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定位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定位研究【摘要】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环节,应用型培养目标的落实及人才培养规格的实现最终都必须通过课程来完成,因而如何明确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定位,明确各类课程在培养过程中的价值与功用是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性问题。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定位近年来,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许多高等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院校,“应用”成为专业设置、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环节,应用型培养目标的落实及人才培养规格的实现最终都必须通过课程来完成,因而如何明确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定位,明确各类课程在培养过程中的价值与功用是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性问题。
与研究型人才培养不同,应用型人才是以社会实际需求和职业目标为导向的,它既关注学生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储备,为学生以后的持续发展奠定专业基础,同时关注能力的培养,尽可能提高学生对行业发展和职业需求的适应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突出表现在实践动手能力强、基础知识实、学习能力强、适应能力快、创新意识高、综合素质好的高层次的实用性、技能性、职业性的专才基础之上的通才教育”。
课程的设置也在两个层面上组织,一方面强调对学科基础理论的学习,以获得未来发展的“学位和学术通行证”;另一方面强化专业能力和未来职业相关技能的训练,即获得“能力和技能通行证”,从而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能养成的有机结合。
这种培养目标和人才特征就决定了它的课程体系、课程定位、教学方法都会形成知识与能力的双重诉求,并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双重诉求的科学统一?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规约下,课程体系建构就必须兼顾学科体系和未来职业发展需求。
为突出应用型的人才特色,一方面要重新确定基础理论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整合教学内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和完善以提高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为目标的理论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还要根据专业能力的培养需求以及未来职业需求,建构起以提高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为目标的实践课程体系,由此构成人才培养的主体框架。
准确定位 谋求共赢——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求与研究
学生到企业实习有以下两种模式 : ( ) 高 年 级学 生带 薪 顶 岗实 习 1 根据 “ 0 5 2+ . ”养模式 ,高年级学生从专业角度 出发 ,全方位深 入到企业进行带薪顶 岗实习。实习期 间表现优秀 的学生将在 毕业后直
接 留在 企业 实 现高 质 量 就 业 。 ( ) 低 年 级 学 生 参加 企 业见 习 、实 训 2
2 .聘请企业人员 ,为学 生定期开展与课程结合的职业 培训
与企 业的合作过程 中,让企业进 学校 ,与相关课程结合 开发专题 的职业培训活动 ,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 自己存在 的技能不足 ,使学生
更加主动的投 入到学 习中去 。 3 .利用校内外 资源 ,以课程 学习为 主线 ,开 展课 堂外 的项 目实
和 良好的职业素养 ,爱岗敬业的应用 型高级专 门人才 。 2 1 年 ,我系聘请 多种类 型的企业高管走进课堂 ,论证教学计划 00
的可行性 ,并全程执教教学计划 中实践性较 的课程 ,根据 自身实践经 历和特长讲 授相关 内容 。每周二下午的技能训 练,我们都 邀请企业 的 专业能手到学校进行讲解 ,教学效果 非常好 ,学生反映积极。
善 了毕 业 生 的 就业 状 况 二 、现 阶 段 校企 合 作 的 模 式 与 成 果 1 企 共 建校 外 学 生 实 习 、实 训基 地 .校
行投资前的考察论证 ,这一项 目交 由 1 0级纪与代 理专业 完成 ,经 过 半个月的努力 ,学 生们 圆满的完成 了任务 ,受 到了企业的好评 ,同时
现阶段我系 已与 四隆之星、沈阳麦德龙 、中美联泰大都 会 、太平 人寿 、宏 图伟业 、民族证券 、中山证 券、大 通证 券等多家企业 建立了
长期 稳 定 的校 企 合 作 关 系 。 通 过见 习 、实 习提 升 了 学 生 的 “ 手 、动 动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在当今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对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因此,深入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强调以实践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一理念与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理念有所不同,学术型人才培养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而应用型人才培养则将重点放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以实践为导向的理念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实际工作场景和社会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引入实际案例、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工作要求。
此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1、产学研合作模式产学研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
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企业则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和项目资源,支持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科研机构则可以为学校提供前沿的科技信息和研究成果,促进学校的教学内容更新和科研水平提升。
通过产学研合作,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校和企业也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2、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指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将教学内容融入到项目中,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评价方法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评价方法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一种教育模式。
本文将从研究与评价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研究方法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通常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环境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法文献综述法是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和归纳已有的研究成果,以获得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了解。
研究者可以通过阅读已有的学术论文、书籍和研究报告,了解不同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效果评价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2. 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和分析实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数据。
研究者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搜集学生、教师和雇主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认知、评价和需求等信息,通过访谈了解教师和学生对培养环境和教学方法的看法,以及从雇主的角度评估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3. 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通过实证数据的分析,验证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学习成绩、就业情况等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统计不同模式下学生的能力培养情况和就业竞争力的差异,进而评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效果。
二、评价方法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是为了验证培养目标是否达成,培养效果是否理想的一项重要工作。
以下是常用的评价方法:1. 毕业生跟踪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是通过调查毕业生就业情况、职业发展和工作满意度等方面的数据,评估培养模式的就业竞争力。
