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
第四单元 北宋王安石变法 课件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北宋财政支出增长示意图
北宋的积贫积弱
“三冗”使国家财 政入不敷出,国库空 虚,出现了严重的财 政危机,导致积贫局 面的形成。 为防止武将拥兵 自重造成藩镇割据, 北宋政府大力削弱武 将的将兵权和调兵 权,致使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在与辽、 西夏的战争中连年战败,形成积弱的局面。
“富国之法”意在抑制兼 并,它必然触犯大地主、大 官僚的利益,因此一开始就 遭到激烈反对;新法固然增 加了国家的收入,但由于用 人不当也加重了百姓的负 担,成为反对派攻击新法的 借口。王安石也因此两次被 罢相。
宋神宗赵顼
变法失败的原因
在执行过程中,各 地保守派纷纷变着法儿 抵制新法。
新法一出台就遭到 司马光等大官僚贵族和 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
富的地方工作经验;他的“三不足”精神;宋神宗 的大力支持。
富国之法
下列措施中哪些引起了最大 争议呢? 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开始推 行新法。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
措 施
青 青 苗 苗 法 法
内
容
作
用
增加政府收 政府低息贷款 入,保障农 募 役 法 以钱代役 业生产,限 农田水利法 兴修水利 制高利贷剥 均 输 法 “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削,打破大 方田均税法 按土地数量、质量收税 商人垄断。 市 易 法 政府低息贷款
元佑党籍碑 围绕新法与旧法的斗争,官员间出现 了洛党、蜀党、朔党等不同的政治集 团,它们彼此争权、倾轧,致使政治混 乱,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司 宋哲宗 赵煦 马光主政时废除新法,将变法派贬黜出 到宋徽宗时,宰 京。哲宗亲政后又打击反对新法的人。 相蔡京竟借新法 宋徽宗时期,宰相蔡京为排除异己,两 之名聚敛钱财, 新法完全变质了。 次唆使宋徽宗将司马光等反对新法的大 臣列为“奸党”,共309人,请徽宗御书, 刻名立碑,名为“元佑党籍碑”。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件
变法的初衷与实际效果之间产生巨大背离
材料五 《流民图》(北宋·郑侠)
探究三:后人怎样评价王安石变法
1.苏辙: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 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 事,……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 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起用王安石
宋 神 宗 : 1067—1085 年 在 位 , 曾 说:“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即位后, 不治宫室,不事游幸,有恢复河朔、革除 弊政之志,用王安石行新法,励精图治。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 山。江西临川人。22岁中进士后长期在地方 任职,对百姓疾苦、社会弊病有较多了解,
第二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天变不足惧, 人言不足恤, 祖宗之法不足守。
知识回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 1.北宋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 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 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 • 3.宋初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
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三冗两积);
——《汴京梦断》
理想二:妥善处理国家、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
探究一:王安石的变法理想
材料三 他的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 他更多的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 管理国家财政。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理想三:重视商品、货币与市场关系,用经济的办法管 理国家财政。
小结:王安石的变法理想
须要有坚定的信念; • 3.要注意用人,选拔德才兼备之人来推行改革; • 4.政策制定和实施要切实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背景: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巩固统治而实行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精品课件:单元总结: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梭伦改革
时代背 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改革废除 奴隶制度的上升时期,其改
本 节 内 容 结 束 景不同 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确立起封建制度 革加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性质 一场新兴地主阶级为发展封建经济而进行 一次奴隶主阶级的缓和社会
不同 不 同 特点 之 不同 处
1.形成条件 (1)雅典民主政治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是把城邦
