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发展史 演讲篇
2020年(发展战略)日本经济发展史
(发展战略)日本经济发展史日本经济发展史1.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将赶超西方强国、推进经济增长作为国家目标。
可是,可称之为“近代经济增长”的过程实际开始于19世纪的80年代后期,其标志是:民间企业开始迅速发展;制造业的产值开始迅速增加;近代的财政、金融体制开始形成;明治初期的经济混乱情况开始改观,至少可能从统计上加以把握。
和西方强国相比,日本现代经济增长的起始阶段的特点是:开始最晚;起点最低;开始之后的增长率最高。
美、英、法、德4国的现代经济增长开始于1850—1859年。
日、美、英、法、德5国于上述年份或时期的人均GNP分别为136美元、474美元、227美元、242美元、302美元(按1965年美元价格折算)。
5国从现代经济增长至1965年的GNP和人均GNP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6%和2.5%、3.6%和1.6%、2.2%和1.2%、2.0%和1.7%、2.7%和1.7%。
明治政府实施“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自上而下地培育现代产业(例如由政府开办“模范工厂”,然后廉价出售给民间),促使工业化获得了迅速的进展,对追赶欧美先进国家起到了重要的效果。
和此同时,明治政府仍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将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带来的“国富”用于“强兵”,而不是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终于走上和西方列强为伍、竞相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和进行掠夺成为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济获得较快增长的极为重要的原因。
例如,于1894—1895年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人称之为“日清战争”)之后,日本获得了“割地”(台湾、澎湖列岛)、“赔款”(2亿3150俩白银,相当于3亿6400万日元,而当时的中央政府的壹般会计岁出为7000—8000万日元)及于中国开放港口的通商特权。
从壹定意义上说,获取战争赔款,通过侵占殖民地掠夺国外资源和财富,对日本实现工业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也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壹个特点。
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的发展
自1968年日本超越西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连续几十年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是这一现象由一个协议而彻底中止,80年代的“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可见一斑。
20世纪70年代,日本从“投资主导型”转向了“出口主导型”,具体表现在:出口快速增长。
石油危机后的1974~1980年期间GDP年平均增长速度均超过了10%。
随着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提高。
1974~1985年,出口对整个GNP增长的拉动上升至34.5%。
出口占总需求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
1985年上升至14.6%,贸易盈余不断扩大。
同时,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比价也逐渐低估,日元汇率处于“抵抗升值阶段”。
在这种背景下,1985年9月,美国、日本、英国等5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决定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问题。
这便是著名的“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签署以后,各国开始抛售美元,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
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达50%,也就是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1倍。
在“放任升值”阶段,为了应对日元大幅升值局面,1985年10月,中曾根首相的私人咨询机构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
1986年9月,将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具体化。
为应对因日元升值导致出口受阻所带来的“高日元萧条”,日本政府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日本中央银行则采取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
连续调低利率,在1986年分四次把基准利率从5%下调至3%,1987年2月进一步调低至2.5%的历史最低水平。
与此同时,1987~1989年,日本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M2+CD)增长速度分别高达10.8%、10.2%和12%,从而造成国内过剩资金急剧增加。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撑下,过剩的资金纷纷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等领域,泡沫经济逐步形成。
在1987~1990年期间,低利率和充足的货币供给刺激了泡沫经济投机活动。
失去的三十年:平成日本经济史
精彩摘录
“平成时期的政策制定者们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如何摆脱通货紧缩、 如何提高经济增长率、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如何解决社会保障问题等。在这个 过程中,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财政刺激计划、结构性改革、金融市场自 由化等,以期重振日本经济。”
精彩摘录
“在这段时期,日本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企业面临着国 内外竞争加剧、成本上升、市场缩小等困境。在这个背景下,一些企业通过创新、 变革和转型,成功地适应了新的环境,而另一些企业则陷入了困境。”
精彩摘录
“平成时期的日本社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少子 化的趋势,日本的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 步,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社会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复 杂。”
精彩摘录
《失去的三十年:平成日本经济史》这本书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为我们呈 现了平成时期日本经济的发展全貌。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日本 经济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同时也可以为我们的个人投资和企业经营提供有益的参 考。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失去的三十年:平成日本经济史》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失去的三十年:平成日本经济 史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平成
