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文本中“空符号”与“符号空无”辨析——电影人物影像符号“不在之在”的表意机制

合集下载

论文本中空符号性人物的表意功能

论文本中空符号性人物的表意功能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751011)“‘对话’语境中的钱钟书文学批评理论研究”;大连大学人论文本中空符号性人物的表意功能陈颖 陈柯名(大连大学, 大连 116622)【摘要】文本中的空符号性人物在“希声”、“无形”的表象之下蕴含着多重意蕴,具有无隅的表意功能:他们以话语权的缺失性“失语”,实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蕴传达功能;通过空泛的身份所指“空白”,完成文本的深层意义指涉功能;借助形象塑造抽象化的个性“缺失”,使读者跨越了与作者之间的隔阂,直接进入开放的文本沟通状态。

【关键词】符号学; 空符号; 人物【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21X (2017)04-0066-04人类一切有意识的活动都是符号活动,整个人化的世界都浸泡在纷繁复杂、似有若无的符号之中,正如卡西尔所言:“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中。

”[1]中国古人也很早就看到符号学“统会天下之理”的重要性,如王夫之在《船山全书》中提出:“乃盈天下而皆象矣。

诗之比兴,书之政事,春秋之名分,礼之仪,乐之律,莫非象也,而《易》统会其理。

”[2]可以说,我们所认识的世界都是由符号所组成的,符号学的研究对人类解释所知世界有着重要意义。

在当今的符号学研究中,研究的视线和重心主要集中在对实符号的阐释上,而对于符号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空符号的研究却相对阙如。

所谓空符号(blank-sign )即是符号感知的空缺:空白、黑暗、寂静、无语、无臭、无味、无表情、拒绝答复等等。

[3]这种空符号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具有极大的表意作用。

正如钱锺书先生所言:“宗教家言常以空无一物的虚堂,净无墨点之白纸,象示所谓太极之本质……宋周敦颐之《太极图》,明释法藏《五宗元》,均以空白圆圈O 始,示大道之原。

” [4]空符号在符号世界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电影中的空白艺术

电影中的空白艺术

电影中的空白艺术我们知道,任何艺术作品都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只能将最关键、最本质的部分表现出来,那些非本质的、次要的部分或轻描淡写,或遮蔽略去。

而这些轻描淡写,或遮蔽略去的部分就形成了空白。

由此可见,空白是艺术作品共有的一种特性,具有本体论意义。

对于艺术作品而言,空白不是有与无的问题,而是大与小,多与少的问题。

艺术作品必须留有一定的空白,空白与不确定性是衡量艺术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

正因为空白的重要性,艺术家都尽力不将一切和盘托出,而是有所保留。

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把空白与艺术的联系说得很透彻。

贝尔认为没有“简化”,艺术就不可能存在,也不可能有美。

在他看来,真正的艺术都是通过“简化”的手段得到的。

没有“简化”,艺术不可能存在,因为艺术家创造的是“有意味的形式”。

贝尔的“简化”就是砍掉不相干的细节。

从表面上看,作品因简化出现了空白似为“缺失”,令人遗憾,但实则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作品的意蕴挖掘权交给了读者,作品与读者之间形成最大的意义张力,作品意蕴的天地被大大拓宽。

这样看来,空白实际上拓展了作品的意蕴。

“诗贵含蓄”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艺术作品必须凝练,它极忌写全,否则便索然无味。

罗丹曾言,“表达思想不必形体完整”。

他提倡大胆的简练,反对毫无表现力的烦琐。

艺术创作就是要露一爪以显云海神龙,画一角以写全殿之华。

这体现了艺术创作中以简胜繁,以少胜多,以不全写全的辩证法。

那种一览无余的“墨贯”只会冲走想象,挤去内蕴,即当作品的空白不在或被充盈之后,欣赏者就没有了想象的余地,也就没有了艺术欣赏的再创作,艺术作品的意蕴自然会瘦得像个瘪三,毫无美感可言。

由此观之,空白并非缺欠,恰恰相反,它其实正是美的构成要素,是艺术创作中为了实现意蕴美而应有的形式品格。

“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露,境界愈小”之所以被画界奉为圭臬,就因为它深刻阐明了境藏与意蕴之间的辩证关系。

这一画论同样适用于其他艺术。

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当不完全的形呈于眼前时,会使审美者产生强烈的追求完整、追求对称、希冀和谐的愿望。

电影语言符号语义内涵及符号本质分析-电影艺术论文-艺术论文

电影语言符号语义内涵及符号本质分析-电影艺术论文-艺术论文

电影语言符号语义内涵及符号本质分析-电影艺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电影语言的研究方法大致有两种。

一种是结合与影视作品相关联的外部元素对电影语言进行研究,把电影语言与导演风格、时代特色、技术手段等联系起来,突出电影语言的表现力。

这类研究强调了作为表达手段的语言对作品内容的再现和传达。

此时的“语言”更接近媒介的功能。

另一种是完全立足于电影语言本身,纯粹地研究电影语言的构成要素、结构规律、叙事功能等。

此时的“语言”更接近本体。

无论哪种研究,都需要在明确电影语言符号本质内涵的基础上进行。

本文通过与自然语言的对比,揭示电影语言的辅助性、非系统性和文化性特质。

关键词:电影语言;辅助性;非系统性;文化性从原始社会开始,直至当今社会,语言都是人类生活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纽带。

如果这条纽带出现问题,那么社会的进步必将受阻,人类的发展同样也岌岌可危。

因此,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狭义的语言主要是指口语和书面语,有学者将狭义的语言称为自然语言,本文采用了此说法。

一、自然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电影语言是辅助性交际工具自然语言是一个极具价值的载体。

它具有传递信息、自我暗示、调节气氛、记载历史和传承文化等功能,但最根本的社会功能还是交际功能。

按照交际工具的性质,人类的交际可以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大类:人类的交际活动以语言交际为主,以非语言交际为辅。

