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晶振介绍
有源晶振介绍

有源晶振介绍什么是有源晶振?有源晶振(Active Crystal Oscillator)是一种以晶体振荡器为核心的电子元器件,可用于时钟电路、不稳定震荡电路等等。
晶振作为一种精密的稳频振荡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
而有源晶振则相对于无源晶振,在输出信号上进行了放大和整形,能够提高输出稳定性和减少抖动。
有源晶振工作原理有源晶振的工作原理基于晶体振荡器的特性。
晶体材料具有压电效应,即当一个物体上的压力改变时,物体内部会产生电荷,从而形成电场。
在晶体振荡器中,晶体芯片具有两个针脚,分别用于连接外部电路。
当外部电路施加正极和负极电势差时,会在晶体中形成压电场,从而使晶体中的结构大量振动,不断衰减,形成一个稳定的频率输出信号。
有源晶振中添加放大器电路,使得振荡器输出振幅比无源晶振更高,频率稳定性更好。
同时,通过使用多频段补偿技术和自动校准技术等手段,有源晶振还可以提高长期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等方面的性能。
有源晶振的应用现今,有源晶振应用广泛,其主要应用场合包括:1. 时钟电路时钟电路是计算机、通信、工业自动化等领域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时序控制电路,由有源晶振和计时器组成。
有源晶振作为时钟电路的核心,具有输出稳定性高、频率精度高等特点,可广泛使用于各种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中。
2. 无线电设备无线电设备中需要使用频率高精度的振荡器作为调制解调器,从而实现对无线电波的调制解调。
而有源晶振由于其频率稳定性高、输出幅度大等特点,成为了无线电设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手机、对讲机等设备正是使用了有源晶振。
3. 工业自动化系统工业自动化系统中,有源晶振可用于基于PLL锁相环调制的数模转换器中,以及用于芯片时钟生成器等场合。
总结有源晶振作为现代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各种电子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是科技的重大成果,更是电子实现高频率、大规模、高性能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15m有源晶振输出电平

15m有源晶振输出电平
有源晶振是一种电子元件,主要用于产生稳定的频率信号。
它包含一个振荡电路和放大电路,能够将输入的直流电压转化为输出的交流信号。
有源晶振的输出电平指的是输出信号的电压幅值。
有源晶振的输出电平通常是由其设计参数决定的,包括电压供应范围、电流消耗、放大倍数等。
不同型号的有源晶振,其输出电平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有源晶振的输出电平可以分为标准电平和调整电平两种。
标准电平是有源晶振的默认输出电平,通常是固定不变的。
它可以满足大多数应用的需求,例如数字电路、通信系统等。
标准电平的输出电压幅值通常在几百毫伏到几伏之间,具体取决于有源晶振的设计。
这种电平稳定性高,适用于需要精确频率的应用场合。
调整电平是一种可调节的输出电平,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这种有源晶振通常配备了电压调节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输出电压的幅值。
通过调整电平,可以使有源晶振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应用需求。
例如,在音频放大电路中,可以通过调整输出电平来实现音量的控制。
有源晶振的输出电平对于整个系统的性能起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输出电平过高或过低,可能会导致电路不稳定、信号失真等问题。
因此,在选择有源晶振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系统要求来确定输出电平的适配范围。
总之,有源晶振的输出电平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它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标准电平和调整电平是常见的输出电平方式,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场合选择合适的有源晶振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有源晶振和无源晶振究竟是有哪些区别

