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考试重点简答题

合集下载

伤寒论简答题及论述题

伤寒论简答题及论述题

伤寒论简答题及论述题以下是《伤寒论》中简答题及论述题的示例:简答题:1.简要描述《伤寒论》中太阳病的分类及其症状。

2.解释《伤寒论》中“六经”的含义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3.描述《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的适应症及其药方组成。

4.简述《伤寒论》中“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理论依据。

论述题:1.论述《伤寒论》中治疗太阳病的原则及其临床应用。

2.分析《伤寒论》中厥阴病的成因、症状及治疗策略。

3.探讨《伤寒论》中“随症治之”的治疗理念及其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4.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伤寒论》在治疗脾胃病中的临床应用。

请注意,以上为示例,实际考试中的题目可能更加详细和深入。

建议在掌握《伤寒论》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基础上,灵活运用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简答题参考答案:1.太阳病分为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

太阳中风的症状为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太阳伤寒的症状为发热、无汗、恶寒、脉紧。

2.“六经”是《伤寒论》中根据疾病的不同表现和传变规律,将外感疾病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

六经的辨析有助于判断疾病的性质、病位和传变规律,为治疗提供依据。

3.小柴胡汤的适应症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其药方组成为柴胡、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4.“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是指阳明病多因实热所致,太阴病多因脾胃虚弱、痰湿内生所致。

阳明病表现为高热、口渴、大便燥结等实热症状,治疗以清泻实热为主;太阴病表现为腹胀满、食欲不振等脾胃虚弱症状,治疗以健脾利湿为主。

论述题参考答案:1.治疗太阳病的原则包括发汗、泻下、和解和温阳四法。

临床应用中,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例如,太阳中风可用桂枝汤发汗解表;太阳伤寒可用麻黄汤发汗散寒。

若太阳病传入阳明,出现高热、便秘等症状,可用承气汤泻下清热。

若太阳病传入少阳,出现寒热往来等症状,可用小柴胡汤和解表里。

若太阳病传入太阴,出现脾胃虚弱等症状,可用四逆辈温阳散寒。

2.厥阴病的成因主要包括邪热内陷、阴液耗伤和阳气虚衰。

伤寒论简答题之一

伤寒论简答题之一

伤寒论简答题之一 1.简述太阳的生理功能。

①阳气较多,正气旺盛;②职司卫外,统摄营卫;③六经藩篱,受邪首当;④参与气化,主司排水;⑤内应少阴,表里互通。

2.简述太阳病的转归。

①痊愈;②传经;③变证3.简述太阳病的治则治法。

太阳病的治则是解表祛邪。

具体治法包括:伤寒伤寒者,辛温发汗,宣肺平喘;风热者,辛凉解表;太阳中风者,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表郁轻证,小发其汗。

太阳病兼证的治疗原则是在主治方基础上随证加减;太阳病变证治则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4.太阳病的辨证要点与病机是什么?太阳病的辨证要点是恶寒(恶风),或伴发热,头痛连项,脉浮。

太阳病的病机是邪束太阳,经气不利,正邪交争,营卫失和。

5.太阳伤寒证的辨证要点与病机是什么?辨证要点是恶寒,头身痛,无汗,脉浮紧。

其病机是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6.太阳温病的的辨证要点与病机是什么?太阳温病的的辨证要点是发热,头痛,口渴,不恶寒(或初起微恶寒),脉浮数。

其病机是温邪犯表,化热伤津,营卫不和7.辨别病证阴阳属性的要点是什么?辨别病证阴阳属性的要点在于是否有发热。

凡发热恶寒者,病证属阳,如太阳病发热与恶寒同时并见;阳明病但热不寒,少阳病往来寒热。

凡无热恶寒者,病证属阴,如太阴病、少阴病寒化.证、厥阴病之寒厥证。

8.判断病证是否传变的依据是什么?判断病证是否传变的依据是脉证,而不在于患病之时日。

9.简述“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的临床意义。

“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此条实为举例,是预测太阳病的传变趋势,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治疗之法,被后世称为“行安未受邪之地”,确有临床指导意义。

10.营卫不和可见于哪几种病证?营卫不和既可见于太阳病,包括太阳伤寒表实证、中风表虚证、太阳温病;又可见于杂病中部分自汗证。

11.太阳中风表虚证的辨证要点与病机是什么?太阳中风表虚证的辨证要点是汗出,发热,恶风,头痛,脉浮缓。

伤寒论简答题之一

伤寒论简答题之一

伤寒论简答题之一 1.简述太阳的生理功能。

①阳气较多,正气旺盛;②职司卫外,统摄营卫;③六经藩篱,受邪首当;④参与气化,主司排水;⑤内应少阴,表里互通。

2.简述太阳病的转归。

①痊愈;②传经;③变证3.简述太阳病的治则治法。

太阳病的治则是解表祛邪。

具体治法包括:伤寒伤寒者,辛温发汗,宣肺平喘;风热者,辛凉解表;太阳中风者,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表郁轻证,小发其汗。

太阳病兼证的治疗原则是在主治方基础上随证加减;太阳病变证治则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4.太阳病的辨证要点与病机是什么?太阳病的辨证要点是恶寒(恶风),或伴发热,头痛连项,脉浮。

太阳病的病机是邪束太阳,经气不利,正邪交争,营卫失和。

5.太阳伤寒证的辨证要点与病机是什么?辨证要点是恶寒,头身痛,无汗,脉浮紧。

其病机是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6.太阳温病的的辨证要点与病机是什么?太阳温病的的辨证要点是发热,头痛,口渴,不恶寒(或初起微恶寒),脉浮数。

