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学简答和名词解释
急救护理名词解释
2.咯血(3分)答: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或肺组织的出血经口腔咯出者。
3.中心静脉压(3分)答:中心静脉压是将导管插入右心房或在靠近右心房的上、下腔静脉处所测得的压力。
它反映右心室充盈压、静脉张力和静脉容量的变化,是反映右心功能和血容量的常用指标。
4.感染性休克(5分)答:指因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休克,或称中毒性休克,包括败血症性休克和内毒素性休克。
★检查答案标准答案:指因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休克,或称中毒性休克,包括败血症性休克和内毒素性休克。
5.潮式呼吸:(3分)答:指一种交替出现的阵发性的急促深呼吸后,出现的一段呼吸暂停时间。
每个周期历时30-70秒。
在呼吸暂停阶段病人昏迷,而在急促呼吸阶段病人可有不安及咳嗽表现。
6. CVP(3分)中是指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
CVP正常值5-12cmH2o。
小于2-5cmH2o表示右心房充盈不佳或血容量不足;大于15-20cmH2o表示右心功能不良。
三.判断(共10题,共10分)1.超高热危象患者物理降温时遵循热者温降,冷者冷降的原则。
()(1分)★检查答案标准答案:错误2.对于严重创伤致内脏脱出的患者,应该用无菌或清洁的敷料包住脱出的内脏。
()(1分)★检查答案标准答案:正确3.成人进行电除颤时最大不能超过300J()。
(1分)★检查答案标准答案:错误4.呼吸机参数设置,呼吸比为1:1.5-2。
()(1分)★检查答案标准答案:5.高血压危象时,舒张压一般达140mmHg或更高,收缩压大于等于250mmHg。
()(1分)★检查答案标准答案:正确6.院外急救最佳急救期为伤后24小时内。
()(1分)★检查答案标准答案:错误7.温度升高.PaCO2下降均可使氧合血红蛋白曲线左移。
()(1分)★检查答案标准答案:错误8.使用止血带止血时,止血带应扎在伤口的远心端。
()(1分)★检查答案标准答案:错误9.休克病人使用抗休克裤时,为确保使用效果,一般其充气压力部位在肋弓以上,第五肋以下。
急救护理学简答和名词解释
第一、二章名词解释1EMSS: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2 院外急救:指各种遭受危机生命的急危重症病人自发病或者受伤开始至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
3 反应时间:急救中心调度室接到呼救电话至急救车到达现场所需的时间,反应时间长短是判断院前急救服务功能重要的综合指标之一。
4 生存链(参照2022 年指南):是以早期通路(呼救)、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组成,环环相扣。
5 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它代表院外急救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
6.分诊:根据急诊病人就诊时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所属科别,进行初步诊断,以便安排救治程序及分配专科就诊的技术。
.7. .SOAP 公式:subject 主观资料;object 客观资料;assess 评估;plan 计划PQRST 公式:provoke 诱因;quality 性质;radiat 放射痛;severity 程度;time 时间8.动态评估:指对急诊待诊病人进行动态观察,普通应每10~15min 再评估一次,视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分类与就诊顺序等;此外,对留急诊监护室、观察室病人需进行人室再评估。
9.CVP: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
.10.生理无效腔:次吸入的气体,一部份留在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一部份气体不参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解剖无效腔或者死腔。
其容积约为150ml。
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也可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使部分气体不能与血液进行交换,这一部份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
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一起合称生理无效腔。
11.BE:剩余碱是指在标准条件下, 即温度38 度,SaO2 100%,PaCO2 为40mmHg 时,将血液标本的Ph 滴定至7.4 时所需要的酸或者碱的量1.MODS:机体在遭受严重创伤,感染或者休克等伤害后,同时或者序贯的浮现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脏器功能失常以致衰竭的临床综合征。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_202005031639429
1. 急救护理学:是以现代医学、护理学专业知识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的一门新学科。
丄院前救虹是指急危重症病人进入医院前的急救护理。
研究范围包括院前救护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3. ICU :是指专业医护人员将各类危重病人集中管理,应用现代化的医疗设施和先进的临床检测技术对病人 迸行严密的监护、有力的治疗和护理,从而使病人能度过危险期,为康复奠定基础,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 功率和治愈率。
4. 急诊医疗服务系统:即院前救护、急诊室救治、重症监护治疗所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5. BLS 即基础生命支持」指当病人突然发生心搏、呼吸停止时,在缺少器械、药物的现场,可进行简单的人 工通气和心脏按压对病人实施心肺复苏。
6. AIS 即进一步生命支持:指对心脏、呼吸骤停病人实施BLS,进行初步复苏后或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急 救医疗器械和急救技术,建立和维持可靠的全人工气道通气和维持血液循环,包括氧疗和药物治疗。
7. 急诊分诊:是根据病人的主诉、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以便安 排救治程序及指导专科就诊的技术。
8. 首诊医生:第一个接待急诊就诊病人的医生称为首诊医牛。
9. 医院感染」凡是住院病人和医院职工,因在医院期间遭受感染而引发的任何显示症状的疾病,不管受害对 象在医院期间是否出现症状,均称为医院感染。
10. 内生肌酔清除率(Ccr ):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将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酊全部清除的能力。
11. 中心静脉压」插入右心房或在靠近右心房的上、下腔静脉处所测得的压力称为中心静脉压。
12. 内源性感染又祢自身感染:是指ICU 病人自身存在的细菌引起的感染。
13. 外源性感染祢交叉感染:通常是指病原体来源于病人体外,如其他病人或医院中的工作人员、医院环境 中存在的细菌,以及未彻底消毒灭菌或污染的医疗器械、血液、血液制品及生物制品等。
14. 母婴感染: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胎盘或产道所发牛的感染°15. 高热:当腋下温度超过38.5Y 。
急救护理的名词解释
急救护理的名词解释急救护理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对病患提供临时的医疗援助,以保持其生命、安全和减轻病情的专业技术与措施。
