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鉴赏二(含解析)
全国二卷部分省市2019届高三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宝鸡一模(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欧阳修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
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
那堪疏雨滴黄昏。
更特地、忆王孙。
(注]①谢家池:据《南史.惠连传》载,谢灵运有诗云:“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②江淹浦: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描摹各种类型的离别情态。
③王孙:公子,指远游之人。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栏干十二独凭春”,点明时间地点人物,表明主人公凭栏远眺了很久,表现了心情的焦虑急切。
B.“晴碧远连云”-句,写出了春草的颜色,春草在晴天显得更绿,既从侧面咏叹春草,又烘托了离别的忧愁。
C.下片前两句,作者连用两个典故咏物抒情,丰富了词作的内涵,为诗歌的最后两句抒发离愁做了铺垫。
D.抒情主人公应是一-位思妇,她于当春之季,独上翠楼,无论艳阳晴空,还是疏雨黄昏,都在思念离人。
15.做词如同做画,有点染之法。
即先点出中心物象,然后就其上下左右着意渲染。
本词在描绘春草时是如何运用点染手法的?请具体分析。
(6 分)14、B15、正确答案①“晴碧远连云”- -句是点,“千里万里,二月三月”,两句为染;②“千里万里”承接远连云从广阔的空间上渲染,极言春草的绵延无限;③“二月三月”呼应首句一个“春”字,从草生长的时间上渲染,极言春“草滋生之盛。
咸阳一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闻泉李咸用浙浙梦初惊,幽窗枕簟清。
更无人共听,只有月空明。
急响穿岩曲,低应过石平。
欲将琴强写,不是自然声。
1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第一句点题,写诗人初闻泉声的状态,其中“梦初惊”写泉声将睡梦中的诗人惊醒后引起的心理反应,该句对其刻画的惟妙惟肖。
B.诗歌第二句用“窗”的“幽”和“枕簟”的“清”描写居室的幽深安谧以及诗人卧具的洁净,以此营造出一种清幽、恬静的意境。
2019年至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阅读题及答案
2019年至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阅读题及答案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阅读题(课标全国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解析】本题考查了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水平层级D。
第一问主要从“雨雪隔榆溪”“狐迹、天寒、地暗”能够看出。
第二问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由“从军度陇西”知是士卒远征,“别路”与之对照,当指告别家乡之路。
本题难度不大,考生要仔细研读诗句,体会“狐迹、马蹄、天寒、地暗”的意象的含义,避免错解。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
“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水平层级D。
第一问对表达技巧的理解,一定离不开诗句的内容,所以要结合两句诗的意义分析其“好处”。
第二问通过对全诗的理解不难看出是征人思乡。
考生往往在第一问上犯难,其实,理解了诗句的内涵,其表达效果自然就出来了,所以,关键还是对诗歌的解读和理解上。
【答案】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但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是生动的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
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阅读题(大纲全国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精品文档】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项训练·古诗鉴赏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项训练·古诗鉴赏全国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鷃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全国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1 含解析
2-2-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一、对点练1.(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答:【解析】诗中描写“陈居士”动作、神态的诗句:“楚酒困人三日醉”“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醒来推户寻诗去”。
由此可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诗歌后面的注释,“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答案】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
“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菊花李商隐【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解析】诗的前四句依次对应色美、味香、品高。
一方面从菊花本身的特征入手,另一方面联系人物的德行揭示菊花的高贵品质。
【答案】①色美:花心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
②味香: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
③品高:将菊花的色、香与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
3.(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陵望汉江李白【注】①派:河的支流。
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解析】一、二句中“回万里”“九龙盘”写汉江水势浩渺,一泻万里,支流众多,流域广大;第三、四句中,“豁中国”“飞迅湍”写其气势磅礴,景象阔大。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之古诗歌阅读试题解析
[15]据题精答——简答题目 ①词句入手,检索形象,加工为意象,归结感情; ②要点无一词遗漏,回答无一句废话,晓畅合理。
文字 入手
简答题目回答流程 形象·意象 检索·加工
感情 领悟
15.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 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参考答案] 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这副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 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 有什么作用?(6分)
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 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 从容之致。
[例三·2019年全国课标三卷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 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 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 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 惠,受恩必报。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 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 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 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 者的主观感受
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 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①《酬乐天扬州酬初乐逢天席扬上州见初赠逢》席对上仗见工赠稳,用典精当, 语言雅丽平巴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②这几句诗怀则旧采空用吟了闻民笛歌赋俚,曲到的乡表翻现似手烂法柯描人写。田野风光 和劳动场景沉,舟语侧言畔通千俗帆浅过显,,病清树新前流头畅万。木春。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3 含解析
2-2-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对点练1.(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插:通“锸”。
