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栽培学讲义
茶树栽培学-5-
二、茶园水分管理
(一)茶园保水 1、散失途径 (1)地面径流(降水强度大于土壤渗透速率时就会发生): 流失水土,降低肥力,应避免;土层浅薄的坡地茶园,新 辟茶园的头1-2年严重 (2)地下水移动(土壤饱和水在重力作用下在土壤中通过孔 隙,由上层移向下层),渗透性流失,过强还会带走养分。 下层含砂石较多茶园土壤渗漏损失是相当严重。 (3)地面蒸发(土壤表层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进入空气中): 表层土壤板结或粘重,土层水分亏损严重;幼年茶园强度 大。
2016/4/8
(2) 合理布置种植行:种植密度 (3) 合理间作 (4) 耕锄保水及时中耕除草:中耕阻止了毛管水上行运输, 俗话说,“锄头底下三分水”;不宜在旱象严重、土壤水 分很少 (5) 造林保水 在茶园附近、尤其是坡地茶园的上方适当 营造行道树、水土保持林,或园内栽遮荫树,不仅能涵养 水源,而且能有效地增加空气湿度,降低风速和减少日光 直射时间,从而减弱地面蒸发。 (6) 合理运用其他管理措施 适当修剪一部分枝叶以减少 茶树蒸腾水。 (7)抗蒸腾剂
抗旱保水措施—铺
草
铺草的作用不只是减少水分损耗,还有保持土壤疏松,抑制 杂草滋生,调节地温和增加土壤有机质等作用。茶园铺草技 术如下: ⑴ 草源:稻草、间作物残茬及其它野草。 ⑵ 铺草时间:在旱热季节到来之前进行。一般在春茶结 束,浅耕施肥之后紧接着进行。 ⑶ 铺草方法:平地与梯式茶园可随意散铺,稍加土块压 镇。坡地茶园,宜沿等高线横铺,并成瓦状层层首尾搭盖, 并注意用土块适当固压,以免风吹和雨水冲走。
2016/4/8
抗旱保水措施—抗 蒸 腾 剂
抗蒸腾剂以其作用方式分为“薄膜型”和“气 孔型”两类。前者是在叶片上形成一层薄膜状覆盖 物,以阻止水蒸汽透过,若能同时允许CO2与O2透 过,则更理想。后者是通过影响控制保卫细胞紧张 度的细胞膜的渗透性或生化反应使气孔隙变小。 无公害茶园不宜采用。
精品课程茶树栽培学-课件 第二章 茶区分布及栽培特点
c. 属热带、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年平均温 度大都在18~24℃之间), 多雨(年降雨量在 1200~2000mm)。
d. 生长期与采摘期均较长。 e. 生产茶类有红茶、乌龙茶、绿茶等。
(2) 西南茶区
又称高原茶区,是我国地 形地势最为复杂的茶区。 本区为茶树原产地,是我 国最古老的茶区,发展茶 叶生产的条件极为优越。 ① 分布:包括云南、贵州、 四川、西藏四省区,面积 约423万亩。
影响茶叶出口主要因素:一方面汇率变化,人民币升值,
提高了茶叶出口成本。在影响茶叶出口增加的同时, 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出口茶叶的价格。另一方面很多 国家实行新的农残标准,通过“非关税壁垒”控制茶 叶进口,使我国茶叶出口上困难。另外,出口价格有 所好转,世界市场“绿肥红瘦”对中国茶叶出口开始 产生影响,2019年1—10月份,对美国绿茶出口增幅达 到49%,对德国绿茶出口达到35%。
普洱茶已经成为市场的热点。普洱茶市场发展趋 势已经明朗,2019年云南茶叶产量将会达到13万吨, 其中有9万吨用来加工成普洱茶,如果是这样,2019 年普洱茶增长幅度将达到30%。
名优茶生产茶叶生产的重点。但是,目前名优茶生产
遇到规模小,难以形成品牌经营的问题。很多名优 茶是地方性名茶,而且是礼品消费,没有形成正常 消费,给这个市场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应该引起 重视。 内销市场的扩大:2019年国内茶叶销售再创历史新 高,茶叶消费多元化趋势明显。全年茶叶销售将达 到66 万吨,比上年增加10%,销售额达到240亿元。 比上年增加73亿元,上涨44%。其中绿茶占市场主 导地位,其销售量预计为27.5万吨,约占市场58%; 其他包括紧压茶、普洱茶、白茶、黄茶约10万吨, 占15%。主要是普洱茶快速增长,导致普洱茶市场 份额增加;乌龙茶与花茶市场份额已经接近,大约 8.5万吨,占13%。红茶1.5万吨,约占2%。
茶树栽培学-6-
2、氮肥为主,氮肥与磷、钾肥和其他元素肥料相结合 氮肥对茶叶增产效果亦最好,施用氮肥的经济效益往 往也十分显著 长期大量施用氮肥后,容易使土壤理化性质变坏,土 壤中各种营养元素之间的平衡将会失调,甚至出现不 同的缺素症,而使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 施磷。钾肥的量太多,则可能导致茶树生殖生长旺盛 而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施肥用量 追肥化学氮肥每亩每次施用量(纯氮计)
不超过15kg、年最高总用量不超过60 kg。施肥后 及时盖土。 配施氮(N)、磷(P)、钾(K)肥比例 氮、磷、钾 幼龄茶园 成龄茶园 1∶2∶2(3) 3(4)∶1∶1
4、叶面施肥
定义:是根部施肥的一项辅助性措施。 特点: ⑴ 可排除土壤对肥料的固定和转化; ⑵ 见效快,一发现缺肥症,喷施后迅速见效;
2%
125mg/kg 0.3% 0.25%
生 长 调 节 剂
P51
赤霉素
920 茶壮素 EF植物生长素
50 ~100mg/kg
2500倍 1% 75 ~100mg/kg
LH-P
200倍
稀土
农乐
0.03 ~0.05%
附:茶园全年施肥方案
“一基”
“白露”前后,茶树地上部生长停止生长后立即施 入,在茶蓬垂直下方开深20~30cm的施肥沟,也 可结合秋冬茶园深耕时开沟施肥,施入全年施肥量 的40~50%氮肥和全部磷钾肥,肥料以有机肥为主, 如饼肥、猪牛栏肥、堆沤肥、人粪尿、茶叶专用肥 等,配合施用磷钾肥。成年采摘茶园,亩施有机肥 1500~2500kg,增施饼肥100~150kg,过磷酸钙
无公害茶园宜使用的肥料
氯化铵、氯化 钾宜、灵活掌握 茶树树品种特点、生长情况、茶园类型、生态条件以及 所采用的其他农艺措施 幼龄茶园应适当提高磷。钾肥用量比例,以促进茶树的 根茎生长,培养庞大的根系和粗壮的骨干枝。生产绿茶 的茶园,可适当提高氮肥的比例,而生产红茶的则应提 高磷肥的比例。
精品课程《茶树栽培学》 第三章 茶树的植物学特征
较近。 •灌木型:植株矮小,无明显的主干,分枝部位近地面
或从根颈处发出。
编辑ppt
(2)分枝习性(图)
小乔木型 乔木型 灌木型
编辑ppt
(3)分枝角度
