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和拉》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科学《推和拉》(冀教版)教案四篇

四年级上科学《推和拉》(冀教版)教案四篇

四年级上科学《推和拉》(冀教版)教案四篇推和拉教学目标:1、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3、能够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蝙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纸蝙蝠。

科学知识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物体受到推和拉之后发生的变化。

2、能够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其他目标:能够找出生活中存在的推和拉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推和拉”教具准备:1、每组一套材料(60克的卡纸1张,彩笔、剪刀等)。

2、沙包或纸团、手球、木块等,粉笔、小铲、木棍、纸盒、记分表等。

教学过程:一、引言:同学们好!我们今天开第四单元“力与运动”。

它是我们这本书的重中之重。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推和拉”,从中感受到力的作用。

进一步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首先请大家看图“推和拉”。

师:找一找,图中哪里用到了推或拉?受到推和拉的物体会怎样呢?生:拉动绳红旗升起来了;拉到线风筝飞上了天空;拉动玩具鸟身上的吊线,鸟会抬爪走路。

生:推开篱笆门;割草机割草;用脚蹬自行车都是在用力推。

(让学生分组讨论后,提问小组代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通过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谁能用概括前面几种事情的一个词的填空()推();()拉()生:(手)拉(风筝);(手)推(门)师:你们前面说的手、风筝、脚、车子等都可用一个词来形容,(学生可以发言说一下)然后老师更正为“物体”。

同学们你们发现无论推或拉都需要几个物体之间发生?生:至少两个。

师:说明无论推或拉都是物体对物体施加了力。

推和拉都是力,推是物体移开或移动的力,拉是强行将物体拉向自己的力或拖力。

同学们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物体对物体施加了力后,物体有变化吗?从不同的位置施加力,物体变动的方向相同吗?生:力的作用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力有大小、方向,必须在两个物体间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小学科学推与拉的教案6篇

小学科学推与拉的教案6篇

小学科学推与拉的教案6篇学校科学推与拉的教案篇1活动目标1.在品茶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茶叶的功效。

2.通过欣赏茶艺初步掌控茶具的名称,用途和摆放。

3.享受自主设计茶具摆放带来的乐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认真观测发觉现象,并能以实证讨论科学现象。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预备1.物质预备:基本茶具、茶具摆放图片、泡茶视频2.阅历预备:幼儿对茶具有肯定的了解,有过喝茶的体验活动过程(一)通过品茶与谈话,引起幼儿对茶叶的功效了解1.老师给幼儿喝茶,幼儿尝试说出茶叶的功效老师:今日,老师给小伙伴带来了一杯茶,请小伙伴品尝一下自己桌上的茶,喝完请轻轻把杯子放到原来的位置上,并告知老师你喝到的茶是什么味道的。

2.老师提问幼儿从中喝到的味道,以及尝试让幼儿自主说出茶叶的功效。

3:老师对于幼儿给出的答案给出补充和总结师:小伙伴说的特别好,我们喝茶可以提神、助消化、提高免疫力、长高。

还可以让我们的女生变的越来越美丽,男生越来越帅气。

(二)通过观看视频,认识茶具并且了解它的用途和运用方法1:老师第一次播放视频,幼儿初步感知茶具的作用⑴师:茶对我们身体有这么多的好处,那小伙伴知道要泡出一杯这么香的茶,需要用什么来泡吗?⑵师:小伙伴们都知道是茶具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看看茶艺老师用哪些茶具泡茶的?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它们用来做什么的?⑶边播放视频,老师边解说2.老师第二次播放视频,幼儿能够说出茶具的名称和作用⑴师:视频中的茶艺老师表演的特别的精美,小伙伴们想再看一遍吗?在看视频的时候要听清茶具的名字?想一想它们用来做什么的?⑵幼儿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说出看到的茶具的名称和用途。