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医疗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疾病诊断、急症处理、生命支持、创伤处理等。
一、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是急救护理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
它指的是在遇到心跳骤停时,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来维持患者的心脏循环。
心肺复苏的目标是在没有医疗设备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恢复氧气供应,保持脑部功能,直到进一步的医疗援助可以到达。
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急救设备,用于心脏骤停患者的除颤治疗。
它能通过给予电击,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是在心肺复苏前的关键步骤,因为它能够在心脏骤停发生的早期恢复心脏的功能。
三、止血绷带止血绷带是一种用于控制出血的医疗工具。
在急救护理中,止血绷带的作用是通过加压,阻止出血并保护伤口。
有几种类型的止血绷带,包括纱布、弹性绷带和止血带。
正确的使用止血绷带可以有效地减少失血量,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四、氧气供给氧气供给是急救护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它用于提供充足的氧气给患者,以维持体内氧气的需求。
在遇到呼吸困难或其他与氧气供应相关的状况时,急救人员会使用氧气罩或鼻导管等装置,将纯氧气输送至患者的呼吸系统。
五、急救包急救包是急救护理工具的集合,通常由医疗专业人员在急救护理现场使用。
急救包内通常包含了必要的急救药物、绷带、消毒用品和其他相关设备。
急救包的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以提供最适宜的急救护理。
在急救现场,急救包常常充当重要的工具箱,帮助急救人员处理紧急情况。
六、手术钳手术钳是一种用于在急救护理过程中进行手术操作的工具。
它通常由不锈钢制成,具有锐利的尖端,用于切割、拿取或夹取组织。
手术钳的种类繁多,包括缝合钳、骨髓钳、经络夹等。
在急救护理中,手术钳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操作,如创口缝合、异物取出等。
总结:急救护理是一门关乎生命的重要学科,它的目标是在急需处理的紧急情况下提供有效的医疗援助。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1.急性中毒:是指有毒的化学物质短时间内或一次超量进入人体而造成组织、器官器质性或功能性损害。
急性中毒发病急骤、症状凶险、变化迅速,如不及时救治,常危及生命。
2.中心静脉压:指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严格地说是指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压力,是反映右心前负荷的指标,主要适于各种严重创伤、休克、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患者的监测。
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机体在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等急性损伤因素打击下24h后同时或序贯出现2个或2个以上与原发病损有或无直接关系的系统或器官的可逆性功能障碍。
其中感染因素占MODS的70%。
4.多发性创伤:简称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器官受到创伤,且其中至少有一处是可以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或并发创伤性休克者。
5.复合伤:是指两种以上的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
基本特点是复合伤往往以一伤为主。
伤情易被掩盖,多有复合效应,使整体伤情更为复杂。
6.心搏骤停: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中止,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7.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搏、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应用胸外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
8.急性应激障碍:又称急性心因性反应,是一种创伤性事件的强烈刺激引发的一过性精神障碍。
9.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一种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10.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1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1.急救护理学:是以现代医学、护理学专业知识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的一门新学科。
2.院前救护:是指急危重症病人讲入医院前的急救护理。
研究范围包括院前救护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3.ICU:是指专业医护人员将各类危重病人集中管理,应用现代化的医疗设施和先进的临床检测技术对病人迸行严密的监护、有力的治疗和护理,从而使病人能度过危险期,为康复奠定基础,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
4.急诊医疗服务系统:即院前救护、急诊室救治、重症监护治疗所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5.B LS即基础生命支持:指当病人突然发生心搏、呼吸停止时,在缺少器械、药物的现场,可进行简单的人工通气和心脏按压对病人实施心肺复苏。
6.A IS即进一步生命支持:指对心脏、呼吸骤停病人实施BLS,进行初步复苏后或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急救医疗器械和急救技术,建立和维持可靠的全人工气道通气和维持血液循环,包括氧疗和药物治疗。
7.急诊分诊:是根据病人的主诉、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以便安排救治程序及指导专科就诊的技术。
8.首诊医生:第一个接待急诊就诊病人的医生称为首诊医生。
9.医院感染:凡是住院病人和医院职工,因在医院期间遭受感染而引发的任何显示症状的疾病,不管受害对象在医院期间是否出现症状,均称为医院感染。
10.内生肌肝清除率(Ccr):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将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的能力。
11.中心静脉压:插入右心房或在靠近右心房的上、下腔静脉处所测得的压力称为中心静脉压。
12.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是指ICU病人自身存在的细菌引起的感染。
13.外源性感染称交叉感染:通常是指病原体来源于病人体外,如其他病人或医院中的工作人员、医院环境中存在的细菌,以及未彻底消毒灭菌或污染的医疗器械、血液、血液制品及生物制品等。
14.母婴感染:分她讨程中胎儿经胎盘或产道所发牛的感染。
急救护理学简答题和名词解释
第一、二章名词解释1EMSS: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2院外急救:指各种遭受危机生命的急危重症病人自发病或受伤开始至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
