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作品论文舞剧作品鉴赏论文

合集下载

关于现代舞剧《九歌》的赏析研究

关于现代舞剧《九歌》的赏析研究

关于现代舞剧《九歌》的赏析研究根据屈原的长篇抒情诗《九歌》改编的大型现代舞剧《九歌》是一台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的作品。

其演员阵容强大,精湛的演技,优美的舞姿,华丽的服装和高科技的舞美效果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享受。

通过对它的赏析和研究,我认为该剧主要体现了意象的美、情境的美、人性的美。

首先我想说它表现出来的意象美。

因为该剧以湖北江陵县境内的一条名叫“玉带河”的河流为地理背景,主要叙述了楚国大夫屈原率领楚国大军奋勇抗击入侵楚国的敌军,最后全军覆没,屈原也自沉汨罗江,但屈原留下的爱国情怀却永远激励着后世子孙的故事。

当剧中出现这条河流时,我们脑海里会立即出现玉带河、屈原、《九歌》这三个关键词。

整个故事与意象之间所构成的一种氛围,营造了意象本身的那种独特的美感。

同时也创造了特定的意境,从而展示出了一种富有浪漫气息的艺术风格。

我想通过这个意象——汨罗江水及两岸的万物——清幽、哀婉、热烈、高亢这些鲜明的意象来解读整部作品。

所谓清幽是指江上的行船、渔夫、村妇、水鸟、莲叶、小舟等。

我们都知道屈原的作品大多是与悲愁的氛围相联系的,可以说“山鬼”和“九歌”这两部作品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学意象,而且由于屈原的《九歌》的影响,整个故事已经带上了一点神秘色彩。

因此在这部作品中当一切的氛围都笼罩在清幽、哀婉、热烈、高亢的情绪中时,更加突出了故事的凄凉、壮烈的气氛。

这样就充分体现了诗人爱国爱民的伟大情怀。

我们又可以看到水上的莲花、花瓣像玉一样洁白、晶莹透亮。

另外,在热烈、高亢中也夹杂着清幽,一切的一切似乎都预示着屈原英雄末路的结局,也预示了他所献身的事业必然会失败的结局。

这正是屈原的清幽和冷静地面对困难的坚强不屈的精神。

正是这些意象烘托出了悲剧性的氛围,并从侧面反映了屈原的不朽功绩,更突出了屈原思想的深度,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手法。

,真实地展现出屈原坎坷曲折的命运和崇高的爱国情操。

当整个故事完美落幕的时候,大家还记得屈原自沉汨罗江时站的位置吗?我想你肯定也忘不了,因为它是作者安排屈原站的位置。

关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精选范文3篇)

关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精选范文3篇)

关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精选范文3篇)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3篇第1篇: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舞剧《红色娘子军》观后感在几个星期前的中外舞蹈赏析课上,我们欣赏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这部六场的芭蕾舞剧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后来我才知道,《红色娘子军》是我国第一部民族芭蕾舞剧作品,以此为标志,中国芭蕾舞真正迈开了创建民族风格进程的一步。

《红色娘子军》诞生于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六十年代,那时正是新中国红色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

当时的我国在文化艺术生活方面受苏联影响很深,这正给了我国芭蕾舞发展以绝好的机会。

我国芭蕾舞按照周总理指示“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进行改革的首次尝试,就是这部《红色娘子军》,它在新中国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在文革中还曾被当作“八个样板戏”之一而风靡一时。

《红色娘子军》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就是第二场刚开始娘子军连队操练时的场景。

刚开始是人民群众的集体舞蹈,之后舞台上响起的旋律是令人熟悉的《娘子军连歌》。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爹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听到这熟悉的旋律,不禁激动了起来。

随后娘子军连队登场,乐曲也从齐唱变成了乐队的激昂演奏。

之后是娘子军连队的连长的独舞,飘逸的舞步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娘子军操练的舞步将传统芭蕾舞和军队训练时的各种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芭蕾舞的柔,又有战士的刚。

之后一众男演员的五寸舞刀表演则表现出了男演员独有的阳刚之气。

最后男演员和娘子军连队共同起舞,表现了人民群众对于娘子军连队建立的无比欢快的情绪。

常青怒视群匪和英勇就义的场景也十分深刻。

常青刚刚被敌人抓住时,只见电闪雷鸣,整个场景磅礴有力,演员的表情十分投入,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本场景充分体现了舞台布景、灯光、演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常青就义的场景把全剧推向了最后的高潮,只见常青一脸大义凛然的表情,与敌匪进行了最后的斗争,这里的舞蹈也十分有力度,最终常青被敌匪们团团围住,音乐也直转急下,《国际歌》的旋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里的引用,从听觉上呈现出一种悲壮的气氛。

舞剧雷雨赏析2000字

舞剧雷雨赏析2000字

舞剧雷雨赏析2000字《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性作品,将中国话剧推向了巅峰。

自从它问世之后,不断被后人演绎和重新解读。

电影、电视剧、沪剧、京剧等版本的雷雨相继通过各自的艺术形式对原著进行着或传统或现代的解读。

笔者就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歌剧和舞剧《雷雨》进行研究,试图探析两者对经典原著的解读。

曹禺对《雷雨》曾明确表示过:我写的是一首诗,一首叙事诗。

这诗不一定是美丽的,但必须给读诗的一个不断新的感觉。

在《雷雨·序》中,曹禺再次表示:保留“序幕”和“尾声”的用意,是让观众在看完戏之后,心中还留有“诗样的情怀”,使“观众的情绪人于更宽阔的沉思的海。

”可见,诗意是曹禺创作的有意追求,或者说是审美目标。

而诗的本质在于抒情,歌剧和舞剧作为长于抒情的戏剧形式用各自的艺术手段能够把作者内心潜在的强烈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也能引起观众情感共鸣,所以歌剧和舞剧对充满诗意的作品能够自如的驾驭。

