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稿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稿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培养具备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稿的主要内容和培养目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一、培养目标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机电一体化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掌握现代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研发、制造、维护和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具体而言,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具备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制造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力;3、了解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4、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业环境。
二、课程设置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了以下课程:1、机械设计基础: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等;2、电工电子技术:学习电路理论、电子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等知识,为后续的控制系统课程打下基础;3、控制原理及系统:介绍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现代控制理论、过程控制工程等;4、机电一体化技术:全面介绍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包括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伺服控制系统、机器人技术等;5、智能制造技术:介绍智能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为了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该方案还设置了以下实践环节:1、金工实习: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工艺和方法;2、电子实习:学习电子元器件的选用和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3、控制实习:通过实验和课程设计,让学生掌握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4、毕业设计:结合实际项目进行系统设计和实验验证,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该方案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课外自学和网上学习等方式,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3、教师引导与学生参与相结合:通过讨论式教学、案例分析和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机电一体化技术(560301)二、入学要求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三、基本修业年限三年四、职业面向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电维修技术等专业领域的技术知识、能在机电工程领域适应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加工、维护维修、设备管理、设备引进改造及技术开发、销售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要求(1)热爱祖国,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2)文明礼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3)热爱工作、爱岗敬业,具有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4)有团队工作精神,合作精神;具有协调工作、组织管理工作能力;(5)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有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与人团结共事;(6)身心健康、乐观积极,具有连续工作的耐力。
2、知识结构(1)具有一定的公共外语知识;(2)掌握机械基础知识;(3)掌握电工与电子基础知识;(4)掌握电机及其电气控制基础知识;(5)掌握工厂供电电气调试的基础知识;(6)掌握传感器技术基础知识;(7)熟悉单片机技术;(8)掌握基础的PLC应用技术;(9)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维护技术;(10)掌握气压与液压传动控制技术;(11)掌握数控机床及控制系统的使用与维护;3、能力结构(1)具有计算机和英语的应用能力;(2)具有专业读图、绘图能力;(3)具有操作和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工具的能力;(4)具有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能力;(5)具有机电设备的故障排除、维修和系统分析能力;(6)具有一定的对本专业技术产品进行推广营销、管理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一)课程设置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拥有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人才来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本文介绍了一种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实践训练和学生项目三个方面。
通过系统化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1. 引言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工程与电气工程的交叉学科,其深度融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相关行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机电一体化人才,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培养方案。
2. 课程设置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中,我们应该注重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的结合。
首先,学生应该学习机械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基础知识,包括力学、传动、电路等方面的内容。
接着,学生还应该学习机电一体化的专业知识,如自动化控制、嵌入式系统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设置一些跨学科的课程,如工程管理、创新设计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实践训练除了理论学习,实践训练也是培养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重要环节。
在实践训练中,学生将有机会亲自操作和使用机电一体化设备,加深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我们可以与合作企业建立实践基地,提供实践训练的机会。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比赛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学生项目学生项目是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参与学生项目,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学生项目可以是一个小型实验、一个模型设计或一个实际的工程项目。
