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好日子中的新困惑━━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

合集下载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

渐向前发展的过程。 二、 法学理论倒新是构建和谐社会应有的内容 田 亮 法学理论创新关键在“ 创新 二字 ,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 和谐 二字。创 ( 甘肃陇南武都区人民法院 760 ) 40 0 新是为了高层次的和谐, 和谐是为了进一步的创新。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过 法学理论创新最为基本的内容就是表现为人与人、 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 摘要: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使整个社会的全方位综合性因素协调发展 ,程中, 从而达到主体与客体之 间的和谐 统一。因此 , 和谐社会就不仅仅是社会 实践 该内容建立在法律调整人与人的关系的基础之上, 肯定并高度重视法律对人 与人的关系的调整, 强调法律在调整人与人的关系的同时能够调整人与 自然 与社会关系的反映, 更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所以法学理论创新也必须体 的关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现社会和谐, 这种趋势要求我们必须认识清楚构建和谐社会与法学理论创新 之间的内 在联系。 第一, 遵守主观和客观一体化的研究范式。法律想要调整好人与自然的 关系, 适宜采用主观和客观一体化的研究范式, 又称“ 自 人与 然关系和人与人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法学理论; 法律调整机制 创建和谐社会, 维护社会正义与公平, 不仅是政治家所奋斗的目标。 而且 关系相结合 的环境资源法学研究范式, 这种研究范式反映了环境资源法学 所特有的世界观、 价值观、 论理观、 认识论和方法论, 构成了环境资源法学的 始终是人类和法学家孜孜以求的一个崇高的理想。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基 基础。 所谓“ 主观和客观一体化 就是综合的、 全面的、 辩证的 考 人与人的关系和谐, 人与自 然的关系和谐, 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正确处理人 本理论的 虑主 之间的关系, 既 即“ 关注人, 又关注物, 并且将 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和人与自 然的和谐相 体与客体的问题以及它们 人与物联系起来; 既研究人与人的关系, 又研究人与自 然的关系, 并且将研究 处。正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及其迫切需求, 才促使法学理论朝着人与 人, 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目标前进。 人与人的关系和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起来。主观和客观一体化需要把 握以下要点: 首先, 可以将整个世界或者法律世界相对划分为主体与客体, 注 构建和谐社会为创新法学理论提供了成长的土壤 “ 和谐社会 是一个不断克服矛盾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二十多 意和重视它们的相互联系、 转化和统一。其次, 可以将人相对划分为人的意 注意和重视它们的相互联系、 转化和统一。再次, 主 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 社会的迅速发展,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布局已经由 志和人的身体两个方面, 张从两种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物与物的关系) 扩展为三种关系, 即人与人的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位一体 , 发展为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 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因此,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 关系, 物与物的关系和人与物的关系( 或者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三种关系, 并 最后, 重视和承认人与自然, 意志与人身 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 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法学理论的创新创造了条件, 提供了 注重和重视它们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保障。 的统一。 第一, 构建和谐社会将解决法学理论创新过程中的矛盾。法学理论的创 第二, 设置“ 以人为本 的法律人格模式。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和自然 新将会随着科技发展与认识深化而不断发展。创新过程中原有的矛盾解决 性的统一, 适当的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 了, 原有的目 标达到了, 随即又会产生新的矛盾, 提出更高一级的目标。由于 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基础; 个人都有追求幸福, 由 每 自 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的 倾 法学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 并反映社会实践 , 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 但每 向, 个人只能通 自 过 身与其他人的 关系和自 身与 自 然的关系求生存、 求 将会为法学理论创新提供材料。 解决理论难题。 发展、 求幸福、 求最大的利益; 人生的 目的就在于人与人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 第二。 构建和谐社会为法学理论创新提供必要的价值参考。我们要构建 和谐相处, 只要每个人都追求和谐的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整个 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高水平的, 它要求符合公平、 正义、 自由、 民主、 法制等 社会就会走向和谐社会, 法学理论创新应反映上述特点, 创新的行为规则、 权 等社会主义要求。而这些要求也必须是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创新所体现的。利、 义务和法律制度, 形成既调整人与人的关系又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新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成员的个人收入差距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成员的个人收入差距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成员的个人收入差距问题改革开放20多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由于实行党的富民政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