歌剧《雷雨》用音乐用歌唱重新诠释了雷雨,舞剧《雷和雨》从舞蹈用肢体语言赋予了雷雨新的张力和生命力。

歌剧舞剧《雷雨》的改编都沿袭了原著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

但由于这两种戏剧形式拙于叙事的特点,把原著中鲁大海和鲁贵两个人物省去,通过集中表现矛盾冲突最激烈的人物关系,揭示了人性的挣扎和内心的纠结。

蘩漪与周萍,四凤与周萍,四凤与周冲,蘩漪与侍萍,繁漪与周朴园等,错综的人物关系和激烈的矛盾冲突,都通过繁漪为线索展开进行。

将六个人物性格上的两面性在情节和时间的展开中交叉重叠,让他们复杂多变的性格发生冲突与碰撞,并闪耀出戏剧性的火花。

而在这其中,又着意寻找他们在情感宣泄方面的戏剧性支撑点,让它们互相扭曲,彼此缠绕,形成一个又一个的情感纠葛,营造出让人物抒发激情,咏叹人生与命运的场面。

曹禺曾写道:繁漪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

歌剧舞剧雷雨的改编都是抓住了繁漪的雷雨性格,在此基础上塑造人物,使每个与繁漪有关系的人物都性格化,突出了深化了主题。

2021舞蹈鉴赏论文(优选8篇)范文1

2021舞蹈鉴赏论文(优选8篇)范文1

2021舞蹈鉴赏论文(优选8篇)范文 舞蹈从人类发源起,伴随着人类的日常生活,它就担负起了传意、说明、抒发还有表达自我等功能,以期达到和神明交流,和自然沟通,和他人互动的目的。

下面是舞蹈鉴赏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舞蹈鉴赏论文第一篇:中国古典舞来源和流派探析 摘要:中国古典舞是凝聚传统文化审美意象的舞蹈样式,泱泱华夏民族自远古走来, 历经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 锻造出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国古典舞作为一支多彩绚丽的文明之花, 始终在文化自信与自强的浪潮中迎风绽放。

不同的学术思想, 不同的训练体系以及不同的代表作品, 不仅形成了重彩纷呈的诸多流派, 也为当下中国古典舞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传统文化; 审美追求; 肢体语言; 舞蹈,是一门以人的肢体作为基础传播媒介, 凭借视听融合的表现方式进行传情达意的艺术形式。

在我国古代诗歌理论《毛诗序》中, 曾对舞蹈进行了如下描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 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

”这充分说明了在语言和歌唱艺术之外, 手舞足蹈是人类抒情达意的高级形式。

为此, 人们常说舞蹈是肢体的语言艺术, 也是具有特殊美学属性的语言, 即“body language”, 身体的语言。

一、且看中国古典舞之源 中国古典舞,顾名思义, 它既是古代之经典, 又是长期流传至今且具有典范意义的优秀舞种, 更是凝聚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意象的舞蹈样式。

泱泱华夏民族自远古走来, 历经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与锤炼, 锻造出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国古典舞作为一支多彩绚丽的艺术之花, 始终绽放在这块优秀文化的沃土上。

在原始部落族群中,那些非理性的顺拐动作, 肢体链接中的歇斯底里形成了狰狞而神秘的艺术基调;姬姓族人的崛起谱写出了八佾典仪之华章, 治礼作乐、乐舞治世的初衷客观助推了华夏民族乐舞时代的发轫;汉大帝国的兴盛, 在“翘袖折腰”“踏盘踏鼓”“鱼龙百戏”中镌刻着速度与力量, 奔放与豪迈的美学烙印;在西域文化的交融与渗透中, 唐人们争先恐后的佩月刀、着胡服、舞胡旋, 掀起了“胡风”之热潮, 皇族玄宗更是将《霓裳羽衣曲》《秋风高》《小破阵乐》等大批艺术作品推向文化风尚的高潮。

中国古典舞论文精选6篇最新舞蹈论文艺术论文

中国古典舞论文精选6篇最新舞蹈论文艺术论文

中国古典舞论文精选6篇最新舞蹈论文艺术论文中国古典舞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舞蹈形式,凝结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中国古典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下面将为大家介绍6篇最新的舞蹈论文,探讨中国古典舞的艺术魅力以及其演变过程。

1. 《中国古典舞中的身体表现形式》该论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舞中的身体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舞者的姿势、动作以及舞蹈技巧对古典舞艺术的重要性。

论文提出了通过塑造舞者身体图像,达到情感与意境的表达,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古典舞的独特魅力。

2. 《大唐古典舞的传承与创新》该论文通过对大唐古典舞的传承与创新进行研究,探讨了古典舞在大唐时期的盛行情况以及其在现代的发展和变化。

论文指出,古典舞在传承中保留了古代的经典元素,同时注入了现代化的舞蹈元素,使其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3. 《中国古典舞的服饰与化妆艺术》该论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舞的服饰与化妆艺术进行研究,分析了古典舞中服饰和化妆的设计原则和表现手法。

论文指出,服饰和化妆在古典舞中起到了突出舞者形象、凸显角色性格以及营造氛围的重要作用,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幅美丽的艺术画面。

4. 《中国古典舞音乐的美学特征》该论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舞音乐的美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音乐与舞蹈的紧密关系以及音乐在古典舞中的独特表现方式。

论文指出,音乐通过旋律、节奏和情感的融合,为古典舞注入了生命力和情感,使观众在欣赏古典舞的同时能够获得美的享受。

5. 《中国古典舞剧的叙事与情感表达》该论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舞剧的叙事与情感表达进行研究,分析了古典舞剧中故事情节的构建和情感表达的手法。

论文指出,中国古典舞剧通过舞蹈的形式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使观众在观看舞剧的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人物的悲欢离合,增强了舞剧的艺术感染力。

6. 《中国古典舞的国际传播与交流》该论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舞的国际传播与交流进行研究,探讨了中国古典舞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地位。

舞蹈剧目论文范文范例(热门10篇)

舞蹈剧目论文范文范例(热门10篇)

舞蹈剧目论文范文范例(热门10篇)最初选择“舞蹈教育”作为研究方向,是基于对本专业的兴趣,而最后对“生态式舞蹈教育培养”的选题确定,却是受到滕守尧先生的生态式艺术教育的影响。

“生态”一词是目前世界上的热门话题,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地球生态保护,二是文化生态保护。

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警钟一次次敲响,人们开始意识到如果再不保护我们的物质家园与精神家园,最终它们将离我们远去直至消失。

