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第一章 植物分类类群、演化与地球环境(二)
植物地理学第一章
植物分类类群、 植物分类类群、演化与地球环境
1. 植物分类系统与方法 2. 植物的系统进化
1. 植物的分类地位
两界系统(林奈,1753):植物界、动物界 三界系统(海克尔,1866):原核生物界、植物界和动物 界 四界系统(科普兰,1938):原核生物界、原始有核界、 后生植物界、后生动物界 五界系统(怀塔克,1969):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 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 生态学理解的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 广义理解植物界:植物、真菌和原核生物 16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宣布:植物界分为绿色植物、褐色植 物、红色植物和真菌。
3. 分类等级与分类单位
中文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拉丁文 Regnum Divisio Classis Ordo Familia Genus 英文 kingdom phylum(division) class order family genus species -ales -aceae 词尾 -phyta
种 Species
分类单位举例
界: 植物界 Regnum vegitabile 门: 种子植物门 Spermatophyta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目: 蔷薇目 Rosales 科 : 蔷薇科 Rosaceae 属: 李属 Prunus 种: 桃 Prunus persica
系统发育分类与系统
恩格勒系统(1897):认为葇荑(读作ti)花序类植 物(即木本植物中花单性、无花被、花序轴柔软者, 如杨柳科)为双子叶植物种的原始类型; 哈钦松系统(1926):认为单性花比两性花要进化, 木兰目是最原始的被子植物。 前苏联植物分类学家塔赫他间(A. Takhtajan,1954) 系统和美国纽约植物园前主任柯朗奎斯特(A. Cronquist,1958)系统。他们都承认木兰目的原始 地位。 分子系统学研究认为:木兰目不是最原始的被子植物。
植物地理学1 植物类群
第一章 植物分类类群、演化与地球环境
第一节 植物分类与植物系统进化 一、植物分类原则、单位和命名 二、植物界的大类群 三、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第二节植物进化与地球环境 一、藻菌植物时代 二、蕨类植物时代 三、裸子植物时代 四、被子植物时代 五、地球-生命耦合系统
(一) 物种
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 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 征极为相似的植物个体。种内的个体间可 以交配繁殖产生新个体,不同物种见存在 生殖隔离。
孢子植物 (Spore plants) 又: 隐花植物 (Cryptogamae)
种子植物(seed plants) 又:显花植物
Phanerogamae
裸藻门(Euglenophyta)
绿藻门(Chlorophyta)
轮藻门(Charophyta)
金藻门(Chrysophyta) 甲藻门(Pyrrophyta) 褐藻门(Phaeophyta)
藻类植物 algae
红藻门(Rhodophyta)
蓝藻门(Cyanophyta)
细菌门(Bacteriophyta) 粘菌门(Myxomycota)
菌类植物
真菌门(Eumycota)
Fungi
地衣门(Lichens)
苔藓植物门(Bryophyta)
颈卵器植物
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Archegoniatae
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 维管束植物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Vascular plants
植物地理学 第一章
地质年代时期
纪
第四纪 第三纪 白垩纪
晚 早
同位素年龄(亿年)
0.025
0.65 1 1.36 1.90 2.25
晚 早
各类植物繁盛时期
新生代
被子植物时代 裸子植物时代(共约
1.4亿年)
中生代
侏罗纪 三叠纪 二叠纪
石炭纪 晚
2.40 2.80 3.45 3.65 3.95 4.30 5 5.7
蕨类植物世代 (共约1.6
在石炭纪和二叠纪之交,地球自然环境发生变 化,裸子植物在生存竞争中获得优势:
- 根系和维管束发达
- 叶片角质层发达
- 受精作用不再依赖水的存在
更加适应 陆地生活
中生代是裸子植物最繁盛的时期,为全球第二个 成煤期
四.被子植物时代
被子植物的发展与地球环境 - 晚白垩纪始,被子植物爆发 - 最发达,种类最多 - 被子植物形态的多样性是对自然环境广泛适 应而产生多种变异的结果
改变地球气候条件,全球性降温造成丰富多样 的小生境
为动、植物的分化奠定的基石。绿藻可能就是 30万种现有高等植物的远祖
二.蕨类植物时代
约志留纪末期至二叠纪
植物离开大海,产生了以裸蕨为代表的第
一批陆生植物 蕨类植物向着发展孢子体的方向进化,苔藓植物 却是朝着发展配子体的方向演进 全球第一个成煤期
三.裸子植物时代
(1)细菌门(SCHIZOMYCOPHYTA)
细菌是最古老的也是最小的生物。 细菌按形态特征区别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作用:很多种是严重影响人体和动物健康的异养型病菌, 也有些种类是可以进行特殊的细菌光和作用或化能合成作 用的自养型细菌。
(2)蓝藻门
1. 蓝藻是一类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和蓝藻素,可进 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有机体有单细胞的群 体和多细胞丝状体等结构。 2. 分布很普遍,有些种类甚至出现于某些极端严 酷的环境中。 3. 许多蓝藻能固定大气中的氮,当藻体死后释放 出较多的含氮化合物 ,为其他植物提供氮肥
植物地理学