本 节 内 容 结 束 公民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以在城邦间的激烈竞争中保持独立,对外则是夺取异邦
的财富和奴隶。 (2)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公民集体中的大多数是小农和小作坊主,他们 同时也是军队的支柱,出身等级高的官吏必须重视他们的情绪和呼声。 2.内容 (1)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是 雅典城邦民意普遍表达和集中的最高形式。
18
二、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
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潮流的推动下出现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那里 已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鲜卑族拓跋部原先的经济文化水平和政治制度都较为
本 节 内 容 结 束 落后,他们靠武力统一黄河流域,又把鲜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传播到中原,
用落后的制度统治黄河流域,这导致了尖锐的民族矛盾。要平息尖锐复杂的民族矛 盾,稳固北魏的统治,就必须进行社会改革,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 2.孝文帝在改革中采取了许多推动民族融合的措施。颁布均田令,采用汉族先进的 封建生产方式;整顿吏治,采用封建的俸禄制;迁都洛阳,更好地学习汉族的先进 文化;改革社会习俗,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二、王安石变法和庆历新政的异同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 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 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北 (960陈桥兵变——1127年靖康之变) 宋
太太真仁英 神哲徽钦宗
开封· 龙亭
辽
西州回鹘Βιβλιοθήκη 吐蕃诸部北宋(变法的背景)
1、经济危机——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原因: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以土地换兵权; 宋初统治者不再严密控制荒地。 表现及影响: 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为佃农,阶级矛 盾日益尖锐; 十分之七的土地被地主隐瞒, 致使国家税源流失,统治阶级内 部矛盾激化;
1、新政的目的:
扭转积贫积弱的局面 2、新政的内容(中心是整顿吏治): 明黜陟: 废除文官 “循资升迁制”,实行考核政绩 制 抑侥幸: 严格“恩荫制”,限制权贵子弟侥幸作官
精贡举: 严密贡举制度,以策论和操行取代词赋与墨义
择官长: 慎选地方官吏,择其举多者尽先补差 减徭役: 精简机构,冗员归农,减轻民间负担 厚农桑:
温家宝总理谈“三不足”精 神
2007年9月6日,在大连 “首届夏 季达沃斯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温家宝 总理在回答全球性领导者最应该具备什 么样的素质时,提到了王安石的“三不 足”,强调领导者要有改革的精神。 温家宝强调,“三不足”精神是王 安石变法的思想武器。人们常引用这句 话来表达一种不断革新的精神。未来的 中国,只要一如既往的沿着王安石所提 倡的不畏、不守、不恤的改革精神走下 去,一定会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和异常震 惊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钱五:对了,富贵兄,今年天灾,棉花供不应求, 你去年低价收购的两大车棉花可以赚不少钱吧, 你小子发了。
富贵:哎!别提了,本以为可以大捞一笔,没想 到那个什么市易务的机构不知道从哪搞了两车皮 的棉花,在开封市场上销售,供过于求。我的棉 花只好以跳楼价出售,真是血本无归, 啊!(唱:小商人啊,命真苦啊……)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论;
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经义考试:以儒家经典中的文句为题,由应试者围绕此文句展 开议论,阐发义理. 策论考试:以发表政治见解的时务策论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 要求考生就一些政治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政策或 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举改革目的:选拔一些通经致用的人才,为变法服务。
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 到实惠。 大官僚、大地主据实纳税,对王安石不满。 大大增加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 和了阶级矛盾。 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限制富商、大官僚、大地主向农民借贷,对此法不满。 农民从劳役中解脱,保证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 财政收入。对贫苦人是沉重的负担,为支付免役钱家破人亡。 大官僚、地主也需要出钱,对免役法不满。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富商对此不满。
(二)强兵之法
1.目的:
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
2.内容
①保甲法、连坐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 闲时练兵战时入军;互相监督、检举。
作用:政治上,加强对人民控制,防范农民的反抗和民心涣散; 军事上,寓兵于民,节省军费,确保兵源和提高战斗力.