随着改革的发展,我们的分配制度和格局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尤其是十六大确立的收入分配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但是,收入差距问题不容忽视。

收入分配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实行科学的分配制度,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不仅有助于妥善处理社会各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而且有利于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又约束人的行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持社会的良性运行。

一、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自从1990年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财富差距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心理差距日益严重。

应该说,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

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对加快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存在的两个40%是不容忽视的:一是目前我国40%以上的财富集中在1%的人手里;一是全国40%以上的个人所得税事由工薪阶层缴纳的。

此外,还有一部分农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缓慢,一些群众的生活遇到实际困难。

对这些情况,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必须看到,我国的收入差距问题存在着深刻的体制原因:1、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我国个人消费品的产出总量还没有达到可以满足所有人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程度。

因此,有限的社会总产品分配过程中必然使一部分人不能满足。

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产生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

根本解决办法就是尽快把“蛋糕”做大。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收入分配关系,才能为公平分配和减轻贫困打下牢固的基础。

对我国当前个人收入分配之间差距的认识和建议

对我国当前个人收入分配之间差距的认识和建议

对我国当前个人收入分配之间差距的认识和建议一、引言个人收入分配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人收入分配的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合理地调节和平衡收入差距,是我国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我国当前个人收入分配之间差距的认识和建议。

二、个人收入差距的原因1. 教育差距教育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水平高的人往往可以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收入。

然而,我国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导致了教育差距的存在,进而造成了个人收入差距的扩大。

2. 职业差距不同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是造成个人收入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之一。

某些行业或职业由于其特殊性,相对来说薪酬水平更高,而其他行业或职业的收入水平较低。

这种职业差距直接导致了个人收入差距的扩大。

3. 区域差距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普遍较高,而欠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则较低。

由于区域差距的存在,个人收入分配的差距也将不可避免地扩大。

4. 性别差距尽管我国在性别平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性别差距在个人收入分配中仍然存在。

相比男性,女性在同等条件下的薪酬往往较低,这加剧了个人收入分配的不均。

三、个人收入差距的影响个人收入差距的扩大将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过大的个人收入差距会导致社会不满情绪的增加,容易引发社会动荡。

同时,个人收入差距的扩大也会影响到消费市场,进而影响到整体经济的发展。

此外,个人收入差距的扩大还会加剧社会的不公平感,引发社会各阶层之间的不和谐。

四、解决个人收入差距的建议1. 加强教育公平提升教育公平是解决个人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分配,确保教育机会的公平性。

同时,还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提升技能人才的市场竞争力,为不同群体创造更多的收入机会。

2.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是缩小个人收入差距的关键。

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现存的收入差距

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现存的收入差距

·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现存的收入差距?一、收入差距的具体表现: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2.地区收入差距3.行业收入差距二、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1.自然和历史原因区位环境、人口素质、地域差别等先决条件决定了收入差距在地区之间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东部地区是我国近现代工业、商业、金融业的发源地。

工业资源、金融环境、市场体系及居民素质禀赋都较其他地区完善和成熟。

国家长期的政策倾斜、资金投入,使得东部地区和落后地区在新一轮发展中的经济状况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大。

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城乡分治的社会经济管理制度。

城乡之间,现行政策很多方面是不平等的,城市偏向明显。

城乡户籍政策、就业政策使城乡居民就业机会不均等;城市福利补贴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变相增加了城镇居民的收入;农村基础设施长期投入不足影响和限制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制度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所有制关系决定的。

而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后,人们对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存在很大差异,在创造社会财富方面的贡献也有很大不同。

在这一新的收入分配制度下,劳动者的收入不仅来自于劳动的质和量,而且来自于他们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质和量,部分高收入者的收入并不完全因为劳动所得,因而收入差距不可避免地会进一步拉大。

3.社会需求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使人们的收入差距在更多的领域里拉大。

由于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伴随着科技竞争的加剧和对管理人才的需求增长,高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的收入势必大幅度提高,从而与一般企业职工的收入拉开距离。

