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辩证法试题
考研哲学辩证试题及答案
考研哲学辩证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辩证法的核心是()A. 对立统一B. 质量互变C. 否定之否定D. 矛盾的普遍性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因果律答案:D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意识B. 物质C. 精神D. 能量答案:B4.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B. 物质C. 意识D. 规律答案:A5. 以下哪项是辩证法的总特征?()A. 矛盾性B. 联系性C. 发展性D. 多样性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实现的。
A. 矛盾的斗争B. 矛盾的统一C. 矛盾的转化D. 矛盾的消解答案:ABC2.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
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因果律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是()。
A. 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B. 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C.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独立的D.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的答案:ABD4.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
A. 必然的B. 偶然的C. 内在的D. 外在的答案:AC5. 以下哪些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A. 原因和结果B. 必然性和偶然性C. 可能性和现实性D. 内容和形式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辩证法的实质。
答案:辩证法的实质是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它认为世界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在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实现的。
2.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对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理解。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强调事物的矛盾和变化;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孤立、静止和不变的,强调事物的绝对性和不变性。
辩证法的20道经典习题
辩证法的20道经典习题辩证法是每年考研政治必考内容,在此分享辩证法的20道经典习题,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在于是否承认()A.对立统一学说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解析】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
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A.“绝对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C.物质的两种基本属性D.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解析】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不可分割,时问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D正确。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A是客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B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都否定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是错误项;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属性,而不是物质的两种基本属性,C也是错误项。
3.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
这说明()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解析】题干讲的都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不是讲相互排斥、相互渗透,更不是讲相互转化的,所以C是最准确的答案。
4.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做一个整体【解析】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题干中“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说明了原本想表现人物的某一品德(长厚、多智),因为描写超出了一定的“度”,结果适得其反(似伪、近妖)。
可见,B是正确选项。
A、C、D三项都是辩证法观点,但与题意不符。
考研哲学辩证试题题库及答案
考研哲学辩证试题题库及答案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A. 对立统一B. 质量互变C. 否定之否定D. 五对范畴2. 在辩证唯物主义中,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外部因素B. 内部矛盾C. 神的意志D. 人的意志3. 下列哪项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五对基本范畴?()A. 现象和本质B. 内容和形式C. 原因和结果D. 质和量4. 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表现在()A. 事物的外部B. 事物的内部C. 事物的表面D. 事物的数量5. 质量互变规律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事物的()会引起质的变化。
A. 数量增减B. 空间位置变化C. 时间延续D. 颜色变化6.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直线性B. 循环性C. 曲折性D. 随机性7.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这体现了辩证法的哪个基本观点?()A. 联系的观点B. 发展的观点C. 矛盾的观点D. 运动的观点8. 在辩证唯物主义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体现了()A. 可知论B. 不可知论C. 实证主义D. 唯心主义9. 下列哪项不是辩证法的总特征?()A. 联系的观点B. 发展的观点C. 矛盾的观点D. 决定论10.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里的“矛盾”指的是()A. 逻辑矛盾B. 实际冲突C. 对立统一D. 人为制造的对立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答: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且能够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物质具有可知性,即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和科学的方法认识物质的本质和规律。
物质是一切客观实在的总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12. 阐述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斗争的关系。
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唯物论辩证法部分试题
唯物论-辩证法部分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4.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6.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8.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9.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10.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二、多项选择题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2.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辩证法练习题
辩证法练习题
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论,用来分析和解决矛盾和冲突。
它强调事物的相互关系、变化和发展,并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前进。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辩证法的练习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辩证法。
1.什么是辩证法?
2.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有什么区别?
4.辩证法的核心是什么概念?
5.辩证法如何应用于社会发展?
6.辩证法对个人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7.通过辩证法分析一个具体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8.辩证法如何应用于科学研究?
9.辩证法在解决矛盾和冲突中的作用是什么?
10.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关系是什么?
11.辩证法如何帮助我们认识世界?
12.辩证法在改革和创新中的作用是什么?
13.辩证法和主观主义的对立是什么?
14.辩证法如何应用于管理和领导?
15.辩证法如何指导个人解决困难和面对挑战?