这是由语言的可感性、能指性、规范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所决定的。

语言的可感性,是指语言的物理声学性质,即语音作为语言存在的物质外壳,可直接刺激人类的听觉系统。

语言的能指性,指语言是所描述的客体及信息内容的替代品。

当人们清晰地阐述语言时,其目的是表达某种事物或者传递某种信息,而语言就是所传递信息的一种实体替代品。

通过不同的词汇来表达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感情,这就是语言的能指性。

语言的规范性和系统性指语言是一套完整的符号系统,这套庞大的符号系统使得人类的交际异常丰富和完善,是其他任何一种交际工具无法企及的。

大学形象微电影的影像符号及其艺术表达

大学形象微电影的影像符号及其艺术表达
意境的呈现。
添加标题
倒叙:通过回忆或讲述的 方式,将故事按照时间倒 序的方式呈现,增强观众
的好奇心和观影体验。
插叙:在故事进行中,插 入与主线相关的其他情节 或背景信息,丰富故事内 容,增加情节的层次感。
顺叙:按照时间顺序, 从头到尾讲述故事,使 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故 事的发展和情节的推进。
非线性叙事:打破时间顺 序,将故事的不同部分进 行重新排列组合,营造出 独特的叙事效果和艺术风
处理
符号的运用:在影片中合 理安排符号的出现,使其
与情节相得益彰
符号的意义:深入挖掘符 号的文化内涵,增强影片
的艺术感染力
注重影像符号的运用,增强视觉冲击力 运用音乐、音效等声音元素,增强情感表达 运用剪辑技巧,提高故事叙述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注重演员表演,提高角色塑造的真实感和生动性
注重情感表达,让观众产生 共鸣
符号与大学形 象的联系和融 合
符号如何传达 大学精神的价 值和理念
符号在微电影 中的艺术表现 形式和手法
0
0
0
0
1
2
3
4
符号在微电影中的意义: 传达大学形象的特点和价
值观
符号的表现形式:图像、 色彩、文字等多元化的表
现手法
符号的选取:依据大学的 历史、文化和特色进行设

符号与大学形象的融合: 通过符号的运用,使观 众对大学形象产生更深
的文化价值。
《青春无悔》:以青春成长为主 题,通过影像符号展现了大学生 活的多姿多彩
《梦想起航》:以梦想和追求为 主题,通过影像符号展现了大学 生对未来的憧憬和努力
《时光荏苒》:以时间流逝为主 题,通过影像符号展现了大学生 活中时光的匆匆与珍贵

读解电影:电影符号的表象与意指实践读后感1500字

读解电影:电影符号的表象与意指实践读后感1500字

读解电影:电影符号的表象与意指实践读后感1500字电影是大众最为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

作为一门艺术,用影像建构起来的电影时空是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

电影的制作与接收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一方面,编码人基于自身的知识背景和文化视角而对电影文本进行意义的生产;另一方面,解码人则基于自身的“前结构”而对电影文本进行意义的解读。

当我们尝试对电影文本进行多重意义的解读时,方法成了最关键的问题。

因为,方法不同,由解读而获得的意蕴也就不同。

读解电影:电影符号的表象与意指实践读后感对于后现代主义文化影响最大成份应该是语言学中主要来源于索绪尔等的结构主义,其中之“符号学”在美学,哲学,电影,音乐,艺术创作中都有广泛代表性影响及意义。

例如,“电影符号学下,长镜头和蒙太奇渗透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特殊结构,不同于经典电影理论研究中带有实用性质的电影镜头剪辑或者拍摄方法,同时还涉及电影的代码和次代码的问题”。

其中归纳出的十种不同的代码。

“它们是知觉代码、识别代码、传递代码、声调代码、肖似代码、肖似化代码、趣味感觉代码、修辞性代码、风格代码、无意识代码”。

其实,在研究生命科学“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中,历史上有人还有因此得过诺贝尔奖。

另外,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也一直是在对于模拟(patten recognition)寻求。

人工智能也不例外,都与结构及构成的基本特征,特性有关。

这些如果用文字表达出来,都可以聚焦在自然界客体与结构,符号,各种代码等基本元素的关注。

因此,理解及应用之自然就十分重要。

例如,“马槽,十字架,空坟”三个符号就代表了基督福音的核心内容。

作者通过分析电影中的“符号,表征或者代码”意义,像是在微信读书相关领域中开了一条先河?所以,更期待将来理科出身,又曾经有AI功夫及码农经历,又转行做电影导演的人,能够更好地应用代码符号理论,同时拍出更多既深入人心,又能够有卖座或者有经济效益和好电影。

因为“有人通俗地讲,电影符号学就是要为电影总结或发明一套类似天然语言所具有的那样以语言学为模式的第一阶段的一种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影像符号在电影叙事中的隐喻与象征运用

影像符号在电影叙事中的隐喻与象征运用

影像符号在电影叙事中的隐喻与象征运用在电影叙事中,影像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通过影像符号的隐喻与象征运用,电影能够传达更加深刻的意义和情感。

影像符号作为一种非语言的传达方式,具有普遍性和直观性,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限制,打动观众的内心。

本文将探讨影像符号在电影叙事中的隐喻与象征运用的方式和效果。

首先,影像符号在电影叙事中的隐喻运用能够带给观众更深层的理解和感知。

隐喻是一种将一个概念用另一个具体的形象表示的表达手法。

通过隐喻运用,电影可以将抽象的观念或情感转化为图像,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共鸣。

举例来说,当一个电影角色身处困境时,导演可以运用孤独的夜景来隐喻角色的内心孤独感。

这种隐喻运用让观众更能够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其次,影像符号在电影叙事中的象征运用能够赋予影片更加深刻的象征意义。

象征是对某个概念或情感进行抽象表达的手法。

通过象征运用,电影可以通过视觉形象传达出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含义。

例如,白鸽往往被用作和平的象征,在战争片中,白鸽短暂地出现,可以暗示和平的希望或破裂的不幸。

这种象征运用让影片更加富有艺术感和哲理,让观众在观看电影时得到深思。

此外,影像符号在电影叙事中的隐喻与象征运用还可以加深角色和情节的塑造。

通过运用隐喻和象征,电影可以给予角色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含义。

例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安迪·杜弗雷恩在监狱中一直爱好摩萨斯姆,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喜好,也隐喻了他在困境中寻找自由的精神追求。

这种隐喻运用让角色形象更加立体化,让观众对角色的理解更深刻。

而象征运用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图像或物件来暗示情节的发展或角色的变化。

例如,在电影《阿凡达》中,橙色的花朵象征着主人公的成长与融入,当主人公最终战胜敌人后,在神树下盛开的橙色花朵象征着和谐共存的和平。

这种象征运用不仅可以丰富故事情节,也给观众带来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

而对于电影导演来说,影像符号的隐喻与象征运用也是表达自己创作概念和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电影物象符号的作用的书

电影物象符号的作用的书

电影物象符号的作用的书《电影符号学教程》一书中,作者马睿、吴迎君对实物影像符号是这样论述的:“各种符号的影像在电影中几乎无处不在,就其意义指摄而言,它们既可以是电影中的背景、陪衬,也可以是影片发展的线索,甚至可以是电影的主要表现对象。

出现在电影文本中的物像符号,以各种方式或多或少地参与了电影的表意。

”从人物纪录片来说,影片中的实物影像,可以是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生活环境,也可以是真切的物品。