• 依分枝角度大小,可把茶树冠分为直立状、半披张状 (半展开状)、披张状(开展状)三种。
编辑ppt
*叶芽依其着 生部位分为定 芽和不定芽, 定芽又分为顶 芽和(侧芽) 腋芽。
•生长在枝条
顶端的芽为顶
芽,生长在叶
腋间的芽称腋
芽。
编辑ppt
•在茶树其它枝茎或根 颈处无一定部位长出 的芽为不定芽。
•顶端优势,除去顶芽 或使顶芽生长受阻时, 就能促使腋芽或不定 芽的萌发。
编辑ppt
*茶芽依发生季节可分为 冬芽和夏芽。
* 茶树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 范围与深度受茶树品种、树 龄、生态条件、繁殖方式及 农业技术措施等因子编的辑ppt影响。
(3) 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
1.品种:大叶种根系,主根明显,具有典 型的直根系,分布教中小叶种深广。 2.树龄:根系的生育随年龄而增长,青壮 年比幼年或老年茶树分布深和广。 一般一年生茶树主根长20cm,二年生则深 达 40cm , 水 平 分 布 30cm , 三 年 生 深 达 55cm , 水 平 达 60cm , 垂 直 且 出 现 两 层 , 四年生深达70cm,水平达60cm。
编辑ppt
二、茶树的栽培品种
品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遗传性状相对一 致的栽培植物群体。
茶树品种按其来源、繁殖方式和适制茶类可 分为地方品种、群体品种、育成品种、引进 品种、有性系品种和无性系。
茶树栽培学
二、名词解释1.活动积温:是指植物在某一生育时期或整个年生长期中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又称生物学零度)的温度总和。
2.无公害茶;无公害生产环境条件下,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成品茶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等污染物指标,卫生质量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
内销符合国家规定允许的标准,外销符合进口国家、地区有关标准的茶叶.是符合食品安全的茶叶的总称。
3.有机茶;有机茶是指在无任何污染的产地,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和方法生产出鲜叶原料,在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中不受任何化学物品污染,并经有机茶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
低产茶园;凡单位面积及产值均低于当地或本单位的平均水平之下的4.单轴分枝;顶芽生长占优势,侧芽生长弱于顶芽,主干明显5.合轴分枝;由近顶端下的腋芽生长取代顶芽的位置,形成侧枝6.茶树有性繁殖;由茶树的双亲提供配子,按照独立分配法则,自由组成新的合子,在适宜的条件下新的合子发育成完整的种子,以种子进行后代繁衍。
7.茶树无性繁殖;是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等繁殖后代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扦插、压条、分株、嫁接等方法。
8.生理需水;指茶树生命活动中的各种生理活动直接所需水分。
9.茶树枝条的异质性;茶树枝条上下不同部位,不仅形态上有差别,而且在本质上也有不同。
10.定型修剪;塑造茶树一定外在形状结构11.寒害;指茶树在其生育期间遇到反常的低温而遭受的灾害,温度一般在零度以上。
12.冻害;指低空温度或土壤温度短时期降至0°C以下,使茶树遭受伤害。
13.品系;指来源于同一祖先,性状表现大致相同的一群个体。
14.引种;指将茶树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15.杂交优势;指两个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性状方面超过其双亲的现象。
16.选择育种;茶树群体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和繁殖,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茶树栽培学
茶树栽培学茶树栽培学绪论茶文化:有关茶的物质文化(茶树品种、茶的栽培、茶叶加工、营销)和精神文化(茶的历史、人文、茶俗、茶道茶艺、茶的文学作品等)的总和。
一般人们所说的茶文化,主要是指茶的人文历史等精神文化。
茶商文化:是在一切茶事活动(茶的栽培、加工、营销)中,为了某种政治利益(对政府)和经济利益(对茶商)而进行宣传的所有文化和茶文化第一章:茶的生物学基础第一节:茶树的分类一:茶树的分类地位:在植物分类学中,茶树属于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子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茶种。
(云南大叶种)二:茶树的种类:山茶属:全世界共347种,分为20个组,其中一个组为茶组,茶组共发现53种,这53种都可以做成商品茶,但许多种成品茶品质不好。
在茶组53种中,全世界60多个栽培茶树的国家中,栽培只有两种,叫栽培种,其余的属于野生或半野生种。
两种栽培种是:1:云南大叶种(也叫普洱茶):大叶类,原产云南,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四川和贵州的部分地区,以及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热带气候的国家和地区。
2:中国小叶种(简称小叶种):几千万年前由云南大叶种进化而来,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福建、安徽、浙江、江苏、山东、河南、西藏,以及日本、前苏联的格鲁吉亚等温带气候的国家及地区。
野生种在云南利用的很多,主要有大理茶(云南第三大茶种)、大苞茶、滇缅茶、哈尼茶、勐腊茶、德宏茶、底纡茶、广南茶、马关茶、毛叶茶、多脉茶、圆基茶等。
野生种:是植物形态有别于栽培种的,自生自灭,化学成分和植物形态特征与栽培种相似的茶组植物。