以上是一些关于辩证法的练习题,读者可以通过思考和研究这
些问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辩证法。
辩证法是一种深奥的哲学理论,掌握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它对于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希望读者通过这些练习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辩证法,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辩证法多选易错20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辩证法部分)多选1.唯物辩证法认为ABCDA.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B.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暂时的C.凡是现存的,都是应该灭亡的D.概念的辩证法是现实世界辩证运动的自觉反映2.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的客观性是指ABCA.事物本身所固有的B.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C.“联系”概念是对事物联系的反映D.人们不能改变任何事物的联系3.决定事物的根本性质及其发展的基本趋势的联系是(ABC)。
A.内部联系B.主要联系C.必然联系D.直接联系4.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BCDA.一切事物的一切联系的总和B.事物及其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C.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可以认识和利用的5.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6.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的有BCDA.二者分别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C.没有矛盾的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同一D.没有矛盾的同一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斗争7.矛盾斗争性的无条件是指BDA.斗争性能脱离具体条件,不需要任何具体条件B.矛盾斗争性的存在不受特定条件的限制C.斗争本身就是发展D.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趋势在任何条件下都要贯彻下去8.矛盾的特殊性是指ABDA.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B.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特点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D.构成事物的诸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与作用9.辩证唯物法认为事物的性质(AC)A.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B.主要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C.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D.是由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10.质和事物的关系在于它是BCDA.与事物的存在是间接的统一B.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C.是通过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的D.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的同一11.认识事物的量的意义在于BCA.它是认识事物的开始和认识事物质的前提B.它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C.它对事物做出数量分析,使人们做到胸中有数D.它是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1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的重要意义是ABC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B.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C.量变决定质变的性质和方向D.有了量变就会引起质变13.质变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ABCA.只有质变才能使新事物代替旧事物B.只有质变才能使量变成果体现和巩固C.质变必然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D.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1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BCDA.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D.事物的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过程体现了事物运动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15.“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普遍性B. 特殊性C. 根本原因D. 必然性答案:C2.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
A. 直线上升的B. 直线下降的C. 螺旋上升的D. 循环往复的答案:C3. 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发展的()。
A. 简单重复B. 绝对否定C. 辩证否定D. 相对否定答案:C4.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A. 普遍性和特殊性B. 同一性和斗争性C. 必然性和偶然性D. 内因和外因答案:B5. 辩证法中的“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渐进性B. 飞跃性C. 连续性D. 阶段性答案:B6.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
A. 偶然的B. 必然的C. 机械的D. 人为的答案:B7. 辩证法中的“矛盾普遍性”原理认为,矛盾存在于()。
A. 一切事物中B. 部分事物中C. 所有事物的外部D. 所有事物的内部答案:A8. 辩证法中的“矛盾特殊性”原理认为,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
A. 绝对性B. 相对性C. 普遍性D. 特殊性答案:D9.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
A. 无序的B. 有序的C. 随机的D. 混沌的答案:B10. 辩证法中的“事物的全面性”原理要求我们看待问题要()。
A. 片面地看B. 孤立地看C. 联系地看D. 静止地看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
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因果律答案:ABC12.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
A. 必然的B. 偶然的C. 有序的D. 无序的答案:AC13. 辩证法中的矛盾分析法要求我们()。
A. 抓住主要矛盾B. 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C. 忽视次要矛盾D. 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答案:AB14.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具有()。
辩证法练习题
辩证法练习题辩证法部分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是()A、联系和发展B、运动和静止C、普遍性D、多样性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A、是否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B、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C、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发展D、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3.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A、是否是新出现的事物B、是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C、是否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D、样式是否新颖4.“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这两个成语中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相互作用的原理B、矛盾特殊性的原理C、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原理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5.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事物变化的持续时间的久暂B、事物变化的显著不显著C、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D、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新的量变6.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7.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8.在实际工作中,那种分散主义,地方保护主义,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它们违背了()A、关于整体和局部的辩证关系的原理B、关于发展的观点C、关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的原理D、关于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原理9.事物内部包含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否定方面指()A、保持现存事物存在的方面B、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C、事物中的消极方面D、事物中居主导地位的方面10.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11.