调查的对象可以是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毕业生,通过观察毕业生在职业领域的发展和就业情况,从而评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
2. 雇主满意度调研雇主满意度调研是通过询问雇主对毕业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来评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雇主需求的适应程度。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
背景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育模式导致了很多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困难,因为他们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许多高校开始探索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探索和研究,人们对于其研究意义也越来越深入地认识到,这不仅是为了培养更合格的人才,更是为了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问题阐述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升级,传统的理论型教育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如何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问题主要包括:教育模式滞后,不能与产业需求相匹配;课程设置与实践结合度不够,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导师制度不够健全,学生缺乏专业指导和实践指导;学生实习就业情况不乐观,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效有待提高。
针对这些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和改进,是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亟需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以上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案例分析、课程设置与实践结合、导师制度建设以及学生实习就业情况等方面,旨在为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不断完善和提升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1.3 研究意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意义在于帮助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转型和科技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应用型人才不仅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状分析1. 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转型升级,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式微,而高新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这就要求高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要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能够胜任各种实际工作岗位。
尽管应用型人才是当前社会急需的人才,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高校过分追求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些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际动手能力的锻炼,导致毕业后面临实际工作时无法胜任。
一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不够,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1. 融合理论与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融合理论与实践。
要培养出既懂理论又善于实践的人才,就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实践性课程,如实验课、实训课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的培训。
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企业实际项目,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提前适应职场环境。
建立校企合作的机制,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应用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3. 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1.引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实际应用能力、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实践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并重点分析其中的关键因素与成功案例。
2.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概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实际应用能力、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培养具备行业需求的综合素质和应用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要素3.1 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需要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变化相结合。
通过引入实践项目、案例教学、校外实习等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环境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的保障。
学校需要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机会。
此外,学校还应设立导师制度,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3.3 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关键角色。
他们应具备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和项目实施。
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需要关注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专业发展和培训机会。
3.4 质量评价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
通过实践项目、综合评价、技能测评等多维度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客观评估。
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高。
4.成功案例分析4.1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德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备受赞誉。
该模式注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双元制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生在校期间需要进行长达数月的企业实习,获得实际工作经验。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定位研究
体 系 ;另一方 面还要 根据专业 能力 的培 养需求 以及未来 职业 需求 ,建 构起 以提 高基本技能与专 业技 能为 目标 的实践课 程 体系 , 由此构成人才培养 的主体 框架。
目前 我 国以 应 用 型 为 主 要 人 才 培 养
习计算 机高级语言不 同语 种。理工类专 业 主要选 择 CC +语 言, /+ 经管类选择 V — I S A F X R 文科 类选择 V S A B — U L O P O, IU L A SC, I 音体 美类 选择 网页制作 , 闻专业 新
落实及 人才培养规格 的实 现最终都 必须 通 过课 程来完成 ,因而如何 明确 与应 用 型人才培养相适应 的课程定 位 ,明确 各 类课程 在培养过程 中的价值 与功用是 应
用 型人 才 培 养 面 临 的现 实 性 问 题 。 与 研 究 型人 才 培 养 不 同 ,应 用 型 人
标 的 落 实及 人 才 培 养 规 格 的 实 现 最 终 都
必须 通 过 课 程 来 完 成 , 因 而如 何 明确 与
教学实践 中实现双重诉求 的科学统 一。
在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目标 的 规 约 下 ,
应 用型人 才培 养相 适 应的课 程 定位 , 明
校都 要在培养过程 中落实 ,但高校 明确
【 文献编码 】 o 1. 6 ̄in 40 di0 99 . . 5— : 3 s0 s
实践提供有效 地工具性 、 技能性保障 。 以
计 算 机 基 础 为 例 ,不 同专 业 可 以选 择 学
近 年来 , 展 应 用 型 本 科 教 育 、 养 发 培
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成 为许多 高等院
的基本 相 同 , 应用 型人 才知识 、 力 、 将 能 素 质 各 方 面 的培 养 目标 落 实 在 各 个 课 程 平 台 与课 程 模 块 上 。不 同 的 课 程 平 台 与 课 程 模 块 上 各 有 自己侧 重 的 使 命 。 根 据 笔 者 的 调研 ,大 致 有 通 识 教 育 、专 业 教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其现状、优势、局限和发展趋势。