3.老师通过提问、示范和讲解,引导幼儿认识茶具的名称、用途及个别茶具的运用姿态,每介绍一个茶具就要相对应的介绍出这个茶具所相对应的运用姿态。

(包括:顺手泡、茶盒、紫砂壶、公道杯、茶杯、茶托、茶巾、茶道六君子、茶席和茶盘)(三)自主操作,学会摆放茶具1.自主设计茶具的摆放,体验其中的乐趣。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推和拉》(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区分“推”和“拉”的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推和拉的方法和技巧。

3. 学生能够应用推和拉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推”和“拉”的基本含义和区别。

2. 能够熟练运用推和拉的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板书:推和拉的定义和区别。

2. 教具:小推车、绳子、鼠标(或其他小物件)。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入本堂课的内容。

比如,“同学们,你们谁能告诉我什么是推?什么是拉?”步骤二:引导学习(10分钟)1. 教师可以板书“推”和“拉”的定义,并让学生念读。

然后,教师可以请两名学生上台展示一下推和拉的动作,并请其他同学观察他们的动作,判断是推还是拉。

2. 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和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推和拉的区别。

比如,“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什么不同之处吗?”学生可能会回答,推是用力朝前推,而拉是用力朝自己拉。

3. 教师可以再次强调推和拉的区别,并举出更多的例子。

比如,“同学们,你们用力向前推书包,说明你是在推书包。

但是,如果你用力向后拉书包,那么你就是在拉书包了。

”步骤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将小推车放在教室的一端,并把绳子系在小推车的前端。

然后,教师简单地向前推小推车,并请学生观察。

2.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轮流进行推和拉的练习。

他们可以在教室的不同地方放置小推车,然后用绳子进行推和拉的实验。

3.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学会运用推和拉的技巧。

比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使小推车向前运动吗?”学生可以回答,向前推。

然后,教师可以再次强调推的技巧和方法。

4. 学生还可以将这些技巧应用到其他物体上。

比如,他们可以利用绳子和鼠标进行推和拉的实验。

步骤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推和拉的知识进行解答。

比如,“同学们,你们怎样才能将一台沉重的行李箱拉到楼上?”学生可以回答,用力朝自己拉行李箱,然后再推到楼上。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5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5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推和拉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使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动作,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例,理解推和拉的概念。

此外,他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进行推和拉的动作,因此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是,学生对于推和拉的定义和应用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探究,掌握推和拉的动作,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能够主动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学生能够将推和拉的动作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能够观察和思考相关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推和拉的现象。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掌握推和拉的动作。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推和拉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推和拉的实例,如拉抽屉、推门等。

2.环境准备:布置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推和拉的实例,如拉抽屉、推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推和拉的动作。

教师提问:“你们见过这些动作吗?它们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明白推和拉的动作,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7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7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推和拉的定义、推拉的作用、推拉的例子以及推拉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基本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力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推和拉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直观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推和拉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推拉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珍惜和爱护公共财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2.难点:推拉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推和拉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2.演示法:展示推拉的例子,进行推拉实验。

3.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活中的推拉现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推拉玩具,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器材。

2.学具:学生自带的推拉玩具,记录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然后引入推和拉的概念。

示例: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力吗?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推和拉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推拉玩具,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推拉的作用效果。

示例:同学们,你们看这个玩具,当我推它的时候,它会向前运动;当我拉它的时候,它会向后运动。

这就是推和拉的作用效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推拉实验,观察和记录推拉的作用效果。

示例: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组进行推拉实验,观察和记录推拉的作用效果。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6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6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学会用力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他们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具和直观的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学会用力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学会用力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难点: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实验法: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实验器材,如小车、绳子、滑轮等。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验过程和图片。

3.场地:准备实验场地,确保安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拉绳子使小车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件,介绍力的作用效果,如推和拉对物体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巩固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推和拉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2001》

《推和拉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2001》

《推和拉》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理解“推”和“拉”的基本观点,掌握它们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到它们的作用。

导学内容:
一、“推”和“拉”的观点
1. 请同砚们观察周围,看看有哪些物体是通过“推”和“拉”来挪动的?可以列举一些例子。

2. 请同砚们讨论一下,“推”和“拉”有什么区别?它们分别是如何实现的?
二、“推”和“拉”的应用
1.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在平时生活中,“推”和“拉”有哪些应用?可以举例说明。