3反应时间:急救中心调度室接到呼救电话至急救车到达现场所需的时间,反应时间长短是判断院前急救服务功能重要的综合指标之一。
4生存链(参照2010年指南):是以早期通路(呼救)、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组成,环环相扣。
5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它代表院外急救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
6.分诊:根据急诊病人就诊时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所属科别,进行初步诊断,以便安排救治程序及分配专科就诊的技术。
.7.(SOAP公式:subject主观资料;object客观资料;assess评估;plan计划PQRST公式:provoke诱因;quality性质;radiat放射痛;severity程度;time时间8.动态评估:指对急诊待诊病人进行动态观察,一般应每10~15min再评估一次,视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分类与就诊顺序等;另外,对留急诊监护室、观察室病人需进行人室再评估。
9.CVP: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
.10.生理无效腔: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一部分气体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解剖无效腔或死腔。
其容积约为150ml。
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也可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使部分气体不能与血液进行交换,这一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
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一起合称生理无效腔。
11.BE:剩余碱是指在标准条件下,即温度38度,SaO2 100%,PaCO2为40mmHg时,将血液标本的Ph滴定至7.4时所需要的酸或碱的量1.MODS:机体在遭受严重创伤,感染或休克等损害后,同时或序贯的出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功能失常以致衰竭的临床综合征。
急救护理学 名词解释
1.急救护理学是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理论为基础,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作以及危重病人抢救与护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病人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包括呼救、现场初步复苏、途中监护和安全运送。
3.医院急诊科是接收、处理日常急诊就诊,以及对院外转送的急诊危重病人进行院内救治的重要场所。
4.,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是以救治急危重症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组织形式,是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的重要部分,也是收治危重病人的主要场所之一。
5.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由院前急救,院。
内急诊科诊治、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1.院前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机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的伤病者进行现场救妒、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
2。
院前急救的运行方式是指“120”受理电话,出动救护车,现场急救,途中监护下合理转送分流。
3.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位执行院外急救服务所覆盖的区域半径,缩小急救半径是急救单位能快速到达现场的重要条件之二,理想的急救半径是5~7公里。
4.反应时间是急救中心接到呼救电话至急救车到达现场的时间。
反应时间的长短是判断院前急救服务功能重要的综合指标之一,理想的是钟。
1、分诊最简单的表述就是分类,是急救部门根据病人的分类和分级来决定医疗优先秩序的一种方法。
目标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对正确的病人实施正确的医疗帮助。
1.稽留热是指体温常在39℃以上,昼夜间体温变动范围较小,一般上午体温较下午低,但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可持续数天或数周,体温可渐退或骤退。
2.弛张热是指体温高低不等,昼夜之间体温波动范围较大,常超过1℃,但最低温度仍在正常体温以上。
3.间歇热是指体温突然上升后持续几小时又突然下降至正常,以后间歇数小时或1~2小时后体温又突然升高,反复发作,如此高热与无热交替出现。
4.抽搐是全身或局部肌肉不自主的阵发性强烈收缩,发作形式可以是强直性、阵挛性和混合性等多种形式,临床上具有突然发作和反复发作的特点。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急救名词解释、简答题一、名词解释:EMSS院外急救反应时间:急救中心调度室接到呼救电话至急救车到达现场所需的时间,反应时间长短是判断院前急救服务功能重要的综合指标之一。
生存链(参照2010年指南)急救半径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它代表院外急救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
城区急救半径应≤5KM。
分诊SOAP公式PQRST公式~动态评估CVP生理无效腔BEMODSSIRS心力衰竭呼吸衰竭ALFARDS;心源性休克首剂综合征SCABLSCPCRACLS休克中毒毒物中毒后反跳<中间型综合征迟发型多发性神经病中毒后迟发脑病中暑(heat injury)淹溺(drowning)触电热衰竭热痉挛热射病创伤》多发伤多处伤复合伤联合伤二、简答题1、院外急救的特点有哪些2、简述院外急救的原则。
3、在院外救护中,如何进行现场评估|4、紧急呼救120应注意些什么5、现场救护如何根据病员的伤情进行分类标记6、现场救护中的转运护理应注意什么问题7、何谓院外救护的生存链8、急诊分诊有哪些技巧9、急诊护士如何对入诊患者进行分诊及病情分类10、何谓急诊的快速评估和动态评估11、ICU能够收治的病患有哪几类12、MODS在发病中具有哪些特点13、MODS 常见的病因有哪些?14、如何处理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5、简述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护原则。
16、简述急性肝衰竭的救护原则。
17、简述急性肾衰竭的救护原则。
18、MODS的护理重点在哪几个方面19、心脏停搏的病人会有哪些临床表现导致患者心脏骤停的原因有哪些20、简述CPCR的不同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的抢救重点。
21、BLS阶段复苏的注意事项有哪些22、应用人工复苏囊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应用心电监护仪的护理要点有哪些23、电除颤时应注意什么人工气道如何进行气道管理|24、CPCR用药的途径有哪些常用复苏药物有哪些25、机械通气设置参数一般有哪几项26、患者出现休克,护士应进行哪些方面的临床观察27、简述休克的救治原则。
急救护理学 名词解释
