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

合集下载

课程思政教学竞赛说课稿《工程力学基础》

课程思政教学竞赛说课稿《工程力学基础》

课程思政教学竞赛说课稿《工程力学基础》一、选题背景《工程力学基础》是大学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力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大量的工程实例和案例,与工程伦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等思政教育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在思政教育的背景下,开展《工程力学基础》的教学竞赛,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竞赛内容与目标本次竞赛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需要对《工程力学基础》中的基本理论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2. 实践能力的展示:学生需要通过解决一系列的工程案例,展示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思政教育的融入:竞赛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体现工程伦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等思政教育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本次竞赛的目标是:1. 提高学生对《工程力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思政教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竞赛组织与安排竞赛的组织方式采取小组形式,每个小组由5名同学组成。

竞赛分为预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

1. 预赛预赛采取闭卷形式,考察学生对《工程力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预赛内容涵盖课程的核心理论知识,并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 复赛复赛分为两个环节:理论分析环节和实践操作环节。

- 理论分析环节:学生需要分析和解决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工程案例,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分析能力。

- 实践操作环节:学生需要实际操作一些简单的工程实例,通过实践操作检验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

3. 决赛决赛采取口头答辩的形式进行,学生需要根据所给的工程案例,进行现场解答和分析,展示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思政教育素养。

四、评分标准与奖励竞赛的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掌握程度:针对预赛和复赛的理论部分,评分主要根据学生对《工程力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教育平台课程。

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以及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计算原理的科学。

本课程既具有基础性,即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力学知识与分析计算能力;又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性,即它为协调新能源技术类的风力发电设备以及光伏发电设备等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矛盾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法。

它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是工程技术人员必修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开设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定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会初步学会应用静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处理力学模型,并应用强度、刚度、稳定性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用力学的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项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把简单的工程实际物体抽象为力学模型,并能从简单的物体系统中恰当地选取研究对象,熟练地画出受力图;能熟练运用截面法分析杆件的内力,并能画出内力图;掌握静定杆件在基本变形情况下的应力计算,能对杆件进行强度验算;能对压杆进行稳定性的校核和设计。

(2)能力目标具备对风力发电系统或者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具体构件进行简单设计的能力。

(3)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工程意识、质量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

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静力学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公式及几种典型的约束及其约束性质和约束反力。

掌握物体受力分析,会画受力图。

主要知识点:1.力的基本概念2.力的基本运算3.约束与约束力4.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图教学重点:各种约束反力的画法教学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教学方法:举例、讲授、板演第二章平面力系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及简化结果,深入理解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平衡方程;并能正确计算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解释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强调工程力学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

1.2 力学的基本原理介绍牛顿三定律和力学的基本原理。

解释力和运动的关系。

1.3 单位制和量纲介绍国际单位制(SI)和常用力学单位。

强调量纲一致性的重要性。

第二章:静力学2.1 概述介绍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解释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2.2 力的分解和合成讲解力的分解和合成的原理和方法。

提供实例演示和练习。

2.3 摩擦力介绍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讨论静摩擦和动摩擦的区别和应用。

第三章:运动学3.1 运动学基本概念介绍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运动学概念。

解释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概念。

3.2 直线运动讲解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提供直线运动的实例和问题解决。

3.3 曲线运动介绍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解释圆周运动和抛物线运动等曲线运动的形式。

第四章:动力学4.1 牛顿第二定律介绍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解释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4.2 动量定理讲解动量定理的内容和应用。

提供动量定理的实例和问题解决。

4.3 动能和势能介绍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解释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五章:材料力学5.1 概述介绍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解释应力、应变和材料强度等基本概念。

5.2 应力和应变讲解应力和应变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提供应力和应变的实例和问题解决。