2. 请同砚们尝试设计一个小实验,观察不同力量下“推”和“拉”的效果有何不同。

三、实际操作体验
1. 请同砚们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推拉绳子、推拉箱子等活动,感受“推”和“拉”的作用。

2. 请同砚们总结实际操作的体验,讨论“推”和“拉”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方法。

导学作业:
1. 思考一下,“推”和“拉”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写一篇100字以上的小短文。

2. 完成一些实际操作练习,如推拉绳子、推拉箱子等,感受“推”和“拉”的作用,并记录下你的体验。

3. 阅读相关故事或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推”和“拉”的知识,并做一次简短的分享。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同砚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深入理解“推”和“拉”的观点和应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希望同砚们能够积极参与教室活动,加深对“推”和“拉”的理解,并在平时生活中灵活运用。

2024年科学推和拉教案7篇

2024年科学推和拉教案7篇

2024年科学推和拉教案7篇科学推和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三、教学准备“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四、教学时间:第一课时五、教学活动过程(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2、生回答。

(好!)(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提)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

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3、生回答。

(颜色、形状、大小、弹性)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学生讨论)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

(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四)扩展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科学推和拉教案篇2教学要求:1、让幼儿在玩玩作作中感知水的性质。

推和拉幼儿园教案优质5篇

推和拉幼儿园教案优质5篇

推和拉幼儿园教案优质5篇编写教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发展规律进行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选择,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推和拉幼儿园教案优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推和拉幼儿园教案篇1活动目标1.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完整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感受、理解诗歌中优美的意境,学会朗诵诗歌。

3.启发幼儿大胆奇特地展开想象,尝试创造性地创编诗歌。

活动准备课件《假如我有翅膀》,音乐:《绿野仙踪》活动过程一、谈话:以欣赏课件中的第一张幻灯导入谈话。

“孩子们,今天曹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动漫图画,咱们看看图上有谁?这些小天使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你们想有一对翅膀吗?为什么?”运用动漫图片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孩子通过欣赏图片,对有翅膀能到处飞翔的小天使充满羡慕之情,让孩子们不自觉的想“假如我有一双翅膀那该多好啊!”很好地为下一环节的开展作了铺垫。

二、引导幼儿展开遐想,假如我有翅膀1.假如你有翅膀,你会怎样飞?“谁来试试,飞给我们大家看看?”“我们一起来飞飞!好,一起飞到座位上吧!”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着能展翅飞翔、腾云驾雾的那种自在的感觉,使孩子们的感情得到升华,很自然地引到下一步骤,为目标一的实现打下基础。

2.围绕“假如我有翅膀,我会飞到哪?去干什么?”展开想象,启发幼儿用语言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是专门为完成目标一而设计的,充分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让幼儿以“假如我有翅膀,我会飞到哪?去干什么?”展开联想,让孩子们相互之间先交流,然后用语言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表现能力.三、欣赏诗歌,朗诵诗歌。

“你们的想法太好了,老师也希望有一双翅膀,想不想知道老师有什么想法啊?”1.播放课件,加动作朗诵诗歌。

2.幼儿跟读。

3. 师幼有表情朗诵诗歌。

在课件的生动演示下,幼儿很快对诗歌的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并能初步体验诗歌中的优美意境。

《推和拉》教案培养合作意识

《推和拉》教案培养合作意识

《推和拉》教案培养合作意识推和拉教案-培养合作意识一、教学目标1.了解推和拉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推和拉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推和拉2.推和拉在生活中的应用3.推和拉的区别4.推和拉的综合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推和拉的区别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团队合作来理解推和拉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推和拉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推和拉的作用及其区别。

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推和拉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可以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来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在合作中体会推和拉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1)老师先为学生展示一张图片,解释推和拉的概念。

(2)老师口头介绍“推和拉”这两个词的定义。

2.发现环节(1)老师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视频,呈现出各种实例,鼓励学生在团队合作的情况下通过推和拉的方式来应对问题。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讨平衡点的概念,不同实例中推和拉的比重以及在实例中的应用。