1.急救护理学是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理论为基础,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作以及危重病人抢救与护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病人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包括呼救、现场初步复苏、途中监护和安全运送。
3.医院急诊科是接收、处理日常急诊就诊,以及对院外转送的急诊危重病人进行院内救治的重要场所。
4.,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是以救治急危重症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组织形式,是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的重要部分,也是收治危重病人的主要场所之一。
5.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由院前急救,院。
内急诊科诊治、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1.院前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机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的伤病者进行现场救妒、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
2。
院前急救的运行方式是指“120”受理电话,出动救护车,现场急救,途中监护下合理转送分流。
3.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位执行院外急救服务所覆盖的区域半径,缩小急救半径是急救单位能快速到达现场的重要条件之二,理想的急救半径是5~7公里。
4.反应时间是急救中心接到呼救电话至急救车到达现场的时间。
反应时间的长短是判断院前急救服务功能重要的综合指标之一,理想的是钟。
1、分诊最简单的表述就是分类,是急救部门根据病人的分类和分级来决定医疗优先秩序的一种方法。
目标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对正确的病人实施正确的医疗帮助。
1.稽留热是指体温常在39℃以上,昼夜间体温变动范围较小,一般上午体温较下午低,但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可持续数天或数周,体温可渐退或骤退。
2.弛张热是指体温高低不等,昼夜之间体温波动范围较大,常超过1℃,但最低温度仍在正常体温以上。
3.间歇热是指体温突然上升后持续几小时又突然下降至正常,以后间歇数小时或1~2小时后体温又突然升高,反复发作,如此高热与无热交替出现。
4.抽搐是全身或局部肌肉不自主的阵发性强烈收缩,发作形式可以是强直性、阵挛性和混合性等多种形式,临床上具有突然发作和反复发作的特点。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水中毒:细胞外液低渗,水分过多,超过机体特别是肾脏代偿的能力,导致细胞内水过多(细胞内水肿)并产生一系列症状者称为水中毒。
2.高钙血症:血清钙浓度>2.6mmo1/L(10.5mg/d1),或离子钙升高>1.2mmo1/L(4.8mg/d1)称为高钙血症。
确诊前应先除外由高蛋白血症引起的假性高钙血症。
3.代谢性碱中毒:是指体内酸丢失过多或者从体外进入碱过多的临床情况,主要生化表现为血HCO3-过高,PaCO2增高。
临床上常伴有血钾过低,部分可伴有高血压。
4.呼吸性碱中毒:是指由于肺通气过度使血浆H2CO3浓度或PaCO2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升高的情况,分为急性及慢性呼吸性碱中毒两大类。
5.代谢性酸中毒:是细胞外液H+增加或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减少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按不同的AG值,可分为高AG正常氯型及正常AG(阴离子间隙)高氯型代谢性酸中毒。
6.呼吸性酸中毒:是指原发性PaCO2升高导致pH下降的临床情况。
根据发病的快慢可分为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和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7.多发伤(复合伤):同一致伤因子引起的两处或两处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且至少有一处危及生命。
8.复合伤(多发伤):同一致伤因子引起的两处或两处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且至少有一处危及生命。
9.开放性气胸:由火器伤或锐器伤造成胸壁缺损创口,胸膜腔与外界大气直接相交通,空气可随呼吸自由进出胸膜腔,形成开放性气胸。
10.连枷胸:严重的闭合性胸部损伤导致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使局部胸壁失去肋骨支撑而塌陷,出现反常呼吸,即吸气时塌陷区胸壁内陷,呼气时外突,称为连枷胸。
11.挤压综合征:外伤后,血液和组织蛋白破坏分解后的有毒代谢产物被吸收入血液,引起外伤后急性肾小管坏死,可引发急性肾衰。
12.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或)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1.急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是指应对突发疾病和意外伤害的护理技术和原则的学科。
它涵盖了急救知识、技能和准则,旨在提供紧急情况下的及时护理,以减少伤害和死亡的风险。
2.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一种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的急救措施。
它包括进行胸外按压、施行人工呼吸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方法,以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3.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用于心脏骤停的急救设备。
它能自动识别病人的心律,并在需要时释放电击来恢复正常心律。
AED通常易于使用,可用于公共场所或家庭中。
4.窒息:窒息是指气道被阻塞,导致无法正常呼吸。
它可能由食物或其他物体堵塞气道引起。
急救措施包括进行抚背和人工清除气道,以恢复气道通畅。
5.中暑:中暑是一种机体过热,身体无法有效散热的情况。
它可能由高温环境、剧烈运动等引起。
急救措施包括让患者休息在阴凉处,给予足够的水分,并使用冷湿毛巾或冰袋来降低体温。
6.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停止跳动的紧急情况。
它可能由心脏病、心脏衰竭等原因引起。
心脏骤停急救应包括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和使用AED等措施,以维持血液循环和心脏功能。
7.中风:中风是指突发性脑血管疾病,导致脑部供血不足。
常见症状包括突发的面瘫、言语困难等。
急救措施包括呼叫急救车、让患者平躺,并给予医疗救治尽快送往医院。
8.止血:止血是指在出血情况下采取措施控制和停止出血。
常见的急救止血措施包括用干净绷带压迫伤口、提高受伤部位、加压包扎等。
9.卒中:卒中是指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导致脑组织受损。
常见的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急救措施包括呼叫急救车、让患者平躺,尽快送往医院以接受相关治疗。
10.性传播疾病:性传播疾病是指通过性行为传播的疾病,包括艾滋病、淋病、梅毒等。