植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引言生物圈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和.是自然环境的有机部分.2.生物膜:地表上下100m的区域,生物繁衍最集中的范围.3.植物有机体占生命有机体的99%。
第一章植物的基本类群1.生物特征: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进化、应激性2.植物繁殖的三种方式:营养繁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3.植物的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4.植物的分类原则:自然分类法(林奈)5.植物界六大类群: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6.种: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局限在一定区域的生物类群。
7.种群:植物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各群在在空间上互有间断即为种群。
8.世代交替:在植物的生活史中,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交替的现象。
9.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代表科:木兰科、樟科、壳斗科、山茶科。
10.第二章植物的生活和环境生态: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的形式或者总体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适应、塑造、改造一、环境与生态因子1.环境:指某一特定主体周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环境中对植物生命活动(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3.生态因子分类(简述)4.环境胁迫:当环境中某种生存条件出现异常变化,便会抑制植物生命活动或威胁植物生存,这种现象成为环境胁迫。
5.干扰:动物啃食、寄生、风、火、土壤侵蚀等部分或全部地破坏植物的现象,称为干扰。
6.限制因子: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植物所能忍受的最低限度,就成为这种植物的限制因子。
二、生态因子的作用(简述)①综合作用:1)不可替代性2)互相作用(各生态因子彼此联系、相互影响)②主导因子作用:所有因子不变,某一因子的变化引起生态关系变化,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植物地理学(共计5部分,共计1299页)_部分1
教学内容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基本类群 ▪ 第三章 植物区系地理 ▪ 第四章 植物生活与环境 ▪ 第五章 植物种群 ▪ 第六章 植物群落 ▪ 第七章 世界植被地理
第一章 绪论
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植物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 类型
– 糙面内质网(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 光面内质网(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 功能
•糙面内质网•光面内质网来自细胞器——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是由单层膜围 成的管状、泡状或相互沟通的封闭的网状结构。内 质网膜可与外核膜相连,囊腔与核周隙相通。
植物对土壤的净化
• 吸收
监测环境
监测作用
监测植物
某些植物对有毒气 体十分敏感,当某些
对有毒气体特别敏感 的植物,可利用它们
有毒气体在低浓度时, 来监测有毒气体的浓
它就能出现受害症状, 度,指示环境污染程
反映出有毒气体的大 度,这种植物就称为
概浓度,可作为环境 污染程度的指示。
监测植物。
• 细胞质骨架
细胞器——质体(plastid)
• 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 物的合成与贮藏密切有 关的细胞器,它是植物 细胞特有的结构。
• 类型
– 叶绿体(chloroplast) – 有色体(或称杂色体,
chromoplast)
– 白色体(leucoplast)
基粒 类囊体
内膜 外膜
细胞器——线粒体(mitochondrium)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植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①植物是生产者②植物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③植物能够影响环境,净化环境④植物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场所和物质基础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植被,研究内容包括植物区系地理和植被地理。
第二章细胞:生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物种: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指起源于共同祖先,具有极为相似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且能自然交配,产生正常后代,并具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系统发育即生物种族的发展史。
可以只一个类群形成的历史,也可以指生命在地球上起源和演化的整个历史过程。
个体发育指某种生物从它生命中的某一个阶段(孢子、合子、种子)开始,经过一些发展阶段,再出现当初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其中包括形态和生殖上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