一、无源晶体——无源晶体需要用DSP片内的振荡器,在datash说是根据起振电路来决定的,同样的晶体可以适用于多种电压,可用于多种不同时钟信号电压要求的DSP,而且价格通常也较低,因此对于一般的应用如果条件许可建议用晶体,这尤其适合于产品线丰富批量大的生产者。
有源晶振通常的用法:一脚悬空,二脚接地,三脚接输出,四脚接电压。相对于无源晶体,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号电平是固定的,需要选择好合适输出电平,灵活性较差,而且价格高。
三、有源晶振相比于无源晶体通常体积较大,但现在许多有源晶振是表贴的,体积和晶体相当,有的甚至比许多晶体还要小。
无源晶体相对于晶振而言其缺陷是信号质量较差。通常需要精确匹配外围电路(用于信号匹配的电容、电感、电阻等),更换不同频率的晶体时周边配置电路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建议采用精度较高的石英晶体,尽可能不要采用精度低的陶瓷警惕。
二、有源晶振——有源晶振不需要DSP的内部振荡器,信号质量好,比较稳定,而且连接方式相对简单(主要是做好电源滤波,通常使用一个电容和电感构成的PI型滤波网络,输出端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过滤信号即可),不需要复杂的配置电路。
什么是有源晶振

简单的说,带有电压的晶体称为有源晶振也叫振荡器。
与无源晶振比起来,有源晶振里面除了石英晶体外还有晶体管和阻容元件,它不需要DSP的内部振荡,也不需要复杂的配质电路使用一个电容和电感构成PI型滤波网络。
通电后直接输出信号,有源晶振在稳定性上要胜过无源晶振,但也有自身小小的缺陷,有源晶振的信号电平是固定,所以需要选择好合适输出电平,灵活性较差。
脚位一般以4个脚6个脚居多。
有源晶振一般接法:一脚悬空,二脚接地,三脚接输出,四脚接电压.在晶片的两个极上加一个电场,会使晶体产生机械变形又会产生交变电场,这种交变电场的电压虽然很弱,但是足以让晶片起震,输出稳定的信号,并且震动稳定。
现在很多元件都开始小型化,薄片化但是有些内部没有起振电路这类产品只能使用有源的晶振了,如医疗设备,卫星,音箱,冰箱,微波炉等等.。
有源晶振 同步

有源晶振同步
有源晶振的同步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了时钟信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以下是有关有源晶振同步的详细介绍:
有源晶振,又称为振荡器,是一种能够产生稳定频率的电子器件。
在许多应用中,需要用到高精度、高稳定的时钟信号,而有源晶振正是为此而设计的。
同步是时钟信号的一个重要特性。
在许多系统中,需要多个设备或模块之间保持时钟信号的同步,以确保数据传输和处理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有源晶振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来实现同步。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时间戳。
在分布式系统中,每个设备都有一个本地时钟。
为了保持时钟信号的同步,设备之间会交换时间戳,并根据时间戳的差异来调整自己的时钟。
这种方法需要设备之间能够实时地交换时间戳,并且对时间戳的精度要求较高。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主从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有一个主设备负责产生高精度、高稳定的时钟信号,并将其传输给其他从设备。
从设备接收到时钟信号后,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其进行调整,以实现与主设备之间的同步。
这种方法需要在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建立可靠的时钟信号传输机制。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和技术可以用于实现有源晶振的同步,例如使用高精度的频率测量和校准技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外部时间源等。
总的来说,有源晶振的同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需求、设备的性能和实际的应用场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高效、稳定的方法和技术用于实现有源晶振的同步。
有源晶振与无源晶振的原理结构及用法