栽培种:是人们千百年来栽培利用,经过人工和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第二节:茶树的植物形态特征茶树的形态由根、茎、叶、花、果组成一:茎的特征:1:树形:茶树树形分乔木,半(小)乔木、灌木三种。
乔木:主干明显,最底分枝高度在1.5米以上的茶树。
灌木:无主干,分枝从地面开始,丛生的茶树。
半乔木:介于乔木和灌木之间。
茶树栽培技术讲座提纲
茶树栽培技术讲座提纲一、概况二、茶树良种介绍1、迎霜,2、龙井43,3、乌牛早,4、银猴茶,5、龙井长叶,6、安吉白茶,7、特浓139,8、浙浓117三、茶树栽培技术(一)茶树树冠的管理技术1、合理修剪:①为什么要修剪,②怎样合理修剪,③修剪后的采养工作。
2、树冠保护(二)茶树根部的管理技术1、茶园土壤的管理①茶树土壤有那些要求②茶园土壤耕作管理技术浅耕、深耕、茶园耕作应注意问题2、茶园施肥管理①不同类型茶园对三要素的比例用量②茶园施肥技术第一、施肥原则第二、施肥时期和方法基肥、追肥、叶面肥第三、施肥位置及深度位置、深度3、茶园灌、排水管理保水措施茶园排水种田载茶“三防”茶树栽培技术讲座一、概况我们丽水市地处浙西南山区,山青水秀、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浙红绿谷”之美称,是我省茶叶一类适生区。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形成我市茶叶质量优异,名茶品种丰实。
全省48只名茶中我们丽水市有10多只,占了全省名茶的1/4。
如景宁县的惠民茶,早在1915年就得到巴拿马金奖,是多次得奖的中国名茶。
还有遂昌的龙谷丽人、松阳的银猴茶、龙泉的凤阳春、缙云仙都笋峰等名茶,打出了品牌。
不但质量稳定,而且已规模生产,创出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全市现有21万亩茶园,年产茶8000多吨,茶叶生产值达2.8亿元,是很有发展前景的产业。
茶产业已成了不少个县市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农业结构调整的首选项目。
为把我市的茶产业稳步提高、加速发展,增加山区农民经济收入,建设小康社会。
今天我授市科技局委托,重点讲《茶树栽培技术》一课。
因年纪大,脑有些糊涂,新的技术知识跟不上,讲得不对地方,请大家提高意见与改进。
二、茶树良种介绍茶树良种是茶叶生产的基础,茶园良种化是实现茶业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前提。
由于良种具有早生、优质、高产、适制性广的特性,十分有利名优茶的创制与开发,实践证明,那里有茶树良种,那里就有名优茶生产。
另外,通过早、中、晚品种的合理搭配,早期采制名茶,中期采制优质茶,晚期采制大宗茶的多茶类生产格局。
精品课程《茶树栽培学》课件 第七章 新茶园的建立与老茶园的改造名师教学资料
(1)新茶园建立要逐步实现五化
② 园林化:
要求因地制宜、 全面规划、统一 安排、连片集中、 合理布局、山 水 林路综合治理。 提倡多种树木、 花草,美化茶区 环境。
(1)新茶园建立要逐步实现五化
③ 水利化:
系统规划水利工程,搞好排灌系统,做到 既能排灌又能蓄水,要求做到小雨、中雨 水不出园,大雨暴雨不冲毁农田,增强人 为控制自然旱灾的能力,不能靠天吃饭。 建园时,不要过量破坏自然植被,以控制 水土流失。
二、园地的规划与开垦
茶生产基地的规划首先要考虑到有利于保护茶 园的土壤和茶树优良生态环境的形成,同时也要 有利于茶园生产的管理和机械化作业。具体规划 时还要因地制宜,使道路网络、排灌网络、遮荫 树和隔离林带在基地中形成合理的布局,为今后 的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园地的选择
①土壤:要求土层深厚,有效土层大于1米有机 质含量丰富,>1.2-1. 7%,同时要求排水,保水 性良好。酸性反应微酸性,PH4-6.5。 酸性土 壤可通过指示植物来进行识别。
(2)园地的选择与园地的规划
Ⅰ 道路设置:主道、支道、步道。
主道一般大面积茶园设置(1千亩以上),要求内 连作业区, 外连公路,宽7.5-9.5米,双边沟, 双行树。
支道是农机器械下作业区及运输肥料的道,要求每 隔300-400 米设一条,宽6-7米,双边沟。
步道是操作道。分横向逆和纵向逆,要求宽3-4 米。
防护林的位置应该布置在茶园的北面或西北面的 山脊上,林带的宽度以8~lOm为宜。防护林和行 道树的树种最好是与茶树没有共同病虫害的树种, 而且乔木和灌木相结合,提高防风效果。如果选 择的树种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速生树种,不但 能提早成林,还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增加收 入。根据各地的经验,较理想的防护林和行道树 种有杉树、黑松、合欢、乌桕、苦楝、泡桐、马 尾松、油桐、山苍子、油茶等。
茶树栽培学题库上课讲义
茶树栽培学题库1茶树的植物界地位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科、山茶属、茶种2由于茶树品种分枝习性不同,茶树的树姿可分为直立、半开张和开张等3种类型。
3茶芽的萌发生长与水分、温度和土壤肥力等外界环境条件有着密切关系。
(水分、温度和土壤肥力)4茶氨酸是在茶树根部由茶氨酸合成酶催化谷氨酸和乙胺反应合成,然后通过枝干送至叶部,并积累在叶中。
(茶树根部)5高产茶园的树冠覆盖度应达到80%以上,叶面积指数以3~4为宜。
6一般认为,茶树的生物学零度(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为10℃左右。
7茶树对蓝光和橙光的吸收比重大,蓝光为短波光,有利于茶树代谢和形成。
(氮代谢、蛋白质或氨基酸)8福建茶区土壤的有效钾和镁含量常明显偏低。
施用钾、镁肥可提高乌龙茶的产量。
9茶园土壤外源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大气沉降物污染、施肥污染和农药污染。
10茶鲜叶的质量包括嫩度、匀度、净度、鲜度四个因素。
11茶树根分泌的物质中,多酚类和咖啡碱是茶树自毒作用的主要物质。
12与乔木型茶树比较,灌木型茶树,植株较矮小,无明显主干。
13通常把茶芽萌动后展叶的嫩梢称为新梢。
14茶树的叶片可分为鳞片、鱼叶和真叶。
15茶树的一生,依其自然生育特性,可分为幼苗期、幼年期、壮年期和衰老期四个时期。
