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毛概——完整背诵版

合集下载

毛概背诵(2013完整版)

毛概背诵(2013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1、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

2、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3、这是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和教训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涵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什么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条件(1)20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其他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理论意义)(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实践意义)(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长远指导意义)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同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定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概背诵版

毛概背诵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P9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3、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5、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P55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解放思想是常提常新的事情。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6、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P59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马哲毛概背诵版

马哲毛概背诵版

2011年考研政治理论五门课考试背诵版(一)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背诵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含义1、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学说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1848年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②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的。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

2011年考研政治理论五门课考试背诵版(二)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背诵版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1、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

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依据。

3、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①可知论: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包括唯物主义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可知论。

②不可知论:主张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只有少数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①辩证法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②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孤立存在的,是静止不变的。

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③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④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客观辩证法: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本身固有的辩证运动规律。

主观辩证法:亦称"思维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辩证法是第一性的,主观辩证法是第二性的。

毛概完整版

毛概完整版

单选1、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是什么时候?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2、引起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重大事件是什么?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是什么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4、毛泽东提出“需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是何时提出的?党的八七会议5、毛泽东否定城市中心论,提出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著作是什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6、毛泽东提出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什么?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强有力的革命政治工作;实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制度。

7、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是什么?以工农联盟为基础8、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显著特征是着重什么方面?着重从思想上建党9、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什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摆脱不发达状态和什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11、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方针是什么?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多选1、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什么?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帝国主义和中华名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是矛盾中的矛盾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什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什么?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5、党的建设主要方面是什么?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特征是什么?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7、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策略方针是什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8、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什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我批评简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马哲,毛概——完整背诵版

马哲,毛概——完整背诵版

马哲,毛概——完整背诵版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1.毛泽东思想的提出与确定毛泽东思想最早是1943年,王稼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提出。

在1945年,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中正式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做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从而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②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③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的发展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即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①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僻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即战争与革命的时代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

②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五四运动也是思想解放运动,此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在中国传播)③毛泽东思想产生的阶级基础。

辛亥革命以后,新生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奠定了毛泽东思想的阶级基础。

④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实践。

三、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1、大体上分为六个阶段:1921—1927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到国民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时期。

以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主要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依靠谁、统一谁、打击谁的问题)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主要讲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的主要问题是土地问题)为标志。

★1927—1935年,土地革命战争的前中期是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时期。

毛泽东思想是在与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做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5马哲背诵版

15马哲背诵版

1.联系的观点。

联系就是事物及事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所以我们应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观点。

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推动新事物的发展,将事物看作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统一。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和趋势。

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事物发展不仅相辅相成也可以相反相成。

所以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同一中把握对立,促进事物的转化。

4.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矛盾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所以我们要正视矛盾,承认矛盾,全面看待和解决问题和矛盾。

5.矛盾具有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所以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6.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

个性背后隐藏着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所以我们要坚持事物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从个别把握一般,举一反三。

7.原因与结果辩证统一。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原因和结果是辩证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所以我们要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增强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8.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统一。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

偶然性中有必然,任何偶然的东西都必须受必然性制约。

必然性中有偶然,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补充,而且为必然性开辟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所以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毛概知识点完整版

毛概知识点完整版

毛概知识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1.李大钊等党的早期领导人,曾经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思想2.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这是党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实现马克思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5.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就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6.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第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关系: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包括:新民主主义正确思想、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其重要思想成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关系、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坚持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第二节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代背景: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和革命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环境:冷战两大阵营激烈对抗国内环境: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基础: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党的七大2.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反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的理论形态,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战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理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b.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内容:如何开展人民革命战争、应当实行什么样的战略战术、如何巩固国防、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原则:党指挥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c.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解放思想,群众路线,独立自主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b.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c.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4.两个错误倾向:一、凡是毛泽东做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始终遵循二、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及指导作用5.《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功远远大于过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背诵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背诵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要点精述第一单元唯物论(选择题)1。

哲学的科学内涵。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理论性质)(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一切哲学)(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4)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由于哲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所以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性意识属性)(以上是所有哲学的共性)(注意马哲与非马哲的区别)2。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1)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2)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离开具体科学纯粹抽象的哲学。

(3)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必须以哲学为指导。

3。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方法论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4。

哲学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这两种表述只有在这个情况下才相等]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是恩格斯提出的)康德、休谟(不可知论的代表)(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

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可知论是真正彻底的可知论(实践)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背诵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背诵版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背诵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含义1 、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学说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1848 年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②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3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的。

4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1 、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

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依据。

3 、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①可知论:主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包括唯物主义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可知论。

②不可知论:主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只有少数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①辩证法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部的矛盾性。

②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孤立存在的,是静止不变的。

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部的矛盾性。

③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④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客观辩证法: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本身固有的辩证运动规律。

主观辩证法:亦称“思维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辩证法是第一性的,主观辩证法是第二性的。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为划分哲学中的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的标准。