在学生项目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挑战和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机电一体化人才而制定的。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实践训练和学生项目的组织,可以培养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能力。
专业教学资源库中的网络课程建设——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
合从业者业余和终身学习 ,另外要遵从 网络教育 的规 律 , 合
理运用 现代信息教 育技术 、 方法 和手段 , 提供 到位 的学 习支
持服务 , 分发挥课程 的交互性 和共享性 , 充 以保证 显著 的教 学效果 。 21 按 照所培养 的核心 岗位能力来选 择和组 织网络课 程教 . 学 内容
2 科技视界 s INcE&T c 6I cE E HN。L Y VII 。G s。N
Si c ce e& Te h o o y Vi o n c n lg s n i
项 目与 课题
科 技 视 界
21年 0 月第 0 期 02 2 5
统 的技 能训练 过程 , 培养 综合 的职 业实践 能力 , 程训练 的 课 内容就是 以后工作 中所用到的 , 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 。
成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核心 和亮点 。
《 电工电子技术》 是基 础课 程 , 学内容 以机 电一体 化专 教
业 核心岗位 能力要求来选 择 . 知识 结构和学 习者认 知规律 按 加 以整合 , 以一 个个工作任 务组成 的项 目来 设计 , 这 门 并 使 概念抽 象 、 理论繁杂 的课程变 为生动的 以项 目为载体的实务
我 院省级示 范专业——机 电一体 化技术专业 通过 多年 来 有效 、 务实 的校企合 作 。 “ 校 、 将 学 行业 、 企业 三方深 度融
通, 构建 工学结合 的人才培养模 式” 的思路贯 彻到专 业建设 的各个方 面 , 而机 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 则 拓宽了这 一思想的内涵和外延 , 为高技能人才 的培养 和终
深化 企业 、 行业 的技 术应用能 力 , 需要 为三方提供 可持续 都
2.机电一体化专业中德双元制人才培养实践案例
2.机电一体化专业中德“双元制”人才培养实践案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创办于1998年,2006年获广西优质专业,2014年与广西科技大学联合培养机电教育技术本科专业,2015年获广西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2017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
专业立足柳州工业,服务汽车及机械产业转型升级。
与上汽通用五菱、广西柳工集团、东风柳汽公司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以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发展方向为主线,实施“工学双线共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先进装备的运行、维护、技改、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助力柳州产业升级。
经多年建设,专业贴合柳州及广西经济发展需要,毕业生获单位好评,是上汽通用五菱首选技术技能型人力资源合作伙伴。
自2007年以来,专业创新实践了“工学双线共进”人才培养模式,把典型工作案例作为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训项目,形成学习性工作任务,同时,结合专业课程教学的进程,让学生承担校内实训基地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并通过两阶段顶岗实习参与企业实际工作,实现工作中学习。
把教学实训、设备维修管理工作这两条主线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工学双线共进”人才培养模式。
2015年以来,与上汽通用五菱深度合作,组建了“双元制”试点班,按照从“新手-技术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了“双元”课程体系,实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并引入德国职业教育标准,进行中期和毕业考试,学生毕业可取得AHK机电一体化工证。
校企共同组建教师(师傅)团队,参与5批次以上的国内外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共同开发课程,实施教学。
工学双线共进到双元制培养模式教学过程如下图所示。
工学双线共进到双元制培养模式教学过程示意图当前机电工程学院双元制的改革路线已经越发清楚明晰,全方位引入国际标准和证书,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做好双元制本土化改革,总体可以用“四化”来描述:考评国际化、课程集成化、学习成果化、改革本土化。
一、考评国际化机电工程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引入德国工商大会(AHK)技能认证标准,把国际先进标准的理念与柳州、学校本土实际及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有机结合,把国际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方法等创新性地融入人才培养各要素和全过程,健全了对接国际先进标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机电应用技术专业典型案例——校企融合、实景教学办学模式的创新
机电应用技术专业典型案例——校企融合、实景教学办学模式的创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XXX的特色专业之一,已经开设了十多年,累计毕业生超过2000人。
随着现代机电行业的迅速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成为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
因此,校企融合、实景教学等教学模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这一背景下,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探索出了一种创新的“校企融合、实景教学”办学模式。
该办学模式的主要目标是建立校企双方都支持的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双方需要在“大企业的框架”下进行合作,共同审视定位“职业人”的概念,培养学生具有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这不仅包括企业所需的专项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个人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应该与学校、企业联合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培养懂技术、高素质、具有发展潜力的技能型人才。
此外,该办学模式还需要建立良好的校内教育与企业实关系。
学校的教学实践应该尽可能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探求最大的利益共同点,创学模式。
校企合作培养的对象既要能顺利就业,胜任岗位,为企业经济利益做贡献;又要能持续就业,终身成长,创造个人职业生涯的辉煌。
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良好的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自从我校成立职业中专以来,我们与XXX、XXX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XXX是一家历史悠久的电气生产企业,拥有先进的机械设备和优秀的专业人才。
每年,我们的机电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在第一年完成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研究后,第二年到相关企业进行半年的研究,然后进行顶岗实。
同时,我们还为其他学生提供了企业见、课程实和课程设计等优质资源。
通过借鉴企业的管理机制,我们为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职业素养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每天早上让学生5:30起床进行跑操30分钟,锻炼他们的身体,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坚毅果敢的品格。
