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育学复习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教育学复习重点
1.美国心理学家斯坦莱·霍尔(GStanley·Hall)说:“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这句话正确吗?为什么这是美国心理学家斯坦莱·霍尔的教育名言,体现了他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遗传决定论思想。
这种看法不正确,它不适当地夸大了遗传素质的作用。
因为,虽然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遗传的生理成熟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但是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影响大小与其自身是否常态有关,对于处于常态的大部分人来说,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性的作用;而且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的可能性能否成为现实性关键还在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狼孩”的例子说明如果离开了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即使有人的遗传素质也依然会同禽兽一样,没有语言、思维,只能消极地适应环境。
可见,必要的遗传系统并不能从根本上决定一个人的发展,遗传素质上的差异也不能决定一个人后天成就的大小。
在现实条件下,不同的教育条件、教育程度或教育专业,在很大程度上作为一种实际的驱动机制产生着各种不同的现实的人,并直接导致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性质、领域等方面的种种差别。
2.我国教育界流行一句口号:“教是为了不教。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这句话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名言。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叶圣陶先生针对当时教师普遍认为的课堂教学就是“一讲一听之间的事情”的错误看法,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著名论断,以矫正“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
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
换句话说,所谓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叶圣陶先生反复表达过“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
例如,他说:“‘讲’当然是必要的。
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
说到如何看待‘讲’,我有个朦胧的想头。
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又如,他还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
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我近来常以一语语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倚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
”“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
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使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
4.合格的教师专业素质包括哪些方面?并简要阐述其理由。
1.文化素养和学科专业知识技能
(1)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技能。
(2)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多方面的兴趣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1)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2)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3)。
教学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
(4)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1)忠于事业。
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2)集中体现在热爱学生(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劳动的示范性
6.在理想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具有怎样的教学观、评价观?师生之间应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学观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
交往是教学的本质。
在教学中师生积极交往、互动,双方相互交流、启发、沟通、补充、完善、不断生成新知,并伴随着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和对获取知识的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师生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互教互学,在双方不断平等对话中,同时教与被教,在交往中实现角色置换、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和交流。
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
显现,个性才能得到舒展和张扬,创造积极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与学生一起去感悟和理解、交流与分享,个人的专业在交往对话中成长,生命的活动不断得以提升。
师生多向交往、互动、互惠,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断形成,维系教学正常进行的情感纽带不断结成。
评价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7.在个体的身心发展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首先指出有以下因素,然后,你认为哪种因素最重要,就略作阐述。
不强求对每种因素的作用都进行阐述。
遗传:1、遗传素质与人的发展
第一、遗传素质影响的表现
A个体生理结构与机能是由其父母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教育的有限性);
B个体遗传素质是非获得性素质,是一种基因的本能遗传现象;
C遗传成熟机制制约着个体发展的顺序、速率(循序渐进教育的基础)。
第二、遗传影响的辩证性
一是遗传因素实在地制约着人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这是客观的。
二是遗传影响仅仅是潜在的、而非现实的,即遗传是后代发展的生理基础、规定着后代发展的可能性方向。
==结论:遗传因素不决定人的发展,遗传决定论或先天决定论是错误的。
2、环境影响与人的发展
第一、自然环境与人的发展
首先,个人出生及生长自然环境影响着个体人的发展:地形地貌、气候状况、居住行动,及其所支撑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影响区域个体、表现区域特征。
其次,个体的人类学特征多为自然环境所规定的。
第二、家庭环境与人的发展
A家庭经济基础、父母职业种类和社会地位影响个体接受教育的机会。
B家庭的代际结构、成分构成影响家庭教育的氛围、家庭教育方式;
C家庭的人际关系、家庭气氛影响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气氛。
D 父母的学历层次、教育期望影响子女的学习目标、教育期望。
第三、社会因素与发展
人生活在社会中:社会提供个人衣食住行思等生活、生产所需材料;所以,社会因素影响着人的发展: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族、宗教等静态因素;社会工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等变迁的动态因素影响人
===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极其重要因素/材料。
注意:环境影响的辩证性
一是环境影响存在的客观性,即个体自从来到人世就与环境发生着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是环境影响发生的偶然性,即环境影响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当个体接触到它时才可能受其影响。
三是人对环境影响的选择性,即个体对环境影响存在适应与对抗等多种选择,故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
3、学校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学校教育影响人发展的表现
首先,学校教育影响人的生理发展。
即教育活动对人的生理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特别是体育)
其次,学校教育影响人的心理发展。
即通过学校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注意、思维等智力品质,亦影
响人的性格、气质等非智力品质的发展。
第二、学校教育影响人发展的机理
首先,组织化的学校是一个特殊环境,能够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发展的消极影响,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最佳发展环境。
其次,学校的教学是一种特殊实践,设计符合学习及心智发展的程序,以理论学习为主,在很短时间获得人类积累的知识经验。
再次,学校教育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进行的,教师是接受过教育训练、具有教育学生能力的专业工作者,能够最大限度保证教育的成功。
最后,学校能够有效协调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影响,发挥共同的育人作用,防止教育影响上的矛盾。
===总结: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4、个体实践与发展
第一、个体实践的内在性:除遗传外,家庭、社会、教育等是外在因素,个体实践则是内在因素;
第二、个体实践的意义:从事物发展动力的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看,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的转化而起作用:个体实践作为内因是个体发展的关键。
8.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职业道德:
知识:
能力:
身心素质:
教师职业特点:
9对于教育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主要的观点有哪些?
