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强化语义印象的修辞文本营构模式
一、修辞和修辞学
一、修辞和修辞学(一)修辞1、“修辞”的训诂学诠释许慎《说文解字》:“修,饰也。
从彡(shan55),攸声。
”段玉裁注:“饰卽今之拭字。
拂拭之则发其光采。
故引伸为文饰。
……此云修饰也者,合本义引伸义而兼举之。
不去其尘垢,不可谓之修;不加以缛采,不可谓之修。
修之从彡者,洒刷之也,藻绘之也。
”“彡”是象形字,《说文解字》中从“彡”的字共10个,字义或为头发,或为毛刷,或为画文,或为彩饰。
《说文解字》用“毛饰画文”四个字解释。
修,本指对于物件整饬,后延伸对于人的外表的妆饰,进一步延伸对于言辞的整饰,如《易·乾·文言》:“修辞立其诚”。
许慎《说文解字》:“辞(辭),讼也。
犹理辜也。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分争辩讼谓之辞。
”可见,“辞”的本义为“诉讼”。
后又有“文辞、言辞(言词)”义。
如《易·系辞》下:“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在这个意义于“词”相同。
有人指出,“‘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
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
汉代以后【古敬恒、刘利.新编说文解字[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P.55】逐渐以‘词’代‘辞’。
”“修辞”二字连在一起出现,最早要算《易经》,《易·乾·文言》有言:“修辞立其诚”。
但是对于的“修辞”含义的理解却是多样的,下面,第一种理解是早期的理解,较切近原文意思;第二、第三种理解均为后起意思。
其一,“修辞”指“修理文教”,指君子修炼自己的言语行为、处世方式乃至政治行为,以达到儒家的理想标准。
修辞是修身的必要手段,修身的目的,是要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早期的理解,切近《周易》的原意。
唐代孔颖达说:“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也,故云居业也。
”【《周易正义》卷一】南怀瑾说:“《易经》上的修辞所含的意思,包括了言语、文字和行为,要和辞章一样。
现代汉语修辞之短信中的修辞
现代汉语修辞之短信中的修辞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汉语修辞中手机短信的语言修辞方式的详细分析,从而进一步的帮助我们了解、掌握现代汉语修辞中的重要词格和修辞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修辞学是一门研究提高语言表达和接受效果的科学,它以语言为研究对象,在对各民族、各地区、各时代的语言修辞研究中,进一步扩展其范围,研究修辞与题旨情境的适应关系问题、修辞与语体风格的适应关系问题、修辞与社会心理与个性心理的关系问题、根据不同交际目标建构不同修辞文本的规律等多个方面。
关键词:短信现代汉语修辞语言表达辞格正文:修辞,在我们的现代汉语里处处可见,其特殊优雅之处在于使语言生动,话语流畅,表达清晰,有时可有意内言外、一语双关、幽默含蓄之意。
在定义上,我们通常把“修辞”理解成为,表达者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而应合题旨情境,对语言进行调配以期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有意识的、积极的语言活动。
我们平日里在口语和书面语中所接触和使用的修辞大概有三十八种之多。
一、手机短信中的修辞表达当下,人们沟通,信息传达的方式越来越多,而手机短信已然成为一种信息交流、情感传递的重要的媒介,节日庆贺、幽默娱乐、思念关心、爱情表白等,可以说,只要我们需要,那么手机短信就无所不在。
手机短信的用语不同于我们的书面语和口语,它有些类似于网络语言,时尚而不苛刻,它的使用很随意,对语法的规定也很宽松,有时候可以前后颠倒,有时候可以各种语言夹杂,它所追求的是一种信息时代的简洁和轻松。
上课时,一条短信就代替了电话的反复打扰;节日时,一条短信就送去了真挚的祝福;想念时,一条短信就表达了浓浓的情意;短信就是一种沟通,一种表达。
修辞与语言表达一样,所讲求的是说话的一种情境。
修辞的手法,可以分为两大分野。
在消极修辞方面的修辞多是抽象的、概念的,没有闲杂事物来乱意,没有奇言怪语来分心,在内容方面偏重意思明确,表达通顺,在形式方面则平匀、稳密;积极修辞方面的修辞多是具体的、体验的,在内容方面大都是基于经验的融合,对于题旨、情境、遗产等的综合应用,在形式方面则注重语感的利用。
用适度夸张提升学生文本形象感知力
用适度夸张提升学生文本形象感知力作者:张启和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6年第4期张启和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文学作品中如果恰当的运用夸张,能起到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的作用。
在日常的语言交流中夸张不仅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而且还能增强语言的幽默感和趣味性。
夸张这些独特的语言表达作用,对我们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也有一定的帮助。
笔者试图联系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运用适度夸张来增添课堂教学的活力,提升学生对文本形象的感知力。
用适度夸张的语言陈述去突出文本形象解读。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往往比较鲜明,但在文本与学生的解读之间需要一架桥梁。
这架桥梁就是教师对文本解读后的表述。
由于夸张的作用还在于它可以突出某一事物或某一形象的特征,更深刻而又更单纯地揭示他们的本质,使读者得到鲜明而强烈的印象,所以笔者认为运用适度夸张的语言陈述可以使作品中的形象在学生面前有一个更鲜明的呈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对作品的形象进行正面的夸大,使形象更加的鲜明。
比如在研读《流浪的人你若到斯巴…》一文时,我对战争留给人们的伤痛进行适度的夸张渲染,对战前的动员进行夸张性想象以让学生去更好地理解军国主义给这个世界带来的伤害。
在研读本文时我还去引导学生对学校、学生所受到的创伤进行忠于文本的夸张描写,在夸张的想象描写中更深地体会战争对人以及生存环境的破坏,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
我们还可以对作品中的形象进行反面的夸张陈述,去构建作品形象认识的差异,从而使学生获得更深的感知体验。
比如在研读《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时,我就故意去把堂·克洛德·孚罗洛描写成一个正义的形象,并且极力去渲染他的大公无私和内心的矛盾,从而去激起学生与我的争论。
我把堂·克洛德·孚罗洛的“正面形象”越夸大,就越能激起学生对这个人物的反感,就越能引起学生对伽西莫多的同情和对爱斯梅拉达的尊敬。
学术报告的语言修辞与篇章韵律
学术报告的语言修辞与篇章韵律学术报告是学术界研究成果的重要交流形式之一,而语言修辞与篇章韵律是学术报告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