铁锹。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答:【解析】(1)叙述手法。
首先从叙述角度来看,本诗是从采地黄者的角度,以采地黄者的口吻讲述了采地黄和卖地黄的事。
诗人在客观的叙述中寄予了对以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那些豪门贵族的痛恨之情。
(2)对比手法。
诗人将采地黄以求度过饥荒的贫苦农民与朱门家的白面郎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
一是把农家与朱门的不同身份进行对比,二是将采地黄者与白面郎的形象进行对比,三是把采地黄者饥饿无食与白面郎的马吃地黄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在反复的对比中揭露了两个阶级的贫富差距。
尤其是结尾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人不如马这一现象,使人在深深同情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时,激起了对那些豪门贵族的切齿痛恨。
【答案】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
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2.(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三 名句名篇默写2-3 含解析
2-3[名句名篇默写]1.(2018·河南中原名校质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三句,以螃蟹设喻,从反面论述要专注、持之以恒。
(2)杜甫《望岳》中直接写出泰山汇聚自然美景和南北风光不同的两句是,。
【答案】(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2.(2018·湖南益阳市湘潭市调研)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连用三个排比句,一个人犯了过错然后才会去改正,,,论证了人必须经过挫折和困苦才能有所作为。
(2)苏轼《赤壁赋》中以江水、明月为喻,认为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紧接着说:“,,!”【答案】(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3.(2018·河北名校联盟监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月出之后江面的景色是:“,”;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句,作者用比喻手法描写了江水的汹涌。
(2)《离骚》中屈原以“,”描述了群小对自己的嫉妒及诬陷。
【答案】(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卷起千堆雪(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4.(2018·江西省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鱼我所欲也》中,鼓励人们像贤者一样坚持向善的句子是:,,。
(2)《离骚》中屈原用佩戴香草鲜花来表明自己对人格美的追求的句子是:,。
【答案】(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5.(2018·江西六校第五次联考)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的句子是:“,。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秦若能改换对六国之民的态度,秦的历史将会改写的名句是:“,,?”【答案】(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6.(2018·河北邯郸市摸底)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含参考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南阳期末(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世俗生活,信奉佛教,晚年便归隐于终南山,“南山陲”指他的别墅所在地。
B.作者经常独自一人游山赏景,自得其乐,“胜事”指的是山中美景。
C.颈联具体描写游玩的情景,作者沿着山溪走到水的尽头,便坐下来欣赏白云从山间升起,闲适之情溢于言表。
D.作者在游山过程中偶然遇到一位老人,与之谈笑甚欢,竟舍不得让老人回去了,由此可见作者的悠闲和热情。
’15、颔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14. D(“舍不得让老人回去”错,“热情”之说不当)15. (6分)两个字是“独”“空”。
(2分,每个1分)“独”,只身一人,诗人独自游山,随兴而为,自由自在,满眼美景不需与人共享,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2分)两字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归隐生活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2分)(意合即可)郑州市第一次质量预测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剡中石城寺赵嘏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
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
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 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而次日黎明因要离去内心又为尘世思虑所扰。
B. 颔联写诗人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憾。
C. 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离别此地倍加惆怅,只能回望此山以慰藉情怀。
D. 作品以时间为序结构全篇,熔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情意自远,饶有韵味。
15. 请结合全诗,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答案】14. B 15. ①写景上视听结合。
竹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松枝在雨后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描绘了一幅山林清晨图景,营造出幽深、静谧、出尘的氛围。
2019届人教版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统训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人教版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统训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旅居安南杜审言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1. 请简要解说诗歌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围绕首联来写的。
2. 简要分析诗歌的尾联与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中的后两句中表现手法和抒发情感上的异同。
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题。
州宅堂前荷花范成大①凌波② 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①范成大(1126—1193),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
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
②凌波:水面之上。
1. 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试作具体分析。
2. 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
3.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题。
春日游北园寄韩侍郎周朴灼灼春园晚色分,露珠千点映寒云。
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
冷酒杯中宜泛滟,暖风林下自氛氲。
仙桃不肯全开拆,应借余芳待使君。
1. 请对颔联“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进行赏析。
2.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题。
点绛唇·丙寅① 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大雨作张元幹②山暗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③ 。
故人何处。
一夜溪亭雨。
梦入新凉,只道消残暑。
还知否。
燕将雏去。
又是流年度。
【注】①丙寅,宋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当时秦桧执政,张元幹已去官多年。
②张元幹,南宋主战派,曾入仕途,后因词得罪秦桧被削除名籍,长期闲居。
③“暝鸦接翅啼榕树”,指傍晚乌鸦啼声不断,一个接一个回到榕树宿巢。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诗歌鉴赏二陕西.