其病机是温邪犯表,化热伤津,营卫不和7.辨别病证阴阳属性的要点是什么?辨别病证阴阳属性的要点在于是否有发热。

凡发热恶寒者,病证属阳,如太阳病发热与恶寒同时并见;阳明病但热不寒,少阳病往来寒热。

凡无热恶寒者,病证属阴,如太阴病、少阴病寒化证、厥阴病之寒厥证。

8.判断病证是否传变的依据是什么?判断病证是否传变的依据是脉证,而不在于患病之时日。

9.简述“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的临床意义。

“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此条实为举例,是预测太阳病的传变趋势,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治疗之法,被后世称为“行安未受邪之地”,确有临床指导意义。

10.营卫不和可见于哪几种病证?营卫不和既可见于太阳病,包括太阳伤寒表实证、中风表虚证、太阳温病;又可见于杂病中部分自汗证。

11.太阳中风表虚证的辨证要点与病机是什么?太阳中风表虚证的辨证要点是汗出,发热,恶风,头痛,脉浮缓。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伤寒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 肾脏功能障碍b) 肝脏功能障碍c) 脾脏功能障碍d) 肺脏功能障碍答案:c) 脾脏功能障碍2. 伤寒是由以下哪种病原体引起的?a) 病毒b) 细菌c) 寄生虫d) 真菌答案:b) 细菌3. 伤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空气飞沫传播b) 接触传播c) 食物污染传播d) 垃圾污染传播答案:c) 食物污染传播4. 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哪些症状?a) 高热b) 腹泻c) 咳嗽d) 头痛答案:a) 高热、b) 腹泻、d) 头痛二、简答题1. 伤寒的诊断主要依据哪些方面?答:伤寒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典型的症状包括高热、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等,体征方面可能出现黏膜瘀点、腹部压痛等。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液常规、白细胞计数、肝功能检查等,并可以通过培养分离病原菌来确诊。

2. 请简要概述一下伤寒的治疗原则。

答:伤寒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抗菌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常用的抗生素包括氯霉素、头孢菌素等;其次,对症治疗是必要的,例如控制发热、补充营养、补液等;此外,必要时可以进行辅助治疗,如使用解热药物、止泻药物等。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三、论述题伤寒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负担。

因此,对于伤寒的认识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了解伤寒的病理变化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伤寒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脾脏功能障碍,这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

掌握这一点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在临床上更准确地判断和处理疾病。

其次,对于伤寒的传播途径进行有效的防控也是必要的。

伤寒主要通过食物污染传播,因此加强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避免食用污染的食物,对于减少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及时发现和隔离病患也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措施。

最后,在治疗伤寒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抗菌治疗、对症治疗和辅助治疗等。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孙思邈C. 李时珍D. 扁鹊答案:A2. “伤寒”一词在《伤寒论》中指的是什么?A. 外感风寒B. 内伤情绪C. 食物中毒D. 虫兽所伤答案:A3. 《伤寒论》中提到的“太阳病”主要是指:A. 头痛发热B. 胸闷咳嗽C. 腹痛泄泻D. 四肢无力答案:A4. “阳明病”在《伤寒论》中通常表现为:A. 高热不退B. 口干舌燥C. 胸闷气短D. 腹泻不止答案:B5. 《伤寒论》中提到的“少阳病”主要症状不包括以下哪项?A. 寒热往来B. 胸胁苦满C. 口苦咽干D. 四肢厥冷答案:D二、填空题1.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其主要论述了________病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

答案:伤寒2.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强调了根据病人的具体________来进行治疗。

答案:症状3. “白虎加人参汤”是《伤寒论》中治疗________病的有效方剂。

答案:阳明4. 《伤寒论》中提到的“桂枝汤”主要用于治疗________病。

答案:太阳5.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了“六经辨证”的理论,其中“少阴病”主要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心神不安,四肢厥冷三、简答题1. 请简述《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理论。

答:《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指根据疾病侵犯人体的不同经络,将伤寒病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这一理论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基础,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阐述《伤寒论》中“桂枝汤”的组成及其主治。

答:“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之一,主要由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和甘草组成。

该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太阳病,即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等症状。

桂枝汤通过调和营卫、解表散寒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3. 描述《伤寒论》中“阳明病”的典型症状及治疗原则。

伤寒论试题库

伤寒论试题库

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一.选择题(一)A型题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A.春秋时代B.西汉末年C.战国时代D.晋代E.东汉末年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岀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E.—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岀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A •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 •—切外感热病的总称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A.循经传B.表里传C.直中D.并病E.合病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A.直中B.并病C.表里传D.两感E.越经传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首首首D. 397首首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而哪项是正确的:A・全而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B.较为全而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D•全而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E.全而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A.王叔和B.成无己C •张机D.林亿E •华佗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A.孙思邈B.王叔和C.成无己D.林亿E.柯韵伯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经(二)X型题1.《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A.《内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汤液经》E ・《甲乙经》2.《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而: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E.制立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宦了基础。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伤寒论》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由谁所著?A. 李时中B. 张仲景C. 华佗D. 孙思邈答案:B. 张仲景2.伤寒病的发病特点是什么?A. 以高热为主要表现B. 以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C. 以呕吐腹泻为主要表现D. 以皮疹为主要表现答案:B. 以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3.下列哪种证候属于阳明病?A. 汗出恶风证B. 十四种急病证C. 寒害经络证D. 大热证答案:D. 大热证4.下列哪种病证属于太阳病?A. 汗出恶风证B. 大热证C. 寒害经络证D. 精神恍惚证答案:A. 汗出恶风证5.伤寒感染后,一般经过几个阶段?A. 2个阶段B. 3个阶段C. 4个阶段D. 5个阶段答案:C. 4个阶段二、简答题1.请简述伤寒的发病机理。