三十年
三十年
日本
经济增长
时期
僵化
失去
平成
日本经济 全球化
企业
日本经济
深入
结构
挑战
面临
机遇
人口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日本在国际经济舞台上非常重视合作,积极参与各种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经济合 作组织。例如,日本是亚太经合组织的重要成员之一,积极参与推动区域经济一 体化进程。
竞争
日本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例如,在高科技领域,日本与美 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和印度的 崛起也对日本经济形成了挑战。
日本面对老龄化社会和经济活力问题的挑战
老龄化社会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日本社会面临着养老金、医疗保健和劳动力等方面 的挑战。为应对这些问题,日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提高退休年龄、 改革医疗制度等。
经济活力问题的解决
为提高经济活力,日本政府积极推进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和创业,鼓励企业进 行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此外,加大对年轻一代的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职业 机会和发展空间,以激发经济活力。
贸易往来
日本与亚洲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历史悠久,是这些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 一。日本从这些国家进口原材料和食品,同时向这些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和 高科技产品。
投资合作
日本在亚洲其他国家也积极进行投资和合作。例如,日本在亚洲的直接投资 总额中占比很大,投资领域涉及制造业、金融、服务业等。
日本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合作与竞争
对外经济合作和贸易自由化
加入国际经济体系
日本在战后加入了国际经济体系,参加了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组织,推进了贸 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
对外直接投资和合作
日本企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和合作,推进了国际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加强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
04
经济泡沫和破灭
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过度繁荣
经济崩溃和国际金融危机
泡沫破裂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战后经济恢复、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低速发展、长期经济停滞这四个阶段。
一、战后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日本穷兵黩武,侵略亚洲、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国内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
战争后期,由于美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119 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
特别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
与1934-1936 年相比,1946 年国民经济和生产能力的下降情况是:实际GNP 为62%,人均实际GNP 为55%,人均实际个人消费为57%,创造业实际工资为30% (1947 年),工矿业生产为31%,(其中煤炭53%、钢材10%、纺织品7%),农业生产为79%。
由于战败,对外贸易几乎彻底中断了,与战前相比,1947 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不少艰难和蜿蜒,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1946-1951 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 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3%。
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55-1972年)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
神武景气 (1954 年11 月-1958 年6 月) :景气持续了31 个月,实际经济增长率1956 年度7.5% 、1957 年度7.8% ,1958 年降为6.2%。
岩户景气 (1959 年4 月持续到1962 年10 月) :景气持续42 个月,1959、1960 、1961 年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9.4% 、13.1%和11.9%,1962 年降为8.6%。
伊奘诺景气(1965 年11 月-1970 年7 月):景气持续期间为57 个月,1966- 1970 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2% 、11.1% 、11.9%、12.0% 、10.3% ,1971 年降为4.4%。
日本经济发展史(战后)
日本经济发展史(战后)默认分类 2010-01-20 11:25:22 阅读32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自1868年明治维新起,日本的经济发展史,是一部以发达国家为目标的追赶史。
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NP)跃居世界第二位。
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日本不仅在经济规模上仅次于美国,而且在工业技术装备水平、高精尖加工能力、产业结构等方面,均已位居世界前列。
这些表明,作为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的追赶时代在日本已经结束。
以追赶为目标建立的经济体制、生产关系以及经营思想等,面临着深刻的调整。
但是,日本似乎没有意识到大转折时期的到来。
它仍然延续过去的政策思想和发展模式,没有注意培育自主开拓发展的能力与机制。
大量的过剩资本没有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相结合,而是流向房地产和股市,制造出泡沫经济。
由此带来了难以消除的后遗症,如大量的银行不良债权,股市疲软,投资信心不足,消费低迷,巨额财政赤字等,至今困扰着日本经济。
日本经济目前正处在130多年未有的大转折时期,这是由追赶型的经济增长向成熟的、开拓发展型经济增长的转变。
这种转折,如同高速行驶的列车进入弯道,行驶速度下降是很自然的事。
