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地理成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高三“学困生”的地理成绩
遵义八中申忠“学困生”其实就是差生,(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差、基础差)在普通高中中大量存在,他们差到什么程度呢,直到进入高三前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几乎为零。

这并不夸张,高一、高二应付会考,高二下补了点区域地理知识,由于这期间大部分基础生都没有明确目标,学习缺乏动力和主动性,所以地理成绩很差。

高二期末考试由于采用了高考的命题模式和难度要求,学生的平均成绩只有三十多分,不到四十分。

进入高三后学生在各种氛围的影响下开始有角色意识了,开始苏醒了,想学了,怎么办?
一、给学生洗脑,激励学生不轻言放弃
我接任高三的第一节课通常要对学生进行洗脑,首先激励他们最后这一年必须要拼一拼,搏一搏,要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笨,自己一定能行,考大学其实并没有想像中的那样难,但是不考大学以后的日子通常会很难。

当然,还要结合刚毕业学生的成功案例进行洗脑,(张遵、冉启靖)总之,要把他们忽悠得血脉喷张,雄心勃勃。

然后,再帮助他们树立学好地理的信心。

我是这样开导的:之前你们一定认为地理是文综里面最难学的科目吧,因为都说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

后半句是对的,它的确有理科的成分,但这并不代表难学。

恰恰相反,由于地理很讲究理字,所以明理后其实就变得简单了,他并不需要太多的死记硬背。

更为重要的是新课改后地理学科的命题思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试题难度降低,灵活度提升。

过去,地球运动部分的知识考查难度很高,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

现在难度大大降低了,运气好的话直接就不考(比如2013年就没考)。

同样的,举几个刚毕业的地理学习成绩进步很大的学生的例子。

(这样的例子的确很多,没有忽悠,如:郑豪、肖栏);最后,我还会从全局的角度帮他们分析考取二本的基本分数要求:文综220分,数学英语两科共160分,语文100分。

学生一听文综220分吓了一跳,以为太高,我又分析了,去年我校的平均分是206分,全省平均分是198分;今年题目较难些,参考人数多一些,平均分是180分。

所以,只要更加努力比平均分高20分是没有问题的。

事实证明,通过这一节课的洗脑效果是很好的,接下来的地理课,学生听课很认真,课堂教学效果好。

二、依纲据“本”,推进第一轮复习,梳理知识点,逐步形成地理知识储备
1、依纲是依考试大纲的要求,据本则不是课本,而是学生手中的总复习资料书,一般是《三维设计》或《优化创新》等,理由是:基础生看课本自然地理部分看不懂,人文地理看懂了也不会做题,还有就是不知道哪些是重点。

而资料书的编写是直奔高考的,现在资料书的编写已基本成形,一般都是考纲解读,基础过关,考点延伸、典例分析、当堂训练、课后训练等。

编写思路非常好,老师在使用的时候只需对一些题目的设计进行筛选或补充即可。

2、复习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好节奏,分清轻重缓急,刚开始进入复习的时候,节奏稍慢些,一方面是内容难度上的考虑,另一方面学生的适应过程。

同时还要把握好重点,对一些内容进行大胆取舍。

比如:地球运动部分就不宜讲得太深,特别是一些较复杂的光照图的转换问题就不要再讲了,太难的题目也不要求学生去做。

这一部分的知识只需要给学生讲清楚基本的规律和原理,会应用即可。

再比如: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在复习在时候就没有必要再去分析过程了。

总之,切忌在地球运动部分或大气运动部分过于纠缠,否则会耗费太多时间和精力,效果也不会太好。

3、第一轮复习过程中,穿插地理综合试题或文综试题的训练,让学生迅速
熟悉和适应文综考试的特点,千万不要等到全面复习结束后再进行,这样就太晚了。

事实上,我们高三刚进行就开始进行文综训练了。

4、每一单元复习结束后一定要给学生梳理知识清单,或让学生自己梳理,
老师补充。

同时跟进单元检测,试题要注重基础,难度要适中。

5、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强化记忆。

比如;答题模板、(展示我校用的)世
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特点以及各气候类型对应的陆地自然带等。

6、加强绘图训练,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定位能力。

我一般会要求学生绘制
7幅图,比如:世界政区轮廓图、中国政区轮廓图、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六大板块图、气压带风带示意图、中国铁路干线图等。