答: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感染后,伤寒杆菌经口腔进入人体,首先进入肠道,通过肠道黏膜侵入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进而侵入全身各组织器官,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

伤寒的发病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上升期、高峰期和恢复期。

2.什么是三阴和三阳?答:三阴指的是太阳、少阳、厥阴三个经络;三阳指的是阳明、太阳、阳跷三个经络。

根据阴阳学说,人体经络系统包括阴经和阳经,三阴和三阳则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阴与三阳相互对应、相互影响,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3.伤寒论中提到了许多药物方剂,请列举出其中的三味药物和一剂方剂。

答:三味药物:黄芩、知母、黄连。

一剂方剂:黄连阿胶汤。

4.伤寒论中的"中风"与现代医学中的哪个疾病相对应?答:伤寒论中的"中风"与现代医学中的"中风"相对应。

"中风"是指中医学中的一种病证,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偏瘫、言语不清、眩晕等,与中风相关的疾病有脑中风(中风病)、心脑血管病等。

三、论述题请以你所学习的知识,结合伤寒论,谈谈你对传统中医治疗伤寒病的看法和认识。

伤寒论考试重点大题

伤寒论考试重点大题

伤寒论考试重点大题1,伤寒论本来是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张仲景,字机,伤寒杂病论约成书于东汉末年(公元200年-219年)2,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的鉴别要点是什么?清简述其病机。

太阳中风证:证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病理特点是腠理疏松,营卫不和,卫强营弱。

太阳伤寒证:证见恶寒,无汗,身体骨节疼痛,脉浮紧,病理特点是,腠理致密,卫阳被遏,营阴瘀滞。

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二者的鉴别要点在于汗出与无汗,脉浮缓与浮紧。

二者虽均为风寒袭表所致,但太阳中风证的病机为卫阳不固,营不内守,故见汗出,汗出后营阴内弱,故脉搏宽缓而呈浮缓之象;太阳伤寒证的病机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固件无汗与脉浮紧。

太阳伤寒与太阳中风:中风证为卫阳不固,营阴失守,以汗出脉浮缓为特点;伤寒证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以无汗脉浮紧为特点。

3,桂枝汤证的兼证桂枝加葛根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4,桂枝汤方后的煎服方法桂枝汤方后的煎服方法是保证疗效的重要内容。

其服药与护理方法归纳如下a,药后啜粥-服药须臾,啜热稀粥一碗,一则借谷气以充汗源,一则借热力以鼓舞卫气,使汗出表和,祛邪而不伤正。

B,温覆微汗——服药啜粥之后,覆被保温,取遍身微似有汗为佳,切记大汗淋漓。

因汗多则伤正,邪反不去,病必不除。

C,如一副汗出病愈,即应停服。

意即中病即止,以免过剂伤正,d,不效继进——如一副无汗,继进后服,又不汗,后服可缩短给药时间,办日内把三幅服完。

若病重服一剂汗不出者,需昼夜给药,可连服二至三剂。

e,药后禁忌——服药期间忌食生冷,粘滑,肉面等不易消化及刺激性食物,以防恋邪伤正。

5、何为“麻黄八症”?简述产生机理。

“麻黄八症”亦称“伤寒八症”,是指太阳伤寒表实证的八个症状,包括头痛、发热、神通、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喘。

由于风寒束表,肌肤失煦,故见恶风寒;卫闭营郁,经气运行不畅,故头身疼痛;寒邪外束,腠理郁闭,故见无汗;肺气不宣则作喘。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汇总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汇总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汇总一、单项选择题1. 《伤寒论》的作者是:A. 张仲景B. 华佗C. 孙思邈D. 李时中答案:A2. 《伤寒论》主要论述的是:A. 温病B. 伤寒C. 疟疾D. 痢疾答案:B3. 下列哪项不属于《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内容?A. 太阳经B. 少阳经C. 阳明经D. 厥阴经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伤寒论》中提到的“三阳合病”包括以下哪些症状?A. 发热B. 汗出C. 头痛D. 脉浮答案:A, B, C2. 根据《伤寒论》的论述,以下哪些是治疗伤寒的常用方法?A. 汗法B. 下法C. 和法D. 清法答案:A, B, C三、判断题1.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主要论述了伤寒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答案:√2. 《伤寒论》中提到的“六经辨证”包括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

()答案:×3. 根据《伤寒论》的观点,治疗伤寒病时,应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答案:√四、简答题1. 请简述《伤寒论》中“三阳合病”的治疗原则。

答案:《伤寒论》中“三阳合病”的治疗原则是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患者的体质,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如汗法、下法等,以达到调和阴阳、恢复机体平衡的目的。

2. 请简述《伤寒论》中对伤寒病的预防措施。

答案:《伤寒论》中对伤寒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病源,增强体质,以及在流行季节采取适当的预防药物等。

五、论述题1. 论述《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及其临床应用。

答案:《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张仲景根据伤寒病的发病特点和病程变化,将伤寒病分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原则。

在临床上,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判断其处于哪个阶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治疗伤寒病的目的。

六、案例分析题1. 某患者出现发热、头痛、身痛、无汗等症状,根据《伤寒论》的理论,请分析其可能的病状,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伤寒论考试题目及答案

