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设问与追问”研究——以初中《地图》为例剖析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妙用研究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妙用研究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地理学科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地图这一工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图的妙用正变得越来越明显。
下面我们讨论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妙用。
1. 地图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了解地理位置地图是一种可视化工具,学生可以从地图上快速了解地理位置。
通过在地图上查找不同的区域或地方,学生可以学习到有关这些地方的信息和背景。
这不仅可靠,而且足够快捷,反之,若只通过阅读文字,理解信息的速度会慢得多。
地图不仅帮助学生了解地理位置,还能帮助学生了解地貌。
通过地图上呈现的海拔高度和地势高低,学生可以快速了解一个地方的地形和地貌。
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各种地形的类型和分布,分析其中的规律,深入了解地球的形态。
地图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气候和天气。
通过地图上的气候分布图和气候分区图,学生可以学到那些影响气候的因素以及气候类型的分类,进而了解各气候类型下的主要天气现象。
4. 地图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人口分布人口是地球上最具有多样性的资源,它的分布不仅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文化,也可以揭示出地理位置的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的生态环境。
当我们想要了解人口分布,可以通过地图上人口分布图来进行学习。
学生通过学习人口分布的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可以形成对这些区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的初步认识。
对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在时代变革的年代里快速成长,因此,对我们的资源分布以及能源分布的了解十分重要。
地图是帮助学生了解资源分布的好工具,学生可以通过地图上的资源分布图来学习某些特定区域的资源状况,如石油、煤等能源的分布。
总之,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理解世界,在地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各种地图类型,学生可以形成对地球的全面认识,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人类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
经常运用地图,可以加强地理课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对于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巩固记忆、培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一、教会学生阅读地图怎样阅读地图呢?七年级学生还很小,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较差。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耐心细致、有步骤地教会学生阅读地图。
首先,看图的标题。
地图标题注明了地图的属性,这是阅读地图的前提。
新教材突出了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图片大量增加,分散到各章节中,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地图,了解不同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
其次,看地图图例、地图注释。
这是指导学生看懂地图的基础,许多学生填注地图时,不是寻找代表地理事物的图例,而是强记填注内容在图中的位置,既增加了学生记忆的难度,又常常出现将海洋名称填注在陆地上、把国界线当成了河流等张冠李戴的笑话。
最后,看地图内容。
教师要紧扣地图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标题、图例进行思考,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
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并适时板书,阐述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例如,我在讲东南亚一节,指引学生看《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图时,首先告诉学生这是一张地形图,通过学习我们要了解掌握的是中南半岛地形的分布特点以及对河流、城市分布的影响,并提出问题。
然后指导学生先看分层设色地形图图例,了解不同的颜色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说出中南半岛各地区的不同海拔高度及范围,并回答我提出的问题。
学生们非常热情地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很顺利地总结得出北高南低的地势导致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并根据河流上、下游的相对高度推断出上游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河谷展宽,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设问与追问”研究——以初中《地图》为例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设问与追问”研究——以初中《地图》为例1 引言1.1 选题背景1.1.1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十分重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学已不再是灌输学生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经过思考、探究等解决问题。
探究始于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设问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需要由精心的问题设计来体现[1]。
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引领整个主题教学。
因此,地理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十分重要。
1.1.2 地图主题教学的两个课例中在“问题设计”上存在着不足两个课例都是通过一个个的问题、任务贯穿的,但在问题的设计以及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追问上都存在不足,包括问题细碎、缺失。
1.1.3 教育实习的反思和实践启发第一堂课是地理2人口迁移的第一课时,主要讲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国际和国内人口迁移。
我提前大致调查了班里同学的祖籍,因此在课前布置了任务,去了解自己家庭是否有迁移史,迁移方向是怎样的,以及为何要迁移。
通过大家的回答总结出人口迁移的概念。
关于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有学习热情,但后面国际、国内人口迁移,我大多是让学生根据图并结合历史知识分析人口迁移的路线及特点,提问的方式很普通,内容也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效果不是很好。
第二堂课是人口迁移的第二课时,主要讲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和意义。
这次我在问题的设计上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问他们是否想迁移、想迁移到哪儿、为什么,从中总结人口迁移形成的动力及影响因素,并结合班里有京外学生这一特点,对北京是否应该限制人口迁入进行讨论。
经过这样的设计,效果明显好于上节课。
学生们对很多社会现象都有自己的想法,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与自己所学东西间的关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问题的设计为学生架构起生活与地理间的联系,更多地引导他们,让学生们感受到地理离他们的生活很近,认识到自己平时的想法可能就用到了地理思维,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议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doc
浅议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摘要:随着教育领域新课改的推进,对初中物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学模式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工具,对其合理的应用是教学方式优越性的体现。
主要分析了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地图;形象思维在进行地理教学时,会面临着诸多图例、地名,如果记忆不深刻,就会出现混淆,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