有源晶振与无源晶振的使用说明目录一.有源晶振与无源晶振的比较 (1)二.有源晶振的管脚 (2)三.有源晶振内部结构 (3)四.有源晶振的输出波形 (5)五.有源晶振的典型电路 (5)一.有源晶振与无源晶振的比较无源晶振:就是一个晶体,本身不能振荡,依靠配合其他IC内部振荡电路工作。
有源晶振:晶体+振荡电路,封装在一起。
给他供上电源,就有波形输出。
1、无源晶体——无源晶体需要用DSP片内的振荡器,在datasheet上有建议的连接方法。
无源晶体没有电压的问题,信号电平是可变的,也就是说是根据起振电路来决定的,同样的晶体可以适用于多种电压,可用于多种不同时钟信号电压要求的DSP,而且价格通常也较低,因此对于一般的应用如果条件许可建议用晶体,这尤其适合于产品线丰富批量大的生产者。
无源晶体相对于晶振而言其缺陷是信号质量较差,通常需要精确匹配外围电路(用于信号匹配的电容、电感、电阻等),更换不同频率的晶体时周边配置电路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建议采用精度较高的石英晶体,尽可能不要采用精度低的陶瓷警惕。
2、有源晶振——有源晶振不需要DSP的内部振荡器,信号质量好,比较稳定,而且连接方式相对简单(主要是做好电源滤波,通常使用一个电容和电感构成的PI型滤波网络,输出端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过滤信号即可),不需要复杂的配置电路。
有源晶振通常的用法:一脚悬空,二脚接地,三脚接输出,四脚接电压。
相对于无源晶体,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号电平是固定的,需要选择好合适输出电平,灵活性较差,而且价格高。
对于时序要求敏感的应用,个人认为还是有源的晶振好,因为可以选用比较精密的晶振,甚至是高档的温度补偿晶振。
有些DSP内部没有起振电路,只能使用有源的晶振,如TI的6000系列等。
有源晶振相比于无源晶体通常体积较大,但现在许多有源晶振是表贴的,体积和晶体相当,有的甚至比许多晶体还要小。
几点注意事项:1、需要倍频的DSP需要配置好PLL周边配置电路,主要是隔离和滤波;2、20MHz以下的晶体晶振基本上都是基频的器件,稳定度好,20MHz以上的大多是谐波的(如3次谐波、5次谐波等等),稳定度差,因此强烈建议使用低频的器件,毕竟倍频用的PLL电路需要的周边配置主要是电容、电阻、电感,其稳定度和价格方面远远好于晶体晶振器件;3、时钟信号走线长度尽可能短,线宽尽可能大,与其它印制线间距尽可能大,紧靠器件布局布线,必要时可以走内层,以及用地线包围;4、通过背板从外部引入时钟信号时有特殊的设计要求,需要详细参考相关的资料。
有源晶振波形

有源晶振波形一、什么是有源晶振波形?有源晶振波形是指由有源晶体振荡器(Active Crystal Oscillator)产生的信号波形。
有源晶振波形是电子产品中重要的时钟信号源之一,用于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驱动芯片的工作。
其波形特点对于电子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有源晶振的原理和结构有源晶振是一种电子元件,主要由晶振管、负载电容、驱动电路和稳压模块组成。
其内部结构复杂,但基本原理可以简单概括如下: 1. 输入信号:有源晶振通过晶振管接收外部输入信号。
2. 振荡电路:驱动电路产生一个与输入信号频率相同的振荡电路,将其馈入晶振管。
3. 振荡输出:晶振管将振荡电路的输出信号放大,并提供给外部负载电容。
4. 电压稳定:有源晶振内部还配备了稳压模块,用于保持振荡电路的稳定性,提供稳定的输出信号。
三、有源晶振波形的特点有源晶振波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稳定性:有源晶振通过内部的稳压模块,能够提供非常稳定的输出信号,对环境温度和电压波动的影响较小。
2. 高精度:有源晶振的频率精度非常高,通常在几个百万分之一的误差范围内。
3. 低功耗:有源晶振的设计考虑了功耗的优化,能够在电子设备中提供高性能的同时保持低功耗。
4. 快速启动:有源晶振的振荡电路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稳定输出,无需较长的预热时间,使得电子设备的启动速度更快。
四、有源晶振波形的应用有源晶振波形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 1. 通信领域:有源晶振被广泛应用于手机、无线路由器、通信基站等设备中,用于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和频率参考。
2. 计算机领域:有源晶振被用于计算机主板、显卡、硬盘等设备中,用于同步各个部件的工作频率。
3. 汽车电子领域:有源晶振被应用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仪表盘、导航系统等,用于同步各个电子模块的工作。
4. 工业自动化领域:有源晶振被应用于PLC、传感器、仪器仪表等设备中,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
无源晶体与有源晶振的区别及用法