这些物像符号发挥表意功能的同时,可以介绍影片中的人物所处的背景,也可以在叙事过程中,发挥线索功能串联起情节,使整个人物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更加紧凑。

以《中国式奋斗》的第四集《守护的价值:媒体从业青年》为例,这一集分别叙述了报纸记者、门户网站、媒体编辑、电视台外景记者、广播记者的从业经历以及生活状态。

从叙事结构来看,这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是板块化的。

北京将这些不同职业的人物串联统一,表达出了在北京从事传媒类青年的一种工作和生活的状态,强化了年轻人追随梦想,努力拼搏的主题,同时增强了该人物纪录片的层次性和灵活性。

又比如徐童导演在纪录片《算命》中,用“姻缘符”这个实物影像符号作为连接两个章节的符号线索。

“姻缘符”这一实物影像符号,串联起厉圣在算命前后的变化,从算命时的狮子大开口,到法物市场的低价进货,观众们可以看到这名算命先生的奸诈。

“姻缘符”此时象征着滑稽的迷信,是迷茫人的救命稻草,也是算命先生手中不值钱的烂纸。

而通过这一符号连接两个章节,不仅体现了人物的形象,也将整个剧情紧凑构建起来,推进了剧情的发展。

毕业作品《老郝与树》中,物像符号主要起到线索和表意的作用。

例如以“树”这一实物影像符号作为线索,将郝景香老人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像串联统一。

郝景香老人在开篇将树苗从植树基地撬起,到最后的种植,树木始终象征着郝景香老人的奔波。

从开始的失败到“郝氏造林法”的发明,郝景香老人经受了三大难题,少土,缺水,无墒。

这三个方面一一对应着树木栽植的三个过程,打坑,浇水,保墒。

电影中符号含义[整理]

电影中符号含义[整理]

电影中的符号含义符号学即是研究电影“如何”用记号传意。

透过传意的符码,能够传达出内容。

法国理论家克里斯汀就率先将符号学引入电影分析中。

梅兹运用相当多结构语言学的词汇,构建电影记号和符码的传播观念。

电影的“语言”与其他口语及非口语的论述一样,主要是象征性的:它是由复杂的符号组成,而观众再看电影时,会本能或下意识地全是这些符号。

镜头是一般电影理论认为最基本的构建单位。

但是符号学理论家认为这个代为太含混不清,主张用更准确地单位,即“符号”。

镜头大远景大远景多半是从远自四分之一英里的距离拍摄,其多半是外景,而且可以显现场景之所在。

这种镜头在史诗电影中最为常见,因为其场景总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战争片、西部片、武士片和历史片等。

远景镜头远景镜头的反胃大致与观众距正统剧场舞台的距离想当。

中景中景是较重功用性的镜头,可用来做说明性镜头、延续运动或对话镜头。

特写镜头“特写镜头”很难显示其场景,常常将重点放在很小的客体上——如人的脸部等。

由于特写会将物体放大为几百倍一上,特别会夸张事物的重要性,暗示其有象征意义。

“大特写”是特写镜头的变奏。

角度鸟瞰镜头鸟瞰角度可能是所有角度中最另人迷惑的,因为它是直接从被摄物正上访往下拍,我们很少从这样的角度看事物,所以其主体显得不易辨认。

它使观众盘旋在被摄物上空宛如天神般,镜头下的人物往往像蚂蚁般卑微无助。

俯角镜头普通的俯角镜头并不似鸟瞰镜头那么极端,也因此不那么另人迷惑。

但是不像鸟瞰那般主宰性显著。

这种俯角镜头比较解禁文学上的全知观点,好像给读者一个梗概,但并不暗示命运。

通常这种镜头不太适合用来表现速度感,反而比较适合沉缓,呆滞的意义。

用这类镜头也会凸显环境,使环境看来似乎可以吞噬角色。

总而言之,俯角会减少被摄物的重要性,使人物显得无害及卑微。

仰角仰角则与俯角相反,它会增加被摄物的高度,并且带有垂直笑过。

更确切地说,它能使一个矮的演员看起来较高。

动作的速度感增加了,尤其是暴力镜头。

艺术鉴赏中对符号形式的差异化解读

艺术鉴赏中对符号形式的差异化解读

艺术鉴赏中对符号形式的差异化解读艺术鉴赏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它不仅要求我们对艺术品进行欣赏和评价,更需要我们对艺术品背后所蕴含的复杂符号形式进行深入的解读。

符号是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它可以通过感觉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也可以借助于语言等中介物来进行传达。

在艺术鉴赏中,不同的符号形式可能产生差异化解读,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色彩符号形式的解读色彩是艺术品中常见的符号形式之一,它可以直接触发观者的情感和视觉感觉。

不同文化和社会中,颜色和色彩的含义往往会有所差异。

比如在西方文化中,红色通常被认为是代表热情、爱心和力量的象征,但在中国文化中,红色则被视为喜庆和幸福的象征。

因此,颜色和色彩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也会因此产生不同的意义。

例如,比利·阿尔伯特的《刺客信条:兄弟会》中,主角艾吉奥(Ezio)的装扮就采用了一种红色和黑色相间的颜色组合。

这种颜色组合在西方文化中常常被用来表示个人英勇或是叛逆性格等,而在游戏中,这种颜色组合代表了艾吉奥对刺客组织的忠诚和勇气。

二、图像符号形式的解读图像是艺术品中最基本的符号形式之一,它不仅可以用于表现具体的事物,还可以用于传递抽象的思想和情感。

不同的图像符号所表现的意义也会因不同文化和社会的差异而产生变化。

例如,在古代希腊艺术中,美杜莎(Medusa)的头像是经常被描绘的图像符号,而在希腊神话中,美杜莎代表着恐惧、死亡和毁灭的象征。

但在现代艺术中,美杜莎的头像更多是被用来代表美和性感的符号,例如奥布里·比蒂的作品《美杜莎之吻》中,美杜莎的头像被用来表示女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

三、文字符号形式的解读文字是最具有交流功能的符号形式,它可以通过书写和阅读来进行传递。

在艺术作品中,文字符号的运用往往是为了加强作品所表达的意义或是提供观众更多的解释和信息。

例如,薄伽丘的《十日谈》就是一部运用文字符号形式进行艺术创作的文学作品。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利用不同的语言文化和文学形式来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情节,通过细致入微的叙述和描绘,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社会的多元面貌和价值观。