3.交互环节(1)小组讨论: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让小组内的学生根据给出的实例找出在推和拉中占比最大的是哪一方。

(2)上台讲解:在小组合作完成后,让每个小组安排一名同学来讲解小组合作分析的实例。

4.实践环节(1)实践活动:课堂上由老师发放一些卡片,让学生按照卡片的要求进行分类,比如“该卡片需要拉,那个卡片需要推”,然后组合在一起。

(2)小组合作:同学们分组共同解决各种问题,将小组解决问题的情况反馈给全班学生并给予评价。

5.总结环节(1)简要总结:老师总结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回顾了推和拉的应用,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提出作业:提出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综合考评。

《推和拉》教案锻炼动手能力

《推和拉》教案锻炼动手能力

《推和拉》教案锻炼动手能力。

一、前置知识在我们开始练习推和拉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我们需要知道推和拉的定义。

推是指用手或身体推动物体,拉是指用手或身体拉动物体。

我们需要知道不同材质的力量传导能力是不同的。

例如,钢铁等硬质材料的力量传导能力较强,而木材等较软材料的力量传导能力相对较弱。

我们需要了解安全知识,确保在练习时不会受到伤害。

二、推和拉的技巧在进行推和拉的练习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正确站姿非常重要。

正确的站姿可以确保我们的身体姿势正确,从而避免受伤。

正确的站姿应该是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膝微屈,背部挺直,注意呼吸,保持放松、稳定的状态。

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推和拉的动作技巧。

推物体时,我们需要向前方施力,将物体推向目标方向;拉物体时,我们需要向自己的方向施力,将物体拉向自己的方向。

在进行推和拉动作时,我们需要注意使用手掌和手指的力量,保持手和腕的柔软并避免过度用力。

我们需要经常交替进行推和拉的练习,以提高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推和拉的实践应用为了更好地掌握推和拉的技巧,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实践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练习设备,如各类哑铃等,进行重量的推和拉练习,以增强肌肉力量。

此外,我们也可以应用推和拉的技巧进行家庭物品的搬运。

在搬运物品时,我们需要注意重心的平衡,使用双手、双脚或者身体来协助搬运,并时刻保持放松的状态,避免受伤。

四、推和拉的注意事项在练习推和拉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我们需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和使用正确的技巧,避免受到伤害。

我们需要逐渐增加练习的重量和难度,以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我们需要定期进行锻炼,保持身体健康和良好的体态。

五、结语通过本次《推和拉》教案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推和拉的基本定义、技巧和应用,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我们强调了正确的姿势和技巧,以及注意事项,重视身体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推和拉作业设计方案》

《推和拉作业设计方案》

《推和拉》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推和拉的基本观点和区别。

2. 帮助学生理解推和拉在平时生活和运动中的应用。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推和拉的定义和区别。

2. 推和拉在平时生活中的例子。

3. 推和拉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4. 小组合作实践:设计一个推和拉的游戏或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推和拉的观点和区别。

2. 授课:讲解推和拉的定义和区别,介绍推和拉在平时生活和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3. 实践:分组让学生设计一个推和拉的游戏或活动,要求他们思量规则、道具和目标等方面。

4. 展示:每组展示他们设计的游戏或活动,并让其他组员参与其中。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推和拉的重要性和应用,并让他们反思在活动中的体会和收获。

四、评判方式1. 参与度:评判学生在教室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

2. 设计能力:评判学生设计的游戏或活动的创意和完备性。

3. 表现力:评判学生展示和表现的能力。

4. 合作能力:评判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贡献和合作精神。

五、作业要求1. 撰写一份进修笔记,包括推和拉的定义、区别、应用和体会。

2. 设计一个推和拉的实践活动,并写一份活动方案,包括规则、道具和目标等。

3. 参与小组活动并完成反思报告,包括活动的过程、收获和困难等。

4. 完成教室提出的问题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六、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引导学生了解推和拉的观点和区别。

