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大纲材料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答: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等。

2.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认知过程在教育中的应用。

3. 情感和意志过程:包括情绪、动机、意志等情感和意志过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情感和意志过程在教育中的应用。

4. 个性和社会性:包括个性、人格、人际关系、社会行为等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个性和社会性在教育中的应用。

5. 心理健康与教育:包括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中的应用。

6. 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7. 教学设计与评价:包括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工具,以及教学设计与评价在教育中的应用。

8. 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包括特殊儿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教育需求,以及特殊儿童的教育干预措施。

以上是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的一般内容,具体考试大纲可能会因不同的考试机构和要求而有所不同。

教育心理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大纲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学要点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程序、原则和方法教学要求明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程序、原则和方法考核要求识记: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教育心理学的任务领会: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程序第二章学习的性质与分类教学要点1 学习的科学含义2 学生学习的特点3 学习的性质分类和结果分类教学要求掌握学习的科学含义、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基于性质和结果的学习分类;了解其它有关学习的分类考核要求了解:学习的主体、水平和内容等分类系统掌握:学习的科学含义;学生学习的特点;基于学习性质和结果的分类系统第三章现代学习理论流派教学要点1 人类联想学习的研究2 学习的联结理论3 学习的认知理论4 学习的联结-认知理论教学要求理解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的联结理论和认知理论;了解人类联想学习的研究考核要求识记:学习的各种联结理论和各种认知理论的理论要点领会: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第四章知识的性质与分类教学要点1 广义知识的分类2 陈述性知识的性质(心理表征)、学习结果3 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4 命题知识的同化过程和条件5 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条件6 知识与技能的关系7 技能的心理表征8 智慧技能的习得过程和条件9 认知策略的习得过程和条件教学要求通过教学,学生要从以下几个层次达到不同的目标:识记广义知识的分类;理解认知策略的性质与分类、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陈述性知识的性质(心理表征);掌握命题知识的同化过程和条件、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技能的心理表征、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考核要点识记:知识的分类领会:理解认知策略的性质与分类、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陈述性知识的性质(心理表征)掌握:命题知识的同化过程和条件、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技能的心理表征、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第五章动作技能的学习教学要点1 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习得的指标和保持2 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在以下不同的层次达到:理解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与习得的指标、动作技能的保持;掌握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有效的指导与示范、练习和反馈);了解关于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

2021年小学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提纲范围

2021年小学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提纲范围

2021年小学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提纲范围xxxx年小学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提纲范围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学、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教师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1.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2023年311教育心理学考研大纲

2023年311教育心理学考研大纲

2023年311教育心理学考研大纲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学习、教学、教育评价等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

2.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相关规律,解决教育中的心理问题,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二、学习的心理基本过程 1. 知觉知觉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和理解外界信息的过程。

包括感觉器官的选择、组织和加工等过程。

2.记忆记忆是经验的保持和重现过程。

包括感性记忆和理性记忆两种形式,分别与感官印象和概念思维有关。

3.思维思维是个体在脑内进行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包括概念思维、判断推理、问题解决等过程。

4.情感与动机情感与动机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心理因素。

情感对认知、记忆和评价等心理过程有重要影响,而动机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力量。

5.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有选择的心理操作方式,包括注意、组织、记忆和评估等过程。

三、教与学的心理过程 1.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施教学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指导方向和基准。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发展水平,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手段。

2.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是教育活动的核心要素。

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需求、教学目标等因素,选择并组织有机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程度。

3.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创新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操作方式和行为准则。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提高学习效果。

4.学习评价的设计与实施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和总结。

教师需要设计合理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能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我认知。

四、常见教育心理问题与解决方法 1. 学习困难与解决方法学习困难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

教师可以通过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教学、培养学习兴趣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中文):教育心理学(英文):Educationa1Psycho1ogy课程代码:14S2105B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学前教育课程学时:48课程学分:3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学前心理学选用教材: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参考书目:1•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建敏.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2.陈帼眉,姜勇.幼儿教育心理学(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M].北京:北京师范出版社,2012.二、课程价值(一)性质与地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学科。

结合学前专业特点,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须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的学习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通过本课程力求进一步拓展学生在发展心理学上的学术视野,掌握关于幼儿认知及情绪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具体范式;深入地了解个体认知及情绪的发生发展特点,进而从更深的层上了解人类基本心理过程的本质特性;同时为学生进行幼儿园教学活动奠定理论基础。