根据滕守尧先生的论述,生态式艺术教育一改各种知识之间失衡的状态,将各门艺术看做为一个整体,即“艺术”。

在这个整体之中,每一种知识元素通过模仿自然界生态系统,进行碰撞、融合,产生出新的知识结构作用于人类,使人得到可持续性的全面发展。

所以,我们说生态式艺术教育是一种整体性、开放性的实施型教育理念。

生态式舞蹈教育是目前普及型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的补充,因此“生态式舞蹈教育”就应是在舞蹈技术学习基础上,囊括各门艺术文化及知识的认识,和对艺术作品评价能力的一种教学。

它打破了舞蹈与其他艺术学科之间高耸的围墙,使舞蹈与他们相互产生碰撞,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艺术教学生态系统,它包括师生、内容、方法,以及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氛围。

生态式舞蹈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具备舞蹈艺术知识与技能,同时又兼备综合艺术能力的普及型舞蹈教师,或舞蹈传授者。

笔者认为生态式艺术教育那种试图从“生态式综合”来揭示艺术教育,与造就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艺术人才独特视角,能够使普及型舞蹈教育与现今社会就业需求更加有效接轨。

此外,还期盼通过对生态式舞蹈教育的研究,并将其与当前普及型舞蹈人才教育模式合理地综合,能够弥补西南地区普及型舞蹈教育中的不足,甚至有可能产生一些创新和突破。

近年来,中国的艺术教育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

20xx年 1 月,《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xx〕1 号)明确提出,要大力增加中小学,及高校艺术课程课时总量,将艺术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并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

国标舞舞剧长恨歌赏析

国标舞舞剧长恨歌赏析

国标舞舞剧长恨歌赏析国标舞舞剧《长恨歌》赏析。

国标舞是一种结合了舞蹈和舞剧元素的舞蹈形式,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舞蹈的特点,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

而《长恨歌》作为一部国标舞舞剧,更是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与舞蹈艺术完美结合,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长恨歌》是一部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为蓝本的舞剧作品。

该作品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背景,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现了唐代宫廷的繁华和荒诞,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恨情仇。

舞剧以唐代宫廷的故事为主线,通过舞蹈、音乐、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展现了唐代宫廷的繁华与荒诞,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恨情仇,将中国古典文学与舞蹈艺术完美结合。

首先,从舞蹈的角度来看,《长恨歌》采用了国标舞这一独特的舞蹈形式,舞蹈动作优美、大气,舞者的身姿曼妙、舞姿优雅,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典舞蹈的魅力。

在舞剧中,舞者们通过精湛的舞蹈技巧,将唐代宫廷的繁华与荒诞、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恨情仇展现得淋漓尽致。

舞者们的舞姿优美、舞蹈动作流畅,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同时也通过舞蹈的形式,将故事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从舞台美术的角度来看,《长恨歌》在舞台美术方面也下足了功夫。

舞剧的舞台布景、灯光效果、服装道具等方面都十分考究,将唐代宫廷的繁华与荒诞展现得淋漓尽致。

舞剧中的舞台布景采用了唐代宫廷的建筑风格,通过灯光效果的烘托,将唐代宫廷的繁华气息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舞者们的服装道具也十分考究,通过精美的服装和道具,将唐代宫廷的繁华与荒诞呈现在观众面前。

再次,从音乐的角度来看,《长恨歌》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

舞剧中的音乐采用了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将唐代宫廷的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

音乐中融入了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如琵琶、古筝、二胡等,这些乐器的演奏为舞剧增添了独特的韵味,使整个舞剧更具中国古典文化的特色。

同时,舞剧中的音乐也贴合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音乐的铺陈,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恨情仇展现得淋漓尽致。

舞蹈作品舞剧《朱鹮》赏析论文之欧阳数创编

舞蹈作品舞剧《朱鹮》赏析论文之欧阳数创编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时间:2021.03.02 创作:欧阳数《舞蹈作品赏析》期末考核论文浅析舞剧《朱鹮》的艺术特征学 院: 音乐学院专 业: 音乐学(舞蹈教育)班 级: 2014级4班姓 名:杨骐滔学号:************关键词:朱鹮,艺术特征摘要朱鹮,象征幸福吉祥的美丽珍禽,被称为“吉祥之鸟”。

在很久以前的农耕时代,朱鹮与人类和谐共处,相伴相生。

在人类的记忆深处,朱鹮是一种多情的鸟类,它们矜持、典雅、洁净、高贵,同时也敏感、脆弱和多疑。

那时节,朱鹮与人类是多么亲近友善,多么情意绵绵。

不知自何时起,“吉祥之鸟”渐渐淡出了人类视线。

人类在向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奔跑中,不经意间忽略了朱鹮生存环境的恶化。

野生朱鹮繁衍所必须的蓝天净水和宁静自然的栖息生态,已经变得越来越狭小,越来越险恶了。

仅仅不到100年,野生朱鹮种群便已宣告濒临绝迹。

本文将深入舞剧《朱鹮》的故事去了解在我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前言本文以央视网,星光大剧院,央广网等诸多媒体的阐述以及《大舞台》2016年第Z2期的概述入手,深入探讨舞剧《朱鹮》的艺术特征。

在呈现朱鹮纯美、典雅、洁净、高贵的背后,彰显启示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灵平等和共处的理念,启发对人类与其他生灵和自然环境休戚与共关系的思考--但愿,守望的不只是人类自己的家园,而是共同的美好家园。

一、舞剧《朱鹮》的创作背景“朱鹮戏新藻,徘徊流涧曲” , “因风弄玉水,映日上金堤”,“翩翩起舞兮朱鹭,来泠春塘栖绿树”……象征幸福吉祥的世界珍稀鸟类朱鹮被誉为“吉祥之鸟”、“东方宝石” ,其特有的羽色和秀雅的体态以及起落时的翩翩舞姿,为历代诗人所吟咏赞叹。

朱鹮又称朱鹭、红鹤、朱脸鹮鹭等,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

我国境内曾经有14个省份有其生存记录,但20世纪60至70年代,各地均无再现。

直至1981年夏才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仅残存的7只野生种群。

后经过划建朱鹮保护地和我国科研人员开展人工繁育,现在朱鹮数量已经达到了2000多只。

学士论文-浅谈芭蕾舞剧《吉赛尔》

学士论文-浅谈芭蕾舞剧《吉赛尔》

学士论文-浅谈芭蕾舞剧《吉赛尔》在这篇学士论文中,我们将浅谈经典芭蕾舞剧《吉赛尔》。

《吉赛尔》是法国作曲家阿道夫·亚当于1841年创作的经典芭蕾舞剧,由于其深情的故事情节和精妙的编舞而广受世界舞台的欢迎和赞赏。

《吉赛尔》取材于德国民间传说,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和背叛的悲剧故事。

主要角色吉赛尔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姑娘,她爱上了一个富有的贵族洛塔尔,并且相信他是忠诚的,然而真相是,洛塔尔实际上已经有了一位未婚妻。