本文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学术报告的语言修辞与篇章韵律。
一、语言修辞的运用语言修辞是通过修辞手法来增强信息传递的效果,使听众更加理解和接受报告内容。
在学术报告中,可以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手法来激发听众的兴趣,提高信息的记忆度和吸引力。
比如,使用恰当的比喻来形象地描述研究结果,或者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突出问题的重要性。
二、篇章结构的设计篇章结构是学术报告的组织框架,关系到报告信息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在学术报告中,可以运用开头、主体和结尾的结构,以及提纲分明的段落来达到信息的有序呈现。
同时,需要注意标题和副标题的设置,以便清晰地概述报告的主要内容。
三、节奏与音调的掌控报告的节奏与音调是学术报告中不可忽视的韵律元素。
适当的节奏可以增加报告的流畅度和吸引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报告内容。
在学术报告中,可以通过速度、音量和语调的变化来掌控报告的节奏和音调,使报告更加生动有趣。
四、词汇的选择与运用学术报告中,词汇的选择和使用对于准确传达研究成果至关重要。
应该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同时也要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词汇。
合适的词汇选择,能够使报告内容更加清晰明了,并且有助于与听众建立良好的沟通。
五、语法与修辞的协调语法与修辞的协调是学术报告中语言运用的关键。
语法的正确性能够增加报告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而修辞的运用则可以提高报告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在学术报告中要注意遣词造句的规范性,同时也要注意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以达到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听众的情感共鸣。
六、文化背景和语境的考虑在学术报告中,还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和语境的影响。
同样的词语或表达方式在不同文化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诠释。
因此,在撰写学术报告时,需要适时考虑到听众的背景和语境,避免造成误解或不准确的表达。
总之,学术报告的语言修辞与篇章韵律对于报告的传达效果和听众的接受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一章 婉约蕴藉的修辞文本营构模式
③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
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 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 个白面的馒头。——不多工夫,已经全在肚里了, 却全忘了什么味;面前只剩下一张空盘。他的旁 边,一面立着他的父亲,一面立着他的母亲,两 人的眼光,都仿佛要在他身里注进什么又要取出 什么似的;便禁不住心跳起来,按着胸膛,又是 一阵咳嗽。(鲁迅《药》) ④张拴本来日子倒也能过,……可是他这个人偏 偏好掂根鞭杆转牛牙绳,今年春天把一头红牡牛 换了个小叫驴,回来做不成活,没喂够十天又卖 了。(李准《不能走那条路》)
③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
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但可惜他体质 上还有一些缺点,最恼人的是在他头皮上, 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这虽然也 在他身上,而看阿Q的意思,倒也似乎以为 不足贵的,因为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 “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 “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 了。一犯讳,不问有心与无心,阿Q便全疤 通红的发起怒来,估量了对手,口讷的他便 骂,气力小的他便打。(鲁迅《呐喊· 阿Q正 传》)
【种类】 讳饰可以分为公讳和私讳两种。
一、公讳 公讳就是用别的语言来回避凡社会习俗一般要求 避讳的事物,比如涉及死、性爱等的字眼。 ①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 住讳翻,以箸为“快儿”,幡布为“抹布”。讳 离散,以梨为“圆果”,伞为“竖笠”。讳狼藉, 以郎槌为“兴哥”。讳恼躁,以谢灶为“谢欢 喜”。此皆俚俗可笑处。今士大夫亦有犯俗称 “快儿”者。(明· 冯梦龙《古今谈概· 迂腐部》)
贩卖牲口
⑤…… 同志呵,你可知道,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办公室呵,
灯光又亮了通宵。
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
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一、概述在语言学领域,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研究议题。
语用身份指的是在言语交际中,说话者通过语言手段所展示出的自我形象或社会角色。
这种身份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语境、交际目的和交际关系的变化而动态调整。
研究语用身份的动态选择对于理解话语建构的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话语建构则是指说话者如何根据特定的语用目的和语境,选择合适的语言手段来构建自己的话语。
这一过程中,说话者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听话者的背景、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话题的性质等。
通过灵活运用各种语言手段,说话者可以构建出符合语境和目的的话语,从而实现有效的交际。
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语用身份的动态选择为话语建构提供了基础。
说话者在选择语用身份时,会根据自己的交际目的和语境调整自己的语言风格、用词和语气等,从而影响话语的建构。
另一方面,话语建构的过程也反过来影响语用身份的选择。
说话者在构建话语时,会根据听话者的反馈和语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语用身份,以实现更好的交际效果。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