在地图的协助下,能够实现地理知识的空间化,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培养形象思维。
为此,合理使用地图,能够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1.实现对形象思维的培养为了对地图进行阅读,要了解地图上的各种符号和图形的意思,也就是要掌握图例的看法。
图例代表是的地理事物,只有学会图例,才能看懂地图上不同元素所代表的含义,这集中体现了形象思维的作用。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了分析比较复杂的地图,要先对其进行分类,掌握逻辑关系,而后再进行讲解。
在一定方法和顺序的指导下,原本杂乱的事物会呈现一定的逻辑性,方便学生进行记忆,使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3.有助于空间思维能力的锻炼在对地图进行绘制的时候,实现了记忆与空间思维能力的提升。
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使其在脑海中能够形成图像的概念,而后实现形象和具体的理解。
二、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1.向学生传授读图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持耐心,同时保证顺序合理。
首先要学会看图的标题。
标题代表了地图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因此,利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是课程发展的需要,教师要指导学生准确找地图,了解不同图标的含义,实现目的性。
其次,要学会正确看图例。
对图例的掌握是看地图的基础,只有准确掌握图例,才能增强记忆。
最后,了解地图的内容。
看地图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其中的内容,在地图的协助下,实现对地理知识的记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确传授用图的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单一靠教材讲解会显得比较枯燥,如果充分利用地图,能够丰富内容,活跃气氛,将抽象变具体,便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浅谈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地图是地理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也是中学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
地图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了解地理概念、地貌、地形、人文、气候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地理学科教学质量。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实际应用三个方面,来谈一谈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中学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地球的各个方面,能够通过地理知识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和现象地图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了解地球各种地理概念和现象,如地貌、地形、人文、气候等。
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分析和比较,学生能够加深对地理概念和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2. 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地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地理概念和现象,还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地理情况,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
3. 发展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地图是一个空间系统,可以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认知能力。
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分析,学生能够对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空间关系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二、教学方法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有多种教学方法,具体有:1. 制作和使用实物地图实物地图是地图的一种形式,通过亲手制作实物地图,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理概念和现象。
制作实物地图可以通过手工制作、模型制作等方式,如玩具车模、胶泥模型等。
2. 通过互动式软件学习使用互动式软件可以让学生更直观、更有趣地了解地图。
通过互动式软件,学生可以探索不同的地图信息,比如人口密度、气候分布、地形地貌等。
3. 精读地图精读地图是一种详细地分析地图的方法。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地图上的各种信息,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让学生学习更具有针对性。
三、实际应用1. 组织实地考察地图虽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各个方面,但是实际考察和实地调查对于学生的学习更有意义。
浅谈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可以用来辅助学生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概念。
地理知识繁杂而且抽象,对于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地图可以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和现象直观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学习地理气候的时候,通过地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和分布规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
在学习地理地貌的时候,地图可以用来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地貌特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
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是一门空间科学,地图可以通过图像的方式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对地理空间的感知和认识。
通过观察地图,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地理问题,比如地理位置、地理分布、地理关系等。
通过这种方式,地图可以促进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和解决地理问题。
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可以用来帮助学生进行地理分析。
地图中不仅可以显示地理现象和地理要素的分布情况,还可以显示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和相互影响。
通过观察地图,学生可以进行地理分析,比如分析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人口分布情况、城市分布情况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地理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还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学习地理技能。
地理技能是中学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包括地图阅读、地图绘制、地图解释等。
通过地图,学生可以学习如何读懂地图上的信息,如何使用地图上的符号和比例尺,如何绘制简单的地图,如何解释地图上的地理现象等。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系列的地理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分析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地理技能。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地图这一教学工具,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学习中感受地图的魅力,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妙用研究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妙用研究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工具,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清晰的视觉表示地理信息的特殊方式,这种信息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深入了解世界的机会。
