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肝经的方法及具体穴位图
肝热敲经络呵护肝脏刮肝经敲胆经的最佳时间
肝热敲经络呵护肝脏刮肝经敲胆经的最佳时间要有能力使肝热下来,就要人体的血够,人体才能制约身体里的病毒,肝热才会下降。
每天敲大腿外侧的胆经三分钟(平坐,右腿搁在左腿上,用自己的空心拳从屁股开始敲。
沿大腿外侧一直敲到膝盖,要敲两条腿)(人体的造血材料) 。
每天十点半以前要上床睡觉(人体的造血时间)可以早睡,不可以晚睡,今天睡晚了,明天或后天要把他补回来,等到你的问题解决了,也要在十一点睡觉。
每天敲胆经对面的肝经。
尤其是左腿。
在床上平坐,让自己的大腿内侧面朝上。
中间就是肝经,可以敲,可以用手指去压,会痛,经常压,压到不痛。
三个月可以见效,半年左右应该差不多了。
注意观察手掌颜色的变化,观察手臂血管粗细的变化,当手掌颜色红起来,手臂血管变粗,然后手掌颜色又不红了,血管又变细了,那是血多了一点,人体把它抽进内脏去了,象年轻人大部分应该是进了肝脏, 这样反复几次,肝脏的藏血就会多起来,小便颜色就会比较黄,人体的寒象就会变的,现在小便应该是有泡的(看早晨第一次的小便),那时候小便就没有泡了,舌中间的裂纹也会没有了,血上升,肾气上升,肝热现象下降,胃热情况就改善。
呵护肝脏呵护肝脏肝脏是五脏之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心相互依存,以肾相互补充。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由此可知肝乃人体周身血之统领,而血的运行时时都影响着人每一天每一时的健康。
从女子的角度来说肝气郁结,肝毒过多,就会直接影响期月事的健康运行。
女子以月事顺为身体顺,月事一旦出现问题,疾病百生。
为何很多人的脸上总是有着很多痘痘,不管多好多贵的化妆品都没用,其实这个时候你应该从根本上去调理,排除肝毒湿热疏肝理气,气血顺畅了,痘痘自然就会消除了。
从男子的角度来说,肝气郁结,肝火旺,肝功弱,就会出现血气运行不达,经络不通,给肾提供的元气也就自然无法送达。
肾功能自然也就会不好。
肝所藏之血还与肾精有互资互化的关系,精血同源,肝血旺则肾精充,肾精充又可使肝疏泄有物。
肝经脾经肾经胃经上的几个重要穴位的位置与功能
.个,有很多还根本不好找。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也14肝经的穴位比较少,就肝经一般不就对身体非常有好处了。
没必要用那么多,一般能使用其中四五个,用个手指去摸大腿就是做个劈叉动作,太容易找准确,这里有一个很好的办法,根,有一根硬筋,顺着硬筋往下走就是肝经了。
肝经上的穴位,有的可以一带而过,了解一下名称即可,有的则需要每天反反复复地揣摩、深思。
因为,有的穴位会像您最亲的人一样,不离不弃地伴随您一生。
穴位中称:大敦(井木穴)治崩漏、月经过多等出血症:艾灸大敦穴是源头的意”“井“大敦”就是特别厚。
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敦”是厚的意思,思。
像所以肝经上的大敦穴能治疗出血症,且主要是下焦出血,中医讲肝藏血,崩漏、月经过多等。
处理大敦时,经常使用的方法是艾灸。
穴位位置:在足大趾外侧趾甲角旁一分。
古代的医家一致认为大敦是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主治疾病:炙罢大“”《胜玉歌》“此穴是治疗疝气的特效穴位。
《玉龙歌》七般疝气取大敦。
”敦除疝气。
疏肝理气的作用最强,善治因气郁不舒引起的妇科诸症,如闭经、痛经、崩漏,更年期综合症。
同时也是治疗男子阳痿、尿频、尿失禁的要穴用指甲轻掐此穴还有通便之效同时,此穴还是治疗肝脏慢性病必不可少的治疗和保健要穴最佳方法:此穴用艾炙效果最好;..穴位名称:行间(荥火穴)出现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心火旺的症状:揉行间穴。
稍靠近大指趾侧之处,在脚的大拇趾和第二趾根部之间的中央起,穴位位置:在脚的表面交接处上就是行间穴。
,最善肝经的子穴”,行间属火,行间是散心火的,为主治疾病:“荥主身热图·治头面之火,如目赤肿痛、面热鼻血等,眼睛胀痛掐此穴尤为显效。
《类经”“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木气自下。
翼》还治心里烦热,燥咳失眠。
因肝经环绕阴器,行间还善治生殖器的热症,如阴囊温疹、小便热痛、阴部瘙痒等。
对痛风引起的膝踝肿痛,点掐行间也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使用体会:施压,会强痛。
肝经胃经脾经重要穴位图及说明(建议收藏)
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几个穴位的位置与功能肝经的穴位比较少,就14个,有很多还根本不好找。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没必要用那么多,一般能使用其中四五个,就对身体非常有好处了。
肝经一般不太容易找准确,这里有一个很好办法,就是做个劈叉动作,用个手指去摸大腿根,有一根硬筋,顺着硬筋往下走就是肝经了。
肝经上的穴位,有的可以一带而过,了解一下名称即可,有的则需要每天反反复复地揣摩、深思。
因为,有的穴位会像您最亲的人一样,不离不弃地伴随您一生。