“_废土”景观中空符号的影像表达及美学延伸——以《沙丘》的空间为例

“_废土”景观中空符号的影像表达及美学延伸——以《沙丘》的空间为例

2023“这一切只是开端。

”由加拿大电影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的电影《沙丘2021》(Dune 2021),似乎呈现的是原著作者弗兰克·赫伯特恢宏磅礴宇宙观的“前言”,但这也不妨碍其中蕴含着极富美学的符号叙事。

诚然,该部电影基础故事的剧情较为简单,电影呈现了保罗家族的厄崔迪在接管富含“香料”资源的厄拉克斯星球后遭到背叛与屠杀,侥幸逃命的保罗带着母亲踏上了顺应“天命”的道路。

“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影像表达让电影充满了大气磅礴的史诗感,尤其是艺术性的视觉呈现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简单的故事线承载着导演极高的叙事功底,其中电影文本中符号的影像表达与技术提供的视觉呈现无疑是其艺术成就的核心。

何谓“废土”,从“废”的本意出发,其带有“无用的、失去效用”之意,但其衍生义所携带的“停止、荒芜、衰败”更贴切对于“废土”二字的理解。

借此,当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由于灾难转变成一片死气沉沉且毫无生机的世界时,其中人造或自然景观的荒芜就成为了“废土”。

末世景观将构成“废土”电影中叙事、视觉效果呈现的主要途径,其美学意义基于传统摄影的视觉基础——新地形摄影,在新地形摄影中“中性”观察作为最主要的视觉原理重塑人们对风景的概念。

新地形摄影将最不自然的“自然”风光带入视觉空间,让一切自然风景都经历“工业”的洗礼,变得不再是一种纯粹的自然,这种观察往往冷静且不夹杂复杂的情感,视觉呈现拓展了电影景观建构宽广的空间,将所有的情感都藏匿于客观的表象之下。

正因如此,新地形摄影也被视为具有“荒芜、废弃、无表情”等特质的摄影美学,所以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美学表意上的空洞,将其放置电影文本中时,那些看似“空白”的景观在表意功能上会更偏向于抽离了符号对象仅保留了形式边界的空符号。

[2]将研究对象置于《沙丘》这部电影的文本中时,景观呈现中由荒芜构成的主要空符号形式,促成了电影叙事上更深层次的意义表达。

解读电影中的符号象征

解读电影中的符号象征

解读电影中的符号象征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常常通过符号和象征来传递影片的深层意义和主题。

符号象征是电影语言中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它通过特定的图像、动作、物品等来代表更加深远的含义。

本文将解读电影中的符号象征,并探讨它们对电影内容的解读与理解的影响。

一、人物形象的符号象征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表达影片主题和思想的重要符号。

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例,男主角安迪·杜弗雷恩的形象可以被视为自由与希望的象征。

他在监狱中坚持自己的理想,通过他的努力和智慧最终实现了自由,并给其他囚犯带来了希望。

此外,在电影《教父》中,主角唐·维托·科里昂的眼镜则成为了权力和隐藏真实的象征。

他在电影中戴着眼镜,似乎将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在背后,所以观众往往难以真正洞察他的内心深处。

二、物品的符号象征电影中的物品也常常被赋予特殊的符号象征意义。

比如,在电影《指环王》系列中,魔戒被视为一种力量的象征。

每个角色对魔戒的态度和行为,都代表着对权力、贪婪、背叛等价值观的表达。

魔戒的出现和对其争夺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核心元素,也通过魔戒的象征意义,引发了观众对权力与品德的思考。

再如,在电影《谍影重重》系列中,电影中的信封成为了重要的符号象征。

电影中角色接到信封通常会触发重要的剧情转折点,代表了情节的关键信息。

观众通过这个物品的出现,可以推测出即将发生的事情,并加深对剧情的期待和紧张感。

三、颜色的符号象征电影中的颜色也常常被运用为符号象征,传达出情感和主题。

以电影《至暗时刻》为例,黑白影像的应用使得影片更好地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和艰难。

黑白影像让观众更加沉浸在二战的年代氛围中,同时也强化了主人公个人命运的戏剧性,提升了电影的表现力。

另一个例子是电影《大都会》中,红色被使用来象征罪恶和危险。

电影中主要反派角色的造型和服装都被渲染成红色,同时红色也出现在重要的场景和道具中,这加深了影片对罪恶、黑帮和暴力的描绘。

总结:电影中的符号象征是导演及编剧用来传递更加深层意义和主题的重要手法。

电影剧本符号化的实例分析

电影剧本符号化的实例分析

电影剧本符号化的实例分析电影是一种受众喜爱的艺术形式,通过视觉、声音等多种语言手段,将故事、情感、主题等进行表达。

而电影剧本则是电影制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需要将故事、人物、对话等以特定的格式和符号进行描述,以便导演和演员能够准确理解并实现创作意图。

本文将通过分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剧本,来探讨电影剧本中的符号化表达。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的经典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希望、自由与复仇的故事。

通过剧本的符号化处理,导演成功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情绪以及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表达。

首先,电影剧本通过角色的行为和动作来传递信息和情感。

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杜弗雷恩作为主人公,通过他的行为来展现他的个性和价值观。

一场关键的情节是当安迪教育犯人们读书,他将一首摇滚乐曲传给犯人们,这一细节表达了他对知识和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展示了他的胆识和智慧。

这一符号化的表达使得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关注安迪的内心世界。

其次,电影剧本通过对场景的描述来突出主题和情感的表达。

例如,在《肖申克的救赎》中,监狱的场景被不断强调和描绘,从牢房的破旧、拥挤到监狱里的恶劣环境等,这一系列场景的描写传递了主题中囚禁与自由的冲突。

同时,导演通过反复展示风景壮丽的自然景观,如安迪与犯人们在雨中洗澡、勤劳耕作等场景,进一步强调了希望与自由的主题。

这些通过符号化手法呈现的场景,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故事背后所传递的情感和主题。

此外,对话也是电影剧本中常用的符号化表达手法之一。

在《肖申克的救赎》中,角色之间的对话通过一句简短的台词,传递出丰富的信息和情感。

例如,在影片结尾,当红是一名故事中的重要角色,他说道:“希望是什么?希望就是每天早上睁开眼睛的时候,能够向自己保证:我还活着。

”这句简短而深刻的台词,以符号的形式捕捉了主题中关于希望的重要概念,并且激起了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

