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地类地块调查落实工作方案

合集下载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的实施方案(最新)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的实施方案(最新)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的实施方案根据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四部门《关于下达X市X年退耕还林年度任务的通知》(X发改发〔X〕65号)精神,X年我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建设任务为1.5万亩,现将任务计划予以下达,并就有关事项制定方案如下:一、地类要求(一)符合要求地类。

25度以上非基本农田坡耕地(依据国土部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年度变更调查成果)。

(二)不符合要求地类。

不得将基本农田、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耕地、坡改梯耕地、上一轮退耕还林地、自行超前实施的退耕造林地以及国家各类营造林项目地纳入实施范围。

二、资金兑付退耕还林兑付资金1200元/亩,五年内分三次兑付,工程实施后第一年兑付500元,第三年兑付300元,第五年兑付400元。

三、实施主体退耕还林以农户自愿为主,鼓励其他退耕还林主体积极参与。

退耕还林主体包括符合退耕还林条件的农户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和个人。

其他退耕还林主体(除农户外)条件要求:一是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且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和个人。

二是土地流转期限必须大于退耕还林补助期限。

三是采取入股等方式合作经营的,土地流转费用、退耕还林补助资金、收益分配等,合作各方应协商一致,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

四、阶段安排(一)宣传动员阶段(9月26日—10月10日)召开全县新一轮退耕工作安排和政策宣传动员会;各镇办组织召开镇级新一轮退耕工作安排和政策宣传动员会,全面安排部署和宣传动员新一轮退耕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二)申报审核阶段(10月11日—10月31日)1.村级初审。

农户(户主)向村委会申请报名;村委会逐户逐地块审核面积,村级公示三天;公示无异议后,填写《农户自愿退耕还林申请(初审、复审、审定)表》和《×××村退耕还林(初审)合格户花名册》,上报镇办复审。

2.镇级复审。

镇办对各村上报表册进行复审,镇级公示三天;公示无异议后,将申报文件、《农户自愿退耕还林申请(初审、复审、审定)表》、《×××镇退耕还林(复审)合格面积汇总表》和《×××镇×××村退耕还林(复审)合格户花名册》报县林业局。

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实施方案

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实施方案

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是指在农村地区对部分耕地进行退耕还林还草,以恢复生态环境、改善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治水土流失、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加快,耕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工作目标1. 退耕面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确定退耕面积,确保完成年度退耕任务。

2. 还林还草面积:根据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需要,确定还林还草面积,确保完成年度还林还草任务。

3. 生态效益: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工作内容1. 制定实施方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分工、时间节点等内容。

2. 资金保障:加强资金投入,确保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顺利实施,保障资金到位。

3. 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参与工作的积极性。

4. 技术指导:组织专业人员对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

5. 督导检查:建立健全的督导检查机制,加强对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工作保障1. 政策支持:依法依规推动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2. 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确保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资金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3. 人员保障: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确保工作人员具备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4. 环境保障:加强对工作区域的环境保护,确保工作不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五、工作机制1. 领导责任制:建立退耕还林还草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工作责任,加强领导的组织协调和督导检查。

2. 组织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的组织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合力推动工作。

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方案.

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方案.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与范围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东经103°41′29″—104°59′23″,北纬34°07′34″—34°45′45″之间,西北与临潭、卓尼、迭部三县相邻;东北和漳县、武山接壤;东南与宕昌、礼县毗邻,地处甘南高原东缘与陇中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区,在甘肃地理单元上划归甘肃洮岷区。

全县总面积3573.6km2。

(2)地质、地貌岷县在地质构造上属西秦岭地槽褶皱系的北秦岭海西褶皱带,经历了中生代的雁山运动隆起和新时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上升,方形成今日地貌格局。

其岩性以上古生代的海陆交汇相互层的灰岩、砂岩、泥岩等为主,岷峨山、摩折梁及闾井乡下草地出露的花岗岩类,为印支运动的侵入岩,黄土层以洮河流域较为深厚。

岷县境内北秦岭山地横贯全县,构成山丘重叠沟脉纵横的地势,海拔在2040—3934m之间,地形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起伏较缓,东西狭长,最宽处120km,南北最窄处15km。