为了实现“大城市战略”,我们与XXX合作,让学生了解大城市的职业技能要求,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802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电维修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程序编制,进行数控加工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设备管理,机械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以及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制图与AutoCAD、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液压与气动、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技术、数控机床及其应用、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CAD/CAM应用基础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毕业后应获得和具备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道德素养与法律知识。
1.具有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制图与AutoCAD等一般机电一体化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具有一般机械零件的工艺设计、夹具设计和工装设计方面的知识。
3.具有普通机床加工典型零件的方面知识。
4.具有数控机床编程、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
5.具有PLC与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机械的制造、安装与调试,运行维修与管理,生产线技术改造等专业理论知识。
6 .具有电气读图、识图、绘图能力和一定的电路设计、维修方面的知识。
三、知识和岗位技能要求1.具有普通机床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维护、保养能力。
2.具有一般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修能力。
3.具有简单控制系统的调试、运行和维护能力。
4.具有普通机加工零件的工艺编制能力及数控编程能力。
5.具有组合夹具的选用及简单夹具的设计能力。
6.常用机电设备的销售能力。
7.具有网络和综合布线的应用范围及初步设计施工能力。
8.具有朔料加工设备与模具加工技术认知能力。
9.具备自动机械与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查障与检修能力。
四、学制与招生对象1.学制:三年。
2.招生对象:具有高中毕业学历或中职升高职的学生。
五、主要课程设置及理论课时安排表1.本专业必修课程共开设29门课程,其中主干课程为: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液压与气动、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技术、数控机床及其应用、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CAD/CAM应用基础。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附件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我校为了解我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组织机电加工制造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和部分专业骨干教师,深入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设情况目前山东省共有59所高职院校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遍布全省16地市,其中济南11所、潍坊9所、青岛9所、烟台5所、淄博4所,只有临沂市没有开设此专业。
这些学校具体的区域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山东省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设区域分布情况二、调研情况与分析(一)调研院校基本情况此次调研面向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59所高校,完成有效调研43所,基本上覆盖了全省所有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同时调研本科院校6所,中职院校7所;完成21家机电装备企业的人才需求调研。
图2 调研情况分析(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招生人数图3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招生人数由于社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因此43所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每年的招生数量都很大并且比较稳定,2016年为9115人,2017年为9623人,2018年为10672人。
(三)就业率和创业率图4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就业率和创业率通过图4可以看出,43所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就业形式良好,平均就业率高达97%以上,说明说明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能够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学生的自主创业率平均在15%左右。
(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图2 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岗位需求情况调查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汇总与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基本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机电设备生产一线的技术岗位,从事机电设备的操作,机械加工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等工作,这类人员约占53%;二是从事机电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这类人员占25%;三是从事机电设备的维护,这类人员占9%;四是从事机电产品营销、售后技术服务等工作,这类人员占7%;五是从事生产管理,这类人员占6%。
机电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机电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机电专业是一个涉及机械和电气两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其教学内容涵盖了机械设计、电路原理、控制系统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往往是分开进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导致了学习效果的不理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机电专业开始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够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机电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日益凸显。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为提高机电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支持,为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1.2 研究意义机电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已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研究机电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机电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密切相关。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操作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于拓展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提升就业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