相互联系: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对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有着很大的作用,二者促进了生物的演化。
颈卵器植物:雌性生殖器官为颈卵器的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单叶和复叶的区别及联系?单叶是在一个叶柄上只生一片叶片。
复叶是在叶柄上着生两片以上完全独立的小叶。
复叶的叶柄称为叶轴或总叶柄,叶轴上所生的叶称为小叶,小叶的叶柄即为小叶柄。
区别:叶轴的顶端没有顶芽,而小枝常具有顶芽;小叶的叶腋一般没有腋芽,芽只出现在叶轴的腋内,而小枝的叶腋都有腋芽;复叶脱落时,先是小叶脱落,叶脱落,最后叶轴脱落;小枝上只有叶脱落;叶轴上的小叶与叶轴成同一平面,小枝上的叶与小枝成一定角度。
叶序:叶在茎上都有一定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
常见类型①互生:每节着生1片叶,如樟树②对生:每节相对着生2片叶,如女贞③轮生:每节着生3片或3片以上的叶,如夹竹桃④簇生(从生):节间缩短密接,叶成簇着生在短枝上,如金钱松、银杏⑤基生:植物无明显的地上茎,叶从植物贴地面的基部生出,如蒲公英植物的分类系统:①人为分类系统:根据植物的用途、形态结构、生活习性,或选择植物的一个或几个明显的特征,而不考虑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对植物进行分门别类的分类方法。
植物地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生态成分:是按植物种的适应生境而定。这类成分对于研究一个植物区系的历史及其所经历的气候变化有极大意义。
植物区系相似性:p47
中国植物区系的特点及p61图表:
丰富的植物种类
起源古老,具有演化系统中的各种类群
入侵物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我们把它称之为外来物种的入侵。
物种形成方式三种:
异地(域)物种形成
发生的条件:一个物种的种群因为地理环境改变(例如造山运动)或种群本身发生改变(例如种群的迁出)而被隔离;
隔离的种群会在基因型及/或表形上发生趋异,原因为:隔离的种群与原本的种群面临不同的选择压力,或各自发生遗传漂变,又或各自的基因池发生突变。
双名法: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林奈创立。即给植物种的命名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的方法——每种植物只有一种合法名称:学名。
基本形式是:属名+种名属名为名词,种名为形容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
原核生物:单细胞生物;有细胞壁,由非纤维素多糖和氨基酸结合物构成;无细胞核结构;无性生殖:细胞分裂;包括细菌和蓝藻
地衣:多年生,是自养型蓝藻或绿藻与异养型真菌共生体;提供光合产物,吸收养分和水分;根据形态分为——叶状、壳状、枝状;先锋植物——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很强
苔藓植物:呈叶状或有茎叶分化;无完善的输导组织,无根的分化——植株矮小;自养型,可进行光合作用;世代交替——有性繁殖世代+无性繁殖世代,分别形成配子,形成孢子;多生于潮湿的环境,在苔原、泥炭沼泽或高山可能成优势种;分为苔纲、藓纲
第一章 植物分类类群演化与地球环境
新生代:被子植物 时代
第三纪:昆虫与被子植物继续繁 盛分化、出现鸟类和大量哺乳动 物; 第四纪:灵长类一支进化为人类 。
菌藻植物时代
蕨类植物时代
裸子植物时代
被子植物时代
地球——生命耦合系统
菌藻植物时代
原核藻类的产生: 非洲东南部32亿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最早的蓝藻 化石,直径1-4um,球形至蝶形,二分裂式细胞 分裂; 非洲南部31亿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1种单细胞蓝 藻化石——古球藻; 在距今28亿年前的地层中相继发现了许多球状和 丝状蓝藻化石;
(一)原核生物
1.细菌门
能量来源:自养型、异养型
需氧与否:厌氧、好氧、兼性厌
氧
细菌结构(右图)
2. 蓝藻门
含叶绿素a、胡萝卜素、藻蓝素等色素,
可进行光合作用,125属1200种。
蓝藻细胞结构模式图
(二)真核藻类和真菌、地衣
1.藻类
单细胞或多细胞,有核,
后者无真正的根、茎、叶分
化,叶绿体中含叶绿素a和 其他类型的色素,自养,无 性生殖或有性生殖,含绿藻、 红藻、褐藻、硅藻等9门,
现代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恩格勒(Engler)分类系统。 塔赫他间(A. Takhtajan)的系统等。
3.分类单位和等级系统
分类单位:
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 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 种(Species)
4.植物的命名
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林奈创立。
三叠纪 晚期
侏罗纪中期
中晚侏 罗纪纪
植物地理学复习提纲2012年
植物地理学复习提纲引言1、植物区系地理学、植被地理学、第一章植物分类类群1、原核植物分门2、苔藓植物分纲及其特征3、蕨类植物分纲4、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裸子植物分纲5、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被子植物分纲6、认识校园的植物(种名和所属科名)第二章植物区系空间分异1、种的分布区2、分布区的类型3、植物地理成分4、植物区系5、属相似性系数计算方法6、植物区系分区的原则、单位7、世界六大植物区(分区图)8、中国植物区系分区(图)第三章植物生活与环境1、生态因子的分类2、Liebig最小因子法则、限制因子3、耐性定律、生态幅4、生态类群、生态型5、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影响,适应光照强度的生态类型6、日照长度对植物的影响,适应日照长度的生态类型7、旱生植物的类型、适应旱生环境的特征8、水生有花植物的类型、适应水生环境的特征10、适应土壤酸碱度的生态类型11