注:用、、分别代表高、中、低支撑度。

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目标1: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理解并掌握有关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能够理解学习的实质,掌握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四大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对幼儿教育教学的启示。

【毕业要求1/2师德规范/职业道德】目标2:熟悉相关重要的教学原理和理念,能运用相关知识对教学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围绕特定的儿童发展目标进行相关教学设计。

能够掌握幼儿概念学习的特点及教育指导,掌握动作技能的含义及分类及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及教育指导,智力技能的含义,特点及分类,智力技能的形成过程,智力技能学习的特点。

87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纲

87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纲

87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及其与教育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教育如何促进个体心理发展。

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个体心理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其研究任务包括揭示心理发展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等。

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实质是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变化。

心理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生物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等。

三、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包括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形式运算期等。

认知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教育要适应个体认知发展的阶段特点,以促进个体认知发展。

四、情绪与社会性发展情绪发展和社會性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另一方面。

情绪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斯宾塞的依恋理论等。

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米德的社会化理论、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等。

情绪与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教育要关注个体情绪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培养个体良好的情绪和人际关系。

五、个性与性格发展个性是个体在心理特征上的总体表现。

个性的基本概念包括性格、气质、智力等。

性格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等。

个性与性格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教育要关注个体个性和性格发展,培养个体良好的性格特征。

六、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评价理论。

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教学理论包括传统的教学理论、现代的教学理论等。

评价理论包括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课程评价理论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p1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与心理学.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心理学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p6第二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p7一、心理学与教育的早期结合二、教育心理学的创建p8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p8四、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第三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p1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3第二章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p17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p17心理发展的涵义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大学生的发展课题p20第二节大学生的生理发展p21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大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第三节大学生的心理发展p26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大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确立和稳定第四节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变化p35一年级大学生面对高校生活的适应问题三年级是大学生活全面展开和心理健康问题较多的时期四年级大学生面临择业和求职的矛盾第三章学习理论概述p38第一节学习的概念学习的概述学习的分类第二节学习理论概述p42第三节联结派的学习理论p43巴布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p43桑代克的联结学习p46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P47第四节认知派的学习理论p51第五节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p58第六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p62第四章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一节学习动机的概念与分类p66动机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学习动机的种类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p71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自我效能理论p76第三节激发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p78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第五章高校学生的学习迁移p85第一节迁移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的类型学习迁移的作用第二节学习迁移的理论与最新研究进展p88 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原理说关系转换说学习定势说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迁移理论的新发展第三节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p96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学习的理解与巩固程度定势的作用第四节促进高校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p99 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程序讲授学习方法第六章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p103 第一节自我意识的概述p103自我意识的涵义自我意识的结构成熟的自我意识包含的内容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人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第二节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历程p106 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历程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历程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第三节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p114 自我教育的定义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第七章高校学生的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p119 第一节高校学生的群体心理p119群体的概念群体对个体的影响集体心理群体规范群体内聚力第二节高校学生的人际关系p129什么是人际交往p129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p130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p132第八章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高校心理咨询p135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p135健康与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第二节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p139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个体的主观因素第三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p143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p145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p146第四节高校学校的心理咨询p148心理咨询的实质心理咨询的原则、步骤与形式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方法p152第五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p157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涉及的领域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与指导第六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案例第九章高等学校中的教师p170第一节高等学校教师的社会角色p170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年轻一代个性的塑造者教师是学生集体的管理者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调节者第二节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p174教师的认知特征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的威信第三节高校教师的心理素质p184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师应具备的人格特点第十章高校教学中的心理问题p191第一节知识的概念什么是知识知识的类型知识的表征知识的作用第二节知识的学习知识学习的概述知识学习的过程第三节问题解决及其能力的培养p205问题与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理论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第四节大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创造性的实质创造性的培养第十一章信息时代的高校教学心理p223第一节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教学形式概论教育现代化与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媒体第二节网络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理论依据计算机模拟与认知发展理论第三节互联网对高校教育的正负效应网络团体心理网络人格网络情色网络拼凑抄袭网络成瘾第十二章高校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p248第一节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概念什么是教学测量与评价教学测量与评价的作用第二节正确进行测量与评价的基本要求p251效度信度难度第三节教学测验的类型及其应用p256教学测验的类型学绩测验的编制测验的评分及结果分析。