②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 作用:减少了政府支出 ③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作用: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④设军器监:设置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 作用:提高了武器的产量和质量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一)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1、阶级矛盾尖锐
原因:土地兼并使农民赋税增加,还要承担 徭役,受高利贷的盘剥,连年的战事和频繁 的自然灾害。 具体表现: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2、民族矛盾尖锐 辽和西夏与宋发生多次战争。
契丹人引马图
西夏王陵
上京(今内蒙) 兴庆(今银川) 东京(今开封)
假如你是个富商…… 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 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募役法等。
假如你是个农民…… 王安石变法给你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变化有哪些?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2、强兵之法 ①保甲法、连坐法
目的:治安、御外、节支(即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和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内容: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以十家为一保,民 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接 受军事训练。同保之人互相监督检举。
目的:调整行政管理机构,为变法服务。
杯酒释兵权:中国古代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 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高官厚禄为条件, 解除将领们的兵权。因为是在酒席上做出了决策,所以史称 “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只是宋太祖为加强皇权,巩固 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其后还在军 事制度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杯酒释兵权”做为一个成语, 逐步引申为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富国之法 ②方田均税法
目的:限制大地主、大官僚隐瞒土地,逃避赋 税。
内容: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 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 依据,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作用: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 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课件(人教版选修1)
宋神宗:宋英宗之子。 1067—1085年在位,曾说:“天 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即 位后,不治宫室,不事游幸, 有恢复河朔、革除弊政之志, 用王安石行新法,励精图治。
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和教材第一目的内容,宋神宗为什
么要起用王安石?王安石推行变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起用的原因: (1)从王安石方面来看: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
强兵之法
目的: 整顿军队,克服积弱局面,巩固封建统治 措 施 内 容 作 用
组织农户习武,轮差巡查, 保 甲 法 维护地方治安。
百姓自愿申请替官府养马, 保 马 法 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 选派有经验的军官专门负责 将 兵 法 各地区军队的军事训练。 设军器监 监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 提高武器质量。
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 (2)从宋神宗方面来看:为了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巩固和加 强封建统治
“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 •变法的指导思想: 理财富国(积极开源)
二、变法的主要内容
措 施 目 的 内 容 作 用
富国 中心内容
强兵
育才
富国之法
措 施 内 容 目 的
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募役法 市易法
1、结合材料一说明王安石实施青苗法的主观意 图是什么?
减少高利贷者对百姓的剥削,增加政府收入, 平抑物价,促进农业生产的进行
2、结合材料二、三归纳苏辙、欧阳修反对青苗 法的理由有哪些?
①不易监管,会出现官吏舞弊现象; ②收取困难,会增加地方政府负担: ③夏季贷款利于解决贫困者的生活问题,而,安定生产和生活; 增加了政府收入。
原因:政府垄断了市场,影响了商业的正常运行。 市易法实施期间,原本是购买滞销商品,但实际上却 专门抢购紧俏物资,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完成朝 廷下达的利润指标,也才能从中渔利,中饱私囊。
第4单元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含详解)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第四单元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2)强兵措施:整顿军队——注意目的
①省兵:精减军队,减少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 ②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A.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 战时入军 作用(目的):政治:加强对人民控制,防范农民的反抗 和民心涣散。军事:寓兵于民,节省军费,确保兵源 和提高战斗力。 B.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 作用:减少政府支出 C.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 队 作用:提高军队战斗力
武学习武图
创设情境:
在王安石变法时期,京城附近的一位官员 向皇帝汇报说在他的治理下,地方治安大有好 转,“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中哪些措施有利于巩固 基层封建统治秩序? A.保甲法和连坐法 C.均输法和市易法 B.保马法和将兵法 D.改革科举和整顿太学
巩固练习2
1.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 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B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2.王安石说: “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王安石主要目的在( B ) A.抵抗辽国的进攻 B.加强对农民阶级反抗的镇压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增强与大地主斗争的力量 3.王安石变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逃避赋税之人最激 烈反对的是( C )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7.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者,又能增 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是( A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8.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 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 D ) ①青苗法 A.②③④ ②募役法 B.①②③④ ③将兵法 C.①③④ ④市易法 D.①②④
王安石变法
从上述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 从上述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 北宋统治出现了两个大问题: 北宋统治出现了两个大问题: 弱 贫 _________和__________。 和 。