这种通过对话符号化表达的手法,在电影中起到了加深角色形象和主题的作用。

大学形象微电影的影像符号及其艺术表达

大学形象微电影的影像符号及其艺术表达

立 体 建 构 。
中,展现 了主 人公 徜徉 在学校 舞会、音乐室和 射箭场 的多个
一 、 空 间 符号 的精 准 选 取
场景,充分勾勒 出当代教 育理念 和莘莘 学子的精神风 貌 ;它
空 间 符 号 即大 学 环 境 特 色 的 展 示 ,如 大 学 所 在 的 外 部 反 过 来 也提 升了大 学 形 象微 电影 的视 觉 张 力 和 故 事 的 审 美品
在香 港 大学形象微 电影 《Moment in HKU》中,导演 就 辑和文字等这些视觉元素得 以呈现 。
用 了12个 镜 头 展 现 了从 下 飞 机 到 港 大 所 要 经 过 的 那 些 路 ,
(一 )“大景别”+‘‘,J、景深”。打造抒情唯美风格
以及要 看到的那些风光 ,我们在 其中领略到了香港 的风 土人
象 为 主 旨和 内容 的微 电影 。其 叙 事 和 传 播 虽然 遵 循 着 微 电影 氤 氲在 影片 当中。
的共性 :如叙 事结 构呈现碎片化 、传播渠 道主要依 赖新媒体
大 学 作 为 追 求 知 识 的圣 地 ,图 书馆 、课 堂 、实 验 室 常 常
平 台等 ;但在 主题 表达 和功能诉求上与特定 的大学 文化息息 成 为 最 重 要 的 大 学 文化 的标 识 和 象征 ,特 别 是 图 书馆 ,它 既
摘 要 :大学形象微 电影的创作与传播 已成为一种常见的 也 用 一 组镜 头 展 现 了主 人 公 第一 次 踏 上 深 圳 这 片土 地 时 的 心
媒介现 象。在这类数量繁多、良莠不齐的作品群 中不乏兼具视 境 :远 景 镜 头 中 的繁 荣 景 象 ,延 时 镜 头 中缓 缓 升 起 的 落 日,
此 ,大学形象微 电影的影像符号 的选 择和运用具有独特 的艺 的可 自主支 配的时 间里,自由选 择、自主参 与 由个人或群 体

艺术文本中“空符号”与“符号空无”辨析

艺术文本中“空符号”与“符号空无”辨析

艺术文本中“空符号”与“符号空无”辨析作者:胡易容任洪增来源:《社会科学》2019年第04期摘要:符号是意义的前提与条件,有符号才有意义,但电影艺术中许多案例表明,本应在场的人物影像符号缺场,并未构成表意的障碍。

观众期待中的人物视觉影像符号“缺场”留下的符号空白,形成了人物形象表意的张力和特定艺术效果。

本文通过分析电影文本中人物符号的“不在之在”,辨析了零符号、空符号、无符号,讨论了“无符号”向“空符号”的转换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符号缺失情形下的表意机制,进而归纳了符号“空无”的普遍意义生成张力。

关键词:电影符号学;符号缺失;空符号;零符号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9)04-0177-09作者简介:胡易容,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任洪增,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研究成员(四川成都 610064)引言:符号学第一悖论引发的思考作为使用符号的动物①,人之存在的世界不仅仅是物理意义的空间,而是一个符号充溢的世界。

人每天与之交道的世界,就是由语言、宗教、神话、艺术等符号编织而成的巨网。

人之在世一日,便要不断追问意义之所在。

但意义并非一目了然,意义世界是一个有待实现的世界。

当人获得某种感知,便迫切地期待解释出意义。

这个被意识到的感知就被认为是有意义而成为符号,只是意义不充分在场,而一旦意义实现,符号便完成其使命了。

以电影中的“悬疑”叙述为例,根据英国间谍小说家约翰·勒卡雷(John le Carre)的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锅匠,裁缝,士兵,间谍》(Tinker,Tailor,Soldier,Spy ,2014)中,苏联情报中心“莫斯科中心”在英国情报中心“马戏团”中安插了一名间谍“鼹鼠”。

得知此事后,已退休的乔治·斯迈雷奉命出山,与年轻的特工彼得·吉勒姆一起追查此事。

在整部影片中“鼹鼠”这一符号的意义始终处于不在场的状态。

电影符号学

电影符号学

电影符号学,把结构主义符号学运用于电影艺术研究的学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

法国的麦茨、意大利的艾柯和英国的沃伦等为著名的代表。

它用结构语言的方法研究分析电影作品的结构,认为电复印件性不是对现实的反映,而是艺术家重新结构的、具有约定性的符号系统。

电影艺术的创造必然有可循的、社会公认的“程序”。

电影研究应该成为一门科学。

电影语言虽不同于一般语言,但同样是运用符号系统的。

电影符号学以瑞士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理论为基础,它的研究重点是外延和叙事,主张宏观结构分析与微观结构分析并重。

70年代,电影符号学对西方电影理论有重大影响。

80年代开始,电影符号学在西方电影学界引起批评和争议。

[编辑]符号符码编码SignCodeCodification是电影符号学的核心概念。

符号。

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确定语言是表达意义的符号,符号以能指与所指的关系为基础,所指是语言符号表达的意义,能指是语言的形式载体。

美国符号学家皮尔斯认为,符号涉及三项关系:表征体、表征对象和对表征的诠释。

意大利学者艾柯强调符号意义的变动性,认为新的关系会构成新的符号。

符号是文化的产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符号会有不同的理解。

电影符号学依据符号的一般定义,力求证明影像的符号性,强调影像并非现实的摹写,而是与常规语言相似的约定性符号:有能指形式和所指含义。

符号是影片的表意元素。

富有表现力的符号性会使源于现实的影像产生丰富的内涵。

影像符号包括空间性符号,如前景表现匪徒,后景处是吓得发抖的受害者;时间性符号,如匪徒和受害者的镜头切换为猛砍下来的刀;物象符号,如匪徒和受害者的脸、衣服。

符码。

传达一组信息时,不同符号系统的变换规则和保证参加交流过程的人能够理解的约定性规则。

语言语法、莫尔斯电码、计算机编制程序的二进制数字系统等,都是符码。

法国理论家罗兰·巴特认为,在人类生活中,符码的概念应当是广泛的。

在《符号学原理》一书中,他详细论证了食品、神话、时装、影像、文学作品的人物类型、叙事的人称与非人称等,都可构成符码。

浅议影视艺术中“空白”手法的运用

浅议影视艺术中“空白”手法的运用

浅议影视艺术中“空白”手法的运用影视剧作为文化艺术作品,无法对故事的发展做面面俱到地回溯,只能依据电影制作者的创作动机选取最典型的故事进行表现,那些与主题关系不密切的部分就要被省略,这些被省略的部分只能留给观众去揣摩、填充,这便构成了影视剧的“空白”。