伤寒论考试题目及答案

伤寒论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孙思邈C. 李时珍D. 华佗答案:A2. 《伤寒论》主要论述了哪种疾病的治疗?A. 伤寒B. 温病C. 痢疾D. 疟疾答案:A3. 《伤寒论》中提到的“伤寒”是指什么?A. 外伤引起的感染B. 外感风寒引起的疾病C. 外感风热引起的疾病D. 外感湿邪引起的疾病答案:B4.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六经”指的是哪六经?A.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B. 肺、心、脾、肝、肾、胃C.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D. 心包、三焦、脾、肺、肾、肝答案:A5. 《伤寒论》中“太阳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A. 发热、汗出、恶风B. 发热、无汗、恶寒C. 发热、汗出、恶寒D. 发热、无汗、恶风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伤寒论》中提到的“阳明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大便秘结B. 腹胀满C. 口干舌燥D. 脉洪大答案:ABCD7. 《伤寒论》中“少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手足厥冷B. 脉微细C. 但欲寐D. 恶寒答案:ABC8. 《伤寒论》中“太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腹痛B. 呕吐C. 下利D. 脉沉迟答案:ABCD9. 《伤寒论》中“厥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厥冷B. 脉细欲绝C. 手足厥逆D. 烦躁答案:ABCD10. 《伤寒论》中提到的“汗法”适用于哪些情况?A. 太阳病表实证B. 阳明病里实证C. 少阳病半表半里证D. 太阴病里虚寒证答案:A三、判断题11.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论述了伤寒病的辨证论治。

(对)12. 《伤寒论》中的“伤寒”指的是所有外感疾病。

(错)13. 《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

(对)14. 《伤寒论》中提到的“汗法”只适用于太阳病。

(错)15. 《伤寒论》中提到的“下法”适用于阳明病里实证。

(对)四、简答题16. 简述《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内容。

伤寒论复习重点

伤寒论复习重点

伤寒论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即为“伤寒有五”中之“伤寒”。

2、白饮:指米汤3、并病:凡一经证候未罢,继而又见一经证候者称并病4、面垢:面部如蒙油垢5、消渴:指口渴而大量饮水的症状,并非内科杂病中的消渴病6、直中:素体虚弱,感受外邪,病情无三阳之过程,而直犯三阴出现三阴证候者7、虚烦:吐下后余热所致的心烦。

虚,非正气虚,乃无形的邪热。

8、喜呕:喜,容易发生。

喜呕,即易呕。

9、谷道:即肛门10、将息:调养、休息、护理之意。

指服药后的调护法。

11、周时:指一昼夜,即24小时12、霍乱:是一种猝然发病,以上吐下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胃肠疾病。

霍,有迅疾、急剧、骤然之意:乱,即变乱、混乱之状。

13、寒格:指上热与下寒相格拒。

14、蛔厥:因蛔虫窜扰而致的四肢厥冷。

15、虚羸:虚弱消瘦。

16、结胸:证侯名。

指实邪结于胸膈脘腹部位,以胸膈脘腹部位硬满疼痛为主要特征的证侯。

17、法醋:即食用醋。

18、脾家实:实,此指正气充实,即脾阳恢复之意。

19、但欲寐: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或阴血不足,均导致神失所养,出现精神萎靡不振,神志恍惚而呈似睡非睡的状态。

20、麻沸汤:煮沸之水。

21、口不仁:即口中麻木,言语不利,食不知味。

22、寒热往来: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作止无定时。

23、筋惕肉瞤:近义,皆指抽动。

筋惕肉瞤即指筋肉跳动。

24、合病:凡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者,称为合病。

25、中风:中,伤也。

中风,证候名,指为风邪所伤,太阳病的一种证候,与内科突然倒扑,口眼歪斜之中风病不同。

26、劳复:疾病初愈,因过劳而复发者。

27、除中:指胃气垂绝,而反能食的反常之象。

28、清脓血:即便脓血。

29、脏厥:因肾脏真阳极虚而致的四肢厥冷。

30、喜唾:时时唾痰涎沫。

二、简答题1、伤寒提纲六大纲领及其病机1太阳病脉证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

头项强痛而恶寒。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及答案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及答案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及答案(二)X型题1.“伤寒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伤寒论》的版本及流传情况B.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C.《内经》的成书年代D.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E.《伤寒论》的学术发展史2.构成“伤寒学”的要素包括:A.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与研究内容B.长期的学术发展史与不同的学术流派C.大量的研究文献与一定数量与水平的研究队伍D.资金与硬件条件的支持E.在中医学的学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3.《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A.《内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汤液经》E.《甲乙经》4.《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面: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E.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影响六经病传变的主要因素有:A.正气的盛衰B.发病的季节C.邪气的轻重D.治疗的当否E.感邪的性质6.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八纲是对疾病的病位、病性、邪正盛衰、趋势等方面的总的概括B.六经辨证是八纲辨证的系统化、具体化C.六经辨证来源于八纲辨证D.八纲贯穿于六经辨证之中,六经辨证体现着八纲E.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相辅相成,互相补充7.影响伤寒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有:A.体质因素B.自然因素C.文化因素D.种族因素E.社会因素8.六经病传变的方式有:A.越经传B.循经传C.表里传D.上下传E.手足传9.六经病发病的方式有:A.合病B.并病C.直中D.两感E.晚发10.下列哪几项属于六经病证的基本治则:A.治病求本,本于阴阳B.祛邪扶正,分清主次C.调和阴阳,以平为期D.明确标本,分清缓急E.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二.非选择题(一)名词解释题1.伤寒:2.六经:3.六经病:4.六经辨证:5.传变:6.直中:7.合病:8.并病:9.两感:10.表里传:(二)填空题1.《伤寒杂病论》现已分为和两部著作。

伤寒论简答题

伤寒论简答题

1如何理解“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答:1、“浮而阴弱”即指脉象又言病机。

2、言脉象,指浮缓之脉。

3、言其病机,营卫失调,卫气浮盛于外,故发热即阳浮。

4、卫不固外,营不内守而汗出,故曰阴弱。

2什幺是太阳病?试分析太阳病的提纲?答:太阳病是对人体感受风寒之邪,出现恶寒,头项强痛,脉浮等浅表证侯的概括;太阳病提纲:“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脉浮,卫阳抗邪。

