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精品)
五年级语文《将相和》教案「篇」
五年级语文《将相和》教案「优秀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将相和》。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和提问,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培养学生对和平与和谐的价值观的认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课文《将相和》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将军赵奢和他的好友相国平原君因为误会而争斗,在齐国使者的一番劝解下,两人化解误会,和好如初的故事。
2.2 生字词解析将:将军相:相国和:和解误会:误解劝解:劝说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对和平与和谐的价值观的认同。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战国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课文背景的了解。
提问学生对于和平与和谐的价值观的理解。
4.2 朗读与理解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并讨论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3 生字词学习教师解释生字词的含义,并让学生进行词语接龙游戏。
4.4 分组讨论与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角色,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内容,并和家长分享课文故事。
学生选择一个生字词,用它写一个句子,并家长签名确认。
5.2 课堂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通过评估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6.2 评估方式课堂提问: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角色扮演: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课后练习题: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3篇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3.学会简要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学会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言行,体会人物性格。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解题1、介绍时代背景(略)2、抓题眼“和”,理解题意(略)。
二、学生默读课文,自学要求:(1)查字典学习字词,解词要联系上文;(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3)给文章分段;(4)拟定三个故事的小标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1)注意:廉颇蔺相如胆怯抵御上卿(2)组词:秦璧击协渑泰璧缶胁淹(3)解词: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理直气壮攻无不克负荆请罪同心协力(4)指名读课文:课文写了哪三个小故事,并说明这三个小故事的起止段落。
(5)概括三个故事的大意。
(6)给三个故事拟小标题。
四、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直奔中心,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1、板书课题后提问:(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后相继被赵王封为上大夫和上卿。
这却引起了威震朝野、战功赫赫的大将军廉颇的强烈不满,廉大将军对此是怎么说的'呢?(生看书,找到廉颇说的话。
)二、深入学习课文,了解人物品行。
(一)、品读廉颇的话,感知人物性格。
1、指名读廉颇的话。
师:要知道廉颇可是一介勇夫,他坦率直爽,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说这番话时,他正在气头上,表情和语气可能是怎样的呢?师:请各自揣读廉颇的话(加表情、动作)。
2、再指名读。
师:我听出来了,廉颇只有一点不满。
允许我读一次吗?师范读(生鼓掌)师:谢谢你们的鼓励!能像我这样读吗?3、请愿意读的男生齐读。
(学生基本能读出那种粗声大嗓、毫不顾忌的气话来了。
)(评:开课就抓住廉颇的话反复读,有利于对廉颇性格的了解,并为学习“负荆请罪”埋下了伏笔。
)(二)、创设情境,深入文中,走近蔺相如。
师:作为旁观者,你们怎么看待廉颇这番话?“蔺相如被封为上卿是不是靠一张嘴”?假如请你当说客,你又将怎样说服愤怒的廉大将军呢?1、我想请三位同学扮演廉颇,其余同学扮说客。
将相和教案第一课时(实用6篇)
将相和教案第一课时(实用6篇)将相和教案第一课时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2.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将相不和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分别是什么故事?(教师借机板书)二、交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幻灯片)三、学习课文第一大段。
1.齐读第1自然段,同时要求学生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2.接着请同学们默读第一大段。
同时想一想: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呢?3.再默读这一大段。
同时思考:(1)秦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赵王为什么非常着急?(2)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请同学们想一想:蔺相如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对表现人物品质有什么作用?(3)面对这个难题,蔺相如是怎么说的?理屈你如何理解?读一读蔺相如说的话,体会一下他的性格有什么特点?(4)轻声读第八自然段,想一想,蔺相如是如何与秦王展开斗争做到完璧归赵的?①蔺相如看到秦王无诚意拿城换璧,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表现了他什么品质?②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请大家找找比理直气壮更勇敢的词。
这儿为什么用撞而不用磕、碰?③蔺相如是真的要捧着宝玉撞柱子吗?他要求举行典礼的目的是什么?④面对蔺相如,秦王为什么处处表现的很被动呢?⑤归纳:秦王爱宝,绝口不提给城;相如假说有瑕,把玉要回。
秦王怕玉碎,假意答应让城。
相如一面要求典礼,一面暗中派人把宝送回。
最后,秦王不得不放蔺相如回国。
(5)这场斗争的结果怎样呢?让同学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完璧归赵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6)复述完璧归赵(提示:复述不是背诵,同学们可以根据故事梗概进行。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5.18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出示一幅战国时期的画卷,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描绘的是哪个时期的历史场景吗?”