地图可以帮助学生对地理位置进行定位,探索物理和人文地理情况,以及了解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历史。
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妙用。
首先,地图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
在地形的研究中,地图可以向学生介绍不同的地貌类型,如山地、平原、丘陵等等,学生可以在地图上了解各种地貌类型的位置、高低海拔等信息。
通过观察地图,学生不仅可以很好地理解地球的地形和地貌,还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水资源分布等信息。
其次,地图可以帮助学生研究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和文化特征。
在这方面,地图可以向学生介绍各种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等情况。
通过地图分析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历史,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地域特点等等。
地图的使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地区研究技能。
另外,地图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国界、城市、河流、湖泊等。
通过学习这些地理数据,学生可以明白各个国家之间的地理联系,了解各个国家的行政效能、文化、社会状况等等。
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并且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发现。
总之,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无法被忽略。
它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地理学科和研究领域之中。
通过其诸多特性和功能,地图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世界,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探究未知领域。
因此,教师将其技术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融合,可以创建一个活泼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探索地球的同时收获成功的成就感。
浅谈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理概念和地理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地图可以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和地理知识。
地理概念往往抽象且抽象,对于中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和记忆。
通过使用地图,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
学生可以通过地图看到世界各大洲的位置和相对大小,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理分布。
地图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是一门与空间有关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地图来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
使用地图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维度和角度来观察地理现象。
学生可以通过地图观察城市的规划布局,分析城市的发展和问题。
通过这样的空间观察,学生可以培养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图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和技能。
地图阅读是地理学习中的基本技能之一。
学生需要学会读取和理解地图上的各种信息,包括地形、气候、人口等。
通过训练,学生可以提高地图阅读能力,从而更好地获取和利用地理信息。
在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也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地理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变得更加便捷和精确。
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来获取地理数据,制作自己的地图,并进行地理分析。
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地理概念,并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由于地理教学中地图多为静态图片,很难反映地理现象的时空变化。
学生可能很难从地图上感受到地理过程的连续性和变化性。
教师需要通过其他方式,如实地考察和模拟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
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和解读。
地图上的信息往往很丰富,学生可能很难理解和运用这些信息。
教师需要适时地给予指导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地图上的信息,并将其应用到地理学习中。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第一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地图的运用》教学案例分析【设计理念】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关键是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重要工具。
这节课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因此,我们把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学习制作地图、使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通过角色扮演、发挥想象等,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训练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以图忆文,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地图的运用”一节是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学用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图的上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图例和注记,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基础,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最重要载体以及学习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应用广泛,而且也是培养空间思维的重要手段,所以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非常重要,要让学生能正确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有用性,并且掌握读图和用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表达形式;记住经纬网地图和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记住一些常用图例;能在地图上量算两地间的图上距离,并换算成实际距离;初步具备在生活中读图、用图的能力,如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
2、过程和方法: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经历、INTERNET、读图、讨论、交流、师生归纳、课堂练习等方式进行学习,运用了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地图的学习和初步运用,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为今后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埋下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地图三要素的学习和正确运用(辨方向、识图例、量算比例尺)。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地图的运用》教学案例分析【设计理念】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关键是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重要工具。