宋神宗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积贫”“积弱”的 ”“积弱 、 积贫”“积弱” 北宋 北宋年财政收入 年财政支出
王安石
王安石解释说:取息是不得已的, 然二分不及一分, 王安石解释说:取息是不得已的,“然二分不及一分,一分不及不利而贷 贷之不若与之。然不与之而必至于二分者,何也? 之,贷之不若与之。然不与之而必至于二分者,何也?为其来日之不可继 也。……然而有官吏之俸、辇运之费、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广之, 然而有官吏之俸、辇运之费、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广之, 然而有官吏之俸 以待其饥不足而直与之也,则无二分之息可乎?” 以待其饥不足而直与之也,则无二分之息可乎? ——转引自叶坦:《大变法》 转引自叶坦: 大变法》 转引自叶坦 欧阳修认为:秋料钱于五月俵散,正是蚕麦成熟、人户不乏之时, 欧阳修认为:秋料钱于五月俵散,正是蚕麦成熟、人户不乏之时,何名济 直是放债取利尔。 缺?直是放债取利尔。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白寿彝主编: 中国通史》 白寿彝主编 两者材料针对的是王安石变法的哪一个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是否一致? 两者材料针对的是王安石变法的哪一个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是否一致? 请分别解释。 请分别解释。
(2)农田水利法 ) (3)免役法 ) (4)市易法 )
以吾论之,荆公诸法之不可行者,莫此(市易法)若也。 以吾论之,荆公诸法之不可行者,莫此(市易法)若也。其不可行的理由 有二,一是市易法与青苗法的性质相似,皆与今世银行所营之业相近。 有二,一是市易法与青苗法的性质相似,皆与今世银行所营之业相近。青 苗则农业银行之性质也,市易则商业银行之性质也,虽然, 苗则农业银行之性质也,市易则商业银行之性质也,虽然,银行之为物其 性质宜于民办,而不宜官办。二是由国家笼天下之货专卖之, 性质宜于民办,而不宜官办。二是由国家笼天下之货专卖之,此近世社会 主义派所主张条理之一种。其不可行就在于本欲以裁抑兼并者,而其结果, 主义派所主张条理之一种。其不可行就在于本欲以裁抑兼并者,而其结果, 势必至以国家而自为兼并者也。若国家为惟一之兼并者而莫与抗焉, 势必至以国家而自为兼并者也。若国家为惟一之兼并者而莫与抗焉,则民 之憔悴,更安得苏也。故当时诸法中惟此最为厉民。 之憔悴,更安得苏也。故当时诸法中惟此最为厉民。 ——梁启超《王荆公传》 梁启超《 梁启超 王荆公传》 梁启超对市易法的态度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梁启超对市易法的态度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知识体系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1.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农民起义频繁,阶级矛盾激化;2.宋朝建国后,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集权,集中了军权和行政权。
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严重,形成“积弱”和“积贫”局面,,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3.为缓和社会矛盾,解决统治危机。
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富弼等人,以整顿吏治为核心,进行改革。
历史上将这次改革称为“庆历新政”,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社会矛盾更加尖锐;4.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大无畏精神。
二.王安石变法的目的1.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
2.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三.王安石变法的内容1.理财——富国之法:为改变积贫的局面,王安石主持制定的政策、措施主要有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
2.军事——强兵之法:为改变积弱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又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有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和设军器监。
3.教育——取士之法:王安石也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采取的措施有: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四.王安石变法的败因1.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2.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
支持变法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赏罚也不够公正,支持变法的宋神宗本身也摇摆不定等等。
3.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五.王安石变法的影响1.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3.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4.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影响:①削弱军队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
给辽和西夏大量银两布匹;
②降低政府工作效率,增加其财政负担;
③军费开支高涨;大量招募士兵;
④冗官冗兵冗费又导致积贫局面。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增设官僚机构(又通恩荫的方法大量授官)
积 贫
扩充军队——冗兵
养兵、养官、战争赔款——冗费
积 集中军权的措施、冗兵——军队战斗力弱,素 弱 质低下
(对内无法稳定统治,对外无法对抗辽和西夏
)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1、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3、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北宋中期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财政危机和边患危机。
(政治
经济
军事)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富国之法 2、强兵之法 3、取士之法 (具体措施和目的)
历史选修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一、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背景) 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三、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评价)
■课标内容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3、能准确理解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4、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艰巨性 。
3、变法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在短短数年间将十
几项改革全面铺开,于是变法陷入了欲速则不达的困境。
4、王安石性格偏执,树敌过多,没有建立 统一战线。有“拗相公”之称,固执己见,自命不凡,
缺乏同理心,不能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易将错误推诿 他人或种种客观原因。凡此种种,都会使当事人在待人处 事中表现出种种的偏向、偏见、偏信、偏好、偏激行为, 并给其人际沟通及合作共事带来极大的阻碍。在变法过程 中,王安石也是一贯我行我素,很多朝中重臣因为不同意 王安石的某些做法而被逐一赶出朝: 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 能取得成功。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善理财者,不过搜刮民财而已。 王安石:非也!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富饶 司马光: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
则在官。 宋神宗:朕意与司马光同,然而姑且以不允作
答吧。 ——节选自叶坦《大变法》 问题2:司马光与王安石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宋神宗持何态度?
