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声声慢_翻译赏析与试译

合集下载

《声声慢》原文、翻译及赏析

《声声慢》原文、翻译及赏析

《声声慢》原文、翻译及赏析《声声慢》原文、翻译及赏析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品赏析【注释】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评解】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声声慢》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翻译】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高中语文文言文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鉴赏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

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

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

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声声慢》原文及翻译

《声声慢》原文及翻译

《声声慢》原文及翻译《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声声慢》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声声慢》原文及翻译,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声声慢》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翻译空空荡荡无主张,冷冷清清好凄凉,悲悲惨惨好心伤。

一时觉暖一时觉凉,身子如何得休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不认当年旧同乡。

菊花委地尽枯黄,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守着窗前挨时光,盼不到天黑好挹怏。

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注释1.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2.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3.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暖忽冷,变化无常。

4.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5.怎敌他:对付,抵挡。

6.晚:一本作“晓”。

创作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

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

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

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

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翻译)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翻译)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翻译)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翻译)
《声声慢》原文和译文
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翻译:我到处寻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

乍暖还寒的季节,最难忍受。

两杯淡酒,怎能压住心头的悲伤?大雁飞过,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满地黄花堆积著,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我守着窗,独自一人,一个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正是黄昏,一点一滴落著。

这种场景,这种“愁”又怎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赏析: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

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

“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

“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

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李清照《声声慢》的意思及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的意思及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的意思及赏析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1。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2,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3,怎一个愁字了得?1将息:休养,调理。

2损:极,表示程度极高。

3次第:情形,光景。

我的周围一片冷清,一个人若有所失、东寻西觅着,眼前正是万木萧条的秋景,心里不禁涌起一股凄凉的感觉,让人痛彻心扉。

特别是秋天的天气忽热忽冷的时候最难让人保养身一体。

吟上三二杯薄酒也无法抵御晚上极度的寒冷。

忽然看见天空中掠过一行行秋雁,回想起以前的点点滴滴,又勾起了我的无限伤心。

仔细一看,这些大雁不正是自己以前曾多次看到过的大雁吗?如今大雁依旧,物是人非,再也没有什么书信捎来了,这更使我感到伤心。

秋风中凋落的黄花落瓣纷纷,堆了一地,满目凄凉,这些花憔悴得不忍观看,可现在又有谁可以摘花送给自己呢?一个人孤零零地守在窗边,怎么才能挨到天黑啊!正忧苦之时,到了黄昏偏偏又下起了绵绵细雨,雨水一点点滴落在梧桐树的叶片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情形靠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得尽呢?【悲戚之美】这首词,是词人在一个秋天凄清的环境下的所思所想所感。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说明作者心里从一开始就浸透着失落与凄凉。

“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因为当时作者刚刚经历了国破、家亡、夫丧等接连打击,一个人孤苦郁闷,内心愁苦万分,但又没有地方排解忧愁,所以只得“寻寻觅觅”,结果还是一片茫然,周围仍是“冷冷清清”。

于是作者产生了更加悲戚的感叹,使整首词都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赏析】李清照的这首词巧妙地使用了叠字,比如开头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这七组十四个叠字非常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当时的愁苦之情。

这十四个叠字看起来平平淡淡,像是信手拈来,其实背后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正所谓“工夫在诗外”,说得就是要想使自己的写作达到一个理想的水平,必须注意平时的积累。

高中语文文言文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鉴赏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

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

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

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

声声慢诗词 声声慢古诗原文

声声慢诗词 声声慢古诗原文

声声慢诗词声声慢古诗原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诗词吧,你知道《声声慢》李清照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声声慢》译文及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①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②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③乍暖还寒:忽暖忽寒,指秋天的天气。

④息:休养,调理。

⑤敌:对付,抵挡。

⑥极。

表示程度极高。

⑦堪:可。

⑧怎生:怎么,怎样。

⑨次第:情形,光景。

⑩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译文我苦苦地寻觅着,在这孤独的世界中,满心悲戚这将要转暖的寒冷天气,最令人难以休息。

三两杯淡酒怎么能抵挡得住这寒风?看到雁飞过,更让我伤心,这大雁是以前的相识呀。

曾经那么繁盛地开在枝头的菊花,如今已憔悴不堪,谁还有兴致把它摘来戴在头上?守着窗户,独自一个人如何熬到天黑?梧桐树上飘下一片片走完生命历程的黄叶,细雨一点一滴打在梧桐叶上,如同苦泪滴在心头。