2. 教材:提供推和拉的基本知识和例子。

3. 道具:用于学生设计推和拉的游戏或活动。

4. 计分表:用于评判学生的表现和作业。

七、延伸活动1. 参观体育比赛:观察推和拉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2. 家庭实践:让学生回家观察和记录推和拉在平时生活中的例子。

3.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书籍或文章,拓展学生对推和拉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本次《推和拉》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推和拉的观点和应用,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认识和实践能力。

推和拉幼儿园教案优秀6篇

推和拉幼儿园教案优秀6篇

推和拉幼儿园教案优秀6篇推和拉幼儿园教案篇1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

2.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述故事。

3.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让幼儿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

通过观察画面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好奇的小象》ppt。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大象的明显特征。

如:有四条粗粗的像柱子一样的腿,有两个大大的像扇子一样的耳朵,一条长长的大鼻子,还有胖胖的身体。

二、欣赏故事。

1.观看课件1师:看看小象的鼻子是怎样的?它在想些什么?幼:小象的鼻子是短短的,它在想"鳄鱼吃的是什么"2.观看课件2(鳄鱼)师:小象来到了什么地方?河里的"木头"是谁?3.观看课件3师:看看发生了生么事?(引导幼儿看图并说出鳄鱼正在咬住岸上边小象的鼻子,让幼儿观察小象的鼻子被拉得长长的。

)4.观看课件4师:小象使劲拉呀,拉呀,它的鼻子拉得长起来了,鳄鱼放开了小象的鼻子。

5.观看课件5师:小象的鼻子变长了之后可以做什么事情?(引导幼儿回答出故事中的意思)6.观看课件6师:原来小象的.鼻子变长了有这么多好处啊!让我们一起看看其它的小象都在干什么。

三、师生共同复述故事。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看课件复述故事的内容,帮助幼儿梳理思路,知道小象鼻子的作用。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把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同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了解鳄鱼的特性。

附故事:好奇的小象从前,象的鼻子都是扁扁短短的,就跟一只小皮靴那么大。

可是,有一只好奇的小象,他忽然想知道:鳄鱼拿什么当饭吃呢?"请问,"小象对着河里一根木头似的东西有礼貌地问,"您知道鳄鱼拿什么当饭吃吗?""到这儿来,小家伙,我小声告诉你。

"于是,小象把头伸过去,"木头"一口就咬住了它的鼻子。

"我就是鳄鱼,我今天午饭就吃小象了!""哎呀,快放开我!"小象哼哼着说。

推和拉幼儿园教案7篇

推和拉幼儿园教案7篇

推和拉幼儿园教案7篇推和拉幼儿园教案篇1活动目标:1.乐于倾听故事,感受故事生动、有趣味味的情节。

2.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认得深浅的含义,懂得深浅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比较对象的变化而变化的,理解深浅的相对性3.乐观思考,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身的想法。

4.领悟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乐于倾听故事,感受故事生动、有趣味味的情节,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身的想法。

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认得深浅的含义,理解深浅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场合准备:幼儿坐成半圆形幼儿学会律动《马儿跑》多媒体课件,各种小动物头饰(人手一个),玩具小马,录音机磁带“√”“ⅹ”标志牌各一个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1.幼儿随音乐《马儿跑》学马儿跑进入活动场合2.出示玩具小马老师:刚才我们学什么动物跑到这里来的?我这儿也有一匹小马,今日要讲一个关于小马的故事。

(设计意图:幼儿模仿马的动作进入场合坐下。

老师特意布置的,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开门见山直接引出故事的主人公)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1.运用多媒体课件,理解故事内容(分段、分情节)老师有感情地叙述故事至“小马赶忙收住脚本,不知道怎样做才好”体验小马那时候矛盾的心情。

提问:①故事中有谁?②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③牛伯伯是怎么对小马说的?④小松鼠又是怎么对说的?⑤小马会怎么想呢?它会怎么做呢?幼儿讨论回答。

2.老师连续边操作课件边讲故事提问:河水到底是深是浅?引导幼儿讨论。

(意图: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设置开放式、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乐观动脑,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目标:得到落实,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3.老师连续讲故事至“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引导幼儿体会深浅的相对性。