4.国家的宏观调控①税收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杠杆。

税收政策对高收入者的调控尚不完善、不到位等。

②法制监管不力,导致不合法的牟利手段和不平等的竞争大量存在。

一些企业和个人通过走私贩私、制假造假等违规违法经营行为,牟取巨额利润。

正确看待当前我国居民个人的收入差距

正确看待当前我国居民个人的收入差距
关 键 词 : 入 差 距 ; 极 分 化 ; 尼 系数 收 两 基
中 图 分 类 号 : 14 7 F 2 .
6 . . . . . . . . . 6 6 . 6 6 . 6 6 之 . 占 . . . . c . . . . 毒
文 献标 识码 : A
. . . . ・ 。 ・
赵 小键
(漯 河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南 漯 河 4 2 0 河 6 0 2)
摘要 : 当前我 国存在 着 比较严 重 的收入 差 距 问题 。但 收 入 差距 拉 大和 两极 分化 是 两个 不 同性 质 的 概 念 。对 于造成 我 国现 阶段 收入 差距 不 断拉 大 的原 因 , 须具 体分 析 , 握 主 次 。我 们 要 采取有 效措 施 必 把 防止收入 差距 进 一 步扩 大 , 利 实现 全 面建设 小康 社会 的 宏伟 目标 。 顺

当 前 我 国 存 在 着 比 较 严 重 的 收 入 差
距 问题
近 几年 , 国居 民收 入差 距持 续 扩大 , 我 而且 扩 大
的速 度 正在加 快 。社 会 财 富逐 渐 向少 数 人 集 中 , 百
村, 因而 , 市居 民的 总 体 收 入水 平 也要 高 于农 村 。 城
据 国家 统 计 局 公 布 的 数 据 ,0 3年 城 镇 居 民 的 人 均 20 可 支 配 收 入 为 7 6 元 , 民 的 人 均 纯 收 入 只 有 50 农
收 入 增 长 相 对 缓 慢 , 此 造 成 我 国 居 民 的 收 入 差 距 由
逐 渐 扩 大 。 目前 ,3益 扩 大 的 收 入 差 距 问 题 已 成 为 1
实 的问题 。经 济学 中衡 量 收入 分配 差距 的基 本工 具

关于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差距问题及分配制度的讨论

关于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差距问题及分配制度的讨论

关于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差距问题及分配制度的讨论随着我国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的经济水平明显地的高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但同时也相应的暴露出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随着国家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贫困家庭的生活压力增大,没有多余的经济能力来改变这种贫困局面,因此只有越来越穷。

而富人则恰恰相反,变得越来越富。

而这种情况还是直接影响以后几代的。

这相当于恶性循环,使国家的经济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我感觉这种制度在现阶段非常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况且政府也在积极地采取措施来改变贫富差距变大的局势。

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距的呢?总的来说,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都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的结果,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

其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如最为突出的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的存在;其二,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例如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其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其四,由于地域差别的存在,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收入高,地区收入差距拉大。

但并不是没有收入差距就是我们改革的最终目的。

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对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对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加快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发展经济是根本途径,“三个有利于”体现得越充分,消除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条件就越具备,就越能增强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

如何认识我国社会目前的收入分配巨大差距问题

如何认识我国社会目前的收入分配巨大差距问题

如何认识我国社会目前的收入分配巨大差距问题当前我国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呈扩大趋势;二是地区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三是行业差距呈持续扩大趋势;四是阶层收入差距呈持续扩大趋势。

总而言之,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这其中既有合理合法的因素,又有不合理不合法因素:一方面,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存在合理合法因素:一是起点的差异。

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不同地区和社会阶层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首先来自起点差异的制约。

不同社会群体在参与市场竞争地初始阶段,由于存在着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以及各种资源占有方面的差异,致使他们在经济发展或收入的差距,从一开始就被大致确定了。

因此,起点的不同,必然带来过程的差异和结果的差异。

二是分配制度的影响。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劳动者个人情况不一,能力有大小,努力程度有区别,劳动的效率有差别,劳动收入肯定有不同,因此,因而收入分配差距不可避免地会拉大。

三是政策导向的影响。

国家采取了允许一部分人、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有条件享受政策的人或地区自然会利用国家的政策富起来。

如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东部沿海地区实行政策倾斜和优惠,使之尽快先富起来,这样便不可避免地形成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

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也有许多不合理不合法因素,主要有:其一,体制导致的不合理因素。

