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发生分类系统
中国土壤系统类型(土纲)
土壤类型特征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苏联的土壤发生学分类对我国土壤学发展影响很深,不足之处是缺乏定量标准。
从2世纪60年代兴起、70年代广为应用的土壤系统分类成为当今世界土壤分类的主流。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是一个定量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分类,该系统分类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一、有机土1.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有机土是在地面积水或长期土壤水分饱和,生长水生植物的条件下,以泥炭化成土过程为主,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分类中的有机水成土,全球地势低洼地区都有分布。
有机土虽属非地带性土壤,但也有其特殊的成土环境。
首先是只要有潮湿潴水低地,无论寒带或温带都可发育有机土。
我,国有机土集中分布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区,川西北的若尔盖盆地及祁连山地和巴颜喀拉山地。
通常所在地形为相对低洼、地表潴水,或具有不透水的冻土层的高寒滩地坡麓,河流宽谷低阶地,山麓潜水渗溢地段,湖滨平地,古冰碛洼地。
地下水位高,地表积水,多数地区为高寒沼泽化草甸,生长耐寒湿,中生、多年生,或混生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茂密,覆盖度80%~95%以上。
有机土发育地区年平均气温-2~-5℃,土壤冻结时间较长,年降水量400~600mm,蒸发量小,湿度大。
2.成土过程包括泥炭积累过程和潜育化过程。
(1)泥炭积累过程。
有机土发育于潮湿环境中,植物生长繁茂,覆盖度大,根系发达,入土深,每年有大量有机残体补给土壤,在长期低温和季节性冻结过湿条件下,增强了厌氧还原过程的作用土壤中几乎缺少纤维分解细菌,使不同时期产生的有机残体以未分解、半分解和部分腐殖化形式积累于土体表层,形成暗色调的泥炭层。
有机质含量200~500g/kg,泥炭层厚50~200cm。
(2)潜育化过程。
有机土As层之下,长期渍水处于厌氧环境,土壤中高价铁、锰的氧化物还原为低价形态,溶解度较大,可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并参与某些次生矿物的形成,生成蓝铁矿[Fe3(PO4)4·2H2O],硫铁矿(FeS2)、菱铁矿(FeCO3)、菱锰矿(MnCO3)等,土壤由黄棕转变为青灰,蓝灰、灰黑色,称潜育层。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1992)分类原则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1992)分类原则我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1992)分类原则评述1. 介绍我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1992)是我国土壤科学家根据我国国土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条件,在总结和综合国内外土壤分类理论和实践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编制而成的。
该分类系统充分考虑了我国广袤的地理环境和多样的土壤类型,提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土壤分类体系。
在整个土壤科学领域中,这一系统在我国土壤分类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推动我国土壤科学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分类原则1992年的我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总共包括了12个主要类型和56个细类土壤,其中每个类型都是根据其地理形成背景、土壤过程和成因等综合因素进行的分类。
在这个土壤分类系统中,主要遵循了以下几项分类原则:2.1 地质基础原则我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1992)充分考虑了我国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条件,将我国土壤划分为东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貌类型,以及相应的土壤类型。
2.2 地理环境原则我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1992)着重强调了土壤形成和演化的地理环境条件,包括了气候、植被、地形、水文等因素,将这些因素作为土壤分类的重要依据。