提问:①为什么说牛和松鼠说的都对?②小马后来怎么做的?它发现河水到怎样?幼儿讨论回答,老师小结幼儿理解、感受语言活动的`乐趣。

三、再赏故事,拓展经验放故事录音,运用多媒体课件完整地播放故事内容,帮忙幼儿理解故事内涵。

2024版教学设计《推和拉》教学设计

2024版教学设计《推和拉》教学设计
10
03
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2024/1/28
11
导入环节设计
2024/1/28
情境导入
通过描述或展示与推和拉相关的日 常场景,如开门、关门、推车等,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问题导入
提出与推和拉相关的问题,如“什 么是推?”、“什么是拉?”,引 发学生思考。
12
讲解与示范环节设计
概念讲解
清晰解释推和拉的定义, 阐述二者在力学上的区别 与联系。
25
下一步改进措施及建议
01
02

03
04
针对课堂小测验和期末考试中 暴露出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拓展学习, 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不 断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水
教学设计《推和拉》教学设计
2024/1/28
1
2024/1/28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 教学评价与反思 •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 教学效果检测与提升
2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2024/1/28
3
《推和拉》课程概述
《推和拉》是一门探讨力学基础概念的课程,通过介绍推力和拉力的概念、性质和 应用,帮助学生建立对力学的基本认识。
课程内容包括推力和拉力的定义、方向、大小等基本概念,以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 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运用推力和拉力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24/1/28

《推和拉》教案落实教学体系

《推和拉》教案落实教学体系

《推和拉》教案落实教学体系。

(一)推和拉的定义推和拉是一种基本的力量,它们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推和拉的本质是力量的作用,是运用物理知识和体力能力的基本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成长和智力发展。

推和拉作为常见的体育活动,既可以使学生锻炼身体,还可以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推和拉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决定了教案的设计和实施。

在推和拉教学体系中,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生身体素质和智力发展。

教师应该注重锻炼学生的肌肉力量和体能素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三)推和拉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落实教学目标的手段,包括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形式的组织等方面。

在推和拉教学体系中,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体育课、游戏、竞赛、实地教学等,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智力发展。

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资源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推和拉的实施过程推和拉的实施过程是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达成预期目标的过程。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点:一是组织好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场地,以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是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和策略符合教学目标。

三是注重教学管理和评估,监督学生教学过程和结果,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五)推和拉的教育意义推和拉不仅仅是一种体育活动,更是一种教育意义。

推和拉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智力能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和思维发展。

此外,推和拉还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六)推和拉教学的现状与问题虽然推和拉教学已经成为了教学体系的一部分,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6)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6)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6)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7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力的概念理解较浅,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难点: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游戏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小车、气球、铅笔、木块等。

2.场地准备:教室内的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力的作用效果,引出本课的主题——推和拉。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并记录下来。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推和拉的作用效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总结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加深对推和拉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答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并记录下来。

教案 《推和拉》教学设计

教案 《推和拉》教学设计

教案《推和拉》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幼儿园中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推和拉的动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通过推和拉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推和拉的定义及作用。

2. 推和拉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推和拉的实践活动。

教学资源:1. 教学PPT。

2. 推拉玩具。

3. 图片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推和拉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与示范(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推和拉的图片素材,讲解推和拉的作用和特点。

2. 教师进行推和拉的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推和拉的动作。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分发推拉玩具。

2. 教师提出实践活动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推和拉的实践操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四、总结与展示(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推和拉的重要性。

五、拓展活动(5分钟)1. 教师提出拓展活动要求,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推和拉的新玩法。

2. 学生进行拓展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推和拉》教学设计六、观察与探索(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推和拉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推拉应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推拉现象,并总结其作用和意义。

七、小组合作任务(10分钟)1. 教师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推拉游戏,展示推拉的乐趣和实用性。

2. 学生分组讨论,策划游戏方案,并分工合作完成游戏设计。

《推和拉作业设计方案》

《推和拉作业设计方案》

《推和拉》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推和拉的基本观点;2. 帮助学生认识推和拉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推和拉?2. 推和拉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3. 推和拉的实验;4. 推和拉的游戏。