境内山多川少,山地坡度在15--45°之间,若以狭义的陇南山地(即洮河以东和渭河以南的西秦岭山地)作为划分依据,则有两个地貌区。

西部洮河流域山原区:在班哈山以西多高山环绕,如达拉梁、木寨岭、岭罗山等,均系海拔3000m以上山地。

其中达拉梁主峰海拔3872m,遮面崖上的通天柱为最高点,海拔3934m。

地貌属高原形态,地表切割较小,相对高差在747—934m之间,山地上生长林木较多。

洮河河谷沿岸宽而浅,上迭马以下是洮河切割形成的川台地,为优良的农耕地带。

东部渭河、西汉水流域山地区:在吊沟梁班哈山一线以东的岷峨山、摩折梁均超过海拔3000m以上,马坞乡的油房庄海拔为2040m,为全县最低点,其余地区在海拔2200—3000m之间。

本区气候高寒阴湿,山地阴坡分布森林,一些河谷和平坦开阔地,可种青稞、油籽、燕麦等及一些牧草耐寒作物,草场面积较大,且水草丰茂规划为全县发展畜牧业的主要地区。

2024年退耕还林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24年退耕还林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24年退耕还林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一、工作总结2024年是我国“退耕还林”工作的重要一年。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退耕还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生态挑战,我们仍需加大力度,不断推进“退耕还林”工作,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在2024年的工作中,我们坚持了“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原则,认真落实了国家的政策要求,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登记统计:我们完善了“退耕还林”登记统计工作,建立了健全的统计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通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我们有效地解决了登记统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项目推进:我们严格按照国家的项目要求,按照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推进了“退耕还林”项目。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我们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包括生态修复、生态移民等。

这些项目在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宣传教育:我们广泛开展了“退耕还林”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社会公众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认识。

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我们增强了公众对于“退耕还林”的理解和支持,并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组织培训:我们注重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通过组织培训和学习交流,我们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效地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工作计划2024年是我国“退耕还林”工作的关键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为了更好地推进工作,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工作计划:一、加强政策研究:我们将加强对于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分析,深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政策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同时,我们还将积极参与政策的制定和修订,为“退耕还林”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二、加大项目推进力度:我们将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推进力度,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同时,我们将注重项目成效的评估和监测,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措施,保持项目的高效运行。

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工作的实施方案

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工作的实施方案

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工作的实施方案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全国退耕还林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林规发〔X〕X号)文件精神,省、市于今年4月份针对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抽查。

通过我县自查,发现主要存在滞留政策兑现资金过大问题,因此,为了促进退耕还林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圆满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现就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工作制定方案如下:一、提高认识,明确退耕还林工作责任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在农民增收和生态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特别是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不断实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开发步伐明显加快,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而且退耕还林是体现以人为本精神,造福百姓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也是建国以来,国家在我县农村投资最多、覆盖面最广、群众受益最多的项目。

为此,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继续做好退耕还林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坚定做好退耕还林工作信心不动摇,要增强干劲,密切协作,求真务实,扎扎实实抓好退耕还林的各项工作。

同时退耕还林是各级党政一把手的〃帽子〃工程,实行的是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因此,在工程管理上一把手不能有任何的松劲和懈怠,必须经常过问,亲自抓,及时研究和解决工程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特别是针对历次检查考核中存在的苗木保存率低、管护不到位、林粮间作、封山禁牧不彻底等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到位。

今后凡是在省市检查、明察暗访中,受到通报批评及年度退耕还林考核排在倒数第一的乡镇将严格按照《乡镇党政一把手退耕还林负总责实施办法》、《封山禁牧实施办法》、《巩固成果实施办法》、《退耕还林综合考核办法》等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外,在全县年度目标综合考评中给予一票否决。

二、严格程序,规范项目占用退耕还林地近几年,我县经济发展迅速,但也出现了基建项目建设违法占用退耕还林地现象,作为退耕还林管理主体责任的乡镇政府,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既要保障项目建设进度,又要规范占用退耕还林地审批手续。

退耕还林项目实施方案

退耕还林项目实施方案

退耕还林项目实施方案介绍退耕还林是指将农田退耕还林还草,通过植树造林和草原恢复等方式,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方案。

目标退耕还林项目的目标是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质量,增加林地和草地面积,促进可持续发展。

实施步骤1.制定规划:确定退耕还林的区域范围,并根据土地质量、生态环境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退耕还林规划。