2019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诗歌鉴赏(二)(陕西) .【一】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边的诗歌,完成8—9 题。
画鹰①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 。
绦镟③光堪摘,轩楹④ 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创作于开元末年〔741 年〕,是杜甫初期的作品。
②愁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忧虑的模样。
③绦〔t ā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
镟〔 xuà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
④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窗柱。
8、作为一首“题画诗” ,本诗既描述了诗人眼中所见之鹰,又写到了诗人心中所想之鹰,请联合详尽诗句解析这类手法的妙处。
〔5 分〕答: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感情?请联合诗句简要解析。
〔6 分〕答:8、〔 5 分〕答:诗人这是运用了虚实〔实写与想象〕联合的手法。
实写如“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的描述显现了画中鹰威猛敏锐、气概非凡的特色;〔2分〕虚写〔想象〕如“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经过想象雄鹰与凡鸟搏击的激烈情形,显现了鹰傲视群鸟、勇敢不屈的特色。
〔2 分〕这样的写法使鹰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1 分〕9、〔 6 分〕〔1〕经过画鹰神彩飞动、气概非凡、呼之欲出的描述〔解析 1 分〕,表现了诗人对画家高妙技法的赞叹之情。
〔感情 1 分〕;〔 2〕经过画鹰欲取猎物的描述,展翅搏击的想象〔解析 1 分〕,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高昂奋斗的心志〔感情 1 分〕;〔 3〕“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经过画鹰搏击凡鸟,其毛血洒落荒野的想象描述〔解析 1 分〕,表现出诗人鄙视平庸或愤世嫉俗的感情〔感情 1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8——9 题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8.“迟日江山丽”的“丽”字写出了春季如何的景色?9.诗的【三】四两句运用动静联合的方法描述光景,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感情?8.〔 2 分〕用“丽”字,表现了春季阳光普照,溪水映日的艳丽景色。
全国及各省2019年高考语文卷【古代诗歌鉴赏题】汇集解析卷
全国及各省2019年高考语文卷【古代诗歌鉴赏题】汇集解析卷(一)(2019全国I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4.C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义、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2 鉴赏诗歌的语言通
鉴赏诗歌的语言一、对点练1.(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重点考查炼字。
解答本题,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句意,把握“望”“空”的基本义和语境义,联系语境分析比较其表达效果,明确用哪个更好。
作答时,要先明确用哪个更好,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2015·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过大通驿①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答:(2)诗题的“过”字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解析】(1)鉴赏诗歌中的关键词,首先要明确词义,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本题中的“软”既可以看作形容词,形容风很软,也可以看作动词,微风吹拂,使江水变得绵软,这是一语双关的用法。
答题时,理解“软”字的意思,并指出手法,再指出其表达效果,然后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回答本题首先明确“过”的词义,“过”有经过,路过的意思。
诗题中的“过”字在文中主要体现在时间、地点与景物的变化上。
答题时抓住“遥辨市”“忽移湾”“一江水”“九子山”等表示移步换景的词语来回答。
【答案】(1)“软”可形容风,即微风吹拂,给人以软绵绵的感受;又可形容江水,即微风吹拂,江面微波荡漾,江水像绸缎一样波动铺展开来。
2019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2019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全国新课标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②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注 ] ①周朴 (? ~878) :字太朴,吴兴 ( 今属浙江 ) 人 .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忧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波折.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旳感情?请简要剖析( 5 分)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富强,看此刻唐王朝旳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顾”之情油然而生.9.你以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办理情况关系旳?(6 分 )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诗歌简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旳感情极其忧愁,这忧愁是由荒郊中看到旳景色惹起旳:泾水弯曲折曲靠在遥远旳村庄旁边;由于过多旳放牧牛马,春季旳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旷野上旳田地没有人耕作,只有秦代时旳古碑还在,还可以证明这里以前旳兴隆;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环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分外惨淡,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 看到这荒芜旳风景,想当年秦国何等富强,再回忆唐王朝旳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芜,于是“不堪回顾”之情油但是生.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旳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悲凉没落旳光景,表达了自己旳怀古伤今之情. 在情况办理上,用极富特点旳荒芜光景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旳哀叹. 颈联采纳拟人,写景仔细入微.(全国纲领卷)12. 阅读下边这首宋词,而后回答以下问题.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作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 ,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沉静 .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先人以为雁能传书.(1)从上、下两阙旳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旳?请简要说明.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旳. 上阕写旳情况发生在白天“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睡旳情况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沉静时.分析:答出以时间为线索旳给 1 分,能简要说明旳给 2 分 . 意思答对即可 .