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绪论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教育学的萌芽和发展A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B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1776-1787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曾4次在格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讲授。

1806年,赫尔巴特接替了康德在格尼斯堡大学的教育学教席,并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3个阶段<1>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2>20世纪初1901年,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了“实验教育学”这一术语1908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3>19世纪末20世纪初1916年,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在批判脱离儿童生活的、以教师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基础上提出的1930年,我国的扬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D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196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赞科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书中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第一章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概念: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

《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一、单选1.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2.“七艺”指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中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树3.由于(自然科学诸学科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部分科学知识进入了大学教学。

4.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

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极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概念。

5.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6.高等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专业教育。

7.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

8.(一个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9.(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

10.在现代经济社会,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间联系密切,(经济结构)已经成为确立高等教育结构和结构内部调整的基本依据。

11.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4%的投入,33%的经济增长贡献。

12.(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13.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智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

14.(发展科学智能)产生的背景是1810年洪堡柏林大学的创办。

15.威斯康星大(校长范海思)是一所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赠地学院。

威斯康星思想服务社会16.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18世纪)。

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19世纪初德国大学)。

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19世纪末美国大学)。

二、多选1.高等教育出现了多样化,如美国形成了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

2.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培养专门人才、科研发展科学、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

3.柏林大学创办的基本原则: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4.直接为社会服务包括: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设备开放服务。

三、判断1. 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2.阿什比提出,人类教育史上发生过四次教育革命:第一次将教育的责任由家庭转移到专门的机构;第二次将书写文字作为教育工具;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使教科书成为教学基本依据;第四次是光、电、磁等科技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等。

教育学复习资料--各章节重点(考试通过-超有效)

教育学复习资料--各章节重点(考试通过-超有效)

教育学复习资料--各章节重点(考试通过-超有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教育学复习资料一、绪论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问题.教育的对象:不限于青少年,也包括幼儿、特殊儿童(主要是缺陷儿童)以及成人。

3.教育学创立的标志和条件:教育学的创立于16世纪—18世纪。

简述教育学创立的体系(标志):①对象: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范畴: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及其体系;③方法: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④结果: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⑤组织机构: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教育学创立的条件(1)来源于社会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2)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有着密切的关系(3)与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4.教育学的发展:形成多种流派.①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强调定量研究②文化教育学:狄尔泰等;采用理解与解释的方法③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④制度教育学:乌里、瓦斯凯等⑤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从社会、教育与人三者之间的历史的、现实的总体联系中来考察教育和人的发展问题。

⑥批判教育学:鲍尔斯5.当代教育学的特征(发展趋势)(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6.谈谈你对学习研究教育学重要意义的认识。

(P25-27)答:学习研究教育学重要意义在于:1、能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

2、能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能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

4、能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

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

湖北省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一章学习与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的意义和方法1、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简)答:(一)高教实践需要高教理论的指导科学的教育理论是教育规律的正确反映,具有客观真理性,对教育实践具有重大的认识价值与实用价值。

(二)学习与研究高教理论是大学教师专业化的需要大学教师从专业角度讲所从事的是科学教育工作,是科学与教育的结合,其专业化的要求,除了在学科领域必须有较高的造诣外,还必须掌握教育规律,具有教育理论与教学技能方面的修养。

2、学习高等教育理论的方法有哪些?(简)答:(一)注意把握概念及概念间的逻辑联系其一要认真把握概念的内涵;其二要认真把握概念间的逻辑关系。

一是概念间的种属关系,或上下位概念的关系;二是概念间的平行关系;三是概念间的逻辑顺序。

(二)理论联系实际其一,要联系平时观察到的教育现象与切身的教育体验来理解概念与原理;其二,要运用所学的理论来解释教育现象并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提高教育实践的功效。

(三)将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大学教师既是教育实践的主体,也是教育理论研究的基本力量。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与任务1.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答: (一)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二)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三)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2.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答:答:(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大学产生以来就具有的基本职能。

(二)推进科学技术发展1、高等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主要途径2、高等教育是发展科学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手段(三)服务社会发展需要3、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