2.资金筹集:确定退耕还林项目所需的资金来源,包括政府拨款、社会捐款、企业合作等途径。

3.宣传推广:通过宣传推广,增强公众对退耕还林项目的认知度和支持度,调动更多人参与其中。

4.土地调查:对退耕还林的区域进行土地调查,了解土地的质量、植被情况等,为后续的种植和恢复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5.植树造林:根据规划确定的植树数量和种类,组织人力资源进行植树造林工作。

同时,要注意选用适合当地环境的树种,确保植树成活率。

6.草原恢复:对退耕草地进行恢复,包括除草、播种等工作,使其重新恢复成良好的草原生态系统。

7.管护管理:实施退耕还林后,要加强对植树造林和草原恢复地区的管护管理,包括人员配置、巡查等,确保退耕还林项目的效果稳定和可持续。

8.监测评估:定期对退耕还林项目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退耕还林项目的效果和成效。

项目效益1.生态效益:退耕还林项目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濒危物种,提高生物多样性。

2.经济效益:通过植树造林和草原恢复,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状况。

3.社会效益:退耕还林项目能够促进就业,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增加社会和谐稳定。

风险管理1.土地质量不理想:部分退耕地可能存在土壤质量不佳的问题,需要加大土壤改良力度,确保植树造林和草原恢复的成功率。

2.资金不足:退耕还林项目所需资金较大,可能存在资金不足的风险。

建议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捐款和企业合作等方式筹集足够的资金。

2024年乡镇退耕还林实施方案范文

2024年乡镇退耕还林实施方案范文

2024年乡镇退耕还林实施方案范文一、背景和目标随着我国农村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退耕还林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2024年,为了进一步推进乡镇退耕还林工作,实现乡村环境的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二、任务和措施1. 加强政策宣传。

加大对退耕还林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向农民宣传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政策收益。

成立退耕还林工作宣传组,定期组织宣讲和培训活动,提高农民对退耕还林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度。

2.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乡镇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规划和配置土地资源,确保退耕还林项目的顺利开展。

在土地规划中,要优先保护耕地资源,合理安排退耕还林用地,并统筹考虑各类用地的产出效益。

3.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鼓励农民参与退耕还林工作,通过给予补贴、贷款优惠等经济措施,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同时,建立健全退耕还林项目绩效评价机制,及时对退耕还林项目的效益进行评估,鼓励优质项目的开展。

4. 推动产业升级。

通过发展退耕还林项目,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等新型农业经营方式,实现农村产业的升级和增收。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业企业。

5. 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加大对非法采矿、乱占耕地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6. 加强组织领导和推进力度。

乡镇政府要加强对退耕还林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

成立专门的退耕还林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工作会议,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

三、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1. 2024年1月-3月,组织制定乡镇退耕还林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和目标。

同时,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农民对退耕还林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度。

2. 2024年4月-6月,加强资源调查和开展土地规划工作,确保退耕还林项目顺利开展。

新一轮退耕还林问题与对策

新一轮退耕还林问题与对策

新一轮退耕还林问题与对策新一轮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已被列入国家重点督查项目之一。

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实施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较快增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增加森林资源、提高生态质量、构筑南方重要生态屏障、实现林业双增目标的有效途径[1]。

各地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谋划,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工程建设。

为确保全市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按时保質完成,赣州市制定了每周一调度、每月一通报、每季一督办的政策,对任务县(区)落实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督导、通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 赣州市退耕还林基本情况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东接福建、南临广东、西靠湖南、临近港澳,总面积39 379.64 km2,占江西省总面积的23.60%,森林覆盖率达76.23%。

自2002年实施第一轮退耕还林以来,林地面积大幅增加,林地固土、涵养水源能力进一步增强[2],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面积,生态环境得到明显修复。

同时,退耕农户收入大幅增长,如赣县区结合当地农民种植丛生竹的经验、依托附近长年收购丛生竹的赣州华劲纸业有限公司,将符合条件的退耕用地改种丛生竹,使得退耕农户每年纯收入达36 750 元/hm2。