穴位中称:大敦穴(井木穴)治崩漏、月经过多等出血症:艾灸大敦穴“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
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
中医讲肝藏血,所以肝经上的大敦穴能治疗出血症,且主要是下焦出血,像崩漏、月经过多等。
处理大敦时,经常使用的方法是艾灸.穴位位置:在足大趾外侧趾甲角旁一分。
主治疾病:大敦是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1。
古代的医家一致认为此穴是治疗疝气的特效穴位。
《玉龙歌》“七般疝气取大敦。
"《胜玉歌》“炙罢大敦除疝气。
”2.疏肝理气的作用最强,善治因气郁不舒引起的妇科诸症,如闭经、痛经、崩漏,更年期综合症。
3。
同时也是治疗男子阳痿、尿频、尿失禁的要穴,用指甲轻掐此穴还有通便之效4。
此穴还是治疗肝脏慢性病必不可少的治疗和保健要穴最佳方法:此穴用艾炙效果最好穴位名称:行间穴(荥火穴)出现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心火旺的症状:揉行间穴。
穴位位置:在脚的大拇趾和第二趾根部之间的中央起,稍靠近大指趾侧之处,在脚的表面交接处上就是行间穴。
主治疾病:“荥主身热",行间属火,行间是散心火的,为肝经的子穴,最善治头面之火,如目赤肿痛、面热鼻血等,眼睛胀痛掐此穴尤为显效。
《类经·图翼》“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木气自下。
"还治心里烦热,燥咳失眠。
因肝经环绕阴器,行间还善治生殖器的热症,如阴囊温疹、小便热痛、阴部瘙痒等.对痛风引起的膝踝肿痛,点掐行间也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敲胆经敲肝经敲心包经
敲胆经敲肝经敲心包经陈玉琴老师专题(转)1、敲胆经方法:身体平坐(坐在床上或者椅子上,保持一定高度使进一步操作方便即可),将一条腿搁在另一条腿上面,用自己的拳头从屁股开始敲,沿大腿外侧一直敲到膝盖,另一条腿也是这样,每次敲时要一下一下来,不要太快,不需要要很用力,把自己的手举起来,随势下降敲打就可以了,大概100多下就可。
每条腿每天敲两分钟左右就够了,敲的时间自己决定,目的是刺激胆经,使他的胆汁分泌好一点,从而让人体吃下去的食物得到最好的吸收,为人体造血准备足够的材料。
注意事项:1、老人敲胆经不要敲得太多,因为血升得太快人体的调节也会快,这样比较不舒服。
2、怀孕的人不能敲,也不能让孕妇有痛感,会对宝宝有影响,胆可以轻轻地拔罐,当然不允许拔出红的印子来,如果脚有水肿,可以把手指放在肾经经络上,用冥想的方法让水退下去,或轻轻的在上面动来动去,总之不能让孕妇有痛的感觉。
2、敲肝经现象判别:晨起会有天旋地转的现象应该责之于肝,你自己摸一下头顶百会穴部位的温度是不是比头部其他地方热,看一下自己早晨第一次的尿是否比较黄,号一下自己左右手寸关尺的脉,是否左手中间的脉比较强,如果是的话,请压你自己的肝经。
方法:大腿上,肝经集中在大腿的内侧;操作时一是可以采用平坐,一条腿平放在另一条腿上,从大腿跟部一直敲打到脚部;或者平躺在床上,一条腿伸直,另一条腿向内弯曲,然后请人帮忙敲打;每条腿三到五分钟。
或者使用真空拔罐器拔罐来替代。
注意事项:注意,不要象传统的拔罐那样拔罐,罐留在皮肤上的时间最多十到二十秒,甚至罐上去就拿下来。
只要皮肤有一点红色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拔出红印子,沿经拔,可以三次或四次。
3、敲胃经方法:大腿部胃经络,敲打大腿的前表面(平面);另外可以晚上睡觉时,放双手在胃部做顺时针转动,意念留在胃部,做十分钟。
4、敲心包经方法:先压脚跟外侧昆仑穴(脚掌上面外测那个突出的骨头的后方窝里就是);你认真去找,很痛的点就对,不用很用力,但要时间长一点,每个脚跟压二分钟;然后平卧,用你的手指压在两乳连线的正中膻中穴,静静的冥想这一点,十分钟左右,如果你无法集中你的注意力于这一点,那么你就坐在一个桌子的角上,让自己的膻中穴(即两乳连线的正中点)顶在桌子尖上(只要顶在那儿有感觉就可以了),人可以趴在桌子上假眠十分钟。
人体经络穴位图谱肝经
股阴:股指大腿内侧为阴即指本经行于大腿内侧
环阴器:环意指环绕阴部
颃颡:指鼻咽部喉头以上至鼻后窍之间 又写作吭嗓
指头顶高处百会穴所在
大趾丛毛
足背
内踝前1寸
内踝上8寸 交足太阴之后
腘内
股内
绕阴器
小腹属肝络胆
膈
布胁肋
喉
鼻咽部
目系
前额与督会于巅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1.大敦* Dàdūn LR 1 井穴 定位 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 0.1寸指寸 主治 ● 疝气遗尿癃闭经闭崩漏月经不调阴挺 ● 癫痫 操作 浅刺 0.1~0.2寸或点刺出血
2.行间* Xíngjiān LR 2 荥穴肝经子穴 定位 在足背侧当第 1、 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 主要用于肝实证郁结、阳亢、肝火、肝风 ● 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喎 ● 月经过多崩漏痛经经闭带下疝气 小便不利尿痛 ● 中风癫痫 ● 胁肋疼痛急躁易怒黄疸 配伍 1. 配泻丘墟、阳陵泉清肝泻火类龙胆泻肝汤; 配泻丘墟、百会清肝泻火通络止痛治疗厥阴头痛 2. 配泻风池补复溜平肝熄风滋阴潜阳类镇肝熄风汤 操作 直刺 0.5~0.8寸