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已经引起了广泛的。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
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应用研究较少。
对于如何准确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仍需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对比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
针对我国高校现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收集数据,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进行深入了解。
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具有以下优势:适应市场需求: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强化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教学,通过校内外实践基地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促进产学研合作:通过与应用型企业、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可以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然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也存在以下局限:师资力量不足:由于部分高校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实践教学资源有限:部分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足,导致学生无法充分锻炼实践能力。
完善师资培训体系:通过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投入,增加实践教学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现状、优势、局限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及其特的认识应用型人才的概念是相对于专门学术研究型人才提出的。
学术研究型人才为了知识而寻求知识,对真理的追求是其驱动力,在其所属的学科专业领域内追求精、深、专的知识背景,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知识做出批判性思考,检验知识的真伪;应用型人才则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在知识被运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他们应该有更宽广或者跨学科的知识视野,注重知识的有用性,有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却不一定需要非常精深的理论知识。
应用型人才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能够把科学原理转化为工程设计、工作规划、运行决策的“工程型”人才:另外一类是在生产工作第一线从事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能够把“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变换为物质形态或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的技术型或技能型人才。
两种类型的人才在知识的类型、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区别,培养机构也有所分工,后者主要由高职高专所培养,以成熟的技术和规范为基础,以构建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技能和技术的操作性要求的知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目标。
本文所论述的应用型人才,则主要指第一种类型的人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特征是:从知识结构上来讲,强调以通识为基础的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系统和科学性,又要注重为学生搭建可塑性的知识框架,为学生构建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的二次开发的能力。
从非智力因素上来讲,有热爱祖国的激情、勇于创新的思维模式,合作与团队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社会责任感。
从能力结构上来讲,强调应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的科技应用和创新能力、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处理多学科课题的意识和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等。
相应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培养目标的适用性、培养过程的整合性、知识的综合性等。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方面仍然存在误区,注重在单一学科领域中培养人才,使人才的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适应性较差而且培养目标未能充分关注国家和区域经济、市场需求学生就业情况以及就业后适应度等。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及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及职业能力培养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应用型高校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主要阵地,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当前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还有不足之处。
本文将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和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现状1. 人才培养定位不清应用型高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机构,其人才培养定位应该是突出实用性和应用能力,但是目前一些应用型高校在这方面存在定位不清的问题。
有的学校虽然定位为应用型高校,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实践环节不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是贴近实践、强调应用的教学模式,然而当前一些应用型高校的实践环节存在不足的情况。
学生在校期间缺乏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实践机会,导致他们在毕业后不够适应工作的需要。
3.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而一些应用型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教师都是理论性很强的学者,而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
这就导致了教学过程中的理论脱离实际、理论教育与实用教育的脱节问题。
二、职业能力培养研究1. 职业素养的培养应用型高校的学生在校期间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应该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
职业素养是指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需的基本素养,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
这些素养的培养需要学校制定全面的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
2. 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而目前应用型高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还有待提高。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实践性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在校期间就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
3. 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变迁,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
应用型高校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开展科研实践活动、创新创业竞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他们在面对未来工作和生活时能够做出创新的贡献。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引言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对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时任教育部长袁贵仁同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对该“转型”做了进一步阐述,指出:转型的关键是明确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转变办学方式,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
2016年,国家“十三五”启动实施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规划项目,该工程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投入和组织实施,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等3项内容。