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强调诸侯争霸、人才辈出的特点。
3.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你们认为团结合作和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成语接龙、古文翻译等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给予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品质特点。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5.18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将相和》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成语,如“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并学会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流利地复述故事,感受古文的韵味和表达特点。
c.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品质特点,总பைடு நூலகம்道理。
3.情境体验:
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将相和》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学会新词:理屈、示弱、抵御、推辞、侮辱、拒绝、无价之宝、绝口不提、完璧归赵、同心协力、负荆请罪。
2.给课文分段,并给每段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3.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教学难点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是本文学习的难点教学方法自读自悟 交流讨论 教师点拨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课前同学们齐唱《黄河颂》。
听到同学们雄壮有力、气壮山河的歌声,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历史上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
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将相和》,就是一个流传千百年的动人故事。
板书课题。
播放手机典型的导学成果。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
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
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
文中讲的故事就发生在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时期。
二、新授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
)(2)解词: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诚意:真心。
绝口:因回避而不说。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用。
抵御:抵挡,抵抗。
推辞:谦让不干。
理屈:理由不足或不合道理。
屈,理亏。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完璧归赵: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
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人卞和氏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
“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
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
同心协力:协,合。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负荆请罪:负,背着。
荆,荆条。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6《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将相和》一文,让学生理解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讲述战国时期赵国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
廉颇是赵国的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蔺相如则是赵国的一位聪明智慧的相国。
故事主要围绕两人的矛盾冲突展开,表现了他们各自优点和不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故事,认识廉颇与蔺相如的品质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材、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问题导入,让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廉颇和蔺相如吗?他们之间有什么故事呢?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画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廉颇与蔺相如的品质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
4.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5.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所学词语和句式,进行情景对话或写作练习。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将相和廉颇:勇猛善战,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
蔺相如:聪明智慧,为国家解决难题。
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词语和句式。
2. 分析廉颇与蔺相如的品质特点,写一篇短文。
3. 课后向家长讲述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交流学习心得。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将相和》一文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历史知识的普及。
《将相和》课教案
《将相和》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将相和》。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法,深入了解课文背景和历史人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尊重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将相和》。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深入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
3.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价值观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将相和》全文。
2. 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将相和》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分析。
4. 课堂练习(1)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点评答案,讲解错误之处。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6.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课文《将相和》。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深入了解历史背景,了解将相和的含义。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成功和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将相和》是一篇经典的成语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将领廉颇与相国蔺相如的故事。
通过廉颇与蔺相如的争执和后来的和好,揭示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道理。
本课的生字词较多,语句较难理解,需要学生对文言文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对于成语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可能会遇到生字词和语句理解上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学会宽容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语句的理解和翻译。