(简)答:(一)高等教育的高级性1、高等教育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主2、高等教育的对象处于身心发展的更高阶段3、教师和学生更具有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性(二)高等教育的专业性(三)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四)高等教育的公益性1、高等教育是体现社会先进性的主要代表之一2、高等教育以其特殊的地位和方式广泛介入、影响社会公共生活(五)高等教育的主体性教育不仅具有相对独立性,更具有主体性及其超越性。

教育学考试重点

教育学考试重点

教育学1.高等教育学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高等教育学,旨在探讨高等教育学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找到高等教育的本质和客观规律,使高等教育工作更有科学性,从而提高高等教育学的水平和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意义在于:⑴加深对高等教育工作的认识。

⑵增强高等教育工作的责任感。

(3)提升高等教育工作水平。

2.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⑴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⑵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⑶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⑷高等教育的多元化。

3.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特点。

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⑴具有复杂性;⑵具有创造性;⑶具有示范性;⑷具有长周期性和迟效性。

4.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素养。

(1)高尚的职业道德。

它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个体与集体,教师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前提,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动力。

(2)合理的知识结构。

从内容上说包括: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

从试试形成的类型来说,包括间接知识和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的知识。

从功能来说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

(3)专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包括全面掌握并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系统的教学设计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多方面的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指导能力;教育机智;教学监控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

(4)良好的身心素质。

健康良好是身心素质是高校教师职业素养建立的基础,它可以使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愉快的心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教育质量。

它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5.怎么分析教材。

(1)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正在学习的内容在所教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对高校学生后续学习的影响,搞清这段教材对学生的认知结构、技能训练有哪些作用。

(2)分析知识结构与特征。

包括分析所教教材与前后所学教材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这段教材的知识类型,以便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3)分析教材所涉及的技能和能力。

包括分析所学教材涉及哪些技能和能力、分析通过这段教材学习要培养、训练高校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和能力。

教育学考试必考知识点

教育学考试必考知识点

教育学考试必考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探讨教育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研究人的全面发展及其造就和培养的科学。

教育学具有系统性、实践性、研究性、指导性、创造性等特点。

2. 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可分为普通教育学和特殊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主要研究普通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问题,特殊教育学则研究针对特殊儿童和残疾人的教育和康复等问题。

二、教育的本质和基本特征1. 教育的本质和定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方法、有工具、有规程的活动,通过对人的行为、言语、思维、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培养和发展人的智力、德性、体质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使其适应社会需求。

2. 教育的基本特征(1)社会性:教育是在社会条件下进行的,需要社会和群体的参与。

(2)目的性:教育是有目的的,通过有计划的活动培养和造就人。

(3)持续性: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

(4)规范性:教育具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依法进行。

(5)个体性:教育是针对每个个体进行的,注重个体差异。

三、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1. 教育学的基本问题(1)教育的目标问题: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2)教育的主体问题:研究教育的主体角色,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问题。

(3)教育的环境问题:研究教育的环境条件、教育场所和教育设备等问题。

(4)教育的过程问题:研究教育的过程和方法,包括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等。

2. 教育学的主要内容(1)教育史:研究教育发展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2)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原理。

(3)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4)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5)教育方法学:研究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方法。