、沙生植物的适应特征12、冻害、冷害13、植物生活型、Raunkiaer生活型系统、《中国植被》生活型系统14、生活史类型第四章植物群落1、概念:植物群落、层片、季相2、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3、种群的水平分布方式4、概念:多度、盖度、频度、重要值5、根据年龄结构划分的种群类型6、概念:优势种、共优种、建群种、共建种7、概念:群落波动、群落演替、顶级群落8、水生基质的演替系列、旱生基质的演替系列9、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单位10、中国植被分为10个植被型组、29个植被型第五章主要陆地植被类型1、热带雨林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和分布2、热带季雨林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和分布,中国季雨林的类型3、热带稀树草原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和分布4、红树林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5、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和分布6、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范围内的植被类型7、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和分布8、荒漠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和分布9、夏绿阔叶林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和分布10、寒温性针叶林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和分布11、草原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和分布12、苔原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和分布13、名词:草甸、沼泽第六章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14、植被的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15、世界植被分布规律(世界植被图)16、中国植被分布规律17、植被区划的原则、依据、单位18、中国八大植被区域(中国植被区划图)19、人工植被分类10、自然保护区:概念、分区第七章植物资源1、植物资源概念2、植物资源分类5大类31小类。
植物地理学(武吉华版)期末复习
绪论1.植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植被:一个地区所有植物群落共同形成植物覆被层,称为植被。
第一章植物形态结构与基本类群1.植物命名物种命名称为学名。
用拉丁文命名。
以林奈1753年创立的双名法为依据,由两个拉丁字组成。
第一个字是属名(名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是种名(形容词),第一个字母小写。
2.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1)孢子体发达,配子体退化种子植物孢子体较蕨类植物来说更加发达,配子体进一步退化,并依附在孢子体上,使它们与蕨类、苔藓植物区分开来。
(2)有花粉管的形成种子植物在受精过程中有花粉管的形成,借助于花粉管将不动精子送到雌配子体与卵结合,使植物体的受精作用摆脱了对水分的依赖。
(3)形成种子由于种子对胚具有保护作用,因此使它能够渡过不良环境,保证了种族的繁衍。
种子的形成是植物界进化过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
(4)具有裸露的胚珠(5)孢子叶聚生成球花(6)具有多胚现象3.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1)被子植物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真正的花由花被(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等部分组成。
雄蕊是由小孢叶转化而来,分化为花丝和花药两部分。
雌蕊是大孢叶的特化为子房、花柱和柱头,是花中最重要的部分。
花的颜色、大小、形状、气味、传粉特性多种多样。
(2)胚珠有心皮包被,形成果实被子植物的胚珠包藏在心皮构成的子房,经受精作用后,子房形成果实,种子又包被在果皮之。
果实的形成使种子不仅受到特殊保护,免遭外界不良环境的伤害,而且有利于种子的散布。
被子植物的果实形态多样。
(3)被子植物的孢子体(植物体)高度发达在它们的生活史中占绝对优势,木质部是由导管分子所组成,并伴随有木纤维,使水分运输畅通无阻。
(4)被子植物的配子体进一步简化。
被子植物的配子体达到了最简单的程度。
小孢子即单核花粉粒发育成的雄配子体只有2个细胞或者三个细胞。
植物地理学复习
植物地理复习1.植物地理学的定义及分支学科(一)定义1807年,亚历山大.洪堡德(Alexander Von Humboldt)发表《植物地理知识》标志中植物地理学的创立。
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植被(二)植物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植物区系地理学、历史植物地理学、植被地理学(植被生态学)第一章植物分类类群、演化与环境•植物物种:种是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的植物个体。
•物种命名:拉丁双名法(属+种加词)•植物的大类群:原核生物(细菌、蓝藻);真核藻类和真菌、地衣(藻类、真菌、地衣);苔藓和蕨类植物(苔藓、蕨类);种子植物(裸子、被子)•维管束:由木质部和韧皮部构成的束状结构,是植物体内的输导组织。
木质部是由导管分子、管胞、纤维和薄壁细胞等多种细胞构成的一种复合组织,负责运输水分和无机养料。
韧皮部由筛管分子(sievetube element)或筛胞(sieve cell)(统称筛分子)、伴胞、薄壁细胞和纤维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是维管植物体内负责运输有机物质的组织。
