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之书_评斯卡尔梅达的小说_邮差_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尤其是受过正规文学教育的人——来说,比喻,充其量只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然而智利作家安东尼奥•斯卡尔梅达的中篇小说《邮差》将改变我们的观念。

小说主要写了邮差马里奥和诗人聂鲁达的故事:马里奥不愿像周围人那样,成为一个渔民,但在父亲的逼迫下,又不得不出去找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马里奥找到了一份往黑岛送信的工作,而他的服务对象,只有聂鲁达一个人,因为黑岛的其他居民全都不识字。怀着对诗人的崇敬之情,马里奥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他向诗人请教诗歌,并学会了比喻这种重要的“说话方式”。后来,马里奥爱上了一个酒馆女侍,他便向诗人请求指点。日久天长,在不断的“比喻”中,马里奥的爱情获得了丰收,他与诗人之间的友情

比喻之书

——评斯卡尔梅达的小说《邮差》

文 姚孟泽

也日渐浓厚。然而,诗人却日渐陷入政治的波动中。他先是被推举为总统候选人,然后又被派往巴黎担任外交工作,最后回到黑岛,却遭到军事政变者的迫害,在病痛中离开人世。诗人死后,又一位新的诗人崭露头角,他就是马里奥。

对于小说的主题,人们可以做各种解读,比如爱情的主题,政治的主题,诗歌的主题等,但笔者认为,其真正的主题是比喻。比喻在小说中占有绝对的核心地位,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的技巧,还是一种人生的态度。

一、比喻作为修辞手法

在小学的语文课上,我们就学过比喻这种修辞手法。不过《邮差》中的主人公马里奥•赫梅内斯虽然也读过几年书,却全然不知“比喻”为何物,甚至是在他已经说出了很多比喻句的时候。那么,什么是比喻?就笔者所受的教育而言,对比喻的界定和要求非常复杂;然而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聂鲁达之口)给出的解释却相当的简单明了:“‘比喻’就是用一种东西来对比形容另一样东西的说话方式。”实际上,诗人在这里所说的比喻,还包括了我们所说的对比、隐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

比喻这种“说话方式”非常古老,无论是外国还是中国,在各自的文学源头中,都能找到比喻的身姿。例如,在《伊利亚特》中,荷马将战士比喻为“雄

狮”,将死亡称为

“乌黑的夜雾”;又如《诗经》将World Culture Book Story

安东尼奥·斯卡尔梅达

22

不劳而获者比成“硕鼠”。比喻使普通的语言变得多彩,使平淡的形象陌生化、具体化、立体化。不仅如此,比喻还对作品的成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莎士比亚——他的作品被哈罗德•布鲁姆称作是“西方经典的核心”,而使布鲁姆得出这一结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莎剧中比喻/隐喻的原创性和不可超越性。事实正是如此——我们在阅读莎氏作品时,常常毫无防备地被那些精妙的、丰富的比喻撞到,而我们却毫无怪异之感,因为它们似乎正是按照我们心中所感的那样写出来的。例如他将人生比作“影子”、“伶人”和“故事”(《麦克白》),将狐朋狗友比作一经沾染便“揩不掉”的“沥青”(《亨利四世》),将生命比作“火焰”(《奥瑟罗》)等等。

《邮差》这部小说也是如此——虽难说是超越,但在比喻的丰富和精妙上,可以直追莎氏的作品。小说的主体故事是写爱情,因此,其中大量的比喻都和爱情有关。例如,马里奥第一次见到迷人的比阿特丽斯•冈萨雷斯(后来成为了马里奥的妻子)时,觉得“她那一口皓齿在这破旧的小院内闪闪发光,犹如一阵银雨向他倾泻而来”;和这位姑娘玩桌上足球游戏会让他紧张得“呆若木鸡”,“像是处在某种催眠的状态”;相比之下,和另一位不起眼的乡下姑娘玩游戏则显得“像蜗牛赛跑一样荒唐好笑”。

在诗人的指点下,马里奥慢慢学会了用比喻去说话和思考,而且也能偶尔地想到一些绝妙的比喻。但是,他在面对心仪的姑娘时,还是感到“像哑巴一样,一句话也说不出”。他请求聂鲁达帮忙,希望诗人替他写一首诗,以打动姑娘。诗人没有答应他这个请求,但送给他一套自己的诗歌全集。马里奥一边读诗人的作品,一边反复念叨着心上人的名字。渐渐地,他竟成了一个会说大量精妙比喻的“诗人”。例如,仅是形容姑娘的笑,他就用了六个比喻:“犹如一只蝴蝶展现在我的面前”,“像玫瑰花,似利箭的碎片声,谷粒般纷纷落下,像滚开沸腾的水花……像急速掀起的银白色的浪花”。在这里,作者通过马里奥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个角度进行比喻,展示了多彩的语言之美。

正是在这种比喻的“车轮战术”下,马里奥最终俘获了姑娘的芳心。在小说中,聂鲁达是马里奥诗歌的老师,而在现实中,他也是本书作者的“老师”。该书译者李红琴说:“聂鲁达的诗句或曰聂鲁达式的诗句几乎在斯氏的每部作品中都可以见到被他巧妙加以引用的痕迹。”而在这部小说中,这种“痕迹”更多地表现为“聂鲁达式”的比喻。例如下列比喻:“胸脯像是两簇燃烧的火苗”,“舌