2. 正文2.1 机电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
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有效的教学方式。
民办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民办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作者:高敏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20期[摘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中后期,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等都向应用型转型、转变。
到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
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并以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为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现存的问题进行阐述并分析原因,提出了有效应对策略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切实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关键词] 民办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特色[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1)20-0218-02一、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分析民办大学以其办学类型的多样化和灵活性,满足了社会不同层次和行业受教育的需求。
同时,民办大学重点培养高级技能人才,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所以充分满足了经济发展对适用人才的需求。
民办高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在专业设置、合作模式、办学层次等方面体现了一定特色的运作机制,凭借其自身鲜明的办学特点和办学形式在高等教育领域开拓了一片新天地,是中国教育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从2014年升本后至今一直致力于应用型本科的探索研究,创建了基于产权为纽带的产教深度融合,学研企融为一体的运行机制。
方向集中在提升应用型大学内涵建设,以打造一流应用型大学为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教师队伍建设1.青年教师占比过大,教师队伍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师资短缺、数量不足,是民办本科院校一直存在的问题。
由于民办本科院校发展不成熟,本科专业和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为满足本科教学需要,学校积极招聘教师。
几年来,虽然师资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新进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造成了青年教师比例偏高。
2.各专业教师队伍发展不均衡。
学校虽然对专业发展及师资建设制定了整体规划,但由于部分专业的师资人才缺乏,导致各专业教师队伍发展相对不均衡。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工程技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旨在培养具备机械、电子、自动化等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这种培养模式的出现,既是对传统单一学科教育的突破,也是对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的回应。
一、培养目标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机械、电子、自动化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模式应关注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2.实践能力的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实验、实习、项目等实践环节的设置,让学生能够熟悉并掌握实际工程项目的操作和管理技能。
3.创新思维的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应注重学生的创新培养,通过科研项目、创新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模式的实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课程设置的改革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应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可以将机械、电子、自动化等学科的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让学生能够系统学习和应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2.实践环节的设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环节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
可以设置实验课程、实习项目、工程实践等环节,让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操作和管理。
3.创新项目的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项目应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可以开展科研项目、创新实践等活动,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科研和创新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模式的评估和改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估和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可以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培养模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调整。
中高职贯通专业课程衔接体系建设研究--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
教育管理课程教学KE CHEN G JI A O XU E中高职贯通专业课程衔接体系建设研究——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摘要:目前中高职贯通课程衔接中存在目标培养模糊、课程设置缺乏调研、课程实施存在同一性等问题。
以百色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为例,通过专业岗位调研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重新定位课程目标,整合课程内容,使中职向高职的教育层次递进、相互沟通、相互衔接,既能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目标,也能实现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目标,符合学生个人生涯发展规划和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中高职贯通;课程体系衔接;机电一体化技术百色职业学院附属中等职业学校黄忠仕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罗英和引言我国是一个有14亿人口的大国,职业教育不管是对于社会还是对于公民个人都很重要,因为当今社会正是需要大量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时候,而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恰恰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从而服务社会,提升自我价值。
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1]。
