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设计A-2014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2前言分析(阅读必修2前言,完成填充):
主要内容第一、人类生产工具的不断进步二反映出来的生产力的发展。第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产手段和生产形式断发生变化。第三、与各个不同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方式的发展变化。
学习目的:了解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和一些规律,以及各个不同时代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
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经济上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基础,它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第一单元导言分析(阅读导言,完成填充)
本单元导语主要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四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
1.古代中国农业具有世界领先、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特点。其中,世界领先体现为我国是世界
农业起源地之一、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古代中国手工业由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两部分构成,手工业发展的基础在于农业。
3.古代中国商业是不断发展,发展主要体现在商业交易空间、时间的逐步扩大。
4.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这种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则逐渐阻碍经济的发展。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A)
【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学测要求】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和灌溉工具、了解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起源、刀耕火种、耒耜的出现和商周农业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铁犁牛耕的发展,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小农经济的形成;小农经济下的农民。理解:①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②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③生产力的发展是古代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运用: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过程方法:问题探究分析比较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中国古代农业居于世界领先地位②生产力发展的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重点难点】1.农业生产的发展2.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引言部分分别从上古传说和考古发现两个方面介绍中国早期农业的起源。利用引言中神农氏的传说和农作物的遗存,引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精神。运用谈话法,设计一些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新课推进】
一、自主预习
【目的】熟悉要点、梳理结构。
【任务】阅读课文,完成自测。
【进程】课前进行、以备探究
一、填充(要求:阅读课文,在课本上圈点或写出填充内容,不必抄写在讲义上
........).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时期)
1.原始农业
(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 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2.夏商周时期的农业
(1)农具: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在农业中只是少量使用,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
(2)农技:已懂得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等技术。
(3)作物: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4)意义:人们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封建时代)
1.铁犁牛耕的发展
(1)开始: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发展:
西汉:赵过推广耦犁,
东汉:已推广到珠江流域。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
(1)耕作方法:
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已经使用。
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
(2)耕作技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魏晋以后直到今天:人们基本上都沿用这种耕作技术。
(3)耕作制度:
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4)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农业灌溉
(1)水利工程:
有战国时期:都江堰
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农业灌溉工具:
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
唐朝时:创制了筒车;
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3)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商周时期的集体耕作
(1)特点: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工具简陋,劳动者集体耕作。
(2)作用:有利于提高工效。
2.小农经济的形成
(1)形成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2)形成原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③自给自足。
(4)评价:积极性: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稳定社会,维护封建统治,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消极性:①带有分散性,容易出现封建割据的局面;
②小农经济的落后性,是封建愚昧、迷信和落后的思想文化产生的根源;
③具有封闭性,明清时期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
二、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