恶寒,卫阳被遏。

头项强痛,太阳经气不利,出现了太阳病营卫不和,邪正交争的病理。

3试述桂枝汤在《伤寒论》中的应用?答:(1)太阳中风证(2)营卫不和,自汗出证(3)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证(4)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5)太阳病,虽下表证不罢者(6)伤寒汗后,复烦,脉数者4论述太阳中风有哪些兼证?其证治如何?答:桂枝加葛根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新加汤证5如何理解“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答:(1)“阳浮而阴弱”既指脉象,又言病机(2)言其脉象,指浮缓之脉(3)言其病机,营卫失调,卫气浮盛于外,故发热,即阳浮(4)卫外不固,营不内守,而汗出,故曰阴弱6、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反映出什幺病理机制?答:(1)太阳病宜汗解,反下,则伤正气,易致变证(2)但误下,其气上冲者,反映正气尚能抗邪,邪未陷里,表证仍在之机,仍从表治7什幺是太阳病?试述太阳病的提纲。

答:太阳病是对人体感受风寒之邪,出现恶寒,头项强痛脉浮等浅表证候的概括。

太阳提纲“脉浮头项强痛恶寒”脉浮,卫阳抗邪;恶寒卫阳被遏;头项强痛,太阳经气不利,体现了太阳病营卫不和,正邪交争的病理。

8、麻黄汤和麻杏石甘汤均治疗“喘”,其证治有何区别?答:(1)麻黄汤所治“喘”是风寒外束,皮毛闭塞,肺气不宣而致。

主症:恶寒、发热、身痛、无汗等,用麻黄汤宣肺平喘(2)麻杏石甘汤所治“喘”是邪热壅肺,肺失宣降所致,伴见汗出而喘,无大热,治以麻杏石甘汤清宣肺热。

伤寒论重点整理(精.选)

伤寒论重点整理(精.选)

《伤寒学》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题型:名词解释1.直中:是指太阳抗邪无力,疾病不出现太阳、少阳、阳明的证候,直接表现为三阴病症的一种发病方式。

产生直中的原因主要是正气内虚,抗邪无力使然。

2.合病:是指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第之分。

3.并病:是指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的病证又起,有先后次第之分。

题型:选择填空1.《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张仲景,名机,出生于东汉末年,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

《伤寒杂病论》约成书于东汉末年。

2.《伤寒杂病论》现已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3.现今《伤寒杂病论》版本有两种:一是宋本,即林亿校正版本,但宋本现已无保存,现存者只有明代赵开美复刻本,简称赵本;一是南宋成无几注解本,称为“成注本”。

4.第一个逐条注解《伤寒杂病论》的医家是成无几。

5.《伤寒论》的体系特点:详于寒略于温。

6.《伤寒杂病论》,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论中所载113方(缺一方),被誉为“方书之祖”。

7.《伤寒杂病论》中合方有:大柴胡汤(少阳阳明合病用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少阳兼表证用药)等等。

8.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即“伤寒有五,有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

”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即广义伤寒五种之中的伤寒。

第二章.太阳病辨证论治题型.名词解释1、头项强痛:强,不柔和,有拘紧感。

即头痛项强之意。

2、时瘛疭:瘛,指收缩;疭,松弛之意。

时瘛疭,指阵发性手足抽搐。

3、阳浮而阴弱:此以脉象示病机。

脉轻取见浮,故称“阳浮”,示卫气浮盛于外;沉取见弱,故称“阴弱”,示营阴不足于内。

4、周时:一昼夜,即24小时。

5、将息:调理休息,即服药后护理之法。

6、遂漏不止:遂,因而,于是。

漏,渗泄不止。

全句是指不间断地小量汗出。

7、目瞑:目视不明,视物昏花。

《集韵》:“暝,目不明也。

”此处指闭目懒睁,有畏光感。

8、项背强几几:几几,南阳方言,有拘紧、固缩之意。

亦有读作殊者。

全句形容项背拘紧不适,转动俯仰不利之状。

伤寒论考试重点

伤寒论考试重点

伤寒论考试重点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2).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3)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2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

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

宜桂枝汤。

53.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54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6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0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5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1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

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目閏,此为逆也38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40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25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16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

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

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76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石膏甘草汤。

63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与答案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与答案

伤寒论习题完整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一)A1型题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A.春秋时代 B.西汉末年 C.战国时代 D.晋代 E.东汉末年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A.王叔和B.成无己C.张机D.林亿E.华佗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A.孙思邈B.王叔和C.成无己D.林亿E.柯韵伯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 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A.循经传B.表里传C.直中D.并病E.合病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A.直中B.并病C.表里传D.两感E.越经传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A.113首B.112首C.111首 D.397首 E.245首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D.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二)X型题1.“伤寒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伤寒论》的版本及流传情况B.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 C.《内经》的成书年代D.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E.《伤寒论》的学术发展史2.构成“伤寒学”的要素包括:A.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与研究内容B.长期的学术发展史与不同的学术流派C.大量的研究文献与一定数量与水平的研究队伍D.资金与硬件条件的支持E.在中医学的学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3.《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A.《内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汤液经》E.《甲乙经》4.《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面: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E.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伤寒论》的作者是:A. 李时珍B. 张仲景C. 华佗D. 孙思邈答案:B2. 《伤寒论》中提到的“伤寒”主要是指:A. 温病B. 寒邪引起的疾病C. 所有外感疾病D. 传染病答案:B3. 下列哪项不是《伤寒论》中提到的“六经”之一?A. 太阳B. 阳明C. 少阳D. 厥阴答案:D4. 《伤寒论》中提到的“白虎汤”主要用于治疗:A. 风寒感冒B. 风热感冒C. 暑湿感冒D. 风湿感冒答案:B5. 在《伤寒论》中,桂枝汤主治的症状不包括:A. 发热B. 汗出C. 恶寒D. 口干舌燥答案:D二、填空题6.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主要论述了________的治疗方法。