无源晶体与有源晶振的区别及用法
1、有源晶振(Oscillator)有4只引脚,是一个完整的振荡器,其中除了石
英晶体外,还有晶体管和阻容元件。
其次有源晶振,信号质量好,比较稳定,而且连接方式相对简单(主要是做好电源滤波,通常使用一个电容和电感构成的PI型滤波网络,输出端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过滤信号即可),不需要复杂的配置电路。
其型号也纵比较多,而且每一种型号的引脚定义都有所不同,接发也不同,一般有个点标记的为1脚,按逆时针(管脚向下)分别为2、3、4。
通常的用法:一脚悬空,二脚接地,三脚接输出,四脚接电压。
相对于无源晶体,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号电平
是固定的,需要选择好合适输出电平,灵活性较差,而且价格高。
对于时序
要求敏感的应用,个人认为还是有源的晶振好,因为可以选用比较精密的晶振,甚至是高档的温度补偿晶振。
有些DSP内部没有起振电路,只能使用有源的晶振,如TI 的6000系列等。
有源晶振相比于无源晶体通常体积较大,但现在许多有源晶振是表贴的,体积和晶体相当,有的甚至比许多晶体还要小。
21ic基础知识
几点注意事项:
1)、需要倍频的DSP需要配置好PLL周边配置电路,主要是隔离和滤波;
2)、20MHz以下的晶体晶振基本上都是基频的器件,稳定度好,20MHz以上的大多是谐波的(如3次谐波、5次谐波等等),稳定度差,因此强烈建议使。
有源晶振典型应用电路

有源晶振典型应用电路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有源晶振是一种在振荡电路中能够提供能量的晶振,通常用于需要高精度时钟信号的电路中。
它是一种集成了晶体振荡器和放大器的器件,能够在振荡电路中维持振荡的稳定性。
有源晶振在电子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通信设备、计算机、数字电路、微控制器等领域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有源晶振典型应用电路通常包括晶振、放大器、反馈回路等部分。
在这些部分的协同作用下,有源晶振能够产生一个稳定、高精度的时钟信号,可以用来同步各种电子设备的工作。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有源晶振典型应用电路的具体情况。
有源晶振通常由一个晶振和一个放大器组成。
晶振是整个振荡电路的振荡元件,通过激励晶体的振动产生一个稳定的频率。
放大器则起到放大和整形信号的作用,使得振荡信号能够被传递和处理。
晶振和放大器之间通过反馈回路相连,用来维持振荡的稳定性和频率精度。
有源晶振典型应用电路通常还包括一个功率放大器和一个输出阻抗匹配网络。
功率放大器用来增强振荡信号的幅度,以便于传输和控制。
输出阻抗匹配网络则用来匹配有源晶振的输出阻抗和外部电路的输入阻抗,以确保信号的传输效率和质量。
有源晶振典型应用电路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晶振受到外部电压的激励产生一个振荡信号,并通过反馈回路传递给放大器。
放大器将振荡信号放大并整形,然后通过功率放大器和输出阻抗匹配网络输出到外部电路中。
外部电路接收到振荡信号后,可以利用它来同步工作或者进行时钟控制。
有源晶振典型应用电路具有振荡稳定、频率精度高、输出信号幅度大等优点,适用于需要高精度时钟信号的电子设备中。
它在通信、计算、控制等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为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读者们对有源晶振的应用有所启发和帮助。
第二篇示例:有源晶振是一种集成电路,它可以产生一个恒定频率的信号。
在现代电子产品中,有源晶振广泛应用于时钟电路、通信电路、计数器和仿真器等领域。
有源晶振 内部电路