指出要扶持打造一批位居全国前列、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
总的来说,国家层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各大高校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实践,对该议题也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二、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和特点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建校十多年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把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这一思想贯穿在教学、就业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一思想和当下国家倡导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结合前人研究和教育工作实践,本文认为应用型人才是指能满足社会需求,具有学习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具备批判、创新思维,能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人才。
应用型人才有以下基本特点:1、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培养应用型人才不是培养研究型的学者。
除了相应的科学知识外,还应该具备基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
2、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批判创新思维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还需要有开放的思想和终生学习能力,能批判的吸收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跟上世界不断迈进的步伐,在不断改变的社会环境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实现人生价值。
3、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当今社会更加强调团队的协作,依靠团队力量要比单打独斗少走很多弯路,而在团队合作中又非常强调沟通协调,良好有效的沟通是效率的保障,是团队形成合力的关键。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 模式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陈小虎1(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7)摘要: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知识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共同选择和普遍趋势,依据世界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多样化人才的现实需求,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我国是大势所趋。
文章在系统分析了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的基础上,科学界定了“应用型本科教育”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致力于建构创新性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规律性培养体系The connotation and it’s cultivate system design of the applicati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Chenxiaohu(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of Jiangsu 211167) Abstract: application education is the common choic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y in the knowledge society. Based the trade and our nation’s needs, its alsomust to be in our nation. the article ascertain its’conception on thebasis of analysis its connotation. On this condition to design the systemof application undergraduates.Key-words: the applicati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rule cultivate system21世纪,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层涵义是高等教育类型结构多元化和多样性。
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研究
1 0世纪之后 , 随着西欧经济 的复苏 , 商 业贸易 、 市政政治等 世俗性 社会 生活复杂起来 , 这时需要大量受过训练 的管理 者 、 文 书、 医生和牧师 。所 以, 中世纪大学和传统大学一直是 以传授知 识、 培养专业人员和社会 公民为主要任务 。1 7世纪 中期 以后 , 在 理性主义影响下 , 以思想 自由和教学 自由为基 本原则 , 采纳科学 理念的哈勒大学产生 了。1 8 l O年洪堡在吸收哈勒大学 办学精神 的基础上 , 创建了柏林大学。 他反对传统大学将传授知识作 为主 要职能的做法 , 主张科学研究也应该作 为大学的又一职能。 这样 大学人才培养 目标又发生 了分化 , 不 只是 培养 专业 人员 , 而且还 要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 。工业革命引发 的社会生产 的状况 和生 活状况的改变 ,更加重视基础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 和生 活领域 中的运用 ,使得企业对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 的需求不 断增加 和 细化。从此 , 高等教育 的主体部 分不 再是 培养 精英 人才 , 而是越 来越注重培养各类应用型专 门人才 。 改革开放 以来 , 我 国生产力水平 迅速提高 , 对应用 型人 才的 需求不断增加。 但 由于我 国长期受计划经济体 制的影响 , 高等教 育的类 型长期局限于研究型大学和各类专科 院校 ,应用型 院校 缺乏 . 直接导致我 国应用型人才的严重短缺 。 二、 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的理论分析 地方本科 高校在我 国高等教育 的总体格局 中已经 占据 了重 要 的位置 ,在我 国高等教育大众化 的进程 中发挥 了主力军 的作 用。 但是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局限 , 地方本科高校的整体实力还相
一
、
人 才 培 养 类 型 的发 展 阶段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类型不是人为定位 的,而是与人才发
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摘要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
本文就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讨进行了阐述。
首先,研究了应用型人才的定义和特点,从而确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接着,阐述了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指出了我们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然后,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探讨了培养模式的设计和实施。
最后,对于未来的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考虑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
面对迅速变化的时代,企业需要的不再是理论性强、专业性强的人才,更需要那些能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更具实用性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
而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成为我们培养的目标。
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理念不够先进、教师队伍不够强大、学生实践环节不够充分等等,制约了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和探讨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改进思路和方法,以期提高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满足我国经济的需要。
1.2研究目的和内容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探讨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期提高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满足我国经济的需要。
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1)应用型人才的定义和特点;(2)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3)国内外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4)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和实施;(5)对于未来的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展望,并提出了建议。
