世界。
独裁型的“地产之王”唐纳德·特朗普创造了美国式的成功;仆人型的亚伯拉罕·林肯统一了美国南北,废除了黑奴制度;魅力型的圣雄甘地为印度人民带来了国家的独立与自治。
这些领导者拥有不同的身份,具备不同的特质,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用自己的领导力,带领他们的追随者走进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关键词:领导力领导风格传媒产业
一直以来,人们对帝王将相和商政精英的好奇让“领导力”成为经久不衰的话题。
然而,领导力并非精英们独有的特殊技能,人类的群体性决定了领导力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每一种组织机构,每一个社交团体,乃至每一次的群体活动,都需有领导力的作用,才能正常运作。
因此可以说,我们每一天都生活在领导者和他们的领导力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中。
领导者与管理者不尽相同。
管理者通常需要外在赋予的权力,而领导者并不依赖头衔和官职,他们的影响力时常出自于内在品格与能力。
管理者通常具有理性与冷静的特点,本分尽职,具备组织性与实践性;而领导者通常是真知灼见者,他们充满创造力,敢于实验,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还是冲动敢为的。
领导者能够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帮助他人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改变,甚至能改变他人的想法和行为。
而不同领域的成功领导者,往往也拥有各自不同的领导风格。
本文主要关注三种影响深远的领导风格,即独裁型、仆人型、魅力型,并对它们各自的特点、优势与弊端进行分析。
另外,根据传媒产业的特性,本文还将简述杰出的传媒领导者所需具备的特征。
独裁型领导者
“你被开除了!”——唐纳德·特朗普
唐纳德·特朗普是美国著名的“地产之王”,他被认为是典型的独裁型领导者。
有人评价,特朗普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简直就是美国式成功的完美定义。
对于独裁型领导而言,手握权力是领导力的核心。
特朗普也是如此。
他所拥有的全部产品都以自己的姓氏命名,他将自己的全名印在产品最显眼的地方,无论是特朗普摩天大楼,还是特朗普私人飞机。
不仅如此,他还写书,上杂志封面,甚至投资拍摄了一部以自己为中心的真人秀节目《飞黄腾达》。
这些太过高调太过急切的展示,使特朗普一度成为美国媒体攻击的头号目标。
美国《间谍》杂志就曾批
评道:“唐纳德·特朗普是一个肤浅庸俗的暴发户。
”但不可否认的是,唐纳德·特朗普在地产经营方面是极其成功的,而这种成功或许就是来自于他独裁型的领导风格。
独裁型领导通常倾向于自己决策,这是由“紧握权力”而衍生出的另一个特征。
特朗普的员工曾经这样评价他,“他一方面很公平,一方面又很专制。
在做每一个决策之前,他都会反复考量。
如果出现了让他难以做出有效决策的问题,他也会与合适的员工讨论。
我觉得,如果他不是个成功的地产商人,他应该会成为出色的最高法院大法官。
”
如评论所言,若非万不得已,独裁型领导不会轻易征求下属的意见。
他们更喜欢单打独斗。
当他们独自完成了从判断到决策的全过程后,才会告诉下属应该做什么,需要怎么做,以及什么时候做。
独裁型的领导在军队中最为常见,他们是整个决策过程的核心人物,对下属握有绝对的支配权。
因此,这种专横跋扈的“老大作风”成为了最不受员工和社会欢迎的领导风格。
有观点认为,无论在商界或政界,独裁型永远都是最无效率的领导者类型。
确实,如果独裁型领导平庸无奇、无才无能,那么,他们简单粗暴的领导方式和缺乏创意的决策,便只会使队伍走向失败的深谷。
然而,唐纳德·特朗普的成功却有力地反驳了上述观点。
独裁型领导很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对于为达目的所需使用的手段也了然于心。
另外,对个人战的偏好使他们在决策过程上所耗费的时间,远远少于那些鼓励员工参与决策的领导者们。
因此,在独裁型领导者带领下的组织,通常都能更有效率地处理紧急事件。
同时,擅于发号施令的独裁型领导者,也可以减轻员工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所产生的高压感,帮助他们正常工作。
因为员工们不用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突出重围,只需按照老板说的做就好了。
如此一来,如果独裁型领导天赋异禀,在他的队伍里最为能谋善断,那么,原本被认为“失败的决策”可能摇身一变,就成了“成功的决策”。
由此看来,独裁型领导者的缺陷并不一定是缺乏创造力或生产效率低下。
他们的问题在于,过分功利,只关注任务的完成和工作效率的高低,而忽视队伍的道德感、精神士气,以及队伍本身。
因此,在独裁型领导者中,鲜少出现改变世界、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领导者。
仆人型领导者
“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他同别人的友情。