当吉赛尔发现了真相时,她陷入了痛苦中,最终因失恋而死去。

而在第二幕中,吉赛尔成为了威尔茨王国的幽灵女王,以复仇的形式折磨那些欺骗和背弃过她的男子。

《吉赛尔》的编舞非常复杂和技巧性高。

整个舞剧中有多个芭蕾舞段,包括独舞、对舞和群舞等形式,每个舞段都要求舞者们具备高超的技巧和流畅的表演能力。

特别是第二幕中的芭蕾舞段,舞者们要通过优雅和动人的舞姿,展现出吉赛尔作为幽灵女王的神秘和邪恶。

同时,舞剧中的舞者还需要通过精确的音乐节奏和控制呼吸,来表达吉赛尔心情的变化和情绪的复杂。

《吉赛尔》作为一部经典芭蕾舞剧,不仅仅在编舞上要求高,对音乐的要求也很严格。

亚当创作的音乐中融入了浪漫主义时期的特点,旋律优美而激情澎湃。

音乐的变化和节奏感使得舞者们能够更好地表达出角色的情感和心情。

此外,《吉赛尔》的舞台设计也是该舞剧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舞台上通常会有一个乡村和宫殿两个不同的场景,从而呈现出故事情节的不同环境。

舞台上的布景、道具和灯光等都要与剧情相呼应,让观众沉浸在舞剧中的环境和氛围中。

芭蕾舞剧《吉赛尔》以其深情的故事情节、精妙的编舞、优美的音乐和精心设计的舞台,成为了世界舞台上的经典之作。

能够欣赏到《吉赛尔》的演出,不仅仅是对芭蕾舞艺术的一次享受,更是对这部舞剧作品的赞赏和认同。

舞剧长恨歌赏析作文

舞剧长恨歌赏析作文

舞剧长恨歌赏析作文
《舞剧长恨歌赏析》
哎呀呀,咱来说说这个舞剧《长恨歌》啊。

我之前去看这舞剧的时候啊,真的是被震撼到了。

一进剧场,那氛围就感觉特别不一样,就好像穿越到了古代似的。

节目一开始,那音乐一响起,那感觉瞬间就来了。

演员们一个个穿着漂亮的古装出场,那动作,那姿态,真的是美极了。

尤其是杨贵妃出场的时候,哇哦,那真的是惊艳全场啊!她穿着华丽的衣服,翩翩起舞,就像一只美丽的蝴蝶。

我记得有一幕,杨贵妃和唐玄宗在一起跳舞,那个场景真的是太甜了。

他们俩的眼神交汇,满满的都是爱意呀,就好像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只有他们俩。

看着他们在舞台上那么恩爱,我都感觉自己要被甜化了。

还有就是那些舞蹈动作,真的是太精彩了。

高难度的跳跃、旋转,还有各种优美的姿势,真的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我就一直在那想,这些演员们得付出多少努力才能跳得这么好啊。

看到最后唐玄宗和杨贵妃分开的那一幕,真的是让人感到特别难过。

看着杨贵妃离去的背影,我都差点哭出来了。

这舞剧真的是把他们的爱情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啊。

出来之后,我还一直在回味呢,真的是太好看了。

这舞剧《长恨歌》绝对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真的值得大家去看一看啊!。

第二届CCTV舞蹈大赛《穿越》鉴赏论文(精选5篇)

第二届CCTV舞蹈大赛《穿越》鉴赏论文(精选5篇)

第二届CCTV舞蹈大赛《穿越》鉴赏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第二届CCTV舞蹈大赛《穿越》鉴赏论文浅谈第二届CCTV舞蹈大赛之《穿越》这学期选修的舞蹈鉴赏实在是让我受益匪浅。

舞蹈一直是我心之向往的艺术,可惜本人眼笨手拙练不成舞蹈。

以前也是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欣赏舞蹈的。

现在却有这么一个好的契机。

感觉上《舞蹈鉴赏》是我的课外艺术扩展的积累和沉淀,因为大学不仅仅是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在心灵上有一个很好的升华。

所以很感谢这门选修课的冯超群老师。

冯老师在播放经典的舞蹈比赛节目的同时穿插来教导我们舞蹈知识,就是他悉心的教导把我们带到舞蹈的艺术殿堂,让我们接触到舞蹈的,感受舞蹈的真谛——“艺术最终目的是要生活在自由的精神境地里,而不仅仅是生活在岁月里。

”我们主要欣赏了第二届CCTV舞蹈大赛里的舞蹈,这真的是精彩纷呈、扣人心弦啊!以下是我对优秀作品之一《穿越》的一些想法。

《穿越》是一个军事题材的当代舞群舞,舞蹈动作快而敏捷,演员们身着迷彩服,表现了军人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尽显武之阳刚,舞之精湛。

整个舞蹈给我们带来一种强烈的热血澎湃、积极向上的感觉,在欣赏这个节目的时候我们都引不住发出阵阵的喝彩声。

本人感觉这个群舞的整体张力是一种对向生命极限挑战精神的。

特别是领舞的那位帅哥——邱辉彻底把我震住了。

吸引我的不光是他帅气的外形,还有他在台上那种全心投入唯我独尊的气势。

一个网友说:邱辉给人的感觉既是男人又是男孩,这就是他吸引人的地方。

还有是在技巧展示环节,那个光头男孩如晴空霹雳般凌空一跃,劈开的双腿犹如闪电划开一道凌厉的弧,几乎刺入我的眼睛。

他面无表情,酷得如同冷血动物,低垂的双眸散发出清冷的寒意,如鹰隼般锐利,如狮虎般威武,那一刻,他不是统帅更像骁将,不是龙首更像独狼。

我爱上那会当凌绝顶的气魄,爱上那碧血洗银枪的豪情,我记住他那招牌式的旋转,更是深深地记住了他的名字——邱辉。

当代舞主要强调现实文化的关照,充分注意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而不是过多地沉溺与自我的艺术宣泄。