3.对课文道理的领悟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学生互动和问题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课文翻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景教学法,通过讲述战国时期的背景,引入本课的成语故事《将相和》。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语句的停顿。
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生字词或语句进行翻译,其他组进行评价。
通过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生字词和语句。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廉颇最终能够和蔺相如和好?他们之间的和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通过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对课文道理进行思考和领悟。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道理的领悟。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翻译课文,写一篇关于“宽容和尊重”的作文。
2023年《将相和》教学设计教案8篇(精选(1)
2023年《将相和》教学设计教案8篇(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将相和》教材第五章,详细内容包括:成语“将相和”的出处与含义、相关历史背景、故事情节解析、语言特点及文学价值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成语“将相和”的来源及意义,掌握相关历史背景知识。
2. 培养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成语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成语“将相和”的深层含义。
重点:掌握成语“将相和”的出处、历史背景及故事情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将相和”成语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详细讲解成语“将相和”的出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及语言特点。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典型例题,指导学生如何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成语含义。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成语:将相和2.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3. 历史背景: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4. 故事情节:廉颇、蔺相如、赵王5. 语言特点:简洁明了,寓意深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成语“将相和”,编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短故事。
2. 答案示例:赵国时期,廉颇与蔺相如因误会而产生矛盾。
后来,在赵王的调解下,两人相互道歉,将相和好如初,共同为国家效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成语“将相和”的出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及意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成语故事,深入了解我国丰富的成语文化,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2. 教学目标的具体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条理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将相和》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成语本身,还涉及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学价值。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说课稿(第一课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说课稿(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将相和》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与文臣蔺相如之间的故事。
通过廉颇与蔺相如的争执,以及后来他们的和好,展现了廉颇知错就改、蔺相如宽容大度的品质。
课文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古代历史故事也有较高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人物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明白宽容、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人物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情境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历史背景,丰富学生认知。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廉颇与蔺相如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人物品质。
4.朗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品质教育。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朗读、讨论、作业等方面进行。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6.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教学设计:将相和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将相和的精神,树立团结协作、共创美好未来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讲述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和他的儿子赵括的故事。
故事以赵奢为将,赵括接替父亲担任将领,但由于缺乏实战经验,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惨败,赵国因此遭受重创。
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要实事求是,不能只凭理论知识行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难点:理解将相和的精神,学会从故事中汲取教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赵国名将赵奢和他的儿子赵括的故事。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生字词可以查阅字典,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学习课文的心得,讨论赵括为什么会在长平之战中失败,以及将相和的精神如何体现在这个故事中。
4. 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分析,讲解赵括失败的原因,阐述将相和的精神,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教训。
5. 巩固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将相和赵奢:实战经验丰富,善于用兵赵括:理论知识丰富,缺乏实战经验长平之战:赵括失败,赵国遭受重创教训:实事求是,不能只凭理论知识行事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关于将相和的故事梗概。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将相和的精神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赵国名将赵奢和他的儿子赵括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将相和的精神,学会从故事中汲取教训。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巩固练习等环节,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第1篇】一、查阅资料,了解背景。