“牵牛要牵牛鼻子”这句话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矛盾的特殊性B、矛盾的普遍性C、抓主要矛盾D、内部矛盾12.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1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或趋向14.因果关系是()A、一切先后相继的关系B、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C、一切相互制约的关系D、可知的关系15.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这是()A、唯物主义决定论的正确观点B、神学目的论的错误观点C、宿命论的错误观点D、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正确观点16.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A、不起任何作用B、起促进或延缓作用C、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D、起决定作用17假象是指()A、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B、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C、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D、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18事物中的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是()A、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象,不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B、客观存在的是真象,主观想象的是假象C、从正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象,从反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D、表露于事物外部的是假象,隐藏于事物内部的是真象19“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旺,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的说法是()A、否认必然性的非决定论观点B、否认偶然性的宿命论观点C、承认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辩证法决定论观点D、只承认必然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20.“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辩证法部分试题2014.121.(安徽)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说“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
”这句话告诉我们①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真理是主观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 (安徽)20世纪30年代,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
后来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以及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体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
这表明①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②事物之间联系具有多样性③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④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 (福建)图12 漫画《闻过则改》告诉我们应A创新思维,突破陈规与陋习B抓住时机,促使问题的解决C分清主流,把握事物的性质 D 统筹兼顾,抓住事物的关键4、(广东)当前职业教育处于“进口”“出口”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一方面,部分学生受“高职院校不是大学”的观念等因素影响而不愿报考,导致职校生源萎缩;一方面,职校生在就业市场成为“香饽饽”,企业高薪难觅技师,这就为扭转职业教育的尴尬局面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中蕴涵的哲理是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发生了相互转化C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D.正确的价值观可消除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5、(广东)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颗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雾和霾常常相伴而生,但是二者在相对湿度、边界特征、日变化等方面有区别。
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雾与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B.对雾与霾的分析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C哲学不关注作为自然现象的雾与霾D.雾与霾定义的差异决定了二者本质的区别6. (江苏)“沙画瓶”是一种源自中东地区的艺术品。
它是将死海海底的彩矿石磨制成的沙子填入玻璃瓶中。
辩证法50题
辩证法50题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辩证法50题1.循环经济体现了现代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式,其哲学依据是①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②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④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被发现和利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作为组合式选择题,本题的解决关键是排错项。
故应选B。
本题中③说法有误。
2.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加强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这段材料说明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D.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答案:B解析:本题意在考查人在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B项符合题意。
3.联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下列属于联系表现形式的有①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②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③事物之间的本联系和非本质联系④“8”与生意之兴旺的关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①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④是主观臆造联系,应排除,故选A。
4.近年来,科学研究一再证明,世界各地不断爆发的恶性传染性疾病,绝大多数;是因动物携带的病菌通过多种渠道传人人体造成的。
这给我们的警示是A.联系是普遍的B.人最终能战胜自然C.要尊重联系的多样性,做到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D.人在联系的客观性面前是无能为力的答案:C解析:A项不符合题意,B、D两项说法错误,C项点明了题干主旨,故应选C项。
5.苏轼在《琴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呜?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琴、指头、琴声三者之间的联系表明A.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区别的B.系统和要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C.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D.整体功能总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答案:C解析:作为包含关系选择题,D项说法有误,应排除。
研究生辩证法理论考试题
研究生辩证法理论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1、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A 事物的绝对静止B 矛盾的对立统一C 事物的孤立存在D 思维的线性发展2、以下哪项不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A 质量互变规律B 否定之否定规律C 能量守恒定律D 对立统一规律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体现了辩证法中的()A 矛盾的普遍性B 矛盾的特殊性C 矛盾的同一性D 矛盾的斗争性4、事物发展的过程是()A 直线前进的B 循环往复的C 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D 随机变化的5、辩证法强调认识事物要()A 片面、孤立B 全面、联系C 主观、随意D 静止、僵化二、简答题(每题 15 分,共 45 分)1、请简要阐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水果是普遍性的概念,苹果、香蕉、橙子等是特殊性的水果种类。
水果的共性存在于各种具体的水果之中,而每种具体的水果又都具有水果的共性特征。
在不同的场合和条件下,普遍性的水果概念和特殊性的具体水果种类可以相互转化。
2、简述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比如,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这是量变。
当温度达到100 摄氏度时,水沸腾变成水蒸气,这就是质变。
3、解释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含义及其作用。
辩证法部分练习题
辩证法部分练习题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论之一,它强调事物的矛
盾运动和发展。
通过辩证法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
质和规律,指导我们的思维和实践活动。
在以下的练习题中,我们
将对辩证法的理论和应用进行一些思考和探索。
1. 什么是辩证法?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是什么?