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仰永恒(舞蹈鉴赏论文)

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仰永恒(舞蹈鉴赏论文)

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仰永恒——观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有感一、前言起初看到舞蹈鉴赏的结课安排时,我打算写一写之前在《这就是街舞》中看到的《精神病人》这段舞蹈,他风格迥异,蕴含深刻,两名舞者在舞蹈中逐渐模糊身份,分不清谁是病人,谁是医生,最后在一段诡异的笑声中共同“恶化”,但后来一想,我可以借用这个机会去看一看自己从未接触过的舞剧,所以我找到很喜欢的一位舞蹈家,上海舞蹈艺术团首席朱洁静,他连续两年登上春晚,两部作品都优美动人,简单筛选后,我选择了带有红色气息《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舞剧进行学习感受。

二、舞剧介绍《永不消逝的电波》舞剧,是中国首部谍战舞剧,由罗怀臻编剧,韩真、周莉亚导演和编舞,杨帆作曲,2018年8月正式启动了创制。

以李白烈士的真实事迹为素材,“电波”的故事发生在上海解放前夕,讲述了一对革命伉俪潜伏上海,与其他中共地下工作者们不惜生命也要送出宝贵情报的故事。

该剧融入了红色记忆、家国情怀、谍报氛围等元素,体现了革命先烈们对理想和信仰矢志不渝的执著追求,赞颂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

它不仅仅是信念的绽放,更是对人性的诠释。

有这么一群人,战斗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他们有信仰,有力量,有视死如归的勇气;他们又是活生生的人,有家庭,有孩子,有柔软的那一面。

贯穿全剧的“滴滴”电报声,传输的不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红色电波,亦是革命跳动着的的脉搏。

三、舞剧解析在此,我以我的理解来讲述我看到的故事。

全剧时长约两小时,分为上下半场,而故事就从李侠与兰芬夫妻在上海的潜伏生涯开始。

上半场中,主要人物出现,传递情报、互相怀疑,他们彼此小心翼翼地进行着试探。

下半场,角色们的双重身份被逐个揭破,斗争从暗向明,革命志士们不断倒下,而上海也即将迎来解放的光明。

舞剧一开始用一段较为紧迫的音乐渲染了紧张的时局,又通过字幕简单介绍了出场人群的表面身份,最后介绍的是男女主,他们各站在舞台的两边,相互凝视,待灯光暗下又亮起,他们终于聚在一起,共同走入无边的黑暗之中。

红色娘子军舞剧赏析论文

红色娘子军舞剧赏析论文

红色娘子军舞剧赏析论文红色娘子军舞剧赏析论文参与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创作的中芭老团长李承祥回忆:《娘子军》的创意源自周恩来总理一次谈话的启迪。

1963年,北京舞蹈学校实验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团前身)演出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周总理在观看演出中说:“你们可以一边学习排演外国的古典芭蕾舞剧,一边创作一些革命题材的芭蕾剧目。

”“为了适应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可以先编一个外国革命题材的芭蕾舞剧,比如反映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的故事。

”这是周总理对中国芭蕾舞的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即由学习借鉴转入自己独立创作。

1963年底,在舞剧选题的讨论会上,由于故事感人,人物鲜明,《娘子军连歌》家喻户晓,适合发挥芭蕾舞以女性舞蹈为主的艺术特点等原因,与会者一致决定将《红色娘子军》改编为芭蕾舞剧。

事后组成了创作班子,由吴祖强、杜鸣心、戴宏威、施万春、王燕樵担任作曲,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担任编导,马运洪担任舞台美术设计。

大家满怀激情地投身到第一部中国题材的大型芭蕾舞剧的创作中。

对于创作人员来说,首要的是生活。

李承祥回忆,1964年2月,创作班子赴海南岛深入生活,由李承祥任组长,吴祖强、刘庆棠任副组长,成员包括王希贤、蒋祖慧、马运洪、白淑湘、钟润良、王国华、李新盈。

“我们访问了当年的老革命根据地,当时的老赤卫队长给我们讲述了海南人民的英勇斗争事迹,他亲自带我们去看当年开万人大会的红场,访问经常掩护红军的革命老妈妈。

在琼海县,我们见到当年的娘子军战士,听她们讲述当年海南妇女过的悲惨生活。

受压迫最重,反抗性就特别强,当时好多妇女逃出牢笼,找红军要求当女兵。

一篇篇劳动人民的血泪史、一件件触目惊心的实物,使我们对海南人民的过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我们将要表现的英雄人物有了更加浓厚的感情。

”李承祥回忆。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电影原作,梁信的剧本、谢晋的导演艺术、黄准的娘子军连歌以及祝希娟、王心刚、陈强等表演艺术家塑造的鲜明人物形象,为芭蕾舞剧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创作依据。

舞蹈赏析论文

舞蹈赏析论文

河南城建学院结课论文系别:艺术系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刘培培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舞剧《红梅赞》赏析舞蹈就是一种无声的音乐,他在用他特有的肢体语言向人们诉说着情感和故事。

舞蹈是无声的语言,它和音乐一样,是艺术家们思想的展现。

音乐通过声音来传递情感,舞蹈运用肢体来表达思想。

因着这门公选课的缘故,使我对舞蹈歌剧有了新的认识。

在此之前从未真正的关注过。

舞蹈所折射出人情、人性和人生的真谛,展示出它精湛的无穷的艺术魅力。

每一支舞曲响起,每一个舞动,都是一次美的展现,裙裾飘飘绚丽的转身,或摆动,每一次眼神的交流,每一次激情的碰撞,都让观众充分感悟了舞蹈的诱惑;当灯光渐渐熄灭,观众渐渐散去,你可能会感叹美丽的短暂,但那一种被美打动以致征服的感受,却会长久地留在你的心里。

此次就借舞剧《红梅赞》来表述我对歌舞的认识,和对其的赏析。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借着一曲《红梅赞》,舞剧《红梅赞》拉开了帷幕。

开篇,一排由270根铁链组成的帘幕自空中缓缓而下,给人一种异常沉重和压抑的感觉。

伴随着音乐,一幅革命烈士群像的浮雕长卷被投影在铁链上,红绸在上方飘舞,那是烈士们的鲜血。

烈士们用血和热情、意志能够将狱中的痛苦掩盖。

55年前的“11·27”,革命先烈们为重庆解放付出了鲜血和生命。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歌舞团在市文化宫影剧院上演舞剧《红梅赞》,用舞蹈重新谱写了这段悲壮的历史。