16茶树幼苗出土后,其叶展开,进入双重营养阶段,营养的来源,一方面来自子叶,另一方面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17纬度偏低的茶区年平均气温高,地表接受的日光辐射量较多,年生长期较长,往往有利于碳代谢,故对茶叶品质有重要作用的多酚类物质或茶多酚积累较多。
18茶树枝条的下端与上端存在着阶段发育的异质性,下端就其生长年龄来说是,而阶段发育相对。
(较老、较幼)19茶园营养诊断包括土壤营养诊断和植株营养诊断。
20高产优质的茶园,土层深厚,有效土层在80cm 以上,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壤pH多在 4.5~5.5或5.0左右。
21茶园节水灌溉技术的种类有:管道输水、喷灌、微喷灌滴管根区导灌等。
茶树栽培学第五章 PPT
第一节 新茶园的建立
无公害茶园的概念
运用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充分利用 光、热、水、气、养分等自然资源,提高太阳 能和生物能的利用率,有效、持续地促进茶园 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极大地提高 生产能力,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益的一种崭 新种植模式。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基本标准》进行生产加工的, 产品面向国内外市场。其要求经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 审查颁证,获得有机茶标识的茶叶。主要特点是在生 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人工合成肥料、农药、除草剂、食 品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质,不受重金属污染。
绿色食品茶 是根据我国国情于上世纪90年代初提
出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进行生产加工的,产品面 向国内市场,是由专门机构认定,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的产品。
2、园地的选择条件:
在气候条件适宜于茶树生长前提下,着 重土壤、地形和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没有污染源和尘土。大气、
水质和土壤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环境标准。
(三)园地规划
1. 主要建筑物布局 要考虑茶园用地、场(厂)生活用房、道路和
水利设施用地、植物、树及其他用地等。 10公顷以上者 茶园用地70-80%,场及畜牧点用地3-6%,蔬菜、
茶园建设
第一节 新茶园的建立
一、无公害茶园的基本概念 二、茶园规划
无公害茶叶
概念
指茶叶中不含污染物质,或 即使含有少量污染物,但低 于我国规定的允许标准,对 消费者没有危害。无公害茶 叶是一个符合食品安全的茶 叶总称,包括三个层次
低残留茶
绿色食品茶
有机茶
有机茶 是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的
二、茶园规划
现代无公害茶园建设规划要求 园地选择 园地的规划
精品课程《茶树栽培学》ppt课件第六章 现代高标准新茶园的建立
2021/7/23
16
(二)多样性原则
品种选择应做到多种遗传特性的茶树优良品种合理搭 配,即具有品种的多样性,避免种植单一茶树品种。 在考虑品种搭配时,首先要考虑不同茶类适制性的品 种之间有合理的比例,因为茶叶消费市场和消费方式 常常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而变化。如20世纪70—80年 代中期,我国以发展出口红碎茶为主,优质红碎茶品 种很受欢迎;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内销为 主的名优绿茶成为茶产业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早生 优质绿茶茶树品种供不应求,而早期的红茶产区则在
2021/7/23
14
二、茶叶生产基地选用茶树品种的原则
(一)多抗性原则
目前茶叶生产发展趋势,除了要求优质、高产、
稳产以外,对茶叶的食品质量安全还有特殊要
求,特别是近年来发展绿色食品。农药残留是
茶叶生产最大的质量安全问题之一。茶叶的农
药残留主要来源于茶园病虫害防治中的农药使
用不当,所以选用的茶树品种,除了要求对当
3.步道
步道是茶树鲜叶生产基地内部地块之间的通道,便 于将肥料等生产资料向茶行运送,并将收获的茶树鲜叶 干道上的运输车辆运送,步道又是操作道。分横向逆和 纵向逆,支道宽度2-3m为宜。
2021/7/23
27
4.防护林和行道树
我国南方茶区由于夏季炎热,光照强烈,茶树容 易受到热害。茶园合理种植防护林和行道树,有利 于降低夏季茶园的光照度,提高空气湿度,调节茶 园小气候,降低旱害和热害。
2021/7/23
13
②不同开采期茶树品种的合理搭配,能有效地缓和采
制“洪峰”,避免由于采摘“洪峰”期产量过大而不能 及时采收和加工而造成损失;同时,由于全年生产均衡, 茶叶加工的设备利用率也提高,减少不必要的设备闲置 引起的投资损失。③适应机械化作业,提高采茶效率。 茶树鲜叶采收的人工费用占茶园管理人工费用开支的60 %--70%,推广机械化采茶是降低茶叶生产成本的最重 要的技术措施之一。优良无性系茶树品种,新梢生长旺 盛而整齐,轮次明显,直立性和持嫩性好,芽叶粗壮, 密度大,有利于机械化采茶,可以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 和采茶成本。
茶树栽培
第一章茶树栽培绍兴市是全国重点产茶区,全市茶区广阔,茶业经济在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掌握好先进的茶树栽培技术,对于不断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农收入,增强茶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茶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茶树良种良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等优点。