曲泉
阴包
8.曲泉* Qūquán LR 8 合穴 定位 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 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主治 ● 小腹痛小便不利淋证癃闭 ● 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阴挺阴痒遗精阳痿 ● 膝股疼痛 操作 直刺0.8~1寸
茎:指阴茎
足厥阴络脉名蠡沟在距内踝上五寸处分出走向足少阳经脉其分支经过胫骨部上行到睾丸结在阴茎处 其病症气厥逆则睾丸肿胀突发疝气实证见阳强不倒;虚证见阴部暴痒取足厥阴络穴治疗
足厥阴肝经图高清版人体穴位图
足厥阴肝经图高清版人体穴位图足厥阴:从大趾背毫毛部开始(大敦),向上沿着足背内侧(行间、太冲),离内踝一寸(中封),上行小腿内侧(会三阴交;经蠡沟、中都、膝关),离内踝八寸处交出足太阴之后,上膝腘内侧(曲泉),沿着大腿内侧(阴包、足五里、阴廉),进入阴毛中,环绕部,至小腹(急脉;会冲门、府舍、曲骨、中极、关元),夹胃旁边,属于肝,络于胆(章门、期门);向上通过膈肌,分布胁肋部,沿气管之后,向上进入颃颡(喉头部),连接目系(眼球后的脉络联系),上行出于额部,与交会于头顶。
它的支脉:从“目系”下向颊里,环绕唇内。
它的支脉:从肝分出,通过膈肌,向上流注于肺(接手太阴)。
本经一侧14穴(左右两侧共28穴),其中12穴分布于下肢内侧,其余2穴位于腹部及胸部。
首穴,末穴。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神经系统病症、肝胆病症、眼病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大敦穴、、、、、、、、、、、、、期门穴(1) 大敦穴LR1 Dà dūn[定位]在足大指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有足趾背动、静脉;布有腓神经的趾背神经。
[主治]疝气,缩阴,阴中痛,月经不调,血崩,尿血,癃闭,遗尿,淋疾,癫狂,痫证,少腹痛。
[配伍]配、治癫、狂、痫和中风昏仆;配、、治梅核气。
[刺灸法]斜刺寸,或用三陵针点刺出血;可灸。
[附注]肝经井穴。
(2) 行间穴LR2 Xíng jiān[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趾背侧动、静脉;腓神经的跖背侧神经分为趾背神经的分歧处。
[主治]月经过多,闭经,痛经,白带,阴中痛,遗尿,淋疾,疝气,胸胁满痛,呃逆,咳嗽,洞泻,头痛,眩晕,目赤痛,青盲,中风,癫痫,瘛疭,失眠,口喎,膝肿,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
[配伍]配治青光眼、降眼压;配太冲穴、、、治肝火上炎、头痛、眩晕、衄血;配、、治肝气犯胃之胃痛;配、治肝火犯肺干咳或咯血。
[刺灸法]直刺寸;可灸。
肝经腧穴
大敦:在足趾,大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
(坐位,足趾趾甲外侧缘与下缘各做一垂线交点处。
)行间:在足背,第一、二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正坐垂足,足背第一、第二趾缝端凹陷处。
)太冲:在足背,第一、二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
(足背,沿第一、第二趾间横纹向足背上推,感到有一凹陷即是。
)中封:在踝区,内踝前,胫骨前肌肌腱的内侧缘凹陷中。
(坐位,趾上翘,足背可见一大筋,其内侧,足内踝前下方凹陷处。
)蠡沟: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坐位,内踝尖垂直向上5寸,胫骨内侧凹陷处。
)中都: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坐位,内踝尖垂直向上7寸,胫骨内侧凹陷处。
)膝关:在膝部,胫骨内侧踝的下方,阴陵泉后1寸。
(阳陵泉向后量一横指,可触及一凹陷处。
)曲泉:在膝部,腘横纹内侧端,半腱肌肌腱内侧凹陷中。
(膝内侧,屈膝时可见膝关节内侧面横纹端,其横纹头凹陷处。
)阴包:在股前区,髌底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大腿内侧,膝盖内侧上端的骨性标志,直上4寸处。
)足五里:在股前区,气冲直下3寸,动脉搏动处。
(气冲直下四横指处。
)阴廉:在股前区,气冲直下2寸。
(气冲直下三横指处。
)急脉:在腹股沟区,横平耻骨联合上缘,前正中线旁开2.5寸。
(腹股沟动脉搏动处,正中线旁开四横指处。
)章门:在侧腹部,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际。
(正坐,屈肘合腋,肘尖所指处,按压有酸胀感处。
)期门:在胸部,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正坐或仰卧,自乳头垂直向下推二个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处。
)。
春季养肝,肝经敲打手法及肝经4大常用要穴的功效和按揉手法