这节课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因此,我们把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学习制作地图、使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通过角色扮演、发挥想象等,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训练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以图忆文,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地图的运用"一节是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学用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图的上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图例和注记,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基础,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最重要载体以及学习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应用广泛,而且也是培养空间思维的重要手段,所以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非常重要,要让学生能正确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有用性,并且掌握读图和用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表达形式;记住经纬网地图和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记住一些常用图例;能在地图上量算两地间的图上距离,并换算成实际距离;初步具备在生活中读图、用图的能力,如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
2、过程和方法: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经历、INTERNET、读图、讨论、交流、师生归纳、课堂练习等方式进行学习,运用了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地图的学习和初步运用,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为今后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埋下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地图三要素的学习和正确运用(辨方向、识图例、量算比例尺)。
【学习方法】谈话法阅读比较讨论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创设地图应用情境设问:假设你当小导游带大家去台湾旅游,那你认为最重要的是做什么准备工作,你会怎么做?(设计旅游线路和各景区的有关介绍,涉及全岛交通图、全岛景点图、景区导游图等,上网查询等)。
初中地理地图解读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地图解读教学反思一、引言:地图解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之一,具有直观、准确、多维的表达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功能。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解读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观察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地图解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
故本文将分析地图解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一些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二、问题一: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在地图解读教学中,往往仅限于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听讲,缺乏互动和创新性。
这导致学生地图解读能力的培养较为薄弱,仅停留在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的层面。
1.1 相关问题一:教学过程单一,缺乏互动性传统的地图解读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
缺乏互动性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1.2 相关问题二:缺乏实践与操作性地图解读是一项动手实践的任务,但现有教学方法往往忽视了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难以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改进与优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改进和优化地图解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读能力。
2.1 引入互动教学方法将互动教学方法引入地图解读教学中,如小组合作、问题解决和案例分析等。
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讨论,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2.2 加强实践环节在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地图。
可以设计一些地图解读任务,要求学生亲自观察和解读地图,实践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问题二:教学资源不足在地理教学中,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利用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当前地图解读教学中,教学资源往往稀缺,并且缺乏创新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1 相关问题一:教材资源单一目前地理教材中的地图资源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实用性。
这限制了学生在地图解读中的应用能力。
3.2 相关问题二:多媒体资源匮乏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然而很多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和资源较为匮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浅议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反思
浅议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反思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地图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地图不仅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工具,通过地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目前地图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有效性的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对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一些反思和探讨。
当前地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地图教学内容单一,缺乏体验式教学。
在目前的地理课堂中,很多地图教学都是以教科书中的静态地图为主,学生只是被 passively 接受地图上的信息,缺乏实际操作和体验。
地图的种类也比较单一,很少涉及到不同类型的地图,比如气候分布图、人口分布图等。
这样的地图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地图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
地图教学的有效性还存在于教师的指导不足。
由于很多地理教师自身对地图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偏差,导致在地图教学中无法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是简单地解释地图上的符号和信息,缺乏针对性的引导和分析。
有的教师甚至连地图都不常用,导致地图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很难从中获取真正的知识。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
可以通过引入多种类型的地图,丰富地图教学内容。
不同类型的地图具有不同的信息表达方式和功能,在地理课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气候分布图、地形图、资源分布图等不同类型的地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也可以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地图、进行地图解读,从而增强学生对地图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师在地图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和分析,而不是仅仅进行简单的解释。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地图解读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去观察、分析地图上的信息,从中获取地理知识。