(6)教育评价与测量:研究评价教育质量的方法和工具。

四、教育的目标与教育内容1. 教育目标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所追求的理想结果或预定的教育效果。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供参考)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供参考)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⑴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⑵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⑴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⑵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⑶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⑷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⑸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⑹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6.现代教育的特点:⑴具有鲜明生产.⑵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⑶内容日益科学化.⑷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⑸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第二章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普通教育学任务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2.古代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⑵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是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思想.分三步:①称苏格拉底讽刺;②叫定义;③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在过程中起助产作用.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3.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卢梭《爱弥尔》.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绅士教育.裴斯泰洛齐第一个建立分科教学法并开师范教育先河.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普通教育学》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 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5.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主编出版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6.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⑴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⑵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⑶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⑴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⑵政治决定着教育的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⑶政经制度制约教育制度.⑷教育相对独立于政经制度.2.教育对政经制度的影响:⑴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⑵宣传思想形成舆论.⑶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⑴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人力与时间和才力与物力).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的作用.⑷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⑴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⑶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还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⑴科技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⑵科技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⑶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6.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⑷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7.信息技术与教育.⑴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⑵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⑶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8.文化对教育的作用⑴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⑵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⑶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⑷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9.教育对文化的作用⑴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村金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⑶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10.学校文化的特征:⑴是一种组织文化⑵是一种郑和性较强的文化.⑶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11.学生文化的成因:⑴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⑵同伴群体的影响.⑶师生的交互作用.⑷家庭社会经济地位.⑸社区的影响.12.学生文化的特征.⑴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1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教育经验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表现为:⑴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⑵具有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第四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⑴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⑵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3.关于身心发展动因的理论⑴内发论代表人物:中国的孟子;奥地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⑵外铄论代表人物:中国的荀子;美国的华生;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⑶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⑴不平衡性.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⑵顺序性.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⑶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⑷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⑸互补性.注重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5.遗传或称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6.遗传的意义.⑴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⑵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⑶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但也不能夸大.7.成熟: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心理方面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学复习重点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学复习重点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学复习重点教育学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一门重要科目,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复习重点。

本文将对教育学的复习重点进行详细论述,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教育的特点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这些基本概念,以便在解答相关试题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二、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是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框架,主要包括教育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

考生需要熟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并且理解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能够对教育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

三、教育学的教育原理与方法教育学的教育原理与方法是教育学的实践层面,它包括教育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教育方法的分类与运用。

考生需要了解各种教育原理和方法的基本概念,同时还要能够应用这些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四、教育学的教育评价与教育改革教育学的教育评价与教育改革是教育学的研究热点,也是考生需要关注和掌握的内容。

教育评价涉及到教育质量的评估和提高,而教育改革则是为了适应社会变革和教育需求的发展而进行的改革探索。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评价和教育改革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案例,以便在考试中能够灵活运用。

五、课程与教学设计教育学中的课程与教学设计对于考生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复习内容。

它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等方面。

考生需要理解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总结:教育学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科目,考生需要全面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教育原理与方法。

同时,还需要了解教育评价与教育改革以及课程与教学设计方面的知识。

只有通过扎实的复习,考生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祝愿所有考生都能够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一、教育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与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经历了哲学教育学、实证教育学、实践教育学三个阶段的发展。

二、教育学的基本原理•目的论原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本性论原理:人是有自己的本性和潜能的。

•社会历史论原理:教育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的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原理: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包括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规律等。

•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育的规律,指导教育实践,培养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统计研究、实验研究等。

•教育学的应用领域: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教育管理、教育评价、教育改革等领域。

四、教育思想与教育学派•传统教育思想:包括儒家教育思想、佛教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等。

•西方教育思想:包括柏拉图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罗素教育思想等。

•现代教育思想:包括启蒙运动教育思想、进步教育思想、教育人本主义等。

•国内教育学派:包括“中国教育学会”倡导的“实事求是学派”、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等。

五、教育学研究的新理论与新趋势•新理论:包括学习理论、教育评估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等。

•新趋势:包括教育信息化、多元智能教育、个性化教育等发展趋势。

六、当代教育问题与教育改革•教育公平问题:包括城乡教育差异、贫困地区教育问题等。

•教育质量问题:包括教育教学效果、教育评价等问题。

•教育机制问题:包括教育管理体制、教师培养机制等问题。

•教育创新和改革:包括教育科技创新、教育体制改革等。

以上为教育学原理的期末考试重点内容,每个部分都包含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全面掌握相关知识,顺利通过考试。

【核心考点】教资考试教育学重点知识速记

【核心考点】教资考试教育学重点知识速记

【核心考点】教资考试教育学重点知识速记【核心考点】教育的基本规律核心考点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常考题型】单选、多选、简答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既是文化的构成体,又是文化的传递、深化与提升的手段。

这就是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备考方向理解记忆社会诸因素对教育的制约合影响作用,本考点以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为重要考点,请大家务必背诵核心考点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常考题型】单选、多选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备考方向理解记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三种表现,根据题干中的描述能够准确匹配出相对独立性。

核心考点3教育的社会功能【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简答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1.教育能够传承文化2.教育能够改造文化(选择和整理、提升文化)3.教育能够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4.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备考方向理解记忆教育对社会诸因素的作用,根据题干描述能够做到准确匹配出所讲内容为教育功能中的那一条,本考点以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为更为重要考点。