2.3 土地利用原则该分类系统还将土地利用作为土壤分类的重要原则之一,因为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往往会导致土壤的不同特征和用途,因此在土壤的分类中不可忽视土地利用对于土壤形成和特征的影响。
2.4 土壤特征原则我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1992)还根据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将土壤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便更好地理解土壤的形成和特征。
3.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我的观点和理解,我认为我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1992)准确地结合了我国广袤的地理环境、地质构造和土地利用情况,充分考虑了土壤特征和地理环境对土壤形成演化的影响,为我国土壤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分类系统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当今社会和土壤科学的要求。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名称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名称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名称引言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农业文化背景的国家,土壤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土壤系统分类名称,是土壤科学领域的核心内容,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有效管理土壤资源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全面评估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土壤系统分类名称,并根据其在土壤科学中的价值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是指根据土壤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地理环境因素,将中国国土划分为不同的土壤类型。
主要包括红壤、黄壤、黑土、褐土、草地土壤、河流湖泊沉积土壤等类型。
1. 红壤红壤是中国最重要且分布广泛的土壤类型之一。
其特点是颜色红艳,富含氧化铁和氧化铝。
红壤有良好的通气条件,适合发展农作物。
在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地区,长期的低度风化和淋溶作用使得土壤呈红色,造就了丰富的红壤资源。
2. 黄壤黄壤是我国南方的另一重要土壤类型,以黄色为主,富含有机质和养分。
黄壤形成于温暖湿润气候下的冲积平原和丘陵地区,适合发展水稻、玉米等农作物。
黄壤的肥力较高,适宜农业生产。
3. 黑土黑土是我国北方地区特有的土壤类型,以黑色为主,含有机质丰富。
黑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适合发展小麦、大豆等作物。
黑土的良好保水能力和保肥性能,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4. 褐土褐土是我国华南、台湾和西南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颜色呈棕色或黑褐色。
褐土在多年受雨蚀和风蚀的影响下,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土层。
褐土广泛用于发展茶叶、水果和果树等农业作物。
5. 草地土壤草地土壤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特有的土壤类型,适于草原植被的生长。
由于寒冷干旱的气候条件,草地土壤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但缺乏养分。
草地土壤的发展对维护草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6. 河流湖泊沉积土壤河流湖泊沉积土壤主要分布于中国东部和华南地区的平原地带,颜色多样,富含有机质和养分。
我国土壤类型分类体系
我国土壤类型分类体系
红壤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土壤类型,其呈红色或棕红色,富
含铁、铝等氧化物,适宜于茶叶、甘蔗、柑橘等作物的生长。
黄壤
则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呈黄色或黄棕色,贫瘠但肥沃,
适宜于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种植。