春季养肝,肝经敲打手法及肝经4大常用要穴的功效和按揉手法“春季是最适合养肝的季节,肝的问题不论是实证的肝气阻滞、肝火灼盛、肝阳上亢,还是虚证的肝血不足、肝肾阴虚,你都可以从按摩自己的肝经开始进行调理。
中医认为,经络的调节作用是双向的,实可泻,虚可补。
当然这里按摩时,补泻的手法还是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动作轻柔者、缓慢者、顺着经络方向者为补,动作沉重者、急速者,逆着经络方向者为泻。
人体中足厥阴肝经起于大脚趾背侧的毫毛部位,向上沿着足背内侧,在距离足内踝1寸处上行于小腿内侧,大约在离足内踝8寸处交出,走到足太阴脾经的后侧,上到膝关节腘内侧;随后沿大腿内侧,进入阴毛中,并环绕会阴部,至小腹,夹胃旁边,属于肝,络于胆(其余分支和走向省略)。
按摩肝经时,可从大腿根部或大脚趾部位开始,沿着肝经的上述循行路线,或向上或向下,轻轻的施以点按揉压,遇到局部有压痛点时(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阿是穴)时,按摩的时间可稍长些,施用的手法可稍重些,这样较有利于打通和舒畅那些被阻滞郁积的经络或穴位,让身体恢复健康。
按摩肝经时,遇到局部有压痛点时,可稍重些按,有利于打通被阻滞的穴位。
肝经要穴:太冲穴;人体的消气穴和突然昏厥的急救穴每个人都会有生气发怒、表达不满的时候,此种情况一旦发生,就应让它有所发泄、有所排解。
从中医经络学角度讲,这时候若能按压一下自己的太冲穴,可能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奇特效果。
由于它是足厥阴肝经的“输”穴,肝之“原”穴,因而体内不论是肝火、肝阳、肝气、肝风,只要是肝经之病,皆可取其泻之、平之、消之。
中医认为,人之所以会烦躁暴怒、情绪失常,就是肝气不畅所致,所以按压此穴,可助人疏泄不平、消除怒气、缓和心情,因此有人将太冲穴,称之为人体的“消气穴”“出气筒”。
烦闷、焦虑甚至想发火时,推按双脚的太冲穴各3分钟,胸中的怒气就会一扫而空。
在日常生活中和临床上,我们常会发现人在发怒时,面红耳赤、颈部青筋(静脉)扩张,甚至突然跌倒昏厥,这是因为肝气上逆,血随气涌、风阳袭扰清空(头目)所致。
中医按摩调理肝经促进肝脏排
中医按摩调理肝经促进肝脏排毒的方法及效果中医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它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段,促使人体经络的畅通,调整气血的运行,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其中,肝经是人体重要的经络之一,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之一,有着重要的代谢和排毒功能。
本文将介绍中医按摩调理肝经,促进肝脏排毒的方法及效果。
一、按摩肝经的方法中医按摩调理肝经的方法主要包括推拿、揉捏、点按等手法。
1. 推拿:用手掌或者指尖按照肝经的走向,从上至下进行推拿,力度适中,并且要根据个人的感受调整力度。
2. 揉捏:用手掌或者指尖对肝经部位进行揉捏,可以进行环形揉动或者上下搓动,以增加刺激效果。
3. 点按:利用手指尖的力量,对肝经的穴位进行点按,按压力度要适中,以避免过度刺激。
二、肝经按摩的效果中医按摩调理肝经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血液循环:通过按摩肝经,可以刺激肝脏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血液的流动,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效果。
2. 缓解疲劳: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它参与了多种代谢过程。
通过按摩肝经,可以帮助肝脏排毒,恢复肝脏的正常功能,缓解身体的疲劳感。
3. 调理情绪:中医理论认为,肝脏与情绪有着密切的关联,肝经的调理可以影响情绪的稳定。
通过按摩肝经,可以改善肝脏的功能,进而调理情绪,使人保持平静、愉悦的状态。
4. 促进排毒: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之一,通过按摩肝经,可以刺激肝脏的代谢功能,促进毒素的排泄,减轻肝脏负担,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三、肝经按摩的注意事项进行肝经按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时间:最好在晚上睡前进行按摩,因为此时人体处于放松状态,可以增加按摩的效果。
2. 按摩部位:肝经主要沿着两腿的内侧走向,按摩时应从大腿内侧开始,向下按摩至足底。
3. 局部感觉:按摩肝经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局部的酸胀或者疼痛感,这是正常的反应,不必过于担心。
4. 避免过度刺激:按摩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刺激肝经区域,以免引起不适。
老中医透露:肝气郁结、肝经不舒,找到这5大穴位,不花钱解决肝脏问题!建议收藏!
老中医透露:肝气郁结、肝经不舒,找到这5大穴位,不花钱
解决肝脏问题!建议收藏!