通过分析不同语境下说话者如何动态选择语用身份以及如何构建符合目的的话语,本研究旨在揭示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的内在逻辑和规律,为语言学研究和实际交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 阐述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的重要性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在人际交流和跨文化交际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交际环境,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效地传达信息、建立关系、达成目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语用身份的动态选择,即说话者在交流过程中根据交际目的、对象、场合等因素灵活调整自己的身份定位,是确保交际成功的关键。
通过选择合适的语用身份,说话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话语的内容和方式,以实现预期的交际效果。
话语建构则是指说话者根据语用身份和交际意图,组织语言材料、构建话语结构的过程。
修辞学作业1
(封面)修辞研究考查作业学院:学号:班级:姓名:第一章婉约蕴藉的修辞文本营构模式1.然而曾几何时,知命之年,倏尔而逝;耳顺之年,也没有留下什么痕迹,连古稀之年也没能让我有古稀的感觉。
(季羡林《过年的感觉》)答:修辞模式:用典修辞效果:以用典的修辞文本模式来表情达意,在表达上可以表达者的达意传情显得婉约含蓄。
2。
小孩子上山就得采花;到海边就得拾贝壳,书呆子进图书馆想捞新智慧—出门人到了巴黎就想……(徐志摩《巴黎鳞爪》)答:修辞模式:藏词修辞效果:情意展露半遮半掩,表达婉约蕴藉。
3.相传有人爱写字,尤其是爱写扇子,后来腿坏,以至无扇可写;人问其故,原来是大家见了他就跑,他追赶不上了。
如果字果真写到好处,当然不需要腿健,但写字的人究竟是腿健者居多。
(梁实秋《写字》)答:修辞模式:讽喻修辞效果:表达有含蓄婉约深文隐蔚的效果魅力比较深厚。
4.……跟女友共一把雨伞,该是一种美丽的合作吧。
最好是初恋,有点兴奋,更有点不好意思,若即若离之间,雨不妨下大一点。
真正初恋,恐怕是兴奋得不需要伞的,手牵手在雨中狂奔而去,把年轻的长发和肌肤交给漫天的淋淋漓漓,然后向对方的唇上颊上尝凉凉甜甜的雨水,不过那要非常年轻且激情,同时也只能发生在法国的新湘片里吧。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答:修辞模式:折绕修辞效果:表达上有一种婉约深沉,余味曲包的妙趣。
5.四十岁了,没有多余的情感和时间可以挥霍,且专致地爱脚跟下的这片土地吧!且虔诚地维护头顶的那片青天吧!生平不识一张牌,却生就了大赌徒的性格,押下去的那份筹码,其数值自己也不知道,只知道是余生的岁岁年年,赌的是什么?是在我垂睫大去之际能看到较澄澈的河流,较清鲜的空气……(张晓风《情怀》)答:修辞模式:双关修辞效果:表达上显得内涵丰富而又婉约蕴藉,别有一种秘响旁通的独特效果。
6.谚云:“树大自直”,意思是说孩子不需管教,小时悠肆些,大了自然会好。
可是弯曲的小树,长大是否会直呢?我不敢说。
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知识点
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知识点2、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文学文本是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形态。
文学文本是有待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系统。
文学作品是指已经被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3、文学文本的层面:中国古代:言象意三层面(周易庄子王弼刘大櫆姚鼐);西方:但丁黑格尔;波兰英加登四层面(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示化面貌、再现的客体)现代: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系统、文学意蕴世界。
4、文学文本的语言性:文学文本所具有的基本的语言特性。
5、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结构。
它有三个基本特性:语言性、整体性和表现性及个性。
6、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三个,分别是语音层面、文法层面和辞格层面。
7、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两种形态。
8、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
节奏有三种类型:长短型、高低型和轻重型。
9、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10、文学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
文法通常有三类:词法、句法和篇法。
11、词法:又称字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
12、句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法则。
13、篇法:又称章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
14、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15、三对六种基本辞格:比喻(明像暗是借没有)和借代(局部代替整体);对偶(当邻隔句对)和反复;倒装和反讽。
16、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
网络脱口秀语言的特点及语用策略——以《脱口秀大会》为例
声屏世界2022/6文艺直通车视听艺苑网络脱口秀语言的特点及语用策略———以《脱口秀大会》为例阴车雅倩摘要:语言是网络脱口秀呈现内容的最基本元素,语言创作是否出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传播效果的好坏。
文章以《脱口秀大会》为例,分析脱口秀语言表达的口语化和节奏性、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和创造、贴近生活和思考性、语言的幽默风趣等特点及其语用策略的使用,强调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和娱乐化表达相统一,把握语言技巧,使网络脱口秀语言的传播效果达到最优化。
关键词:网络脱口秀语言特点语用策略网络脱口秀无论形式如何变化,都要通过语言这一最基本的元素来呈现内容,语言创作是否出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传播效果的好坏,语言表达的精当性、语用策略的恰当性,都源于对语言的把握。
《脱口秀大会》是一档近年来网络脱口秀市场中热度较高的喜剧类竞技型脱口秀节目,力求形式上的多元化和语言内容的吸引力,本文以《脱口秀大会》为例分析网络脱口秀语言表达的特点及其语用策略的使用。
网络脱口秀语言表达的特点语言的口语化和节奏性。