此情此影,哪是一个“愁”字概括得了的呀!鉴赏1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章丘明水(今山东济南)人。

她出生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学识广博,以文章着名,受到苏轼的赏识,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为苏轼“后四学士”.李清照的母亲也出身于名门望族,善文能诗,是有名的才女。

在这样的家庭中,李清照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六七岁时,便熟读诸子百家的文章,十岁左右,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已精通娴熟。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就一鸣惊人,写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充分显示了她的才华,轰动整个京城。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生活闲适富足,父母开明宽容,她经常与朋友饮酒野游。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注释、译文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注释、译文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注释、译文【原文】《声声慢》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寻寻觅觅:若有所失、顾盼期待、彷徨不安的样子。

冷冷清清:指四周空寂凄凉。

凄凄:悲伤的样子。

惨惨:忧郁的样子。

戚戚:忧愁的样子。

乍暖还寒:时而暖和,时而寒冷。

指秋天气候变幻无常。

乍,忽然。

将息:调养休息,保养身体。

敌:对付,抵挡。

晚:一作“晓”,如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注作“晓”字,亦颇有味。

雁:古有雁足传书的典故。

伤心:作者曾寄《一剪梅》给丈夫赵明诚,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句,如今丈夫已逝,家乡难回,故云“伤心”、“旧时相识”。

却:还,且。

副词,表轻微的转折。

黄花:菊花。

憔悴损:憔悴得很。

有谁堪摘:犹言无甚可摘。

谁,何,承上文指花。

堪,可。

一说有谁堪与共摘。

怎生:怎么,怎样。

生,语气助词,无义。

黑:指天黑。

更:另,又。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了得:包含,概括,了结。

【大意】我若有所失地苦苦寻觅,只见四下里冷清孤凄,使我心情更加愁苦悲戚。

忽冷忽热的天气,最难调养休息。

喝下这三两杯淡酒,怎能抵挡黄昏时骤然袭来的冷风寒气! 望天空只见一行大雁向南飞去,我伤心不已,偏又认出它们是我旧时相识。

满地的菊花零落堆积,已经憔悴枯损,如今还有什么可以采摘!守着窗边,独自坐着,怎样才能挨到日暮天黑!凄凄梧桐又承受细雨淅沥,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这情景堪嗟堪泣,怎能用一个“愁”字概括了事!。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翻译)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翻译)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翻译)《声声慢》原文和译文
原文:
寻查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现在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久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因此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耐了。

专门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全然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夫君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现在夫君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难过。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现在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如何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如何能说尽!。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翻译:我到处寻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

乍暖还寒的季节,最难忍受。

两杯淡酒,怎能压住心头的悲伤?大雁飞过,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满地黄花堆积著,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我守着窗,独自一人,一个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正是黄昏,一点一滴落著。

这种场景,这种“愁”又怎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赏析: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

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

“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

“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

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

“将息”,调养。

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

李清照《声声慢》的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的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的原文及赏析李清照《声声慢》的原文及赏析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清照《声声慢》的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评解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的一生中,能够传神地表达出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非她的《声声慢》莫属。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词,它在描写女性内心情愫的深刻,曲折,细腻等方面无人能及。

它是一首不同凡响之作,词史上的一朵奇葩。

《声声慢》十分精美细致地表现了一个妇女在秋日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绪。

这种哀伤之情那样深沉,悲剧气氛那样浓厚。

因此,可以认定是李清照晚年之作,与其前半生词中那种贵族少女天真无愁之气不同。

这分明是从一颗破碎的心中迸发出的渗着血泪的深愁巨痛,曲折地然而典型地概括了作者南渡之后飘零的生活,凄凉的处境和充满着哀愁的内心世界。

尽管这词没有直接反应当时的社会现实,但它决不是单纯的只是作者自我心态的描写,而是以一个黑暗时代的牺牲者的悲剧间接地体现了历史的悲剧,从而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所以表现的这一特定的深沉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也具有了社会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与鉴赏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与鉴赏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与鉴赏导读:这首词一直紧扣悲秋之意,尽得六朝抒怀小赋之神髓;又以靠近口语的朴实清爽的语言谱入新声,写尽了作者暮年的凄凉悲愁,是一首个性独具的抒怀名作。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悲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悲伤,倒是旧时认识。

