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古代农业教学设计2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课标要求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教材分析(一)本课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一目“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主要介绍了我国原始农业产生的一般情况并指出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
第二目“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讲述古代农具的发展重点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和唐代的曲辕犁并简述了灌溉工具和水利设施的发展。
第三目“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介绍的是耕作方式的进步重点讲述了小农经济出现的原因和特点。
本课是中国经济文明史的开篇具有开宗明义的作用让学生初次了解一些经济史的基本概念如经济模式、经济特点、耕作方式等同时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形成学习经济史的初步印象。
了解古代农业的统一性和中国农业文明的特殊性可以起到古今联系、中外关联的教育效果。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如农业的起源、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利系统的完善以及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革新而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革。
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进一步认识小农经济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所起到积极作用和带来的消极影响的初步历史评价能力。
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史实分析和历史特征归纳概括的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史料搜集整理、问题探究、自主合作。
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始终进行及时和恰当的评价。
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专注度、参与度、思维度。
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达成度通过习题测验达到落实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农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在当时世界上发展水平长期处于前列是我国古代社会繁荣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先民的勤劳和智慧缔造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并关注三农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案-1_发达的古代农业_教学设计_教案_3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根细作之间的关系。
掌握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及意义,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并认识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2.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根细作之间的关系。
掌握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及意义,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并认识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班级:小组:学生姓名:【学习目标】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根细作之间的关系。
掌握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及意义,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并认识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理解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自主预习】熟读教材文本,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中国农业的起源起源时间:最早可追溯到距今1万年左右;原始作物: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世界农业的起源(P4历史纵横)(2)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状况及表现(包括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及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两个子目)(3)简述小农经济的含义,形成原因,特点及作用?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原因:耕作方式从集体劳作——个体劳作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分散性、封闭性、脆弱性、作用:积极:A.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B.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例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农业发展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尊重农民的观念,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利用地图、图表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古代农业作物的分布情况;
3.结合地理、经济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
4.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农业发展对国家、民族、文化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古代农业耕作技术的理解;
2.农田制度的变化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4.小组讨论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古代农业发展对国家、民族、文化的影响,形成小组观点,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此类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访身边的农民业进行比较,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此类作业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结合课堂所学,确保作业内容与学科、课本相关联。
2.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描述古代农业的分布特点;
3.能够通过文献资料、实物考察等方法,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状况;
4.能够撰写简明扼要的历史分析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对古代农业发展历程的感知、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历史文献、实物资料的研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完美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设计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在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曾经以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令世人瞩目与向往。
古代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本单元探讨的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人们为发展社会经济所作出的努力。
本单元由四课组成,即发达的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的经济政策。
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有利于弄清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中国传统农业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世界最前列,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古代手工业的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古代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
中国古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制度,是生产关系范畴的表现。
本单元的重点是掌握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特点,难点是分析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整体设计本课概述古代农业孕育了我国古代文明,它的艰难成长历程,记载了我国古代枣动人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艰辛和智慧。
精耕细作和自给自足,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七本课内容分三目,对我国古代农业的成长历程和基本特征进行了充分的诠释。
第一目“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介绍了我国古代农业主要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水平在不断提高。
第二目“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则丛耕作方法、耕作制度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农业的辉煌成就,充分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第三目“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则重点描述我国封建社会尘塞经济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除此之外,本课还配有大量的插图和辅导资料,对以上三目内容进行了补充和解释,它有助于学生对农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在教学时,要利用这些图片和资料,向学生解释一些农业生产现象,阐释一些农业生产名词,剖析一些农业生产问题。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第1课_发达的古代农业.doc
【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熟练掌握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情况,理解小农经济的特点、影响发展的因素及形成正确的评价。
2.让学生熟练掌握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土地制度以及土地兼并等相关史实。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2.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教学时间】1课时【重难点“精讲”】一、整体感知发达的古代农业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等是发达的古代农业的核心内容。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内容链接点政治宗法分封制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形成随着井田制瓦解,宗法分封制崩溃;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的保护;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注重道德伦理、社会和谐的儒家思想;小农经济下,形成重男轻女、安土重迁的观念经济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出现思想儒家思想注重人际关系、道德伦理、重男轻女、安土重迁三、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后世得到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3.改变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
四、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呈现出的特点1.从制作材料上看:经历了由骨、木、石等直接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青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的变化。