答案:伤寒7. 《伤寒论》中,张仲景提出了“辨证施治”的原则,其中“证”指的是________。

答案:病人的具体病情表现8.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将伤寒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太阳、阳明、少阳9. 《伤寒论》中提到的“桂枝汤”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和大枣组成,主要用于治疗________。

答案:风寒感冒10.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的“汗法”是指通过发汗来治疗________。

答案:风寒引起的疾病三、简答题11. 简述《伤寒论》中“阳明病”的主要症状和治疗方法。

答案:《伤寒论》中“阳明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等症状。

治疗方法多采用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的方剂,如白虎汤等。

12. 描述《伤寒论》中“少阴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答案:“少阴病”在《伤寒论》中主要表现为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心烦失眠等症状。

治疗原则是滋阴降火,常用的方剂有黄连阿胶汤等。

四、论述题13. 论述《伤寒论》中“辨证施治”的重要性及其在现代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答案:《伤寒论》中的“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原则,强调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来决定治疗方法。

在现代中医临床中,这一原则仍然至关重要,它要求医生不仅要识别疾病的种类,还要根据病人的体质、病因、病症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断,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伤寒论题库讲解

伤寒论题库讲解

《伤寒论》课程学习复习题概说一.选择题(一)A型题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A.春秋时代 B.西汉末年 C.战国时代 D.晋代 E.东汉末年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A.王叔和B.成无己C.张机D.林亿E.华佗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A.孙思邈B.王叔和C.成无己D.林亿E.柯韵伯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 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A.循经传B.表里传C.直中D.并病E.合病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A.直中B.并病C.表里传D.两感E.越经传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A.113首B.112首C.111首 D.397首 E.245首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D.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二)X型题1.《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A.《内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汤液经》E.《甲乙经》2.《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面: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E.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伤寒论考试重点简答题

伤寒论考试重点简答题

1,伤寒论本来是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着,张仲景,字机,伤寒杂病论约成书于东汉末年(公元200年-219年)2,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的鉴别要点是什么?清简述其病机。

太阳中风证:证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病理特点是腠理疏松,营卫不和,卫强营弱。

太阳伤寒证:证见恶寒,无汗,身体骨节疼痛,脉浮紧,病理特点是,腠理致密,卫阳被遏,营阴瘀滞。

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二者的鉴别要点在于汗出与无汗,脉浮缓与浮紧。

二者虽均为风寒袭表所致,但太阳中风证的病机为卫阳不固,营不内守,故见汗出,汗出后营阴内弱,故脉搏宽缓而呈浮缓之象;太阳伤寒证的病机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固件无汗与脉浮紧。

太阳伤寒与太阳中风:中风证为卫阳不固,营阴失守,以汗出脉浮缓为特点;伤寒证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以无汗脉浮紧为特点。

3,桂枝汤证的兼证桂枝加葛根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5、何为“麻黄八症”?简述产生机理。

“麻黄八症”亦称“伤寒八症”,是指太阳伤寒表实证的八个症状,包括头痛、发热、神通、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喘。

由于风寒束表,肌肤失煦,故见恶风寒;卫闭营郁,经气运行不畅,故头身疼痛;寒邪外束,腠理郁闭,故见无汗;肺气不宣则作喘。

6、简述麻黄汤证与葛根汤证的区别。

两者皆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之伤寒表实证,证候相似,但又有所不同:麻黄汤证为风寒外束,肺气不宣,故见表实而喘,虽有头项强痛而无项背强几几;葛根汤证为风寒外束,经气不利,故见表实证兼项背强几几而无喘。

7,葛根汤与葛根加加半夏汤两者相同之处:都是风寒束表,内迫阳明为病。

所异者:前者是证见太阳病兼太阳经输不利的项背强几几,及风寒内迫大肠,传导太过,证见下利,后者是是内犯胃腑,胃气上逆,证见呕逆。

“不下利,但呕者”即风寒邪气内犯于胃的病理机转,此时用葛根加半夏汤,以葛根汤发散风寒,加半夏和胃降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伤寒论本来是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着,张仲景,字机,伤寒杂病论约成书于东汉末年(公元200年-219年)2, 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的鉴别要点是什么?清简述其病机。

太阳中风证:证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病理特点是腠理疏松,营卫不和,卫强营弱。

太阳伤寒证:证见恶寒,无汗,身体骨节疼痛,脉浮紧,病理特点是,腠理致密,卫阳被遏,营阴瘀滞。

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二者的鉴别要点在于汗出与无汗,脉浮缓与浮紧。

二者虽均为风寒袭表所致,但太阳中风证的病机为卫阳不固,营不内守,故见汗出,汗出后营阴内弱,故脉搏宽缓而呈浮缓之象;太阳伤寒证的病机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固件无汗与脉浮紧。

太阳伤寒与太阳中风:中风证为卫阳不固,营阴失守,以汗出脉浮缓为特点;伤寒证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以无汗脉浮紧为特点。

3,桂枝汤证的兼证桂枝加葛根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5、何为“麻黄八症”?简述产生机理。

“麻黄八症”亦称“伤寒八症”,是指太阳伤寒表实证的八个症状,包括头痛、发热、神通、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喘。