教育心理学课程大纲

教育心理学课程大纲

教育心理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教育心理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有关教育与心理学的理论和应用知识,以提高他们对教育活动的理解和指导能力。

本课程将涵盖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和主要理论,以及其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3. 理解学习、发展、教育和评估等领域的心理学理论;4. 能够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问题;5.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成长和发展。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将包括以下主题: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范畴-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和历史渊源- 教育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2. 发展心理学与教育- 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过程- 发展心理学对教育的启示与指导3. 学习理论与教育实践- 经典学习理论及其应用- 认知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4. 教育评估与测量- 教育评估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测量工具的设计和应用- 教育评估方法和技术5. 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 - 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 学习困难和特殊教育需求- 职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咨询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探究和课堂互动等。

学生还将参与心理学实验和观察,在实践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将综合考虑学生的平时表现、小组讨论、课堂参与以及期末考试等因素。

具体评估方案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确定。

六、参考教材1. 赵丽蓉(2014). 《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 罗斌,唐湘生,张振芳(2016). 《现代教育心理学导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3. 王铁成,袁建平(2013). 《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其他说明本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完成相应的作业和实践任务,并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大纲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大纲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 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024版《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

2024版《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目录•课程概述与目标•认知发展与教育•情感、动机与意志品质培养•学习过程与策略•智力、创造力与特殊才能培养•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技巧01课程概述与目标教育心理学定义及研究领域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与心理发展之间关系的科学。

研究领域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发展、情感与动机、个体差异、特殊教育需求、评估与测量、教师心理学等。

课程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教育问题,具备初步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习观和学生观。

参考书目《教育心理学导论》(作者:XXX ,出版社:XXX ,出版年份:XXXX )。

《发展心理学与教育》(作者:XXX ,出版社:XXX ,出版年份:XXXX )。

《学习心理学》(作者:XXX ,出版社:XXX ,出版年份:XXXX )。

教材:《教育心理学》(作者:XXX ,出版社:XXX ,出版年份:XXXX )。

教材及参考书目02认知发展与教育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认知发展涉及人在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智力等方面种种功能的发展变化。

认知发展的研究包括发展的阶段、过程、条件、机制、个体差异等各个方面。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皮亚杰认为,每个阶段的儿童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结构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强调了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我调节作用。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了学习、教学和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语言和文化工具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一、教育学心理学概述1. 教育学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2. 教育学心理学的发展历程3. 教育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4. 教育学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二、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 操作性条件作用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 认知结构理论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自我实现理论- 个体差异理论三、学习动机1. 动机的基本概念2.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3. 成就动机理论4. 自我决定理论5.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策略四、认知发展与教育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2.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3. 认知发展与教学策略4. 认知风格与学习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1. 情感教育的重要性2.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3. 价值观教育的实践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测量六、教育评估与评价1. 教育评估的目的与类型2.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3. 评价工具的开发与使用4. 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应用七、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4. 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择5. 教学评价的设计八、课堂管理1. 课堂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2. 课堂规则的建立3. 学生行为的引导与矫正4. 教师角色与课堂氛围的营造九、特殊教育心理学1. 特殊教育的心理学基础2. 特殊需要学生的心理特点3. 特殊教育的教学策略4. 融合教育的实践与挑战十、教育技术与心理学1.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2.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3. 远程教育与在线学习4. 教育技术对学习的影响十一、教师专业发展1.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2. 教师知识与技能的发展3. 教师反思与自我评估4. 教师教育与终身学习十二、教育政策与心理学1.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2. 教育政策对学校与教师的影响3. 教育政策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影响4. 教育改革的心理社会因素十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1. 定量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 调查研究2. 定性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 观察法3. 混合方法研究4. 数据收集与分析技术十四、教育心理学的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1. 教育心理学的新兴领域2. 跨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研究3. 教育心理学的国际视野4. 教育心理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结语教育学心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还关注教师的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1. 幼儿教育心理学导论: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等。

2. 幼儿心理发展:认知发展、情绪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

3. 幼儿教育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等。

4. 幼儿学习心理:学习的实质、学习过程、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

5. 幼儿教育心理实践:课堂管理、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幼儿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认识,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及应用实践。