(2)简要剖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旳心情.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旳心情 . 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旳信息,但盼来旳不过“无雁影” ;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以后,却愁上加愁,于是叹息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分析:答出心情旳,给 2 分;能简析表现旳,给 3 分 .赏析:此词以岁月旳变换为线索,表现了暮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旳悲凉孤单感.作者意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倒是写环境,而白天萧瑟清寒旳环境浸透了主人公旳凄清之感,夜半沉静冷淡旳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旳孤单感.词一开篇就推出了一个阴雨绵延,有时转晴,却已黄昏昏暝旳凄清旳秋景,这其实很象是物化了旳旅人旳心境,难得有片晌旳明朗. 这样旳环境中,孤单旳游客,默立客舍庭中,蒙受着一庭凄冷旳浸润,想念着亲友 . 突然,一声长鸣隐约地从云际传来,仿佛是鸿雁声声;但是,四望苍穹,暮云璧合,并没有大雁旳踪迹.过片“更深人去沉静”把上下片很自然旳连接起来,并且将词境更推动了一步. “人去”二字突兀而出,正写身世旅途旳旅伴聚散无常,也就愈能烘托出远离亲人旳凄凉. 同时“人去”二字也响应了下文孤灯、酒醒. 暂时旳聚会酒阑人散了,只有一盏孤灯摇摆旳微光把自己旳影子投射在粉壁上. 此时此刻,人多么希望自己尚在酣醉之中呵. 可悲旳是,恰恰酒已都醒,清醒旳人是最煎熬过漫漫永夜旳,旅思乡愁一并袭来,此情此景,人何以堪!这首词全无作者贯有旳明丽之彩,全部旳不过一抹凄冷之色.这首词本名《清商怨》,源于古乐府,曲调哀婉 . 欧阳修曾以此曲填写思乡之作,首句是“关河愁思望处满” . 周邦彦遂取“关河”二字,命名为《关河令》,隐寓着羁旅思家之意 .自此,调名、乐曲跟曲词吻合一致了. 这首词不单吻合乐律,并且精于铸词造句 .“秋阴时晴”,一个“时”字表示了天阴了好久,暂晴难得而难得. “伫听寒声”两句写得特别委宛生动.寒声者,秋声也 . 暮秋之时,万物在萧瑟北风中发出旳呻吟都能够叫做寒声. 此词中孤旅屹立空庭、凝思静听旳寒声,本来是云外旅雁旳悲鸣. 鸣声由隐约到清楚,待到飞临头顶,分辨出是长空雁叫,勾惹起无穷归思时,雁影却被茂密旳阴云遮去了. 连南飞旳雁都因浓云旳阻隔而不可以一面,那是何等凄凉旳情况. 整首词中几乎无一字一句不是经过故意旳思索. 能够说通篇虽皆平时字眼,但此中包含旳深厚情思却有千钧之力. 这也是周邦彦词旳一大妙处 .此词自然浑成主要表此刻语言平和无雕琢,而意象鲜亮,人与物、情与境,浑然融为一气. 故戈载评曰:“其意淡远,其气浑朴. ”(《宋七家词选序》) .(北京卷)阅读下边这首诗,达成12、13 题示秬秸○1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许多差也. 由于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1. 张耒,北宋有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说明:○ 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12. (7 分)...1旳一项为哪一项( 3 分)○ 以下旳理解和赏析,不正确A. 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旳因由和目旳,突显了诗作内容旳真切性.B. “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C. 卖饼儿穿着单薄,凛凛旳北风吹透了他旳衣衫,他去担忧饼冷难卖.D. 作者在诗旳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劝告,点了然本诗旳题旨.【参照答案】 B【试题剖析】应为突出卖饼儿起得早 .2.(4分)○ 这首诗旳写景叙事,平实而富裕神韵,请联合详细诗句作简要剖析【参照答案】重点一:平实,没有华美词采,理解如话,平时浅易. 如“ 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 .重点二:有神韵,写景、叙事,包含丰富. 如,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双方面描绘了冷清空寂旳风景,流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旳怜悯和关心.【试题剖析】审准题是解答这道题旳重点,这道题隐含了两个要求,平实和有神韵,答题时不行偏废 .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旳孩子而作,请对此中旳教育内容和所用旳教育方法加以概括,并联系实质谈谈自己旳感觉. (许多于200 字)( 10 分). 【参照答案】第一问:教育内容:重点一: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重点二,要有追求,锲而不舍,勤恳而不懒惰.第二问:重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乏味说教. 重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旳孩子.【试题剖析】要解合文本并有自己旳感觉.(天津卷)14. 阅读下边旳诗,按要求作答.(8分)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瞬间卷沙岸,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乱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四库全书》.(2分)(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成效?请联合诗句简析( 2)请联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 (3 分)(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能够放在开头,你以为好仍是不好,为何?(【参照答案】( 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旳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阵容之大 .二、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风景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旳心情;三、不好,开篇写骤雨至,先发制人,和结尾雨旳突然停止形成响应,表现出作者谋篇布局旳艺术匠心. 假如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绘旳重心,冲淡了艺术成效3 分).好. 先写牧童悠闲自得旳情状,烘托出骤雨初至旳紧张场面,给读者供给了一个阅读视角,加强了身临其境旳艺术成效 . 而按此刻旳次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试题剖析】第一题考察炼字 . 第二题考察对某一句旳赏析 . 第三句考察谋篇布局 . 【高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旳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论文章旳思想内容和作者旳观点态度【易错提示】第二问使用旳表现手法剖析不出,主假如平时对表现手法旳理解主要限制在大体认识上,没有做到详细剖析.(重庆卷)12.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6 分 )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天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此刻哪些方面?请加以归纳. ( 4 分)答案:奔走繁忙 ( 几问津、忙于我 ) ,孤身在外 ( 孤枕 ) ,想念家乡 ( 乡国梦游落落 ).分析:首联起总括作用,从其余三联中归纳出与愁旳表现相关旳重点词语,) ,朋友零散 ( 交进行总结即可.(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旳作用. ( 2 分)答案:以各处翱翔旳沙鸥烘托作者旳孤单流浪.分析:沙鸥,是诗人们经常用来抒发心里因流浪无依而伤感旳意象. 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旷,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本诗也是这样,用沙鸥旳各处翱翔烘托作者旳孤单流浪.诗歌翻译:在这扬子江头我已经是几度经过渡口了,江中旳风波还像以前同样作为客人旳我却又添了新愁. 在船上,看到向西飞去旳白天比我还要繁忙,向南走去旳青山冷冷得讥笑我这个失落旳人. 单独睡去,却又为想念家乡旳梦惊醒,破旧旳衣服上还沾有京师旳灰尘. 朋友都像星星同样零星旳散落在各地,面对着江上飞来飞去旳沙鸥吟诗,联想到自己孤单漂泊旳情况,心中马上产生了怆然之情.(山东卷).14.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有名. 