由于风寒束表,肌肤失煦,故见恶风寒;卫闭营郁,经气运行不畅,故头身疼痛;寒邪外束,腠理郁闭,故见无汗;肺气不宣则作喘。

6、简述麻黄汤证与葛根汤证的区别。

两者皆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之伤寒表实证,证候相似,但又有所不同:麻黄汤证为风寒外束,肺气不宣,故见表实而喘,虽有头项强痛而无项背强几几;葛根汤证为风寒外束,经气不利,故见表实证兼项背强几几而无喘。

7,葛根汤与葛根加加半夏汤两者相同之处:都是风寒束表,内迫阳明为病。

所异者:前者是证见太阳病兼太阳经输不利的项背强几几,及风寒内迫大肠,传导太过,证见下利,后者是是内犯胃腑,胃气上逆,证见呕逆。

“不下利,但呕者”即风寒邪气内犯于胃的病理机转,此时用葛根加半夏汤,以葛根汤发散风寒,加半夏和胃降逆。

若胃与大肠具受其累则呕利具发,临床亦为常见,也可用葛根加半夏汤,8,葛根汤证与桂枝加葛根汤证有何异同?两者皆为太阳病兼项背强几几,不同的是:桂枝加葛根汤证为表虚证兼经腧不利,故见“汗出恶风”;葛根汤证为伤寒表实证兼经腧不利,故见“无汗恶风”。

汗出与否是两者的鉴别要点。

9,简述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证的主要脉证、病机和治法太阳中风主症:①发热—风邪犯表,卫阳浮盛,抗邪于外②汗出—卫阳不固,营阴失护,弱而不守③恶风寒—邪扰卫阳,卫阳失其温煦④鼻鸣—肺合皮毛,开窍于鼻,皮毛受邪,肺窍不利⑤干呕—胃为卫之源,表气失和,卫病干胃,胃气上逆。

病机:风邪束表,营卫不和,卫强营弱。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要桂枝汤)太阳伤寒主症:①头痛、发热、恶风—寒邪伤于肌表②身疼体痛骨节疼痛—寒凝经脉,经气不利③无汗—寒性收引,卫气合而不开,汗孔闭塞④喘—肺合皮毛,表闭则肺气不宣。

病机:寒邪外束,卫阳郁遏,营阳涩滞。

治法:开腠发汗,固肺平喘(方要麻黄汤)伤寒、中风:太阳中风证有汗、脉浮弱,而太阳伤寒证为无汗、脉浮紧。

中风证的病机为风寒袭表,营弱卫强(营卫不和),唯其汗出脉弱,为表虚证;伤寒证得基本病机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以其无汗脉紧称之表实证。

10,痞证的成因与症候特点脉浮而紧,脉浮主表,脉紧主寒,是太阳伤寒的脉象。

太阳伤寒本应辛温发汗,使寒邪从汗解。

若误用下法,则正气受挫,表邪趁机内犯,导致气机痞塞,则“紧反入里”而形成痞证。

误下先虚其里,使脾胃之气受伤,而邪气由表入里,影响脾胃升降功能,使心下气机无力斡旋,而滞塞不通遂成痞证。

痞证的特点是,患者自觉心下堵闷不舒,然,按之却柔软无物,说明此属无形之邪气雍滞心下,故云“但气痞耳”11,太阴病“宜服四逆辈“的原因及区别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

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病机:太阴脾脏虚寒,即中阳不足,脾胃虚弱,寒湿内盛,升降失常。

主证:自利不渴,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治法:温中补虚止利,温中散寒,健脾燥湿,方剂:轻:理中汤、理中丸;重:理中汤加附子;极重:四逆汤太阴病总的病机为脾胃虚寒,故称”藏有寒“。

治疗上张仲景提出,当温之的大法,即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文中说宜服四逆辈即四逆汤,理中汤一类的方剂。

临证可视病情的的虚寒程度,单纯脾胃虚寒用理中汤(丸),重者由脾及肾,伴肾阳虚者宜四逆汤。

12,阴黄与阳黄发黄有阴黄与阳黄之别。

阳黄多由湿热内浴,熏蒸肝胆所致,其证黄色鲜明如橘子色,无汗或头汗出,身热心烦,口渴欲饮,大便秘结或不畅,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阴黄多由寒湿中阻或脾虚内生寒湿,以致寒湿内停,进而影响肝胆疏泄功能,所致,其证黄色晦暗,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腻,脉沉迟等。

治疗上阳黄用清热利湿退黄,方用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等;阴黄用温中散寒,除湿退黄,方用茵陈术附汤等。

13、何谓坏病?其治疗原则是什么?坏病即变证,指因误治使原发病出现反常变化,无六经病临床特征的病证。

由于坏病证候复杂,变化多端,其证有寒热虚实之分,所以变证难以预料,所用何方,亦无成法可遵。

因此《伤寒论》原文第十六条提出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治疗原则。

这一原则的内涵就是辨证论治。

14、真武汤证的证候、病机及方药是什么?真武汤证症候是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或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

其病机是少阴阳虚,水气泛滥。

方药组成是: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

15,大陷胸汤证与大柴胡汤证的鉴别证型:大陷胸汤证;大柴胡汤证病因病机:前者是外邪入里化热,热与水饮互结于胸胁;后者是外邪入里,兼犯少阳阳明二经,枢机不利,阳明燥实,腹气不通。

症状表现:前者,隔内拒痛,或心下痛,按之石硬,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头汗出舌燥而渴,日脯所小有潮热;后者,往来寒热,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或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