难点:幼儿心理发展、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教学课件等。

学具:笔记本、教材、学习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幼儿教育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兴趣和思考。

2. 理论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6. 教学反馈:收集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章节、重点概念和原理等。

板书要求清晰、简洁、有条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

(2)请阐述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3)请分析一个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2. 答案:(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过程中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旨在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包括:认知发展、情绪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

教育心理学提纲

教育心理学提纲

教育心理学提纲1.洛伦茨通过研究发现,印刻说明经验和学习对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2.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是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中研究最多、最活跃的一个邻域是学习。

3.相关类属学习是指新的材料类属于原有的具体较高概括性的观念中,原有的观念得到扩展、精确化、限制或修改,新的概念或命题获得意义。

4.贾得于1908年提出解释学习迁移的类化理论。

5.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它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对复习的组织意义深远。

6.编码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重要机制,是指短时记忆的信息改变成容易加工和接受的形式的过程。

7.由休息恢复精力(消除疲劳)是先快后慢,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以短休息为宜。

8.复式教学指教师针对不同准备情况和能力各异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材和教法,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这是一种因材施教的好方法。

9.郝德森发现,大多数求同思维者会选修自然科学,求异思维者会选修文科。

10.教育最终目标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

11.根据皮亚杰的观念,儿童通过同化和顺化两种心理过程将经验转化为知识。

12.学习对于我们的意义和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二是学习能促进心理的成熟与发展。

13.布鲁姆将认知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审六项。

14.知识的实质是事物的属性和联系在人脑的反映,也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15.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主要是活动水平和指向性。

16.课的划分应该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学习目标之间的联系,两颗之间的间隔时间和学习目标的平衡四个方面。

17.根据前后学习的难度,可以将迁移分为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

18.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和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

19.自我强化是指通过自身内部刺激的作业而完成度强化,对于学习期作用往往超过外部刺激所提供的强化。

20.组织者是指在意义接受教学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资料之前,使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高校教师资格申请者)第一章心理学概论第一节人类心理现象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一、个体心理系统个体心理: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四个方面: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1.心理动力: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a) 动机: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2.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关系。

a)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b)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和特性。

c)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

3.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的时间是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4. 心理特征: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a) 能力: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b) 气质: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c) 性格: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d) 气质与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

这些心理,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其他人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二、个体心理与行为—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人的心理具有意识性。

1.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察觉的心理活动。

2.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察觉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就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

人清醒的时候,也有无意识的心理现象。

无意识也是人的心理活动,并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得作用。

3.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时事政治模块(一)模块分值:10分(二)评价目标:考核应聘者基本的政治素养(三)考核内容: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2、2009年5月30日至2010年4月30日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二、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一)模块分值:20分(二)评价目标:1、考核应聘者对我国重要教育法律法规的掌握水平及应用教育法律、法规分析和解决教育现实问题的能力2、考核应聘者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掌握程度及其师德素养水平(三)考核内容1、教育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5)《教师资格条例》(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教师职业道德(1)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概念: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作用:一、师德对教师起着调节和教育作用二、师德对学生起榜样和带动作用三、师德对社会起影响和促进作用1.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2.对物质文明的推动作用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基本内容:1.教师爱岗敬业。

包括:(1)情感上——爱校爱教爱生(2)理念上——教书育人(3)态度上——认真负责。

爱岗敬业,一般分为乐业、敬业、勤业,精业等不同状态。

教师爱岗敬业的几种水平:师德的楷模水平。

师德的优秀水平。

师德的基本水平。

总之,爱岗敬业体现着教师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追求。

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是每一位教师应有的人生态度,也是我们要求和教育学生努力的基础。

2.教师的博爱(师爱)3.教师的公正。

公正的内容包括:(1)教师自己对自己的自重。

(2)教师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和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的关系。

(3)教师对家长的公正。

要平等对待学生、爱护差等、一视同仁、实事求是、赏罚分明、因材施教。

4.教师的仁慈。

(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途径:1、加强学习,勇于创新。

2、参与实践,总结经验。

3、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方法:1、解剖自己。

严于解剖自己,认真进行自我批评。

,是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2、慎独,“慎独”是教师良好的思想修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在学生面前做到的,学生不在的地方也能做到,在无人知道的时间和空间,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3、学习道德榜样。