退耕还林既绿了山,又富了民,可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发展的双赢局面。

因此,实施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改善[3]及增加农民收入等具有重大意义。

xxxx年赣州市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为1 464.67 hm2,占江西省总任务(2 000 hm2)的73.23%,主要涉及南康、崇义、信丰、安远、寻乌、宁都、兴国7个县(区)的94个乡镇、 2 090个小班、6 855个农户、735户贫困户。

由于新一轮退耕还林对用地要求较高,且赣州市境内符合条件的用地较少,因此赣州市新一轮退耕还林表现出点多、面广、难度大的特点。

2 新一轮退耕还林特点2.1 对退耕农户、林种要求低新一轮退耕还林坚持统一标准、农民自愿、政府助推、自我发展的原则,突出农民自愿退不退耕,栽植什么树种由农民自主决定,强调退耕还林以农民为主、政府为辅的思想。

退耕还林工作计划

退耕还林工作计划

退耕还林工作计划1. 背景介绍退耕还林是指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将农田还原为林地的一项工作。

这一政策旨在保护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平衡,同时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退耕还林工作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工作目标本工作计划的目标是在指定时间内完成退耕还林任务,确保农田有序退耕,恢复成林地。

具体目标如下:•退耕面积: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完成指定的退耕面积。

•林地建设:根据退耕面积,进行相应的林地建设,包括种植树木、修建防护设施等。

•农民收入:通过退耕还林工作,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发展。

3. 工作步骤3.1 制定工作计划•成立工作小组:由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工作小组,负责制定退耕还林的工作计划。

•调查评估:对退耕还林的可行性进行调查评估,确定退耕面积和林地建设方案。

•制定工作计划: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退耕时间表、林地建设方案等。

3.2 组织实施•宣传教育: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教育,向农民普及退耕还林政策的重要性和好处,争取农民的支持和配合。

•退耕工作:按照工作计划,组织农民进行退耕工作,确保退耕面积的完成。

•林地建设:根据工作计划,组织农民进行林地建设,包括栽种树木、修建防护设施等。

3.3 监督检查•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退耕还林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检查内容:检查退耕面积的完成情况,林地建设的质量和进度等。

•处理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3.4 资金保障•资金筹措:根据工作计划,制定资金筹措方案,确保退耕还林工作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

•资金使用:合理使用资金,确保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工作预期成果通过本工作计划的实施,预期将达到以下成果:•完成退耕面积:按照工作计划,完成指定的退耕面积。

•林地建设:根据退耕面积,进行相应的林地建设,确保林地的质量和数量。

•农民收入增加:通过退耕还林工作,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发展。

退耕归林、土地重耕方案

退耕归林、土地重耕方案

退耕归林、土地重耕方案背景退耕归林政策是指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减缓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进程,将部分农田恢复为森林资源。

土地重耕是指在退耕归林后,对剩余的耕地进行合理利用,提高农田产能。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退耕归林和土地重耕,实现以下目标:1. 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2. 减缓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进程。

3. 提高农田产能,保障粮食安全。

4. 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方案退耕归林和土地重耕方案的具体步骤如下:退耕归林1. 制定退耕归林规划,确定退耕面积和退耕时间表。

2. 积极宣传政策,争取农民的支持和参与。

3. 对退耕的农田进行地力恢复和植被恢复,确保退耕后的土地能够快速恢复生态功能。

4. 加强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退耕归林工作。

土地重耕1. 对剩余的耕地进行土地质量评估,确定不适合耕种的土地面积。

2. 鼓励农民采用科学种植技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推广合理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灌溉效率。

4. 加强农田管理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耕作技能。

5. 加强农产品市场开发,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增加收入。

实施1. 政府部门应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和时间表。

2. 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加大资金投入,支持退耕归林和土地重耕工作。

4. 加强宣传,增加农民对退耕归林和土地重耕的理解和参与度。

结论退耕归林和土地重耕方案是保护生态环境、减缓土地退化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部门应加大支持力度,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并不断优化和调整方案,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退耕还林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退耕还林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退耕还林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首先,退耕还林工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水源保护区的水质得到了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数量也有所增加。

此外,通过退耕还林,还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了他们的收入状况。

然而,退耕还林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政策执行不严格,一些地区的耕地转为林地后并没有得到充分保护,导致一些农民又将其改为耕地,造成资源浪费。