2.从制作方法上看:经历了从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变化。
3.从使用的动力上看: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变化。
4.从农具种类上看: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
五、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从经营方式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2020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教案)第1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
(2)相当发达:距今七八千年时。
(3)主要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2.商周农业(1)概况:耕作工具出现青铜农具,重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耕作技术人们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和治虫灭害农作物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①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②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的进步(1)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3)东汉:耦犁的牛耕方法推广到珠江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4.耕作制度(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5.灌溉技术(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3)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集体劳作(1)出现:商周时期。
(2)基础:土地归国家所有。
(3)评价:在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工效。
2.小农经济(1)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
(2)原因: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特点:①组织形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教学案例
3.强调古代农业发展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引导学生关注现代农业的发展。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古代农业发展的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古代农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代农业发展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情感。
2.引导学生认识农业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视农业、关注农业发展的意识。
3.通过分析古代农业发展的历程,使学生认识到农业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4.教育学生从古代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关注现代农业的发展。
2.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3.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师评,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4.结合反思与评价,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一幅古代农业场景的图片或一段视频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农业。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同时,我还结合教材内容,引入了古代农业发展的相关史实,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在课堂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浓厚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情境导入的方式,让学生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农业发展的历史现场,感受古代农业的魅力。
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重点讲解】简要分析中国古代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古代文明是在长江、黄河、辽河等适合发展农业的大河流域发展起来的。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成为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而精耕细作技术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但是到了近代,小农经济却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它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接下来我就对这个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
铁犁牛耕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在汉代得到改进和推广。
隋唐时期,随着江东犁的出现,得到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
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
为了提高土地生产率,人们通过提高耕作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在北方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形成耕耙耖技术。
改变农业环境,提高土地生产率。
中国古代重视农田灌溉,从古至今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改善了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
总之,我国古代农业孕育了我国古代文明,它的艰难成长历程,既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艰辛和智慧,也包含了历代统治者所实行的农业政策。
精耕细作和自给自足,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难点分析】全面认识小农经济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产部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在其自身的农业保持长盛不衰,其社会历史和文化才能持续发展。
高中历史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与成熟的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古代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3、情感与价值观: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创造力。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教学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
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请问《天仙配》中所反映的是一种什么样经济模式?它起源于什么时候?它的特点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课。
进入新课:探究一:我国早期农业的发展状况怎样?其出现有何意义?(通过神农故事进行讲解)探究二: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法经历了那三个过程,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利用史学原理进行讲解)探究三:我国古代传统农业注重精耕细作,根据课文完成下列表格:探究四:什么是小农经济?(回答导入内容《天仙配》诸问题)板书设计: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远古、商周):1、原始农业:1万年南稻北粟刀耕火种2、商周农业:工具技术品种石器锄耕(七千年前)3、总结规律:①、由采集经济到种植经济,由迁徙到定居;②、农业文明与水源有密切关系,大河文明。
③、属于粗放型经济。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春秋战国到明清)1、耕作方式的发展与完善:铁犁牛耕耦犁(壁)曲辕犁(评)2、耕作技术的进步: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3、耕作制度的进步:一年一熟——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一年三熟4、水利灌溉技术进步:①、水利工程:大禹治水——都江堰——治理黄河——坎儿井②、灌溉工具:翻车——筒车——水力高转筒车——风力水车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春秋战国开始):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古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古代农业对现代农业的启示”等。
2.学生分组讨论,搜集资料、整理观点、形成共识。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古代农业的发展特点、成就和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故事导入、史料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代农业的发展过程。
2.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农业博物馆、实地考察农田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农业的智慧,提高实践能力。
3.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使其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4.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农业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背景下,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本教学案例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为教材,针对高二年级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丰富的史料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古代农业的发展脉络,理解农业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劳动的情感,使其认识到农业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一中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
(2)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分析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课型新课课时一课时(45分钟)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那段戏曲,让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一:歌词中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问题二:这段歌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概括,指出这段歌词不能体现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全貌,要想仔细了解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详情,还需要大家一起学习《发达的古代农业》这节课。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3分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 思考:①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②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中国农业的起源:(1)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2)表现:①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参见教材“引言”)——民间传说②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考古发现(3)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参见教材P4“历史纵横”提及的世界三个农业起源中心)2、原始农业:(1)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补充资料】了解原始农业的耕作方法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材,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教案.doc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教案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课标问题解读: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教学目标:(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的出现(1)出现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