核心考点4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常考题型】选择、判断、填空1.内发论的基本观点:内发论强调内在因素,如“需要”“成熟”,2.内发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塞尔、霍尔等。

小学教育学重点

小学教育学重点

小学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一)小学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一)(提示:黑体部分为特别关注的知识点,红色部分为增加内容。

)绪论识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领会: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还没有成为独立学科,其作为教育思想常同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

此间的教育专著是《学记》、《雄辩术原理》等。

《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二、教育学的形成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批教育专著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形成了独立的科学。

其中,夸美纽斯在1632年写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于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杜威发表的《学校与社会》,强调“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从做中学”等教学原则,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课程”。

三、教育学的科学化阶段: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

代表作有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和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识记:一、教育的起源有三种不同的主张:1、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勒图尔诺,这种观点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其基本错误识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2、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孟禄,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的“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是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的。

主要观点是:a教育具有社会性,只有人类社会才有;b、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c、原始的教育中,传递生产劳动经验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语言与交往的发展也与劳动密集相关;d、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e、教育要实现社会需要,最终要通过人的培养来实现,与人的发展的需要密切相关。

二、教育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按社会生产关系分为:1、原始社会的教育:教育水平很低;教育未独立,是在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教育学考试要点(完整版)

教育学考试要点(完整版)

教育学考试要点(完整版)⼀、填空题选择题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教育规律的⼀门学科。

2.教育学是⼀门社会学科,是研究教育学科中得基础学科,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实⽤性的特点。

3.教育学的产⽣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萌芽阶段、独⽴阶段、多样化阶段、深化阶段。

4.反应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著作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推《论语》《学记》。

5.战国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教育的专门著作。

6.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提出了⼀个⽐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段的⼈应受到不同的教育。

7.昆体良的《雄辩术理论》⽐较系统的论述了有关⼉童教育的问题。

8.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教学论》出版,这是近代最早的⼀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9.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成为⼀门独⽴学科的代表作。

10.美国实⽤主义教育学家杜威在1916年出版的第《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主张“教育及⽣活”“教育及⽣长”“学校及社会”“从做中学”,提倡⼉童中⼼,经验中⼼,活动中⼼。

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活服务,即教育及⽣活。

11.美国教育⼼理学家布鲁诺提出结构主义理论。

主张让学⽣掌握科学知识的基本结构,即每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倡导“发现法”。

12.前苏联杰出教育理论学加和实践家霍姆林斯基认为“全⾯”“和谐”是⼉童个性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两个⽅⾯。

13.中学教育学就是侧重研究中学阶段的教育,揭⽰中学教育规律,指导中学教育实践。

14.学习研究中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是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5.中学教育的主要研究⽅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动研究法。

16.17.18.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教育措施、受教育者。

19.教育者实施教育措施的主体;教育措施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的桥梁;受教育者既是受教育对象⼜是学习发展的主体。

20.关于教育的产⽣和发展理论,最具有影响⼒的学说有:⽣物起源说、⼼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教育学考试重点

教育学考试重点

教育学考试重点一、填空题:1.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内容。

P29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解释教育现象,探究教育规律。

3.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柏拉图《理想国》。

4.教育学的独立阶段——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

6.教学与教育的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P1787.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也叫产婆术。

8.“教学”二字最早出现于《尚书》。

9.赫尔巴特“三个中心”——教材、教师、课堂教学。

P17810.赫尔巴特试图根据心理学来阐述教学过程,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P17811.“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维果茨基提出的。

P18912.1963由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法P19013.布鲁纳的教学过程理论:既重视内容,又重视结构。

P19014.苏联的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15.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P22116.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P244(列出三种)17.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道尔顿制、分组教学制、特朗普制。

P264(列出三种)18.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授课。

19.教学活动的补充环节:课外活动。

20.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上课。

P26821.教学评价的评价对象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

P29022.教学评价的评价目的: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作出评价。

P29023.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

教育学考试重点汇总

教育学考试重点汇总

考试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基本规律:(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具体表现在:教育普及化的开始;“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教育法制化的形成;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的类型:.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无论是中国古代社会还是西方古代社会,对于教育功能的认识均具有浓烈的政治伦理色彩。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限制:(二)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三、教育的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它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的。