第二章植物区系空间分异和环境演变•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植物分布取得表示方法:点图法、轮廓法、涂斑法•植物分布区的形状类型:连续分布和间断分布。
连续分布:分布区内该种植物重复出现在适宜它生存的生境,各部分间没有不可逾越障碍阻断而失去交流繁殖体的可能性。
植物的区系分析:•统计:属种数目统计单型科(属)•成分:地理成分、发生成分、迁移成分、历史成分、生态成分•区系比较:相似性计算•根据植物的区系成分,可以把物种分为外来种和本地种。
•外来种若在生态系统中定居,并形成群落,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就变成外来入侵种。
•外来物种入侵的途径植物生活型:(一)生活型系统1.概念:植物对于综合生境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物类型。
第一章植物分类类群、演化与地球环境(共90张PPT)
藻类化石是探矿的重要指示生物。
德堪多的《植物地理学》
格里泽巴赫的《地球植被》
席姆佩尔的《生理学基础上的植物地理学》,形成了传统的“生态植物地理学”方 向。
达尔文进
化论思想
柯本以植被为基 础的气候分类
道库恰耶夫 自然地带学说
(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植物地理学发展
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韦格纳 “板块构造说和大陆漂移理论”广泛为生物地 木贼(Equisetum) 理学家所接受,解释了许多植物的分布现象,并使传统的“ 植物地理学”发 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生,了韦革格纳命“板,块促构使造说学和者大陆们漂重移新理论考”广虑泛植为生物物分地理布学类家型所接。受,解释了许多植物的分布现象,并使传统的“ 植物地
非维管束植物(non-vascular plants):(藻、菌、地衣、苔藓) 按胚珠位置
胚珠是种子植物的大孢子囊,即发育成种子的结构。
裸子植物:胚珠裸露
被子植物:胚珠具包被,开花过程非常明显,具有真正的花
按光合作用色素 藻类植物分门的主要依据。光合作用色素是植物的特有成分,在菌类、
藻类中,色素的成分差异较大。
供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盐等); • 工业微生物:发酵、酿酒、制糖等; • 医药方面:生产各种酶制剂、活菌制剂等; • 环境保护方面:污染治理、污染监测 • 有害菌:痢疾、伤寒、霍乱等人畜家禽流行病
球菌
杆菌
螺旋菌
蓝藻门(Cyanophyta)
(1)蓝藻的一般特征
可进行简单的光合作用:没有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a,β-胡罗
• 形态结构简单。一般只有球状(球菌coccus),杆状(bacillus)和螺旋状(spirilla) • 细菌细胞壁成分为粘质复合物。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绪论1.植物地理学的定义?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地理学和植物学的交叉学科。
2.植物地理学的创始人?植物地理学,属于自然地理学科的分支,是由德国人——亚历山大·洪保德(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1807年创建的。
洪保德认为,植物地理学是研究“从赤道到极圈,从海洋深处到永久雪线以下植物的数量、外貌和分布”。
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广义理解的植被。
3.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①植物区系地理(也称植物种属地理):主要研究植物种类分布规律、各地区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和形成原因。
②植物生态地理学(ecological plant geography)也叫植被地理.:主要研究各地区植被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以及这些特征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③植物历史地理学:研究植物在地质历史中的变迁,各地植物区系起源和发展历史。
4.植物地理学是地理学和植物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5.生物圈包括哪几部分?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厚度约为20km。
6.植物地理学和生态学之间的关系?植物生态学是在植物生态地理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植物个体生态学、植物种群生态学、植物群落生态学。
植物个体生态学的发展与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密切相联系,因而又称为植物生理-生态学。
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他不仅研究植物、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更探讨植物、植被的空间变化规律。
因此,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内容虽与植物生态学有重复,但研究范围更广,研究尺度更大。
所以,植物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边缘性、交叉性显著。
7.植物地理学有哪些的作用?(1)植物地理学是认识生物圈的工具。
(2)植物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是改造和保护环境的基础知识、是创造和谐环境的必备工具。
植物地理 总结
第一章植物分类群、演化与地球环境1、种群的概念:植物种内的个体(植株)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称为种群。
占有一定环境空间的某物种个体群的总和。