我国社会存在的城乡二元制结构是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并扩大的根本原因。

农村与城市、农业和非农业、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不均等,无论是在生产、流通、交换、分配等经济层面,还是在就业、教育、医疗、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养老福利等社会层面,国家政策多是向城市居民倾斜,造成城乡差距客观存在并不断扩大。

其二,不公平竞争因素。

体制转轨阶段,计划体制遗留的某些“行政权力”因素还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市场运行,经济领域还没有形成统一有序的规则,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不公平竞争现象。

如何看待我国收入差距问题

如何看待我国收入差距问题

如何看待我国收入差距问题如何看待我国收入差距问题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

这既有资源禀赋、市场竞争机制、发展阶段性等合理因素,也有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等不合理因素,特别是收入分配中掺杂垄断、寻租、腐败等因素,使问题更加复杂,不仅积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也影响市场运行效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深刻认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问题的紧迫性,遵循增进公平、兼顾效率的原则,重新审视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影响,关注行业层面的垄断现象和企业分配机制不合理的问题,注重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改革和制度完善,抓紧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收入差距现状只要不是对中国有偏见的人,都会承认中革开放中,经济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其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其他地区。

而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大。

(四)政策原因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城乡分治的社会经济管理制度。

城乡之间,现行政策很多方面是不平等的,城市偏向明显。

城乡户籍政策、就业政策使城乡居民就业机会不均等;城市福利补贴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变相增加了城镇居民的收入;农村基础设施长期投入不足影响和限制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对策(一)改变城乡分治的现状实现城乡一体化。

调整现有户籍、就业、医疗、交通等政策,取消城乡户籍制度,允许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农民自由迁移,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建立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取消明显的就业歧视,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构建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城乡就业协调的机制和环境。

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一、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一贯强调公平和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收入分配制度是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1.1、历史发展•20世纪50年代:实行“三减一增”政策,即减租减息减税增加生产,保障广大人民的生活,推行小农经济,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20世纪70年代:实行“工资决定分配”等政策,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制度框架。

•20世纪80年代:实行“计划单列市工资体系”,推进以工资收入为主的分配体系。

•21世纪初:实行“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政策,强调收入扩大再分配、调节和纠正不合理分配,推进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1.2、现行制度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包括劳动报酬、各种社会保险、补贴和政府分配等。

•劳动报酬:以工资和福利津贴形式给予劳动者的收入,这是收入分配的主渠道之一。

•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改善社会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补贴和政府分配:为了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政府采取各种社会救济、生活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二、收入差距的改革和发展尽管我国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明显,这给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2.1、历史发展•1980年代:政府开始逐步放松对民营企业和市场经济的限制,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促进了城乡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也导致了收入差距的加剧。

•1990年代: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推出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

如何看待我国收入差距问题

如何看待我国收入差距问题

如何看待我国收入差距问题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

这既有资源禀赋、市场竞争机制、发展阶段性等合理因素,也有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等不合理因素,特别是收入分配中掺杂垄断、寻租、腐败等因素,使问题更加复杂,不仅积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也影响市场运行效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深刻认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问题的紧迫性,遵循增进公平、兼顾效率的原则,重新审视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影响,关注行业层面的垄断现象和企业分配机制不合理的问题,注重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改革和制度完善,抓紧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收入差距现状只要不是对中国有偏见的人,都会承认中国三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它彻底地化解了计划经济时代城乡居民物质文化需求增长与供应极度短缺的矛盾,不仅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促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步入小康生活的行列。

因此,对中国三十年的发展给予任何赞誉都不为过。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改革进程中的某些做法,我们虽然走出了共同贫穷的时代,却也在发展中进入了一个不和谐的时期。

这种不和谐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当前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

大量相关研究表明,包括城乡间、地区间、行业间、不同社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急剧扩大,贫富鸿沟越来越深。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按国际标准,这一数字在以下为最佳状态,在~之间为正常状态,超过为警戒状态,达到则属于社会动乱随时会发生的危险状态。

这一数字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按照中国社会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的调查,包括各种集体福利和非正常收入的差距在内,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而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中国基尼系数从年的扩大到年的,年已扩大至,有的地区已经达到。