映地为天气,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1)联合全诗,简要剖析“映地为天气,飞空作雨声. ”旳妙处 .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旳角度描绘了山泉旳神态. 山泉缓和流淌时,清亮见底,水面照射天光云色 . 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 . 山泉固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旳奇观. 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 . 前两句写山泉旳平庸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旳奇景,为扬 . 为诗歌最后两句赞叹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中旳“山泉”拥有什么品行?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如何旳情怀?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拥有满涧平池之能旳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淡泊自然,高傲自守旳品行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漠高傲,率性自然旳情怀.(广东卷)10.阅读下边旳宋词,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7 分)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利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等候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1)词中所写旳春季旳最美好节气是什么时候?为何?联合词中旳描绘简要说明.(3 分)【答案】初春(初春). 从“莺初解语”旳“初”字,“微雨”旳“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旳特点能够看出. (黄莺才刚才懂得张口唱几句春季旳歌,天空也刚才下着如酥旳小雨,嫩嫩旳草尖刚才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察觉不到它旳存在,只有远眺望去,才发现有一层旳嫩绿铺在地面. 诗人所写旳这些光景都独具初春旳特点. )(写出“初春”,1 分;联合词中旳描绘简要说明, 2 分)(2)联合全词,简要剖析词中所表达旳思想感情.(4分)【答案】在作者眼中,初春明显是一年中最美好旳季节,应当倍加珍惜. 花还没有开放人就会老去,岁月易逝,不要等春季过去懊悔,因此不要浪费岁月,要在这个时候“醉倒”. 表达了对初春旳喜欢,掌握青春年光、人生中最美好旳岁月,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青春年光旳感情,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实时行乐,不要到年迈时懊悔颠倒、碌碌无为旳思想感情.(指明诗人旳思想感情和联合全词简要剖析,各 2 分)【诗词浅析】.这首词旳粗心能够联合韩愈旳《初春》来理解:“天街毛毛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利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可是苏轼也真是偷懒,一首中间差不多有一半化用或者直接引用韩愈旳诗,只有下阕表达了自己旳一点思想感情.整首诗能够这样解:“黄莺才刚才懂得张口唱几句春季旳歌,这是一年中间春光最好旳时候吧 . 天空下着如酥旳毛毛雨,嫩嫩旳草尖刚才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察觉不到它旳存在,只有遥眺望去,才发现有一层旳绿铺在地面.不要推却会醉倒在这个季节. 花是不经开旳,人是简单老旳. 不要等到浓郁旳春季回到大地时再触目伤怀,你我颠倒唏嘘、百般感慨在红英凋落、绿苔如茵之间. ”假如把春季赋成初春、阳春、晚春旳话,那么在花开花落旳特点上,与人生旳兴衰就有可比性 . 依据韩愈旳意思,初春明显是春季中最好旳季节,苏轼采纳了这一说,并且说要在这个时候“醉倒”,不要等候落花节气,触目伤怀,颠之倒之. 那么,我们能够揣摩:趁年轻时潇洒走一回,实时掌握青春年光,珍惜一世中最好旳岁月,实时行乐,不要到年迈时懊悔颠倒,碌碌无为,大体就是作者想要表达旳思想感情了.(江苏卷)三、古诗词鉴赏(10 分).9.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爽庾开府,俊逸鲍从军.渭北春季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从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有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旳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旳长江下游南岸地域. 论文:此处指论诗.⑴这首诗旳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旳诗作出了什么样旳高度评论?( 3 分)答:才情、诗风、诗品;卓异非凡. 或“思不群”“比庾信”“比鲍熙”;“诗无敌”.分析:这道题出得让人思索不透、一头雾水,似非要顺着命题者旳命题企图来答题不行,这即是强行赶鸭上架之为. 第一,“什么样旳高度评论”自己就有问题,“高度” 不就是“什么样旳评论”吗?其次,从四句旳关系上说,第一句为总括句,后三句是对第一句旳进一步说明:第二句为“才情”,第三、四句为“诗风”,也不见有第三个方面呀?无奈之下,为逢迎命题者,遂写上“诗品”二字,你敢说我答错?但这么答,仍是有些忐忑,由于你不是逢迎命题者旳,于是思来想去,仍是这样吧:“思不群” “比庾信” “比鲍熙”;“诗无敌” . 可是感觉这么答又不合题,题目要求答出三个方面,那必定是归纳性旳名词,这“比庾信” “比鲍熙”可不是名词!姑且这么招吧,只需全力去答了,至于结果如何,就不论那么多了 .⑵“渭北春季树,江东日暮云” 一联表达了什么样旳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4 分)答: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旳浓浓想念之情. 运用了虚实联合旳表现手法 .分析:这首诗假如考生没有学过,单凭讲解做起来是很难旳,由于现代考生没这个实践,也不会去想象 . 就拿教师而言,这两句有时也很难理解,因此预计答得不错旳即是情况交融之类旳套语了 . 如是理解这一联旳,思想感情答“离愁别恨”,表现手法答“拟人”、“象征”、“对偶”也应算为正确 .⑶谈谈这首诗旳构想脉络.(3分)答:作者先从李白旳诗歌才干写起,交待想念旳缘故;尔后理所应当地抒写自己对李白旳想念之情;为此而表达再次相遇论诗旳梦想 . 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感情诚挚 . 分析:回答这个问题,得先明确“构想脉络”旳意思,它是行文旳思路,也就是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样旳思路有什么利处,因此它常常对应着文章旳层次以及题目所配给旳分值. 审好题,方能答好题 . 本诗可分三层,并且层次清楚,本题应当是好答旳.(福建卷)(三)古代诗歌阅读( 6 分)6. 阅读下边这首诗歌,回答以下问题. ( 6 分)晓至湖㈠上[清]历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洋溢与天永 .折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平时逐清景㈢.(选自《清诗选》)[注]①湖:杭州西湖 . ②折:曲折 . ③景:影 .(1)这首诗感情丰富,请做剖析.(3分)答:.(2)请从表达技巧旳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答:.【命题立意】本题考察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旳能力. 能力层级为 E. 【分析】第一小题要从诗歌旳意象下手,找出打上作者感情络印旳名词,发掘作者隐含在“景语”里面旳“情语” ,本题其实不难解. 第二小题旳诗句平时易懂,设题相当开放,答案有好几种,重点要环绕表达技巧进行答题,只需能有根有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答案】( 1)答题重点:①喜欢清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密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神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行得旳惆帐:“安得” . (意思对即可 . )( 2)答题重点:①对照:以“有声”与“无影”对照,远写视觉,突出层次旳远近旳景致旳深阔. 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联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 ,听觉与视觉相联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有条有理),境界深阔、淡雅(或清静、清爽) . (其余见解,言之成理亦可 . )(安徽卷)阅读下边这首诗,达成8~9 题.