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地图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一些地理实践课程,来增强学生对地图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初中地理知识点地图解析技巧与案例分析
初中地理知识点地图解析技巧与案例分析地理知识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
而地图解析技巧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能力之一,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地图上所呈现的空间关系、分析地理问题并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初中地理知识点的地图解析技巧,并通过案例分析来进一步说明这些技巧的应用。
首先,通过合理使用地理图例和比例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图上的信息。
地理图例是地图上标记不同地理要素的符号和颜色表示,比例尺则是地图上长度和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当我们阅读地图时,首先应该仔细观察图例,理解不同的符号和颜色所代表的意义。
我们还应该注意比例尺,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地图上的空间关系。
其次,学习地理知识点时,我们可以通过解读地图上的图形和要素分析地域特征。
例如,根据地图上山脉、河流、湖泊和海洋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
再如,通过观察地图上的城市、交通线路和资源分布,我们可以分析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口分布情况。
因此,理解地图上的图形和要素对于学习地理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掌握地图阅读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回答与地理相关的问题。
例如,当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时,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等温线、气象站和气候类型图来分析它们的气候差异。
当我们需要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时,可以结合人口密度图、人口普查数据和城市分布图来获取相关信息。
因此,通过掌握地图阅读技巧,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和准确地了解地理知识点。
进一步说,让我们通过案例分析来更好地理解如何运用地图解析技巧。
假设我们要研究中国境内的乌鲁木齐市的气候特征。
首先,在地图上找到乌鲁木齐市的位置,确定它的地理坐标。
然后,观察附近的山脉和河流。
我们会发现,乌鲁木齐市位于天山南坡,靠近准噶尔盆地,这就解释了该地区的气候呈现干旱和半干旱的特点。
浅议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反思
浅议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反思1. 引言1.1 引言地理地图教学在初中地理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地理地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地理观念和地理素养。
目前初中地理地图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传统、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为了提高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教师在地理地图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具备扎实的地理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地理地图知识。
学生在地理地图教学中则需积极主动地学习,运用各种学习方法提高地理地图识读能力。
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
2. 正文2.1 学习地理地图的重要性学习地理地图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重要性,因为地理地图是地理学的基础,是了解地球表面特征和空间位置的工具。
通过学习地理地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然与人文地理信息,认识地球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位置关系,了解各种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
地理地图也是认识地球环境与资源分布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世界各地的地形、气候、植被等信息,从而增强他们对全球环境问题的认识。
学习地理地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学习地理地图对于初中生来说不仅有利于他们对地理学科知识的掌握,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2.2 现行初中地理地图教学存在的问题1. 地图教材内容单一:目前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教材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多样化和实践性,使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地理地图知识。
2. 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老师讲解地理地图知识,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导致他们对地图的认识停留在理论层面。
3. 区域概念理解不深:学生在学习地理地图时往往只关注具体地点的名称和位置,而没有深入理解地理概念和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导致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整体把握不足。
初中地理教学地图应用策略分析
初中地理教学地图应用策略分析地理教学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图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工具。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地图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合理有效地应用地图进行教学,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地图应用的策略和地图应用的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一、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直观地展现地理现象和地理要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 帮助学生理解地理位置:地图可以直观地展现地理位置,帮助学生了解各个地理要素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分布。
2. 多样化的资料:地图可以呈现多样化的资料,例如地形地貌、气候分布、经济发展状况等,丰富了教学内容,并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地理思维:通过地图的使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他们具备观察、分析和判断地理现象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地图应用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地图解读能力、地图绘制技能等。
二、地图应用的策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发挥地图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地图应用的策略:1. 灵活运用多种类型地图:在地理教学中,不同类型的地图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图进行应用,如地形图、气候分布图、经济地图等。
2. 结合实地考察和实际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实地考察和实际问题来使用地图,帮助学生了解实际情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制定任务型教学:在地图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地图完成一些绘图、比较、分析等具体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在地图应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地图,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浅议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反思