论收入分配差距 _ _ _ _ _如何正确对待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问题

论收入分配差距 _ _ _ _ _如何正确对待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问题

2013-9-22
2.5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原因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覆盖面小、资金渠道狭窄、 管理服务社会化程度低等问题的存在,无法适应不断发展 的新体制需要。中国的社会保障体制是建立在城乡二元隔 离基础上的,造成了城乡社会保障的巨大差别。城市实行 高就业、高补贴的社会保障制度,大多数居民享有较高程 度的社会保障,而农村则以传统的家庭保障为主,其保障 水平远低于城市。 中国城市中的社会保障水平是以所有制划线的。国有 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有较高和较全面的保障,集体企业和单 位的职工所享受的社会保障则要相对低一些,个体工商业 者则基本不享受社会保障。这种以所有制为线的社会保障 待遇差别也是失之公允的。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又恰 恰是收入较高的一批人,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又向这些人倾 斜,更加大了收入分配差距。 2013-9-22



距 的


1.2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数在0 和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国 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般发达国家的 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而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1960年,我 国基尼系数大约为0.17-0.18,1980年为0.21-0.27,从2000年开始, 我国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2006年已升至 0.496,2007年达到0.48。到2010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0.49。
由此可见,我国收入差距的扩大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2.原因分析
2.1、历史原因
2.2、分配体制的原因 2.3、经济体制转轨的原因
2.4、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过上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好日子,并正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不过,在人们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

一些人感到困惑,甚至心理不平衡。

那么应如何正确看待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呢?分配制度的新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对所有制结构进行改革的同时,对分配制度也进行了改革与调整。

主要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实行这样一种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及所有制性质和结构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

就是说,一个社会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取决于该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取决于所有制性质和结构。

我国是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由此决定了在分配制度上,必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同时,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都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应当参与收益分配,根据它们在商品生产中贡献的大小取得相应的报酬。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虽然我们反对平均主义,提倡按劳分配,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一分配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特别是一些人还误认为平均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

结果,在这一认识支配下,按劳分配的原则得不到很好贯彻,导致严重的“吃大锅饭”现象,挫伤了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问题的思考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问题的思考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问题的思考
当前我国存在的收入分配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收入分配不够公平,在城乡、地区、企业和个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高收入者占据绝对优势,而农民和低收入者的收入则相对较低。

2. 收入分配不够合理,传统工资和福利收入占比较大,而资本收益的比重相对较低,导致部分人的收入过于依赖工资和福利,缺乏资本积累,面临快速失业风险。

3. 收入分配不够可持续,一些高收入者倾向于将财富投资于不稳定的资产,而不是长期稳定的资产,导致他们的收入波动较大,收入方式不稳定。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以下措施来改变:
1. 加强收入分配政策调整,重视农村和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分配问题,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2. 确定更加合理的收入分配比例,加强对资本收益的监管,控制高收入者的过度获得,加强对低收入人群和劳动者的保护。

3.推动经济转型,优化经济结构,促进长期稳定的资本积累,扩大中产阶级规模,缩小贫富差距。

正确认识当前收入差距

正确认识当前收入差距
第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区位环境,
历史文化.基础条件,人口素质,政策取向等因 素,我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 本国情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的是由东
向西推进的不平衡发展战略,这在客观上也起到了 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差距的作用。
第四,宏观调控不到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 立过程中,原有的宏观调控体系难以发挥作用,新
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采取有力措 施减轻农民负担.我国近13亿人口,8亿在农村, 矗J以说,没有中国农民的富裕,就没有中国的富 裕,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朱 镕摹总理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 次强调,发展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购买力,是扩
火和培育内需十分重要的方面,关系闰民经济发展 和社会稳定的全局。
的宏观调控体系尚未形成,难以避免地会出现法制 和管理方面的漏洞,成为一些人暴富的可乘之机。 当前,社会上出现一部分对收入差距反映比较强 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确有一些人是通过 贪污腐化,利用非法手段偷税漏税,不公平竞争牟 取暴利的。
三、采取适当对策逐步缩小分配差距
对于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收入差距拉大的情况, 我们决不能视而不见,掉以轻心。江泽民同志曾在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文中指出:“如果差距悬殊,而且任其扩大,就
势,但是,在现阶段,我们也不能过分夸大目前的 收入差距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世界上绝大多数国 家,在经济发展与我国国情相似的阶段.同样存在 与我国相似的收入差距甚至更大。再者,即使是目 前市场经济发展比较完备,其对收人差距进行了台 理调节以及保障制度.公共福利比较完备的国家也 同样存在较大的差距。可以说收入差距问题是全世
先行一步,后富者如何赶超?先富与后富是一种什 么关系?发展下去是否会出现两极分化?是否与共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的收入状况要澄清一个误区,即把收入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合理等同。