三、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实验器械:小车、绳子、轮子等;3. 游戏道具:推拉玩具、球等;4. 学生分组名单;5. 教师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推和拉的基本观点;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推和拉的定义、区别以及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3. 实验环节(2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推和拉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4. 游戏环节(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推和拉的游戏,加深他们对推和拉的理解;5. 总结反思(10分钟):让学生分享实验和游戏中的体会,总结推和拉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判: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2. 游戏表现:评判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包括合作精神、团队认识等;3. 教室参与:评判学生在教室上的积极性和表现。

六、拓展延伸:1. 教师可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深入探讨推和拉的原理和应用;2. 学生可自行设计推和拉的实验,展示在班级科技展上;3. 组织学生进行推和拉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通过本次《推和拉》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推和拉的观点,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培养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为他们未来的进修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收获知识,享受进修的乐趣!。

《推和拉》教案及反思

《推和拉》教案及反思

《推和拉》教案及反思
《《推和拉》教案及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

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

在教学中,教师一改往日应用题教学的枯燥、抽象之面貌,而是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理解了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与同伴之间进行相互交往;学生们除了认知、情意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

《推和拉》教案及反思这篇文章共4671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和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推和拉》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本课围绕学生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力——推力和拉力,设计了3个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充分地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容易接受,从而在活动中学到知识。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3.会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纸蝙蝠。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活动任务。

三、科学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物体受到推和拉之后发生的变化。

2.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找出生活中存在的推和拉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受推力和拉力。

难点: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材料与用具:
正方形硬纸、小剪刀。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一)导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咱们今天这一课有哪些神奇美妙的科学等待我们去探索吗?
学生回答
教师走过去把教室门打开。

教师:请看老师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怎样做才能把门打开或关上呢?
学生回答。

教师:关门是要用到推,开门时要用到拉,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推和拉。

(以幻灯片形式展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活动①看图回答问题
教师:大家翻开书P30,看书上这幅图,找一找,图中哪里用到了推或拉?
学生看着课件上图片回答问题。

教师:受到推力或拉力的物体会怎样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大家可以小组讨论一下自己的发现。

小组讨论。

结论: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

(幻灯片展示)
2.活动②:感受推和拉
教师:我们知道了推和拉都是力,那它们是两个什么样的力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感受一下呢?
学生回答。

(想)
教师:做过推手掌和拉手臂的游戏吗?大家想做吗?
学生回答。

(想)
(1)学生活动
教师:我们就做这两个游戏,感受推和拉。

小组讨论,每个游戏你们想怎样做?游戏中应注意什么?
教师:谁来说一说游戏中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

(表扬注意安全很好,同学们在游戏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教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任务来做游戏。

学生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2)活动结束,学生汇报交流。

①通过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②在游戏中小裁判是如何判断胜负的?做游戏同学的手臂有什么感受,要战胜对方应该怎么做?
(3)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推和拉的例子?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同学们找到生活中这么多推或拉的例子,可见同学们平时都很爱观察,是生活的有心人。

老师也找了些生活中推和拉的例子,同学们是否能正确判断出推和拉呢?(幻灯片展示)
3.活动③:纸蝙蝠
教师:看!老师这儿有一只纸蝙蝠。

仔细看老师玩纸蝙蝠,回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想做一只吗?
学生回答。

教师:好!我们就坐一只纸蝙蝠。

由于课上时间关系,本来这个小制作是要求我们同学们自己小组讨论,确定制作方法的,以这里为了节省时间我就将制作方法告诉同学们:
(1)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一个三角形。

(2)将这个三角形再对折成小三角形。

(3)在有四层纸的一边剪一个三角形的口子。

(4)向前拉动它的两只“耳朵”,并在下面画出“眼睛”。

(5)将每一侧的三角翅膀向下折。

学生制作纸蝙蝠,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当你用一只手握住纸蝙蝠的身体,用另一只手推或拉它的两个翅膀时,会发现什么现象?怎么解释呢?
学生玩纸蝙蝠并回答问题。

(三)课堂检测
(四)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