脱口秀通常需要在五分钟左右的讲述时间内给观众带来快乐的同时传达自己的观点,但作为一种口头传播的方式,信息内容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为了让观众更好地接收信息,脱口秀语言的口语化色彩浓厚,尽量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性词汇和生僻字眼,多使用日常交际中常用的口语词汇。
如“一个人其实不丑,但是他觉得自己长得丑”,鸟鸟将“体象障碍”的概念用浅显的方式进行解读,非常容易被观众理解。
庞博吐槽剧本杀像公司开会,奶茶像兑了水的粽子,盲盒就是小浣熊方便面还干脆没有面,恰到好处的类比通俗易懂。
脱口秀表演者有时候还会刻意使用一些带有方言色彩的词汇丰富叙事内容,如周奇墨在讲述天津老伯劝说跳楼青年时,多次重复使用“listen to baibai ”中式发音的英语和地道天津方言的结合带来风趣幽默的观感,生活化的表达方式给观众留下深刻的记忆点。
除了有声语言,语言的节奏性对脱口秀最终的呈现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语气、语速快慢控制得恰到好处,既能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又能强化节目的娱乐效果。
郭敬明作品的语言风格研究_刘厚存
2 0 ()7 . 1 1 至 2 ( 川吕 .12
︸
中请学位级别 :
研 究 生:
硕
士
文 口 厚存
论 文起止时 间:
长春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 声明: 所呈交 的硕士 学位 论文 , 《郭敬 明作品的语言风 格研究 》 是本 人在 指 导教师的指导下 , 独立进 行研 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果 。除文 中 已经注 明引用的 内容外 ,
hom e a n d ab ro ad . h av e stu d ied P u r p o se a n d sig n if i ea n ee二T h e la n gu ag e sty le h av in g
an aly sed G u o Jin g M in g '5 w o rk an d th e ir e au se ta k in g f o r m 二F ro m th e v o c a b u lar玉 ·sty le
学位论文 。
作 者 签 名 : 荆矛 海. 尸夕 年 与红 月 一 且 生 一 日
指 导 导师 签 名 :
年
岁月
矛 犷日
摘
要
“80 后 ” 青春文学的兴起 已经成为 中国文学 界的大事 , 学术 界对 “80 后 ” 作家 的
语 言风格研究却停留作家群体 的语 言风格上 , 对某个作家 语言风格 的专项研 究较少 。 本文从郭敬 明作品入手 , 详细分析他的语言风格及形成原因 , 语 言特点与其 他 “80 后 ” 作家 的对 比来论述 郭敬明在 “80 后 ” 作家群 中的作用 。全文共分 四章 , 分 别阐述 了课题 的来 源 、 国内外研 究现状 、 研究 目的和意义 ; 分析 了郭敬 明作 品的语言风格及其 形成 原 因; 从语汇风格手段 、 语法 风格 手段 、 修辞格 风格手段 三方面 分析 了郭敬 明作 品语 言风格 ; 通过郭敬 明作品语言风格与 “8 0 后 ” 其他作家韩寒 、 张悦然 、 李傻傻作 品语 言 风格 的比较 , 得 出郭敬 明在 “ 8 0 后 ” 作家群 的重要地位 。 即他是继韩寒之后 , “80
第四章强化语义印象的修辞文本营构模式
第四章强化语义印象的修辞文本营构模式主讲人:周明强第一节夸张●【定义】●夸张也叫“夸饰”、“铺张”、“增语”等,是根据表达上的需要,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强调某一事物的某些特征,而故意把实际事物作一种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这种修辞手法简单地说就是有意地“言过其实”。
【要素】●句中出现的事物经扩大或缩小而与实际情况不符,但合情合理,读者可以接受,有夸张的成分。
●【例文】●①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唐·杜甫《古柏行》)●②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
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儿。
(清·曹雪芹《红楼梦》)●③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人们提到他时总是在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丹麦·安徒生《皇帝的新装》)●④雕刻家一边研究,一边想象,石像的模型在他心里渐渐完成了。
石像的整个姿态应该怎样,面目应该怎样,小到一个手指头应该怎样,细到一根头发应该怎样,他都想好了。
(叶圣陶《古代英雄的石像》)●⑤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虽不妄想发大财,却总想爬上中产阶级地位。
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种类】●根据表现的内容,夸张可以分为三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根据表现的形式,夸张又可以分为两类:直接夸张和间接夸张。
1.扩大夸张,即把实际事物的形象、性质、状态、特征、程度等故意往大、多、高、长、强、快等方面描写。
如:●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唐·李白《秋浦歌》)●③要讲唱得好,叫小良人儿。
第一章 婉约蕴藉的修辞文本营构模式2915【共享精品-ppt】
【例文】
①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刘峻《广 绝交论》)
“月旦”代称“评”(品评)。语出《后汉书·许 劭传》:“初,劭与[从兄]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 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 焉。”昀按:月旦,犹月朔,每月初一。月旦评, 谓月旦品评人物。后遂割取“月旦”以指 “评”。朱紫,朱为正色,紫为间色,因以“朱 紫”比喻人品之高下。
③ 王夷甫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 尝言“钱”字。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 不得行。夷甫晨志,见钱阂行,呼婢曰: “举却阿堵物!” (《世说新语·规箴》)
【种类】
讳饰可以分为公讳和私讳两种。 一、公讳
公讳就是用别的语言来回避凡社会习俗一般要求 避讳的事物,比如涉及死、性爱等的字眼。
①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 住讳翻,以箸为“快儿”,幡布为“抹布”。讳 离散,以梨为“圆果”,伞为“竖笠”。讳狼藉, 以郎槌为“兴哥”。讳恼躁,以谢灶为“谢欢 喜”。此皆俚俗可笑处。今士大夫亦有犯俗称 “快儿”者。(明·冯梦龙《古今谈概·迂腐部》)
婉转折绕是为了风趣、诙谐、委婉而不直接说明 本意的一种折绕手法。
①“您多大年岁啦?”我一边跟上,一边与他攀 谈了起来。“七十七啦!”老人执杖健步而行。
“听您口音不是本地人吧?” “祖籍广东。” 我着实有些吃惊:“广东!您怎么定居在山东
了?” 他捋着胡须笑笑,并不正面回答:“广东是东,
山东也是东。总之还没到西去的时候哪!” 我被老人的开朗逗得大笑起来: “老人家,您可真有意思! ——您是住在山上的吧?”