5.3 材料强度和失效介绍材料强度和失效模式的概念。

解释弹性极限、塑性极限和断裂极限等材料强度的性质。

第六章:梁的弯曲6.1 弯曲基本概念介绍梁的弯曲现象及其基本参数,如弯矩、剪力、弯曲应力。

解释梁的弯曲理论,包括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

6.2 弯曲强度计算讲解梁在弯曲状态下强度的计算方法。

分析影响梁弯曲强度的因素,如材料属性、截面形状和尺寸、加载方式。

6.3 弯曲变形介绍梁弯曲变形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讨论梁的弯曲变形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解释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强调它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和必要性。

1.2 力学的基本原理介绍牛顿三定律和力的概念。

解释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及其原因。

1.3 单位制和量度介绍国际单位制(SI)及其在工程力学中的应用。

强调正确使用量度和单位的重要性。

第二章:牛顿定律2.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解释惯性的概念和第一定律的含义。

探讨惯性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2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介绍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解释质量、加速度和力之间的关系。

2.3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解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探讨它们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力学中的能量3.1 动能和势能介绍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在力学中的作用。

解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2 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

探讨其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和限制。

3.3 能量转换和能量效率介绍能量转换的概念和能量效率的计算方法。

强调提高能量效率的重要性。

第四章:材料力学4.1 应力与应变解释应力和应变的概念及其在材料力学中的重要性。

介绍应力-应变曲线的特点和应用。

4.2 弹性模量和塑性极限解释弹性模量和塑性极限的概念及其在材料力学中的作用。

探讨不同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塑性极限的差异。

4.3 材料疲劳和断裂力学介绍材料疲劳和断裂力学的基本概念。

探讨其在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中的应用。

第五章:静力学5.1 力的分解和合成解释力的分解和合成的概念及其在静力学中的重要性。

探讨力的分解和合成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5.2 静力平衡的条件介绍静力平衡的数学表达式和条件。

解释如何应用静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5.3 摩擦力解释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静力学中的作用。

探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第六章:动力学6.1 质点运动学介绍质点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包括速度、加速度和位移。

探讨运动学方程的建立和应用。

6.2 牛顿运动定律的扩展解释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Engineermechanics一、课程基本信息学时:40学分:2.5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比30%,考试占总成绩的百分比70%.中文简介:工程力学作为高等工科学校的一门课程,是其最基础的部分,它含盖了工程静力学和弹性静力学两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工程静力学是工程构件静力设计的基础。

弹性静力学主要涉及力和变形之间的物性关系,以及弹性体的失效、与失效有关的设计准则。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增加了新的内容。

工程力学不仅与力学密切相关,而且紧密联系广泛的工程实际,在人民的实际生活也离不开工程力学的运用。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刚体静力学部分第一章工程静力学的基本概念•物体受力分析目的与要求1 .学会受力分析2 .了解力系的等效与简化3 .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应用第二章力系的等效与简化目的与要求1 .会求力系的主矢和主矩2 .学会力系的等效与简化3 .力偶的性质与应用第三章力系的平衡目的与要求1 .求力系一般情况下的平衡方程2 .力系的平衡方程用于各种特殊情形3 .平面的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第四章刚体静力学专题目的与要求1 .学会平面静定桁架的静力分析2 .会求有摩擦的问题,掌握库仑定律的应用弹性静力学部分第五章静力学基本原理方法应用于弹性体目的与要求1 .掌握弹性变形的内力变化2 .将刚体静力学的等效,简化以及平衡的概念和方法应用与弹性体3 .掌握弹性体的应力分析第六章弹性静力学的基本概念目的与要求1 .学习弹性静力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2 .了解弹性静力学对于工程设计的重要意义第七章简单的弹性静力学问题目的与要求1 .会求拉伸、压缩杆件的基本受力与变形情况2 .会求拉伸、压缩杆件的内力与应力3 .材料在拉伸、压缩时的强度设计第八章弹性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析目的与要求1 .了解材料受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2 .得出横截面上的内力分布规律的特征3 .计算横截面上的内力分布第九章弹性杆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析目的与要求1 .学习材料扭矩和剪力对应的切应力方法的不同点2 .得出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规律的特征3 .计算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第十章压杆的平衡稳定性与压杆设计目的与要求1 .学习弹性体平衡构件稳定性的基本概念2 .微弯的屈曲平衡构形下得出的平衡条件和小挠度微分方程3 .确定不同刚性支承条件下弹性压杆的临界力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门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是运用课堂教学,课堂讨论的方法,通过举例,讲解习题,检查作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回答学生的难点和疑点。