1、太冲穴——降血压、平肝清热、清利头目
位置:在足背上第一、二脚趾缝向上找,大约有两指宽的地方
操作方法:坚持晚上9-11点是肝经经气运行最旺的时间按摩,效果最佳。
2、大敦穴——调理肝肾、熄风开窍、安神定痫、理血,清肝明目
位置:大脚趾缝的脚趾甲边上
操作方法:通过按摩或者是艾灸大敦穴
3、内关穴——益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定止痛
位置: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操作方法:随时随地都可以点揉,以略感酸胀为宜。
4、期门穴——疏肝泻火、理气解郁
位置: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空隙,前正中心线旁开4寸。
操作方法:按摩、针灸或艾灸此穴位
5、太溪穴——补肾、强健筋骨
位置:位于脚踝部,是内踝与跟腱连线的中点
操作方法:用指腹用力,压而揉之,所用力度以穴位处适度微痛为宜,之后可循序而进,加大力量。
每次按摩刺激太溪穴3-5分钟即可,。
拍打肝经的正确方法
拍打肝经的正确方法拍打肝经是一种传统的中医保健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肝脏功能,缓解压力和疲劳。
以下是拍打肝经的正确方法:1. 手掌准备:首先,将双手洗净,然后使手掌心和指尖稍微膨胀。
可以在手掌心搓热后,在器官的表面刺激更有利于吸收。
2. 找到肝经穴位:肝经穴位位于足跟腱上,从胫骨下尖突向上跟腱中央找到两根条纹状的穴位。
肝经穴位可以在两骨之间的缺口感到。
3. 用拍打手法拍打:采用拍打手法,以五指尖交替轻轻拍打肝经穴位,用力均匀轻微,不要过于剧烈。
以每分钟约50次拍打的频率进行。
4. 动作要领:拍打时手臂要放轻松并且自然垂下,用力均匀、呼吸平缓。
关注手和肝经之间的连贯,注重与拍打动作的协调。
5. 拍打时长:拍打时间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一开始可以拍打2-3分钟,然后逐渐增加至5-10分钟,每天坚持进行。
6. 注意事项:拍打肝经时,要避免在饭后、进食过劳或有饮酒后进行,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
对于有慢性疾病或特殊情况的人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7. 配合锻炼与调节:拍打肝经可以结合其他锻炼和调节方式,如适应性运动、舒缓呼吸、良好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
这样可以更好地改善肝功能,增强身体的健康。
8. 注意保暖:拍打肝经时要注意保持温暖,避免受凉或在寒冷的环境中进行拍打。
可以选择在室内或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拍打。
9. 持之以恒:拍打肝经是一种长期保健的方法,要持之以恒,并结合个人的体质和需求进行。
不要急于求成,坚持下去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拍打肝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健康养生方法,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和调节肝脏功能来提升身体的整体健康。
当然,在进行拍打肝经时要注意方法正确,逐渐增加拍打时间,配合其他调节方式,并坚持持之以恒,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肝经14个穴位详解
配伍: 配内关穴、水沟穴治癫、狂、痫和中风昏 仆;配膻中穴、天突穴、间使穴治梅核气。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行间穴
拼音: xínɡjiān
解析: (1)行间。行,行走、流动、离开也。间,二 者当中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 顺传而上。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湿重水 气,至本穴后吸热并循肝经向上传输,气血 物质遵循其应有的道路而行,故名。(2)肝经 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大敦 穴传来的滞重水气,至本穴后,水湿冷降而 成为地部经水,水量极小,故为肝经荥穴。 (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 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 滞重水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滞重水湿冷降 归地而不能成为肝经的上行气血,只有小部 分水湿吸热胀散而上行,此部分气血表现出 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功能: 燥湿生风。
主治: 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 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 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 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肝脏病,牙痛, 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 系统疾病。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 要穴位之一。
操作: 针刺:向上斜刺0.5-1.0寸,局部酸胀或麻向足
意义: 肝经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
运行: 一是吸热后上炎天部,二是循肝经传至太冲 穴。
气血: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湿热水气。
关联: 肝经荥穴。
取穴: 行间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 的后方赤白肉际处(足背侧,大拇趾、二趾 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 趾边缘)。
肝经及高清穴位图
本经一侧14穴左右两侧共28穴,其中12穴分布于下肢内侧,其余2穴位于腹部及胸部;首穴大敦,末穴期门;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神经系统病症、肝胆病症、眼病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本经穴位: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1 大敦LR1 Dà dūn 定位在足大指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解剖有足趾背动、静脉;布有腓神经的趾背神经;主治疝气,缩阴,阴中痛,月经不调,血崩,尿血,癃闭,遗尿,淋疾,癫狂,痫证,少腹痛;配伍配内关、水沟治癫、狂、痫和中风昏仆;配膻中、天突、间使治梅核气;刺灸法斜刺寸,或用三陵针点刺出血;可灸;附注肝经井穴;2 行间LR2 Xíng