急救措施包括呼叫急救车、告知医生病史以及需尽快就医接受相关治疗。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老师勾选的重点名词)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指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EMSS: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以外的环境中对危及生命的急症、中毒、创伤、灾难事故等的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和途中救护的统称,即在病人发病或者受伤开始到医院救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ICU 重症监护病房:是指应用现代急危重症医学,利用现代化高科技的技术设备,对危重症病人进行集中监测、强化治疗的一种特殊场所。
心脏骤停 CA:是指病人的心脏在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受到严重的打击,致使心脏突然停搏,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
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子引起两处或者两处以上的解剖部位或器官的损伤,并且至少有一处的损伤是危及生命的。
多处伤:是指同一解剖部位或器官有两处或者两处以上的损伤。
复合伤:是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致伤因子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引起的损伤。
中毒:当毒物接触或进入人体时,在一定的条件下,与组织、体液相互作用,损害组织、破坏神经及体液的调节功能,使正常的生理功能发生障碍,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
急性中毒:是指毒物的毒性较剧或在短时间大量、突然进入机体,使机体受损并发生障碍,迅速引起症状和体征。
中毒后“反跳”现象:是指当有机磷中毒时,经急救后临床症状得到好转,可在数日或者一周内突然再次昏迷、发生肺水肿甚至死亡。
中间型综合征:是指在急性中毒症状得到控制后、迟发行神经病变前,一般在急性中毒后24—96h发生以呼吸麻痹为主的表现中暑:是指高温或者烈日暴晒后引起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所致体热平衡失调、水盐代谢紊乱和脑组织细胞受损引起的一组急性临床综合征。
淹溺:是指人淹没于水或者其他液体中,由于液体充塞呼吸道及肺泡或反射性引起喉头痉挛所致的窒息和缺氧,并且处于临床死亡的状态触电:是指一定量的电流或电能量通过人体,引起组织不同程度损伤或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自学考试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1.1急救护理学是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理论为基础,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作以及危重病人抢救与护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1.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EMSS)是由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它既适应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
又适应战争或突发事故的急救。
1.3简述院前急救的任务。
答:院前急救的任务是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痛苦,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为进一步诊治打下基础。
1.4简述急救区域急救的原则目的答:实行区域急救的原则,其目的是保证伤病员能就近获得迅速、有效地长途运送而耽误时机,也避免急诊病人过分集中于少数医院,造成该院急诊病人多而耽误抢救时机。
因此,实行区域救护急救可扩大急救医疗系统的覆盖面,缩小急救服务半径,缩短急救反应时间。
2.1院前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的伤病者进行现场急救、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
院前急救工作的成效评价是衡量一个地区急救工作水平和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2.2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位执行院外急救服务所覆盖的区域半径,缩小急救半径是急救单位能快速到达现场的重要条件之一,理想的急救半径是5~7公里。
2.3反应时间是急救中心接到呼救电话至急救车到达现场所需的时间,反应时间的长短是判断院前急救服务功能中重要的综合指标之一,理想的是4-5分钟。
2.4简述“第一目击者”在现场应做出的反应。
答:在院前急救中,第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在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做出的反应。
必须首先识别发生了什么,然后快速拨打120急救电话,从而启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在等待专业人员到来时,“第一目击者”可以为病人提供一些最基本的救护。
在最初数分钟内提供的救护非常关键,因为这一时间段(数分钟至十几分钟)往往是救命的“黄金时刻”2.5简述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的特点。
急救护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一.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1.立即终止接触毒物:1)迅速脱离有毒环境;2)维持基本生命;2.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1)吸入性中毒:将病人搬离染毒区后,搬至上风或侧风方向,保持呼吸道通畅。
2)接触性中毒:立即除去被污染的衣物,然后用大量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体表。
3)食入性中毒:常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和使用吸附剂等方法清除胃肠道尚未吸收的毒物。
3.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包括利尿、供氧、血液净化疗法。
4.应用特效解毒剂,减少毒理作用。
5.对症治疗:目的在于保护生命脏器,恢复功能,帮助病人渡过难关。
6.护理重点: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洗胃护理、一般护理(休息、饮食、口腔、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加强防毒宣传、不吃有毒或变质的食品)二.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1.毒蕈碱样症状:M样症状,出现最早,最突出。
主要是副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平滑肌痉挛和腺体分泌增加。
瞳孔针尖样缩小。
2.烟碱样症状:N样症状,运动神经过度兴奋,引起肌肉震颤、痉挛、肌力减退、肌肉麻痹等。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CNS头晕、头痛、疲乏、共济失调、烦躁不安、谵妄、抽搐和昏迷。
三.简述阿托品化与阿托品中毒的主要区别:四.急性CO中毒的急救原则:1.现场急救:立即打开门窗,迅速将病人移至室外空气新鲜处,心脏骤停者即行CPR。
2.氧疗:吸高浓度氧,有条件者即行高压氧治疗。
3.积极治疗脑水肿:促进脑细胞代谢,脱水、利尿,早期应用能量合剂。
4.对症治疗:如频繁抽搐者,应用地西泮、苯妥英钠等药物。
如呼吸衰竭、昏迷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