工程力学说课(课堂PPT)

工程力学说课(课堂PPT)
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较大。
对专业兴趣缺乏,对课程不够重视,认为和就业 联系不大。
解决办法:
1.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要性。掌握学生学习动态, 将辅导答疑落实并使用电话、网络等手段交流 2.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贯彻理论够用、和工程实 践相结合的原则。 3.用灵活的教学的方法 ,调动学生积极性。 21
教师向学生推荐网络下载课件地址及一些参 考习题集,供学生自我学习。
13
二.教学资源—教学条件
14
二.教学资源—师资队伍
15
三、教学方法手段
理实结合法
讲授法
讨论教学法
教学 方法
问题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多效例题教学法
16
教学方法举例
多效例题教学法
重心(汽 车重心的 测定)
力矩平衡 的应用 (车轮约 束反力的 求解)
淡化繁琐的数学推导与数字运算,强化定性分析,强化基于基 本概念的直观判断,突出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对例题和习题加以精选,注重有启发性、代表性,能够达到举 一反三的目的。减少理论,加强应用,多结合生产工程实际
加强师生交流
20
四、教学效果—学情及学习方法指导 存在问题:
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基础知识薄弱,文理科 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差 。
课程难点:
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 静定结构内力图的绘制、用相关理论 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9
04解决办法
1)讲授理论知 识与实验及工 程实践相结合 2)理论与工程 模型有机结合 3)教学与科研 实践的结合
注重专业特点 选择例题或工 程实例等教学 细节,突出教 学重点和难点 ,
发挥学生主观 能动性
五、教学设计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解释工程力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

强调工程力学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1.2 力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力的概念,包括力的定义、表示方法和单位。

解释牛顿三定律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1.3 坐标系统与矢量运算介绍笛卡尔坐标系统和球坐标系统。

教授矢量的加法、减法和点积、叉积的运算。

第二章:静力学2.1 力的合成与分解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和方法。

利用坐标系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计算。

2.2 平衡条件介绍平衡条件的概念和判断准则。

利用平衡条件解决工程中的静力平衡问题。

2.3 摩擦力解释摩擦力的概念和分类。

讲解摩擦力的计算和摩擦力的作用效果。

第三章:材料力学3.1 应力与应变介绍应力和应变的概念及其定义。

讲解应力-应变关系的胡克定律。

3.2 弹性模量与泊松比解释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利用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计算材料的应力和应变。

3.3 塑性变形与极限强度讲解塑性变形和极限强度的概念。

介绍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和相关参数。

第四章:动力学4.1 牛顿第二定律复习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

4.2 动能与势能介绍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

讲解动能和势能的转换和守恒。

4.3 动力方程介绍动力方程的概念和应用。

利用动力方程解决工程中的动力问题。

第五章:振动学5.1 单自由度系统振动讲解单自由度系统振动的基本概念和方程。

利用振动方程解决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

5.2 多自由度系统振动介绍多自由度系统振动的基本概念和方程。

利用振动方程解决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

5.3 振动的控制与利用讲解振动控制的方法和应用。

介绍振动利用的原理和案例。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第六章:流体力学基础6.1 流体的性质介绍流体的定义和分类。