茶树是多年生经济作物,新茶园建成后,往往要连续投产许多年时间,所以在发展新茶园时,一定要因地制宜选好良种,为建立高产优质茶园创造条件。
一、良种繁育茶树的繁殖方法分为二种,即有性繁殖(种子直播)与无性繁殖。
以往我市多采用茶树种子直播来进行繁殖,而目前我市基本上改用短穗扦插这一无性繁殖的方法进行繁殖,用种子直播的方法已基本淘汰,因此,这里着重介绍短穗扦插育苗技术。
短穗扦插育苗工作主要包括采穗母树培育、苗圃地选择与整理、剪穗与扦插、苗圃管理等几个方面。
(一)采穗母树培育选长势旺盛、无检疫性病虫害的茶园为母本园。
为培养供扦插用的健壮枝条,对采穗母树要进行修剪,用于夏季扦插的母树在春茶前修剪,用于秋季扦插的母树在春茶采摘后马上进行。
另一方面,还应加强母本园的管理,要在施足氮肥的基础上增施磷、钾肥;同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保证新梢枝叶健壮、完整。
(二)苗圃地选择与整理苗圃应选择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易于排灌的农地或水田,要求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结构疏松,透气性良好的微酸性壤土作苗圃。
前作为烟草、麻类、蔬菜的园地不宜作苗圃。
苗地进行全面翻耕后平整作畦,畦面宽100-120厘米,高10-15厘米,沟宽30-40厘米。
苗圃四周开设排灌沟与贮水池;苗地每亩施腐熟饼肥100-15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或1-1.5吨腐熟栏肥作基肥,与畦面土充分拌和后平整畦面,再在其上铺盖3-5厘米厚疏松的黄泥心土,铺好后,灌水或浇水,使其充分湿润,待稍干,用扁平的木板略加敲打使其稍实。
然后搭建遮荫棚,棚面比畦面宽20厘米左右,棚高不限,视方便操作与能够遮荫而定。
茶树栽培学讲义
(4)明代:茶树栽培面积继续扩大。公元1405-1433年,郑和把茶子带到台湾栽种, 开辟了我国台湾茶区。从云南向北绵延一直到了山东的莱阳。种茶技术有了新的 发展,如:茶树繁殖除用种子直播外,还采用育苗移栽法;提出了茶园间作。基
本上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主要的茶叶产地和代表名茶。 (5)清代:茶叶产区更加扩大,茶园面积达40-46.7万吨,1886年产量达22.5万吨,
茶树栽培学
绪论
茶树栽培学是研究茶树生长规律、生态条件以及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科学。 即茶树的生物学问题;茶树与外界条件的关系问题;外界条件综合影响作用问题。
茶树的生物学知识有: 茶树的形态特征 茶树的营养特点 茶树的生长发育特点 各种生态因子与茶树的关系(光、温、水、土壤、生物……)
1.3 茶树的对外传播 目前全球共有茶叶生产国 60 个。茶叶主产国除中国还有: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 日本、印度尼西亚、土耳其等国,这些国家的茶树种质、茶树栽培管理、茶叶加工 技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我国传入的。
传入日本:806 年,日本留学僧空海弘法来我国留学,把我国的茶籽和饼茶带回, 815 年在近江、丹波、播磨等栽茶并学习制茶。1191 年荣西又来我国学习,传去釜 炒茶(炒青)制法。1661 年日本高僧隐元用我国的烘焙法制造隐元茶。1783 年长谷 宗一郎用我国的炒制绿茶,1835 年宇山本用覆下茶园生长的鲜叶,仿效我国唐代的 蒸青制法加工出“玉露茶”。1875 年又由我国传入红茶制法,1888 年首次试制乌龙茶, 1898 年开始制造红、绿砖茶。1926 年仿效我国珠茶制法,生产出“玉绿茶”(Gurie)。
茶树栽培学实验讲义-2016
生状态,叶片着生状态分为上斜(夹角<45°) 、近水平(45°≤夹角<90°) 、下垂(夹角≥90°
5
不同品种叶片植物学特征记载表
项目
品种 1
标 品种 2
本
平
平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均
均
树型
树姿
叶长(cm)
叶宽(cm)
叶面积(cm2)
叶型
叶脉对数
二是叶脉网状。叶脉是茶树分类的依据之一,主脉明显,在叶片的中央部位,主脉两边 分出 8-15 对(少数在 5-7 对)侧脉。主脉在叶正面呈凹痕,在叶背面呈突起状。侧脉末端 伸展到叶缘约 2/3 处,即向上弯曲,呈弧形与上一条侧脉相连接,主侧脉构成明显的封闭状的 网状结构。由侧脉再分出细脉,细脉向叶缘伸展到锯齿部位的小腺体里。
三、材料与设备
(一)材料 不同品种的花、果实。 (二)设备 显微镜、徒手切片用具、盖玻片、载玻片、放大镜。
四、步骤及方法
(一)每组 5 人,采 2 个品种的正常花朵 10 朵 (二)描述花冠颜色、外形、重叠情况、花萼颜色等。 (三)测量大小、花柄长短、花萼、花瓣、雄蕊数量、花柱长度、裂数等。 (四)选取正常茶果 10 个,观察测定其形状,每果的种子数、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将 其结果填入表。
基部广阔肥厚,光滑带革质,少数有毛。花受精后,萼片闭合包裹子房越冬,一直到果实 成熟也不脱落,称“萼片宿存”。 3. 花冠:呈白色、乳白色,少数粉红色,由 5-9 片组成,也有多至 20 余片的,花冠上部分离而 基部联合,与雄蕊外轮合生在一起。 4. 雄蕊:数目很多,一般在 200-300 枝之间,由花丝和花药组成,3-5 个花丝结合成合成一组, 花丝白色或粉红色,排列成数圈,花药由两个花粉囊构成,内含无数花粉粒。 5. 雌蕊:由子房、花柱和柱头组成。花柱顶部为柱头,自花柱 1/2 或 1/3 处分裂,因品种而 异,有 2-6 裂,花柱基部膨大部分为子 房,分 3-5 室,每室 4 个胚珠,子房上大都着生茸 毛,极少数无茸毛。 (二)茶果的形态 1. 茶果:未成熟茶果,果皮为绿色,成熟时为棕绿色或绿褐色。茶果形状多样。与果内种子 粒数有关,有球形(1 粒 )、肾形(2 粒)、三角形(3 粒)、方形(4 粒)、梅花形(5 粒)。 2. 种子:为棕褐色或黑褐色,有近球形、半球形和肾形,由种皮和种胚组成。种皮分内外种 皮。种胚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四部分组成,子叶两片,胚夹于子叶基部与子叶柄相 连。