教育目的的功能:(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四、教师与学生(一)教师的定义: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二)学生的定义: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发展的规律:(三)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五、课程(一)课程的含义:课程理论及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的类型:根据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两种类型。

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两种类型。

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不同,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三种类型。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意义、教育学的分类以及现代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等。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和当代教育思想等。

3. 教育学理论体系掌握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

4. 教学设计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基本流程,在实践中能够运用构思教学设计。

5. 教育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政规章等,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人格,保障教育教学的合法权益。

二、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关系及其特点。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研究理论、认知发展研究理论、社会研究理论、情感研究理论等内容。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包括儿童的生理发展、智力发展、性格发展和社会关系发展等内容。

4. 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方法,包括因材施教、激励教育、群体教育、教育评价等。

5. 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了解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包括儿童认知、德育和情感教育、教育行为问题等内容。

这些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科目的重点内容,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需要重点掌握,提升自己的考试水平。

教育学知识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知识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知识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基本要素。

2.教育史:中外教育发展的主要阶段、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

3.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阶段与特点、学习理论、学习动机与兴趣、情感与态度。

4.教育法律法规:国家教育政策、教师权益与义务、学生权益保护。

二、教育教学方法与技能1.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及其优缺点。

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步骤安排、教学评价方法。

3.课堂管理:课堂纪律维护、课堂氛围营造、学生互动与参与。

4.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三、教育评价与测量1.教育评价理论:评价的目的、原则、方法。

2.学生评价:学业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心理健康评价。

3.教学评价: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评价、教师评价。

4.教育测量:测验的编制、实施与解释。

四、教育心理学与教育社会学1.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发展心理、教育心理干预。

2.教育社会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学校与家庭的关系、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

五、德育与班级管理1.德育原理: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

2.德育实践:品德教育、公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3.班级管理:班级组织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活动组织。

六、课程改革与教育创新1.课程改革理念: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内容。

2.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资源整合、课程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评价改革。

3.教育创新实践: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育管理制度创新。

七、教师专业发展1.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师风建设。

2.教师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教师培训与进修。

3.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方法、教育课题研究、教育成果推广。

以上是教育教学知识考试复习的重要知识点总结,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准备。

在复习过程中,建议考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以顺利通过教资考试。

教育学考试重点(附答案)

教育学考试重点(附答案)

教育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培养目标:就是指特定的社会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教育的具体目标,它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各级各类学校对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2、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通过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身心诸方面发生怎样的变化,或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它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中。

狭义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目的。

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3、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未定而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及其具体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4、现代教学原则:现代教学原则是教学经验的概括与总结。

人类在长期从事教学实践的活动中,不断探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对于这些经验或教训反复认识,不断深化,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经过概括抽象,即对教学规律有所认识,从而制定出教学原则。

5、现代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6、现代德育:即教育者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现代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其品的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养成与现代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及现代法治等现代社会相契合及所期望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也就是说,现代德育是现代政治教育、现代思想教育、现代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总称。

7、学校教育制度:现代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组织其学校教育活动的规则体系和各级各类学校体系。

学制作为规则体系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相互之间衔接关系。

8、现代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并通过育人活动,从而实现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统一。

教育学复习要点范文

教育学复习要点范文

教育学复习要点范文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师教育活动、教育行政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以下是教育学的复习要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1.教育学的定义和特征;2.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4.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古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2.近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3.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

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教育决定论理论;3.教育发展论理论;4.教育活动理论。

四、社会化与教育:1.社会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社会化的类型和途径;3.社会化与教育的关系;4.社会化过程中的教育作用。

五、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学习与教学的心理过程;3.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和规律;4.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

六、教育社会学:1.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教育与社会的关系;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作用;4.教育的社会差异和不平等。

七、教育方法学:1.教学方法的概念和特征;2.教学方法的分类和选择;3.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4.教学评价与教学改进。

八、教育评价与质量管理:1.教育评价的概念和目的;2.教育评价的方法和程序;3.教育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方法;4.教育质量保障与改进。