棕壤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
下游地区,土壤呈深褐色,富含有机质和养分,适宜于水稻、小麦
等作物的种植。
黄棕土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土壤呈黄色或黄棕色,适宜于水稻、棉花等作物的种植。
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土壤呈黑色,
肥沃适宜于大豆、玉米等作物的种植。
白土则分布在西南地区,土
壤呈白色或灰白色,贫瘠但适宜于茶叶、橡胶等作物的生长。
盐渍
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土壤富含盐分,适宜于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
沙土、砂壤和泥土则分别以其砂粒、砂粒和泥粒的含量为特征,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并适宜于不同的作物种植。
我国土壤类型分类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科学地认识和利用土壤
资源,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技术
支持。
在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壤类型分类体系,加强土壤
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中国土壤系统类型(土纲)
土壤类型特征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苏联的土壤发生学分类对我国土壤学发展影响很深,不足之处是缺乏定量标准。
从2世纪60年代兴起、70年代广为应用的土壤系统分类成为当今世界土壤分类的主流。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是一个定量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分类,该系统分类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一、有机土1.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有机土是在地面积水或长期土壤水分饱和,生长水生植物的条件下,以泥炭化成土过程为主,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分类中的有机水成土,全球地势低洼地区都有分布。
有机土虽属非地带性土壤,但也有其特殊的成土环境。
首先是只要有潮湿潴水低地,无论寒带或温带都可发育有机土。
我,国有机土集中分布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区,川西北的若尔盖盆地及祁连山地和巴颜喀拉山地。
通常所在地形为相对低洼、地表潴水,或具有不透水的冻土层的高寒滩地坡麓,河流宽谷低阶地,山麓潜水渗溢地段,湖滨平地,古冰碛洼地。
地下水位高,地表积水,多数地区为高寒沼泽化草甸,生长耐寒湿,中生、多年生,或混生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茂密,覆盖度80%〜95%以上。
有机土发育地区年平均气温-2〜-5°C,土壤冻结时间较长,年降水量400〜600mm,蒸发量小,湿度大。
2.成土过程包括泥炭积累过程和潜育化过程。
(1)泥炭积累过程。
有机土发育于潮湿环境中,植物生长繁茂,覆盖度大,根系发达,入土深,每年有大量有机残体补给土壤,在长期低温和季节性冻结过湿条件下,增强了厌氧还原过程的作用土壤中几乎缺少纤维分解细菌,使不同时期产生的有机残体以未分解、半分解和部分腐殖化形式积累于土体表层,形成暗色调的泥炭层。
有机质含量200〜500g/kg,泥炭层厚50〜200cm。
(2)潜育化过程。
有机土As层之下,长期渍水处于厌氧环境,土壤中高价铁、锰的氧化物还原为低价形态,溶解度较大,可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并参与某些次生矿物的形成,生成蓝铁矿[Fe3(PO4)4・2H2O],硫铁矿(FeS2)、菱铁矿(FeCO3)、菱锰矿(MnCO3)等,土壤由黄棕转变为青灰,蓝灰、灰黑色,称潜育层。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共6级分类单元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共6级分类单元一、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国的土壤系统分类(Chinese Soil System Classification,简称CSSC)是根据我国土壤的不同特征,采用科学的分类方法,将全国各地的土壤统一地划分分类系统,目前有6个等级,包括:大类、定类、亚类、子类、小类和纲类。
1. 大类:大类是最高等级的分类单元,总共有8个大类:主要属于商、肥、酸类贫瘠地、季节性水位上下波动的阔叶草甸草原、湿地、酸性地质构造型滑坡背景地、用酸性化肥易碱可长期用肥的森林土、植物根系主导土、矿物质丰富的土壤、受垂直温度差影响的综合受限土、沉淀盐分较高的土壤等。