有源晶振内部电路有源晶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它在许多电子设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内部电路是有源晶振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决定了晶振的性能和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有源晶振的内部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有源晶振的内部电路主要由晶振芯片、集成电路和外围电路组成。
晶振芯片是整个有源晶振的核心部件,它由晶体谐振器和放大器组成。
晶体谐振器是晶振的振荡元件,它由一个压电晶体和与之相连的电容器构成。
当外部施加电压或电场时,晶体谐振器会产生振荡,产生稳定的频率。
晶体谐振器振荡的信号需要经过放大器进行增益,以保证信号的强度和稳定性。
放大器通常采用集成电路来实现,集成电路中包含了放大器的各种功能电路,如差分放大器、放大器控制电路等。
通过集成电路的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晶振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有源晶振的外围电路中,还包括了供电电路、滤波电路和调整电路。
供电电路主要负责为晶振芯片和集成电路提供稳定的电压和电流。
滤波电路用于滤除噪声和干扰,保证晶振的信号纯净和稳定。
调整电路则用于调整晶振的频率和相位,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有源晶振的内部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决定了它的性能和稳定性。
首先,晶体谐振器的振荡频率取决于晶体的物理特性和电路的参数。
通过选择合适的晶体和电路设计,可以实现不同频率范围的晶振。
其次,放大器的增益和稳定性影响着晶振信号的强度和稳定性。
通过优化放大器的设计和控制电路,可以提高晶振的性能和稳定性。
有源晶振的内部电路还需要考虑供电电路、滤波电路和调整电路的设计。
供电电路需要提供稳定的电压和电流,以保证晶振芯片和集成电路的正常工作。
滤波电路可以滤除噪声和干扰,净化晶振信号。
调整电路则可以实现晶振频率和相位的调节,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有源晶振的内部电路是保证其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晶振芯片、集成电路和外围电路相互配合,共同实现晶振的正常工作。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晶振的性能和稳定性,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有源晶振在电子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有源晶振与无源晶振

石英晶片之所以能当为振荡器使用,是基于它的压电效应:在晶片的两个极上加一电场,会使晶体产生机械变形;在石英晶片上加上交变电压,晶体就会产生机械振动,同时机械变形振动又会产生交变电场,虽然这种交变电场的电压极其微弱,但其振动频率是十分稳定的。
当外加交变电压的频率与晶片的固有频率(由晶片的尺寸和形状决定)相等时,机械振动的幅度将急剧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压电谐振”。
压电谐振状态的建立和维持都必须借助于振荡器电路才能实现。
图3是一个串联型振荡器,晶体管T1和T2构成的两级放大器,石英晶体XT与电容C2构成LC电路。
在这个电路中,石英晶体相当于一个电感,C2为可变电容器,调节其容量即可使电路进入谐振状态。
该振荡器供电电压为5V,输出波形为方波。
有源晶体振荡器有源晶振与无源晶振在电子学上,通常将含有晶体管元件的电路称作“有源电路”(如有源音箱、有源滤波器等),而仅由阻容元件组成的电路称作“无源电路”。
电脑中的晶体振荡器也分为无源晶振和有源晶振两种类型。
无源晶振与有源晶振的英文名称不同,无源晶振为crystal(晶体),而有源晶振则叫做oscillator(振荡器)。
无源晶振是有2个引脚的无极性元件,需要借助于时钟电路才能产生振荡信号,自身无法振荡起来,所以“无源晶振”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有源晶振有4只引脚,是一个完整的振荡器,其中除了石英晶体外,还有晶体管和阻容元件,因此体积较大。
石英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可达10^-9/日,甚至10^-11。
例如10MHz的振荡器,频率在一日之内的变化一般不大于0.1Hz。
因此,完全可以将晶体振荡器视为恒定的基准频率源(石英表、电子表中都是利用石英晶体来做计时的基准频率)。
从PC诞生至现在,主板上一直都使用一颗14.318MHz的石英晶体振荡器作为基准频率源。
至于始终沿用14.318MHz这个频率的原因,或许是保持兼容性的需要吧。
但是,笔者在显卡、闪存盘和手机中也发现了14.318MHz的晶振,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有源晶振分类

有源晶振分类
有源晶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普通有源晶振:这是一种简单的晶体振荡器,通常称为钟振,完全是由晶体的自由振荡完成。
这类晶振主要应用于稳定度要求不高的场合。
2.温补晶振:其对温度稳定性的解决方案采用了一些温度补偿手段,主要原理是通过感应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做适当变换后控制温度补偿电路晶振的输出频率,达到稳定输出频率的效果。
3.压控晶振:根据晶振是否带压控功能来分类,可通过在振荡回路中引入一个可调元件,来实现振荡频率随压控电压调节的功能。
除以上三种类型之外,还有恒温控制式晶体振荡器(OCXO)等类型。
有源晶振的内部结构