(2)地位: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引言部分最后一句),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3)状况:生产工具:石刀、石斧。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生活方式:经常迁徙。
2、商周时期的农业(1)状况:生产工具: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木制耒耦和石锄、石犁仍是重要工具。
耕作技术: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泯制肥料,治虫灭害等。
作物种类: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生活方式:开始走向定居。
(2)地位:中国农业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技术时间成就耕作方式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汉朝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一直为后世沿用。
耕作技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做法已经使用。
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魏晋南北朝及其以后北方旱地耕耙糖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耕作两汉是以一年一熟为主制度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战国时期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和龙首渠曹魏翻车用于灌溉唐朝创制了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出现风力水车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形成条件(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水利工程灌溉工具生产力。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班级姓名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构造与特色第 1 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习目标】1、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技术||。
2、认识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制度和耕作方式||。
3、知道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4、认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色||。
【重难点】要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自主学习】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 1)发源:距今左右 ||。
( 2)发达:距今||。
( 3)表现A 、培养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养和的国家 ||。
B、耕作方式:||。
( 4)影响:常常||。
2.商周期间( 1)概略工具农具以及木制的和和石锄等技术开沟排水、||,沤制肥料与作物粟、稻、黍、稷、麦、桑、麻等( 2)影响A 、人们的生活从屡次开始走向||。
B、中国农业独立发展||,||,确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预习检测】1.下传记说中的人物||,以前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的是()A. 蚩尤B.黄帝C.大禹D. 神农氏2.中国形成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是在()A. 五六千年前B.七八千年前C.六七千年前D. 八九千年前3.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A. 石斧、石锛B.骨耜、石耜C.钱、钹D. 铁铲、铁犁4.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A. 农业B.手工业C.商业D. 工业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 1)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和并将其渐渐推行 ||。
( 2)西汉:赵过推行||,此后又出现||。
( 3)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行到||。
( 4)隋唐:江东地域出现||,安装了||。
2.耕作方式:汉朝此后||,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 1)春秋战国:出现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
( 2)西汉:赵过实行||。
(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技术形成 ||,南方的水田也采纳技术 ||。
4.耕作制度( 1)西汉:以为主 ||。
人教版必修2历史: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教案设计
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概述1、课名:《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是人教版教材高中必修②的一堂历史课;2、本节课所需课时为2课时,90分钟;3、《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章的核心课程,本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古代中国经济的结构、特点和历史作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古代耕作方式的三个阶段(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2)知道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的三种基本类型(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奴隶主贵族国有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土地所有制);(3)知道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4)知道精耕细作技术提高的突出成就;(5)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形成和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图片,描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培养阅读历史图片的基本方法;(2)通过观察视频和动画,分析其中反映的历史信息,初步形成观察和解读历史影像资料的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研究,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独立研究历史现象的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2)体会到我国传统农业曾经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是我国古代社会繁荣和发展的经济基础;(3)通过了解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法的改进,感受到我国古代先民的勤劳和智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对我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初中采取的是通史体例,经济史的内容散布于各章节,学生也很难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学生的知识贮备中主要是一些具体而零散的史实。
(2)高一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逐步倾向于理性思维方式。
随着学生社会生活能力的提高,学生对社会生产活动的理解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3)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原始的农耕生产,学生缺乏现实的联想素材。
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差异非常大,农业生产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学生理解与自身环境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困难。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的案例、形象的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古代农业的发展。
2.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使他们对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等有清晰的认识。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思维。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差异化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针对每个时期的农业特点,详细介绍主要的耕作方式和农业技术,如耦耕、铁犁牛耕、曲辕犁等。
3.分析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包括自给自足、男耕女织、土地制度等,并阐述其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的贡献。
4.结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古代农业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古代农耕图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这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学生们观察图片并积极发言,教师总结:这是古代农耕的场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代农业的发展。
2.制作一份关于古代农业的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设计美观,体现出古代农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研究性学习报告。例如:可以分析古代农业技术革新的原因和影响,或者探讨古代土地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4.结合实际,思考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撰写一篇时事评论,字数在500字左右。
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doc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目标:掌握中国农业的起源、刀耕火种、商周农业生产的发展。
掌握中国古代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
掌握小农经济的形成。
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课前自主学习1、中国原始农业相当发达,其耕作方式先后经历了从“”到阶段,战国时期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是农业文明古国。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的国家,至西周,主要农作物有粟、稻、黍、稷、麦、、等,后世的农作物多已具备。
3、我国非常注重水利灌溉工具的创制,主要有曹魏时的、唐朝的和宋代的和明清的风力水车。
课堂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人们先用石刀、石斧砍倒树木,晒干后焚烧,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3、距今约七八千年时,松土工具耒耜出现并普遍使用。
国农业进入“耜耕时代”,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4.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只是很少使用,主要仍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等工具。
人们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
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商周时,农作物种类更丰富,后来习称的“五谷”均已种植。
人们的生活由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注意古代生产工具的演进趋势(1)生产工具的数量不断增长,还有品种也不断增加。
(2)许多生产工具自身都在不断完善。
如从牛力耕犁的出现,到犁壁的发明,再到曲辕犁的产生等。
(3)生产工具的进步表现为旧式工具的淘汰和新式工具的诞生。