浅议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反思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受到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
传统的地图教学方法往往以讲授为主,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合作。
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还受到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限制。
由于地理地图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和抽象性,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演示、示范等,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与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相结合。
地理地图不仅仅是一种学科知识,更是一种实用工具。
通过将地理地图与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地理地图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地图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与科技手段的应用相结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计算机、网络等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形式,将地理地图教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通过使用地理软件和网络地图,教师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教师应该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帮助他们提高地理认知能力和地图应用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将地理地图教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通过这样的努力,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最新 初中地理开展课堂教学设问的分析-精品
初中地理开展课堂教学设问的分析一、精心设计,优化地理概念的设疑在地习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它们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结构,是通过组织一定的语言把富有规律性的东西表达出来,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系数,由于概念一般都比较抽象难懂,所以学生对于概念的学习都会感觉到枯燥乏味,没有学习的动力,也很难激发学习的兴趣。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采用设问教学的方法,把地理教学中的概念转化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一定会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如在刚刚接触地理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听到的一些概念性的知识进行设问:什么是经纬度?什么是气温、气候、气象?什么是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什么是比例尺?让学生对这些比较熟悉的问题进行回答,然后教师在给予引导,一定程度上会带动学生参与其中,提高“教”、“学”质量。
二、从学情出发,对基础知识进行设疑初中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基础,随着他们生活阅历的增加和生活经验的增长,他们在地理的学习中已经或多或少地掌握了相关的地理知识,并且随着网络化的普及,学生在接触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体的过程中都会学习一定的知识。
为此,在开展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等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开展针对性的教学。
在以往的传统常规课堂,一般都是教师全包圆,教师什么都干,学生只是一名听众,没有任何思考的机会,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意识都不高。
为了实现以生为本的地理教学,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巧妙的设问,给学生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能让学生完成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实在完成不了的教师要引导完成。
总之,一定要把课堂归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学习人类的地域联系,谈到交通方式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依据所接触的社会现实和所学的历史知识去寻找答案,这样学生就极易开动脑筋去思考,并主动掌握相关的知识了。
初中地理运用地图开展教学的分析
初中地理运用地图开展教学的分析摘要: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不仅仅是记忆地理知识,很多地理知识需要学生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运用。
学生不能掌握地理知识在生活实际以及解题过程中运用,即使脑海中地理知识再多也没有实际用处。
学生需要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来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地图这一地理工具开展教学工作有多方面优势,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理解记忆以及地理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图教学;提高策略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当中教师所选用的教学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是否能够认知世界、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也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而提出提高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的这一教学目标则是为了促使学生把握地理学习的本质,正确地认识到地理学习的核心。
因此,本文也便针对如何提高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而展开分析,并且试析几点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期能够进一步增强初中地理中地图教学质量。
1、教学方法丰富化,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感在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当中教师通常选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单一的运用口述的方式来给学生讲解知识,而学生则要在课堂当中整理出学习笔记,并且逐步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这样的教学方案包含着一定的枯燥性,很难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即使是在地图教学当中,教师也只是单一的运用纸质地图、地球仪等方式来展开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来说,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但是不是十分利于当前时期学生的学习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地在进步,初中阶段的学生也接触到了更多的新鲜事物,对于学习模式的新鲜性也产生了相应的要求,因此,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完全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也便难以产生相应的学习兴趣,无法积极地投入到地理学习当中。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便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通过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活动,以便于促使丰富的教学方法类型能够带给学生更良好的学习体验感。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地图教学
学生面对一幅地图,到底怎样去读?首先要使学生熟悉地图的图例。地图图例是千变万化的地理事物的图形符号,它表示的是各种地理事物。学生只有掌握了图例符号,才能识别各种地理事物。图例符号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界线符号(如洲界、国界、未定国界、地区界、省界等)、自然地理要素符号(如河流、湖泊、山峰等)、人文地理要素符号(如公路、铁路、航线、水库等)、矿产符号、专题地图的符号(如工业图、农业图等图上的符号)、常见天气符号等。因此应教学生养成读图先读图例的习惯。其次,读图时要注意地图的图名,从而确定地图的类型。根据地图的类型,对地理图像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取相关的地理信息,得出正确的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地图,阅读方法和技巧是有区别的。