第四单元
这位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 愿让人抬、不坐轿的宰相, 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 也是惟一死后无任何遗产 的宰相,一个本来应该大 写的儒者.
五代十国形势图
赵匡胤,涿州(今河北涿 县)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 检.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 袍加身.国号“宋”,定都开 封,年号建隆,史称宋太祖。
探究1:结合以前所学知识思考: 宋太祖是如何登上帝位的?登上帝位 后他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他是如何 解决的?
在执行过 程中,各
干还是要 地保守派 干但不能 纷纷变着 好好干! 法儿抵制
新法。
《保甲 法》纯 粹是催 命法
我们只 有这一 个儿呀
娘
王丞相实
行保甲法
你儿子要 当兵!
这一招 果然厉 害……
新法触怒了天只 要撤了王安石就 风调雨顺啦
偏偏又碰上连年大旱, 保守派趁机大做文章。
这幅《流民图》 请陛下看看灾 民惨状
宋太祖(927---976)
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杯酒释兵权”
集中军权 (收精兵)
设枢密院,与统军将帅互相牵制 实行更戍法,防止武将专权
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参知政事:分行政权
中央:分 相散 权 枢密使: 分军权
集中行政权
三司使: 分财政权
(削实权) 地方:文官任知州 设通判监督
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1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材整理1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原因(1)北宋初年,政府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导致沦为佃农的自耕农生活十分困苦。
(2)为解决财政困难,政府不断增加赋税,导致中小农户赋税沉重。
(3)连年战争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2.表现 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威胁着北宋王朝的统治。
教材整理2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积弱(1)原因①集中军权:设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以互相牵制;经常换防各地驻军,实行更戍法。
造成军队战斗力削弱。
②集中行政权和财权:设立几位宰相和参知政事,互相牵制;三司管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宰相权力。
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2)表现: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签盟约求苟安,形成“积弱”局面。
2.积贫(1)冗兵:扩充军队和“荒年募兵”,使军队数量增加,军费开支高涨。
(2)冗官:机构重叠,官职混滥,国家财政负担加重。
(3)冗费:军费猛增,岁币和官费开支庞大,北宋财政入不敷出。
[深度点拨] 北宋建国后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利与弊(1)利:①使中唐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持社会稳定。
③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2)弊:①机构重叠,官员数量庞杂,财政开支巨大。
②调兵权与统兵权相互牵制,使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③地方上财政困难,工作难以开展。
教材整理3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背景社会矛盾尖锐,北宋的统治岌岌可危。
2.推行1043年,宋仁宗任用主张改革的范仲淹、富弼等人进行改革。
3.核心: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
4.措施(1)改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办法;定期考核政绩,淘汰老病愚昧等不称职者和在任犯罪者。
(2)严格“恩荫”制。
(3)改革贡举制,着重策论和操行。
(4)慎选地方官吏。
(5)减轻徭役,重视农桑。
5.结果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而失败。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49“学思之窗”:想一想,这种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恩荫制度指官宦子弟、亲属及门客不必通过科举即可做官。
第4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 【史论归纳】 王安石的富国之法 • (1)青苗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 入。 • (2)免役法的实施,使政府向不服役的官 僚、地主收取免役钱,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 (3)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 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 (4)方田均税法实施后,官僚、地主也要 按土地实有亩数和肥瘠纳税,增加了政府的 田赋收入。 • (5)均输法的实施,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到了很好的配合,减轻了纳税户负担,政府
•思考 •(1)据史料一,北宋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 •(2)据史料二,为解决上述问题,北宋政府采 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3)据史料三,分析该措施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答案 (1)北宋中期大商人囤积居奇,操纵市 场,哄抬物价牟取暴利,兼并中小商贩,阻 碍市场交换。 •(2)设市易务。一方面平抑物价,另一方面政 府收购客商滞销的货物,然后客商从官府赊 取货物出售,向政府交纳一定的利息钱。 •(3)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人囤积居奇的现象, 控制了市场物价,有利于商品交换和商品经 济的发展,也增加了政府收入。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 3.取士之法 人才 • (1)目的:为顺利推行变法,选拔和培养 ______。 经义 • (2)内容 时务策 明法科 • 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 太学 教科书 儒家经典 专考______和________ ;设________ 。 • ②整顿______:重新编纂________,内容 改革 为__________;设置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 才。 • ③惟才用人:提拔有志于______的中下级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官员。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人教版历史第四单元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件
二、变法内容 富国之法 强兵之法 取士之法
一、起用王安石
宋神宗为什么要起用王安石? 王安石究竟有哪些变法设想能打动
宋神宗? 起用的标志是什么?