随着“红梅赞”的主旋律响起,一排阴森的铁镣呈现在观众面前,突然,铁镣“轰”的一声着地,紧接着滑落下的大段红绸像鲜血一样震撼着观众的心。

此时无声胜有声,演员们忘情地投入到剧中,用灵活的舞姿展现当年牢笼中为理想和胜利的抗争,全场回荡着铐在“革命者”手上、脚上铁镣的撞击声。

序幕过后,一个疯子老头(华子良)奔跑着进入了舞台,他一心想找寻着什么,但是却一头撞上了几个穿着黑衣的国名党看守,随后被黑衣看守者玩弄。

芭蕾舞剧白毛女赏析1500字

芭蕾舞剧白毛女赏析1500字

芭蕾舞剧白毛女赏析1500字篇一:芭蕾舞剧《白毛女》文献综述浅谈芭蕾舞剧《白毛女》文献综述专业:班级:作者:指导老师:摘要:本文通过各方面浅谈《白毛女》,在舞剧背景、表演形态及创作手法等方面都做了具体的了解。

舞剧是以芭蕾为基础,融汇中国丰富的民间舞蹈,并吸收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具有民族特色。

是一部以芭蕾艺术形式反映时代生活内容的舞剧,它既有很强的思想性,又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既有中外艺术形式的巧妙结合,又富于浓郁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民族芭蕾的奠基作品之一。

关键词:舞剧,芭蕾艺术,民族特色,音乐芭蕾舞剧是综合音乐、美术、舞蹈于同一舞台空间的戏剧艺术形式,她的独特魅力在于三个艺术的密切合作造成时空一致、试听统一的艺术效果。

《白毛女》体现了运用芭蕾艺术独有的表现方式与中国革命题材的结合方面相得益彰的优势,因而它的创作演出的成功,也是在探索中国芭蕾民族风格的道路上迈出的坚实的一步。

1舞剧《白毛女》的背景及情节本剧是依据著名歌剧《白毛女》改编、创作的,是在周恩来总理提出的“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的文艺改革的号召下编演成功的又一部中国芭蕾舞剧【1】。

故事反映了40年代的中国社会,地主恶霸对农民的剥削压迫,刻画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对地主阶级的反抗。

这种题材正好配合了共产党当时的政策,也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此剧在五十年代初被改编成电影,在世界几十个国家放映。

六十年代初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改编成芭蕾舞,并带到中国演出,六五年上海舞蹈学校再次改编成现在这个版本的芭蕾舞。

故事情节:序幕:压不住的怒火第一场:杨白劳家。

除夕,农民杨白劳和喜儿父女准备过年。

汉奸恶霸地主黄世仁上门逼债,打死杨白劳,抢走喜儿。

王大春和乡亲们忍无可忍,奋起反抗。

赵大叔指点他们加入八路军。

第二场:黄家。

不堪凌辱的喜儿在张二婶的帮助下逃出虎口。

第三场:芦苇塘边。

狗腿子穆仁智紧追喜儿,在芦苇塘边发现喜儿失落的鞋子,误认喜儿投河已死,悻悻而归。

经典芭蕾舞剧赏析5篇

经典芭蕾舞剧赏析5篇

经典芭蕾舞剧赏析5篇第一篇:经典芭蕾舞剧赏析芭蕾“三长一小一个高”,是对芭蕾舞者从头到脚,整个身体条件的苛刻要求——“三长”指的是长胳膊、长腿儿、长脖子,“一小”指的是“小脑袋”,这首先是为整个身体取得平衡提出的要求,然后,才有美可言,否则,在这种修长,甚至纤细,重心很高的肢体之上,是一个大大的脑袋,其稳定性必然较差,视觉效果则只能是不安全,甚至有滑稽感了,而芭蕾的贵族风范则会不翼而飞;“一个高”指的是“高脚背儿”,即俗称的“脚弓”需要高高地向前鼓出;这项“条件”的明确提出,也是因为在高位半脚尖和全脚尖的频繁起落上,身体需要迅速地找到平衡,然后才有芭蕾的雍容华贵可言。

跳芭蕾舞的人要成为一位完美的芭蕾舞家,还有三个重要的因素是必要的:体格、修养和气质。

许多人认为欣赏芭蕾舞是欣赏舞者的腿部至足尖动作,其实不是这样,我们要欣赏的是舞者由顶至踵都富于表情,舞蹈员会用面孔去传达音乐或故事的意义,与手脚的配合很重要。

修养:包括对音乐的修养和戏剧的修养,音乐的修养是舞者用动作把音乐的真意传达给观众,再配合戏剧的修养,便是把舞蹈与戏剧动作合一。

第二篇:芭蕾舞剧赏析芭蕾舞剧《天鹅湖》观后感122411130 王洒从小就听说芭蕾,对芭蕾的印象只停留在两个脚尖的直立上,后来长大了一点看到的听到的更多的则是芭蕾舞剧《天鹅湖》。

在我的大二的公共选修课上我选修了舞蹈作品赏析,从而也有幸欣赏到著名的芭蕾舞剧《天鹅湖》。

芭蕾出现于15-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家极力模仿古希腊的艺术风格。

最早的芭蕾表演是1489年在宫廷宴会上进行的,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里,为庆祝米兰公爵和西班牙阿拉贡公主伊达贝尔的婚礼,演出了《奥菲士》。

芭蕾继续发展,经历了宫廷芭蕾、情节芭蕾、浪漫主义芭蕾、俄罗斯芭蕾、当代芭蕾几个主要阶段。

传统的芭蕾舞技巧是一个严格的体系。

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是对外开、伸展、绷直的追求,包括脚的五种基本位置,三种基本舞姿,腿的伸展、射击、打开、屈伸、抬腿、踢腿、和划圆圈等动作,还有各种舞姿的跳跃、旋转和转身,各种舞步和连接动作。

舞剧戈壁青春赏析论文

舞剧戈壁青春赏析论文

舞剧戈壁青春赏析论文摘要:舞蹈《戈壁青春》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歌舞剧团为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六十周年而精心创作的,从*舞蹈学院特邀了国内一线的主创和主演进行合作,对兵团人在那个年代中的奉献、热血、无奈、遗憾等多重感情进行真切而朴实的诠释,通过演员富有张力的表演,让观剧者得以共鸣和感动,深刻再现了戈壁中挥洒的青春和人文情怀。