第二节 迂回前行,曲径通幽:折绕
【定义】 折绕又叫“周折”或“纡辞”,就是有话不直截
了当地说出来,而是故意转弯抹角地表示出来的 一种修辞格。 【要素】 折绕的基本要素是:运用折绕手法的词语或句子 语气婉转、曲折、含蓄。 【例文】 ①胡思乱想,一夜也不曾合眼。(曹雪芹《红楼 梦》)
修辞构式和语法构式的互动及其认知和功能解释研究
修辞构式和语法构式的互动及其认知和功能解释研究修辞构式和语法构式的互动及其认知和功能解释研究1. 介绍修辞构式和语法构式在文学和语言学领域一直备受关注。
修辞构式是指通过某种特定的语言手段来赋予言语以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感染力,从而达到辅助交流和交际的目的。
语法构式则是语言单位在句法结构上的组织形式。
本文将共同探讨修辞构式和语法构式的互动,以及对其认知和功能的解释研究。
2. 修辞构式与语法构式的关系修辞构式和语法构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修辞构式的运用需要借助语法构式来实现,而语法构式的组织形式也可以受到修辞构式的影响。
修辞手法中的排比、对仗等往往需要借助语法结构来体现,而语法构式的灵活运用也可以增强修辞的效果。
3. 互动认知修辞构式和语法构式的互动对于认知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和了解不同的修辞和语法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互动认知也使我们能够更灵活地运用语言,增强表达的效果和说服力。
4. 功能解释研究修辞构式和语法构式的功能解释研究是当前的热点话题。
通过深入研究各种修辞和语法手法的功能和效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语言的运用规律和表达方式。
这种研究不仅有助于文学创作和语言教学,还可以为认知科学和心理学领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修辞构式和语法构式的互动是一门复杂而有趣的学问。
在我的观点看来,语言作为人类交流和表达的工具,其丰富多彩的修辞和语法手法不仅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更在文学、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修辞构式和语法构式的互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魅力和奥秘。
总结修辞构式和语法构式的互动及其认知和功能解释研究,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运用规律和表达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和研究修辞和语法手法的互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同时也能够更灵活地运用语言,增强表达的效果和说服力。
高中生写作应该掌握几点修辞学知识
高中生写作应该掌握几点修辞学知识作者:王云霞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21年第03期内容摘要:高中生提升作文语言表现力,需要掌握几点修辞学知识,包括多样的修辞格、寻常词语艺术化、段落篇章修辞以及符合题旨情境地运用修辞。
关键词:高中作文修辞学修辞即是“对语言进行调配以期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高中生作文评价中,语言的表达效果,是关键指标之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半2020年修订),在第4个学习任务群——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中,提出“反思和总结自己写作时遣词造句的经验,构建初步的逻辑和修辞知识,提高语用能力,增强表达的个性化。
”[1]无论是写作教学的现实需要,还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要求,都指向高中生需要掌握一定的修辞学相关知识。
一.学生作文中的修辞运用问题笔者抽取了某中学高一年级的两次写作课后作品,共71份。
两次作文要求写的都是记叙文。
笔者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分析了学生作文中的修辞问题。
学生作品中不乏优秀的表达,但是语言表现力,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欠缺的。
总结了有以下几点问题:一是辞格种类单一。
在学生的作品中常见的辞格是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几种常见辞格,其他辞格类型在学生作品中极少见到。
张弓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将辞格分为三类(描述类、布置类以及表达类),24种辞格。
吴礼权的《现代汉语修辞学》则从修辞的表达效果角度进行分类,共45种辞格。
可见,修辞学界对于修辞格种类的总结是很丰富的,然而,高中生的作文中却少见丰富多样的辞格类型,这也高中生作文语言表现力贫乏的原因之一。
二是缺乏修辞格之外的其他修辞学知识。
陈望道提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的概念,区分了一般的修辞格和寻常词语的艺术化。
但是我们的学生往往对于修辞的理解仅限于一般的修辞格,这就意味着少了对于文章“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匀”、“安排稳密”的创作意识。
[2]三是没有篇章修辞的概念。
学生可能知道写文章要注意炼字锻句,但是段落篇章的修辞艺术却很少注意到,致使有些文章充满了“好词好句”,但是文章整体呈现的效果不佳。
从教材文本实例中浅谈夸张修辞格的分类
从教材文本实例中浅谈夸张修辞格的分类摘要:在我们的日常交际生活过程中,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与学习我们对于语言文字的使用是日趋成熟的,不管我们是写文章还是与人交流沟通,为了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思想情感,我们会使用许多恰到好处且具有画龙点睛作用的修辞方式。
为了更好地将我们的情感为接受者们接收,让他们对其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管是专业的笔者作家,还是我们,都要对语言的修辞格有一定的理解,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而构建恰切而行之有效的修辞文本。
一般来说,能够企及这种修辞目标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类型的修辞目标营构模式,它们分别为:夸张、反复、设问、倒装、层递等。
这些修辞格的表达在我们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都会逐一出现在实际的教材文本之中,今天我就来简单地谈一下其中的一种修辞表达方式即:夸张。
一、夸张的定义所谓夸张,就是指笔者在进行说写表达时因十分注重主观情意的畅发而故意违背客观事实和逻辑,为了达到某种表达的需要,对所叙说的内容从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进行张皇夸大的修辞文本模式。