《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课前可先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的情况,并做到适当摘录,以丰富学生知识,为学文作好铺垫。
学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教师可给他们创设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在课前几分钟里,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信息,这样,既为顺利地读懂课文打下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的好习惯。
二、理清脉络,分清因果。
1.初读感知,设疑激趣遵照大纲中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入手的原则,我们在教学伊始,可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读准、读通的前提下,教师可借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课文生字新词(包括课后题4的词语)的认读情况,对课文整体感知的情况以及对“将”“相”“和”三字的理解。
然后由“和”字引出“不和”。
此时教师可设疑激趣: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了呢?学生带问题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最后通过讨论,初步理出故事的来龙去脉,即前两个故事是失和的原因,第三个故事是事情的结果。
2.分清因果,突破重点《将相和》一文篇幅较长,三个故事的.处理不能平均用力。
可以重点段“完璧归赵”为主,教师扶学指导,并渗透一定的学习方法或思路,然后发挥群体优势,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自学后两个故事,做到长文短讲,省时高效地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1)扶读悟法。
细读“完璧归赵”,引导学生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该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各是什么;二是你从中体会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画出有关语句并谈出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蔺相如的动作、语言和语句来体会,如“上前一步”“往后退了几步”“举起”等动作的描写;“他理直气壮的说”“大大方方地说”等语言的描写。
通过练读体会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也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理直气壮”地读,“大大方方”地说,尽可能地站在人物的立场体会他当时的心理,从而读出人物的语气。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一、教学设计1.1 教材介绍《将相和》是一本适合初学者的双语汉语教材,共分为4册,每册包含10课,特别适合海外外语学习者学习汉语。
本教材突出了汉语的实用性,并帮助学生掌握中国文化、历史和习惯。
本次教学设计针对的是《将相和》课程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基本的汉字、拼音和简单的日常用语。
1.2 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的目标是:1.学生能够正确发音并认读汉语的声母、韵母以及声调。
2.学生能够认读和书写汉语中的20个基本汉字。
3.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汉语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
1.3 教学步骤1.3.1 热身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唱歌、游戏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1.3.2 自我介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介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国籍和所学语言等信息,以此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学习情况。
1.3.3 学习汉字通过PPT或者黑板上书写,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读和写出一些基本的汉字,如“一、二、三、上、下、中、人、口、日、月”等。
并且教师可以对于汉字的结构及笔画进行详细解释。
1.3.4 学习拼音学习拼音是汉语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多次发音练习让学生掌握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标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拼音的发音和形式。
1.3.5 对话练习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编排日常生活场景,让学生模拟会话进行对话练习。
如:在饭店点菜,介绍自己和家人等。
1.4 教学评价本节课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发音并认读汉语的声母、韵母以及声调。
2.学生是否能够认读和书写汉语中的基本汉字。
3.学生是否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应用所学的汉语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
二、课后反思经过本次课堂教学,我发现本节课程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在学生中收到良好的反响。
但也存在了一些问题:1.许多学生还是不能准确发音,在发音和语调方面需要加强练习。
2.学生的书写汉字速度较慢,需要经常反复练习,加强基本汉字的书写能力。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情感、知识、技能):1、认识过度句与过渡段,初步了解过渡句(段)的作用2、学会8个生字,理解32个词语的意思能说出其中5个成语意思3、进一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理解课文,概括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4、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顾全大局的`品质,以廉颇勇于改过的品德,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活动,概括人物特点难点:如何正确评价廉颇教学准备:战国末期七国草图,录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推敲课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为学习过渡句、段打好基础2、学习推敲言行理解概括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
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才智超群,不胃强暴,维护国家利益的斗争精神4、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并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查阅资料(3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将相和》,一起把课题念一下。
生齐读课题:13、《将相和》这是一个历史故事,对我们大家来说,并不是很熟悉。
因此呢,上星期,老师布置大家认认真真地去预习了这一课,同时呢,也可以上网去查寻一些有关将相和的资料。
今天,老师先给大家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
请大家把自己查到的资料上来交流一下,好不好?(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
)二、揭题、审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分1、课题中“将”指-“相”指-“和”的意思是-从“和”字可以看出什么?2、那么我们想象一下,他们是什么原因是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呢?我们把课文打开,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读一下,想象一下这个问题?(整体感知课文)三、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案(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案(第一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将相和》是一篇讲述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赵括的骄傲自大,只会纸上谈兵,不知变通,而赵国也因此失去了长平之战的胜利。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对于古代的历史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他们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翻译来理解文章的含义。