关键词:舞美;人物塑造;*情怀;舞蹈语言一、创作背景舞蹈《戈壁青春》是对兵团人的生活、民族情怀等多维度的真切写实,该舞剧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歌舞剧团为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周年而精心编创的,显然,一部周年晚会和舞台表演的庆祝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疆兵团人、舞蹈者的情怀与故事,于是他们邀请到了*舞蹈学院的青年教师帅小*老师担任总导演,国内一级舞蹈演员汪子涵、华宵一分别担任男女主演建国与红柳,形象的诠释了舞蹈整体的情感线索,即使非*舞蹈人群,也可以从表演者的舞蹈中体会到人物形象的情感、理想与现实落差所产生的无奈。

舞剧《戈壁青春》以男青年建国只身投于戈壁边疆进行支援,把青春和热血奉献于这片土地为线索,贯穿了三代人的命运曲折,以及为边疆建设奉献了自己一生的力量,在新疆兵团建设发展中具有典型*的群体形象。

舞剧牢牢抓住了兵团生活的本质和文化底蕴,成功地做到了“美兵团之美”。

该部舞剧之所以能够使观剧者得以共鸣与感动,主要来自于兵团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抒发,并以浪漫手法的表达手法展现现实题材。

《戈壁青春》以它自身独有的赤诚与真情,再现了一段令人难忘的时空历史写照,铭刻上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艺术印迹。

二、*情感的线索与脉络通过对舞剧的初步观赏,我把该舞剧的情感脉络分为战友之间的*情感、兵团与人们之间的民族情感、建国与红柳的男女情感、国人对于国家的信仰情感。

剧中,支边青年建国怀揣着热血和*,首次踏上了新疆这片土地,面对这里的人、事、物,一切都是崭新和新奇的,从生疏到热爱,建立了战友之情,同时剧中特写了建国与兵团第一代建设者老连长结下了父子般的情谊,同时与老连长的女儿红柳更是产生了感人至深的爱情。

中国舞剧与中国特色5篇

中国舞剧与中国特色5篇

中国舞剧与中国特色5篇第一篇:中国舞剧与中国特色中国舞剧与中国特色100501023 音乐学刘心我追溯中国的舞蹈史,在可供查证的史书典籍中,尚未见有关舞剧艺术起源的记载。

但是,具有戏剧因素的乐舞却可追溯至公元前11世纪左右的西周时期。

著名的《大武》就是综合了舞、乐、诗等艺术形式,表现武王灭商这一历史事件的情节性大型歌舞。

此后出现的《九歌》(公元前300左右),虽具有更强的舞剧因素,但依然不是我们今天所共识的严格意义的舞剧。

至于明、清以后,舞蹈融入戏曲的史实,前面已有说明,此处不赘。

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中国舞剧于本世纪30年代初见端倪。

从某种意义上,也可说是“外来艺术”的引进。

吴晓邦、戴爱莲、梁伦等新舞蹈艺术的先躯都为此做出过有意义的探索,但是舞剧需要较高的经济投入,相对庞大而稳定的专业演出队伍以及具有现代化装置的剧场等,显然动荡的社会环境,很难具备这样的条件。

此外,舞剧艺术是舞蹈发展到相当高度的产物,它所应具有的基本特性:戏剧性基因,广博的题材容量,完整的人物塑造以及综合多种形式的复合化呈现,世纪初叶的中国舞蹈,其自身发展也未见成熟到足以产生综合性的舞剧艺术。

中国舞剧这门新兴艺术的真正发展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从49年至“文革”前——可看作其实验性的新兴期,初期的创作大都以继承发展戏曲舞蹈与借鉴前苏联芭蕾舞剧的经验相结合为基本方法。

舞剧,是舞蹈、戏剧、音乐相结合的表演艺术,是视觉和听觉艺术的综合呈现。

其舞台艺术形象以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文学等多种手段共同塑造,揭示着深刻的社会矛盾,反映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20世纪30年代“外来艺术”的不断引进,也为中国舞剧的兴起、发展播撒了生命力极强的种子。

继而在吴晓邦、戴爱莲等舞蹈前辈的不断探索中,中华民族舞剧不断完善和发展,最终形成极富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

随着中国舞剧艺术的发展,舞剧音乐的创作和功能也有很大提高,已从单纯的舞剧附属--舞蹈伴奏,变成了推动情节发展、渲染场景气氛、塑造人物形象、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

论舞剧《大梦敦煌》舞蹈动作的艺术特征

论舞剧《大梦敦煌》舞蹈动作的艺术特征

论舞剧《大梦敦煌》舞蹈动作的艺术特征摘要舞剧《大梦敦煌》是当代中国舞剧领域的优秀代表,故事主要讲述了青年画家莫高与将军之女月牙从相知、相恋到相守的恋爱历程。

舞剧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舞蹈动作特色鲜明,具有典型的艺术特征。

本文基于舞剧《大梦敦煌》的剧情演绎,深入分析其双人舞中的舞蹈动作,探讨了舞剧中人物的动作特点,对舞剧中舞蹈动作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总结,希望对热爱舞剧《大梦敦煌》的学者有所帮助。

引言《大梦敦煌》以精彩的双人舞肢体语言为媒介,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千古绝唱。

在舞台之上,舞蹈动作借助舞者的肢体演绎,诠释出这部舞剧作品深刻的情感内涵。

在舞蹈演绎中,舞者将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融入到每个舞蹈动作之中,以情带舞、以舞传情,使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舞剧戏剧性的发展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敦煌舞及舞剧《大梦敦煌》(一)敦煌舞敦煌舞蹈源于敦煌壁画中传统舞蹈的优美舞姿,后经不断的演化逐渐成为一种舞蹈表演艺术形式,可以说在不断发展的历史中也形成了独具风格特点的一种艺术形式。