五.中暑的急救原则:1)使患者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或20~25度房间内平卧休息。
脱去患者外衣。
2)降温:分为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有:环境降温、体表降温(头部降温、冰水或酒精擦浴、冰水浴)、体内降温(冰盐水200ml注入胃内或灌肠,用4度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药物降温:氯丙嗪、地塞米松、人工冬眠药物。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急救护理名词解释及简答名词解释:1.急救护理学是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理论为基础,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作以及危重病人抢救与护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院前急数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机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的伤病者进行现场救妒、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
3・医院急诊科是接收、处理Fl常急诊就诊,以及对院外转送的急诊危重病人进行院内救治的重要场所。
4.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是以救治急危重症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组织形式, 是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的重要部分,也是收治危重病人的主要场所之一。
5.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由院前急救,院。
内急诊科诊治、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6o院前急救的运行方式是指“120”受理电话,出动救护车,现场急救, 途中监护下合理转送分流。
7.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位执行院外急救服务所覆盖的区域半径,缩小急救半径是急救单位能快速到达现场的重要条件之二,理想的急救半径是5〜7公里。
8・反应时间是急救中心接到呼救电话至急救车到达现场的时间。
反应时间的长短是判断院前急救服务功能重要的综合指标之一,理想的是钟。
急诊分诊:是指快速对急诊病人进行分类一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次序的过程9、分诊最简单的表述就是分类,是急救部门根据病人的分类和分级来决定医疗优先秩序的一种方法。
目标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对正确的病人实施正确的医疗帮助。
a集中式单元布局:是指将急诊所有资源集中在一起的布局设计,即要求急诊的各个诊断和治疗区域集中分布在相近的平面或立体的区域内b急诊分诊:是指快速对急诊病人进行分类一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次序的过程C初级分诊:是通过简单而快速的评估来识别和帅选出那些明星需要紧急干预的病人,d二级分诊:是通过收集更多的细节信息,测量客观的生命体征和相关检查来评估那些看起来较稳定的病人5三级分诊:是指病人在等候就诊时监测病人的情况,当有证据显示病人的病情改变时重新进行分诊10发恐: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由致热源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ICU答: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利用高科技现代化医疗设备,对危重病病人进行集中监测,强化治疗的一种特殊场所。
2、中暑答:高温或烈日曝晒等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体热平衡失调、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或脑组织细胞受损而致的一组急性临床综合征,又称急性热致疾患。
3、CVP答: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
经皮穿刺监测中心静脉压,主要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将导管插至上腔静脉。
CVP由四种成分组成:1右心室充盈压;2静脉内壁压力即静脉内血容量;3作用于静脉外避的压力,即静脉收缩压和张力;4静脉毛细血管压。
4、心脏骤停答:病人的心脏在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受到严重的打击,致使心脏突然停搏,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
心脏骤停时心脏可以完全停止活动,也可能处于心室颤动状态。
5.MODS答:由创伤、休克或感染等严重病损打击所诱发,机体出现与原发病损无直接关系的序贯或同时发生的多个器官的功能障碍称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6.中毒答:某些物质接触人体或进入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与体液、组织相互作用,损害组织,破坏神经及体液的调节功能,使正常生理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
7.CPCR 答:对心脏骤停病人采取的使其恢复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并尽早加强脑保护措施的紧急医疗救治措施。
包括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和延续生命支持三部分。
8.院外急救答: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动及途中救护的统称。
9.急性肾衰竭答:是一组由不同原因引起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临床上出现水盐代谢紊乱、酸碱失衡和代谢产物潴留。
二.简答题1、院外急救的原则6-7答:1先排险后施救;2先重伤后轻伤;3先施救后运送;4急救与呼救并重;5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6紧密衔接、前后一致。
2、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144-145答:(一)立即终止接触毒物,1迅速脱离有毒环境;2维持基本生命。
急救护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1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答:(1)先排险后急救(2)急救与呼吸并重(3)先重伤后轻伤(4)先施救后运送(5)转运与救护相结合(6)院外和院内紧密衔接2列表鉴别咯血与呕血类别病因咯血呕血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炎、肺癌、心脏病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胆道出血,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出血前症状喉部痒感,胸闷,咳嗽出血方式血色咯出鲜红xx、暗红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呕出,可为喷射状食物残渣,胃液血中混有物痰,泡沫PH碱性酸性黑便无有出血后痰的症状常有血痰数日3简述ICU的病床设置的要求。
无痰答:ICU病床数量应符合医院功能任务和实际收治重症病人的需要,三级医院ICU的床位数以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