jiān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趾背侧动、静脉;腓神经的跖背侧神经分为趾背神经的分歧处;主治月经过多,闭经,痛经,白带,阴中痛,遗尿,淋疾,疝气,胸胁满痛,呃逆,咳嗽,洞泻,头痛,眩晕,目赤痛,青盲,中风,癫痫,瘛疭,失眠,口喎,膝肿,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配伍配睛明治青光眼、降眼压;配太冲、合谷、、风池、百会治肝火上炎、头痛、眩晕、衄血;配中脘、肝俞、胃俞治肝气犯胃之胃痛;配中府、孔最治肝火犯肺干咳或咯血;刺灸法直刺寸;可灸;附注肝经荥穴;3 太冲LR3 Tài chōng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解剖在拇长伸肌腱外缘;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背侧动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跖背侧神经,深层为胫神经足底内侧神经;主治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配伍配大敦治七疝;泻太冲、补太溪、复溜治肝阳上亢之眩晕;配合谷为开四关又治四肢抽搐;配肝俞、膈俞、太溪、血海治贫血、羸瘦;配间使、鸠尾、心俞、肝俞治癫狂痫;刺灸法直刺寸;可灸;附注肝经输穴、原穴;4中封LR 4 Zhōng fēng定位在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解剖在胫骨前肌腱的内侧;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足背侧皮神经的分支及隐神经;主治疝气,阴茎痛,遗精,小便不利,黄疸,胸腹胀满,腰痛,足冷,内踝肿痛;配伍配胆俞、阳陵泉、太冲、内庭泄热舒肝,治黄疸、疟疾;配足三里、阴廉治阴缩入腹、阴茎痛、遗精、淋症、小便不利;刺灸法直刺寸;可灸;附注肝经经穴;5 蠡沟LR5 Lì gōu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解剖在胫骨内侧面下三分之一处;其内后侧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的前支;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不利,睾丸肿痛,小腹痛,腰背拘急不可俯仰,胫部酸痛;配伍配百虫窝、阴陵泉、三阴交治滴虫性阴道炎;配中都、地机、中极、三阴交治月经不调、带下症、睾丸炎;配大敦、气冲治睾肿、卒疝、赤白带下;刺灸法平刺寸;可灸;附注肝经络穴;6 中都LR6 Zhōng dū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解剖在胫骨内侧面中央;其内后侧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的中支;主治胁痛,腹胀,泄泻,疝气,小腹痛,崩漏,恶露不尽;配伍配血海、三阴交治月经过多和崩漏、产后恶露不绝;配合谷、次髎、三阴交治痛经;配脾俞、阴陵泉治白带症;配足三里、梁丘治肝木乘土之腹胀、泄泻;配太冲治疝气;配三阴交、阴陵泉、膝阳关、膝关、伏兔、箕门治下肢痿痹瘫痛;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附注肝经郄穴;7 膝关LR7 Xī guān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髁的后下方,阴陵泉后1寸,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解剖在胫骨内侧后下方,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深部有胫后动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主治膝膑肿痛,寒湿走注,历节风痛,下肢痿痹;配伍配足三里、血海、阴市、阳陵泉、髀关、伏兔、丰隆治中风下肢不遂、小儿麻痹等;配委中、足三里治两膝红肿疼痛;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8 曲泉LR8 Qū quán定位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解剖在胫骨内髁后缘,半膜肌、半腱肌止点前上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布有隐神经、闭孔神经,深向腘窝可及胫神经;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白带,阴挺,阴痒,产后腹痛,遗精,阳痿,疝气,小便不利,头痛,目眩,癫狂,膝膑肿痛,下肢痿痹;配伍配丘墟、阳陵泉治胆道疾患;配肝俞、肾俞、章门、商丘、太冲治肝炎;配复溜、肾俞、肝俞治肝肾阴虚之眩晕、翳障眼病;配支沟、阳陵泉治心腹疼痛、乳房胀痛、疝痛;配归来、三阴交治肝郁气滞之痛经、月经不调;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附注肝经合穴;9 阴包LR9 Yīn bāo定位在大腿内侧,当股骨上髁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解剖在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内收长肌中点,深层为内收短肌;有股动、静脉,旋股内侧动脉浅支;布有股前皮神经,闭孔神经浅、深支;主治月经不调,遗尿,小便不利,腰骶痛引小腹;配伍配交信治月经不调;配关元、肾俞治气虚不固之遗尿;配箕门、足五里、血海治膝股内侧疼痛,小儿麻痹的肌萎缩;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10 足五里 LR10 Zú wǔ li定位在大腿内侧,当气冲直下3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解剖有内收长肌,内收短肌;有股内侧动脉浅支;布有闭孔神经浅支和深支;主治少腹胀痛,小便不通,阴挺,睾丸肿痛,嗜卧,四肢倦怠,颈疬;配伍配三阳络、天井、历兑、三间治嗜卧欲动摇;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11阴廉LR 11 Yīn lián 定位在大腿内侧,当气冲直下2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解剖有内收长肌和内收短肌;有旋股内侧动、静脉的分支;布有股神经的内侧皮支,深层为闭孔神经的浅支和深支;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少腹疼痛,股内侧痛,下肢挛急;配伍配曲骨、次髎、三阴交治湿热下注之月经不调、白带多、阴门搔痒、股癣等;配肾俞、大赫、命门、太溪治妇人不孕、男子不育症;配委中、次髎、膀胱俞治膀胱炎、膀胱结石;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12 急脉LR 12 Jí mài定位在耻骨结节的外侧,当气冲外下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前正中线旁开寸;解剖有阴部外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的耻骨支,外方有股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深层为闭孔神经的分支;主治疝气,阴挺,阴茎痛,少腹痛,股内侧痛;配伍配大敦治疝气、阴挺、阴茎痛、阳痿;配阴包、箕门、曲泉、足五里治下肢痿瘫、小儿麻痹;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13章门LR13 Zhāng