从敦煌舞历史演变的轨迹可以发现,西域舞蹈的特色被敦煌舞蹈吸收。

敦煌壁画的舞蹈更多的是吸收了西域的风格如紧身袒露的服饰,佩戴的璎珞,丰富的手势,S型的体态等等这些特点在至今的敦煌舞蹈中依然大量存在。

另外,因敦煌莫高窟是佛教圣地,所以更多的舞蹈都体现了佛教文化的传播,也更多的是展现出了佛教文化特色。

不仅如此,从敦煌舞蹈的热情、奔放的表现手法更能展现出盛唐的时代特色。

虽然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但是那种盛唐的傲世雄风依旧在舞蹈中隐约可见。

(二)舞剧《大梦敦煌》的创作背景《大梦敦煌》是一部以敦煌为题材、以敦煌艺术宝库的千百年创造历史为背景的大型舞剧,该剧的每个情节都是借助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创作完成的。

在敦煌藏经洞发现暨敦煌学创立百年庆典之际,它被作为西部大开发中文化开发的成果。

舞剧经过合理地剪裁材料,以敦煌青年画师莫高与巾帼女子月牙(西域将军骄女)的感情历程为线索,浓墨重彩地刻画了青年画工莫高不断追求艺术至高境界的坚韧形象,歌颂了忠贞不渝、纯洁炽热的爱情,准确地呈现、把握了敦煌文化的精髓。

大红灯笼高高挂舞蹈鉴赏论文

大红灯笼高高挂舞蹈鉴赏论文

大红灯笼高高挂舞蹈鉴赏论文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信阳学院舞蹈鉴赏考查课论文(2016至2017学年度第1学期)题目:姓名:学号:专业:芭蕾舞剧鉴赏——《大红灯笼高高挂》摘要:我国芭蕾舞较之西方起步比较晚, 1959年我国第一个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团(简称“中芭”)正式成立,曾先后创作了《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经典之作。

其中,《大红灯笼高高挂》被世界舞坛誉为“东方旗袍芭蕾”。

本篇借由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和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对比,浅谈关于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创作背景,创作内容以及其内在含义。

关键词: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赵汝蘅一、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主要情节:由张艺谋导演、陈其纲作曲、王新鹏编舞、中央芭蕾舞团制作并演出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由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情节进行改编后创作而成。

舞剧一共分为五幕。

序幕--幽深的大宅院中,老爷命人将红灯点亮。

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被强行塞进花轿做三姨太。

上轿前,她想起青梅竹马的恋人——戏班子里年轻的小生。

第一幕--迎亲的喜庆气氛中,大姨太与二姨太怀着复杂的心情接纳这位新人。

洞房花烛夜,新来的三姨太拼命抗争,但终于没能摆脱悲剧的命运。

第二幕--唱堂会,打麻将,老爷领着姨太们终日消磨时光。

新来的三姨太利用短暂的机会与昔日恋人相会,两个年轻人的恋情被居心叵测的二太太发现了。

第三幕--年轻人继续偷偷相爱相会,二姨太告密。

老爷当场捉拿了这对大胆越轨的恋人。

二太太想趁机恢复失去的宠爱,但老爷并不领情。

二姨太冲动之下,不顾家法,私自抢夺了象征老爷权势的点灯棒,将红灯笼点亮。

愤怒的老爷命人将触动家法的二姨太处死。

尾声--那对年轻的恋人与二姨太同时被带到行刑现场,在死亡面前,他们尽释前嫌,以宽容和爱彼此紧紧拥抱。

二、内容论述:《大红灯笼高高挂》分为电影和芭蕾舞剧,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导演的一大力作,电影片中开头就是大学生张颂莲被母亲强逼嫁到陈家做四姨太,此后她就在阴沉大宅中被封建思想毒害并同化、与其他姨太勾心斗角争宠,最后疯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一部舞剧作品中的“鉴赏”与“观照”
[关键词] 鉴赏舞剧作品角度
近期有幸观摩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颇有感悟,不单是对舞剧本身艺术性的观照,更多的是舞剧中传递出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以及舞剧对中华文明精神内涵的诠释。

一、禅
晨钟暮鼓,禅音悠悠。

在大幕徐徐拉开时,直观印入眼帘的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晨钟”与“暮鼓”伫立在舞台两侧,舞台前一位禅师高深的漫步更使舞台上充满了耐人寻味的“禅意”,伴随着那给人以无限厚重感的手臂敲击出的悠远禅声,使观众仿佛穿越千年岁月,置身于古时中原,流连于中原繁荣景象,感受人间欢喜离合,领悟少林亦凡亦深的禅意,编导可谓别具匠心。

舞剧开端就以一段双人舞,让观众切身体会人间真爱之厚重。

男主人公“开元”,女主人公“素水”,让我想到了“开天辟地,超然初元”和“素养聪慧、柔情若水”,两个名称极具古朴典雅之韵味。

古时中原战乱不断,强寇入侵,国家之危机难容小家之恩爱,“家比天大”的真谛在此时格外令人沉重。

二、武与医
京剧、国画、中医、武术,合称为中华国粹。

在舞剧中,京剧行当的老生、花旦等在舞台人物形象塑造上得以巧妙运用,舞剧的舞美运用好似国画之壮观与绚烂,中医与武术等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在舞剧中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不但与舞剧的剧情结构和艺术表现完美融合,更是将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加以体现,融合与体现之间,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进行了传承与弘扬。

从舞剧的艺术创新方面来讲,全剧创新之处随处可见。

如灯光之渲染,佛像之肃穆,花瓣之妙用,动作之别致,人物性格之鲜明,都是以往舞台上未能淋漓尽致之处。

舞剧中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及群舞的人物形象及心理动作,以“圆”为核心进行身体及内心变化的发展,体现出中国人内圆外方的性格特点。

三、观照
记得八年前初赏舞剧,那时只观赏男女一号的身体技艺与完美形象,经过近些年的不断学习和教学经验的积累,逐渐提升了自身对于舞蹈作品的鉴赏能力;后来再赏舞剧,所思所感所悟以于以往有很大改观,更多的是看作品的结构连接、人物性格、灯光舞美、肢体动作的力度和速度等;如今来赏舞剧,总是在理性鉴赏之余多了几分对作品内在涵义的感性剖析与揣摩,虽免不了有些个人色彩的主观品评,却往
往能够看出些舞剧之外的东西,与舞剧、与舞蹈作品的对话,不仅仅需要的是与创作者及表演者的交流与共鸣,更重要的是在鉴赏之外对自身的观照,这份感受简单却难得,绝非舞剧本身的意义所能言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