2011年8月30日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因此,建设中高职贯通专业课程衔接体系迫在眉睫[2]。
一、中高职贯通专业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一)培养目标模糊随着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从2012年起,广西省采取中职对口升高职形式,实行中高职院校贯通人才培养。
在摸索阶段的建设过程中,很多老师进行了教育研究与改革实践,并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市场需求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差异上。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1 专业背景机电一体化是一门涉及机械、电子、控制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机械和电子技术基础,具有综合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的专业人才。
1.2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机械、电子、控制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性技术人才。
二、培养方案2.1 专业课程设置在机械、电子、控制等学科领域设置基础、专业、实践性课程,包括机械设计、电机原理、数字电路、传感器技术、控制系统设计等,同时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实践教学开设实训基地,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并组织学生参与相关工程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3 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创业基础和能力。
2.4 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了解企业生产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了解行业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与人沟通协调能力。
三、实施方案3.1 教学团队建设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加强专业领域教学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确保教学质量。
3.2 教学资源建设加强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提升教学设备的质量和数量,满足学生的实践性教学需求。
3.3 课程体系优化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根据行业需求和专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3.4 实习基地合作与行业内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
四、评估与提高4.1 教学质量评估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4.2 学生评价与调研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实施“半工半读”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
T c n l y N n ig5 0 0 , un x, hn ) eh oo , a n 3 0 8 G a giC ia g n 【 s a t i e vc t n l d ct ni c aat zdb se l m n- r ne Abt cJ g r oai a eu ai h rce e yi mpo e to i d
c n it n y c ri u u o sse c ” u rc l m s se y t m,wh c h s r v d tef t b ef c ie n ae t ih a p o e is l o e fe t i tl n s v tan n ,a h e i n wi iu to mo t e t,id t e n ol g s r i i g c i vnga wi - n st a in a ng sud ns n usr sa d c l e . i e
着严 峻 的挑 战 。围绕着 “ 办什 么样 的职业教 育? 如何 办好 职业教 育? 进行 了广泛 而深 入的探 讨 和实 践 。 ” 当前 , 国职业 教育 的改革 与发 展进 入 了一 个新 的 中
想、 职业道 德的高素质 劳动者和技能 型人才 。 要特别
强调培养学 生的实践 能力 和劳动技能 ,要 让职业学 校 的毕 业生敢动手 、 动手 、 爱 能动手 。这种意识 和能 力是从 哪里来 的?要 从实践 当中来 。要强 化实践环
Ex l r io nd Pr c c fl p e e a i n f“ o k s ud p o at n a a t e o m l m nt to o W r - t y”Tr i i g Pa t r i a n n te n
— —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模式下的课程改革实践——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为例
教育管理课程教学KE CHEN G JI A O XU E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模式下的课程改革实践——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为例摘要: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趋势,针对产教融合和课程改革的关系,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为例,对该应用型课程进行产教融合模式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校企合作自编教材、案例式教学和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并完成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得到提高,对产教融合下应用型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产教融合;应用型高校;机电一体化;课程改革洛阳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张慧贤布占伟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趋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可实现传统教育模式的转变,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速度,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要实现产教融合,课程建设是其主体,如何建设产教融合的应用型课程就成了能否真正意义上实现产教融合的关键要素。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是洛阳理工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内容涉及机械、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等多学科领域。
该课程知识点多、信息量大、内容抽象苦涩难以理解,实践环节偏少,使得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维方法,建立机电系统的模块化、标准化及一体化的设计思维,培养学生在机电系统设计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具备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能力。
一、产教融合的总体思路(一)理论教学改革1、编写应用型教材。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培养现代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加强实践、突出应用”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重要目标。
教材作为教学思想、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载体,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标志,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孙磊厚(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摘要:针对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型实训平台 建设、创新型课程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以期培养出智能制造领域急需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