一、教会学生感受地图
地图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学生早有耳闻,陌生是因为很难读懂一些地图,更谈不上运用地图。所以,要让学生直观感受地图,那么就要借助挂图、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明白地图有哪些种类。除了我们常见的政区图,还有参考图、地形图、航空图、海图、海岸图、天文图、交通图、旅游图等。
[1]韩娟新课程理念下板图板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蔡文华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4,(3):133-134。
地形图的重中之重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看似课本没有过多的介绍,但在以后教学过程中会经常用到分层设色图。而分层设色地形图就是作为一个引图来指导学生以后怎样看懂分层设色图,虽然是不同的分层设色图,但大同小异,所以我就分层设色地形图来谈谈。分层设色地形图首先要有不同颜色,其次在图幅右下角或下部都有等高线分层设色表即每种颜色代表的海拔,对照表格就能看出哪种颜色表示多少高度,同时也能推断出不同的颜色代表哪种地形类型。对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学习使学生又能判读出不同的分层设色图。在关于国家和地区的地理教学中,每节课都要借助分层设色图来了解各国家和地区的地形和气候分布特点。由此可见,学好分层设色地形图对以后读图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地理课中的地图教学赏析
初中地理课中的地图教学赏析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读图能力地图是地理课堂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道具,读图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地理学习的一种能力,教师对地理知识的语言描述是不可能代替地图教学的作用的。
作为一线的地理教师一般来说都会通过地图进行地理教学,然而部分教师在地图教学中方式较为简单,采取放羊式的让学生识记的手段。
这样一来,地图教学在地理课堂上的功用就难以显现,学生对识图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地图,教师要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与读图的基本常识结合起来,这样学生读图才会有针对性,读图能力才会有所提升。
一、掌握基本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地图是空间地理信息的一种形象展示,在地图中有很多的“地图语言”,这些地图语言是读图的第一步,只有认识了这些语言我们才能读懂地图。
比如在地图中,方向、比例尺、图例、标注以及经纬网等基本的地图语言使我们必须要牢牢掌握的,教师在地图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打好基本功。
除了这些基本的地图语言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示意图的基本知识。
比如,气温、降水量等的柱状图、直线图、曲线图,地形的剖面图以及一些地理空间的分布图,等等。
这些在地理课教学中也是比较常见的,这些示意图的语言也是十分丰富的。
在让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语言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图方法,让他们在拿到一幅地图或者一张示意图的时候,知道从哪里入手,这样就避免了读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读图一般来说要按照地图的内容来进行,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读图技巧,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图过程中注意规律的总结,什么样的地图应该重点注意什么。
比如,我们在看一张地形或者是降水量的分布图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注意地形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同的地理空间里会呈现出不同的情况。
在看世界人口分布增长的示意图的时候,我们就要既要注意人口在空间上的不同,也要注意人口在时间上的变化。
二、引导学生进行动手绘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地理学习更多是依靠空间形象思维,读图也是空间形象思维的一种延伸,但是仅仅通过读图,学生并不一定能够将知识牢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设问与追问”研究——以初中《地图》为例1 引言1.1 选题背景1.1.1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十分重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学已不再是灌输学生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经过思考、探究等解决问题。
探究始于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设问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需要由精心的问题设计来体现[1]。
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引领整个主题教学。
因此,地理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十分重要。
1.1.2 地图主题教学的两个课例中在“问题设计”上存在着不足两个课例都是通过一个个的问题、任务贯穿的,但在问题的设计以及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追问上都存在不足,包括问题细碎、缺失。
1.1.3 教育实习的反思和实践启发第一堂课是地理2人口迁移的第一课时,主要讲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国际和国内人口迁移。
我提前大致调查了班里同学的祖籍,因此在课前布置了任务,去了解自己家庭是否有迁移史,迁移方向是怎样的,以及为何要迁移。
通过大家的回答总结出人口迁移的概念。
关于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有学习热情,但后面国际、国内人口迁移,我大多是让学生根据图并结合历史知识分析人口迁移的路线及特点,提问的方式很普通,内容也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效果不是很好。
第二堂课是人口迁移的第二课时,主要讲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和意义。
这次我在问题的设计上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问他们是否想迁移、想迁移到哪儿、为什么,从中总结人口迁移形成的动力及影响因素,并结合班里有京外学生这一特点,对北京是否应该限制人口迁入进行讨论。
经过这样的设计,效果明显好于上节课。
学生们对很多社会现象都有自己的想法,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与自己所学东西间的关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问题的设计为学生架构起生活与地理间的联系,更多地引导他们,让学生们感受到地理离他们的生活很近,认识到自己平时的想法可能就用到了地理思维,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例主题教学整理2.1 课的结构课例:初一《地图》,石家庄第六中学,刘丽萍根据苏联凯洛夫的“五环节”模式,对本课例的结构总结如下:本节课的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导入新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
2.2 设问追问及回答整理3 课例中“设问与追问”优缺点分析3.1 优点及分析(1)题的设计有层次:先标明方向再问两地位置关系先问关系再标方向检验(14’6’’)给符号辨别图例内容给地图找出图例错误(15’45’’)分析:这样的题目设计的有层次,由易到难,利于学生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使教师能很快地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提问了学生的画图过程(38’26’’)分析:从学生的画图过程中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3.2 不足及分析改进(1)问学生在地图上能看到什么,然后总结地图3要素(6’24’’)分析:为何在地图上看到的就是基本要素?如何体现“基本”二字?地图的3要素是地图在被人们使用时体现出的基本功能,或者说是人们在使用地图的过程中发现的其与其他图的基本区别。
(2)问题不明确:实地距离这么长,怎么表示在地图上?(9’30’’)分析:前面先用比例尺计算了实际距离,又提出这个问题,学生不明确老师提问的意图。
(3)教师一直在问“比例尺如何计算”,直到说出正确答案,而对于学生的回答(比例尺是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教师没有反馈(10’17’’)分析:教师应该通过问题以及追问,让学生发现自己思路的矛盾,反复思考自己的回答,发现问题并解决。
教师提问的目的不应是去发现知道正确答案的学生,而是“生成”一个知道如何理解问题的学生[2]。