精品课程《茶树栽培学》课件 第五章 茶叶品质与生态条
制成的。试验结果表明,以黄色覆盖物作
为遮光材料,遮光率为30%—40%的条件,
有利于氨基酸总量,尤其是茶氨酸、谷氨
酸、天门冬氨酸、精氨酸等含量的增加。
2021/7/23
11
光质对茶叶的品质也有明显的影响,红 橙光利于多酚类的合成,能提高茶叶滋味 的浓度。蓝紫光则利于氨基酸、咖啡碱、 芳香物质的合成,对提高茶叶鲜爽度有利。 黄色覆盖有利于提高茶叶产量和提高鲜叶 水分、叶绿素和氨基酸的含量,因此,对 提高绿茶和乌龙茶的品质也十分有利。
2021/7/23
24
不同pH值条件下,不仅茶树生长情况、光合作 用效率、对养分的吸收功能有着显著的差异,而 且对茶叶品质成分的合成和积累也有明显的影响。 茶多酚是由糖类物质经过代谢转化而形成的,由 于pH值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光合产物一糖类 物质的合成和积累数量的多少也就直接影响着儿 茶素、茶多酚物质的合成数量。因此,茶树在适 宜的pH条件下,儿茶素、茶多酚的含量往往较 高,而在不适宜的pH条件下含量就明显降低。
2021/7/23
19
3. 水分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茶
树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的主要来源是土壤
水分,一般认为70%-90%的田间持水量,
对茶树生长最为适宜。水分不仅关系着茶
树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而且还关系着芽
梢内含成分的形成和积累。茶园空气湿度
大时,往往可形成云雾,以致改变光质,
2021/7/23
9
遮光处理后儿茶素含量有所下降,其中主要是表 没食于儿茶素含量的下降较为明显,而对酯型儿 茶素影响不大。对红茶品质来说,茶多酚和表没 食于儿茶素的下降,在制茶中不利于形成更多的 茶黄素,因此,对红茶品质而言,遮光程度不宜 过高,一般以遮光率30~40%为宜。在生产上, 可采用如下方法:
茶 栽培技术重点讲义资料
茶栽培技术高产优质茶叶栽培技术2015-12-25 15:05:00 中国食品科技网一、什么是高山茶通常把海拔600米以上地区所产茶叶通称为高山茶。
高山茶以其品质优、无污染、低(甚至无)农药残留等特点,正日益深人人心,成为广大消费者的首选茶叶饮晶。
茶叶起源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带,在其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喜荫好湿、喜漫射光特性。
高海拔地区植被茂盛、山高云雾多,因此湿度大、漫射光多,有近似其起源区生态特点,利于茶树生长发育。
高山茶区一般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日夜温差大,利于茶树光合物质的积累转化,具备了制出好茶的鲜叶原料基础。
但高山地区日照时数少,热量条件较差,茶树生长时间较短,易受霜冻危害,降雨量较大,易发生水土流失,有时夜温较低,不利乌龙茶制作。
二、茶园高标准建立有何技术要点1、严格选地。
新建茶园应据茶树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选择土壤 PH4.5―6.5的结构良好的红黄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坡度25度以下,水源充足,交通电力通讯方便的缓坡地带。
并按无公害茶叶生产要求进行大气、土壤、水质的检测。
2、统一规划。
要围绕水土保持、生态平衡这个中心,因地制宜,以茶为主,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认真做好道路排灌系统的设计,合理布局茶行及茶园遮荫树配置(一般亩植8―10棵柿、梨为宜)。
3、表土回沟开垦。
在规划好的的茶行上挖种植沟,先将表土约10―20cm左右,挖去放在两种植行间或内壁,再将新土挖去 20cm左右放在另一茶行间或在外埂,再把底土心土挖松25cm左右,施人基肥,并充分混拌心土和基肥,再将表土翻人种植沟,拣去石块、树根,做成种植条行以备种茶。
利用老茶园开垦条沟进行种植的,须用五氯硝基苯进行消毒处理。
4、施足基肥。
要求亩施有机肥500kg以上,磷肥50kg左右。
三、茶树定植有何技术要点?1、选用良种壮苗。
2、适时栽植。
种植时期一般以幼苗休眠期为宜,春栽以立春至惊蛰为好,秋栽以寒露、霜降前后的小阳春气候为好。
茶树栽培学-2-5
高温、低温季节生长都较迟缓,甚至停止。
气温越高,嫩叶展开与增大增厚也越快。同时嫩叶转变 为绿色加快,对夹叶发生量增加,多酚类物质含量增多, 茶氨酸和氨基酸总量下降,使滋味苦涩,品质 下降。
积温:指某一时期,温度在某一范围内的总和。 积温分为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两种。 活动积温:指植物在某一生育时期或年生长期中高于 生物学最低温度(又称生物学零度,茶 树一般以10℃为生物学零度,它可根据不同地区、不 同茶树品种进行求算)日子的温度总和。 有效积温:指植物某一生育期或整个年生长周期中有 效温度之总和。有效温度是活动温度与生物学最低温 度之差。
土壤地下水位:低于土表1.5m。(过高,土壤孔隙被 水份堵塞,根系不能深扎,缺氧,烂根,枯死)
土壤化学环境
pH4.0-6.5,极大多数4.0-5.5(高产优质)
>6.5 生长不良,叶色发黄;根系发红变黑 <4.0 叶绿—暗---红 ,根系粉红色、
嫌钙、土壤中超过0.2%,有害。
各光质下,茶树叶片光合强度高低依次为:黄光>红 光>绿光>蓝光>紫光。 与白光相比,红、黄、绿光促进芽梢伸长、叶面积扩 大,蓝、紫光抑制芽梢伸长、叶面积减小; 对光质反应敏感,可以采用不同滤膜覆盖提高茶叶品 质,提前开采。
5.1.2 温度与茶树生育
茶树生育对气温和地温有特殊的要求。 气温:需要合适的温度,有一定的积温。 茶树生育的每个阶段,都有三个基点温度,即最低温 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