典例剖析【例1】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 ( )A.石斧、石锛 B.骨耜、石耜 C。
钱、镩 D.铁铲、铁犁知识点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精耕细作的含义: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如“我在本节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我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有哪些改进的空间?”等,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设计课堂评价表,让学生对彼此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公正客观的态度。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主要讲述了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古代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掌握农业工具的演变、耕作制度的发展、土地制度的变化等知识,从而深入理解古代农业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案例背景为基础,结合教材内容,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贴近实际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古代农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历史的深远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代农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三)情感来自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使学生认识到农业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理解农业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农业发展的地域差异,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3.通过分析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农业与社会的相互影响,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对古代农业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案例背景中,我们以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为线索,分别从耕作工具、农业技术、土地制度、农业生产组织等方面展开。首先,从原始社会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到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农具,再到战国秦汉时期的铁犁牛耕,让学生感受农业工具的演变过程。其次,通过讲解甲骨文中的农业技术记载,让学生了解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再次,从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到均田制,让学生掌握土地制度的变化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最后,通过介绍古代农业生产组织的演变,如家族农业、地主庄园农业、农民个体农业等,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农业的发展。
2.掌握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内容和技术,了解古代农业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农业的起源及发展成果;2.理解古代农业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三、教学内容1. 农业起源与发展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类已开始通过狩猎、采集和渔捞等方式获取食物。
随着人口的增长,这种方式逐渐无法满足需求,于是人们便开始尝试种植一些口感好、易于保存的作物,最初的种植方式是将种子撒在土地上,后来人们发现雨水会冲走种子,于是就开始在地面上挖坑,把种子放进去,这就是最早的农业种植方式。
随着农业发展,人们渐渐摸索出了更好的种植方式,比如引漓灌溉、耕种除草、农耕轮作等。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人类提供了更丰富的粮食和能源。
2. 古代农业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古代农业技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气候特点:古代人们非常注重气象变化,根据不同季节种植不同作物。
2.掌握耕种技巧:古代人们通过不断实践和摸索,逐渐总结出种植作物的最佳时间和方法,比如农耕轮作、间作等。
3.熟悉施肥技术:古代人们非常注意施肥,他们通过排水、晒干等方式使粪便变成菌肥,更适合作物生长需要。
4.了解病虫害防治:古代人们通过种植不同植物的方式来控制病虫害。
古代农业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适应当时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生产力支持。
四、教学方法1.采用示范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等展示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内容和技术。
2.采用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结合实例分析古代农业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3.采用自主学习法,教师宜组织学生结合资料、互相讨论等方式,自主掌握农业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五、教学体会通过教学活动,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古代农业对人类的重要作用,了解到古代农业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具备了抽象理论结合实际问题的理解能力,史识能力得到了激发。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5.掌握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如自给自足、家庭为单位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古代农业的特点。
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对比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4.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古代农业的认识,提高合作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生动的古代农业场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互动探究: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影响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深化对古代农业的认识。
3.比较学习: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比较思维,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特点。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古代农业的定义,了解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掌握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农具的使用以及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
3.了解古代农业的主要作物及其分布,认识农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了解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如水利工程、肥料使用、农作物种植技术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古代农业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2.理解农民的辛勤劳动,尊重劳动人民,培养勤劳、朴实的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教学内容】
(人教2003课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2(必修)》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材分析】
本课是必修二教材的第一课,也是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的第一课。
本课内容与学生已学内容,必修一的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所联系,也为学生学习必修二的第一单元以及后续内容,如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做出铺垫。
本课内容包含三个子目: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生产力的发展是上述内容产生、发展和演变的根本因素。
【学情分析】
5班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政治史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对历史时空和历史常识的把握,并具有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
但学生对于史料的解读以及运用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史料,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探究,提高学生对史料的解读运用能力,努力做到以生为主,把思考探索交给学生,辅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探讨它与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
(2)理解中国古代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认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3)理解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基本特征,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农民生活带来的双重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和影音材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
(2)鼓励学生们大胆回答问题,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增强自信的平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掌握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劳动者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
【重点难点】
1、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判断依据: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有助于学生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源。
学习方法:通过影音资料,历史图片,历史资料,运用对比的方法,展示不同时期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变化,直观地让学生理解推动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进步。
穿插问题,巧设悬念,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2、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判断依据:本环节的内容理论性较强。
对于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以及基本特征等问题的学习,需要建立在掌握古代农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
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学习方法:展示历史材料,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发挥集体的智慧,探索难点问题。
【教学过程】(45分钟)
【教学反思】:
1.第一目: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内容简单,课程进度上可以再紧凑些。
2.第二目: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是本课的重点内容的重要部分。
此部分内容
信息量很大,新的历史事物很多。
在实际上课过程中,上课进程稍快。
相应的图片展示,解释说明节奏稍快。
本班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应该将上课进程放慢些。
3.第三目: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在第一课的课文内容中,所占比例很少,但理论性很强,是本节课难点内容。
在设疑启发,分组讨论过程中,对学生的语言引导应该更清晰,明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