2.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解释每个原理。
3. 请用辩证法的方法分析一个你熟悉的社会现象或问题,并指
出其中的矛盾和发展的趋势。
4. 你认为辩证法对于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有什么帮助?举例说明。
5. 通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如何更好地应对变化和挑战?
6. 在工作或学习中,你是否遇到过矛盾和困扰?如何利用辩证
法的原理和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7. 你对于未来发展的看法和期许中是否包含了辩证法的思想?
请阐述你的观点。
8. 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你是否还了解其他学派或哲学体系中的辩证法?比较它们的异同。
9. 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法,你如何让这种方法更加贯彻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10. 在辩证法的视角下,你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应该如何对待和保护自然环境?
以上是关于辩证法的一些练习题。
通过思考和探索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从而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辩证法是一种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我们应该积极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改正片面和机械的思维方式,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1. 辩证法的核心是()。
A. 对立统一B. 矛盾论C. 否定之否定D. 量变质变答案:A2.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外部因素B. 内部矛盾C. 外部环境D. 偶然因素答案:B3.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趋势是()。
A. 直线上升B. 螺旋上升C. 循环往复D. 无序发展答案:B4. 辩证法中“矛盾”的含义是()。
A. 冲突和斗争B. 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C. 事物之间的对立D. 事物内部的统一答案:B5. 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是指()。
A. 事物的自我否定B. 事物的自我肯定C. 事物的自我发展D. 事物的自我毁灭答案:C6.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A. 外部刺激B. 内部矛盾C. 外部环境D. 偶然因素答案:B7.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
A. 单一方向B. 多方向发展C. 随机方向D. 无方向答案:B8.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状态是()。
A. 静止不变B. 绝对运动C. 相对静止D. 无规律运动答案:B9. 辩证法中的“量变质变”是指()。
A. 事物数量的变化B. 事物性质的变化C. 事物数量的逐渐积累导致性质的变化D. 事物性质的突然变化答案:C10.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过程是()。
A. 单一阶段B. 多个阶段C. 无阶段D. 随机阶段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共15分)1. 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包括()。
A. 对立统一规律B. 矛盾论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量变质变规律答案:ACD2.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具有()。
A. 内在性B. 外在性C. 必然性D. 偶然性答案:AC3.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
A. 发芽B. 生长C. 成熟D. 衰退答案:BCD4.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来源于()。
A. 外部环境B. 内部矛盾C. 外部刺激D. 内部需求答案:BD5.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状态包括()。
马克思主义原理唯物辩证法习题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D ) A.批判继承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2.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指( B )A.决定论和非决定论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是( C ) A.是否承认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的B.是否承认事物都是发展的C.是否承认事物内在矛盾是发展的动力D.是否承认事物存在是一个过程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C ) A.否定之否定规律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5.在关于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否认( B ) A.世界的普遍联系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多样性D.联系和发展的关系6.“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他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是( D ) A.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都承认的观点7.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是指( B )A.事物状态的改变B.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C.事物的一般运动D.事物的一般变化8.汉朝的哲学家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观点属于( A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心论的观点C唯物论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9.新生事物是指( C ) A.在形式和现象上都具有新意的东西B.一经产生就是强大、完善的东西C.合乎历史前进方向的东西D.从旧事物中产生出来的东西10.新生事物之所以不可战胜,主要是因为( A ) A.新生事物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B.它得到了英雄人物的支持C.它的优越性是与生俱来的D.旧事物太软弱1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A.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B.矛盾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C.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1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的,因为(A )A.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B.没有内部的联系就没有外部的表现C.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本质是现象的内部依据14.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 A )A.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B.纯粹是外力作用的结果C.矛盾同一性起作用的结果D.矛盾斗争性起作用的结果15.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A )A.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原理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相互转化的原理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17.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 A )A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B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C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D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18.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19.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B )A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B .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C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0.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21.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思想根源在于 A .强调矛盾的斗争性而忽视其同一性B .强调矛盾的同一性而忽视其斗争性A .矛盾斗争不被任何条件所束缚B .矛盾斗争能脱离同一性而单独存在C .矛盾斗争不需要任何条件D .矛盾斗争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A . 主要矛盾B .普遍矛盾C .次要矛盾D .内部矛盾A .必然和偶然相结合的道理B .质变和量变相结合的道理C .