“风打山梁,霜打洼”:冬季晴天的条件下,冷空气 向低洼地段汇集,处在谷底的部位温度较低,常易引 起茶树冻害。在寒潮或冷空气南下的天气,坡顶迎风 面的温度最低,谷底的温度相对较高,受冻严重的地 方不是在谷底,而是在坡顶。 在冻害严重的地区,茶树应避免在坡顶和坡脚处种植; 在低洼处种茶,应选择耐寒性强的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宋代:饮茶风俗相当普及,“茶会”、“茶宴”、“斗茶”之风盛行,促进了茶叶生 产的发展,许多产地竞相选好的茶树品种,加工好茶以作斗茶用,促进了茶树品 种的研究和选择,推动了茶树良种的种植。有关茶叶方面的著作增多,如:《大 观茶论》(宋徽宗赵佶)、《东溪 试茶录》、《北苑别录》。
(3)元代:茶区又有新的拓展,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淮南及广东、广西一带, 全国茶叶产量约10万吨。
(1) 隋唐:隋统一全国并修凿了南沟通南北的运河,对促进唐代的经济、文化以 及茶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饮茶之风盛行。如《封氏闻见记》载:“古人亦饮 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在浙江 盛产紫笋茶的顾诸山建立了首座“贡茶院”。公元780年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问世。唐代的茶叶产地达到了我国近代茶区相当的局面。
(4)明代:茶树栽培面积继续扩大。公元1405-1433年,郑和把茶子带到台湾栽种, 开辟了我国台湾茶区。从云南向北绵延一直到了山东的莱阳。种茶技术有了新的 发展,如:茶树繁殖除用种子直播外,还采用育苗移栽法;提出了茶园间作。基
本上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主要的茶叶产地和代表名茶。 (5)清代:茶叶产区更加扩大,茶园面积达40-46.7万吨,1886年产量达22.5万吨,
无公害茶树栽培技术 繁殖与建园、耕作与水肥、修剪与采摘 病虫防治、灾害防护及茶园改造 无土栽培
第一章
1.1 茶区分布概况 1.1 世界茶区分布: 世界种茶国家 60 个:
洲别
茶区分布与茶树栽培发展概述
产茶国家名称
亚洲
非洲
美洲 大洋洲 欧洲
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印度尼西亚、日本、土耳其、伊朗、 马来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巴基斯坦、尼泊尔、 菲律宾、韩国等等 肯尼亚、马拉维、乌干达、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刚果、毛里求斯、罗 得西亚、卢旺达、喀麦隆、布隆迪、扎伊尔、南非、埃塞俄比亚、马 里、几内亚、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津巴布韦等等
二、江南茶区 位于长江以南,北起长江,南到南岭,东临东海,西连云贵高原。包括浙江,皖南, 苏南,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北部等。气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 霜期和茶树生长期均长。属适宜区,品种以灌木型居多,品种资源丰富。 该区以发展红茶、绿茶为主,砖茶、乌龙茶为辅。名茶有西湖龙井、君山银针、洞 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武夷岩茶和庐山云雾等。
⑵ 山茶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山茶属植物现有 200 余种,其中 90%以上集中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及南部,以云南、 广西及广东横跨北回归线前后为中心,向南北扩散面逐渐减少。张宏达认为,山茶 属植物在系统发育上的完整性和分布方面的集中性,足以说明我国西南部及南部不 仅是山茶属的现代中心,也是它的起源中心。
二、茶的发现 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相传在公元前 2700 多年以前的神农时代,神农为普济众生,尝百草,采草药,虽日遇七十二毒,得茶 而解之。自茶在神农时代发现以后,并逐步加以利用。 因而利用茶叶的历史年限达 2700+2000=4700 年之久。
三、茶树的栽培简史 秦以前为茶树和利用茶的起始时期。
茶树栽培的扩大时期: 公元前 221 年至公元 589 年,即秦汉到南北朝时期,这一阶段是茶树国;宗教-佛教、道教的兴起。道教视茶为养生之“仙 药”。
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公元581-1911年,即隋唐至清代。
1.2 我国茶树栽培发展简史
一、茶树原产地 茶树原产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 证据: ⑴ 野生大茶树的发现 四川南部及东南部:树高 6-14m,叶大 14.4×6.7cm 贵州道真县:树高 13m,叶大 21.2×9.4cm
云南:是发现野生大茶树最多的地方。其中有历史达 1700 多年的野生茶树王。最高 的野生茶树达 31.2m,是目前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最高茶树。
出口量13.4万吨。并形成了以茶类为中心的栽培区域。茶树种植技术有了新的发 展,在茶树繁殖上,发明了用茶枝扦插和压条进行茶树无性繁殖;在茶园覆盖干 草以抑制杂草滋生;对茶树进行修剪以促其更新复壮。
茶树栽培的衰落期:公元 1911-1949 年,即清末至解放前
国外植茶业兴起,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引入我国先进栽培技术,并相继用机械大量 生产红碎茶竞相出口,致使世界茶价下降,我国的植茶业受到很大影响。 国内战乱频起,苛捐杂税,经济萧条,民不聊生,茶园荒芜,植茶面积锐减,茶叶 产量剧降,到解放前夕,全国仅有 15.4 万公顷,产茶 4.1 万砘,出口茶 0.89 万吨。