改进:可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回想刚才是如何计算的,否则那个设计的作用是什么?(4)后面的几张图注明“有指向标和经纬线地图”,教师问“判断方向一样吗”学生说不一样,但不知如何判断(15’)分析: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教师如果善于帮助学生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识来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新的观察,他就能使学生的“旧”知识变得愈加牢固[3]。
改进:可让学生观察这几张图间的不同,思考这些不同会影响方向的判断吗?怎么影响?(5)问题不明确:给鸽子窝卫星照片,让学生辨别内部事物,问“鸽子窝公园怎么表示在地图上”,得出地图概念(28’25’’)分析:之前讲比例尺时问过“实际距离这么长,怎么表示在地图上”。
本题学生模仿上一题,答“缩小”。
但老师想从此问题中总结地图的概念。
同(4)改进:让学生对比观察,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地图上只用“绿色”“小树”表示了实际中的道路、树、桥等事物,而且面积比实际小。
总结概念。
4 地理教学“设问与追问”问题的影响因素4.1 教师的教育思想有些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深,虽然提倡问题设计,但没有有效地落实,所谓问题扔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没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4.2 教师对问题设计的理解程度教师在职前的教学技能培训中包括了教学设计,内容大多以空洞的理念为主。
教师又没有经过新的心理学成果的充实[4],这使得有些教师没有真正理解问题设计,没有想通过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他们理解的问题设计就是在课前准备好在不同的环节教师要提哪些问题、什么时候提,以避免“满堂灌”或是考虑如何讲教学主题细化为若干问题。
这就容易导致为了提问而提问的现象,问题也具有封闭性。
4.3 教师对教学主题探究的深入程度和对学情的把握程度好的问题设计需要教师对教材有较强的整体把握能力,并对课标与教材以及各教学主题间的关系有宏观的认识,如果教师对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就致使自己设计的问题浮于表面,仅为呈现式。
教师对学情的把握程度也会影响问题的设计。
5 地理教学设问与追问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课堂教学提问是技巧,更是艺术。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课堂类型、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问题。
精心设计的提问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地训练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5]。
5.1 突出问题的针对性每个教学主题都有它的重难点,教师只有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才算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因此教师要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的课堂设问与追问,突出针对性。
同时,通过提问与追问,教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采取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2 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难易度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让前面的问题成为后面问题的基础,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教师还可以把不同层次的问题交给不同的学生回答,但要考虑该层次的问题对这一水平学生的难易程度。
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于1957年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对待任何问题和事件上,人总有一种要保持其各种认知协调的倾向,保持自身态度与行为协调一致的动机。
如一旦不协调,便产生矛盾和冲突,人就会感到紧张、不安和烦闷,就会产生减少或消除这种不协调的内在动力,以获得内心的平衡,从而达到知识、信念、态度或行为的改变[6]。
问题所引起的认知失调的程度是由问题的达成目标与给定条件之间的距离决定的,这种“距离”称为“解答距”。
问题的“解答距”大,引起的认知失调的程度大,对学生的思维的挑战性就高;问题的“解答距”小,引起的认知失调的程度小,对学生的思维的挑战性就低[7]。
因此既要避免提出过于容易、学生不需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也要避免难度太大、学生尽努力也回答不上的问题,会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能“跳一跳,摘果子”。
5.3 封闭式和开放式问题相结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地理课程必须转变以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8]。
”而开放性问题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探究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向更深的层次思考,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培养创造性思维。
开放式问题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学习思考的过程,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
虽然现在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已成为重要的课程理念,但封闭式问题也比不可少,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复习和巩固新学习的知识。
为了增加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合理选择这两种类型的问题。
5.4 注意与前沿科学的结合当代中学地理教育要关注地理科学的前沿领域,反映地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是一个共识[9]。
这些内容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很好地作为提出学习任务时的设问,以此作为导入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 此主题教学改进6.1 课程标准及分析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在本条“标准”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
所以应使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使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因此,不能局限于课堂,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第二,地图是采用一定数学方法绘制成的,在使用时需要计算,而且将地图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需要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一些初一阶段的学生在运算能力和空间联系的建立方面还存在难度,因此需要教师创设情景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
以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好地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
6.2 此主题的主要教学内容(1)地图的含义:地图是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综合,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建立地球和平面间的相互联系,用符号、文字和颜色把地球空间现象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
(2)地图的3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3)比例尺的含义和公式:地图上的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4)比例尺的不同表示方法。
(5)学会使用比例尺。
(6)如何在一般地图、有指向标的地图和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判断;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7)在不同地图上判别两点间的相互方位。
(8)记忆常用图例:铁路、公路、州界、国界……(9)能绘制简易的地图。
地图是又一种语言,地图的阅读是今后地理学习的基础,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区域地理都离不开地图,从地图中可以阅读到很多内容。
而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3个基本要素,只有对其有了充分的了解并能熟练掌握运用,才能更好地阅读地图,为将来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