可能和现实相结合的道理D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道理(C)C强调矛盾的普遍性而忽视其特殊性D.强调矛盾的特殊性而忽视其普遍性2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D )A. 都是诡辩法的观点B. 都是辩证法的观点C. 前者是诡辩法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D.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法的观点23.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D )A.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2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D )A. 事物质变的临界点B. 事物质变的关节点C. 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D.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25.区别事物质变和量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A )A.量变限于度的范围,质变超出度的范围B.量变不显著,质变显著C.量变决定于数量,质变决定于属性D•量变渐进,质变突然26.只承认事物的质变而否认事物的量变,在政治上容易导致( D )A.右倾机会主义B.经验主义C.教条主义D.左倾冒险主义27.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B)A.形式和状态B.方向和道路C.源泉和动力D.结构和功能28.辩证的否定是( D )A.绝对的否定B.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C.对事物的任意否定D.事物的自我否定29.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C )A.循环B.继承C.扬弃D.抛弃3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是( B )A.平衡性和不平衡性的统一B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BDE )A.用发展的观点还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B.用联系的观点还是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C用社会的观点还是用自然科学的观点看问题D.用片面的观点还是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ABCDE)A.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B.它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一矛盾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一切事物的根本方法D.它揭示了一切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E.它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3.在下列说法和做法中,坚持和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观点的有(ABE)A.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B.要振兴经济,必须发展教育C.喜鹊叫喜,乌鸦叫丧D.片面追求升学率E.无农不稳,无工不富4.下列关于发展的观点正确的有(ADE)A.发展是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B.发展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位移C.新陈代谢就是发展D.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E.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判别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要看它(ACD)A.是否具有远大的前途B.是否尽善尽美C.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D.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E.是否比旧事物强大6.下列说法体现了矛盾同一性的有(ABC)A.矛盾对立的双方向着各自的对立面转化B.矛盾对立的双方相互依存C.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和相互渗透D.矛盾双方互相分离和排斥E.矛盾双方在斗争中改变各自力量对比,为质变做准备7.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斗争性表现的有(ABCDE)A.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的冲突B.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对立C人民内部的意见分歧D.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E.同学之间对某一问题认识上的差异8.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BCD )A.同一性与斗争性直接同一B.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C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D.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E.斗争性重要,同一性不重要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ABDE)A.相互转化的关系B.相互联结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E.共性和个性的关系10.以下各项哪些体现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道理( BDE)A.守株待兔B.对症下药C.削足适履D.因材施教E .量体裁衣11.割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危害性在于(ABDE )A.会导致教条主义B.会导致经验主义C.会导致唯心主义D.会导致形而上学E.会导致绝对主义1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及其意义表现为(ABCDE )A.两点论和重点论相互渗透、相互补充B.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C.两点论反对只抓一点不及其余的一点论D.重点论反对不分轻重的均衡论E.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13.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ABCD)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E.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4.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BCDE)A. 整体是各部分之和B .整体由部分所构成C. 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来的性质和功能D.整体具有各个部分所不具有的新的性质E.整体和部分可以互相转化15.事物的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指的是(ACE)A.不同量的事物可能是同质的B.事物的质就是事物存在本身C.质总是一定事物的质D.同质的事物没有量的差别E.事物总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16.割裂量变与质变关系会导致(ABCE)A.激变论B.改良主义C.冒险主义D.诡辩论E .庸俗进化论17.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BDE)A.否定是发展的中断B.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的统一C在任何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D.肯定中包含着否定E.否定中包含着肯定18.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点是(ABDE)A.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表现出其全过程B.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现形式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形上升C.经过量变和质变表现出其全过程D.经过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E.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9.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A.盲目乐观主义B.唯意志论C.宿命论D.直线论E.循环论20.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A.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B.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C.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D.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E.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ACDE ) (ADE)。
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1、怎样理解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重的地位及作用?怎样建立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有哪些类型?答:假说既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思维形式,又是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基本程序之一。