2、物种具有两个基本特征:A.在高度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彼此共存的生物群体,它们享有一个基因库,并占有一定的分布区;B.生殖隔离,是防止与其它基因库相混杂的保护机制,即种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
3、植物的命名:学名=属名+种名+命名人。
双命即属名加上种加词(种名)。
4、植物界的大群落:1.原核生物界;2.植物界;3.动物界(分类的判断)第二章植物区系空间分异与环境演变1、植物区系的概念:某一地区、或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2、种的分布区结构:(1)气候生态型:由纬度、高度形成的气候条件差异影响。
(2)土壤生态型:由土壤分化原因引起理化性质的差异影响。
分:适宜区、生长区。
3、分布区的形成与变化(1)通过渐变式形成的物种,在隔离、变异、选择的过程中,已占有相应的地域,形成了原初的分布区和起源中心。
(2)在自然界通过爆发式形成的新种,开始时个体很少,尽管它们具有强大的生命潜力,同样需要经受自然选择的考验,取得立足点,然后向周围扩展。
4,物种的形成与分布1、异地物种形成生殖隔离:(1)种的间断分布(2)属的间断分布2、同地物种形成植株在有性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分裂失常,导致新一代个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新旧种不能正常杂交,出现生殖隔离,形成新种。
3、平行物种形成某些植物进入新生境发生变化,产生基因变化,形成新物种。
5、种分布区的扩散分布区扩展的条件:(1)自身的繁殖能力,如配子的数量,繁殖体的数量与质量,后代的成活率等。
(2)起源中心周围存在着合适该种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
(3)借助生境的外力传播其繁殖体。
6、环境演变与植物分布区的变化:(1)气候演变:时间尺度空间尺度(2)地形变化(3)板块运动时间尺度:以数万年至数百万年时间的气候变迁,尤其是以第四纪以来的时间尺度来看。
植物地理分类概述
地排列,叫做分类。
对象—植物,依据—生物学特征
单位: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颖花目 禾本科 小麦属 小麦 稻属 水稻 双子叶植物纲 杨柳目 杨柳科 柳属 垂柳 罂粟目 十字花科 芸苔属 大白菜
植物界
裸子植物门 松柏纲 松柏目 松科 松属 油松 柏科 侧柏属 侧柏 银杏纲 银杏目 银杏科 银杏属 银杏
16000
8000 4000 1500 1600 500 70000 2500 23000 12000 800 维管 植物 菌类 植物
低等植物 (无胚植物) (原植体植物)
分 类
系
统
种子植物
颈卵 器植 物
17被子植物门
235000
高等植物 (有胚植物) (茎叶体植物)
2界说 植物界、动物界 Linne (1735)
3界说
4界说 5界说 6界说
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
Hogg (1860)
原核生物界、原始有核界、后生植物界、后生 Copeland (1938) 动物界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 Whittaker (1969) 动物界
原核生物界、古细菌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 Brusca(1990) 植物界、动物界 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古真核生物界、原生动 Smith(1989) 物界、藻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平行检索表
1、叶有羽状脉,侧脉7对或更多,花被片稍结合,有时分离 1、叶有3主脉,花被片分离 2、花两性;果周围有翅;枝无刺 2、花杂性;果的一部分有翅;枝有刺 3、核果 3、翅果 2 3 榆属 Ulmus 刺榆属 Hemiptelea 朴属 Celtis 青檀属 Pteroceltis
《植物地理学》第1章绪论(正式)
1 植物是生产者 2 植物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3 植物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赖以 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场所和物质基础 4 植物是环境的改造者
BACK
3.1 古代植物地理学的萌芽 3.2 植物地理学的奠基与发展阶段 3.3 植物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BACK
(1) 周代《诗经》记载了刺榆和榆树两种非 常接近的树木在生态分布上的差异性;
(2) 西周《禹贡》记载了当时黄河下游直至 长江三角洲地带植被水平分布;
(3) 战国时期《管子 地员志》分析了土地与 植物相互关系的规律性、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的 事现象和阴阳坡的差别等;
(4) 秦汉以后,《本草纲木》、《左传》、
• 植物形态结构的多样性 • 单细胞植物 • 被子植物
(1)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 植物生活习惯和生态适应性的多样性 • 水生植物(浮水、沉水、挺水植物) • 陆生植物(湿生、旱生、中生植物)
(1)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 植物营养方式和生活周期的多样性 • 自养——寄生 • 短命植物、一年生和二年生、多年生
(3) 植物分布区与植物区系的形成与变化;
(4) 岛屿植物种的拓殖和灭绝等。
与植物学的关系
植物 地理学
与生态学的关系 与自然地理学的关系 与古植物学的关系 与遗传学的有关系
与古地理学、地质学的关系
BACK
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特 殊圈层。其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 岩石圈的上部。
期末成绩
• 实验报告:20% • 平时成绩:10% • 期末笔试:70%
如何学习本课程?