马哲背诵

马哲背诵

一、马克思主义的含义: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二、哲学的定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派别:根据何为本源问题,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根据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四、列宁对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对物质定义的意义:(a)它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b)它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c)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观的缺陷;(d) 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五、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1.人脑的机能2.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3.是社会的产物意识的能动作用是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六、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或其两大基本点:联系与发展七、联系的定义与发展的定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互相作用的关系。

大学马哲和毛概复习内容

大学马哲和毛概复习内容

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想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从实际出发,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②从实践出发,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③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④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2、实践本身包含了哪些在矛盾?①规律的客观性与活动的目的性之间的矛盾。

②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矛盾。

③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

3、如何正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准?社会发展的多重标准。

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准: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②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多重目标的前提条件;③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客观标志。

4、简要叙述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容。

群众观点: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④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群众路线:①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③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④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5、简要叙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⑴二者之间是一种矛盾关系,表现为:个别与一般、偶然与必然、现象与本质的矛盾。

⑵它们的辩证关系表现为: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感性中有理性,理性中有感性。

6、阐述矛盾的基本原理并应用矛盾原理的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基本原理:①矛盾对立统一原理②矛盾的普遍性原理③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⑤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原理⑥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原理⑦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方法论:①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②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7、如何科学评价科学技术的价值。

⑴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通过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来促进社会发展。

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原因:①现代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②现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③现代科学技术对其他生产要素的渗透和作用日益强烈。

政治马哲毛概邓论三个代表

政治马哲毛概邓论三个代表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切实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2.哲学的基本问题3.哲学的主要派别(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源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二、物质和意识要求:了解物质、意识、运动、时间、空间等基本概念。

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3.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的本质3.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4.意识与人工智能(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要求:了解联系、发展、矛盾、规律等基本概念。

理解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以及唯物辩证法诸范畴及其辩证关系。

学会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1.世界的普遍联系2.世界的永恒发展(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规律及其特点2.对立统一规律3.质量互变规律4.否定之否定规律(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现象与本质2.形式与内容3.原因与结果4.必然性与偶然性5.可能性与现实性四、实践和认识要求:了解实践与认识、主体与客体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等基本概念。

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论的根本特证、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以及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考研政治_终极笔记_马哲,政经,毛概打印整理版

考研政治_终极笔记_马哲,政经,毛概打印整理版

终极笔记(一)马哲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但决不能用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否则将陷入诡辩论。

3、(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4、(多样性)联系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

PS: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物质世界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

引申概念:系统(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a、(整体性)系统具有其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整体特性;(本质)是创新。

2、要点:a、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b、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一d、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e、因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具体事物的集合体。

毛概背诵篇

毛概背诵篇

背诵篇一、为什么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答:1.对中国革命进程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共识3.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4.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二、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答:1.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2.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3.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4.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三、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答:1.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2.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答:1.实事求是2.群众路线3.独立自主五、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是什么?答:1.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2.和平与发展转换为时代的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3.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六、科学发展观形成的依据、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是什么?答:1.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2.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3.指导意义:是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七、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八、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答: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2.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九、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答: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3.在理论创新问题上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4.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5.科学的本质在于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创新必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性质和前途是什么?答:1.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2.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3.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4.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推翻三座大山的统治,在政治上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5.前途: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其中的一部分,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十一、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是什么?答:是由中国具体的国情决定的,近代中国内受封建主义压迫,外受帝国主义压迫,武装斗争是唯一的斗争形式,而且具有现实的可能性,近代中国是个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就为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十二、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答: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度的时期。

马哲史重点(完整版)

马哲史重点(完整版)

马哲史重点(完整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引言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历史上的各种哲学学说,都是以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和科学文化条件为前提,为表达和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

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它所处时代的产物,是资本主义转变时代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物质前提:18世纪中期以工具机的发明和使用为起点的工业革命使得机器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生产技术质的飞跃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也带来了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历史实践把唯物主义的发展推到更高阶段,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客观依据2、阶级基础:工业革命不仅创造了资产阶级,同时也创造了无产阶级,作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他们之间始终存在着阶级对立和斗争,随着无产阶级不断的斗争实践,工人已提出自己独立的政治要求,这就需要用科学理论去指导他们的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创立的3、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最重要的成果是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这些成果不仅深刻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而且使人们有可能根据自然科学提供的事实去说明自然界的过程,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这显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据之一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1、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1)它所提出的劳动价值论,实际上是以经济学的形式对劳动作为主体活动的创造能力的肯定(2)古典经济学家们比较深入地探讨了分工问题(3)古典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对立状况进行了经济上的分析2、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法】圣西门、傅里叶;【英】欧文)(1)他们论证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资本主义社会只是发展的一个阶段,必将为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2)空想社会主义者触及到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问题,试图用社会经济状况来说明政治制度(3)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4)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未来社会的预测中,也提出不少合理的思想3、复辟时代法国历史学家的历史理论(梯叶里、基佐、米涅)(1)他们突破了把历史发展归结为个别杰出人物自觉活动结果的英雄史观,提出应当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他们结合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对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做了具体的考察(3)他们不满法国唯物主义者关于政治机构决定社会生活的理论,试图证明财产关系是社会政治制度和统治思想的现实基础4、德国古典哲学(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1)它把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作为最重要的哲学问题来研究(2)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大成就,是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全面而深刻地研究了辩证的发展观,从世界观的高度用辩证法代替了形而上学(3)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在历史观上提出少有深刻的、有价值的思想,即“世界历史”的思想三、马克思和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握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是天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者,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曾经历了一个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背诵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背诵版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背诵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含义1 、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学说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1848 年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②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3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的。