假说作为科学研究中的核心要素,是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途径。
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假说是科学思维的一种形式,是在已知事实材料和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对某些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因果性、规律性作出假定性说明。
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的内容和形式,内容就是构成事物的诸种要素;形式就是事物诸种要素的结构表现。
定律的确立、学说的形成、理论的建立和研究远景的展示等就是构成自然科学发展自身的要素,而假说的不断提出、被证实或被证否,就是它的发展结构的表现,假说在自然科学大厦各层次的兴建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假说使科学研究带有自觉性。
第二,假说是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的桥梁。
第三,不同假说的“争鸣”有利于学术繁荣。
)科学假说的建立:为了解决一定的科学问题,人们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问题及其相关的现象作出一种猜测性的陈述或假定性的说明。
科学假说的类型:一种是根据观察到的事实材料,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之下,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提出关于现象之间某种联系的普遍的假定。
另一种是根据观察到的事实材料,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之下,不仅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等方法,而且更突出的是应用类比、想象、抽象等方法,提出关于现象之间具有普遍性的某种联系是如何形成的假定。
2、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思想是什么?答: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系统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还原者)等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环境系统共同组成的自然整体。
2.生态系统是层次分明的整体性系统生态系统中各种要素之间层次分明:个体、群体、种群等等,但它们又是相互关联的部分,共同构成一张有机的生命之网。
3.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生态系统中的各生命体与非生命体的环境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考研哲学辩证试题及答案
考研哲学辩证试题及答案模拟试题:考研哲学辩证法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A. 对立统一B. 质量互变C. 否定之否定D. 五对范畴2. 在辩证法中,矛盾的普遍性是指()A. 矛盾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中B. 矛盾只存在于自然界中C.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唯一动力3. 下列哪项不是辩证否定观的特点()A. 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B. 否定是发展的环节C. 否定是联系的环节D. 否定是绝对的否定4.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A. 外部环境的影响B. 事物内部的矛盾C. 人类意识的作用D. 事物自身的完善5. “一分为二”的观点体现了辩证法的哪个基本规律?()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五对范畴规律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2. 解释“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之间的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 结合实际例子,论述如何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社会现象。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A. 对立统一2. C.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3. D. 否定是绝对的否定4. B. 事物内部的矛盾5. A. 对立统一规律二、简答题1.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认识上。
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是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忽视或否认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2. “矛盾的普遍性”指的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而“矛盾的特殊性”则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同时,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每个具体矛盾都是矛盾普遍性的一种具体表现。
三、论述题1. 以城乡发展差距为例,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进行分析。
辩证法题库及解答
辩证法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是() A物质和运动的观点 B实践和认识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和统一的观点2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说道:“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这句话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A客观性 B普遍性 C多样性 D条件性3中国古人说“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明()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 D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4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该观点主要体现了()A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体 D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5“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这句谚语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 D矛盾具有普遍性6只有发展才能产生新事物,发展的本质是()A简单 B低级 C前进 D联系7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8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B把世界看作事物和过程的集合体是辩证法的基本思想C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也就是用过程论的观点看问题D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过程中体现着发展9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其核心是()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10列宁称为“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的矛盾是指()A逻辑矛盾 B辩证矛盾 C客观矛盾 D主观矛盾11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12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西方人说成“失败教会成功”,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即失败总是与成功相生相伴,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
高考专题复习唯物辩证法政治试卷
高考专题复习唯物辩证法政治试卷SYS201608190601一、单选题详细信息1. 难度:中等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
这进一步佐证了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SYS20160819060详细信息2. 难度:简单“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依托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把丝绸之路从传统线形的“商贸路”变成产业和人口集聚的“经济带”,逐步建设一个连接南亚、中亚和西亚的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网络,为各国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持久动力。
这表明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只能在实践活动中形成②有机整合各个要素,可以发挥整体的最佳功能③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④要把握事物的多样联系,创造事物间的自在联系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SYS20160819060详细信息3. 难度:中等“与邪佞人交,如雪入墨池,虽融为水,其色愈污;与端方人处,如炭入薰炉,虽化为灰,其香不灭。