2. 定类:定类是按照土壤结构、营养特性、功能特性及地形地貌特征等考查结果,按照几种土壤特征组合划分出的定类,下设子类、小类和纲。
总共有100多个定类,包括类、砂类、膏类、泥类、败脱水类、腐殖质类等。
3. 亚类:亚类也称作“小定类”,是对特定定类进行更细化的分类,总共有60多个亚类,其中有砂败脱水类、砂膏类、砂泥类、膏败脱水类等。
4. 子类:子类是细化到更小的分类单元,其特征更加详细,一般由黏性土、分选土、具有颗粒结构的土壤等组成,总共有上百个子类,主要有黄色黏性土、红壤、红黏土、紫黏土、黑钙质壤等。
5.小类:小类是在子类的基础上进行的更细致的划分,是在形态、结构、质地等方面进行分类的。
总共有二百多个小类,其中有红壤黏土、细砂膏土、黑钙质塬黏粉土、细砂膏粉土等,它们可以根据主要特征属于一个子类,或者混合这几个子类,混合分类也称作复合体类。
6. 纲类:纲类是最细致的分类单元,它把小类进一步细化,主要是把小类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功能及特征相似的类,总共有八十多个纲类,其中有黄色粘土质壤、黑钙质细砂败脱土,砂黏壤、砂膏壤等,它们在小类中都可以分别单以一个类表示出来。
综上所述,中国的土壤系统分类共有6个等级,分别是:大类、定类、亚类、子类、小类和纲类,总共有100多个定类,60多个亚类,上百个子类,二百多个小类和八十多个纲类,综合特性分类全面,形成完整可操作的土壤系统分类体系。
土壤分类及分布
中国土壤分类系采用六级分类制,即土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变种。
前三级为高级分类单元,以土类为主;后三级为基层分类单元,以土种为主。
中国的土壤类型繁多,但它的分布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作相应的变化,各占有一定的空间。
土壤类型在空间的组合情况,作有规律的变化,这便是土壤分布规律。
它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一般归纳为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地域性等分布规律。
1.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中国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域,表现为自南向北随气温带而变化的规律,热带为砖红壤,南亚热带为赤红壤,中亚热带为红壤和黄壤,北亚热带为黄棕壤,暖温带为棕壤和褐土,温带为暗棕壤,寒温带为漂灰土,其分布与纬度基本一致,故又称纬度水平地带性。
在北部干旱、半干旱区域,表现为随干燥度而变化的规律,东北的东部干燥度小于1,XX的干燥度大于4,自东而西依次为暗棕壤、黑土、灰色森林土(灰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其分布与经度基本一致,故这种变化主要与距离海洋的远近有关。
距离海洋愈远,受潮湿季风的影响愈小,气候愈干旱;距离海洋愈近,受潮湿季风的影响愈大,气候愈湿润。
由于气候条件不同,生物因素的特点也不同,对土壤的形成和分布,必然带来重大的影响。
2.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中国的土壤由南到北、由东向西虽然具有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但北方的土壤类型在南方山地却往往也会出现。
这是什么原因呢?大家知道,-随着海拔增高,山地气温就会不断降低,一般每升高100m,气温要降低0.6℃;自然植被随之变化,因而土壤化。
土壤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变化的规律,叫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由可以看出,土壤由低到高的垂直分布规律,与由南到北的纬度水平地带分布规律是近似的。
土壤的垂直分布是在不同的水平地带开始的,所以,各个水平地带各有不同的土壤垂直带谱。
这种垂直带谱,在低纬度的热带,较高纬度的寒带更为复杂,而且同类土壤的分布,自热带至寒带逐渐降低,山体的高度和相对高差,对土壤垂直带谱有影响。
11第四节 中国的土壤分类
断特性。 诊断层如表3-10: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共分7级,土纲、亚纲、土类、亚
类、土属、土种、变种。 1、土纲:最高级分类单位,根据反映主要成土过程的 诊断层或诊断特征划分,共分14个土纲。
初育土 干旱土 均腐殖土 灰土
地带性土壤类型与生物、气候条件吻合;非地带性土壤 类型受母质性质、潜水位高低的影响。
在自然或人为作用下,具有一定特征的成土过程:灰化 过程或潜育化过程、粘化过程、富铝化过程、熟化过程 每一个土类具有独特的剖面形态及相应属性,尤其具有 鉴定土壤类型的诊断层,灰化层、粘化层、潜育层等
同一土类内,具有相似的肥力特征和改良利用方向与途 径,如红壤的酸性、盐碱土的盐基离子含量、褐土的干 旱问题等。
溶土、半淋溶土、钙层土、干旱土、漠土、初育土、半水成 土、水成土、盐碱土、人为土、高山土等12个土纲。
②亚纲:根据成土过程中土壤水分与温度的差异将土纲划为
不同的亚纲。铁铝土分为湿热铁铝土和温暖铁铝土。
③ 土类:分类基本单元,是在一定综合自然条件或人为 因素下,经过一个主导或几个附加次要成土过程,具有 一定相似发生层次。划分依据:
4、亚类:土类的辅助级别,根据是否偏离土类中心, 是否具有附加过程的特性及是否具有母质残留特性划 分。
土壤系统分类中土壤命名采用分段法:
土纲、亚纲作为一段,土类、亚类作为一段,命名改
变用景观命名的惯用法,另外还借鉴了发生学的一些 命名,如红壤、砖红壤等。
这里的红壤与发生学分类中的红壤不完全等同。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目前仅涉及到亚类以上的级别单位
硅铝土
铁硅铝土
铁铝土 盐成土 潮湿土 有机土 变性土 火山灰土 人为土 其他土壤
中国土质分类
中国土质分类
中国土壤分类主要依据土壤的颜色、成分、结构、质地、水分状况、酸碱度、肥力等特征进行分类。
根据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国的土壤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 黄土:黄土是中国最常见的土壤类型之一,分布广泛。
它主要由粒径较大的砾石、沙粒和细粒的粘土组成,呈黄色。
黄土具有较好的排水性和保水性,肥力较高。
2. 红壤:红壤是中国南方常见的土壤类型,呈红色。
它主要由铁氧化物和含铝的粘土组成,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
红壤肥力较高,适合种植作物。
3. 灰褐土:灰褐土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和东北部地区。
它主要由深灰色的粉砂、砂和少量的粘土组成,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
灰褐土肥力一般,适合种植农作物。
4. 棕壤:棕壤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呈棕色。
它主要由深褐色的粘土和有机质组成,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和肥力。
棕壤适合种植茶叶、水稻等作物。
5. 湿地土壤:湿地土壤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和东北沿海地区,呈黑色。
它主要由有机质和淤泥组成,具有较好的肥力和保水性。
湿地土壤适合种植水稻、蔬菜等作物。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类型外,中国还有其他土壤类型,如盐碱土、沙质土、石质土等。
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不同的农作物种植,因此土壤分类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潮土
砂姜碱土 人为土 高山土
矿质水成土 有机水成土
盐土
碱土
沼泽土
泥炭土 草甸盐土 滨海盐土 酸性硫酸盐土 漠境盐土 寒原盐土
碱土
人为水成土 湿寒高山土
水稻土
灌淤土 灌漠土 草毡土(高山草甸土) 黑毡土(亚高山草甸土)
高山土
半湿寒高山土
干寒高山土 寒冻高山土
黑土 草甸黑土 白浆化黑土 表潜黑土 灰色森林土 暗灰色森林土 淋溶黑钙土 石灰性黑钙土 淡黑钙土 草甸黑钙土 盐化黑钙土 碱化黑钙土 暗栗钙土 栗钙土 淡栗钙土 草甸栗钙土 栗钙土性土 盐化栗钙土 碱化栗钙土 栗钙土性土 栗褐土 淡栗褐土 潮栗褐土 黑垆土 黏化黑垆土 潮黑垆土 黑麻土 棕钙土 淡棕钙土 草甸棕钙土 盐化棕钙土 碱化棕钙土 棕钙土性土 灰钙土 淡灰钙土 草甸灰钙土 盐化灰钙土 灰漠土 钙质灰漠土 草甸灰漠土 盐化灰漠土 碱化灰漠土 灌耕灰漠土 灰棕漠土 石膏灰棕漠土 石膏盐盘灰棕漠土 灌耕灰棕漠土 棕漠土 盐化棕漠土 石膏棕漠土 石膏盐盘棕漠土 灌耕棕漠土 黄绵土 红黏土
寒钙土(高山草原土) 暗寒钙土(高山草甸草原土) 淡寒钙土(高山荒漠草原土) 盐化寒钙土(高山盐渍草原土)
冷改图(亚高山草原土) 暗冷钙土(亚高山草甸草原土) 淡冷钙土(亚高山荒漠草原土) 盐化冷钙土(亚高山盐渍草原土) 冷棕钙土(山地灌丛草原土) 淋淀冷棕钙土(山地淋溶灌丛草原
荒漠土(高山漠土) 冷漠土(亚高山漠土)
草甸盐土 结壳盐土 沼泽盐土 碱化盐土 滨海盐土 滨海沼泽盐土 滨海潮滩盐土 酸性硫酸盐土 含盐酸性硫酸盐土 漠境盐土 干旱盐土 残余盐土 寒原盐土 寒原草甸盐土 寒原硼酸岩土 寒原碱化盐土 草甸碱土 草原碱土 龟裂碱土 盐化碱土 荒漠碱土 潴育水稻土 淹育水稻土 渗育水稻土 潜育水稻土 脱潜水稻土 漂洗水稻土 盐渍水稻土 咸酸水稻土 灌淤土 潮灌淤土 表锈灌淤土 盐化灌淤土 灌漠土 灰灌漠土 潮灌漠土 盐化灌漠土 草毡土(高山草甸土) 薄草毡土(高山草原草甸土) 棕草毡土(高山灌丛甸土) 湿草毡土(高山湿草甸土) 黑毡土(亚高山草甸土) 薄黑毡土(亚高山草原草甸土) 棕黑毡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 湿黑甸土(亚高山湿草甸土)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1995
8、盐成土纲
碱积盐成土
龟裂碱积盐成土
潮湿碱积盐成土
简育碱积盐成土
弱盐潮湿碱积盐成土
正常盐成土
干旱正常盐成土
潮湿正常盐成土
普通干旱正常盐成土
含硫潮湿正常盐成土
9、潜育土纲
永冻潜育土
有机永冻潜育土
简育永冻潜育土
有机简育永冻潜育土