这种修辞文本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为直接夸张、一为间接夸张。
二、夸张的分类(一)直接夸张直接夸张,所谓的直接夸张就是指表达者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时,运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说法来向读者表明自己的情感,接受者们经由辞面一览便知,大可不必有太过深刻的思索。
而且这样一种简单明确的表达手法在实际的文本之中所产生的效果也是极为明显的。
在直接夸张的表达范畴中,为了更好对让阅读者与学习者对其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它又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一为扩大式,一为缩小式。
(1)扩大式夸张扩大式夸张很容易理解,它指的就是笔者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描写某种事物时,故意将其向更高、或更大的方面来进行极力地夸说,在我们的日常阅读文本资料中有许多相应的例子。
比如在李登键的《倾听原野》中:“空旷、沉寂、不痒不痛、无遮无拦,一眼可望穿八百里…….”这里的一眼望穿八百里就是一种明显的扩大式夸张,表达者旨在表明北方原野的一望无垠。
修辞4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 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 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 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 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 福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 福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 处都这么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 处都这么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 鲁迅《忆刘半农》 (鲁迅《忆刘半农》)
一、语里言外,别有洞天:双关 语里言外,别有洞天:
一)双关及其修辞效果 双关, 双关,是一种利用语音相同或相近的条 或是利用词语的多义性、 件,或是利用词语的多义性、叙说对象在 特定语境中的语义的多解性来营构一语而 有表里双层语义的修辞文本模式。 有表里双层语义的修辞文本模式。 这种修辞文本模式, 这种修辞文本模式,由于一语而具表层 和深层双重语义, 和深层双重语义,所以在表达上显得内涵
院子里,强英在喂猪。 院子里,强英在喂猪。 水莲和仁芳哼着歌子回到家里。 水莲和仁芳哼着歌子回到家里。 强英白了她们一眼,挖一勺猪食马一句: 强英白了她们一眼,挖一勺猪食马一句: “死 东西,哼呀哼的,看把你们自在的! 东西,哼呀哼的,看把你们自在的!”两头猪抢 食吃,她用勺子敲黑猪,骂道: 食吃,她用勺子敲黑猪,骂道:“再叫你这张狂 嘴称霸道!”又用勺子敲白猪,骂道:“再叫你 嘴称霸道! 又用勺子敲白猪,骂道:
世界围棋最强战弈罢九轮, 世界围棋最强战弈罢九轮,副帅马晓 春马失前蹄。 春马失前蹄。 文汇报》1995年 13日体育新闻 (《文汇报》1995年1月13日体育新闻 标题) 标题)
四、珠玉匿水,伏采潜发:用典 珠玉匿水,伏采潜发:
一、用典 用典, 用典,是一种运用古代历史故事或有 出处的词语来说写的修辞文本模式。 出处的词语来说写的修辞文本模式。 二、用典的修辞效果 以用典的修辞文本模式来表情达意, 以用典的修辞文本模式来表情达意, 在表达上可以使表达者的达意传情显得婉 约含蓄;在接受上,由于表达者在文本意 约含蓄;在接受上,
汉语修辞学期末复习指导一
汉语修辞学期末复习指导一、单选题1,所谓“修辞”,就是表达者(说写者)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标而应合题旨情境,()以期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有意识的、积极的语言活动。
(B)A,对文化进行调配B,对语言进行调配C,对文学进行调配D,对数字进行调配2,()是一种利用语音相同或相近的条件,或是利用词语的多义性、叙说对象在特定语境中语义的多解性来营构一语而有表里双层语义的修辞文本模式。
(D)A,反复B,比喻C,拟人D,双关3,()是一种将本该一句话即可直说明白、清楚的,却为着委婉含蓄的目的,故意迂回曲折地从侧面或是用烘托法将本事、本意说将出来,让人思而得之的修辞文本模式。
(D)A,拟人B,比喻C,反复D,折绕4,()是交际者言及可能触犯受交际者忌讳或社会习俗禁忌的事物时,为了避免或缓解对受交际者的心理刺激,有意“换言易语”予以规避甚或美化的一种修辞文本模式。
(B)A,反复B,讳饰C,拟人D,双关5,()是一种将人们习用或熟知的成语或名句的某一部分藏却,而以其中的别一部分来替代说出的修辞文本模式。
(A)A,藏词B,拟人C,双关D,比喻6,()是表达者在特定情境下因不便完整表达其意,而故意吞吐其辞,将所要表达的意思说一半留一半,甚至将最关键的信息也留而不言,但借助特定语境的帮助,又不至于让接受者不可理解的一种修辞文本模式。
(C)A,反复B,讳饰C,留白D,双关7,()是一种正意而用反话来表现的修辞文本模式。
(C)A,留白B,双关C,倒反D,比喻8,()是一种运用古代历史故事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写的修辞文本模式。
(D)A,留白B,双关C,倒反D,用典9,()是一种说写中表意相当明白而又在辞面上故作掩饰的修辞文本模式。
(D)A,双关B,倒反C,比喻D,推避10,()是一种在特定语境中通过临时编造一个故事来寄托其讽刺或教导意向的修辞文本模式。
(A)A,讽喻B,双关C,倒反D,用典11,()是一种通过联想将两个在本质上根本不同的事物由某一相似性特点而直接联系搭挂于一起的修辞文本模式。
句法象似性的修辞效果分析
句法象似性的修辞效果分析句法象似性是修辞中的一种重要手法,指的是在表达中利用相似、接近的语法结构和语言形式,产生一种连贯、和谐、韵律感强的修辞效果。
本文将从理论分析和实例阐述两个方面分析句法象似性的修辞效果。
一、理论分析1.增强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句法象似性可以使文章的语言形式更加美妙动人,从而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例如,诗歌中常用的韵律、修辞手法,如押韵、对仗、排比、倒装等,都是句法象似性的变化形式。
这些手法可以让读者听起来更加舒服和流畅,从而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2.提高阅读的易读性句法象似性可以提高文章的易读性,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体会文章的内容。
通过相同的语法结构和语言形式,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把握文章的意义。
句法象似性还可以减少读者的阅读负担,提高阅读的效率。