有源晶振的内部结构
有源晶振是一种能够产生稳定频率振荡信号的元件,它在许多
电子设备中被广泛应用。
它的内部结构通常由晶体振荡器和放大器
组成。
晶体振荡器是有源晶振的核心部件,它由一个晶体片和两个电
极组成。
晶体片通常由石英或其他压电材料制成,它具有一个特定
的谐振频率,当施加电场或机械应力时,会产生机械振动。
这种振
动会被放大并转换成电信号,从而产生稳定的振荡频率。
晶体振荡器的电极用于施加电场以激励晶体片的振动,同时也
用于接收并放大晶体片产生的振荡信号。
这些电极通常由金属制成,它们与晶体片紧密结合以确保高效的能量传输。
除了晶体振荡器,有源晶振还包括放大器部分,用于放大晶体
振荡器产生的信号以便于驱动其他电路。
放大器通常由晶体管或集
成电路构成,它们能够增加振荡器输出信号的幅度,同时保持信号
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有源晶振的内部结构主要由晶体振荡器和放大器组
成,晶体振荡器负责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而放大器则负责放大和驱动这一信号。
这种结构设计使得有源晶振成为了现代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元件。
有源无源的晶振原理

有源无源的晶振原理
晶振是一种利用晶体的谐振特性产生稳定的时钟信号的器件。
根据驱动方式的不同,晶振可以分为有源晶振和无源晶振。
有源晶振是指需要外部电源进行驱动的晶振。
其工作原理是:外部电源提供了激励电压,使晶体产生振荡,并通过谐振电路将振荡信号放大和滤波后输出。
有源晶振通常具有较高的输出信号功率和较高的频率稳定性,适用于对频率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应用。
无源晶振是指不需要外部电源进行驱动的晶振。
其工作原理是:晶体自身的谐振特性使其具有自激振荡的能力。
晶振中的晶体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位移,由于其特殊结构和电性质,产生机械振动,而这种机械振动又会导致电场的变化,从而达到自激振荡的效果。
无源晶振通常具有较低的输出信号功率和较低的频率稳定性,适用于对成本要求较高的应用。
无论是有源晶振还是无源晶振,其核心部件都是晶体,利用晶体谐振的特性实现稳定的时钟信号的产生。
不同的晶体材料和结构设计都会影响晶振的频率稳定性和输出功率,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适合的晶振类型。
恒温晶体振荡器——有源晶振

压控振荡器是通过施加外部控制电压使振荡频率可变,或是可以调制的石英晶体振荡器;而恒温振荡器是利用恒温槽使晶体振荡器或石英晶体振子的温度保持体振荡器在市场也广泛运用,压控晶振是移动通信基地的代表性高精度提供基准信号源,在90年代中期前就应用于汽车电话系列频率选用一般都是12.8MHz、13MHz、14.5MHz和15.36MHz,频率温度特性±2.5ppm/-30~+75℃,频率电压特性±0.3ppm/5V±5%。
一句话概述振荡器就是产生周期性的重复电子讯号,讯号的基频取决于元器件的特性,松季电子介绍不同的结构起到不一样的作用共同点都具有稳定性强,军工、医疗、科研方面用的较多。
恒温晶振是要满足高频化、高频率稳定度和低相位噪声。恒温晶体振荡器是恒温槽控制电路和振荡器电路构成,利用恒温槽使晶体振荡器或石英晶体振子的温度保持恒定。由周围温度变化引起的振荡器输出频率变化量削减到最小的晶体振荡器,人们是利用热敏电阻“电桥”构成的差动串联放大器,来实现温度控制,已获得振荡频率高稳定度的比较理想的技术方案。OCXO主要用于移动通信基地站、国防、导航、频率计数器、频谱和网络分析仪等设备。
有源晶振 emc 电路