头像团鲜红的火焰”,“奶头”像“两枚有滋有味的覆

盆子”……从中我们分明看到了聂鲁达诗作中比喻的

影子——那种用富有色彩感和形状感的自然景物形

容女人身体的生命力和爱情活力的比喻。

翻译诗歌是一项艰难的工作,而翻译《邮差》

这部小说——由于它有大量诗歌及具有诗的意蕴的

缘故——也并不容易,稍有不慎,就会使读者错失

作品的丰韵。当然小说中形象传神的比喻也减少了这

种危险——通过这些经过翻译尚且充满趣味和诗味

的比喻,我们完全能够想象原作行文的优美和生动。

二、比喻作为人生态度

前文说过,小说的主体内容是马里奥的爱情故事。但从线索上看,可以找到两条故事发展的线索:

一是马里奥与比阿特丽斯爱情以及与聂鲁达友情的

发展,一是智利政坛的变动及聂鲁达的政治命运。

这两条线索,一条是个人的生活,一条是国家的命运;一条串起马里奥的故事,一条连着聂鲁达的起伏。

世界文化 

书林无界

23

World Culture Book Story

对于马里奥来说,生活是个乏味而肤浅的东西;对于聂鲁达来说,政治是个太过沉重的负担。而在小说中,比喻就成了他们共同的解救之道。

小说的开头直接而简洁,却传达给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即马里奥对不寻常生活的渴望。由于这种渴望,他不愿平庸地做一个“什么也不会说”、“都是鱼脑子”的渔民;由于这种渴望,他向往浪漫的爱情;由于这种渴望,他竟然欣然接受只给聂鲁达一个人送信这份工资“没几个子儿”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正是由于这种渴望,这个只读过几年书的小伙子一下子就对“比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因此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

原因何在?实际上,头脑灵活、充满激情的马里奥并不仅仅把比喻看成是一种“说话方式”。对他来说,比喻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人生态度;这种态度指导着人用非同寻常的、充满趣味的眼光看待事物,从平凡中看出美丽,从沉重中看出超脱。这正好契合了马里奥内心的渴望。我们看到,在初谙比喻之道时,马里奥就领会了这种精神:他学会了用比喻去撩拨姑娘的心,用比喻来审视自身的激情和冲动。甚至连普通的或者令人不快的事物,他都可以用比喻来加以点染:比阿特丽斯母亲的手是“铁爪”,因为它封锁了自己的心上人;自己的出现对于这位母亲来说,则“像后脖子上挂着一块大石头一样令人讨厌”。

这种比喻的人生态度,使马里奥成为黑岛上唯一能和诗人聂鲁达交流的人,也使他最终成长为一位新的诗人。

比喻对于诗人聂鲁达来说也是如此。聂鲁达热爱诗歌,热爱自然和女人,然而却总是不由自主地卷入到政治中,甚至还被推选为总统候选人。对于聂鲁达来说,这是一个“坏消息”。他不知道自己会给国家带来什么,但他似乎知道,政治对于自己来说,是个过于沉重而不能掌控的主题,是种过于复杂而不能驾驭的语言。他这样评价自己的候选:“我被定为候选人,像点燃了一把火。”

与政治相反,生活中的事物、大自然的事物(尤其是大海)对于诗人来说都是轻松而充满趣味的。在他给马里奥的信中,称对方未出生的儿子为“黑岛最小的可爱王子,在妈妈温暖的胎盘中出色的游泳

手……石头块、风筝的皇帝、驱赶海鸥的冠军”。诗人从巴黎寄给马里奥一台录音机,竟是为了让马里奥给他录下黑岛的各种声音!这个请求是诗意的请求,也是比喻式的请求,因为这同样是那种超脱的、趣味的人生态度。事实上,对于这部小说来说,比喻天然地与诗歌相关,甚至天然地等于诗歌。

聂鲁达最终还是被政治(政变)淹没了。他病倒在家,受到了严密的监视。然而这时他还用比喻来打趣:“我感到就像热锅上的烤鱼。”然后,他又引用莎士比亚的比喻来描述自己的病痛和即将到来的死亡。痛苦中,诗人执意要到窗前去看看大海。那大海之上的蒙蒙细雨,被诗人本能地看成一座“用雨水盖起来”的房子;而“他的双眼……是他所看到的一切事物的家园;他的双唇……是一切词汇话语的家园”。借助比喻的力量,诗人飘离了现实和死亡。

极富艺术气质的卡尔维诺在《美国讲稿》中开篇便讲到“轻逸”这个词。他说:“文学是一种生存功能,是寻求轻松,是对生活重负的一种反作用力”,因此,在文学中,“分量轻不仅不是缺陷反而是一种价值”。《邮差》这部小说恰好体现了卡尔维诺所说的“轻”的价值观:比喻就是那化重为轻的神来之笔,是助人脱离“石头”般现实(卡尔维诺之语)的一双羽翼。因此,比喻不仅是这部小说真正的主题,还是使小说得以升华的一道灵光,更是小说真正的主角。

最令人感怀而难忘的,是下面的这一组对话。诗人躺在病床上,“微笑和声音极其微弱”,他说:“孩子,告诉我一个好的比喻,让我安静地死去。”

“我一个比喻也想不出来,诗人。”

马里奥说。

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