同时,学生对于战争策略和古代兵法可能了解不多,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补充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将相和》,使学生能够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长平之战的背景和经过,理解赵括的错误和教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将相和》,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战争中的智谋和策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将相和》的主要内容和教训。
2.难点: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以及战争策略和古代兵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2.互动法: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情境教学法:老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创设战争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策略和古代兵法。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将相和》相关的课件,包括课文翻译、战争策略和古代兵法的讲解等内容。
2.视频:准备与长平之战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上的情境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学习的内容,引出本课的主题《将相和》。
2.呈现(10分钟)老师播放与长平之战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战争的背景和经过。
3.操练(1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解释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6《将相和》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会认“廉”、“蔺”等9个生字,会写“完”、“负”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语气变化。
(3)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学会借助资料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道理,懂得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思想。
二、教学内容1. 生字新词学习。
2. 课文内容理解。
3. 人物形象分析。
4. 朗读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新词的学习。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3)朗读训练,读出语气变化。
2. 教学难点:(1)理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道理。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将相和”这个成语吗?它出自哪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2)板书课题:将相和2. 生字新词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2)教师讲解生字新词,学生跟读。
3. 课文内容理解(1)学生默读课文,理清故事脉络。
4. 人物形象分析(1)学生讨论,分析廉颇、蔺相如的人物形象。
5. 朗读训练(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变化。
(2)教师指导,示范朗读。
6. 课堂小结(2)教师补充,强调学习重点。
六、板书设计将相和廉颇:知错就改蔺相如:临危不惧、以国家利益为重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故事情节图。
3. 写一篇关于“将相和”的小练笔。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掌握了生字新词,理解了课文内容,分析了人物形象。
在朗读训练中,学生能够注意语气变化,读出情感。
但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表达不够积极,今后需要加强训练。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和氏璧既然已经回到自己手中,蔺相如再说话可就——理直气壮了。谁能 读出蔺相如理直气壮的话来?(抽生同时提醒学生:现在,我们就是秦王,听听蔺 相如的话。)
秦王们,你心里想什么?(预设交流:可别真的摔碎了和氏璧,哎哟,这可不 行…….)也恰恰是这个“撞”字,你看出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交流:勇敢、 无畏。)是啊,这真是宁可玉碎,不可瓦全的大无畏精神呀!板书。
在学生汇报蔺相如支持赵王去渑池赴约时,教师创设情境:教师就是赵王, 正在犹豫不决时。同学们就是蔺相如,你会怎样对赵王说。
2)、蔺相如的胸怀宽广主要体现在不与廉颇计较,躲避廉颇。重点引导学生 体会读廉颇和蔺相如的话语,指导学生表演,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文章的结尾写到:他俩“同心协力保卫赵国”时,教师适时讲解他俩是怎 样辅佐赵王,使赵国强大起来的,以此向学生渗透团结的重要性。
4、大大方方 我们来合作读读第九段,我读旁白,大家读蔺相如的话。 同学们,放下书,回顾完璧归赵的故事,我们可以用这样一组关联词来总结: 在这场和氏璧的争夺战中,之所以有“完璧归赵”的结果,是因为 ------------------------.(生添:蔺相如不畏强敌,勇敢机智,……) 5、不辱使命 当然,作为强大一方的秦国对赵国的威胁并没有因此结束,几年后的渑池之 会中,蔺相如更是面对秦王对赵王的的侮辱,说出了怎样的话?(生读蔺相如的话) 来一起告诉廉颇,蔺相如是靠的耍耍嘴皮子立功的吗?靠的是什么?(预设交流: 面对强敌,蔺相如靠的是拳拳爱国之心,过人的谋略和勇气取胜) 6、顾全大局就是这样一位在敌人面前勇敢无畏的上卿,面对廉颇的这些片 面评价时却说出了怎样的话?(抽生读),你听出了什么?(预设交流:蔺相如回避廉 颇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利益。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 四、将相之和,品名著之魅力 同学们,我们尚且听出了蔺相如的识大体、顾大局,更何况是大将军廉颇呢! 来看 60 页的插图,廉颇与蔺相如共同的爱国情怀成就了一段“将相和”的佳话。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本课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经过,写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也赞扬了廉颇的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课文人文思想丰富,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生动,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学习写法的好范例。
关于教学目标本课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本着简简单单教学的原则,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于如下考虑: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一、二个故事。
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会》的内容体会主人公机智勇敢和爱国思想。
3、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最有较手段和途径。
对于本文的人物表现,也只有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才能真正体会其机智勇敢、爱国思想。
4、课文由三个故事组成,这样课文就显得长,要在一个课内完成对三个故事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也由于这三个故事中,前两个是第三个故事的因,这两个故事有一定的统一性,所以这节课安排学习《完璧归赵》《渑池会》。
5、学习抓住人物动作、语言表现人物的方法。
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中学习中学读学写。
本文是写人文章,展现人物的品质突出,是学生学习写人的好例子,所以学习目标中设置了学习抓住人物动作、语言表现人物的方法。
以完成阅读教学的使命。
关于教学重难点1、重点:阅读教学从读入手,以读解文,学习本文也不能例外。
文中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有利内容,所以本课设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会》的内容,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思想为教学重点。