其次,一些农民缺乏关于林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无法有效管理退耕还林后的林地,造成一些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此外,一些地区退耕还林工作的宣传不到位,农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的认知度不高,导致他们对这项工作的参与度较低。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制定以下的工作计划:1.加强政策执行力度。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退耕还林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每个农民都充分了解政策的内容和意义。

同时,加强对退耕还林项目的监督,确保耕地转为林地后得到有效保护。

2.加强农民培训。

通过组织专业人才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林业管理水平,增加他们对退耕还林工作的信心和参与度。

培训内容包括林木种植技术、森林病虫害防治、林地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3.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宣传手段,向农民广泛宣传退耕还林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成功案例的现场观摩活动,让农民亲眼见证退耕还林后的生态环境变化和经济效益。

4.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

退耕还林工作需要涉及到土地管理、林业、环保等多个部门,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推进,各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

总之,退耕还林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既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

通过加强政策执行、培训农民、加大宣传力度和加强合作,我们相信退耕还林工作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我们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方案

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方案

岷县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与范围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东经103°41′29″—104°59′23″,北纬34°07′34″—34°45′45″之间,西北与临潭、卓尼、迭部三县相邻;东北和漳县、武山接壤;东南与宕昌、礼县毗邻,地处甘南高原东缘与陇中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区,在甘肃地理单元上划归甘肃洮岷区。

全县总面积3573.6km2。

(2)地质、地貌岷县在地质构造上属西秦岭地槽褶皱系的北秦岭海西褶皱带,经历了中生代的雁山运动隆起和新时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上升,方形成今日地貌格局。

其岩性以上古生代的海陆交汇相互层的灰岩、砂岩、泥岩等为主,岷峨山、摩折梁及闾井乡下草地出露的花岗岩类,为印支运动的侵入岩,黄土层以洮河流域较为深厚。

岷县境内北秦岭山地横贯全县,构成山丘重叠沟脉纵横的地势,海拔在2040—3934m之间,地形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起伏较缓,东西狭长,最宽处120km,南北最窄处15km。

境内山多川少,山地坡度在15--45°之间,若以狭义的陇南山地(即洮河以东和渭河以南的西秦岭山地)作为划分依据,则有两个地貌区。

西部洮河流域山原区:在班哈山以西多高山环绕,如达拉梁、木寨岭、岭罗山等,均系海拔3000m以上山地。

其中达拉梁主峰海拔3872m,遮面崖上的通天柱为最高点,海拔3934m。

地貌属高原形态,地表切割较小,相对高差在747—934m之间,山地上生长林木较多。

洮河河谷沿岸宽而浅,上迭马以下是洮河切割形成的川台地,为优良的农耕地带。

东部渭河、西汉水流域山地区:在吊沟梁班哈山一线以东的岷峨山、摩折梁均超过海拔3000m以上,马坞乡的油房庄海拔为2040m,为全县最低点,其余地区在海拔2200—3000m之间。

本区气候高寒阴湿,山地阴坡分布森林,一些河谷和平坦开阔地,可种青稞、油籽、燕麦等及一些牧草耐寒作物,草场面积较大,且水草丰茂规划为全县发展畜牧业的主要地区。

乡镇退耕还林实施方案模版(二篇)

乡镇退耕还林实施方案模版(二篇)

乡镇退耕还林实施方案模版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细则》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同意,决定在全镇开展退耕还林工作。

为做好此项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以建设“富裕、生态、文明、美丽新”为目标,结合自然资源实际,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集中打造山区生态旅游区和中部特色种植养殖区。

创新工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集中力量开展退耕还林。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筹兼顾的原则;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果为主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我镇计划自___年开始利用3—___年的时间全力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

打造山区林果生产特色镇和生态旅游镇。

计划按地势相对集中实施“退耕还林”不少于___亩。

___年先行选择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村进行试点,实施“退耕还林”不少于___亩。

二、建设模式一是资金扶持,政府对“退耕还林”工程实行补助。

对新种植连片不少于十亩的经济林,每亩补助___元(县、镇分别补助___元)。

二是信贷支持,以“村级信用联盟”的运作形式,对“退耕还林”农户(公司)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享受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政策。