有源晶振emc 电路
有源晶振(Active Crystal Oscillator)是一种集成了晶振和放大器的设备,可提供更稳定和精确的时钟信号。
在电磁兼容性(EMC)电路中使用有源晶振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小电磁干扰和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以下是在有源晶振与EMC电路中结合使用时的一些建议:
电磁屏蔽:
在有源晶振附近使用电磁屏蔽措施,如金属屏蔽罩,以减小电磁辐射和提高抗电磁干扰能力。
地线设计:
设计良好的地线布局对于降低电磁干扰至关重要。
确保有源晶振和其他电路的地线连接合理,最小化地回流路径的阻抗。
滤波器:
在电源线上使用滤波器,特别是在有源晶振电源附近,以减小电源线上的高频噪声。
电源隔离:
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电源隔离器,确保有源晶振的电源与其他电路的电源隔离,防止噪声的传播。
屏蔽电源线:
使用屏蔽电源线,减小电源线上的辐射噪声。
差模和共模滤波:
在输入输出信号线上使用差模和共模滤波器,以减小电磁辐射和提高免疫性。
布线规划:
合理规划电路布线,减小信号线的长度,减少回流路径,降低电磁耦合。
防护设施:
使用电磁屏蔽和防护设施,如EMI滤波器和磁性屏蔽,以减小电路对外部电磁场的敏感性。
合格认证:
使用符合电磁兼容性标准的有源晶振产品,并确保整体电路通过相应的EMC测试和认证。
以上建议是一般性的,具体的电路设计需要考虑到特定应用、环
境和标准的要求。
在有源晶振与EMC电路的设计中,最好咨询专业的电磁兼容性工程师,以确保电路满足相应的EMC标准和性能需求。
有源晶振电压范围

有源晶振电压范围
《有源晶振电压范围》
有源晶振电压范围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电子元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它是一种产生稳定的时钟信号的元件,被用于同步和计时电路中。
本文将介绍有源晶振的电压范围。
有源晶振是一种由晶体振荡器和放大器组成的元件。
晶体振荡器是通过晶体的共振效应产生稳定频率的振荡信号。
而放大器则用于增强振荡信号的幅度,使其能够驱动其他电路。
有源晶振的电压范围一般是在供电电压的限制范围内。
一般情况下,有源晶振的电压范围为3.3V至5V。
这是因为大多数电子设备中的主要供电电压一般为3.3V或5V,所以有源晶振的电压范围要适应这个供电电压。
在使用有源晶振时,需要对其供电电压有严格的控制。
如果供电电压过高,会使得晶体振荡器产生的振荡频率偏移,导致时钟信号不稳定。
而如果供电电压过低,可能会导致晶体振荡器无法正常工作,导致时钟信号无法产生。
另外,有源晶振的电压范围也与其工作的温度范围有关。
一般情况下,有源晶振的工作温度范围为-40°C至+85°C。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有源晶振可以正常工作并产生稳定的时钟信号。
总结来说,有源晶振的电压范围一般为3.3V至5V,适应于主要供电电压为3.3V或5V的电子设备中。
在使用有源晶振时,要注意控制供电电压的稳定性,以及遵守其工作的温度范围,以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并产生稳定的时钟信号。
有源晶振引脚图_有源晶振引脚定义