ICU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至少应保留一张空床以备应急使用,全年床位使用率平均超过85%时,应适度扩大规模。
ICU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床间距大于1米;每个病房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8平方米,用于收治隔离病人。
4简述心源性休克的诊断标准答:(1)收缩压(SBP)<12.0kPa(90mmHg),或比基础状态降低超过4.0kPa(30mmHg);除外其他原因(如迷走神经高度兴奋、出血、体液丢失、药物影响等)。
(2)每小时尿量<0.5ml/h?kg,神智异常(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并有周围血管收缩的表现(皮肤苍白、湿冷、发绀)。
急性心肌梗死伴休克时,应注意除外胸痛、大汗、血容量不足引起的低血压状态。
5、简述呼吸性酸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
答:(1)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应迅速去除引起通气障碍的原因,改善通气功能,使积蓄的CO2尽快排出。
由呼吸停止或气道阻塞引起者,应尽快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由吗啡导致呼吸中枢抑制者,可用纳洛酮静脉注射。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应采取控制感染和祛痰等措施。
(2)呼吸中枢兴奋剂和机械通气有时可迅速改善呼吸性酸中毒。
(3)血PH过低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如高钾血症伴有心室颤动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静脉滴注一定量的碱性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救护理学简答和名词解释第一、二章名词解释1EMSS: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2院外急救:指各种遭受危机生命的急危重症病人自发病或受伤开始至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
3反应时间:急救中心调度室接到呼救电话至急救车到达现场所需的时间,反应时间长短是判断院前急救服务功能重要的综合指标之一。
4生存链(参照2019年指南):是以早期通路(呼救)、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组成,环环相扣。
5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它代表院外急救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
6.分诊:根据急诊病人就诊时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所属科别,进行初步诊断,以便安排救治程序及分配专科就诊的技术。
.7..SOAP公式:subject主观资料;object客观资料;assess评估;plan计划PQRST公式:provoke诱因;quality性质;radiat放射痛;severity程度;time时间8.动态评估:指对急诊待诊病人进行动态观察,一般应每10~15min再评估一次,视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分类与就诊顺序等;另外,对留急诊监护室、观察室病人需进行人室再评估。
9.CVP: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
.10.生理无效腔: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一部分气体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解剖无效腔或死腔。
其容积约为150ml。
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也可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使部分气体不能与血液进行交换,这一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
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一起合称生理无效腔。
11.BE:剩余碱是指在标准条件下,即温度38度,SaO2 100%,PaCO2为40mmHg时,将血液标本的Ph滴定至7.4时所需要的酸或碱的量1.MODS:机体在遭受严重创伤,感染或休克等损害后,同时或序贯的出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功能失常以致衰竭的临床综合征。
2.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
心脏因疾病、过劳、排血功能减弱,以至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要。
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喘息、水肿等3.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导致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引起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伴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乱的临床综合征4.ALF:急性肝衰竭是原来无肝细胞疾病的个体,由多种病因导致肝细胞大量坏死或功能障碍而导致的一种综合征。
5.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内外疾病袭击后出现的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急性肺损伤的严重阶段或类型。
6.心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心血管内科)是指由于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导致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并引起严重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种综合征。
7.首剂综合征:某些病人对血管扩张剂特别敏感,首次用药即可发生晕厥等严重低血压反应。
如患者第一次使用某种高血压药物时,由于机体一时不适应,可能会产生心慌、晕尿等不良反应,甚至感到服药后症状加重。
SCA:是指心脏有效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引起循环中断。
BLS:(基本生命支持)又称为I期复苏或现场复苏,为专业或非专业人员的徒手抢救。
CPCR:使心搏骤停使病人迅速恢复循环、呼吸和脑功能所采取的抢救措施ACLS:恢复自主循环后的治疗与监测,包括气道管理与支持、治疗各类心律失常(过快或过慢)、生理状态监控休克:指由于各种严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全身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器官的微循环灌流障碍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
1.中毒:毒物进入人体后,损害机体的组织和器官,破坏神经及体液的调节功能,使正常生理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即为中毒。
2.毒物:作用于人体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某种物质称为毒物。