三是技术指导,“退耕还林”区域按每___亩公开选聘一名林果技术员,镇财政每年给予一定资金补助。

从县林业部门聘请一名林果科技顾问,负责“退耕还林”工程的规划建设和技术指导。

四是设施配套,坚持基础设施优先向“退耕还林”区域配套,整合水利、交通、农业、国土、林业、供电等部门资源,集中投向“退耕还林”区域,切实解决果树浇水、用电、运输等问题。

三、工作步骤(一)全面准备阶段(___年___月至___年___月)1、全面调查摸底。

对我镇平整耕地、山坡地、园地荒山、荒沟、荒坡、荒滩、村内空闲地进行全面摸底,根据土地情况拟定规划方案。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方案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方案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方案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退耕还林工作成为国家推动防沙治沙、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2020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方案,明确了退耕还林的总体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

本文将对该方案进行详细解读。

一、总体目标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完成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水源涵养林和防护林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的退耕还林任务,退耕还林面积不少于2000万亩。

二、工作重点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方案的工作重点包括:1. 加强区域规划。

各地应加强对退耕还林的区域规划,制定明确的计划和政策,明确退耕还林的对象、方式和时间。

同时,应加强对退耕还林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估,制定科学的退耕还林方案。

2. 强化生态保护。

退耕还林工作应以生态保护为主要目标。

各地应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建立生态保护机制和法制保障体系。

3. 加强科技支撑。

应加强科技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探索新型退耕还林模式,提高退耕还林的技术水平和效率。

4. 增加实施力度。

各地应增加退耕还林的投入,加强对退耕还林的宣传和推广,形成全民退耕还林的良好氛围。

三、实施步骤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方案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1. 制定退耕还林计划。

各地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退耕还林计划。

计划应包括退耕还林的面积、时间、方式、目标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内容。

2. 进行生态环境评估。

应加强对退耕还林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估,科学制定退耕还林方案,确保退耕还林工作能够真正起到生态保护、治理沙漠化、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的效果。

3. 确定工程模式。

根据退耕还林的具体情况,确定退耕还林的工程模式,包括种植林木、草本植被、复壤工程等。

4. 加强资金保障。

各级财政应加大对退耕还林的投入力度,确保退耕还林工作有足够的资金保障。

5. 提高宣传力度。

加强对退耕还林工作的宣传和推广,发挥媒体的作用,营造全民关注退耕还林的氛围,提高退耕还林工作的社会认同度。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等问题严重威胁到国家和人民的生活。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政府决定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二、项目目标1.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质量。

2.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3.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4.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三、项目范围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涉及全国范围内具备条件的耕地,重点区域包括:1.沙化土地。

2.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3.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4.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四、项目内容1.退耕还林(1)树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生的乔木、灌木树种。

(2)造林模式:采取乔灌结合、针阔叶混交等模式,提高造林成活率。

(3)造林密度:根据树种生长特点、土壤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造林密度。

(4)抚育管理:加强新造林地抚育管理,确保造林成效。

2.退耕还草(1)草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生的草本植物。

(2)草地建设:采取人工种植、飞播、草地改良等方式,提高草地质量。

(3)草地管理:加强草地管理,防止过度放牧,确保草地生态平衡。

五、项目实施步骤1.调查评估:对项目区进行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调查评估。

2.规划设计: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3.宣传发动: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

4.实施造林:按照设计方案,组织农民进行造林、种草。

5.抚育管理:加强新造林地、草地的抚育管理,确保项目成效。

6.检查验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确保项目质量。

六、项目保障措施1.政策保障:制定相关政策,明确项目任务、资金来源、补偿标准等。

2.资金保障:确保项目资金足额到位,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技术保障: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造林种草技能。

4.组织保障:建立健全项目组织管理体系,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5.监督保障:加强项目监督,确保项目质量。

新一轮退耕还林检查验收办法

新一轮退耕还林检查验收办法

附件新一轮退耕地还林检查验收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新一轮退耕地还林的监督和管理,全面掌握和客观分析评价其建设情况,确保建设质量和成效,并为兑现政策补助和加强管理提供依据,根据《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发改西部〔2014〕1772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计划安排的新一轮退耕地还林的检查验收。

第三条检查验收工作实行县级、省级和国家级三级检查验收制度, 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一部署、分级负责。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在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的退耕地还林范围基础上,负责对本区域各年度任务面积在国家计划下达的第二年和第四年,按照本办法开展县级检查验收。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区域各年度任务面积在国家计划下达的第三年,按照本办法开展省级检查验收。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负责对全国各年度任务面积在国家计划下达的第五年,按照本办法开展国家级检查验收。