但是,转折的迟误和泡沫经济带来的严重后果,加大了转折的难度。
世界经济的低迷和“9·11”事件的影响,对于日本经济有如雪上加霜。
2001年日本出现经济负增长可以说毫不奇怪。
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有其客观必然性像日本经济辉煌时期引起世界瞩目一样,日本近10年来的经济低迷,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其实,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有其客观必然性,除了日本正处在转折期之外,还有如下两方面因素。
第一,经济基数的增大。
日本的国土面积不到中国的1/25,总人口相当于中国的1/10,然而日本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却是中国的4.44倍。
这说明,日本的经济基数已经相当大。
按照2000年中日两国GDP的比值来算,如果日本GDP增长2%,中国要在GDP绝对量的增加上与日本持平,就需要有8.88%增长速度。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一、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1、二战后日本经济状况及其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事经济畸形发展,随着日本被击败,遭到美国的空袭,二战结束时日本经济陷于濒临崩溃的边缘:以东京为首,全日本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战争的轰炸破坏的40%的城市建筑,船舶的吨位从战前630万吨下降到135万吨,煤产量减少了一半。
此外,由于战败,日本对外贸易业几乎中断了,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结果在国内农业等产业生产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严重的物资不足,进而通货膨胀愈演愈烈,以1934~1936年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100,1947年就上升到了10910,提高了108倍。
1946年人均实际国民收入只是战前的55%,城市就业人口人均收入只是战前的31.2%。
在此起点上,1946-1955年的10年间日本一方面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另一方面将战时经济改组为平时经济。
恶化的经济从1947年开始好转,几经曲折逐步上升,农业生产开始恢复,粮食危机解除,工业生产恢复的同时恶性通货膨胀结束。
实际GNP增长了1.16倍,年均增长8.9%,工矿业增长4.5倍,年均增长18.2%,农业水产业生产年均增长6.3%,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提高1倍。
战后日本经济濒临崩溃,但是日本经济有战前积累的较好基础,同时有美国的扶持,以及朝鲜战争的刺激,加上政府较好的政策引导,使其在10年间就将经济恢复到了战前的最好水平。
对我们的启示是:要有效利用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来发展经济,同时要把握好发展机遇,因为这样的机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才会产生,而且政府正确的引导会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2、日本经济的黄金时期日本经济企划厅1956年的白皮书有一句名言:“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标志着日本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但此时,日本GDP仅为美国1/15,第一产业比重仍较大,此后日本开始赶超欧美,在1956-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由此走向了经济现代化。
日本经济发展历程
日本经济发展历程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 重建与发展初期(1945-1960年代):二战后,日本经济遭受严重的战争摧毁,然而在美国的经济援助下,日本迅速进行了重建与恢复。
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轻工业和加工制造业,例如造船、纺织等领域的企业得到迅猛发展。
2. 高度经济增长期(1960-1970年代):通过有效的政府规划和私人企业的努力,日本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汽车、电子、钢铁、化工等,日本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得到了广泛认可。
同时,日本政府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限制了进口并鼓励出口,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
3. 经济转型期(1980-1990年代):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和国内市场的饱和,日本开始面临一系列挑战。
这一时期,日本政府推动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包括金融自由化、企业并购与重组等。
同时,日本企业开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直接投资和出口扩大经济规模。
4. 泡沫经济崩溃与失去势头(1990-2000年代):1990年代初,日本的泡沫经济破裂,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崩溃,导致经济陷入长期停滞。
这一阶段,日本面临诸多问题,包括高失业率、恶性通缩等。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和结构性改革,然而经济的恢复进程缓慢,日本逐渐失去了过去的经济优势。
5. 超低利率和经济调整(21世纪):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日本实施了超低利率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的量化宽松措施。
虽然这些措施一度提振了股市和出口,但日本仍面临着长期经济调整的挑战,主要包括人口老龄化、人口减少、政府债务高企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日本政府也开始注重创新、技术升级以及推动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发展。
日本经济发展经验的分析
日本经济发展经验的分析引言日本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经济发展经验备受世界关注。
自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在世界舞台上成为一股重要的经济力量。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政府干预、教育体系、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
历史背景日本的经济发展经验深受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影响。
战后,日本经历了重建和经济改革的时期。
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政策,包括土地改革、贸易自由化和金融体制改革等。
这些政策为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政府干预日本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要体现在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方面。