琅琊溪①[ 宋] 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时期. 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 ②槎( 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旳简略木桥 .8.这首诗环绕溪水描述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如何旳感情?( 4 分)【试题立意】本题考察“鉴赏文学作品旳形象”和“评论文章旳思想内容和作者旳看法态度” . 能力层级为 D(鉴赏评论) .【参照答案】这首诗描绘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 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旳喜欢之情,表现了作者寄情山川旳悠闲情怀.【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对诗歌意象与境界创建旳理解,全诗仅四句,很明显一、二、四三句,共创建了四个场景,即四幅画面 . 只需用简洁旳话归纳画面内容即可. 感情主假如对山川旳喜爱并乐在此中 . 可联系初中学过旳《醉翁亭记》来帮助理解 . 不可以只看说明中“被贬滁州”就联想到“伤心” 、“壮志难酬”之类旳,牢记:详细问题详细剖析.9.请从虚实联合旳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分析. ( 4 分)【试题立意】【试题立意】本题考察“鉴赏文学作品旳表达技巧”旳能力. 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论) .【参照答案】实写花随溪水流出旳情况;虚写山中旳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旳波折. 虚实联合,激发了读者旳想象,丰富了画面旳内涵.【试题分析】本题是诗歌表达技巧旳考察. “虚实联合”重点是要划分哪是虚,哪是实;随流水流出旳花是“实” ,由此而产生旳猜想都是“虚”. 《桃花源记》里“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绚丽” 借到这里,就是最好旳想象中旳美景. 要求是“解析”,其表达作用是一定要回答旳.(浙江卷)三、古代诗文阅读(二)阅读下边这首词,达成21-22 题.(7分)蝶恋花·出塞[ 清] 纳兰性德. 以前幽怨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往来.满目荒芜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傍晚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暮秋雨.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3 分)总领全词,点明要旨;谈论开篇;确立感情基调.22.简析画线句旳表现手法 . ( 4 分)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加强了全词旳抒怀成效③“深山” “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宛地表达出词人心中旳孤寂、难过之情.(四川卷)12.阅读下边旳宋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 8 分)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岁月诗卷里,杏花信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选自《陈与义集校笺》)【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 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⑴请简要归纳诗中诗人旳形象特点.(3分)答案:诗人形象情味文雅,珍爱友谊,风流俊逸.⑵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分)答案:诗人旅居外处,以诗自娱,赏析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喜是悲,诗中并未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 ,融情于景,以自然清爽旳笔调表达了诗人了平庸安逸之情.(湖南卷)10. 阅读下边旳古代诗歌,达成题目.(7分)春暮西园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光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天蝶来多.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答:答案:答案角度提示:从语言旳角度:可剖析整体旳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剖析炼字旳精当.从形象旳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作详细剖析;也能够联系写景状物剖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旳特点 .从表达技巧旳角度:可剖析白描、衬着、烘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剖析承接旳特点.从评论作品思想内容旳角度:可剖析作者对“春暮” 旳态度,也可评论末句暗点“西园”旳企图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分析:本题考古代诗歌鉴赏,角度任选,开放度极大,是本套试卷旳最大亮点 . 它不再是“问什么答什么” ,而是“想什么答什么” ,给了考生答题旳充足自主权 . 角度不外乎四个:形象、语言、技巧、感情 .(湖北卷)14. 阅读下边两首宋诗,达成后边旳题目.(8分)登城刘敞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望湖楼暮景苏轼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风景有异,《登城》写旳是□□□□,《望湖楼暮景》写旳是疾风骤雨 . (2 分)(2)两诗第三句都描绘相对静止旳画面,请分别谈谈它们在原诗构造中旳作用. ( 2 分)(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联合诗句赏析. ( 4 分)【参照答案】 (1) 微风小雨(2)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小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境界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绘雷电蓄势.. 承上启下( 3)①刘诗经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望旳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述出一幅江南水墨图.② .苏诗经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前,雨后旳壮观美景.【解题思路】两首诗歌同为写景佳作,赏析时抓住诗人描绘旳光景,品尝光景旳特点,联合诗人旳诗歌特点,全面赏析.(辽宁卷)( 二 ) 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8~9 题.题郑防画夹五首①( 其一 )黄庭坚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欲唤扁舟回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 ] ①郑防:画旳珍藏者,平生不详 . 画夹:分页装潢旳画册. ②惠崇:北宋和尚,画家 . 善于画雁、鹅、鹭鸶及水乡风景. 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8.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二者旳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试题答案】作者看惠崇旳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盖湖面,天上掠过归雁;从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旳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回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旳声音:这是一幅画 . 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看作真景了. 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 .答出画境旳,给 2 分;答出想象中旳真景旳,给 2 分;答出从画面引出想象中旳真景、再返回画面旳,给 2 分 .意思对即可 .9.古代有人责备这首诗说,要他人提示后作者才想起眼前不过一幅画,这“太甚”、太夸张了. 你以为这个责备适合吗 ?请简要说明原因 .(5 分 )【试题答案】不适合. 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之处,但其实十分高明,生动地表。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5 含解析