“变革天下之弊法” ——王安石
《言事书》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 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1609年,起 用王安石为参 知政事
措施 目 的
内容
作用
富国 之法
强兵 之法
取士 之法
改变积贫的局面, 青苗法、农田水利 有利于减轻人民 调整封建国家、地 法、免役法、市易 的负担,发展生 主和农民的关系, 法、方田均税法、 产,增加财政收
发展生产
均输法
入
为了改变积弱的局
面,巩固封建统治
精简军队 保甲法、保马法、
秩序和整顿加强军 将兵法、设军器监
D.精兵简政,减少开支
练一练:
3、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 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A、青苗法 C、市易法
B、募役法 D、方田均税法
练一练:
4、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练一练:
7、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 ) A.辽、夏的威胁 B.土地荒芜、水利废毁 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D.官僚地主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1、富国之法
“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
一、起用王安石
1、王安石上书《言事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单元引言分析
本单元的引言高度概括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中心内容、结果及其影响,从而使我们对王安石变法在宏观上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把握。
在引言中还列举出了本单元的学习要点,这是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的三个要点,也是我们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
在学习建议中,除了提供给学生的那些学习方法以外,更重在强调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自己全面客观认识历史和社会的能力,避免孤立片面地来学习和认识历史。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二】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三】教学内容
一、社会1、社会矛盾尖锐
一、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1、危机四伏:
(1)社会矛盾尖锐
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
民族矛盾:辽、西夏的威胁,战事连年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集中军权、财权和行政权,造成冗官、冗兵、冗费。
3、庆历新政(1043年)
(1)目的:挽救统治
(2)中心:整顿吏治
(3)措施:
改革文官升迁办法、严格恩荫制度
改革贡举制、慎选地方官
裁并州县、减轻徭役、厚农桑
(4)结果: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失败。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赋税沉重,社会矛盾尖锐。
2、北宋冗官、冗兵、冗费增加,财政入不敷出,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3、辽和西夏威胁北宋安全
1069年,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难点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三】教学内容
1、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2、核心内容:富国强兵
3、措施:(根据课本,具体领会每项措施的目的、内容及作用;探究变法内容如何具体体现为挽救统治危机,体现为改变积贫积弱局面,深入探究王安石理财思想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二】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
【三】教学内容
一、变法的命运
1、保守派反对变法
2、王安石的“三不足”思想
3、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
4、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
二、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1)“积贫”和“积弱”是北宋社会危机的两个主要方面,也是王安石变法要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
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3)王安石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但是,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启示: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3)改革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
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要注意用人。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相同点
1、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2、内容:都调整了生产关系
3、影响: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4、变法都触犯了保守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
不同点
1、背景:商鞅变法发生在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度形成的战国时期;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
2、根本目的:商鞅变法是从根本上废除奴隶制度,确立封建制度;王安石变法是挽救北宋统治危机。
3、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4、作用和影响:商鞅变法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建设中央集权,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基础,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重要作用;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新法后被废除。
教学反思
1、在引导学生掌握王安石变法同时,探究变法内容如何具体体现为挽救统治危机,体现为
改变积贫积弱局面,深入探究王安石理财思想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2、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王安石变法“成效”、“失败”两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