mén定位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解剖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肋间动脉末支;布有第十、十一肋间神经;右侧当肝脏下缘,左侧当脾脏下缘;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胸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腰脊痛;配伍配足三里治荨麻疹、组织胺过敏症;配天枢、脾俞、中脘、足三里治肝脾不和之腹胀、痞块、胁痛、泄泻、消瘦;配肾俞、肝俞、水道、京门、阴陵泉、三阴交、阳谷、气海治肝硬化腹水、肾炎;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附注脾经募穴,八会穴之脏会;14期门LR14 Qī mén定位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解剖有腹直肌,肋间肌;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六、七肋间神经;主治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泄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咳喘,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配伍配大敦治疝气;配肝俞、公孙、中脘、太冲、内关治肝胆疾患、胆囊炎、胆结石及肝气郁结之胁痛、食少、乳少、胃痛、呕吐、呃逆、食不化、泄泻等;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附注肝经募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肝经的方法及具体穴位图中医真的挺神奇的,但是对于我们这样没有中医基础的人,还真有点无处下手的感觉,我从网络上找到一点基础东西,大家一起开始学习吧!压肝经:刚开始可以只压肝经的大腿部分,在床沿上,一条腿在地下,另一条腿在床上,曲腿,让大腿内侧面朝上,大腿中间部分就是肝经了,从大腿根部开始(也就是腹股沟的地方),然后沿着肝经一点一点地压过去(在大腿内侧面的中间,也可以敲),很痛的,尤其是左腿。
开始可以轻一点,反复压,遇到痛点就停留稍久,其实有痛的地方一定是有脂肪块的地方,有脂肪块的地方一定是对应有病灶的地方,所以压那些地方就是把对应点病灶的积水清除出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随着人体能力上升,开始只是能摆平,以后能力更强时才能消灭。
所以不要心急。
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血上升就是生存的最大保证。
其他症状都会改变或消失的。
压肝经只需要每周两次,因为人体自己是会把废液排出去的,只是工作量大了有点来不及,不信试试看。
每天压没有什么水可以压出来的。
其他的就要根据自己的情况了,其实可以每条阴经也就是脏的经络都压压看,痛的经络都慢慢地压到他不痛,不痛的就让他去。
这是一种既实在又方便又正确的方法,因为人体是的指导老师,是跟着他的指引走。
足厥阴肝经:从大趾背毫毛部开始(大敦),向上沿着足背内侧(行间、太冲),离内踝一寸(中封),上行小腿内侧(会三阴交;经蠡沟、中都、膝关),离内踝八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膝腘内侧(曲泉),沿着大腿内侧(阴包、足五里、阴廉),进入阴毛中,环绕部,至小腹(急脉;会冲门、府舍、曲骨、中极、关元),夹胃旁边,属于肝,络于胆(章门、期门);向上通过膈肌,分布胁肋部,沿气管之后,向上进入颃颡(喉头部),连接目系(眼球后的脉络联系),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
它的支脉:从“目系”下向颊里,环绕唇内。
它的支脉:从肝分出,通过膈肌,向上流注于肺(接手太阴肺经)。
本经一侧14穴(左右两侧共28穴),其中12穴分布于下肢内侧,其余2穴位于腹部及胸部。
首穴大敦穴,末穴期门穴。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神经系统病症、肝胆病症、眼病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膝关穴、曲泉穴、阴包穴、足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章门穴、期门穴(1) 大敦穴 LR1 Dà dūn[定位]在足大指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有足趾背动、静脉;布有腓神经的趾背神经。
[主治]疝气,缩阴,阴中痛,月经不调,血崩,尿血,癃闭,遗尿,淋疾,癫狂,痫证,少腹痛。
[配伍]配内关穴、水沟穴治癫、狂、痫和中风昏仆;配膻中穴、天突穴、间使穴治梅核气。
[刺灸法]斜刺0.1--0.2寸,或用三陵针点刺出血;可灸。
[附注]肝经井穴。
(2) 行间穴 LR2 Xíng jiān[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趾背侧动、静脉;腓神经的跖背侧神经分为趾背神经的分歧处。
[主治]月经过多,闭经,痛经,白带,阴中痛,遗尿,淋疾,疝气,胸胁满痛,呃逆,咳嗽,洞泻,头痛,眩晕,目赤痛,青盲,中风,癫痫,瘛疭,失眠,口喎,膝肿,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
[配伍]配睛明穴治青光眼、降眼压;配太冲穴、合谷穴、风池穴、百会穴治肝火上炎、头痛、眩晕、衄血;配中脘穴、肝俞穴、胃俞穴治肝气犯胃之胃痛;配中府穴、孔最穴治肝火犯肺干咳或咯血。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肝经荥穴。
(3) 太冲穴 LR3 Tài chōng[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解剖]在拇长伸肌腱外缘;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背侧动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跖背侧神经,深层为胫神经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
[配伍]配大敦穴治七疝;泻太冲穴、补太溪穴、复溜穴治肝阳上亢之眩晕;配合谷穴为开四关又治四肢抽搐;配肝俞穴、膈俞穴、太溪穴、血海穴治贫血、羸瘦;配间使穴、鸠尾穴、心俞穴、肝俞穴治癫狂痫。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肝经输穴、原穴。
(4)中封穴 LR 4 Zhōng fēng[定位]在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
[解剖]在胫骨前肌腱的内侧;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足背侧皮神经的分支及隐神经。
[主治]疝气,****痛,遗精,小便不利,黄疸,胸腹胀满,腰痛,足冷,内踝肿痛。
[配伍]配胆俞穴、阳陵泉穴、太冲穴、内庭穴泄热舒肝,治黄疸、疟疾;配足三里穴、阴廉穴治阴缩入腹、****痛、遗精、淋症、小便不利。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肝经经穴。
(5) 蠡沟穴 LR5 Lì gōu[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解剖]在胫骨内侧面下三分之一处;其内后侧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的前支。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不利,睾丸肿痛,小腹痛,腰背拘急不可俯仰,胫部酸痛。