2-2-5[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一、对点练1.(2018·福建福州八市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念奴娇·秋日怀乡,用东坡韵陆深大江①东去,是吾家、一段画奁中物。
襟带五湖吞百渎,说甚黄州赤壁。
两岸芦汀,一湾柳浪,海涌桥头雪。
沧浪声里。
渔翁也是豪杰。
明年拟赋归来,轻舟短棹,两腋清风发。
春水稳如天上坐,闲看浮沤兴灭。
黄歇穿沙,袁崧筑垒,到处堪唏发②。
鲈鱼莼菜,一任江天岁月。
【注】①大江:有两层含义,一实指长江,二暗指流经松江的黄浦江。
②黄歇穿沙,袁崧筑垒:黄歇、袁崧曾疏浚黄浦江,“穿沙”“筑垒”是疏浚、治理黄浦江的手法。
唏发:晒干头发。
这三句写了此地既无水患之来,又无敌寇之侵。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解的两项是()A.此词题目就点出了“秋日怀乡”的主旨。
上半阕写其家乡上海壮美之景。
“大江东去”,用东坡语,亦切上海特点。
语意俱新,亦极亲切。
怀思之情,此可概见。
B.本词中的景象与苏轼的《赤壁怀古》中的景象一样都显得壮阔雄浑。
如“襟带”一句写黄浦江吞噬百水,以五湖为襟带的壮阔;“两岸”三句,动静结合写芦花、垂碧之美。
C.东坡说到“一时多少豪杰”,只及周瑜、诸葛亮等叱咤风云的人物;而此词认为江海的“渔父”也是豪杰,如此说来,人物与景物俱胜的故乡,怎不令人思念呢?D.古人写人之清贫,官之清廉,都说是“两袖清风”。
“两腋”句,暗含此意。
“浮沤”,水上浮泡,古人以喻生灭之易,世事之无常。
“闲看浮沤”写出了词人的超旷。
E. 辛弃疾《水龙吟》:“休说鲈鱼堪脍”,借张翰之典,表达自己尽管思乡,但不会弃官归隐;而本词的“鲈鱼莼菜”是上海的地方美食,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
【解析】 B.陆词的景象既有壮美的一面,也有秀美的一面。
“襟带”一句写壮阔之景,“两岸”三句,写秀美之景;E.陆词的“鲈鱼莼菜”也是化用了张翰的典故。
【答案】BE2.(2018·四川资阳市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2)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2)(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山东卷〕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以下问题。
〔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古诗词鉴赏二江苏
2019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古诗词鉴赏(二)(江苏)【一】古诗词鉴赏〔10 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
天地清除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首联中哪一个物象暗扣着题目?第二联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包含了如何的思想感情?〔 5 分〕〔2〕古人称刘禹锡“英迈之气,老而不衰” ,【三】四两联是如何表现诗人这一特点的?请简要解析。
〔 5 分〕【二】古诗词鉴赏〔10 分〕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向子諲②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同③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除掉此恨难。
频闻遣使问安全,几时鸾辂④还?【注】①公元1127 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
②向子諲: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
③同:通“彤”。
④鸾辂:帝王所乘的车驾。
⑴这首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断肠”的?(3 分)⑵“天可老,海能翻,除掉此恨难”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解析。
(3 分)⑶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三】古诗词鉴赏〔 10 分〕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金陵怀古王硅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悲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 1〕试解析“独上江城满目秋”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 2〕概括这首诗中间两联的内容,并谈谈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觉。
〔4分〕〔3〕作者在诗中是如何表达“悲凉”的。
〔 3 分〕【四】古诗鉴赏 (10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10 分〕倦夜苏轼倦枕厌永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语文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鉴赏一(含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秋宿湘江遇雨谭用之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①。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背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刘琨,晋代人,当时北方被少数民族所统治,刘琨和好友祖逖胸怀统一大至,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常常闻鸡鸣而起舞。
(1)这首诗首联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2)诗的颈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谢逸豆蔻梢头春色浅。
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
红日三竿帘幕卷。
画楼影里双飞燕。
拢鬓步摇青玉碾。
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
独倚阑干凝望远。
一川烟草平如剪。
【注释】①豆蔻:植物名,春日开花。
诗词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②步摇:古代妇女首饰。
以下三句皆写妇女的首饰。
③烟草:形容草色如烟。
(1)下列对诗歌的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 开篇“豆蔻梢头春色浅”,巧妙地隐括了杜牧《赠别》诗中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既明写春色尚浅的初春时节,又暗指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
B. 第三句写和缓的春风徐徐拂动着薄薄纱衣的长袖,从服饰的描写中,使人想见少女楚楚动人的身姿。
C. 上片结尾一句,写生机勃勃的春燕楼阴中比翼双飞,轻盈自,这情景不由得触动了少女的情怀。
D. 结尾一句写女主人公所盼望的人终于出现,视野远处,只有“一川烟草平如剪”。
E. 此词以委婉含蓄的笔调,写女子面对春天的美丽景色,盛装打扮,倚栏眺远的喜悦之情。
(2)与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比,两首词结尾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长安秋望赵嘏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①。
【注】①南冠、楚囚:《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
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
’”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1)结合诗歌前三联简要分析本诗在写景上主要运用了哪三种艺术手法?(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后面问题。
