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郧阳师专2012年——2013年新编教育学考试考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基本概念: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个人的要求以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个性,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和个人所期望的那种人的活动。它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培养人的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教育的基本特征:
1、社会的永恒性:只要人类存在,教育就会永远存在;
2、世界的普遍性:就现实的世界而言,即不管国家大小、制度如何,也不管其民族文化差异多大,世界各地无处不在办教育;
3、历史的继承性: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前后相继,后一时期教育必然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
4、发展的差异性: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存在不同的历史形态和发展水平;
5、文化的民族性:任何教育都存在具体的民族或国家中进行,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制度上,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其民族性的特征,特别表现在运用民族语言教学,传授本民族的文化知识等方面;
6、阶段的不平等性:在阶段社会中,教育具有阶段性,由于阶段之间是不平等的,所以在阶段的社会中,教育业不可能是平等的。
★三、当代教育发展的特点:
1、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已成为共识;
2、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
3、教育的民主化、法制化与高程度的普及化倾向日益明显;
4、教育内容日益综合化和个性化;
5、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
6、教育的信息化与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
★四、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内容;
(4)生产资料的发展,掌握生产资料的人员严重不足;
1
更多资料下载请登录:/1641978903/infocenter
(5)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
一、教育与社会理论:
1、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教育自身与其外在各现象之间关系的一个基本关系。
2、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处于社会结构之中,他不可能受社会大系体统的制约。
3、同时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构成要素,对社会的各个环节及其构成要素必然具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有时是正向的,有时是负向的。正向的教育影响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而负向的教育影响则可能延缓和阻碍社会的发展。
★二、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性:
1、经济发展水平为教育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3、经济反战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
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手段、方法以及组织形式;
三、政治对教育的制约性、教育的政治适应性和适度独立性:
1、政治对教育的制约性:
(1)、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2)、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教育内容;
(3)、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制度;
(4)、政治体制改革制约教育体制改革;
(5)、政治意识形态钳制教育思想;
2、教育的政治适应性和适度独立性:
教育的政治适应性和独立性:是指在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要适应相应的政治制度,反映统治阶级的阶级要求,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也要对政治具有适度的独立性。这种适度的独立性有助于教育功能的发挥,有助于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也有助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教育对政治的适度独立性:是指教育思想相对于政治意识形态而言,要具有自己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教育者要敢以一种对社会、国家、民族和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去思考、纠正教育活动中的种种不良习气。
四、教育的政治功能及正确认识:
2
更多资料下载请登录:/1641978903/infocenter
1、教育具有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教育为社会培养各种政治人才;教育培养具有一定政治素质的社会公民,能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认同。)
2、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改革的功能;(教育的普及化推进社会政治变革;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教育参与社会政治活动,促进社会政治的变革。)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二节、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生物因素、环境与教育因素以及主体因素等)一、生物因素:
①、先天遗传素质的影响:a、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b、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人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c、遗传素质的差异影响着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d、遗传因素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②、个体后天生理因素对自身发展有一点影响。
二、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对人发展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人的主要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个体所接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以及社会政治、政治制度和道德水平等。
①、环境是人身心发展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
②、环境推动和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进程。
三、教育因素:比起环境,教育对人的影响更直接,更有效,尤其是学校教育。
①、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②、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计划性;
③、学校教育可自觉地调控环境的影响;
④、学校教育能促进个体化的社会化和个体的个性化。
四、主体因素:主体因素是指人的主观能动性,它是人类认识、改造环境或自我的能力
与活动。主体因素是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相互影响之下在人的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的,这是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
★第三节、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教育
一、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循序渐进)
人出生到长大成人身心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要求教育者必须适应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否则将会使儿童产生厌学等教育的负效应。
二、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既求稳又善变)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地进行我们在确定教育目标要求、组织教育内容和采用教育方法时都必须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性出发,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出的特点开展教育和教学工作,决不能“一刀切”“一锅煮”。
三、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适时而教)
首先,人的身心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速度水平是不均衡的;
其次,不同方面的发展表现出不均衡性,有些方面的发展在较早年龄阶段就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
3
更多资料下载请登录:/1641978903/info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