• 多看 • 多想 • 多积累
一、植物与植物界
植物地理学
植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个结构单元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极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基本任务;阐明地球上植物和植物分布的基本规律。
第一章植物分类类群、演化与地球环境1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特征极为相似的植物个体。
2 物种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由大到小)3 植物界的大类群:(1)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蓝藻两门。
特点:起源古老,细胞结构简单、没核膜、没有细胞核、属单细胞生物。
繁殖方式为直接分裂。
(2)真核藻类和真菌、地衣:藻类:真核型藻类的细胞具有核、线粒体、质体等细胞器。
有性生殖。
真菌门:多核型单细胞菌,细胞壁为多糖类的几丁质。
没有叶绿素,完全异样型。
繁殖方式多样。
地衣门:自养型的蓝藻或绿藻与异养型的真菌共生体。
(3)苔藓和蕨类植物:苔藓植物门:植株呈叶状或有茎叶分化,为自养型,营光合作用,但没有跟的分化,吸收功能有营养体表面执行。
(4)种子植物:以种子进行繁殖。
裸子植物门:孢子体发达、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胚珠裸露,由胚珠转成的种子也裸露,雌配子体保留有颈卵器,产生种子;形成球花;配子体寄生在孢子体上;形成花粉管,受精作用不受水的限制;具有多胚现象。
分类:苏铁、银杏、松杉、买麻藤被子植物:种子植物的一类,胚珠生在子房内,种子包在果实里。
胚珠介绍本花或异花雄蕊的花粉而受精。
主要特征:具有真正的花;胚珠有心皮包着,形成果实;孢子体高度发达;配子体进一步简化;出现双受精现象和新型胚乳;生长方式和营养方式具有明显的多样性。
分类: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4 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个体发育:是指某种植物从他生命的某个阶段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再现当初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其中包括形态上和生殖上各方面的发展变化。
系统发育:就是生物种族的发展史。
可以指一个类群的形成历史,也可以之生命在地球上起源和演化的整个历史过程。
植物地理学
姓名:马艳松 姓名: 学号: 学号:0801090131 专业: 级地理科学 专业:09级地理科学 院系: 院系:环学院
第一章
植物分类类群、 植物分类类群、 演化与地球环境
一、物种
定义: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 学特征极为相似。(遗传上稳定的个体群)
种群
变种
分类
变型
亚种
变种、亚种、 变种、亚种、变型的比较
变种 (variety) 亚种 与原种差异小, 与原种差异小, 如:白丁香是 紫丁香的变种 分布区较大
与原种差异大, 如:中国鹅掌楸 (subspecies) 有较大的自然分 与美国鹅掌楸 布区 变型 (form) 与原种差异很小, 如:龙爪槐是槐 无一定分布区 的变型
作业: 作业:
1.掌握植物分类的原则、依据 掌握植物分类的原则、 掌握植物分类的原则 2.记忆变种、亚种、变型的区别并能灵活应 记忆变种、亚种、 记忆变种 用 3.识记植物分类的单位 识记植物分类的单位
谢谢!
请老师批评指正, 请老师批评指正, 多提宝贵意见! 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 谢谢!
三、植物分类的原则和依据
1、发展
李时珍 林奈
英国 中国(明朝)
瑞典
达尔文
中国
吴佂镒
2、系统
恩格勒系统 塔赫塔间系 统
哈钦松系统
3、分类原则
1、形态比 较解剖学
2、孢粉学、 古生物学、 生态学
三、分类单位和等级系统
1、单位
界 种 门
属 科 目
纲
2、命名 、
(1).俗名 俗名 双名法: 双名法:原种 (2).学名 (2).学名 三名法:变种、 三名法:变种、亚 种、变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 芝
尖顶地星
地衣门(Lichenes)
多年生,是自养型蓝藻或绿藻与异养型 真菌共生体。 约1700种。
地衣体的组成和营养关系 ❖ 由1种真菌和1种藻类共生,少数为1种真
菌2种藻类共生 ❖ 真菌:多为子囊菌,少数为担子菌,极
少数为半知菌 ❖ 藻类:原核藻类的蓝藻——念珠藻;真
核藻类的绿藻—共球藻、橘色藻 ❖ 营养关系:互惠共生 ❖ 真菌包围藻类细胞,并决定地衣体的形
红藻门
含叶绿素a和d、胡萝卜 素和叶黄素,此外还含 有藻红素和藻蓝,由于 藻红素占优势,所以藻 体呈红色或紫红色。
贮藏产物:红藻淀粉 (floridean starch)
营养繁殖、孢子繁殖和 有性繁殖
甘紫菜(Porphyra tenera)
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
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