满地黄花聚积。

憔倅损,现在有谁堪摘守著窗儿,单独怎生得黑梧桐更兼小雨,到傍晚、点点滴滴。

此次序,怎一个、愁字了得 !【说明】①寻寻找觅:意谓想把失掉的全部都找回来,表现特别空虚迷惘、迷惑失意的心态。

②凄悲惨惨戚戚:忧虑愁闷的样子。

③乍暖还 (xuan 旋)寒:指秋季的天气。

乍暖乍寒,乍寒乍热。

④将息:调治歇息,养护平和。

⑤怎敌地:应付,抵抗。

⑥晚来风急:“晚”一本作“晓”。

⑦损:表示程度极高。

⑧怎生:如何的。

生,语助词。

⑨堪摘:可,可摘⑩次序:光景、情境。

⑾得:一个“愁”字怎么能归纳得尽呢翻译: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全部都在混乱中失掉了,永久都寻不见、觅不回了 ;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 (空屋内一无长物,室外是万木冷清的秋景 );这类环境又惹起心里的感慨,于是悲凉、凄惨、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耐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养护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可以抵抗夜晚的凉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忆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假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现在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经是老认识了,更感觉悲伤。

地上各处是零散的黄花,憔倅枯损,现在有谁能与我共摘 (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 )啊! 成天守着窗子边,孤孤独单的,怎么简单挨到天黑啊 ! 到傍晚时,又下起了绵绵小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各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译文】苦苦地寻寻找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悲惨悲戚。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为抒发家国身世之愁而作。

是在国破家亡的时候,一个孀妇的痛苦呻吟,肺腑之真情的发露。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参考翻译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高中语文文言文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鉴赏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

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

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

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翻译:我到处寻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

乍暖还寒的季节,最难忍受。

两杯淡酒,怎能压住心头的悲伤?大雁飞过,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满地黄花堆积著,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我守着窗,独自一人,一个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正是黄昏,一点一滴落著。

这种场景,这种“愁”又怎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赏析: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

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

“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

“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

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

“将息”,调养。

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

声声慢原文及翻译注释

声声慢原文及翻译注释

声声慢原文及翻译注释
声声慢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
声声慢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翻译: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秋天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冷,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孤独地守着窗前,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声声慢注释:
1、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2、凄凄惨惨戚戚:戚(qī),忧愁苦闷的样子。

3、乍暖还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4、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5、怎敌他:对付,抵挡。

6、晚:一本作“晓”。

7、损:表示程度极高。

8、堪:可。

亦写作“着”。

9、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10、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与鉴赏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与鉴赏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与鉴赏李清照《声声慢》翻译与鉴赏导读:这首词始终紧扣悲秋之意,尽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又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是一首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①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②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③乍暖还(xuan旋)寒:指秋天的天气。

乍暖乍寒,忽冷忽热。

④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

⑤怎敌地:对付,抵挡。

⑥晚来风急:“晚”一本作“晓”。

⑦损:表示程度极高。

⑧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⑨堪摘:可,可摘⑩次第:光景、情境。

⑾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翻译: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声声慢 赏析 翻译

声声慢   赏析   翻译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翻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眼前只剩下冷冷清清,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

深秋骤然又骤冷的时候,最难以调养静息。

喝几杯清淡的薄酒,怎能抵挡晚上大而急的寒风。

正在伤心之时,传书的大雁飞过去了,却原来是以前就相识的。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没有人有摘花的兴致。

守在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样捱到天黑啊!细雨打在梧桐上,一直下到黄昏时分,绵绵细雨还是发出点点滴滴的声音。

这种情形,一个愁字怎么能包容得了!赏析《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起首三句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

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如徐虹亭语:“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

在诗末“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即这情形,怎能用一个愁字写得尽呢!这是对前文的概括,概括了“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作者的哀愁又何止这些呢?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