传入印度尼西亚 1827 年由爪哇华侨第一次试制样茶成功,遂派荷属东印度公司的茶师杰克逊来我国 学习研究,共计六次.1832 年杰克逊第五次来中国时,从广州带回制茶工人 12 名, 并各种制茶器具,传授制茶技术,至 1833 年爪哇茶面市。1858 年在巴达维亚设立 制茶厂,1878 年改用机械制茶,提高品质。1894 年由我国茶工制成第一批苏门答腊 茶。
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1949-
在产业上: 50-60 年代,对荒芜茶园垦复,并对旧茶园进行改造,新发展 54 万公顷集中连片新 茶园,新建 300 多个大型茶场或茶厂,500 多个茶叶生产基地和 28 个茶叶出口生产 体系。山东、西藏和新疆试种茶树获得成功,茶叶产地由原来的 14 个省(自治区), 500 余个县(市),扩大到遍布 20 个省,近 1000 个县。1970 年茶园面积达 48.7 万 公顷,居世界第一,1980 年增至 104.1 万公顷,1990 年为 106.1 万公顷,1997 年为 107.6 万公顷。2005 年以前,我国茶叶产业在世界的位置一直为:茶园面积第一、 产量第二、出口第三。
在科研上: 建立了茶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机构体系。建立国家、省、地(市)各级茶叶研究所, 茶叶示范场,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茶树种质资源圃。 设立了茶学学科,专门从事茶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设有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学 历教育,茶艺师、评茶员、茶叶加工工等职业技能培训教育。
科研取得丰硕成果: ⑴ 茶树栽培原理及其基础研究:相继开展了对茶树器官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茶树生物学年龄变化,各器官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相关性,适生条件、茶树的光合、 呼吸、营养、水分和抗性生理机制,茶树生态生理、激素生理,组织培养和遗传物 质的研究。 ⑵ 茶树品种资源调查和瓣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审定了全国优良品种 76 个(三批); 收集茶树种质资源 3600 多份;建立了两个国家级种质资源圃;建立了一批良繁基地。 ⑶ 研究和推广了一些优质高产技术:“茶树矮化栽培”、胶茶间作、茶园覆盖栽培、 选用早生品种,加大秋冬基肥及早春施氮肥的用量,推行秋茶后或春茶后修剪,前 期采名优茶、中后期机采大宗茶的技术,配合名优茶生产,设施茶园早生栽培迅猛 发展,成为提高茶叶生产效益的一项有效途径。
茶树栽培学
绪论
茶树栽培学是研究茶树生长规律、生态条件以及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科学。 即茶树的生物学问题;茶树与外界条件的关系问题;外界条件综合影响的作用问题。
茶树的生物学知识有: 茶树的形态特征 茶树的营养特点 茶树的生长发育特点 各种生态因子与茶树的关系(光、温、水、土壤、生物……)
第二章 茶树生物学特性
2.1 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2.2 茶树形态特征及解剖结构 2.3 茶树总发育周期 2.4 茶树年发育周期 2.5 茶树的适生环境 2.6 茶树营养特性及吸肥规律
2.1 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属山茶科山茶属茶种。 茶树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 (L.) O.kuntze 其中,Camellia 是属名,指山茶属;sinensis 为种名,指中国种;L.为瑞典植物学家 林奈名的第一个字母;O.kuntze 为德国植物学家孔采。(L.) O.kuntze 茶树定名者的 姓名。
阿根廷、巴西、秘鲁、墨西哥、玻里维亚、哥伦比亚、危地马拉、厄 瓜多尔、巴拉圭、圭亚那、牙买加等等 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等等
俄罗斯、葡萄牙等等
其中亚洲占茶叶总产量 87%,非洲占茶叶总产量的 10%。 主要产茶国有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日本、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等。
1.2 我国概况 我国茶区辽阔, 东自东经 122°的台湾阿里山,西至东经 98°的西藏察隅河谷,南自北纬 18°附近 的海南岛的琼崖,北至北纬 39°的河北太行山南麓。 可以分为四大茶区 一、江北茶区 位于长江以北,南起长江,北至秦岭,淮河,西起大巴山,东至山东半岛沿海地区。 包括皖北,陕西,苏北,山东,河南,甘肃等。气温低,积温少,降水少,茶树生 长期短,属次适宜区,品种以灌木型居多。 该区为我国最北的茶区,以发展绿茶为主。名茶有六安瓜片,紫阳毛尖,信阳毛尖, 霍山黄大茶,舒城兰花茶等。
三、华南茶区 位于欧亚大陆东南缘,是我国最南部茶区。包括广东、广西、台湾、闽南等茶区。 南部为热带季风气侯,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充沛,常年在 1200-2000 毫米,茶树生长期长,属最适宜区,品种主要为大叶种,中、小叶种也有分布。 该区以发展红茶、乌龙茶为主,名茶有铁观音、凤凰单枞,冻顶乌龙等。
传入俄罗斯 1833 年向我国购买茶籽、茶苗,栽植于尼基特植物园内;1884 年索洛左夫从汉口运 12000 株茶苗和成箱茶籽,在外高加索巴统附近,开辟了一个小茶园;1889 年吉霍 米罗夫为首的考查团到中国和其他国家去研究茶叶的产制,回国后在巴统附近开辟 茶园 15 公顷,后来扩充到 115 公顷。在沙里巴乌尔设立一个小型茶厂。1893 年波 波到我国访问,回去时,购买了茶种和几万株茶苗,并聘了 10 名茶业工人到高加索。 在巴统附近郊区种植 80 公顷茶树,并且完全按照我国形式建设了一座小型的茶厂, 依照我国制茶法生产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