电影艺术中,“空白”艺术的表现范围很广,镜头语言的运用、影视构图、色彩搭配、声音运用等方面都有体现。

影视剧中,“空白”艺术手法是意象传达的重要表现手法,它所形成的虚境与具体可感的形象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艺术形象体系和引人入胜的艺术意境。

影视剧中的空白为观众留下大量的想象空间,观众可充分“走进”作品,深入去挖掘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主题,运用“空白”艺术手法分析影视作品,大大拓展了作品的意蕴。

标签:空白;文学;电影;空镜头;接受美学一、“空白”手法在各艺术领域的运用(一)“空白”手法深受老庄思想影响老子的“大象无形”,庄子的“得意而忘言”,司空图的“象外之象”等观点都体现了空白的创作方法,“空白”艺术手法广泛应用于文学、绘画、音乐等方面。

文学上,“空白”艺术手法体现为烘托、反衬的手段运用。

在《陌上桑》中,写罗敷的美貌不直言美在何处,却通过许多人物反应来体现,即“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作者并未写罗敷体态、外貌、身材等,却只通过众人反应把罗敷的美表现地无比惊艳。

绘画上,画家常常有意识地留出“空白”。

清代邓石如称:“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讲的就是留白的妙处。

画山水时,留白是高天浩渺;画鱼虾时,留白是静水流深。

国画中的空白,看似“虚”,实为“实”,是一种以虚代实的“藏法”,失去它,就失去了特有的意境。

画家利用画中“空白”,创造出笔墨无法企及的意境,成就了“无言之美”。

中国传统音乐,如《高山流水》、《阳关三叠》、《梅花三弄》,无不是一唱三叹,与中国的水墨画如出一辙,浓淡得当,疏密有致,反映了创作者对“空白”艺术手法的自觉应用,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虑实结合,从而幻化出完美的音乐来。

论贾樟柯电影的结构符号

论贾樟柯电影的结构符号

论贾樟柯电影的结构符号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曾经说过,艺术符号是一种与已知符号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因为已知符号是传统意义的象征,不能传递特定的情感意义,但艺术符号是不同的,它是由一种特殊的符号逐渐演变而来的,它蕴含着丰富的内在。

贾樟柯的符号系统独具特色,只有将时间、空间拉长,才不会让这些符号显得突兀。

比如,从《三峡好人》来看,“烟、酒、糖、茶”的结构形式正体现了电影内在的微妙之处;同样,在贾樟柯的初期电影《小武》中,他利用小武的“样子、形态”,证明了他想要表达的时代特色。

一、《山河故人》剧情简介《山河故人》是贾樟柯导演的典型的纪实类电影作品。

这部具有代表性的纪实类作品从三个方面讲述了整个故事。

首先是1999年,青年女子沈涛、矿山工人梁建军和煤矿老板张晋生三人之间的故事。

青年女子沈涛同时受到了两位男子的爱慕,沈涛最终选择了张晋生,梁建军感情失意离开故土,去往其他的城市闯荡。

其次是梁建军因为长期在外奔波,身体患病,最后回到家乡治疗,由于没钱,只能向已经成功的企业家沈涛借钱治病。

这个时候的沈涛早已经跟往日不同,虽然事业成功,但婚姻上也出现了变故,跟张晋生离婚,跟张晋生所生的儿子张到乐由丈夫抚养长大。

沈涛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后,让儿子回老家参加父亲的葬礼,回到老家后,沈涛把家里的钥匙留给了儿子。

最后时间来到了2025年,张晋生由于很多原因带着儿子来到了澳大利亚,由于跟儿子之间存在代沟,缺乏沟通,儿子在学校喜欢上了中国籍女老师。

张到乐一直挂着母亲给他的老家钥匙,每当看到钥匙,他都不禁想起祖国和母亲,但他却已经记不起母亲的名字。

贾樟柯的《山河故人》不止一次地把他拉回到熟悉的故乡汾阳,还是熟悉的街巷、乡音,但是与以往的作品不同的是,《山河故人》在画面的场景选择上不再粗糙。

如果说故乡拔地而起的高楼是时代发展的印记,那洒落在街道的夕阳就是可以跟随时代变化的痕迹。

同样,也会有不少的人说,贾樟柯拍摄的《山河故人》依旧是对县城题材的钟爱,很多场景都倾注着他对汾阳街角的眷恋,他在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表达情感。

电影符号学置疑

电影符号学置疑

符号之本义及其基本功能尽管符号学复杂得令人头疼,但是符号这玩意儿却出奇的简单。

《现代汉语词典》说得就非常简单:“记号;标记”;而《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也不复杂:“常用的一种传达信息的基元,用以表示或象征人、物、集团或概念等复杂事物。

”1在这个定义中,“基元”一词至关重要。

所谓基元,就是最基本最简洁最单纯,也就是最不复杂的东西,人类用这种东西来“传达”“复杂事物”的“信息”。

换言之,它是人与人进行交流时所使用的信息运载工具,而这种工具最重要的特征是可以把大千世界的纷繁复杂化为简单。

举例来说,“人”这个符号,在汉语书写时只有两笔,读出来也就ren 这一个音节;同一个概念在英语书写中也不过people 这6个字母,读出来也就两个音节,非常简单,但它却是全球60亿同类生物的总称,代表的是此前几百万年和此后不知多少千载地球文明的创造者群体。

在从猿向人的进化过程中,我们的祖先产生了交流信息的需要,可是,信息如何才能进行交流呢?当符号未曾产生之前的原始时期,每一个个体的感觉和意识都是单一的、特殊的,树是特殊的树,石是特殊的石,狼是特殊的狼,水是特殊的水,等等。

在那样的情况下,交流的成本大得无法计算,甚至根本不可能。

他们如果要表示黄河,就必须把对方拉到黄河边上去,如果他们当时离黄河有100公里的距离,那么,他们交流的前提就是首先得克服这100公里的距离。

这就是他们的交流成本。

这跟我们今天使用货币是同一个道理。

按照马克思的说法,货币就是一种价值符号,某一数量的货币代表某种量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

一位农民揣一叠钞票上街,就可以把一辆汽车开回家,而如果他用同等价值的粮食去换一辆汽车,他得动用多少汽车来运载他的粮食?而汽车制造商又要动用多少交通工具才能把这些粮食运回去?那样的交易成本该有多高?正是基于这一点,聪明的人类祖先发明了概念。

所谓概念,就是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然后给它起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就是符号。

文本内真实性:一个符号表意原则

文本内真实性:一个符号表意原则

文本内真实性:一个符号表意原则
赵毅衡
【期刊名称】《江海学刊》
【年(卷),期】2015(000)006
【摘要】任何接受者,不可能接受一个对他来说不包含真实性的符号文本,这是意义活动的底线。