[配伍]配百虫窝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治滴虫性阴道炎;配中都穴、地机穴、中极穴、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带下症、睾丸炎;配大敦、气冲治睾肿、卒疝、赤白带下。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肝经络穴。
(6) 中都穴 LR6 Zhōng dū[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解剖]在胫骨内侧面中央;其内后侧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的中支。
[主治]胁痛,腹胀,泄泻,疝气,小腹痛,崩漏,恶露不尽。
[配伍]配血海穴、三阴交穴治月经过多和崩漏、产后恶露不绝;配合谷穴、次髎穴、三阴交穴治痛经;配脾俞穴、阴陵泉穴治白带症;配足三里穴、梁丘穴治肝木乘土之腹胀、泄泻;配太冲穴治疝气;配三阴交穴、阴陵泉穴、膝阳关穴、膝关穴、伏兔穴、箕门穴治下肢痿痹瘫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肝经郄穴。
(7) 膝关穴 LR7 Xī guān[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髁的后下方,阴陵泉后1寸,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
[解剖]在胫骨内侧后下方,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深部有胫后动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
[主治]膝膑肿痛,寒湿走注,历节风痛,下肢痿痹。
[配伍]配足三里穴、血海穴、阴市穴、阳陵泉穴、髀关穴、伏兔穴、丰隆穴治中风下肢不遂、小儿麻痹等;配委中穴、足三里穴治两膝红肿疼痛。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8) 曲泉穴 LR8 Qū quán[定位]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解剖]在胫骨内髁后缘,半膜肌、半腱肌止点前上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布有隐神经、闭孔神经,深向腘窝可及胫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白带,阴挺,阴痒,产后腹痛,遗精,阳痿,疝气,小便不利,头痛,目眩,癫狂,膝膑肿痛,下肢痿痹。
[配伍]配丘墟穴、阳陵泉穴治胆道疾患;配肝俞穴、肾俞穴、章门穴、商丘穴、太冲穴治肝炎;配复溜穴、肾俞穴、肝俞穴治肝肾阴虚之眩晕、翳障眼病;配支沟穴、阳陵泉穴治心腹疼痛、乳房胀痛、疝痛;配归来穴、三阴交穴治肝郁气滞之痛经、月经不调;[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附注]肝经合穴。
(9) 阴包穴 LR9 Yīn bāo[定位]在大腿内侧,当股骨上髁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解剖]在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内收长肌中点,深层为内收短肌;有股动、静脉,旋股内侧动脉浅支;布有股前皮神经,闭孔神经浅、深支。
[主治]月经不调,遗尿,小便不利,腰骶痛引小腹。
[配伍]配交信穴治月经不调;配关元穴、肾俞穴治气虚不固之遗尿;配箕门穴、足五里穴、血海穴治膝股内侧疼痛,小儿麻痹的肌萎缩。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10) 足五里 LR10 Zú wǔ li[定位]在大腿内侧,当气冲直下3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解剖]有内收长肌,内收短肌;有股内侧动脉浅支;布有闭孔神经浅支和深支。
[主治]少腹胀痛,小便不通,阴挺,睾丸肿痛,嗜卧,四肢倦怠,颈疬。
[配伍]配三阳络、天井穴、历兑穴、三间穴治嗜卧欲动摇。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11)阴廉穴 LR 11 Yīn lián[定位]在大腿内侧,当气冲直下2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解剖]有内收长肌和内收短肌;有旋股内侧动、静脉的分支;布有股神经的内侧皮支,深层为闭孔神经的浅支和深支。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少腹疼痛,股内侧痛,下肢挛急。
[配伍]配曲骨穴、次髎穴、三阴交穴治湿热下注之月经不调、白带多、阴门搔痒、股癣等;配肾俞穴、大赫穴、命门穴、太溪穴治妇人不孕、男子不育症;配委中穴、次髎穴、膀胱俞穴治膀胱炎、膀胱结石。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12) 急脉穴 LR 12 Jí mài[定位]在耻骨结节的外侧,当气冲外下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前正中线旁开2.5寸。
[解剖]有阴部外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的耻骨支,外方有股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深层为闭孔神经的分支。
[主治]疝气,阴挺,****痛,少腹痛,股内侧痛。
[配伍]配大敦穴治疝气、阴挺、****痛、阳痿;配阴包穴、箕门穴、曲泉穴、足五里穴治下肢痿瘫、小儿麻痹。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3)章门穴 LR13 Zhāng mén[定位]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解剖]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肋间动脉末支;布有第十、十一肋间神经;右侧当肝脏下缘,左侧当脾脏下缘。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胸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腰脊痛。
[配伍]配足三里穴治荨麻疹、组织胺过敏症;配天枢穴、脾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肝脾不和之腹胀、痞块、胁痛、泄泻、消瘦;配肾俞穴、肝俞穴、水道穴、京门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阳谷穴、气海穴治肝硬化腹水、肾炎。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脾经募穴,八会穴之脏会。
(14)期门穴 LR14 Qī mén[定位]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解剖]有腹直肌,肋间肌;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六、七肋间神经。
[主治]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泄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咳喘,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
[配伍]配大敦穴治疝气;配肝俞穴、公孙穴、中脘穴、太冲穴、内关穴治肝胆疾患、胆囊炎、胆结石及肝气郁结之胁痛、食少、乳少、胃痛、呕吐、呃逆、食不化、泄泻等。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