滞水潜育土
有机滞水潜育土
简育滞水潜育土
暗沃简育滞水潜育土
正常潜育土
简育寒性火山灰土
暗色简育寒性火山灰土
玻璃火山灰土
干润玻璃火山灰土
湿润玻璃火山灰土
湿润火山灰土
腐殖湿润火山灰土
简育湿润火山灰土
5、铁铝土
湿润铁铝土
暗红湿润铁铝土
黄色湿润铁铝土
简育湿润铁铝土
6、变性பைடு நூலகம்纲
潮湿变性土
钙积潮湿变性土
简育潮湿变性土
钙积干润变性土
简育干润变性土
砂姜钙积潮湿变性土
干润变性土
钙积干润变性土
钙积暗沃寒冻雏形土
滞水暗瘠寒冻雏形土
钙积简育寒冻雏形土
潮湿雏形土
叶垫潮湿雏形土
砂姜潮湿雏形土
暗色潮湿雏形土
淡色潮湿雏形土
钠质叶垫潮湿雏形土
钠质砂姜潮湿雏形土
弱碱暗色潮湿雏形土
弱盐淡色潮湿雏形土
干润雏形土
灌淤干润雏形土
铁质干润雏形土
底锈干润雏形土(脱潮土)
暗沃干润雏形土
简育干润雏形土
冷凉干润雏形土
斑纹灌淤干润雏形土
磷质钙质湿润雏形土
酸性紫色湿润雏形土
黄色铝质湿润雏形土
14、新成土
人为新成土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1.有机土 2、人为土纲 3、灰土纲: 4、火山灰土纲 5、铁铝土 6、变性土纲
7、干旱土纲 8、盐成土纲 9、潜育土纲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1995)
亚纲
永冻有机土 正常有机土
水耕人为土
旱耕人为土 腐殖灰土 正常灰土 寒性火山灰土 玻璃火山灰土 湿润火山灰土 湿润铁铝土
潮湿变性土 干润变性土 湿润变性土
寒性干旱土
正常干旱土
碱积盐成土 正常盐成土 永冻潜育土 滞水潜育土 正常潜育土
土类
落叶永冻有机土 纤维永冻有机土 半腐永冻有机土 落叶正常有机土 纤维正常有机土 半腐正常有机土 潜育水耕人为土 铁渗水耕人为土 铁聚水耕人为土 简育水耕人为土 肥熟旱耕人为土 灌淤旱耕人为土 泥垫旱耕人为土 土垫旱耕人为土 简育腐殖灰土 简育正常灰土 寒冻寒性火山灰土 简育寒性火山灰土 干润玻璃火山灰土 湿润玻璃火山灰土 腐殖湿润火山灰土 简育湿润火山灰土 暗红湿润铁铝土 黄色湿润铁铝土 简育湿润铁铝土 钙积潮湿变性土 简育潮湿变性土 钙积干润变性土 简育干润变性土 钙积干润变性土 简育干润变性土 腐殖湿润变性土 钙积湿润变性土 简育湿润变性土 钙积寒性干旱土 石膏寒性干旱土 粘化寒性干旱土 简育寒性干旱土 钙积正常干旱土 盐积正常干旱土 石膏正常干旱土 粘化正常干旱土 简育正常干旱土 龟裂碱积盐成土 潮湿碱积盐成土 简育碱积盐成土 干旱正常盐成土 潮湿正常盐成土 有机永冻潜育土 简育永冻潜育土 有机滞水潜育土 简育滞水潜育土 有机正常潜育土 暗沃正常潜育土 简育正常潜育土
酸性紫色湿润雏形土 黄色铝质湿润雏形土
饱和红色正常新成土 永冻寒冻正常新成土 石质干润正常新成土 钙质湿润正常新成土
覆沙磐状富磷岩性均腐土 普通黑色岩性均腐土
我国土壤类型分类体系
我国土壤类型分类体系
我国土壤类型分类体系主要基于土壤的质地和发生类型。
首先,根据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大类。
砂质土的颗粒较大,含沙量多,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但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颗粒细腻,含沙量少,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差;壤土的颗粒大小适中,含沙量一般,渗水速度和保水性能都适中,通气性能也较好。
其次,根据土壤的发生类型,我国有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系列。
这些发生类型是在不同的气候、地形和人为活动影响下形成的。
例如,红壤系列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而棕壤系列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湿润地区。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土壤学专业书籍或咨询该领域的专家。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概念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概念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主要基于土壤的形成过程、地理分布和土壤性质等因素。
在中国,常用的土壤分类系统有国家土壤分类系统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1. 国家土壤分类系统:国家土壤分类系统是根据中国土壤形成特点和国家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的需要而建立的。
该系统通过对土壤的发育程度、土壤材料、土壤水平和土壤层次的考察来进行分类。
国家土壤分类系统按土壤水平的不同可分为全国土壤分类系统和区域土壤分类系统,其中全国土壤分类系统分为土壤类和土壤亚类。
土壤类根据土壤的广泛性质和用途而划分,土壤亚类则根据土壤的细致性质和用途进行划分。