第二章应用型人才的定义和特点2.1应用型人才的定义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在生产、技术、管理等各个领域中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快速、准确地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高度的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各个领域中拥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与探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与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才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特别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也成为了教育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与探索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与探索,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以来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导致了应届毕业生普遍缺乏应用型的实际工作能力,与市场需求脱节,成为了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一大痛点。
一些高校和企业也面临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和实践问题,缺乏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探讨和实践经验。
1. 知识与实践脱节当前教育体制下,学生们的学习主要以课本知识为主,忽视了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
这导致了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往往无法转化理论知识为实际操作能力,严重影响了其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2. 教育与产业脱节当前高校与产业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企业需求和高校培养存在着矛盾和隔阂。
高校教学计划的设置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导致了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和企业对人才的不满。
3. 实践环节不足一些高校在课程设置中缺乏实践环节,导致了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而企业也缺乏对实习生的培养和指导,使得实习生不能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
1. 重视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需要重视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增加实践环节,拓宽学生的实践渠道,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2. 校企合作高校与企业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促进师生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真正的融入到企业实践中,得到真实的工作经验。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以实践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实践动手的习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 关键词 ] 用型人 才培 养模 式 应
一Hale Waihona Puke 课 程体 系 教 学 方法 校 企合作
课平 台、专业方向平台 、实践教学平 台、素质拓展课平 台,这 “ 五大 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式的 内涵 所谓 的应 用型人才培 养模 式主要是 回答 “ 么是应 用型人 才以及 平台”方式。第 二 , 什 强化基础课教学 ,加强文化修养和语言 、计算机 、 如何培养应 用型人才 ”的问题。这里的应 用型人 才主要是指具备扎实的 外语等课 程教学 。第三 ,按照 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 的原则 ,设置一定 比
人 力 源
高校本科应用型 人才 的培 养模 式研究
一 隋志纯 谷 岩 沈 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 院
[ 要 ] 用型 人 才在 当前经 济形 势下 和就 业形 势下显 得 尤为珍 贵 ,作 为 本科 院校培 养应 用型人 才是 个不容 忽视 的 问题 。本 文针 对 摘 应
当前 高校 本科 人 才培 养 的现状 ,提 出几 点培 养应 用型人 才的 几点措 施。
生失去学 习的机 会和兴趣 。双语教学对 教师 自身素质 的要 求是比较 高 保 障高校教 育质量和特色 的关键要 素。校企合作 的应用型人 才培养模
或 以 “ 羊”形式告终。 放
进各项 教学 改革 。逐步建立起科学的内容 、标准和评价体系 ,着力在学 2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 方法基本上采用 常规教学和多媒体教 学模 生的 自主能力 、创造意 识和高技 能塑造上下 工夫 ,精心 塑造诚信 ,敬 . 式 ,但缺少实践案例教学模式 ,不能针对学科 中的理论课程的教学环节 业、爱岗,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知识水 平和精湛操作技艺 ,能够解决企业 中结合 当前实际加入案例教学 。这样使 整个课堂比较枯燥 ,不能达 到和 技术难题 的手脑并用型高技能人才。 学生的互动和启发。同时针对经济类 的学科没有适 当的双语教学 , 使学 校企 合作是应 用型本科院校 实现 与经济社会 融合的必 由之路 ,是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
相对于传统的理论学习为主的培养方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研究与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时,首先需要进行课程设置的优化。
这一步骤主要包括确定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以及选用教学方法等。
要保证课程的质量,需要加强课程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掌握知识。
其次,教师的角色也需要进行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而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师需要变成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及时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另外,实践环节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实践也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
最后,评估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评估应该以能力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评估方式可以采用综合评估和实践
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
总的来说,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师角色转变、实践环节和评估四个方面入手,以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提高。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也成为各大高校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将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探讨。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定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简而言之就是将学生培养为能够适应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且能够拥有熟练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
这种培养方式注重实践,强调学以致用,是高等教育中的新兴模式,被教育界广泛应用。
二、现实情况所需求的人才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一线城市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人才,也更加强调实际应用能力和实战能力。
人才的社会分布不再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南强北弱”,西部和中部城市的发展与崛起,也对本地区的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目前,国内高等院校中已经有不少采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学院和专业。
例如,北京理工大学的“产学研一体化”、“工学结合”等实践教学模式,上海交通大学的“三位一体”、“五年联合”教育模式等。
在海外,美国的应用型学院众多,例如加州理工学院、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等。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实践应用型教育模式是一门实践性的教育模式,能够将学生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应用中,以达到更佳实用性的目的。