讲解流体的密度、粘度和表面张力等基本性质。

6.2 流体静力学解释流体静压力的概念及其计算。

探讨流体静压力对工程结构的影响。

6.3 流体动力学介绍流体动力学的原理和基本方程。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工程力学作为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平衡和运动规律,理解力学原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本课程内容涵盖静力学和动力学两大部分,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应用静力学和动力学理论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力的测量、平衡实验等;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力学基础知识1.1 点、线、面的概念及其力的表示1.2 作用在力学系统上的力的特点1.3 力的合成、分解、平行四边形法则1.4 受力分析及受力平衡条件2. 静力学2.1 一维运动和二维平面力学2.2 统一力学原理及其应用2.3 刚体平衡2.4 结构受力分析3. 动力学3.1 物体的运动3.2 牛顿力学3.3 动力学定律及其应用3.4 能量、功率和机械效率3.5 动量定理及冲量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由教师讲解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重点讲解典型问题的解法及应用。

2.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习力的测量方法、平衡实验等,掌握实践技能。

3. 小组讨论:根据教师安排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提交解决方案,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 课程设计: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出勤、课堂参与)2. 期中考试(理论知识考核)3. 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4. 课程设计报告(工程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5. 期末综合考核(综合理论和实践能力)六、教学资源1. 教材:《工程力学基础》、《工程力学原理》等2. 实验设备:平衡实验台、万能试验机、数据采集仪等3. 资源共享:利用网络资源、学术期刊等积极探索和学习最新的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

七、教学保障1. 专业师资: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背景的教师团队2. 实验室支持:配备完善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支持团队3. 学习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保障学生学习需求八、总结和展望工程力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生掌握工程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解释工程力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强调工程力学在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性1.2 力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力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解释牛顿三定律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1.3 参考书目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目供学生深入学习第二章:静力学2.1 力的合成与分解解释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演示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2.2 平衡条件介绍平衡条件的定义和应用解释静力平衡的条件及其计算方法2.3 摩擦力解释摩擦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介绍摩擦力的分类和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三章:材料力学3.1 应力与应变解释应力与应变的概念及其关系介绍应力与应变的计算方法3.2 弹性模量与弹性极限解释弹性模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介绍弹性极限的定义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3.3 塑性变形与屈服极限解释塑性变形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介绍屈服极限的定义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第四章:动力学4.1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牛顿三定律的概念及其在动力学中的应用解释动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4.2 动量与冲量解释动量与冲量的概念及其关系介绍动量与冲量的计算方法4.3 动能与势能解释动能与势能的概念及其转换关系介绍动能与势能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五章:工程力学应用实例5.1 结构分析介绍结构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解释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5.2 机械设计解释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介绍机械设计中的力学计算和优化方法5.3 工程力学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实际的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工程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第六章:材料力学性质6.1 材料拉伸与压缩介绍材料在拉伸和压缩状态下的力学行为解释应力-应变关系的图形表示(工程应力-应变曲线)6.2 弯曲与剪切讲解弯曲力矩和剪切力的概念演示弯曲和剪切应力的计算方法6.3 材料韧性、脆性与疲劳探讨材料的韧性、脆性及其影响因素介绍疲劳寿命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第七章:流体力学基础7.1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讲解流体力学的基本守恒定律(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解释流体压强、速度和密度之间的关系7.2 流体动力学探讨流体流动的类型(层流、湍流)及其特性介绍流体流动的数值模拟方法7.3 流体阻力与泵解释流体阻力的概念及其计算介绍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流量、扬程、效率)第八章:机械振动与控制8.1 单自由度系统振动讲解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分析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和振动特性8.2 多自由度系统振动介绍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分析方法探讨振动控制技术和减震方法8.3 随机振动解释随机振动的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介绍随机振动的分析方法和响应预测第九章:摩擦、磨损与润滑9.1 摩擦力学探讨摩擦力的产生机制和计算方法解释摩擦系数的概念及其测量9.2 磨损与润滑介绍磨损的类型和影响因素讲解润滑油的作用和润滑条件9.3 润滑理论探讨润滑膜厚度和承载能力的计算介绍润滑方程和润滑摩擦的减少策略第十章:工程力学在专业中的应用10.1 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工程力学在建筑结构、桥梁设计中的应用探讨力学在地质力学和土壤力学中的关键作用10.2 机械工程中的应用讨论工程力学在机械设计、强度校核中的应用介绍力学在、自动化装置中的运动规划10.3 航空航天工程中的应用解释工程力学在飞行器设计、卫星发射中的应用探讨力学在空气动力学、结构强度分析中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五章中的工程力学应用实例:这一章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部分,学生需要理解抽象力学原理如何应用于具体的工程实践中。