”(宋·许榧)这段名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与下列成语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愚公移山B.庖丁解牛C.孟母三迁D.韦编三绝SYS20160819060详细信息4. 难度:简单“973生物β细胞重组激活技术”是我国“973计划”糖尿病专项科研工作研发的世界首例攻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最新技术。
β细胞正常分泌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这一技术将大量完全分化的成年细胞以受控方式变成能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开创了彻底治愈糖尿病的新篇章。
这说明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成功的关键②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世界上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发现联系的意识④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SYS20160819060详细信息5. 难度:中等西方管理学中有一条著名的苛希纳定律: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员多2倍,工作时间就要多2倍,工作成本就要多4倍;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员多3倍,工作时间就要多3倍,工作成本就要多6倍。
辨证面试题目大全及答案
辨证面试题目大全及答案一、单选题1. 辨证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矛盾的普遍性B. 矛盾的特殊性C. 矛盾的斗争性D. 矛盾的同一性答案:D2.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 事物的绝对性B. 事物的相对性C. 事物的静止性D. 事物的矛盾性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因果律答案:D二、多选题1.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是:A. 内在矛盾B. 外部条件C. 内在矛盾和外部条件的统一D. 事物自身的运动答案:A、C、D2. 辩证法的总特征包括:A. 联系的观点B. 发展的观点C. 静止的观点D. 矛盾的观点答案:A、B、D三、判断题1.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答案:错误2.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正确3.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案:辩证法的实质是事物的矛盾性,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内部的对立面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2.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矛盾性。
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并且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的矛盾性,认为事物是孤立的、静止不变的。
五、论述题1.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辩证法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的理解。
答案:辩证法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首先,辩证法强调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帮助我们从整体和动态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其次,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使我们能够识别和处理问题中的各种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最后,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指导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矛盾的斗争性,也要看到矛盾的同一性,从而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六、案例分析题1. 阅读以下案例: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产品创新和市场扩张的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1.“没有中国商品的生活一团糟!”美国《基督教学科箴言报》刊登的《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文指出,美国一位家庭主妇想进行一次尝试,在一年中坚持不买中国商品,看看生活将会怎样,结果便得出了上述结论。
这一结论告诉我们A.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B.事物的联系具有条件性C.事物的联系具有变化性 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2.抵制中国商品,不仅伤害中国,也伤害美国民众利益,不利于自由贸易的发展。
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最近指出,在过去10年中,中国消费品为美国节约了6000亿美元。
上述材料说明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事物的因果联系是可以转化的D.事物的对立与统一是可以转化的3.2005年9月24日,“丽塔”飓风逐步逼近墨西哥湾,登陆美国南部沿岸。
环保专家警告,飓风可能会引发炼油厂的有毒井喷;商业分析家则表示,“丽塔”可能会让已经升至每加仑4美元的油价再度大幅提升。
这表明①事物之间存在着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②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相互为因果联系③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有助于提高人们活动的预见性④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指导实践活动A.①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4.十几年来,远程医疗在世界各地兴起。
患者可以不去医院,而在家里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和医生交流。
这个事实表明A.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事物之间的联系越来越不具有客观性B.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必要条件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起新的联系D.矛盾具有特殊性5.建设“和谐世界”是中国重要的外交理念,为此,中国主张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繁荣,认为没有共同繁荣就不可能实现少数国家的长期繁荣。
中国的上述主张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正确的认识来源于人们对事物各要素的科学分析B.人们思想认识的变化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C.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有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6.唐朝诗人顾况曾写道:“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有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③矛盾具有特殊性④事物运动有自身的内在的规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7.下列说法中与“法无不改,势无不积”包含的哲理一致的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8.日本作家芥川曾说:“在百米赛跑中,九十九步是一半,另一步是一半,这是一个超数学问题。
”这启示我们①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②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④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质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鲁迅先生说过:“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
”据此完成9—10题9.鲁迅的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B.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因C.事物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D.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速度快慢是无所谓的10.鲁迅先生的这句话对于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的哲学启示是A.要有锲而不舍的顽强奋斗精神 B.要坚持适度原则C.要重视量的积累 D.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11.“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的这副落第自勉联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B.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同的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12.“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这首诗蕴涵的主要哲学原理是A.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D.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就是春天的到来13.“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