需氧与否——厌氧菌、好氧菌
黏菌门(Myxomycota)
一类介于动物和真菌之间的生物 营养体:生长期或营养期为一团裸露的原生质
团,多核,无胞壁,可作变形运动,亦称变形 体 无性生殖 约500种,分三纲:黏菌纲(约450种)、集 胞菌纲和根肿菌纲
太岁
真菌门(Eumycota)
除典型的单细胞真菌外,绝大多数由菌丝体构成多核 单细胞菌
云南滇池爆发蓝藻
半丰满鞘丝藻(Lynghya semiplena)
鱼腥藻属(Anabaena)
螺旋藻
真核藻类
单细胞或多细胞,后者无根、茎、叶分化 有细胞核结构 叶绿体中含叶绿素a和其他类型的色素,自养生活 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 含绿藻、红藻、褐藻、硅藻等9门,约2.7-4万种 主要分布在水中(淡水或海水)
中心硅藻纲
褐藻门
褐藻是藻类中进化地位较
高的类群,生活史有明显
的世代交替。
含叶绿素a和c及胡萝卜素
和岩藻黄素(一种特殊的
叶黄素)。
贮藏产物为多糖类的褐藻
淀粉(褐藻糖)和甘露醇。
海带
鹅掌菜(Ecklonia kuronre)
裙带菜
水云(Ectocarpus confervoides)
铁钉菜(Ishige okamurai)
有细胞核结构 细胞壁主成分为几丁质 典型的异养生物(寄生、腐生、共生) 繁殖方式多样——营养繁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2850属约7万多种
草菇
脚气真菌
右图: 真菌皇后——织金竹荪
左图:长裙竹荪
猴 头 菌
金 针 菇
美 味 牛 肝 菌
蒙 古 口 蘑
羊肝菌
银 耳
香菇
冬 虫 夏 草
茯苓
鸭毛藻(Symphyocladia latiuscula)
菌类植物
无根、茎、叶分化的单细胞体或为丝状体或裸 露的原生质团。
菌类无叶绿素,无光合能力,是异养的原植体 植物。
异养:腐生或寄生的营养方式。 菌类的原植体植物很简单:单细胞或丝状体。
菌类植物的分类
细菌门 (Schizomycophyta)
态。
地衣的形态——壳状
❖紧贴在岩石、树皮和土表等基质上,无下皮层结构,菌丝直 接伸入基质,很难剥离;占全部地衣的80%,在岩石表面呈 现不同色彩
地衣的形态——叶状
下面有菌丝束形成的假根或脐, 将地衣固着在基质上,易采下。
地衣的形态——枝状
地衣体的结构
❖ 异层地衣:上皮层(紧密菌 丝)、藻胞层(藻类细胞)、 髓层(疏松菌丝)、下皮层 (紧密菌丝)
❖ 生活史
原核藻类——蓝藻门
藻体形态:单细胞、群体、丝状体 细胞核:无细胞核结构,DNA为裸露环状分
子。 原生质体:蓝藻植物细胞里的原生质体,分
化为中心质和周质两部分。 细胞器:无以膜围成的细胞器。 细胞壁:果胶质,粘多糖,具有胶质鞘。贮
藏物质:蓝藻颗粒体、蓝藻淀粉 繁殖:无性生殖。
125属1200种,分布范围很广
第一章 植物征 藻类植物的分类
❖ 具有光合作用色素
❖ 光合色素的种类
❖ 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 ❖ 贮藏养分的种类
无保护层保护
❖ 细胞壁的成分
❖ 无根、茎、叶的分化 ❖ 无胚的形成
❖ 鞭毛有无及着生的位置 和类型
❖ 有性生殖的方式:同配 生殖、异配生殖、卵式 生殖
球藻),有多细胞(团藻),有丝状体(水绵) 等。
代表植物——绿藻纲
衣藻属 (Chlimydomonas)
团藻属Volvox 实球藻属 (Pandorina)
代表植物——接合藻纲
水绵属(Spirogyra)
形成合子
水绵属接合孢子
常见绿藻
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
错综根枝藻 (Rhzoconium
粘菌门 (Myxomycophyta)
真菌门 (Eumycophyta)
细菌门
(Schizomycophyta)
最古老、最微小(1-10微米) 适应力极强 无所不在,无孔不入 约1600种
细菌结构
细菌的形态 球 状
杆 状
弧状
细菌的分类
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
能量来源——自养型细菌 异养型细菌
褐 藻
硅藻
衣 藻 单 细 胞
藻类是古老又原始的低等植物
门头沟发现10亿年前藻类化石图
绿藻门
绿藻所含的色素与高等植物相似,叶绿素 a、叶绿素b以及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等。
贮藏的养分为淀粉和油类 绿藻的细胞壁成分与高等植物也相似 科学家认为高等植物起源于绿藻 绿藻植物体有单细胞(如衣藻),有群体(实
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
江蓠(Gracilaria verrucosa)
珊瑚藻(Corallina officinalis) 粗珊瑚(Calliarthron yessoense)
代表植物
金膜藻(Chrysymenia wrightii)
鹧鸪藻(Caloglossa leprieurii)
❖ 同层地衣:藻类细胞和菌 丝混合交织,不集中排列 为一层
地衣的繁殖
❖ 营养繁殖:菌、藻共同进行;地衣体部分断 离,产生粉芽、珊瑚芽等
jmplexum)
石莼Ulva latuca
刺松藻 Codium fragile
斯氏刚毛藻 Cladophora stimpsonii
膨胀刚毛藻 Cladophora cctriculosa
轮藻门——轮藻属
“节” “节间” “叶” 卵囊球(nucule) 精囊球(globule)
硅藻门
羽纹硅藻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