2.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是在国家土壤分类系统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土地利用的需要和土壤科学研究的发展而建立的。
该系统根据土壤的地理分布特点和土壤类型形成的机理,将中国土壤分为广义土壤和狭义土壤两个层次。
广义土壤根据地理分布的不同可分为全国土壤系统和区域土壤系统,全国土壤系统又可分为主要土壤区和副次土壤区。
狭义土壤则按土壤形态发育、土壤材料、土壤水平和土壤属性进行分类。
总体而言,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主要考察了土壤的形成过程、地理分布和土壤性质等方面的特点,以满足土壤科学研究和土地利用的需要。
这些分类系统在农业、环境保护和土壤资源管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土壤的发生分类
中国土壤的发生分类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土、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铝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知识拓展:
我国土壤类型多样,如东北平原的黑土,华北平原的黄土,四川盆地的紫色土,江南丘陵的红壤,下列对土壤的特征与成因描述正确的是()
A. 红壤红——水稻的大量种植
B. 黄土黄——温带地区有机质的大量积累
C. 紫色土贫瘠——盆地日照差
D. 黑土肥沃——草类植物的大量生长
答案:D
解析:红壤是贫瘠土壤,不能大量种植水稻,故A错;
黄壤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故B错;
紫色土肥沃,故C错;。
土壤发生分类
土壤发生分类一、土壤的定义及作用土壤是地球表面由岩石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自然物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和人类粮食生产的根本。
土壤具有保持水分、供给养分、调节气候等重要功能。
二、土壤分类的意义对于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来说,进行土壤分类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不同类型土壤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不同类型土壤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
三、国际通用土壤分类系统——WRB系统1. WRB系统概述WRB系统是世界上最常用的土壤分类体系之一,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国际土壤科学联合会(IUSS)共同制定。
该体系以地理环境为基础,采用层次结构进行分类。
2. WRB系统分类层次WRB系统从大到小分为以下6个层次:(1)大洲级别:根据大洲上主要出现的主要岩石类型、气候和植被类型进行分类。
(2)区域级别:根据区域内的土壤形成过程、植物群落和地形等因素进行分类。
(3)次区域级别:依据土地利用方式、土地管理措施等因素进行分类。
(4)土类级别:根据土壤颜色、纹理、结构等特征进行分类。
(5)亚类级别:根据土层厚度、石头含量等特征进行分类。
(6)单元级别:采用拉丁文名称对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行命名。
四、中国国家土壤分类系统1. 国家标准中国国家标准《土壤分类与分级》是我国目前最常用的土壤分类体系,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环境保护局共同制定。
该体系以我国自然环境为基础,采用层次结构进行分类。
2. 分类层次中国国家土壤分类系统从大到小分为以下6个层次:(1)大类级别:根据主要的岩性、气候和植被类型进行划分。
(2)亚类级别:依据主要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以及形成过程等因素划分。
(3)细类级别:根据土壤的性质和特征进行划分。
(4)小类级别:依据土层厚度、石头含量等特征进行划分。
(5)亚小类级别:采用拉丁文名称对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行命名。
(6)土种级别:根据土层厚度、颜色、结构等特征进行分类。
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等级
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等级中国土壤分类是根据土壤的性质和特征进行划分的一种分类体系,主要分为三级和六级分类。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等级。
中国土壤分类在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建立,目前采用的土壤分类系统是根据1978年修订的《中国土壤分类系统》进行的。
该分类系统主要基于土壤的成因、性质和用途,是一个较为综合全面的分类等级。