收入差距指的是不同阶层、行业、地区等收入群体之间收入数量的不均等现象。

收入分配不合理指的是收入分配状况的社会价值判断,当一种收入分配格局得到绝大多数社会群体的认同时,我们认为这种分配是合理的;反之,则是不合理的。

我国目前绝大多数领域的收入分配关系是合理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致使社会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导致我国的分配关系恶化。

由于我国经济处在加速工业化和市场化时期,社会正在急剧转型,利益分配关系的调整往往落后于现实经济和社会的变化。

因此,对于某些分配领域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合理分配状况,国家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不能使这些不合理的关系制度化和长期化,否则,会超越社会公众的容忍程度,在其思想意识中形成对改革措施的误解,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团结和稳定。

造成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体制的原因。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变,使社会分配关系从以按劳分配为主越来越转向以按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市场化分配机制。

市场经济是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竞争淘汰机制,那些适应市场规律要求的市场主体,能够获得越来越多的市场机会,在社会财富的份额中占有越来越多的比重;反之,对于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市场主体,其收入比重会相对下降。

因此,市场化程度和竞争力不同的地区、领域、部门间的收入差距会逐渐拉大,这是市场法则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是历史的原因。

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西部地区一直落后于东部地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的进程加剧了这种不平衡。

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时期,国家出于发展战略和国内外环境的考虑,采取工农剪刀差等措施促进了城市和工业的发展,结果是人为地制造出来了城乡分配关系不合理的二元结构格局。

这些格局在市场化改革中,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日益严重,致使城乡和工农差距越来越大。

如何看待当前的个人收入差距

如何看待当前的个人收入差距

如何看待当前的个人收入差距?我国收入分配态势,近几年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市场经济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成了较为突出的问题,引起了的普遍关注.收入差距是经济的市场化带来的,而收入差距过大,将会影响经济的市场化进程。

一、收入差距是市场化带来的毋庸讳言,我国收入差距的拉大同市场经济的推进密不可分。

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强,随着市场经济的,个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雇主和从业人员,其收入工资已直接受市场机制决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直接同企业经济效益好坏联系在一起,也受市场机制调节。

由于各个企业从业人员和劳动者所占有的生产要素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差别等原因,在市场竞争中必然出现优胜劣汰,收入也必然有高有低,被淘汰的职工会变穷,被淘汰的企业及其职工也会变穷,甚至会出现一些人或某一阶层、群体的收入水平远远高于另一阶层、群体的现象.近几年来,一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这类企业的职工收入相应有明显增加。

另一方面,也有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由于多方面原因,经济效益很差,甚至长期亏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这类企业的职工收入增长很慢,在物价上涨情况下,其收入水平相对下降,特别是离岗职工收入水平绝对下降。

市场化的推进,极大地冲击了平均主义,冲击了平均主义,必然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平,后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依据人们对市场活动的参与状况进行分配的,千差万别的人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的活动情况不一样,势必要出现差距。

市场化带来的择业自主性,产生了收入来源的多渠道、多元化、收入的多元化也是市场发育的需要,而收入的多元化,也就必然带来收入差距,收入来源单一者,多数富不起来,收入来源多元者,总要相对富一些.尽管市场化是出现收入高低的重要因素,不是这种由市场拉力拉大的差距,一般来说是正常的,是一种激励机制,是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尤其是在当前国民经济进入快速阶段,收入差距扩大带有必然性,许多国家都经历了这样的阶段,只要调节的方式和力度得当,不致于产生两极分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日子中的新困惑━━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过上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好日子,并正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不过,在人们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

一些人感到困惑,甚至心理不平衡。

那么应如何正确看待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呢?
分配制度的新变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对所有制结构进行改革的同时,对分配制度也进行了改革与调整。