每周一幅,可临摹,可拓印。

即便我们清楚,高考考查的区域地图都是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图,但这样训练,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能定出小区域所属的大洲也不错。

三、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形成读图能力
1、审清题干中关于地图的信息确定是世界某区域还是中国某区域
2、看清图例,明确地图要表达的主要要素和其它相关信息
3、有经纬线的地图,务必要看清楚经纬线的度数和范围。

这一方面是定位
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要教会学生根据纬度初步判定该区域所属热量带范畴。

在进行相关自然地理特征分析的时候,大的方向就不会错了。

4、看轮廓、河流、山脉、铁路等辅助定位。

比如:长江大致沿北纬30度延
伸,比如黄河干流呈“几“”字型特征,右肩东经110度穿过。

要强化这些。

关于轮廓的记忆就更多了。

5、统计图务必看清横纵座标代表的要素及数值单位,极值、变化趋势等。

6、等值线图看延伸方向、看疏密变化、看极值等。

特别是等压线图,如果陆地上气压中心的数值超过1030百帕,首先确定这是一高压中心,其次,可能反映的季节是北冬。

当然如果中心气压值低于960,情况相反。

四、强化答题要求,培养答题技巧
1、问什么答什么,分点分行呈述,分几点看分值。

2、区位类试题,可采用“四字方针”。

例如:2011年全国2卷祁连山军马场
的区位条件分析。

3、平时训练中,文综地理综合题绝不允许留空白,必须答,错了也要答。

否则惩罚。

4、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教学生一些必要的答题技巧(不等同于答题模版)(1)、描述某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点类试题。

第一点总体分布不均,然后才进行具体的分析描述。

(2)、描述某地理要素的变化趋势类试题。

第一点总体呈增大或减小趋势,然后再具体分析。

(3)、某两地降水差异成因分析类试题。

首先把两点用线连接起来,如果大致在同一条(纬)线上,那么:降水较多的一地最可能的因素是下垫面因素:如地形的迎风坡或沿岸暖流的影响或夏季台风的影响。

降水少的一地则相反。

(4)、地貌成因类试题。

第一点: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然后再看是以外力作用为主还是内力作用为主。

如是外力作用,则从侵蚀、搬运、堆积等方面描述即可。

在描述内力作用当中板块碰撞挤压形成时,如具体的板块名称不清楚,不要写名称。

(5)、环境治理措施类试题。

除三大措施外,还有政策、教育措施可考虑。

(6)、采用倒推法、或顺藤摸瓜法分析综合类试题。

例如:2014年全国卷2中沼泽成因分析。

2015年全国卷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考查等。

(7)、选择题中组合答案类试题和季节判断类试题的技巧。

(8)、选作题的答题原则。

迅速扫描,确定选题。

切忌先入为主,以为哪类最简单。

尽量运用学科语言编写答题要点。

比如旅游地理中的:客源地、交通通达度、环境承载力、地域组合状况、集群状况、旅游资源丰富等。

五、二轮复习主要以“题海战术”为主,以专题复习为辅。

针对基础生,我们只能采取这种较原始的办法(又叫rua盐菜法),只有大量训练,机械刺激,才能让他们见多识广,熟能生巧。

讲多了,没用,要么不懂、要么记不住,不会用。

以考代讲,在考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考促考。

至于专题复习,择其重点穿插进行。

(又如:等值线专题、气候专题、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等)
六、关注时事,但不猜题不押题。

没有这个水平,也没用。

时事最多是切入点,区域永远只是载体,谁能猜题押题我认为是真正的大忽悠。

比如:我就经常听人说,他去年猜到要考俄罗斯,那又怎么样?今年猜到要考凌汛,是考凌汛的成因呢还是考凌汛的治理,还是考哪个地方的凌汛?那都不一定。

七、今年备考建议;(主要针对示范高中)
1、进一步明确地理高考能力测试的目标与要求(新大纲);
2、重视地理思维方式的形成(按套路行事);
3、加大对解题方法的训练,减少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丢分
(技能和兴趣);
4、剖析高考典型试题,熟悉命题风格和习惯(熟能生巧);
5、注意从模拟试卷中得到启发,举一反三(反对题海战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