”——亚伯拉罕·林肯
与“唯我独尊”的独裁型领导者相比,仆人型领导者采取的是一种截然相反的领导风格。
顾名思义,仆人型领导者的核心哲学是“以服务他人为先”。
不仅如此,“服务他人”还是出于他们内在的渴望。
他们所追寻的领导之路更关注其他个体的需求,即“我”如何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因此,这些领导者在追随者面前更多地扮演着类似于仆人的角色,而非专制高傲的国王,他们用内里的生命和品格激励人们成长,而非通过外在的权力来压制和强迫他人。
仆人型领导者中最典型的例子之一,莫过于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从仆人型领导者的性格特质来看,他们拥有清晰的自我意识和道德感,擅于倾听和沟通,能够治愈自己和他人,有先见之明。
而亚伯拉罕·林肯正是这样的。
1831年,林肯22岁。
这年的某一天,林肯来到新奥尔良的奴隶拍卖市场,亲眼目睹了黑奴被奴隶主残忍虐待的情景。
从那一刻起,林肯便将废除奴隶制当成了自己一生的目标。
仆人型的领导者往往能够准确地发现人们正在经受的苦难,同时,道德感与同理心,让他们无法对其视而不见。
不仅如此,杰出的仆人型领导者似乎天生就拥有修复问题或治愈伤痕的能力。
他们将自己放在金字塔的最底部,支持和帮助着他人的成长。
而这种支持与帮助是双向的,因此,不少仆人型领导者都能获得众多忠心的支持者和追随者。
从长远的结果来看,仆人型领导者有两个区别于其他领导风格的特点。
第一,他们所带来的改变具有长久的持续性,甚至会促使他人获得内在的转变和成长。
第二,仆人型领导者乐于下放权限给追随者,其团队也会因为他们的作为而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简单地说,仆人型领导者有可能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
对于典型的仆人型领导者林肯而言,美国内战为他提供了这样的平台。
被称为“伟大的解放者”的亚伯拉罕·林肯,用四年的时间,为美国人民,乃至人类文明,带来了两个长存于世的珍贵礼物,即美国南北统一和黑人奴隶制度的废除。
在林肯执政期间,他审慎的领导力让美国经历了革命性的转变,从那以后,每一个美国人都拥有了把握自主权的机会。
然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如此伟大的仆人型领导风格也有其固有的弊端。
第一,过于扁平化的领导结构可能导致权威的缺乏。
当这类领导者采用极端的服务方式照顾追随者的需求时,员工们可能会轻视,甚至忽略领导者的决策和工作指示,从而导致工作难以有效的完成。
第二,仆人型的领导风格可能会导致员工的动力缺失。
过于关照员工的需求,会导致领导者与员工的关系逐渐变成类似于“家长与子女”的关系。
如果仆人型领导者反复帮助追随者修补问题,追随者可能会因此而变得懒散,丧失解决问题的动力,一心认为“反正有人来帮我”。
第三,从种下“仆人”的种子到收获成功的果实,必须经历漫长的培养和维护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尤其过程中的投入与支出,对许多企业来说,似乎是不现实的;因而,或许也是企业不愿意的。
魅力型领导者
“我曾以为,领导力意味着操控他人的力量,但如今我明白,领导力其实是与人们和睦共处的能力。
”——圣雄甘地
二十世纪初期,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了魅力型领导者的概念,他认为“魅力”是领导者所具备的一种品质,这种“魅力”超出普通人的品质标准,因而是一种超自然所赐的力量,或者至少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品质与能力。
简单地说,魅力型领导者对下属有天然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他们运用自身的魅力激励追随者,使其跟随他们做出一些重大的组织变革。
魅力型领
导者拥有高度的自信和超群的表达能力,他们善于运用符号、比喻以及故事来传递自己的信念,偏好使用化繁为简的方法感染追随者。
比如,马丁·路德·金的每一句“我有一个梦想”,都能激发追随者的信心与信任,甚至让他们萌发与自己相同的“梦想”。
这些超凡的特质和品质,让领导者在追随者眼里变成如神一样的存在,因此,追随者会毫不质疑地紧紧跟随他们。
在研究领导力的学术界,圣雄甘地一直被认为是魅力型领导者的典范。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成就与他的领导风格息息相通。
在甘地的领导风格萌芽期,他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评估当下的社会环境,发现问题,勾勒愿景。
那时,大环境给印度人带来痛苦和磨难,人们希望改变现状却有心无力。
这时候,印度人最需要的就是能为他们指明方向、描绘愿景的领袖人物。
1915年,生活在苦难中的印度人还没有可以依靠的领袖人物,直到甘地在南非赢得第一次反种族歧视运动的胜利后,回到印度。
回到印度后,甘地通过描绘愿景,很快就获得了大众的积极支持。