日本政府通过实施产业政策来扶持和发展特定的产业,例如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和机械制造等。
此外,政府还通过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通过货币政策来维持通货稳定。
这些政府干预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育体系日本的教育体系也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日本注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劳动力。
在教育方面,日本强调基础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数学、科学和工程等领域。
此外,日本的职业教育也非常发达,为劳动力提供了实践技能的培训和教育。
这种注重教育的文化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日本制造业以其高度的技术创新而闻名。
从汽车制造到电子产品,日本企业在技术上不断追求卓越,并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日本的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并重视研发和创新文化。
这种技术创新的精神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
企业文化日本的企业文化也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日本企业注重团队合作、奉献和稳定性。
这种企业文化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日本的企业文化还注重“终身雇佣”,即员工在一家公司工作一辈子的观念。
这种稳定性有助于企业长期发展和知识积累。
结论综上所述,日本经济的发展经验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结果。
繁荣与停滞:日本经济发展和转型
繁荣与停滞:日本经济发展和转型
日本是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也是一个具有极高竞争力和开放性的经济体。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医疗卫生、汽车制造等领域取得不小成就。
当时日本经济是蓬勃发展的。
然而到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经济出现了停滞状态,即“负增长”现象。
主要原因有金融危机、销售价格下降、资本积累减弱等。
另外,日本的财政赤字和国内债务水平也大大超过了其他发达国家。
为了扭转局面,日本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转型政策,其中包括增加国际竞争力,提高货币供应量来抵消经济衰退,加强经济结构,改善企业盈余状况,实施投资和消费支出等等。
此外,日本还实行了多项财政改革政策,以缓解财政赤字压力,增加宏观经济发展动力。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由于政府的努力,日本的经济正在慢慢复苏和转型,逐渐重回繁荣发展的轨道,2014年日本经济首次出现了增长。
从上面可以看到,日本经济发展及其转型历经了昙花一现和复苏之路,这坚定地说明了日本政府智慧的政策。
同时,日本还需要加大投资,创新经济,推进转型和发展,以实现更大的经济繁荣。
日本经济转型的历史与未来
日本经济转型的历史与未来日本经济在二战后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高速增长,这一时期被称为“高度经济增长时期”。
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经济增长放缓,进入了所谓的“失落的十年”时期。
如今,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和经济形势的变化,日本必须进行经济转型,才能保持其竞争力和经济成长。
一、过去的转型日本经济增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时期。
在二战后的时期,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速了经济增长。
这一时期日本实行了高度保护主义政策,国内市场对外国产品几乎是关闭的状态,可以说是既封闭又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
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由于日本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的升级以及日元汇率的持续升值,日本企业开始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贷款。
受此影响,日本进入了所谓的“泡沫经济时期”,并在上世纪90年代爆发了连锁反应导致的一系列经济问题,从而开始了其经济转型之路。
二、当前的转型当前,日本经济务必转型以应对一系列挑战,例如人口老龄化、外国企业的竞争、产业结构的变化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放松外资进入限制、推进企业的国际化以及提高女性和年轻人的就业机会。
日本政府还成立了一个名叫“第四次产业革命战略本部”的机构,旨在支持新技术和创新,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
该机构与专业人员和研究机构合作,以帮助企业采用新的技术解决他们现存的问题。
三、未来的前景未来,日本经济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其中一项主要的挑战是人口老龄化,如果政府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劳动力短缺将会变成一个严重的问题,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日本还需要应对新兴技术和全球化的挑战。
对于新兴技术,日本企业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以把握这个机遇,例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
另一方面,对于全球化,日本企业需要适应全球化竞争的新形势,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总之,日本经济转型的历史和未来都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
政府和企业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帮助日本经济实现转型,以保持其竞争力和经济成长。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02
经济高速增长期(1955-1973 )
产业政策的实施
产业结构调整
日本政府在战后初期,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从以农业为主 向以制造业为主的转变。这包括对传统产业的扶持和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如钢 铁、汽车、电子等。
企业自主创新
在政府的引导下,日本企业开始注重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逐渐形成了以企业 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为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பைடு நூலகம்