第四条县级检查验收结果应在村级进行公示,并作为兑现国家政策补助资金的依据。

省级、国家级检查验收结果进行通报,并作为以后年度任务计划调控、加强管理的依据。

第五条检查验收主要内容(一)退耕地还林第二年和第三年检查验收主要内容1.退耕地还林面积核实情况。

2.退耕地还林面积合格情况。

3.管理情况。

(二)退耕地还林第四年和第五年检查验收主要内容1.退耕地还林面积保存情况。

2.退耕地还林面积成林情况。

3.管理情况。

第六条检查验收工作需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

承担省级和国家级检查验收任务的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技术条件、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

第二章技术标准第七条规范性引用文件(一)《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发改西部〔2014〕1772号)。

(二)《关于印发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严重沙化耕地界定标准和省级实施方案编制提纲的通知》(林退发〔2014〕181号)。

(三)《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年度检查验收办法》(林退发〔2009〕294号)。

(四)《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还林阶段验收办法》(林退发〔2011〕3号)。

退耕还林工作计划范文最新

退耕还林工作计划范文最新

退耕还林工作计划范文最新一、项目背景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特别是农村地区的退耕还林工作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工作任务。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耕地不断减少,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合理,导致了大量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农田的生产力和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

因此,进行退耕还林工作已成为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工作目标1. 建立健全的退耕还林政策和制度体系,提高农民工的参与积极性和自愿性。

2. 加强对退耕还林工作的技术指导和支持,提高种植技术水平,保障林木的成活率。

3. 着力解决退耕还林工作的资金、技术和管理问题,扶持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升。

4. 有效监测评估退耕还林工作的成效,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切实保障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内容1. 制定健全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和管理权限,并建立相关补偿政策和长效激励机制,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自愿性。

2. 加强对退耕还林工作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建立健全的技术培训和示范基地,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和保障林木的成活率。

3.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优化退耕还林项目的资金流转方式,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扶持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升。

4. 加强对退耕还林工作的监测评估力度,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估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切实保障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四、项目实施步骤1. 组织开展相关调研和论证工作,明确退耕还林项目的地理位置和面积,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

2. 制定具体的退耕还林方案和实施计划,明确项目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制定项目的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

3. 加强对项目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自愿性,扩大项目的影响力和社会效应。

4. 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和支持措施,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好的成效。

五、项目预期成果1. 构建健全的退耕还林政策和制度体系,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自愿性。

退耕归林、土地重耕方案

退耕归林、土地重耕方案

退耕归林、土地重耕方案1. 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耕地被征用,造成了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我国政府提出了退耕归林、土地重耕的生态修复政策。

本方案旨在阐述退耕归林、土地重耕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步骤,以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目标与原则2.1 目标- 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2.2 原则- 生态优先,兼顾经济效益;-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农民自愿,积极参与;- 因地制宜,科学实施。

3. 实施范围与对象3.1 实施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退耕归林、土地重耕项目。

重点支持生态环境脆弱、耕地质量低下、农业产出效益低的地块。

3.2 实施对象- 退耕农户;-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 农业企业;- 林业企业;- 政府相关部门。

4. 政策措施4.1 退耕归林政策- 对符合条件的退耕农户给予经济补偿;- 鼓励退耕农户参与林业生产,发展林下经济;- 提供技术培训和政策支持,帮助退耕农户转型。

4.2 土地重耕政策- 对退耕土地进行土壤改良和治理,提高土地质量;- 引导农民种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农作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产出效益。

5. 实施步骤5.1 调查评估- 对拟退耕土地进行调查评估,确定退耕范围和面积;- 对退耕农户进行意愿调查,了解农户退耕意愿和需求。

5.2 政策宣传与培训- 开展政策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对退耕归林、土地重耕政策的认识;- 组织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掌握林业生产和土地重耕的技术。

5.3 补偿与激励- 制定经济补偿标准,对符合条件的退耕农户进行补偿;- 提供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退耕归林、土地重耕项目。

5.4 实施与监督- 签订退耕合同,明确退耕责任和义务;- 加强对退耕归林、土地重耕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退耕还林草监测调查方案