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全词至此,戛然而止,既是收,又是放,自然而又别致,可谓言尽而意无穷,欲说又休,罢、罢、罢!愁情似水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语言文学》(季刊)2003年第3期(总第77期)“声声慢”翻译赏析与试译潘家云(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外语系,浙江 宁波 315211)〔摘 要〕本文通过对诗词翻译一般规则的回顾和对李清照“声声慢”的第一阕的翻译赏析,指出在这首词的翻译中应该多用单音节的低频率字以传达词人高贵和孤独的情绪,同时尽量保证音节总量的平衡,避免做过多阐释性翻译,并提供参考译文。

〔关键词〕“声声慢”赏析;参考译文〔Abstract〕This article argues for a new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Li Qingzhao’s fam ous ci“S low slow tune”.On the basis of a discussion on techniques of translation in general and of a review of available English renditions of Li’s piece,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m ore m onosyllabic and low-frequency w ords be employ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Li’s poem,s o as to convey effectively the dignified loneliness the ci in the original expresses.As an exemplar of the proposed new approach,the author offers a new English version of the same ci.〔K ey w ords〕Slow Slow Tune appreciation;reference translation〔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706(2003)03-0053-03 李清照的名作“声声慢”是翻译界的歌德巴赫猜想。

它开篇连下七对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音律考究,字数整齐,意境深邃。

要摘取这颗明珠,第一,要求翻译者从浩瀚的英语词汇中找到言简意赅的单音节词,排列起来要易于重叠,念起来要像My lu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 一样琅琅上口;第二,词语意境还要带有悲伤哀愁失落的意味,因为“意境的翻译方法,专在用字传神”①。

第三,词语还要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只是大白话,口水话,才能同原文中的文言文的雅趣相匹配,第四,它几乎不能直译,只能意译,第五,原文只有117字,若译文的字数超过原文的两倍,大概就只能算是创作,而不是翻译了。

它难译之至,以至于很多人都反对翻译这首词。

因为即使翻译得好,也只是首诗,无论如何也译不出词的味道,还有的人认为,“诗歌中交织着两种不同层面的艺术,一种是一般的非语言艺术,可以转移到另一种语言媒介中而不受损失,另一种是特有的语言艺术,不能转移”②,还有人说,诗就是翻译中失去的东西。

正因为其难译,具有无与伦比的挑战性,所以才吸引得众多译者为其折腰,而且,很多翻译名家都曾经在这首词上一试身手。

下面重点讨论那七对叠字的翻译。

李德兰先生将它翻译为:Seeking,seeking,fumbling,fumbling,C old cold pale paleChilly chilly cheerless cheerlessChoking chokingA fter a sudden warming up,The weather has turned cold againI can find no rest. Clara Candlin女士将其翻译为:Seek,seek,search,search;C old,cold,bare,bare;G rief,grief,cruel,cruel grief,N ow warm,then like the autumnC old againH ow hard to calm the heart.这两种翻译纯粹是字面意思的直译和单词的堆砌。

外国人对汉字的内涵,托物起兴的手法,对境生于象的不理解,才产生了这种码字式的译文。

这七对叠字描述的动作和烘托的气氛只是一种物化的场景,而它真正要传达的是一种愁绪,一种无法用语言直接勾勒,只能通过物象间接地勾起读者想象才能意会的意境。

所以,直接堆砌得到的只是诗词的躯壳,丧失的是诗词意境和灵魂。

而已故的耶稣会唐石安神父(Rev.John Turner, S.J.)却用双声叠韵法译出了神韵:I pine and peakAnd questless seek—35—G roping and m oping to linger and languishAnon to wander and w onder,glare,stare and startFlesh chilledG host thrilledWith grim dartAnd keen canker of rankling anguish.思果先生评论道,“不会写英文老派诗的人无论怎样也创作不出来的。

”③而中国的翻译家们对这首词的意境几乎都有着良好的把握,他们通常采用的方式是以关键字切入,以诗译诗。

这样,关键字既能保持原味,诗歌化的翻译又基本可以达到无痕有味的境界。

他们之间的差别只是表达方式和着重点的不同而已。

冰心曾将七对叠字意译为:F orlorn and sad,grieving with hurt;The seas on grows warm,despite its chill;Y et hard it is to find any rest.许渊冲先生将其翻译为:I look for what I missI know not what it isI feel s o sad,s o drearyS o lonely,without cheer,H ow hard is itT o keep me fit④徐忠杰老先生把词诗歌化,颇有韵味,惜乎字数太多。