”这首诗体现的哲理是A.内外因的辨证关系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4.回首2005年,人类多灾多难,世界很不平静。
迎来2006年,人们都抱着和谐、安康的愿望,伊朗核问题却像一颗随时引爆的炸弹,亵渎穆罕默德的漫画像在伊斯兰世界点燃了一把火……上述材料表明A.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B.统一的世界中存在着斗争性C.斗争的双方是可以转化的 D.和谐世界只能是空想15.问题,问题,还是问题。
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在2005年先后遭遇过配额,欧盟、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问题,现在依然面临着技术革新、产品结构调整问题。
这一材料说明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B.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C.矛盾具有客观性 D.矛盾就是对立统一16.中国纺织品企业面对种种困难,克难奋进,正在加强技术革新、调整结构,必将走出困境。
这说明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有利条件B.矛盾的斗争性更有利于促进事物的发展C.矛盾的有利作用是普遍存在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7.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资源问题凸显,出现了电荒、水荒、煤荒、油荒、地荒……上述材料表明①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②矛盾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③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是相互转化的④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18.“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内心嘲笑着我们自己。
”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 B.矛盾双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D.矛盾双方各具有不同的特点19.针对当时卷烟生产企业处于全行业亏损的状况,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对卷烟生产企业减半征收教育费附加。
随着近年来卷烟生产企业的经营状况好转,企业利润逐年增长,2005年9月24日,国务院公布的修改后的《规定》决定对卷烟生产企业依法全额征收教育费附加。
国务院的做法突出体现了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实事求是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0.“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说明A.看问题要着重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B.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C.发扬主观能动性是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的D.内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21.《公务员法》的内容以1993年国务院制定的《暂行条例》为基础,保持了公务员制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又注意总结吸收了十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成果,如竞争上岗、公开选拔、任前公示……具有不少创新和突破。
这表明A.发展就是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B.发展体现了新旧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C.发展就是否定和批判 D.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过程中22.培根有句名言:“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自控,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
”这一名言告诉我们要①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重视内因的作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④善于分清两点中的重点和非重点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3.中国的基层民主建设任重而道远。
十五大以后,农业基层民主一马当先,各地的民主实践如火如荼地展开。
然而,实现民主的道路并非一路“鸟语花香”,在各地实现民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效依然让人不无担忧。
这包含的哲学道理有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要全面认识事物发展中的矛盾③要正确区分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与实现程度④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4.“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消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这首诗说明A.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 B.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C.质变是由事物的外部矛盾引起的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一些专家指出,在未来100年里,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将有可能上升1.4—5.8摄氏度,全球气候变暖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致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干旱、半干旱地区更加缺水,耕地退化和沙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国家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废气。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27.2005年8月19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发展是解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
综合起来看,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趋复杂和突出。
⑴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辨证法的哪些道理?⑵这些道理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28.北京市光明小学校长刘永胜提出的“我能行”激励式教育方法,被称赞为是一个值得提倡的推行素质教育的做法之一。
“我能行”教育概括为八句话: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最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争取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
“我能行”教育方法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观点?29近年来,祁连山冰川融水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至6.5米的速度上升。
因为水源减少,致使该地区近10年来自然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胀,超载放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乱挖中药材,滥采地下水。
⑴上述事实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⑵这些道理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高二辩证法测试卷(答案)一、选择题。
(共50分)1—5 DACCC 6—10 CBCAC 11—15 DAABB 16—20 DDBCB 21—25 BAAAC二、非选择题。
(共50分)26.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全球气候变暖体现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先因后果,彼此制约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
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给生态环境带来破坏,体现了事物的联系。
③规律是客观的不可违背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
人们无视客观规律,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使气候变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体现了这一观点。
27.⑴上述材料体现了:做工作应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⑵第一,由于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做工作应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材料指出发展是解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体现了这一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