文本的真实性,必须经常到文本外的经验世界求得证实,但是接受者也可以接受内含真实性的文本。

文本内真实性可分为狭义的文本真实性以及文本与伴随文本结合而成的“全文本”包含的真实性。

这两种真实性,都必须符合融贯原则,即文本各成分逻辑上一致,或是与“外挂意义体系”一致。

如果是艺术虚构文本,则需要依靠情绪浸入与社会感情体系融贯。

【总页数】7页(P22-28)
【作者】赵毅衡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广告符号表意中的伴随文本--以iPhone与Nokia广告为例
2.论文本中空符号性人物的表意功能
3.艺术文本中\"空符号\"与\"符号空无\"辨析\r——电影人物影像符号\"不在之在\"的表意机制
4.表意文字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相矛盾吗
5.旅游吸引物符号的双层表意结构与体验真实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信造化之在我——恽寿平艺术综述

信造化之在我——恽寿平艺术综述

信造化之在我——恽寿平艺术综述
田艺珉
【期刊名称】《美术大观》
【年(卷),期】2024()2
【摘要】“写生正派”恽寿平所开创的没骨写生法不仅被清时如“扬州八怪”诸多画家作为参考的典范,本人更是闺阁艺术之宗师,其作品也是近现代大家纷纷追崇的范式。

由此可见,经其创建的写生风格具有无限的发展与被接受的空间,是近四百年画史进程中最为成功的典范。

正如其“信造化之在我”所宣讲的一样,恽寿平所追求的是在成法俱备的时代以超乎法外、合于自然的极致实现其独立天表的艺术理想。

如此,其所构建的“巨然墨叶法”,不仅是其深于山水之道的表现,更使其“深于山水者能通写生之意”成为艺术史之重要论述。

【总页数】13页(P58-70)
【作者】田艺珉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1
【相关文献】
1.仰钻先匠外师造化——恽寿平的绘画思想初探
2.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看艺术创作中生活与艺术的关系
3.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
氏》)4.艺术文本中\"空符号\"与\"符号空无\"辨析\r——电影人物影像符号\"不在之在\"的表意机制5.语言之在——第四届中国油画双年展(2018)在中华艺术宫开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胡易容任洪增:艺术文本中“空符号”与“符号空无”辨析艺术文本中“空符号”与“符号空无”辨析**-电影人物影像符号“不在之在”的表意机制胡易容任洪增摘要:符号是意义的前提与条件.有符号才有意义,但电影艺术中许多案例表明.本应在场的人物影像符号缺场,并未构成表意的障碍。

观众期待中的人物视觉影像符号“缺场”留下的符号空白.形成了人物形象表意的张力和特定艺术效果。

本文通过分析电影文本中人物符号的“不在之在”,辨析了零符号、空符号、无符号,讨论了“无符号”向“空符号”的转换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符号缺失情形下的表意机制,进而归纳了符号“空无”的普遍意义生成张力。

关键词:电影符号学;符号缺失;空符号;零符号中图分类号: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19)04-0177-09作者简介:胡易容,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任洪增.四川大学符号学一传媒学研究所研究成员(四川成都610064)引言:符号学第一,悖论引发的思考作为使用符号的动物①,人之存在的世界不仅仅是物理意义的空间•而是一个符号充溢的世界。

人每天与之交道的世界,就是由语言、宗教、神话、艺术等符号编织而成的巨网。

人之在世一日,便要不断追问意义之所在。

但意义并非一目了然.意义世界是一个有待实现的世界。

当人获得某种感知•便迫切地期待解释出意义。

这个被意识到的感知就被认为是有意义而成为符号,只是意义不充分在场.而一旦意义实现,符号便完成其使命了。

以电影中的“悬疑”叙述为例,根据英国间谍小说家约翰•勒卡雷(John le Carre)的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锅匠,裁缝,士兵,间谍MTinker,Tailor,Soldier,Spy,2014)中,苏联情报中心“莫斯科中心”在英国情报中心“马戏团”中安插了一名间谍“巖鼠”。

得知此事后.已退休的乔治•斯迈雷奉命出山,与年轻的特工彼得•吉勒姆一起追查此事。

在整部影片中“腿鼠”这一符号的意义始终处收稿日期:2018-12-19*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重大研究专项“巴蜀图语的符号谱系与人文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18VJX047)的阶段性成果。

①[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版•第45页。

177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胡易容任洪增:艺术文本中“空符号”与“符号空无”辨析于不在场的状态。

经过层层推理,最后在“马戏团”的几个高层人物“锅匠”“穷人”“士兵”“裁缝”中终于揪出了“鍍鼠”一-由科林•费斯(Colin Firth)饰演的“裁缝”。

挖出了“髏鼠”一—意义出场,影片也就走向了结束。

意义的解释,正是一个由不在场最终落实为在场的过程。

由张艺谋执导,陈道明、巩俐主演的影片《归来X Coming Home,2014)中,劳动改造的陆焉识等来了政策落实,得以平反回家。

对妻子冯婉喻的爱和对家庭团聚的憧憬是其屹立未倒的精神支柱。

然而,归来时已物是人非,患病的妻子已认不出他。

如何重回家门,如何与妻子厮守余生?一系列冲突形成了影片中最富张力的一场戏:风雪隆冬,陆焉识陪着妻子冯婉喻到火车站接人,手里举着的是写有“陆焉识”三个大字的牌子。

通常,举牌等人是因为此人未到,也就是名牌这个符号的意义尚未在场。

人接到了,牌子也就收起来了。

影片的这个场景中,陆焉识这个人物明明已经在场,冯婉喻为何视而不见,还要举这个牌子,继续等下去?因为,在神志不清的冯婉喻的意识里,陆焉识的模样停留在过去的时光里。

对冯婉喻来说,眼前之人是钢琴修理师,是热心的好邻居,唯独不是丈夫“陆焉识”。

尽管以这样的方式存在是陆焉识最荒诞而又最合理的人生选择,但在这个场景中.他本人并非这个名牌指向的不在场意义一一丈夫,而这个意义在妻子那里并不在场。

意义在不在场是解释者的主观判断,而非是实际的事实。

哪怕主观判断是错误的,也是其待在的意义,而意义在场与否,与正确与错误无关。

以上情形,印证了符号学第一悖论——“意义解释不在场才需要符号”①。

符号和意义“在与不在”的逻辑关系可以据此表述为:“(符号的)意义既不在场(尚未解释出来)又在场(必定能解释出来)。

意义尚未解释(事先不在场的必定性),才能使符号活动朝解释方向进行;意义必定能得到一个解释(最后在场的必定性),接受才能站到解释的位置上”②,这也是符号过程的最基本动力。