九、教师教育学:1.教师教育的目标和任务;2.教师教育的内容和形式;3.教师教育的方法和手段;4.教师教育的评价与改进。

十、教育行政管理学:1.教育行政管理的概念和任务;2.教育行政管理的组织与管理;3.教育行政管理的决策与实施;4.教育行政管理的评估与改进。

以上是教育学的复习要点的一部分,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教育学资格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教育学资格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教育学资格考试重点知识整理教育学资格考试是教育行业从业者的重要评价标准,通过这一考试可以评估考生对教育学理论和实践的掌握程度。

下面将对教育学资格考试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教育活动的学科,它包括教育思想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经历了古代教育、现代教育和当代教育三个阶段。

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目标论、教育内容论、教育方法论和教育评价论。

其中,教育目标论研究教育的目标和价值观,教育内容论研究教育的内容和课程设置,教育方法论研究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育评价论研究教育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三、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和学派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包括实用主义、理论主义和批判教育学。

实用主义强调实践和应用,理论主义强调理论和原则,批判教育学强调对教育现象和制度的批判性分析。

在学派方面,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等不同的学派。

四、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是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验证教育理论和假设。

理论研究是通过文献阅读和逻辑推理来研究教育理论和思想。

五、教育学的重要概念和理论教育学涉及许多重要概念和理论,如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评价、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等。

其中,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六、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教育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叉。

教育学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共同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此外,教育学还与教育管理学、教育技术学等专业学科有着紧密的关联。

七、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是教育学资格考试中一个重要的考点。

教育改革涉及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模式等方面的变革,教育发展则关注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

总结起来,教育学资格考试的重点知识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和学派、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重要概念和理论、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教育改革与发展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榜样示范法,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2.情感陶冶法,是指自觉地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陶的方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熏陶,艺术熏陶等.3.修养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道德上的自我修养,从而提升道德水平的教育方法.4.实际锻炼法,是指组织受教育者通过各种事件活动接受锻炼,从而培养优秀思想品德的方法,包括日常学习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以及专门组织的行为训练.5.德育原则,是教育者进行德育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要求.它是德育规律的体现,又是对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6.德育方法,是学校德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育者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标,贯彻德育要求和传授德育内容的途径和形式.7.儿童中心论。

答:杜威的教育观点。

认为儿童是太阳,是中心,教育的措施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教师不在起主导作用,只是从旁协助学生的助手。

这种观点重视儿童及其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矫枉过正,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最终会导致教育质量的降低。

8.狭义的教育,是指对年轻一代所进行的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所实施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与体力的活动。

9.教育学,是研究培养人的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其涉及面包括根据什么来培养人(规律与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目标与规格)、用什么去培养人(内容与手段)、怎样培养人(原则与方法)等。

10.教育规律,所谓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包括教育系统在其运动发展中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教育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的一种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其中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和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关系,是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11.教育平等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指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信仰,性别,地域等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事实上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12.教育目的,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自身的发展需要而形成的关于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以一种自觉观念的形式而存在并发挥作用.13.教育目的地个人本位论,就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本,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来制度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观.14.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而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

15.教学原则,是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或行动准则16.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而按一定要求将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组织起来进行教学活动的方式。

具体说,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从教师、学生、内容、手段、时间、环境等要素如何协调一致的角度,来研究用什么样的形式有效的控制和利用这些条件以实现教学目的的问题。

17.教师:教师是向教育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专业劳动者。

18.教师权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信从的力量或影响力。

19.课程结构课程结构即课程体系中所包含的各种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

具体而言,包括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比例关系。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

20.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就是依据课程计划的要求,以纲要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包括学科性质和地位、教学目的和任务、内容范围和进度安排以及教学时数与作业布置、考试要求和教法建议等若干部分。

2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现阶段我国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它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文化程度组成教学班,有教师根据课程计划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教,按同一进度,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连续性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又称班级上课制。

2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要求学生愉快的、创造性的学习。

以罗杰斯为代表。

主张(1)意义或经验的学习是重要的学习,即让学生学习对自己有意义、有价值、有好处的材料。

(2)学习是愉快的事,即不应该有过重的学习负担,不能用威胁、藐视、讽刺等手段强制学生学习。

(3)学生必须懂得怎样学习,即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发现,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