关键词:创新型教师;创新型实训平台;创新型课程体系;应用型创新人才根据调研,生产制造型企业因订单量较多并 赶交货期,大部分实行24小时三班制工作的制 度,这就意味着有一部分制造业工人面临着必须 要上夜班的境况。
而近些年随着人们逐渐意识到 自身健康的重要性,企业很难招聘到愿意上夜班 并且能胜任岗位的一线工人。
针对此问题,大部 分生产制造型企业选择通过不断引进先进自动化 生产线,将重复性的操作工作交予机器完成来解 决这一难题。
这些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机械结构设 计、液压气动、PLC控制、机器视觉、网络通讯以及 人机界面等[1]。
企业在大量引进自动化生产线的 同时,就需要招聘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去操作与 维护设备。
但是,从众多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 看,企业招聘到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的能力 与企业期望相差较远,大部分毕业生对学校所学 知识和技能只知道死搬硬套,在实际生产活动中 不能活学活用,做到触类旁通,因此,不能满足企 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要求。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状目前,全国各高职院校都有开设机电一体化 专业,该专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也发展得比 较完善。
但是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引爆全球经济 高速发展的同时,机电领域的技术也应该跟随于经济的发展,因此,时代和社会也呼吁机电领域人 才能够及时更新观念,打破思想禁锢,提高创新意 识。
机电一体化人才可分为以下几类:(1)研发型 创新人才,即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来设计机电非 标产品的人才;(2)应用型创新人才,指可以对企 业的自动化设备进行改造或对企业员工进行机电 一体化技能培训的人才;(3)操作、维修型人才,指 具备熟练操作自动化设备或进行维修维护能力的 人才。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满足社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论证和研究。
二、需求分析通过调研和分析发现,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需求:一是需求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二是需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需要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四是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方案设计1.课程设置:设置跨学科的课程,包括机械、电子、控制等相关课程,并增加实践环节,如实习、项目实践等。
2.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取小班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3.实践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开设机电一体化实验室,提供实验设备和场地,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导师制度:建立导师制度,每位学生配有一位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和考核,引导学生进行科研和专业实践。
四、教学效果评估1.学生硕士论文质量评估: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评估,包括选题水平、研究深度、创新性等方面。
2.学生实践能力评估:对学生在项目实践、实习等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估,包括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就业及升学率评估:对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升学率进行跟踪调查,评估培养方案的就业竞争力。
五、总结通过本论证报告,我们得出了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结果,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方案设计,目的是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具备跨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
希望该方案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并得以实施。
特殊应用场合及针对性条款1. 制造业企业•增加条款:–实施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参与制造业企业的实际项目,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强化学生在生产线现场的实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
•详细说明:–问题及注意事项:•学生可能面临对实际生产环境不熟悉的问题。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
职业教育摘要: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随着生源的减少,办学资金紧张等问题的凸显,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办出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像机电一体化这样专业,注重的应该是学生解决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民办高校的这种类型的专业,想要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得到长期的发展,沿用传统的校企分离、与社会脱节的培养模式是不行的。
民办高校的这类专业如何根据自身特色,探索一个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民办高校机电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国的高等教育自建国以来,长期实行的是精英化教育,而自1999年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增长,自1998年到2009年,中国的在校生人数从341万迅速攀升到197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24%。
按照国际口径,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大规模的扩招,使得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获得了蓬勃的发展,截止到2011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共有386所。
但随着生源的减少,办学资金紧张等问题的凸显,民办高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特别是像机电一体化这样专业,如何根据自身情况,从市场需求出发,探索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本文主要讨论了如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索因材施教的机电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我国民办高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民办高校的资本主要依靠自身,无论师资还是教学条件,都无法与公办学校相比较,想要走公办高校的培养研究型人才的模式势必是困难重重。