同时,赵毅衡还提出了该命题的逆否命题,“没有意义可以不用符号表达,也没有不表达意义的符号”③。

这个全称判断几乎将“符号”与“意义”的概念指向划上了约等号,因而说“符号学即意义学”④。

然而,“符号”与“意义”的关系并非是自明的。

需要指出,这一全称判断中的前半段——“没有意义可以不用符号表达”可能导致将“符号”与“意义”从“约同”误解为“等同”。

这个误会的发生,在于命题中“用”这个动词的直接指向感。

显见的事实是,许多表意并未直接“使用”某个符号,而依靠周围可感知的符号形成“缺失”来实现意义传达。

例如,以影片《美国往事X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1984)和《无问西东MForever Young,2018)为例。

这两个中的电影人物泰戈尔的视觉符号是缺场的,但意义并未消失。

这种“缺场”所形成的叙述张力,反而造成了更强有力的表意。

电影文本中人物视觉影像符号的缺失可否被视为“空符号”?若是,则“空符号”的边界何在?本文拟以电影文本为例,探寻“符号”不在场的情形下表意如何可能?进而从理论上探讨诸种形式的缺场究竟是“符号的空无”还是“表达空无的符号”。

一、从零符号到空符号,再到“无符号”由于“空符号”与“零符号”“无符号”长期混用,讨论“符号的空无”与“表达空无的符号”的问题,必须从“zero”这一概念说起。

“zero”作为一种符号的使用,相关探讨由来已久。

印度语法学家巴尼尼(Panini)在他的梵语语法《八书》中就已经涉及此概念。

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指出,“对于观念的表达,实体性的符号并非不可或缺,通过•有无的对立,就可以满足语言表达的需求”⑤。

他列举古斯拉夫语属格无标记的“零符号”(zero sign)情形,还在英语和法语的比对中谈到①赵毅衡:《符号学第一悖论:解释意义不在场才需要符号》.《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②赵毅衡:《符号过程的悖论及其不完整变体》.《符号与传媒»2010年第1期。

③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南京大学岀版社2016年版.第1页。

④赵毅衡:《符号学即意义学》,《中国图书评论»2013年第8期”⑤Ferdinand De Saussure,Coursera!Linguistics,New York:Megraw—Hill,1969,pp.86—87.178社会科学 2019年第4期 胡易容任洪增:艺术文本中“空符号”与“符号空无”辨析了“零符号”的语法表达。

①索绪尔对“零符号”的用法.是特定语法位置不需要符号出现.而实现了 特定的语法(语义)的功能的情形。

我国最早讨论此话题的刘耀武提到.日本语法学家时枝诚记 (Tokieda Motoki )早在1935年就提出了句法中“零符号”(零记号)概念,通常是指“句中被表达的 内容不用语言形式表示”的情形。

②上述讨论多集中于语法现象.巴尔特(Roland Barthes )则在文 学写作中,将“零度”解释为“有意义的缺席”.强调了“缺席”的意义。

③“零符号”与“空符号”的混用状态.造成了两个歧义:一是语义上,混同了符号赋值为“零”与“空 集”;二是形式上,混淆了符号再现体“有”与“无”。

在数理逻辑上,前一个混淆非常容易区别清 楚——“零”与“空”意义完全不同。

可以据此区别“零符号”与“空符号”:零符号,是指赋值明确为“零”的符号,其在文化中常常表达一种“居中不偏”的意义。

如:“零度 写作”并非不写作.而是以中性或客观地特定方式写作。

空符号,用以指代无具体对象的符号。

其符号再现体有清晰的边界,而符号对象空缺。

如.数 学符号中的“空集”(也常用希腊字母◎表示),书面语言中的圆圈“O ”,电影中的“空镜头”。

不过,上述两种界定并不能完全涵盖索绪尔、巴尔特等人所说的“零符号”。

这里界定的“零符 号”和“空符号”均有确切的符号再现体.而索绪尔的例子中.若非通过跨语言的比较.“符号之有无” 尚无法确定。

可见,发生混淆的关键点.即在于符号有无的判断。

我国学者王希杰在讨论“语言中 的空符号”问题时,其主要例证,是在不同语言翻译过程中无法找到对应的词,如:汉语中的量词在 英语中的多没有对应词:A book --------本书。

当进行跨语际比较研究时,就代之以空集符号一表示为“A ①book ”。

可见,王希杰教授的“空符号”跟索绪尔所说的“零符号”相同之处在于. 若无某种比较关系(如跨语言比较),就无法产生“空”或“零”的判断;此时.他们所说的案例均没有 一个“符号”来表示;一日.王教授采用一个意义明确的来表达归纳这些情形.情况就发生了转 变一--它们都被“ ◎”这个意义明确的“空符号”所表意了。

可见,若没有汉语量词这个参照系,英语中A book.就并未发生“空缺” 这个意义本身并不 存在,表达这个意义的符号,也就不存在。

《空符号论》④一书作者韦世林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她认 为王希杰教授所说的“空符号”.实际上是“无符号”,因为并未有事实上的符号存在。

这一判断也得 到了王教授本人的回应和部分赞同。

⑤不过,韦世林对王希杰教授的判断一--将无符号作为空符 号一也成为其他学者对自己的判断。

曾庆香曾撰文与韦教授商榷,并指出“许多被误解的空符号 实际上是一种逻辑推理.并不是符号”⑥。

曾教授这个表述非常清楚•但她仅就“空符号”的界定做 了探讨,而对于“不是符号活动”的“非符号”或“无符号”参与表意的情况.却没有继续深究。

由此.我们不得不对“无符号”与“空符号”作进一步区分。

赵毅衡的看法是“进入感知”,他认 为,“作为符号载体的感知,可以不是物质,而是物质的缺失:空白、黑暗、寂静、无语、无臭、无味、无 表情、拒绝答复等等。

缺失能被感知.而且经常携带着重要意义”⑦。

可见,在赵毅衡的界定中,无 处不在的空白、虚无、黑暗等.一旦被感知,就成为空符号。

实际上.“感知”一说预设了释义者的经 验为参照系.比如:索绪尔是语言学家.因而能读解出没有标记的语法。

但仅以“感知”为界限.仍然 存在可商榷之处。

因为特定文本的读者常常变动不居,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上述例子 中•索绪尔、王希杰解读出的“符号缺失”常常并不为一般语言使用者所觉察。

179① Ferdinand De Saussure. Courseral Linguistics , New York : Megraw —Hill, 1969. p. 86 — 87.② 刘耀武:《关于日语句法中的•'零符号”问题》,《日语学习与研究M983年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