4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1 、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

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依据。

3 、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①可知论: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包括唯物主义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可知论。

②不可知论:主张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只有少数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①辩证法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②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孤立存在的,是静止不变的。

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③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④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客观辩证法: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本身固有的辩证运动规律。

主观辩证法:亦称“思维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辩证法是第一性的,主观辩证法是第二性的。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为划分哲学中的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的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哲,毛概——完整背诵版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1.毛泽东思想的提出与确定毛泽东思想最早是1943年,王稼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提出。

在1945年,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中正式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做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从而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②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③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的发展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即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①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僻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即战争与革命的时代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

②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五四运动也是思想解放运动,此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在中国传播)③毛泽东思想产生的阶级基础。

辛亥革命以后,新生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奠定了毛泽东思想的阶级基础。

④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实践。

三、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1、大体上分为六个阶段:1921—1927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到国民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时期。

以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主要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依靠谁、统一谁、打击谁的问题)和《湖南农**动考察报告》(主要讲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的主要问题是土地问题)为标志。

★1927—1935年,土地革命战争的前中期是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时期。

毛泽东思想是在与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做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标志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新理论的提出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特别是《反对本本主义》的写出。

★ 1935—1945,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达到多方面的发展和成熟的时期。

1945—1956年,解放战争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的时期。

1957—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和文革时期,毛泽东思想在曲折中发展。

1976—今天,毛泽东思想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

2、毛泽东思想发展的特点: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

②毛泽东思想是在同党内教条主义(即将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将苏联的经验绝对化)的错误倾向做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

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四、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1、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具有多方面的内容。

毛泽东思想具有以下六方面的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思想⑤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党的建设的核心是思想建设2、毛泽东思想包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许多独创性理论以及贯穿于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五、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为实践所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具体来说,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②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政治基础③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先导④毛泽东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团结和振兴的精神支柱⑤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列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列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六、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的特点1、科学性它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是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并被实践所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2、完整性它有多方面的内容3、独创性源于马克思又高于马克思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一、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认识中国的国情是认识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1、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开始——《南京条约》的签定加速——《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签定加深——《马关条约》的签定正式形成——《辛丑条约》的签定B)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①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成为了中国的“太上皇”,是中国近代社会一切灾难的总根源。

②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但仍是中国社会主要的经济基础。

④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

⑤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并且支持封建势力,连年的战乱不断,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使得中国的政治经济极端不平衡。

⑥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

C)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

D)近代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2、近代中国人民寻求国家、民族出路的斗争以太平天国革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为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其中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历史意义有:①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君主专制制度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③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①国内外的反动势力过于强大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③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④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⑤领导其进行的中国同盟会没有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3、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革命的领导权是区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

)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①“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中国仍然需要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

③ 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

④世界已经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

⑤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提出最早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的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完整提出是在1948年毛泽东《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内容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原因)①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证明,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因而领导中国革命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了无产阶级的身上。

②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世界无产阶级一般的优点以外还有自己的优点和特点:1)中国无产阶级深受三座大山压迫,具有革命的彻底性;2)中国无产阶级比较集中,容易组织形成革命力量;3)中国无产阶级与农民阶级有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联盟。

③中国无产阶级通过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人民大众(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工人的同盟军;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但无法充当革命的主要力量。

(民族资产阶级由地主、商人、小官僚、手工作坊主转化而来。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其具有垄断性、封建性、买办性)(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产阶级中国的资产阶级阵营分为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前者不是革命的对象,后者是革命的对象)(小资产阶级是劳动者,不属于资产阶级范畴)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分两步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

7、中国为什么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1)帝国主义不允许;2)国际社会主义力量不允许;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其自身的软弱性不能实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4)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不允许(1947年10月,民盟解散就是例子);5)中国人民不允许;6)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所领导的革命斗争的胜利发展,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

8、反对两种倾向:一次革命论(毕其功于一役)和二次革命论(放弃领导权)。

这两种倾向都是混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注意材料题)命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详见《宝》P298)①它有了新的领导阶级,由无产阶级领导。

②它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不再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③它有了新的革命指导思想和革命的方法——马克思主义。

④它有了新的社会前途——社会主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新民主主义的国体);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不同时期的政权建设: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专政,有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但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

1935年瓦窑堡会议,党决定把“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提出民主共和国的主张。

抗日战争时期——三三制政权——抗日根据地政权中,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各占三分之一。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

(3)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主要公式、主要纲领。

人民民主专政最早在1948年由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中提出;在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做了全面论述。

人民民主专政的作用:对外抵御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侵略、颠覆与破坏,维护国家独立与安全;对内保障人民权利,发展社会生产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