(4)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5)学生自我引导,即学生自己决定学什么并自己发动学习活动。

(6)情感在学习中有重要作用。

23.实质教育论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应当是教给学生对生产、生活实际有用的知识,至于能力的培养则是不太要紧的事情。

因此,学校的课程设置应以自然科学为主。

24.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生动活泼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最大限度的发展能力.它是由知识与智力辩证统一的发展规律和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所决定的.25.学生观,学生观是指人们对学生的总体的基本看法,包括对学生的本质属性的认识。

26.学习(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指靠后天习得的行为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的过程;狭义的学习指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的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技能和思想观念的过程。

27.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年龄,条件,修养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衔接关系,是国家教育制度中最严密,最有效和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28.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要在面向全体学生,保证统一规格的同时,注意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量力适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与效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扬长补短,学有所或,得到充分,和谐,自由,全面的个性发展.它是由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所决定的29.义务教育是由国家法律保障的普及教育,即为每个适龄儿童。

少年提供其一生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使其潜能能初步的开放。

二、简答题1.班级活动的组织管理包括那些内容?班级活动的组织管理包括:确定班级活动的目标与任务;加强班级活动的组织领导;设计规范有序的班级活动;强化班级活动的保障机制;控制班级活动的频度。

2.德育过程的特点是什么?德育过程是实现思想政治观念、伦理道德观念以及社会规范社会化的专门过程;德育过程是带有主体性的专门过程;德育过程是协调、控制各种社会影响以保证个体的品德健康发展的过程。

3.德育过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在哪些方面?德育过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社会公德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民主法制教育。

4.国外教育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国外教育学发展的主要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3)教育学的多样式化发展阶段;(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5.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1)教师要在统一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2)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既要掌握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也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3)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集体教学,又要照顾"两头"抓好个别辅导.6.活动课程及其特征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或生活课程,或学生中心课程,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其基本的特征是:第一,活动课程以学习者活生生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核心,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是学习者的经验及其生长需要。

第二,在活动课程中,学习者是能动的创造性的存在。

第三,在活动课程中,学习者是整体的存在。

第四,活动课程重视学习者的个性差异。

7.和谐师生关系的标准和特征有哪些?和谐师生关系的标准和特征:(1)教育关系;教学相长(2)人际关系;尊师爱生(3)社会关系;民主平等(4)心理关系;宽容理解8.衡量一堂课的情况和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衡量一堂课的情况和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目的性指标,科学性指标,教育性指标,双边性指标,质量性指标,时效性指标,创造性指标,审美性指标。

9.教学认识过程的特殊性(1)认识对象具有特殊性(2)认识条件具有特殊性(3)认识任务具有特殊性(4)认识主体具有特殊性10.教学方法选用的基本依据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依据教学目的与课型任务;二是依据学科性质与教材内容;三是依据学生水平与班级状况;四是依据教师素养与教学风格;五是依据教学设备与办学条件11.教师的劳动特点。

答:(1)劳动对象的主动性;(2)劳动手段的主体性;(3)劳动过程的持久性;(4)劳动成果的创造性;(5)劳动价值的潜在性;6)劳动方式的群体性和个体性的统一。

12.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有哪些?答: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敬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13.教师的知识结构有哪些要素组成?答:系统的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

14.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哪些方面?组织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自我调控能力;教育研究能力。

15.教师备课内容的主要方面包括哪些?教学备课内容的主要方面:(1)专研教材(2)了解学生(3)确定教法(4)设计教学方案,包括:学期(或学年)的教学进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16.教育学的任务是什么?教育学的任务,在于认识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解析教育理论,诠释教育问题,引导教育实践,提升教育质量。

17.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1)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1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1)通过传播和灌输一定的社会意识,使受教育者在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中发挥积极作用(2)学校教育培养大量的统治人才,直接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来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19.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教育不仅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反过来,它对社会生产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教育是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主要条件(2)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3)教育通过转化和应用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总之,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既表现在生产的精神潜力方面,也表现在劳动力再生产方面,它间接或直接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0.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