《工程力学》讲说课课件

《工程力学》讲说课课件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三)教学方法
问题中心法
任务驱动法
工程案例法
小组讨论法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四)能力训练项目
项目:工程施工中起吊重物时钢丝绳的选择以及起吊方式 的分析。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五)单元教学实施过程设计
1、课前:分配任务
2、信息收集 3、课中:五个小学习项目 4、课后:进行单元总结, 完成任务
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导 载体:梁、轴、柱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二、课程内容、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实 践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1、验证性实验的模拟实验软件
2、校办企业试验检测中心建立力学 试验室 3、与企业工程师合作开发能力训练 项目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二、课程内容、能力项目设计
教 学 组 织 安 排
试验操作能力、安全意识
4
பைடு நூலகம்
团结协作 精神
20
以所在小组完成任务卡的质量等进行评价
合 计
综合得分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载体:项目任务 原则:教学做合一 教学模式: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现 场见习等。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三)第一节课设计
1、引入:展示“工程事故”图片,对其进行简单分析,阐述其 简单力学知识,引起学生对力学的兴趣。以及可以提出一系列 与工程力学息息相关的问题,比如起吊过程中如何保证所用的 钢绳能吊起重物、钢筋混凝土梁结构主筋为何配置在下侧、空 心板为何中间设计成空心的等来引起学生的思考。 2、课程目标和考核方式 3、进入课程第一个模块的学习
2、关键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工作能力、数字逻辑应用能力、信息技术能力、 合作协调能力、创新能力

工程力学说课

工程力学说课

注重专业特点选 择例题或工程实 例等教学细节, 突出教学重点和 难点 ,发挥学生 主观能动性
第十页,共三十页。
二.教学资源 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工程力学》
杨兆伟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十一页,共三十页。
二.教学资源
教材及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工程力学》
顾晓勤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十二页,共三十页。
教材特点
淡化繁琐的数学推导与数字运算,强化定性分析,强化基于基本概 念的直观判断,突出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对例题和习题加以精选,注重有启发性、代表性,能够达到举一反
三的目的。减少理论,加强应用,多结合生产工程实际
加强师生交流
第二十页,共三十页。
四、教学效果—学情及学习方法指导
存在问题:
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基础知识薄弱,文理科学生都 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差 。 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较大。 对专业兴趣缺乏,对课程不够重视,认为和就业联系不 大。
4.举例说明多余约束。
6.1杆件的基本变形及内力 1.能够分辨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
的概念
2.准确熟练计算轴向拉压杆的轴力、
机电及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以岗位为依据 以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六页,共三十页。
课程任务
掌握理论知识和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续 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
运用力学的概念和理论,分析解决工程实 际问题;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 力、科学的思维能力及计算表达能力等综合 素质。
力偶的性质(汽 车方向盘力偶传
递)
问题教 学法
讨论法
第十七页,共三十页。