生物起源论:
心理起源论:
劳动起源论:
生活起源论:
要简要介绍各种观点的主要内容、要点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所界定的相关义务有那些?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从以下方面总结:(可回答某一方面,不强求全面。
如:回答学生的义务。
)
学生的义务:
家长或监护人的义务:
教师与学校的义务:
社会与国家的义务:
11。
试述现代教育的共同特征。
参考答案:
当大机器生产替代手工生产、工业经济替代农业经济、民主政治替代宗法专制,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系统的全面变革时,世界教育也表现出许多共同性。
第一、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现代教育面向全体公民,培养具有相应智能与品格的劳动者就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同时,现代社会教育还重视教育的公平性,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和服务,努力做到受教育的机会均等,把传统教育
目的观由精英教育转变到精英教育与大众并重。
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现代社会急剧变化的教育挑战与现代教育的社会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功能,使得教育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教育功能在与社会高度联系中得到体现,现代教育的生产性日渐强大。
第三、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
现代社会的教育内容,无论是从教育内容的时代分类,还是教育内容种类划分,都是十分广泛的,为古代社会教育所不能比的。
现代教育的内容富于变革性,不断地调整课程、编写新教材,删去或压缩原有课程、教材中陈旧的部分,把当代科技的新成果补充到教学内容中。
第四、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
民主政治、以法治国、教育的生产性、普及教育等因素促使了教育立法的发展、以法治教的实施。
重视教育立法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
第五、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
由于科技创新速度加快、社会急剧变革,要求人们不断地接受教育训练,因而终身教育越来越成为普遍的观念。
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罗〃郎格郎最早提出终身教育理论。
当然,终身学习是受教育者个人的认识、态度问题;终身教育是实现个人终身学习的教育保证,而学习化社会则是实现终身教育的社会保障。
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现代教育的国际性是指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要面向世界。
现代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也要使他们具备从事国际业务的意识、知识、情感和技能。
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
同历史以经验指导教育相比,现代教育则注重科学指导,由此使得教育科学研究获得重视。
总之,从总体看,现代教育比之于古代教育,富于高度的革命性。
12.简述现代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第一,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和其他才能、兴趣和爱好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其中对劳动能力的影响作用最大。
第二,教育对人的道德面貌也有影响作用。
纯粹的劳动能力、艺术才能和自然科学的学习是不存在的,都包含有政治教育的因素和哲学观点的教育。
因此,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
第四,从教育本身而言,教育是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是提高全民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13.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存问题以及现实途径?
参考答案:现存问题。
理论层面:当前,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大多
基于这样的理论假设,即个体专业发展就是将优秀和骨干教师带有经验性、典型性的“特征”传递给师范生或新任教师的过程。
这种假设暗含着两个前提,即优秀教师的成功做法具有普适性,同时,属于教师专业领域内的职能素质信念与能力系统都是可以言传、外显的。
而实际的情况是,一部分专业素质是缄默的、隐性的,属于个人化的。
机制层面:由于受当前学术研究中部分人浮躁、投机与急功近利心态的影响,一些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教育者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中表现出很强的“目标—动力”导向,过于强调发展计划对教师晋级、评优等方面的价值和影响,或依靠硬性指标、外部利益驱使教师参与各种专业进修和培训忽视从专业本身引导教师内在的自觉意识。
观念层面:部分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意识淡漠,对职业规范、周期及专业发展规律、价值等认识不清影响了长远的专业发展。
物质层面:由于我国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有限,加之有些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很多理论上可行的计划在实施时难以取得预期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专业发展行为流于形式。
现实途径: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基础环节;加强教师培训是客观要求;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保障机制;教育行动研究是有效途径
14,我国的现行学制结构
(1),幼儿教育,招收3-6.7岁幼儿。
(2),初等教育。
主要指全日制小学教育,招收6-7岁儿童入学,学制为5-6年。
属于义务教育。
(3),中等教育。
指全日制普通中学。
职业中学。
各类中等专业学校和业余中学。
(4),高等教育。
指全日制大学,专门学院。
专科学院,研究生院和各种形式的业余大学。
15。
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的关系:
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
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公平原则和教育效率原则是教育决策的两难选择强调教育公平就不可能强调教育效率反之亦然。
再一种观点认为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关系教育公平是教育效率的前提没有公平就不可能有效率教育效率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手段没有效率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既具有相对性又具有绝对性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有时还可以相互转化。
综上所述,公平和效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最基本的目标追求和价值选择是矛盾的统一体追求公平是我国社会国家教育的本质规定和内在要求,但若脱离社会现实条件,忽视社会效率的迫切需要,抽象地追求公平,不仅不能实现公平的目标,而且会造成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在低效率下的新的不公平;同样,一味追求教育的效率而置公平于一旁,无疑也是基本方面上的误导。
16。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概念与差别:
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方法: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
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
这一定义包含这么几层意思:首先,使用教学方法目的是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
差别:
学生观(外塑论与内发论):
外塑论:这一观点突出了教师的作用。
强调教师的权威,否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把学生视作完全消极被动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
不可否认,“外塑论”学生观对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以及有效的掌握系统的知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但是1,它无视了学生在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先天性差异,2,它夸大了教育和教师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这就导致了教师无上的权威,教学就是教师话语霸权的使用,课堂就是教师行使话语霸权的场所。
内发论:认为学生具有一种内在的能力。
不借助外力。
就能达到和谐的社会行为,强调从学生兴趣,需要出发,让学生进行自我发现,在我实现,坚决主张学生为主体。
而教育者只是咨询者。
这一学生观的重要意义是在于,否定了教师,教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