2、难点:秦王叫赵王鼓瑟并记录下来,这是对赵王本人的也是对整个赵国的侮辱,关于这一点,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学生一下子可能不能明白。
将相和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将相和教学设计》将相和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资料。
在理解课文资料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2.在理解课文资料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3.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学习重难点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资料,感受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2课时。
A案第一课时一、走进古典名著,了解名著资料1.导入:你必须听过或读过唐僧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它们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
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么?(《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我国的文学、历史名著浩如烟海,除了四大名著,你还明白哪些名著?(《三言二拍》《资治通鉴》等)名著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
在我国汉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他出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史记》,请同学们翻开教材,读一读资料袋。
(生读)2.破题、解题。
题目中将指谁?相又是指谁?和的意思呢?二、走进课文资料,领悟文章中心1.听课文配音朗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故事?指名说后再让学生上台板书。
(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2.学生自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当场交流解决。
3.指名接力自读课文。
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讲完璧归赵?哪些自然段讲渑池之会?哪些自然段讲负荆请罪?读后反馈、明确:第1~10自然段讲完璧归赵;第11~14自然段讲渑池之会;第15~18自然段讲负荆请罪。
)4.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
(1)指名读课文第1~10自然段。
其余同学边听边想,再提出几个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
(2)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再指名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解决。
(3)以下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及,能够由教师提问,重点讨论:①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导秦国去。
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一是因为这是一个事关国家是不是受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务必思考成熟,二是因为这是一个难题,不能不假思索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要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过度句与过渡段,初步了解过渡句(段)的作用
2、学会8个生字,理解32个词语的意思能说出其中5个成语意思
3、进一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理解课文,概括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
4、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顾全大局的品质,以廉颇勇于改过的品德,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活动,概括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评价廉颇
教学准备:
战国末期七国草图,录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推敲课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为学习过渡句、段打好基础
2、学习推敲言行理解概括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
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才智超群,不胃强暴,维护国家利益的斗争精神
4、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并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查阅资料。
3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将相和》,一起把课题念一下。
生齐读课题:13、《将相和》这是一个历史故事,对我们大家来说,并不是很熟悉。
因此呢,上星期,老师布置大家认认真真地去预习了这一课,同时呢,也可以上网去查寻
一些有关将相和的资料。
今天,老师先给大家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
请大家把自己查到的资料上来交流一下,好不好?(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
)
二、揭题、审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分
1、课题中“将”指-“相”指-“和”的意思是-从“和”字可以看出什么?
2、那么我们想象一下,他们是什么原因是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呢?我们把课文打开,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读一下,想象一下这个问题?
(整体感知课文)
三、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24分
1、推敲小标题,联系课文第3小节,朗读你发现了什么?(任务难,看出蔺相如才智超群)小结学法:联系上下文
2、听录音第8小节
要求:边听边想,你觉得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把你认为最能反映蔺相如品质的句子划出来。
(言行为主)
3、交流
出示重点句:
他理直气壮地说:“......”
(1)齐读,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可围绕“理直气壮”词提问(“理直气壮”是什么意思?蔺相如骗回了和氏璧,为什么还理直气壮?)
(2)联系上下文读一读,说一说
(3)用“理直气壮”的.语气读一读
(4)蔺相如要把璧撞碎,真会撞吗?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怎样?秦王会让他撞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5)、朗读
4、听录音第9节
出示重点句: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送蔺相如回国
(1)重点讨论:
①蔺相如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去了,后果会怎样?那蔺相如为什么还大大方方?对比秦王态度
②重点段意思讨论
如果有诚意-先交城
不然无诚意-不交城
杀了我也没用不讲信用
得不到璧
(2)朗读指导
(3)小组方法,口答段意
(4)人物评论:你觉得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什么长处)
四、课堂练习。
5分
1、蔺相如之所以说这块璧有点小毛病,骗回和氏璧是因为———。
2、用“之所以.....是因为......”联系第二个故事,进行说话训练
五、布置作业。
6分
1《作业本》1、2、4
2、预习另外两个故事
板书:
学习方法:
1、抓住重点词句
2、联系上下文
以将相和,完璧归赵
蔺相如语言
{行动机智勇敢
教后感:
《将相和》一课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课前教师先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的情况,并做到适当摘录,以丰富学生知识,为学文作好铺垫。
学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教师课堂又给他们创设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在课前短短几分钟里,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信息,这样,既为顺利地读懂课文打下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的好习惯。
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