3.增强语言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句法象似性还可以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使文章的思路更为清晰明了。
通过相似或连贯的语法结构和语言形式,作者可以自然地引导读者思考,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二、实例阐述1.押韵押韵是句法象似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利用相同的韵脚或音韵来构成文章的语言形式,表现出韵律美和音乐美。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段诗中,每句话的末尾都是“回”,形成了押韵的效果。
这种押韵的效果使诗歌更加优美动人,增强了其表现力。
2.排比排比是句法象似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利用相同的句式和语法结构,表现出节奏美和语言美。
例如,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中写到:“资本家只有创造万恶的东西,而且也不得不创造。
他们只是以做工人的利益为自己谋利,以剥削工人为自己的不断积累,以卖工人为自己的消费。
”这段话通过三个“以……为自己”的语法结构来表现出连贯、韵律感强的修辞效果。
3.倒装倒装是句法象似性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改变语序实现语言形式上的象似性。
幽默诙谐的修辞 文本营构模式
第五章幽默诙谐的修辞文本营构模式第一节仿拟【定义】也称“仿用”,“套语”,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依照已有的、现在的格式,临时造出一种新的格式的修辞格。
【要素】仿拟词句是仿拟修辞格的基本要素,即被仿出来的词语、句篇或腔调。
它可以在文中出现,也可以不出现。
【例文】①十三妹……长叹了口气,眼圈儿一红,说道:“你们要知我的来历,我也是个好人家的儿女。
我父亲也坐过朝廷的二品大员。
”【种类】仿拟修辞格根据所仿的对象不同,可分为仿词、仿语、仿句、仿篇、仿调。
1. 仿词又称“组字”、“翻造”,是仿照某个现已存在的词,临时创造出一个新词。
它能深刻地突现事物的本质,给人以强烈鲜明的印象,还可以使语言新鲜活泼,造成幽默犀利的艺术效果。
仿词又可分为近仿和反仿两类,这两类都是直接根据意义仿造。
还有一种是先谐音,后根据意义仿造,叫“谐音仿造”。
(1)近仿近仿也称“类仿”,是利用意义相近或相类的关系临时仿造出一个与原词意义相类的新词。
(2)反仿也称“反义仿拟”,是利用词的相反意义这种关系,临时仿造出一个与原词意义相反的词。
(3 )谐音仿词是利用音的相同或相近,引出一个新词,再根据这个新引出的词的意义再仿造出一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新词。
2. 仿语是为了表达的需要,仿照现成的短语,临时造出一个新的短语,具有风趣、幽默、讽刺的效果。
它也有近义和反义之分。
3. 仿句:是为了表达的需要,仿照前人诗文中的名句,临时造出一个新的语句,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并起到诙谐风趣的表达效果。
它一般是近义仿造。
4. 仿篇:是为了表达的需要,特意模仿既成的篇章格式,一般具有讽刺辛辣、风趣幽默效果,给人生动活泼、明快锋利的感觉。
5.仿调是为了表达的需要,模仿古今前人的文章或话语中的既成腔调。
第二节别解【定义】一种在特定语境下临时赋予某一词语以其固有语义(或惯用语义)中不曾有的新语义来表情达意的修辞格。
【要素】以“新”代“旧”,出奇不意;此新义是临时的,并不常用,且往往有一定的语境限制,离开特定语境,此义便不复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强化语义印象的修辞文本营构模式主讲人:周明强第一节夸张●【定义】●夸张也叫“夸饰”、“铺张”、“增语”等,是根据表达上的需要,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强调某一事物的某些特征,而故意把实际事物作一种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这种修辞手法简单地说就是有意地“言过其实”。
【要素】●句中出现的事物经扩大或缩小而与实际情况不符,但合情合理,读者可以接受,有夸张的成分。
●【例文】●①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唐·杜甫《古柏行》)●②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
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儿。
(清·曹雪芹《红楼梦》)●③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人们提到他时总是在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丹麦·安徒生《皇帝的新装》)●④雕刻家一边研究,一边想象,石像的模型在他心里渐渐完成了。
石像的整个姿态应该怎样,面目应该怎样,小到一个手指头应该怎样,细到一根头发应该怎样,他都想好了。
(叶圣陶《古代英雄的石像》)●⑤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虽不妄想发大财,却总想爬上中产阶级地位。
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种类】●根据表现的内容,夸张可以分为三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根据表现的形式,夸张又可以分为两类:直接夸张和间接夸张。
1.扩大夸张,即把实际事物的形象、性质、状态、特征、程度等故意往大、多、高、长、强、快等方面描写。
如:●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唐·李白《秋浦歌》)●③要讲唱得好,叫小良人儿。
你老白听听那个嗓子,真是掉在地下摔三截儿。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2.缩小夸张,即把实际事物的形象、性质、状态、特征、程度等往小、少、低、短、弱、慢等方面描写。
如:●①如今留在寨里的尽是穷人,同那些有钱的山寨没来往,原来有几个狗腿子,有的死啦,有的逃啦,还有一个在寨里,失了靠山,老老实实种了巴掌大一片山坡地。
(姚雪垠《李自成》)●②这个方十二三丈的大院子,平日显得空荡荡的,今天叫这些牲口呀,驮子呀,运输队呀,合作社伙计呀,客人和用人呀,挤得满满的,地方就显得插针都插不下的样子。
(欧阳山《高干大》)●③袁天成说:“不行!满喜你也请回去歇歇吧!活儿我不做了!三颗粮食,收不收有什么关系?”(赵树理《三里湾》)●3.超前夸张,即在叙说有前后顺序、先后连贯的两件事情时,故意把后出现的说成是先出现的,或者说成它们是同步出现的。
如:●①“请”字儿未曾出声,“去”字儿连声答应,早飞去莺莺跟前,“姐姐”呼之,诺诺连声。
●(元·王实甫《西厢记·请宴》)●②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宋·范仲淹《御街行》)●③这种媳妇,才算媳妇,要照如今的妇女呀,哼,别说守一年,男人眼没闭,她早就瞧上旁人了。
(周立波《暴风骤雨》)●4.直接夸张,即不借助其他修辞方式,直接对所要强调的事物描述得比实际更高、更强烈或更小、更弱。