3.中毒后反跳: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经急救后症状好转,可在数日至1周内再次出现昏迷,甚至出现昏迷,甚至发生心律失常,呼吸衰竭,导致忽然死亡。
4.中间型综合征:急性有机磷中毒是内科常见急症,中间综合征( IMS) 主要由突触后神经肌肉接头功能障碍引起四肢近端肌、Ⅲ- Ⅶ和Ⅹ对颅神经支配的肌肉和呼吸麻痹的一组综合征。
5.迟发型多发性神经病:急性中毒后,一般无后遗症,个别病人在重度中毒症状消失后2-3周出现迟发性神经病,主要累及肢体末端,发生下肢瘫痪,四肢肌肉萎缩等神经系统表现。
6.中毒后迟发脑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意识障碍恢复后,经过2-60天的“假愈期”,可出现痴呆,谵妄,去大脑皮质状态,震颤麻痹综合征,偏瘫,失语,继发性癫痫及周围神经炎等,称为中毒后迟发脑病。
16热射病: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产热和从环境中获得的热量不能与生理性散热达到平衡,致使体内热量积蓄,引起体温升高。
17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中,人的散热方式主要是出汗。
因大量出汗,使体内的钠、钾丢失过多,引起肌肉痉挛和疼痛。
18热衰竭:由于大量出汗,同是人体内对热环境不适应,可引起周围血管扩张,但不伴内脏血管收缩,以致循环血量减少,中枢供血不足,发生循环衰竭。
85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或)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91淹溺:是指被液体介质淹没并造成原发性呼吸功能受损的过程。
78多发伤:是指在同一伤因的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其中之一即使单独存在创伤也可能危及生命复合伤:是指同时或相继受到不同性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致伤因素的作用而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复合损伤。
多出伤:是指同一解剖部位或器官有两处或者两处以上的损伤。
创伤:广义的创伤指机体遭受某些外界某些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致伤因素作用后,所引起的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破坏。
狭义的创伤是指机械力能量传给人体后所造成的机体结构完整性破坏。
触电:是指一定量的电流或点能量通过人体,引起组织损伤或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1、院外急救的特点有哪些?病情紧急,病种复杂多变,现场急救条件差,医疗设备使用有限2、简述院外急救的原则。
(一)立即使伤病员脱离险区(二)先救命再救伤(三)先固定后搬运(四)妥善保留标本和离断肢体(五)加强途中监护和记录3、在院外救护中,如何进行现场评估?首先须迅速而果断地处理危急病人生命的伤情或病情;然后对各类伤病员进行评估,收集有关的伤,病情资料。
评估方法采取一听,二问,三体检的方法。
(听清病人,家属或目击者的主诉,问清与病情有关的细节,在此细节上进行必要的护理体检,尤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和发现可以通过护理方式解决的问题)4、紧急呼救120应注意些什么?1)拨通电话后,应说清楚病人所在方位、年龄、性别和病情。
如不知道确切的地址,应说明大致方位,如在哪条大街、哪个方向等。
2)尽可能说明病人典型的发病表现,如胸痛、意识不清、呕血、呕吐不止、呼吸困难3)尽可能说明病人患病或受伤的时间。
如意外伤害,要说明伤害的性质,如触电、爆炸、塌方、溺水、火灾、中毒、交通事故等,并报告受害人受伤的部位和情况。
4)尽可能说明您的特殊需要,了解清楚救护车到达的大致时间,准备接车。
5、现场救护如何根据病员的伤情进行分类标记?1)危重病人:以红色表示。
常表现为意识丧失,对检查全无反应,随时有生命危险。
如窒息,昏迷,休克等需要立即急救的病人。
2)重病:以黄色表示。
是指伤病情暂时不危及生命,但出现意识障碍的病人。
如骨盆骨折,大面积烧伤,肢体离断等经必要检查和处理后要及时转运的病人。
3)轻症:以绿色表示。
指病人意识清醒,反应灵敏,能积极配合检查,伤病情较轻的病员。
如挤压伤,皮肤割裂伤,关节脱位等需要随时观察病情,待危重症病人处理后再安排转运的病人。
4)死亡:以黑色表示。
病员已经死亡,课不予处理或放置在特定房间,以免影响其他病人的抢救,复核后再安排处理。
5)污染病人:在上述颜色的基础上加用蓝色,表示病人已被放射线或传染病等污染,须及时隔离转运。
6、现场救护中的转运护理应注意什么问题?1)转运前需要重新评估病情变化,明确护理诊断,针对不同的伤病情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2)根据伤病情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和工具。
3)救护人员要充分利用运输工具上现有的急救仪器,设备和药物,对伤病员实施生命支持与监护。
4)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5)重视病人的感受,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救护措施。
7、何谓院外救护的生存链?早期通路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早期高级心肺复苏1、急诊分诊有哪些技巧?对急诊病人应重点快速地收集资料,进行病情评估;然后将资料分析、判断,以确定病人救治程序和科别。
2、急诊护士如何对入诊患者进行分诊及病情分类?①病情评估:询问;护理体检;其他检查②初步判断急诊范围③急诊病情分级④合理分诊3、何谓急诊的快速评估和动态评估?快速评估:指对来院急诊就诊病人进行有重点地快速收集资料,并将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分类、分科,时间一般应在2~5min内完成。
动态评估:指对急诊待诊病人进行动态观察,一般应每10~15min再评估一次,视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分类与就诊顺序等;另外,对留急诊监护室、观察室病人需进行人室再评估。
4、ICU能够收治的病患有哪几类?①心肺脑复苏后需要对其脏器功能继续给与支持者②各种原因所致单一器官衰竭或多系统器官衰竭病人③心血管系统危重疾病④突然昏迷抽搐者⑤严重水、电解质、渗透压及酸碱失衡的病人⑥甲状腺、肾上腺、胰岛、垂体等内分泌危象者⑦各种中度和意外伤害病人⑧多发伤、复合伤及大手术后需监测者1、心脏停搏的病人会有哪些临床表现?导致患者心脏骤停的原因有哪些?临表:突然意识丧失;面色苍白、紫绀;颈动脉搏动,脉搏消失;双侧瞳孔散大(30-40秒出现);心音消失;呼吸骤停或呼吸开始抽泣样,逐渐缓慢停止;四肢抽搐。
原因:①心源性:冠心病(最常见)、心肌炎、心脏病等②非心源性:意外事故如触电、雷击、麻醉等;严重的电解质或酸碱平衡失调;药物中毒或过敏;中枢神经系统病变2、简述CPCR的不同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的抢救重点。
①基本生命支持:呼救;畅通气道;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心脏除颤②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氧疗;面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口咽通气管、机械通气;建立静脉通道;药物除颤与起搏;病因治疗:如纠正缺氧、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低温、药物中毒等。
③加强的心脏骤停后治疗:脑复苏和复苏后疾病的防治3、BLS阶段复苏的注意事项有哪些?①判断患者意识的时候,不宜剧烈摇晃患者,防止伤情加重。
②心肺复苏过程中,始终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
通气按压比为2:30③胸外心脏按压部位要准确,抢救者掌跟部不能脱离患者胸壁,以免造成肋骨骨折、肝、肺、胃等内脏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