2.适应社会需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更符合市场需求,可以培养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3.熟练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需要掌握实际应用的技能和能力。
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1.与传统教育模式的竞争由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来说还比较新,所以在培养模式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传统教育模式更加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和传递,而应用型教育模式则更加强调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两种教育模式有着一定的竞争关系。
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趋势。
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迫切需求。
研究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要明确培养目标和定位。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确定培养目标和定位,明确培养学生具备哪些国际化素质和能力。
可以从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视野、创新思维等方面进行明确,以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为目标。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教师需要具备国际化素养和经验。
可以通过引进海外教师和学者、开设跨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水平。
要创新教学方法与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无法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
可以引入国际化教材、开设双语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国际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能力和素质。
还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与国外高校和企业进行合作,开展学生交流、合作研究等活动。
通过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国际教育的最新发展动态,开拓国际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国际化能力和素质进行评估和认可。
可以通过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评价指标,建立相关的评估机制,从而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需要明确培养目标和定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与内容,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出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作出积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陈小虎刘化君曲华昌(南京工程学院)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人才培养层次的正确定位关系到学科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发展格局,是学科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
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 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以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正确的定位为前提。
特别是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专科学校升格及并转而来,刚跨入本科院校系列,更要通过科学的分析社会需求,正确估价自身的办学实力,主动适应外界环境来实现自身的正确定位,优化教学资源分配,制定正确的发展目标及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1. 要有明确的服务区域定位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由省市或行业主办, 主要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需要,服务区域比较明确。
因此,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在人才培养方向及专业方向上,更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 适时地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设置专业, 调整专业方向, 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以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同时也可以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自身得到更快的发展与提高。
2. 要有明确的人才培养层次定位研究表明, 培养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的科学家和培养“改造客观世界”的工程师是高等教育, 特别是理工院校并重的两个方面。
然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及社会经济发展要依靠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人才。
学术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和发现新原理, 研究客观规律,将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和学科体系。
工程型人才则主要从事将科学原理及学科体系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
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将设计方案与图纸转化为产品。
技能型人才则主要依靠熟练的操作技能来具体完成产品的制作。
当然,实际工作中,对这几类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有所交叉。
因此,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所对应的学校类型也不同。
对于学术型人才, 显然主要由一流大学及研究生院培养;对工程型人才, 主要由本科院校培养; 而技术员一类人才, 以前主要由中等专业学校培养, 但由于社会对人才需求层次的提高, 中专毕业生就业岗位的下移, 因此这一类人才的培养, 目前主要由高职高专学校来承担, 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显然, 我们工科院校尤其是应用型工程类院校,培养人才的重点应是工程型人才。
从这个定位出发, 应用型本科教育要紧紧抓住“工程性”这个涵义,从工程技术性的角度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所构建的教学体系,应在注意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 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突出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
3. 人才培养类型及定位应适应社会对各类专门人才类型的需求社会是一个大系统, 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因此人才要有合理的结构。
我们到企业及生产第一线调研时,许多企业反映,目前的高等教育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在改革中加强和完善。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陈旧;教育模式落后; 教育方法呆板;理论脱离实际, 缺乏社会实践。
由此而造成的后果是,虽然近几年培养的本科以上毕业生在数量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社会急需的能胜任研究、开发、设计、策划等工作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仍然是目前非常紧缺的专门人才。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也就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的性质、特点,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
按照目前现代化工业生产过程中按职责、岗位的分工,作为工程型人才,主要从事工程、设备、产品、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与设计工作。
因此,普通高等工程本科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较宽厚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 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在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设计方面有较大的潜力与后劲。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作为“十五”国家级研究课题立项的“21 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项目, 我们承担了“电气信息与电子信息类”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在其子课题“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的研究工作中,通过改革、探索和实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途径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具体举措可概括为“一条主线、两个方向、三项原则、四个突出”。