有源晶振引脚图,有源晶振引脚定义在电子学上,通常将含有晶体管元件的电路称作“有源电路”(如有源音箱、有源滤波器等),而仅由阻容元件组成的电路称作“无源电路”。
电脑中的晶体振荡器也分为无源晶振和有源晶振两种类型。
无源晶振与有源晶振的英文名称不同,无源晶振为crystal(晶体),而有源晶振则叫做oscillator(振荡器)。
无源晶振是有2个引脚的无极性元件,需要借助于时钟电路才能产生振荡信号,自身无法振荡起来,所以“无源晶振”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有源晶振有4只引脚,是一个完整的振荡器,其中除了石英晶体外,还有晶体管和阻容元件,因此体积较大。
石英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可达10^-9/日,甚至10^-11。
例如10MHz的振荡器,频率在一日之内的变化一般不大于0.1Hz。
因此,完全可以将晶体振荡器视为恒定的基准频率源(石英表、电子表中都是利用石英晶体来做计时的基准频率)。
从PC诞生至现在,主板上一直都使用一颗14.318MHz 的石英晶体振荡器作为基准频率源。
有源晶振引脚图,有源晶振引脚定义
有标记的那一端为1脚,然后逆时针1.2.3.4依次分布
对应的PCB封装图
贴片有源晶振封装 (含PCB和原理图封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源晶振介绍(2008-06-10 16:46:18)
有源晶振型号纵多,而且每一种型号的引脚定义都有所不同,接发也不同,下面我介绍一下有源晶振引脚识别,以方便大家。
有个点标记的为1脚,按逆时针(管脚向下)分别为2、3、4。
有源晶振通常的用法:一脚悬空,二脚接地,三脚接输出,四脚接电压。
有源晶振不需要DSP的内部振荡器,信号质量好,比较稳定,而且连接方式相对简单(主要是做好电源滤波,通常使用一个电容和电感构成的PI型滤波网络,输出端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过滤信号即可),不需要复杂的配置电路。
相对于无源晶体,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号电平是固定的,需要选择好合适输出电平,灵活性较差,而且价格高。
有源晶振是右石英晶体组成的,石英晶片之所以能当为振荡器使用,是基于它的压电效应:在晶片的两个极上加一电场,会使晶体产生机械变形;在石英晶片上加上交变电压,晶体就会产生机械振动,同时机械变形振动又会产生交变电场,虽然这种交变电场的电压极其微弱,但其振动频率是十分稳定的。
当外加交变电压的频率与晶片的固有频率(由晶片的尺寸和形状决定)相等时,机械振动的幅度将急剧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压电谐振”。
压电谐振状态的建立和维持都必须借助于振荡器电路才能实现。
图3是一个串联型振荡器,晶体管T1和T2构成的两级放大器,石英晶体XT与电容C2构成LC电路。
在这个电路中,石英晶体相当于一个电感,C2为可变电容器,调节其容量即可使电路进入谐振状态。
该振荡器供电电压为5V,输出波形为方波。
《有源晶振引脚》
有源晶振与无源晶振
在电子学上,通常将含有晶体管元件的电路称作“有源电路”(如有源音箱、有源滤波器等),而仅由阻容元件组成的电路称作“无源电路”。
电脑中的晶体振荡器也分为无源晶振和有源晶振两种类型。
无源晶振与有源晶振的英文名称不同,无源晶振为crystal(晶体),而有源晶振则叫做oscillator(振荡器)。
无源晶振是有2个引脚的无极性元件,需要借助于时钟电路才能产生振荡信号,自身无法振荡起来,所以“无源晶振”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有源晶振有4只引脚,是一个完整的振荡器,其中除了石英晶体外,还有晶体管和阻容元件,因此体积较大。
《有源晶振外形图》
石英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可达10^-9/日,甚至10^-11。
例如10MHz的振荡器,频率在一日之内的变化一般不大于0.1Hz。
因此,完全可以将晶体振荡器视为恒定的基准频率源(石英表、电子表中都是利用石英晶体来做计时的基准频率)。
从PC诞生至现在,主板上一直都使用一颗
14.318MHz的石英晶体振荡器作为基准频率源。
主板上除了这颗14.318MHz的晶振,还能找到一颗频率为32.768MHz的晶振,它被用于实时时钟(RTC)电路中,显示精确的时间和日期
方形有源晶振引脚分布:
1、正方的,使用DIP-8封装,打点的是1脚。
1-NC; 4-GND; 5-Output; 8-VCC
2、长方的,使用DIP-14封装,打点的是1脚。
1-NC; 7-GND; 8-Output; 14-VCC
BTW:
1、电源有两种,一种是TTL,只能用5V,一种是HC的,可以3.3V/5V
2、边沿有一个是尖角,三个圆角,尖角的是一脚,和打点一致。
Vcc out NC(点) G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