Iπve a sense of s omething missing I must seek.Everything about me looks dismal and bleakN othing that gives me pleasure,I can findEven the weather has proved m ost unkind⑤林语堂先生将七对叠字同样只用了十四个音节进行意译。

他自己说,“我译李易安的《声声慢》,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π十四字,真费思量。

须知全阕意思,就在‘梧桐更兼细雨π,那种‘独自怎生得黑π的意境。

所以我用双声方法,译成s o dim,s o dark,s o dense,s o dull,s o damp,s o dank,s o dead。

十四字译出,确是黄昏细雨无可奈何孤单的境地,而最后dead一字最重,这是译诗的人苦处及乐处,煞费苦心,才可译出”⑥。

林译全部用单音节字,押头韵,层层递进,而且全部是d字母开头的单音节词,表现出了林译对词汇的色彩及其程度的把握,堪称绝译。

但美中不足的是,十四个绝妙好词中就重复了七个s o,可以用s o叠罗汉了。

尽管如此绝译,也有人认为Clara Candlin,许渊冲和林语堂的译文“无论哪一种都没能完全体现出汉语重叠的修辞美与音韵美”⑦。

上面的翻译都是名家之作,翻译家们都凭着自己深厚的中英文语言功底对原词从不同侧面作了令人叹服的尝试。

我们认为,尤其以下五个问题应多费周折。

首先,翻译该词宜用低频难字,因为高频的小字多用而滥,给人以数扣而词穷之感。

而低频难字有晦涩玄妙,曲高和寡的含义,可以让人联想到诗人遗世独立的风范。

第二,有的翻译,其字数多于原作,或者,音节数大大多于原作,而且,字音太长,音节不连贯,重叠时无铿锵有力之感,如“fumbling,fumbling,grief,grief,cheerless,cheerless, choking,choking”等,读来几乎无音韵之美,与R obert Burns的“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的音韵美相去甚远。

所以,翻译时宜用单音节的低频字,力求达到音韵美和意境美的境界。

第三,翻译者的介入太多,解释多于直译。

我们认为只要直译出关键字,意境会自然通过关键字引发的意象直接产生,况且在字里行间留下一点断层亦未尝不可。

第四,李清照原文结尾借助较多的闭口音[i]的使用,深刻地传达出诗人情志不畅,意气不张,愁肠百转,挥之不去的低沉情绪和绵绵孤寂。

所以译文宜多用带有弱韵和闭口音[i]的单音节字,以引发读者烦扰、凄迷、虚静、哀婉的情趣,达到“隐态绘声”的效果。

第五,诗歌中弥漫的是一种低沉的情绪,但作者并没有指明这种情绪是孤独、焦虑或者忧郁,如果在翻译中直白地指出是孤独,则落入言筌,把空灵的意境凿实了。

最后,诗歌翻译,主要是为了传达出那种语体意义(stylistic marker)。

G eoffrey N.Leech认为,诗的意义可以从认知的角度进行分析,诗歌的全部意义(total significance)由meaning和stylistic marker构成。

Meaning可以从认知角度进行翻译和阐释。

S tylistic marker是由于语言偏离(deviation)而形成的一些大于字面意义的审美意义。

所以,“从认知意义的高度来说,诗歌可以意译(paraphrase),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诗歌的意义或认知内容(sense or cognitive content)是一种普遍通行的课堂行为。

”⑧由于语体意义(stylistic marker)的模糊性,对于同一个文本的理解就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诗歌翻译也鲜有不被人商榷的。

尽管对于“诗词是否具有可译性”的争议由来已久,我们还是试图翻译这首千古绝唱,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诗歌。

基于上面的四个观点,作者尽量用与原文差不多的音节和字数来翻译,尤其是第一阕前十四个字,作者用了一个前置定语,五个押尾韵的后置定语来修饰“孤独”一词,将其意译为“莫名其妙的感觉,令我无精打采,烦躁不安,它令人不得安宁,不招自来,绵绵无尽”,同时,译者尽量用闭口音来传达词人那种独守深闺,寂寞无主,丧失精神家园的彷徨感。

译文经过我院牛津大学博士、莎士比亚专家Michael S watkin两次修改和其他—45—同事的多次指正,剔除了原译中语体错误和形容词堆砌,基本传达出原文中的高贵与寂寞(dignity and s olitud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