1. 一条主线一条主线是指坚持以基本素质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
根据这一主线制定多方向、多模块的专业培养体系,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始终贯穿整个培养过程。
加强应用型学科建设, 合理调整专业结构, 建立社会、经济发展建设所急需的应用型专业和专业方向,以高新技术为内涵,通过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 发展一批新型的工程技术学科和交叉学科。
例如,以通信工程三级学科为基础,建立了通信工程、计算机通信专业方向。
依托电子信息工程学科,建立了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专业方向, 还计划设立信息安全等专业方向。
这些新型应用型专业方向的建立,为培养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应用型人才开辟了新的方向。
2. 两个面向两个面向是指面向社会、面向电气信息领域市场, 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3. 三项原则坚持“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三项原则,努力办出应用型特色。
(1) 基础性:基础性是指强化基础,拓宽知识面。
坚实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宽广的知识面是创新的“基石”。
因此, 应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的要求, 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设置公共基础课程, 加强对政治理论、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坚持以学科群组织专业教学, 设置专业理论基础课程, 加强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和内在的联系, 促使学生打下坚实宽厚的基础; 在关键技术类课程设置方面, 着重培养学生应用研究、应用开发和应用设计能力。
另外, 设置相当数量的专业选修课、人文类选修课,鼓励学生交叉选课,构建有特色的知识结构。
(2) 应用性: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的是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 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强调应用性, 理论教学和工程技术训练的侧重点突出“学以致用”。
在教学模式上采取强化基础, 加强应用,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和开发能力。
为进一步加强通信工程系的学科建设,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形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专业特色, 我们成立了“通信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该研究所有五项功能, 其中主要功能是面向社会, 面对市场经济, 研究并搭建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科学技术平台,承担横向科技研发课题;研究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方式和方法,加强学科建设;结合研究课题,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实训基地。
(3) 实践性: 由于通信、信息类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承担“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具体任务, 在实际工程技术方面应具有较强的优势, 因而对应用性技能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这样,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以及课程设置就必然要强调实践性,其培养过程突出实践性,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
因此,在教学实验室建设上,我们加大了硬件建设资金投入, 按工程技术能力模块规划实验教学基地。
例如,我们启动建设了电子设计自动化实验室、电子系统仿真实验室等;通过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建设了信号与系统实验室、光纤通信SDH 实验室、现代交换技术实验室、通信网实验室、无线通信中心及通信系统传输网系统工程实训基地等。
该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本科专业教学需要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专业发展方向,并具有开放性的科技研发和实训基地功能。
为全方位实现实践性原则, 我们还与一些企业广泛联系, 建立校企教学实训基地。
目前, 该专业已与特恩驰(南京) 光纤有限公司、江苏宏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公司等签订了实训基地协议书。
通过这些实训基地的建设,形成了校内外协作、资源共享的实践教学体系。
4. 四个突出(1) 突出工程技术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 构建品牌专业和优秀课程群。
根据电气信息类学科能力培养的需要, 构建品牌专业和优秀课程群。
我们将通信工程专业列入学校品牌专业建设计划;同时申请获得了“现代电子系统设计”和“计算机通信专业核心优秀课程群”两个优秀课程群建设项目。
通过品牌专业和课程群建设, 形成突出工程技术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建立一个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现代教学体系。
其中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了课程设计、实验课、实训、专业实践、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工程技术能力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2) 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开展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等以学生思维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优势,建设、开发理论课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建立起双向交互式的现代教育技术平台, 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实施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
(3) 突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针对学生入校时思想素质较差、基础知识薄弱的现状,在构建理论教学体系时,开设思想品德、文档写作及其他任选课或讲座;同时,开展有关就业指导、法律等知识讲座,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独立生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以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同时,通过团、学工作,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创新科技小组及各种协会组织, 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
(4) 突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通信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步入社会,都必须坚持自学,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
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好技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培养自学、创新能力。
因此,构建教学体系时,加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如英语、高等数学、模拟、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原理、数字与信号系统处理等,使学生具有很强的后劲,即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立创新实践基地,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突出创新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用房、教学实验用房及经费十分紧张的条件下,我们挤出一定场所,建立了学生创新基地实验室。
学生以研发项目为中心组成课外科技小组,专门资助经费并配备指导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
三、教学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思考经过研究与实践探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重要内容之一是,需要继续深化教学体系改革,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课程建设,形成一个基本符合当今科学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教学体系。
1. 理论教学体系改革(1) 公共基础课程:在“必需、够用、管用”的原则下,适当减少课程门数和学时数,加大信息及外语类课程的学时数。
(2) 专业理论基础课程: 对专业理论基础课程进行整合,打破学科界限,对课程进行重组,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