如:●①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宋·李清照《蝶恋花》)●②节后,方墩太太带着一太平水桶的泪来给李家洒地,“完了,完了,离婚了!我没地方去,就在这块吧!大妹妹,咱俩无仇无怨,我是恨老李!他不叫我好好的过日子,我也不能叫他平安了!”(老舍《离婚》)●③传说也不少:有的说,周师到了牧野,和纣王的兵大战,杀得他们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连木棍也浮起来。
(鲁迅《故事新编·采薇》)●5.间接夸张,即借助其他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比拟、排比、借代等,对所要强调的事物间接地作扩大和缩小的描述。
这一类夸张一般会用上“仿佛”、“似”、“若”、“好像”、“一样”等比喻词。
如:●①从帘的上端向右斜伸而下,是一枝交缠的海棠花。
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或散或密,都玲珑有致。
叶嫩绿色,仿佛掐得出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着,微微有浅深之别。
(朱自清《温州的踪迹》)比喻式夸张●②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借代式夸张比拟式夸张●③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
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④有一对热恋的青年男女,私定终身,但是家长还要坚持“纳吉”的手续,算命先生折腾了半天,闭目摇头…… ……前来问卜的人同情那一对小男女,从容进言:先生,请捏合一下,卦金加倍。
先生笑逐颜开地说:“别忙,我再细算一下。
龙从火里出,虎向水中生。
龙骧虎跃,大吉大利。
这位先生说谎了么?没有。
始终没有。
这一对男女结婚之后,梁孟齐眉,白头偕老。
(梁实秋《算命》)用典式夸张●⑥孝子”之说,并不偏激。
我看见过不少的孩子,鼓噪起来能像一营兵;动起武来能像械斗;吃起东西来能像饿虎扑食;对于尊长宾客有如生番;不如意时撒泼打滚有如羊痫;玩得高兴时能把家具什物狼藉满室,有如惨遭洗劫…… (梁实秋《孩子》)●⑤女人对于自己的享受方面,总是属于“斯多亚派”的居多。
男人不在家时,她能立即变成素食主义者,火炉里能爬出老鼠,开电灯怕费电,再关上又怕费开关。
(梁实秋《女人》)折绕式夸张排比式夸张第二节反复●【定义】●反复又叫“重复”、“重言”、“复沓”,就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意地多次重复某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一意思,突出某种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
【要素】●话语中至少有两个词语或句子是相同的。
【例文】●①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俄·屠格涅夫《麻雀》)●②这时,总理的司机走下车来,站在我身旁问我:“同志,碰着没有?”我赶忙回答:“没事儿!没事儿!”(初中课文《一件珍贵的衬衫》)●③总理呵,我们的好总理!●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呵,想念你●——想——念——你……●(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④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⑤他们带着肃穆庄严的面容,迈着踏碎一切障碍的步伐,在前进,前进!爱国救亡的怒火,在他们胸中燃烧,燃烧!(曹靖华《飞花集》)●【种类】●从用法上来看,反复通常可以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大类。
另外,有的修辞学家还归纳出一种称为“异语反复”的修辞手法。
1.连续反复●连续反复是让相同的语句或词在文中反复地出现,中间没有任何其他(不包括标点符号)词语隔开。
如:●①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②到家之夜,一见了门上的白纸条儿,心里已经是跳得忙乱,从苍茫的暮色里赶到哥哥家中,见了衰病的她,因为在大众之前,勉强将感情压住,草草吃了夜饭,上床就寝,把电灯一灭,两人只有紧抱的痛哭,痛哭,痛哭,只是痛哭,气也换不过来,更哪里有说一句话的余裕?(郁达夫《一个人在途上》)●③上山时那么困苦,几乎如像害了一场大病;一到下山,就好像在滑冰一样,周围的景色应接不暇,来时的道路亦了如指掌,飞,飞,飞,我身轻如燕,听凭山道的倾斜,把我滑下山来,真是舒服,真是舒服,只可惜喉嗓终是有几分渴意。
(郭沫若《今津纪游》)●2.间隔反复●间隔反复是相同的词或语句在文中出现,中间有其他词语隔离开来,有的甚至在文中相隔的距离很远,但也是间隔反复。
如:●①虽一步没有走得动,却时时刻刻闹着搬家,使人听得心慌,不但说要如何如何搬到别处去,就区区的杭州城里也有种种不同的搬法。
他自己心里来来回回的晃,于是他的家跟着也来来回回的晃,就是寄居的客也不得不跟着来来回回的晃。
●(钱钟书《围城》)●②血液写成的大字,斜斜地躺在南京路,●这个难忘的日子——润饰着一年一度……●血液写成的大字,刻划着千万声的高呼,●这个难忘的日子——几万个心灵暴怒……●血液写成的大字,记录着冲突的经过,●这个难忘的日子——狞笑着几多叛徒……●(殷夫《血字》)●③让我们的火把●照亮我们的群众●挤在街旁的数不清的群众,●挤在屋檐下的群众●站满了广场的群众●(艾青《火把》)●④我生如一颗流星,●不知要流往何处;●我只不住地狂奔,●曳着一时显现的微明,●人纵不知我心中焦灼如许。
●●是何等辽阔的天空!●又是何等清爽!●我摇摇而奋奔,●我耀耀而遥征,●回顾长空而心中怅惘。
●●这是何等运命——●这短短的一生,●尽流浪而凋零,●莫或与我相亲,●永远永远孤独而凄清!●人纵在愁苦之中,●皆能强笑而为乐,●欢情的火焰熊熊,●悲哀的幕影犹可潜踪,●我连这种欢情也无从得着。
●●啊,这是何等的运命——●在这无涯的怅惘,●曳着瞬刻的微明,●抱着惨痛的凄情,●我还要不住地奋进而遥往。
●啊,我生如一颗流星,●不知要流往何处;●我只不住地狂奔,●曳着一时显现的微明,●人纵不知我心中焦灼如许。
●(成仿吾《序诗》)●3.异语反复●异语反复就是重复使用前面语句的同义语句(语句不同而意义一样)而构成的反复。
如:●①世界上总是这样以新的代替旧的,总是这样新陈代谢、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的。
(毛泽东《矛盾论》)●②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诗经·周南·芣苢》)第三节设问●【定义】●设问又称“问答”、“提问”、“正问”,就是说话人并无疑问,而且心中早已胸有成竹,但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在阐明自己的观点之前,有意先提出问题,然后再自己作出回答的一种修辞格。
【要素】●先提出问题,再自己作答,阐明自己的观点。
●【例文】●①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唐·白居易《缭绫》)②其次的疑问是:何以救世的责任,全在女子?照着旧派说起来,女子是“阴类”,是主内的,是男子的附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