第二年,甘地开始四处演讲,向公众传达自己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获取平等权利的信念,激发追随者的决心和忠心,并将一些被动的支持者转变成主动的拥护者。
这个阶段是魅力型领导者的培育期,这一阶段持续的时间越长,相应地,魅力型领导者的地位也就维持得越久。
甘地在这一阶段停留了十年。
1921年,甘地唤醒了整个印度,国大党开始以“印度自治”为目标,反对英国殖民。
1947年,甘地带领追随者实现了印度独立的愿景。
魅力型领导者通常被称为改革创新的代表人物,他们能够突破现有的秩序,采用异乎寻常的手段完成自己的使命。
在困难时期或危险情境下,魅力型领导者常常是世人眼中,带领人们冲出黑暗的英雄战士。
然而,魅力型领导者也有其局限性。
首先,魅力型领导者的个人魅力随时影响着集体决策,领导者可能因为在组织中被追随者神化,而高估自己的能力。
这样一来,错误决策的风险也就随之增大。
其次,追随者很容易变成死心塌地的崇拜者,那么对魅力型领导者的崇拜,甚至纵容,可能导致领导者的骄傲自大、独断专横。
在这样的情况下,魅力型领导者会逐渐演变成独裁型领导者。
倘若仅靠领导者单打独斗,那么失败的可能性自然会增加。
最后,虽然魅力型领导者拥有众多的拥趸者和追随者,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超凡的品质和使命一定符合人伦道德,与圣雄甘地同样身为魅力型领导者的阿道夫·希特勒,就正好证明了这一点。
领导者来自何处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从未停止过如何成为领导者的争论。
人格特质理论认为,某些人之所以会成为领导者,全赖于基因所带来的领导能力。
如果你从未展现过这种能力。
那么后天也不可能通过培育获得。
同样,伟人理论认为,领导力是内在固有的。
当环境需要时,生来就具备领导力的人,能轻易激发自己的天赋异禀,并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
伟人理论倾向于将领导者描绘成史诗般的英雄人物,并认为领导者之所以成为领导者,仅仅是因为命中注定。
相反,另一种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有成为领导者的潜能,只要通过后天适当的培育就能激发出来。
根据该观点,领导力只是一种影响事件的力量,而不是形成事件的原因。
也就是说,这种观点否定了个人英雄主义。
特朗普之所以成为“地产之王”,黑人奴隶制度之所以被废除,印度之所以能够独立,个中原因非常复杂,而并非仅仅是因为特朗普、林肯和甘地的个人能力。
另外,关系理论认为,领导者和领导风格是由领导者与追随者共同创建的,因此,这种理论将领导力的关注点着重在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关系上,而非领导者本身。
无论是哪一种观点,都有可取之处。
有些人天生具备领导者特质,他们或许高度自信,或许拥有超凡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这些特质使他们比其他人更容易成为被人拥戴的领导者。
然而,后天培育也非常重要,成为杰出的领导者需要多年的苦功。
例如,贝拉克·奥巴马并非生来就是总统,他对自身领导能力的训练是从担任社区组织者开始的。
经过十年的不断训练,11年后他才能成为伊利诺伊州参议员,24年后他才能成为美国第44任总统。
因此,即使是那些从小就是孩子王的人,他们的领导力也须经过时光和阅历的打磨之后,才能真正闪耀出光芒。
传媒产业里的领导力发展
不同于其他产业,传媒产业具有其特殊性。
那么,传媒产业所需要的领导者特征自然也有所不同,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若要在传媒产业中成为杰出的领导者,就需具备解码大环境里的不确定性的能力,如此才能在高变动的市场中抓住机遇。
因为传媒产业充满不确定性,传媒工作者难以准确预估受众的真正需求。
例如,默多克就是一位能够准确把握市场机遇的领导者。
他通过分析传媒大环境中的游戏规则,创造出新型的商业模式。
同时,他所创造的商业模式又反过来为传媒市场制定出新的游戏规则。
第二,通常来说,传媒产业中杰出的领导者同时也是杰出的冒险者。
传媒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高度的变动性,让传媒领导者难以预测他们是否能够获得成功。
有人曾说过,默多克就是一位冒险王,他的整个传媒王国就是起于突破惯例和承担风险。
第三,传媒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整个团队的持续创造力。
因此,传媒领导者不能依靠个人英雄主义来领导团队,他们需要通过建立激励机制、资源共享、给与员工自主权和适度的挑战等制度,来激发和驱动整个团队的创造力。
第四,和各行各业的领导者一样,在传媒产业中,给团队描绘出明确的和正确的愿景,是领导的关键。
最后,笔者认为,无论在哪个行业,最杰出的领导力既不是使用地位或声望所赋予的权力压制追随者,也不是依靠做实业的能力和沟通的技巧影响追随者。
就如约翰·麦克阿瑟所说:“理想的领导者能用生命、品格激励人们跟随他,并以公义的榜样散发出的力量作为权柄的来源,这才是最杰出的领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