《工程力学》说课

《工程力学》说课

第二部分 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选用教材
教材
《工程力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 社,高等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21世纪高职高专机电类规划教材。
参考教材
《工程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教材 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第二部分 课程教学设计
二、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
内容包括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 依据“必需、够用”为度,由简到难的原则, 设立教学模块,形成“模块任务化”的学习 内容。
第一部分 课程定位
Company Logo
二、课程目标
在于培养学生应用工程力学知识进行工程验算的
能力,即保证构件在确定的外力作用下正常工作而不
失效,亦即保证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和基本方法,在培养能力方面着重初步了解工程构件
的设计方法、设计流程,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
引导学生洞查问题的共性,抓住问题的本质,揭示 问题的内在联系,把握工程力学问题变型和演变的规律 ,则复杂的问题会变得简单,表面上完全不同的问题遵 循的也许是同样的力学原理,不同的力学量的运算遵循 的也许是同样的数学法则。这样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 通。
第四第部七分部分课程课教程学建方设法特与色目的
二、课程目的 加强工程观念,结合工程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
《工程力学》
说课讲稿 主讲人:刘家红 授课班级:09电厂
主要内容
1
1
课程定位
2
课程教学设计
3
课程教学实施
4
课程教学手段与目的
第一部分 课程定位 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学科,在 各工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工程 力学的定理、定律和结论广泛用于各种行业的工程 技术之中。它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工 程专业的很多课程,都要以工程力学为基础,所以 它是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更重要的是,工程力学 的研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校本课程时,学生不仅 要学好工程力学的内容,还要通过学习,逐步领会 和掌握其研究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科研打 下坚强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我是机械分院:王亚茹,年龄45岁。

我授课的对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
下面我从六个方面对工程力学这门课程进行概述: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二、教学资源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设计
五、考核方式
六、改革方向
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主要从课程性质、课程地位、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四个方面来介绍。

第一方面课程性质《工程力学》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的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

第二方面课程地位前期后续课程的关系前期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工制图》后续课程:《机械制造基础》、《模具技术》、《机械制造技术》以及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第三方面教学目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依据、以
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项目实施达到知识目标建立准确的力学基本概念,熟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力目标基本的静力平衡计算的能力;杆件的强度、刚度和压杆的稳定性分析计算的能力;材料的力学实验能力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推理、分析和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第四方面教学重难点
课程重点:工程构件的受力分析,杆件的内力分析、应力与变形分析,解决方法是通过项目完成、作业及习题。

课程难点: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杆件内力图的绘制。

解决方法:利用生活实例,掌握受力和平衡规律,并逐步培养抽象、推理、分析和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大方面教学资源:1.教学团队:主讲教师3人,职称:副教授2人、讲师1人。

2、教材:《工程力学》(2014年第二版)主编:邱家俊机械
工业出版社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
教材特点:
教材内容适合本专业教学要求;理论体系合理;突出工程应用,淡化过程推导。

第三大方面学情分析存在问题: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文理科学生都有,但是课程难度较大。

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较大。

对课程不够重视,认为和就业联系不大。

解决办法:
1.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要性。

2.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

贯彻理论够用、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3.用灵活的教学的方法。

第四大方面教学设计:首先教学设计原则:针对性原则,针对
机械、机电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
学内容;适用性原则,适用于机械、机电行业工作的职业标准和学生
的实际认知水平;一致性原则,学习要求与实际工作要求相一致,
有利于学生“零距离”上岗。

其次教学内容设计,分三部分,1是
课堂内容设计,2是实训项目设计,3是现场教学设计。

项目教学设
计我会在后面具体阐述,这里我先说项目内容设计:课堂内容项目化,分为5个项目,静力学基础、平面力系、杆件的内力分析、应力与变
形分析、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我重点说下项目二、三(看课件)。

2
现场教学设计,现场参观一认识构件、结构、支座,观察变形、破坏。

现场教学二观察构件的四种基本变形及组合变形,观察破坏
现象,感受压杆的失稳严重性。

那么这三种教学形式各解决什么问题
呢(看课件将),采用教学方法、手段(看课件)
3、课堂内容教学设计举例:静力学基础教学设计
(看课件)
五、考核方式、:
考核形式理论+实践
考核方面知识、能力、素质
考核内容综合考核、实训评价、平时作业评价及期末考试六、改革方向
完善教学资源
完善师资结构,培养双师人才
加快力学基础实验室建设
加强师生交流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