主要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实行这样一种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及所有制性质和结构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

就是说,一个社会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取决于该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取决于所有制性质和结构。

我国是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由此决定了在分配制度上,必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同时,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都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应当参与收益分配,根据它们在商品生产中贡献的大小取得相应的报酬。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虽然我们反对平均主义,提倡按劳分配,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一分配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特别是一些人还误认为平均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

结果,在这一认识支配下,按劳分配的原则得不到很好贯彻,导致严重的“吃大锅饭”现象,挫伤了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我们又误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资本主义的作法,一概加以排斥,结果抑制了经济效率的提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分配制度方面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的同时,积极探索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等其他分配形式,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促进了劳动效率的提高,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整体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从1978年到2001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从133.6元提高到2336元,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从316元提高到6860元。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度增加,1978年只有210.6亿元,2001年达到73762亿元。

市场商品丰富多彩,居民衣、食、住、行、用等条件明显改善。

可以说,如果没有分配制度的改革,大家可能还依旧在平均主义的束缚下,吃着“大锅饭”,打发着穷日子。

这一点,所有经历过这20多年历史性变迁的人们,都能深深感受到。

收入差距面面观
随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确立,知识、技术、资本、经营管理、土地房屋等生产要素也参与收益分配,收入分配呈现出多种类型、多种形式。

在我国社会中,由于拥有生产要素不同,因而获得的收入也会不同,这就容易产生差距,甚至逐步拉大。

比如,高新技术成果作价入股,按有关规定,可达到公司或企业注册资本的35%,只要双方同意,还可以超过这个比例。

在科研成果的转化过程中,有关单位可以从转化的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20%或不低于科技成果入股作价金额20%的股份,奖励成果完成和成果转化的有功人员。

这样就难免会有少部分人成为高收入群体,而与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收入拉开差距。

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主要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差距。

如一些行业搞垄断性经营,取得了过高收入。

——地域差别造成的差距。

由于区位环境、历史文化、基础条件、人口素质、生产力水平等差异以及政策因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从总体上看,东部地区发展较快,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发展较慢。

——再分配手段不完善造成的差距。

目前的再分配领域中,无论是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还是对低收入者的保护都还不完善,致使初次分配中形成的较大差距缓解比较慢。

——非法收入造成的差距。

由于管理的疏漏和一些现行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不配套,给非法收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特别是存在着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严重腐败问题,以及利用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偷税漏税、投机欺诈等各种非法手段获取高额收入等现象。

(未完待续)
面对差距如何看
应该说,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对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对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加快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克服平均主义。

改变那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使那些对社会贡献较大的人得到相应的收入报酬,更好地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

二是有利于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鼓励海内外各类投资者在我国建设中的创业活动,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三是有利于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

允许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能更充分地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四是有利于发挥多种经济成份的积极作用。

比如,改革开放后,许多先富起来的人们,大都把资本转向投资建厂、办企业。

而资产一旦进入经济运行的大系统,就会带来国家税收增加,就业渠道扩大,国家财富总量增长,从而有力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五是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当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也包括人才的竞争。

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
易组织后,各大跨国公司纷纷拿出各种优厚的待遇和条件,同我们争夺人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尽快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优秀人才能够获得合理的高收入,更有效地防止人才流失。

在肯定合理的收入差距具有积极意义的同时,必须努力消除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而对于不合法的收入,则必须坚决取缔。

所谓不合法的收入,主要是指用不合法的手段获取的收入。

这种现象的存在,危害极大,很容易引发人们的不满情绪,动摇对改革的信心,影响社会稳定。

调控手段要加强
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收入差距的调节问题,明确提出了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等一系列政策。

同时要看到,有效调控收入差距,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许多方面付出不懈的努力。

当前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要加快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调节收入差距和实现共同富裕当然也离不开发展。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发生什么问题,都要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不遗余力地发展生产力。

二是要积极扩大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

有就业才有收入。

一批人就业了,有了收入,就要消费,消费就会促进生产和销售,另一些人的就业机会也就增多了。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更是提高收入水平、改善分配关系的重要前提。

一定要把扩大就业作为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

三是要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是调节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

当前,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使所有符合条件的城市居民都能得到最低生活保障。

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四是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使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趋向合理,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