(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4)《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激励广大教师力行师德规范,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实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为重点,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目标,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完善教师职业行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进一步提高我省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人民满意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实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工作,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依靠教师、服务教师,鼓励教师自省、自重、自律、自强。

要广泛听取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意见,严格考核程序,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

要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奖优罚劣,引导广大教师践行师德规范,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二、考核对象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的在职教师。

三、考核内容(一)爱国守法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2.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在思想上、言行上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保持一致;3.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争做知法守法楷模;4.依法履行教师职责,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有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得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

(二)爱岗敬业1.忠于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2.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勤奋工作,敬业乐业,不对本职工作敷衍塞责,不在工作时间从事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3.认真执行教学计划,自觉遵守教学规范,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4.服从学校工作安排,积极承担班主任等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关爱学生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2.关心学生安全和身心健康,维护学生正当权益,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保护学生安全;3.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主动帮助和辅导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陷的学生;4.人人参与家访,生生都要访到,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在校情况,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促进家校互动育人。

(四)教书育人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因材施教,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2.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3.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4.综合评价学生素质,客观评定学生操行,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公开排列学生的成绩名次。

(五)为人师表1.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淡泊名利,诚实守信,谦虚谨慎,自尊自爱,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2.文明执教,举止端庄,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不在课堂上使用通讯工具;3.作风正派,严于律己,廉洁从教,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以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受学生和家长财物;4.关心集体,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平等对待学生家长,维护学校和集体荣誉。

(六)终身学习1.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恪守学术道德,发扬优良学风;2.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学识魅力;3.潜心钻研业务,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扎实教育教学基本功,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4.勇于探索创新,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适应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考核程序和方法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与绩效考核结合进行。

(一)成立考核小组学校要成立考核小组,负责本校师德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

考核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以及教师代表组成,其中教师代表由民主推选产生,人数不少于考核小组成员的50%。

(二)组织评议学校考核小组组织学生、家长、教师开展师德评议。

学生(家长)评议:以班级为单位,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班主任在本班评议,任课教师由考核小组抽取所任教班级进行评议。

教师评议:以年级组或学科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对照师德考核内容要求进行自评互评。

(三)综合评定学校考核小组根据学生(家长)评议和教师评议情况,结合教师平时的师德表现,对每个教师作出客观评价,并提出考核等次意见。

(四)确定等次考核拟定等次在本校范围内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确定教师师德考核等次,并在校内以适当方式公布。

学校考核小组应向每一位被考核教师反馈考核评价意见,考核结果存入教师个人档案。

教师对师德考核结果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向学校考核小组申请复核或向学校主管部门申诉。

五、考核等次(一)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

(二)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师德考核等次定为不合格:1.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的;2.对教学工作不认真负责,上课该讲授的内容不讲授,留到课后进行有偿家教谋取私利的;3.以获取利益为目的,推荐、暗示学生接受有偿家教或到社会培训机构学习培训的;4.工作日未经批准在校外社会培训机构兼职、兼课的;5.无正当理由,拒不承担班主任工作的;6.在招生、考试、评估考核、职称评聘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7.组织、怂恿学生考试舞弊的;8.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影响恶劣的;9.歧视、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10.在学校向学生宣传宗教的;11.在学校散布反动言论,或向学生传播有害身心健康的思想和信息的;12.组织、诱导学生参加非法组织、“黄、赌、毒”和迷信活动的;13.擅自组织学生参加校外集会或商业性活动的;14.以盈利为目的,向学生推销或代购教辅资料和其他商品的;15.向学生和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收受学生和家长贵重财物的;16.擅自停课、调课或请人代课的;17.在课堂上吸烟或酒后上课的;18.工作时间打牌、炒股、玩游戏的;19.因违法违纪行为受到纪律处分的;20.其他严重违反师德规范,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六、考核结果的使用(一)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中“职业道德”部分的评价结果,按不低于教师绩效考核30%的权重计入教师绩效考核结果。

(二)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评审、岗位聘任、绩效工资发放、表彰奖励等的重要依据。

(三)师德考核等次优秀的,绩效考核才可评为优秀等次;对师德考核优秀者,在职务评审、岗位聘任、表彰奖励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