因此,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开始着手改革,通过增加实践课程等手段,试图缩短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很多高校提出了“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的口号,开始着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①从市场需求出发,重新定位,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②灵活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加大课程选择的灵活性,结合职业技能要求设置课程。
③开展校企合作,推行“2+1”、“3+1”教学模式。
申报新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为了适应浙江省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满足社会对机电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我院遵照教育部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关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加快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建设步伐,并且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广泛地社会调研。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简介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集成应用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由于气动技术、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的强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械技术可以承受较大载荷,但不易实现微小和复杂运动的控制,而电子技术则相反,不能承受较大载荷,却容易实现微小运动和复杂运动的控制。
所以,传统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主要指机械与电工电子及电气控制这两方面的一体化,并且明显偏重于机械方面。
当前,科技发展的态势特别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它是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技术。
其本质是将电子技术引入机械控制中,也就是利用传感器检测机械运动,将检测信息输入计算机,计算得到能够实现预期运动的控制信号,由此来控制执行装置。
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实现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实现互补。
所以说,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应具备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产品中要有运动机械;二是采用了电子技术,使运动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
因而,机电一体化技术是自动化技术与机械设备紧密结合的产物,也是机械设备向自动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的应用范围涉及了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国防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机电技术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上海 建 桥学 院 机 电一体 化 专 业应 用 型 人 才培 养 模 ① 从 市 场 需求 出发 , 重新 定位 , 明确 应用 型人 才培 养 式探 索 上海 建桥 学 院是一 所 以本科 教育 为主体 、 专科 教 育和 目标。
培养 生产 、 管理 、 服务 第一 线应 用 型专 门 ② 灵活 制定 教 学计 划 , 根 据 市场 需 求 , 加 大 课程 选 择 继 续教育 为两 翼 , 人 才 的多科性 民办 全 日制 普通高 等学校 。 的灵 活性 , 结合职 业技 能要 求设置课 程。 该校 机 电一体 化专业 设 立于 2 0 0 4年 ,主要定位 于 培 ③开展校企合作 , 推行“ 2 + 1 ” 、 “ 3 + 1 ” 教学模式。
但是 , 这离应 用型 的要求 , 还 是有 一定 的距离 的。
1 . 3 师资力量 不足 , 师资结构 不合理
a ) 年龄 结构 不合理 , 呈现 “ 两头 大中间小 ” 的现 状 目前 , 民办 高校 的教 师主 要 以公办 高校 的退休 教 师 以
及 刚刚毕业 的研 究生 为主。因此造成 了民办 高校 教 师不是 老” 就是 “ 小” , 缺 乏 既有经验 又有精 力 的中年 骨干力 量。 … 中国 的高等 教育 自建 国 以来 , 长 期 实行 的是精 英化 教 “ ② 队伍不稳 定 , 流 动性较 大 育, 而自1 9 9 9年 以来 , 中国 的高 等教 育规 模 快速 增 长 , 自 “ 两头 大 中间小 ” 的师资格 局 , 导致 民办 高校 不得 不面 1 9 9 8年到 2 0 0 9年 ,中国 的在校 生人 数从 3 4 1万 迅 速 攀 临老教 师 “ 二次 退休 ” 以及 青年 教 师频 繁跳 槽 往 公办 学 校 升到 1 9 7 9万人 , 高等 教育 毛入 学率超 过 2 4 %。按 照 国际 口径 , 我 国 已经进入 高 等教育 大众化 阶段。大规模 的扩 招 , 的困境。 ( 兼职 教9 币 在教 师队伍 中 占重要 比例 使 得 中 国 的 民办 高 等 教 育 获 得 了蓬 勃 的 发 展 , 截 止 到
人 才 培 养 与市 场 需求 之 间 的差距 , 很 多高校 提 出了 “ 培 养 新 的教学 模式 , 传 统 的考核评 价体 系也 无法 真正 考核 学生
生 产 一 线 的高 级技 术 人 才 ” 的 口号 , 开 始着 手 应 用型 人 才 实际应用 的 能力 。
培 养 的探 索 , 也取 得 了一定 的成效 。
2 0 1 1年 , 教育部 公布 的全 国民办普 通高校 共 有 3 8 6所。 但
1 . 4 实践环 节薄 弱 , 校企 合作 开展 困难 民办高校 办 学经 费紧 张 的现实 条件 , 导致 民办 高校在 本 文主要 讨论 了如 何 以社会 需 求为导 向 的 , 以学 生 为 实验 实训基 地 的建 设方面 往往 比较 滞后 , 使得 民办 高校 教 中 心 的 ,探 索 因材 施教 的机 电一体 化 应 用 型人 才 培 养模 学计划 内 的实践环 节落 实不到位 。 再加 上 , 在中国, 政府 对 式。
式, 有 一定 的研 究意 义。
企 业 不太 愿 1 我 国 民办 高校 机 电一体 化 专 业 应 用型 人 才培 养 现 企 业参 与 高校 人 才培 养没 有很 好 的制度 保障 , 状
意 为民办 学校 的学生 提供校 实 习的机会 , 校 企合作 形 同
民办 高校 的资本 主要依 靠 自身 , 无论 师资还 是教 学 条 虚 设 。 1 。 5 教学 管理 与质量评 价体 系陈 旧 件, 都 无 法 与公 办 学校 相 比较 , 想要 走公 办 高校 的培 养研 目前 民办 高校 的教 学 管理 与质 量评 价 基 本 沿 用 了传 究 型人 才 的模 式 势 必是 困难重 重。 因 此 , 越来 越 多的 民办 统 的教学 管理理 念 与质 量评价 指标 , 无 法适应 不 断变 革 的 高 校 开 始着 手 改革 , 通 过 增加 实践课 程 等 手段 , 试 图缩 短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
以机 电一 体化 专 业为 例
沈伊 鹂 ( 上海建 桥学院)
摘要 : 民 办 高校 作 为 高 等 教 育 大 众 化 的产 物 , 随 着 生 源 的减 少 , 多 民办 学校 在办 这个 专业 时 , 大 多沿 用 了原 来 公办学 校 的
办 学 资金 紧 张 等 问题 的 凸显 , 如 何 在 激 烈 的 竞争 中办 出 自 己的特 色 , 办 学模 式 , 只做 了稍微 的变动 , 适 当增 加 了一 些实践 环节 , 特 别是 像 机 电一 体 化 这样 专 业 ,注 重 的应 该 是 学 生 解决 生产 一 线 实 际 问题 的 能力 的培 养 , 民办 高校 的 这种 类 型 的专 业 , 想要 在 今 后 的 市 场 竞 争 中得 到 长 期 的 发展 , 沿 用传 统 的校 企 分 离 、 与 社 会脱 节 的培 养 模 式 是 不行 的。 民办 高校 的这 类 专 业如 何 根 据 自身特 色 , 探 索 一个 应 用 型人 才培 养 模 式 有 一 定 的研 究意 义 。
关键词 : 民办高校 机 电一体 化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由于 民办 学校 办学 经费 比较 紧张 , 因此无法 形成 以专 兼职 教 师为辅 的 师资 队伍格局 。基 本都 以一 随着 生 源 的减 少 , 办 学 资金 紧张 等 问题 的凸 显 , 民办 高校 职 教 师为主 , 一 半兼 职 教 师 的格局 为主 , 这样 的状 况 明显 面 临着严 峻 的考验 。特 别是 像机 电一体 化 这样专 业 , 如 何 半专职 教 师 , 根 据 自身 情 况 , 从 市 场 需求 出发 , 探 索校 企合 作 的 培养 模 不利于 教 师队伍 的相 对稳定 以及 教学质 量 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