退耕还林草监测调查方案

○T退耕还林(草)监测调查方案(2015年年报和2016年定期报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制定2015年10月本调查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本制度由国家统计局负责解释。

目录一、总说明 (1)二、调查表目录 (3)三、退耕还林(草)监测补充调查表 (4)1.退耕还林(草)完成情况调查表 (4)2.退耕还林(草)县基本情况统计表 (8)四、退耕还林(草)监测补充调查表指标解释 (9)一、总说明(一)调查目的为全面、准确、及时了解退耕农户收入、支出、生产与生活状况,客观监测退耕还林(草)工程运行对退耕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退耕户生产生活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草)政策,促进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007年,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林业局、农业部、财政部、监察部决定联合开展全国退耕还林(草)监测调查。

(二)调查对象退耕还林(草)监测调查对象为退耕县和退耕户。

退耕县指所有参加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县(区、市)。

退耕户指参加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将不适合农耕的土地转为林地和草地的户。

退耕户的调查在分省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网点上开展,即调查对象为分省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覆盖的退耕县中的退耕户。

(三)调查内容退耕还林(草)监测调查内容包括:退耕户现金和实物收支情况、住户成员及劳动力从业情况、住房和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退耕还林(草)工程完成情况、退耕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地类地块调查落实工作方案
根据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地类地块调查落实工作的通知》(X政办发电〔201X〕36号)要求,为圆满完成我市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地类地块调查落实工作任务,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把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不适宜耕种的耕地还林还草,是从源头防治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固碳增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是丘陵山区农村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有效途径,对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开展地类地块调查是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的基础工作,目的是为《X省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编报提供基础资料。

二、基本原则
根据上级要求,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地类地块调查落实工作在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办法实施,具体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农民自愿,政府引导。

退与不退、还林还是还草,以及林种、树种、草种选择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要加强政策、规划引导,依靠科技进步,提供技术服务,切忌搞“一刀切”和强推强退。

二是坚持尊重规律,因地制宜。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不再限定还生态林与经济林比例,要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重在增加植被盖度。

注重选择干鲜果、药用、油用等经济价值高的树种、草种。

三是坚持严格范围,稳步推进。

要在拟定的地类范围内,落实拟退耕还林还草到户、到地块。

三、调查内容
(一)201X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中25度以上陡坡耕地未栽树种草面积。

此类地要以国土局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中确定的陡坡耕地基础数据为依据,调查落实已栽树种草和未栽树种草面积,并由林业局、畜牧局确认,确定退耕还林还草规模需求。

(二)201X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中25度以上陡坡耕地已栽树种草面积(上一轮国家退耕地还林工程暂停后,20XX年以来已栽树种草的)。

此类地要以国土局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中确定的陡坡耕地基础数据为依据,调查落实已栽树种草和未栽树种草面积,并由林业局、畜牧局确认,确定退耕还林还草规模需求。

(三)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中25度以上陡坡梯田。

要在充分调查并解决好当地群众生计的基础上,兼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需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以年度土地变更成果确定的陡坡梯田为依据,调查落实已栽树种草和未栽树种草面积,确定退耕还林还草规模需求。

(四)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外25度以上实际陡坡耕地(不在册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规模需求。

(五)采煤沉陷区、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区不适宜继续耕种及整村移民搬迁后腾退出来的和汾河一级支流源头汇水区的15—25度非基本农田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规模需求。

(一)(二)地类是当前调查落实和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的重点地类;(三)地类是计划下一步安排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地类;(四)(五)地类是根据国家要求,《X省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编报需求,通过争取国家支持后再行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地类。

四、工作计划
调查时间为8月15日--10月31日,具体安排如下:
(一)前期准备。

8月15日--8月28日,编制工作方案,召开启动暨培训会议;收集整理数据图表,确定调查地点范围,安排调查日程;开展市、乡(镇)两级调查技术培训。

(二)外业调查。

8月29日--10月15日,组织开展全市外业调查,落实各地类调查项目和群众意愿。

(三)数据汇总。

10月16日--10月28日,汇总调查图表数据,建立电子档案和文本档案,完成调查报告。

(四)成果上报。

10月29日--10月31日,领导组办公室组织会审,形成正式调查报告上报。

五、工作分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