治法:前者,泄热逐水破结;后者,和解少阳,通下里实。

方药:大陷胸汤证;大柴胡汤证16,大小结胸汤证的鉴别大小结胸汤证成因相似多为寒邪入里或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与痰互结而成。

两者皆为热实结胸,但是两者的邪结程度有深浅之别,病变部位有广狭之,症状有轻重之不同,病势有缓急之分,治疗有峻下和缓消之分。

大结胸证为水热互结,病位以心下为主,可以旁及两肋,下至少腹,上涉胸肺颈项;其临床表现可见,心下硬满疼痛,不可接触近,,其脉沉紧,;证重势急,所以治当泄热逐水,用大陷胸汤。

小结胸汤为痰热互结,病位较局限,在心下,其症为按之则痛,不按不痛,其脉浮滑,证轻势缓,所以治之,当清热化痰开结,用小陷胸汤大结胸汤证与大结胸丸区别在于病位,病位居中者为典型打结胸汤证,证见心下,范围较局限,另“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的大结胸兼阳明府实之重证也用大结胸;病位在上,可兼见项强等症状是大陷胸丸证a病因病机:前者的是热与水结后者的是热与痰结;b病位:前者是以心下为中心,可从胸至少腹。

后者则在心下;c病证:前者是硬痛拒按。

后者是按之则痛;脉象:沉紧。

浮滑;病情:前者较重。

后者较轻;治则:前者泻热逐水后者清热化痰;方药:前者--大黄,甘遂,芒硝。

后者--黄连,半夏,瓜蒌17,如何区分结胸证与痞证?结胸证与痞证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均因太阳病误下,邪陷于里而成,且两者病变部位相近,均以心下为主。

两者的区别在于:两者相较结胸证的主证以心下胸胁硬满疼痛为特点,治宜攻下破结,病机为寒邪或热邪与有形痰水结于心下胸胁,病性属实。

痞证主证以心下痞,按之濡(痞证的特点),不硬不痛为证候特点。

治以和胃理气消痞为主。

为无形之邪气壅塞于心下,使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气机壅塞而成。

病性或热或寒或寒热错杂,或实或虚实互见。

18,“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不取煎煮而以麻沸汤浸渍“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不取煎煮而以麻沸汤浸渍少顷,去滓,温服,以取其气之清扬,薄其味之重浊,使之利于清心下热结而消痞。

而不在于泻下燥结以荡实。

19,试比较寒热错杂痞证证治。

同:脾胃不和,寒热错杂,气机痞塞,证都有心下痞满、呕吐、肠鸣下利,药物配伍均用寒温并用,功补兼施。

异:半夏泻心汤——心下痞满、呕吐下利、误下后脾胃伤,邪热内陷,寒热错杂于中焦。

生姜泻心汤——心下痞满、干意食臭,肋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为特点,内有水饮,兼食滞,重用生姜温阳化饮。

甘草泻心汤----多次误下,痞利俱甚,中阳受损,水谷不化,干呕心烦不得安,用甘草温补中阳20、寒热错杂痞三证如何鉴别?寒热错杂痞包括半夏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

三者病机、主证、治法、方药大致相同。

病机均为寒热错杂,脾胃不和,升降失常,气机壅滞;主证皆可见心下痞,呕吐,肠鸣,下利等;治疗均以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升降并调之法。

三者的主要区别为:半夏泻心汤以胃气上逆为特点,其主证为呕吐,故方中以半夏为君化痰降逆止呕。

生姜泻心汤证兼有水食停滞,其主证以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为特点,治以生姜泻心汤,消食和胃,散水消痞,方药用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四两为君,减干姜用量,意在宣散水气,和胃降逆。

甘草泻心汤证,脾胃虚弱较重,主证见下利日数十行,古不化,干呕,心烦不安为主,故于半夏泻心汤增加炙甘草至四两为宜,重在补中和胃。

21、如何区分结胸证与痞证?结胸证与痞证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病变部位相近,均以心下为主。

但两者病机、主证、治法等却大不相同。

结胸证的病机为寒邪或热邪与有形痰水结于心下胸胁,病性属实。

其主证以心下胸胁硬满疼痛为特点,治宜攻逐破结。

痞证为无形之邪气壅塞于心下,使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气机壅塞而成。

病性或热或寒或寒热错杂,或实或虚实互见。

主证以心下痞,按之濡,不硬不痛为证候特点。

治以和胃消痞为主。

24、白虎汤证与白虎加人参汤证之异同?白虎汤证与白虎加人参汤证都是阳明燥热证,病机为燥热之邪炽盛,症均见发热,汗出口渴,脉洪大,治法同用辛寒清热,此为二者之同。

二者之异的关键在于津气损伤的程度有别。

白虎汤证病机重点是热炽,气津损伤尚不明显,因此,口虽渴而未至于大烦渴不解、欲饮水数升的成都。

治法也只需辛寒清热,只要燥热得清,气津即可自行恢复。

白虎加人参汤,。

病机是热盛于津伤并重,症见时时恶风和背微恶寒,口大烦渴不解,欲饮水数升等。

治法当辛寒清热与益气生津并用,方能清燥热,复气津。

另-----白虎加人参汤证因里热炽盛,气津两伤,故见时时恶风,无大热,背微恶寒,口舌干燥而烦,脉洪大,治法上兼益气生津,即为人参之作用27、试论《伤寒论》六经证治中有哪些厥证,主要症状、病机、治法、用方如何?在厥证治法中,怎样理解“厥不可下”和“厥应下之”。

《伤寒论》经证治中厥证的辩治有:(1)蛔厥:症状以腹部、胃脘部疼痛为主,且时作时止,常在进食后发生疼痛与呕吐,手足厥冷多在剧痛时出现,痛减时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