中国土壤分类分为三级分类和六级分类。
三级分类主要侧重于土壤的性质和特征,一级为大类,二级为次级,三级为小类。
六级分类在三级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一级为大类,二级为次级,三级为小类,四级为亚类,五级为常用含义组,六级为特定含义组。
下面将分别介绍三级分类和六级分类的具体内容。
一、三级分类:1.一级分类:主要分为12个土壤大类,包括黄壤、红壤、黄棕壤、黑土、褐土、林土、沼泽土、盐渍土、草地土、荒漠土、亚麻土、沙质土。
2.二级分类:根据土壤的其他特征和性质对一级大类进行细分,一共分为62个次级分类。
3.三级分类:在二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土壤的更加具体的特征和性质进行细分,一共分为242个小类。
二、六级分类:1.一级分类:与三级分类一致,主要分为12个土壤大类。
2.二级分类:与三级分类一致,一共分为62个次级分类。
3.三级分类:与三级分类一致,一共分为242个小类。
4.四级分类:在三级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主要根据土壤的特性和用途进行划分,一共分为879个亚类。
5.五级分类:根据土壤的常用含义进行分组,方便使用者对土壤的理解和应用。
常用含义组共有198组,如砖红色、黄棕色、灰褐色等。
6.六级分类:根据土壤的特定含义进行分组,主要是为了满足一些特定需求,比如耕地土壤、水稻土壤、园地土壤等。
以上就是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等级的具体内容。
该分类体系主要基于土壤的性质、特征和用途进行划分,对于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个分类系统,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决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土壤分级标准
中国土壤分级标准土壤分级是指按照土壤属性的差异,对土壤进行分类和区分。
在中国,土壤分级标准是由中国国家农业部制定的,它基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以下是对中国土壤分级标准的详细介绍:一、土壤分类系统中国的土壤分类系统是基于土壤发生学原则和生态地理原则的,它强调土壤形成过程中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该分类系统将土壤分为五个主要类型:1. 棕壤:棕壤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如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这种土壤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良好的排水性,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
2. 黄壤:黄壤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如浙江、福建和湖南。
这种土壤具有较高的酸性和有机质含量,适合种植茶叶、柑橘等作物。
3. 红壤:红壤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如江西、广东和广西。
这种土壤具有较高的酸性和有机质含量,适合种植果树和蔬菜。
4. 黑土:黑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如黑龙江和吉林。
这种土壤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良好的排水性,适合种植大豆、小麦等作物。
5. 钙质土:钙质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如新疆、甘肃和青海。
这种土壤具有较高的钙质含量和良好的保水性,适合种植牧草和其他耐旱作物。
二、土壤级别的划分在中国,土壤级别的划分是基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根据中国国家农业部的规定,土壤级别分为以下五个等级:1. 一级土壤:一级土壤是质量最好的土壤之一,它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良好的排水性和适宜的酸碱度。
这种土壤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如水稻、小麦和玉米等。
2. 二级土壤:二级土壤的质量稍逊于一级土壤,但仍然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
它具有较好的排水性和保水性,适合种植各种果树、蔬菜和牧草等。
3. 三级土壤:三级土壤的质量相对较差,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
这种土壤的排水性和保水性稍差,适合种植耐旱作物,如豆类、花生等。
4. 四级土壤:四级土壤的质量最差,它的生产能力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