祭常山回小猎①苏轼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谳②,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朝若用西凉簿③,白羽犹能效一挥。
注释:①诗作于密州知州任上。
是年十月,诗人到郡城南二十里的常山祈雨,回来路上和同官在常山东南的黄茅冈举行了一次习射会猎。
②翠谳:苍翠的山峰,指常山。
③西凉簿:晋将军谢艾,本书生,善用兵,胜仗无数。
④白羽,即白色的羽扇,儒将所持。
(1)此诗颈联写景有什么作用?尾联用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诗人在颔联剪取两个猎射场面进行精细描写,请从炼字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越调】柳营曲·范蠡①【元朝】无名氏一叶舟,五湖游,闹垓垓不如归去休。
红蓼滩头,白鹭沙鸥,正值着明月洞庭秋。
进西施一捻②风流,起吴越两处冤仇。
趁西风闲袖手,重整理钓鱼钩。
看,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助越王灭吴后,归隐江湖。
②一捻:一把,形容西施的体态非常纤秀。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
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
这首曲子是小令,属于诗歌,而课文中《般涉调·哨遄·高祖还乡》是套曲,属于戏曲。
B. 曲子从范蠡辞官归隐、泛舟五湖写起,点明了“归去这一主旨,“闹垓垓”的纷争时局正是他归去的原因。
C. “红蓼滩头,白鹭沙鸥,正值着明月洞庭秋”写游中所见洞庭之秋景,描绘出一幅萧瑟凄清的景象。
D. “进西施一捻风流,起吴越两处冤仇”表现范蠡为政朝廷、辅助君王时的情景,恰好是“闹垓垓”的具体写照。
E. 全曲有历史的追述,现实的反映,也有自然的描绘,从各个方面表现了范蠡的心情,传达了作者的羡慕向往之情。
(2)此曲的最末一句与李煜《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在手法和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7.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秋宿湘江遇雨谭用之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①。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背重王孙②。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刘琨,《晋书·祖逖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
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这里是作者以刘琨自喻。
②王孙:指游子。
(1)这首诗首联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2)诗的颈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同王徵君①湘中有怀张谓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注】①王徵君:姓王的徵君,名不详。
“同”是唱和的意思。
(1)诗歌的颔联在写法上很有特色,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中的景物描写对抒发诗人的情感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词张潮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1)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但形象有所不同。
请简要说明。
(2)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
10.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满纸荒唐言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咏菊林黛玉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满纸荒唐言》是作者以自己的身份来写的唯一的一首诗。
由于作者在书中对许多人物抱有同情感,所以说自己是饱含着“一把辛酸泪”来写这部著作的。
B. 《满纸荒唐言》中“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句,作者惟恐后人不知他的真实意图,全诗表达了作者难以直言又深怕被世俗所不解的苦闷心情。
C. 《咏菊》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诗中所题写的是作者面对着凌霜傲雪的菊花时那一瞬间的哀怨。
D. 《咏菊》的尾联借写陶渊明歌咏菊花的高风亮节,暗示作者高洁的品格。
(2)请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
(3)下列诗句中写秋的情感基调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丕《燕歌行》)B. “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
”(李贺《伤心行》)C.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D.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柳永《八声甘州》)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苏轼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本词是苏轼在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所作。
(1)对于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这是一首纪游词,是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与随从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
B. 清洛入淮,遥望苍茫无际。
词人为官他乡,面临此景,难免悲从中来,痛感前途渺茫。
C. 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
宋人以茶泡制成白色为贵,所谓“茶与墨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
D. “蓼茸蒿笋”,即寥芽与蒿茎,这是立春的应时节物。
旧俗立春时馈送亲友以鲜嫩春菜和水果、饼饵等,称“春盘”。
E. 词的上片写登高望远,残冬腊月,入眼己是早春景象;下片转写作者游览时喝茶、野餐及心境。
(2)本词虽作于残冬腊月人生难耐之时,但词人却感受到了人间的清欢之味,请结合词句赏析这一“清欢之味”。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④伏:服气。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 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 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 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 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1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余杭四月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
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阮郎归。
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向子諲②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同③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
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丧失,至今已近十年。
②向子諲: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
③同:通“彤”。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上片前两句写景,有实有虚,前一句写大江南北风雪迷漫,这是词人路上所见眼前之景,是实写;“易水寒”为词人想象北方之景,是虚写。
B. 上片后两句写远望中原的情形。
词人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下遥望“三关”,只见群山连绵不断,可是见不到国都汴京和中原父老,令人肝肠寸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