经济崩溃与重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 经济遭受重创,国家经济陷入
崩溃边缘。
美国占领期间,日本政府开 始着手重建经济,通过恢复 生产、重建基础设施等措施
,逐步恢复经济秩序。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 如土地改革、解散财阀等,为
经济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美国占领与改革
01
美国对日本进行了军事占领,并 实施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 改革。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汇报人: 2023-12-26
目录
• 战后初期与经济复兴(19451955)
• 经济高速增长期(19551973)
• 石油危机与经济调整(19731985)
• 泡沫经济与崩溃(19851990)
• 经济全球化与新经济模式( 1990-至今)
• 日本经济的未来展望
01
战后初期与经济复兴(19451955)
贸易立国战略
出口导向型经济
日本政府实施贸易立国战略,将出口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 要手段。通过扩大出口、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日本企 业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
贸易自由化与市场开放
日本政府逐步推进贸易自由化,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吸 引外国资本和技术进入国内市场。这为日本经济的全球化进 程奠定了基础。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战后经济发展是指二战后初步恢复之后,日本在经济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历了一个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时期,被称为“日本经济奇迹”。
以下是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主要历程。
第一阶段:战后恢复与经济(1945-1952年)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几乎被摧毁。
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恢复和重建措施,促进了战后经济发展。
针对农业,政府推出了土地政策,将大规模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
对于工业部门,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财政刺激政策,通过提供财政补贴和贷款来重建企业。
此外,政府还通过制定劳动法和推动劳资和谈来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工人的待遇和福利。
第二阶段:高度增长时期(1952-1973年)1955年至1973年期间,日本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年均增长率达9%以上。
这一时期被称为“日本经济奇迹”的黄金时代。
这是通过工业化和出口导向的经济政策实现的。
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增加了投资,包括修建高速公路和建设港口设施,促进了经济发展。
此外,政府还提供了财政补贴和低利率贷款,帮助企业进行现代化和技术升级。
在出口方面,政府实施了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以发展制造业的出口为重点,通过提供关税减免和财政支持来支持出口企业。
第三阶段:泡沫经济时期(1973-1991年)泡沫经济时期是指从1973年石油危机开始到1991年泡沫破裂为止的时期。
这一时期,日本经济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特别是金融业和房地产业。
政府鼓励银行放贷,金融业获得了大量资金。
同时,房地产业蓬勃发展,价格飙升。
在此期间,日本的股票和土地市场都处于高涨状态。
然而,这种增长模式积累了许多问题,包括过度借贷和过度投资。
1991年,泡沫破裂,日本陷入长时间的经济低迷。
第四阶段:经济停滞时期(1991年至今)自泡沫破裂以来,日本经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包括降息、财政刺激和结构性等。
然而,这些措施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日本经济仍然面临很多挑战,包括人口老龄化和高债务等。
日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及其失衡的原因
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人口红利和劳动力素质
技术进步和创新
日本拥有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为经济发 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日本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具有很强的实 力,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技术。
教育和人才培养
国内市场需求和消费升级
日本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为经济发展提 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国内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推动了经济 的持续增长。
日本实现了高度工业化和城市化,成 为全球领先的工业国之一。
出口导向型经济
日本依靠出口导向型经济,实现了贸 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积累。
技术创新和研发
日本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具有很强 的实力,拥有许多世界领先的技术和 品牌。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日本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等 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
高度成长期
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 ,日本经济经历了长达30年的 高度成长期。
泡沫经济与调整期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日本经济出现了泡沫经济,随 后进入了长达十年的调整期。
全球化与新经济时代
进入21世纪,日本经济逐渐融 入全球化进程,同时也在寻求
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济发展的特点
高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展速度相对较慢。
产业结构调整困难
日本的产业结构以传统 制造业为主,转型和升 级面临诸多困难,如高 企的劳动力成本、僵化 的企业制度和落后的服
务业等。
资源短缺
日本的自然资源非常有 限,大部分资源依赖进 口,这使得其经济容易 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
的影响。
面临的挑战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日本经济奇迹:从废墟到繁荣的崛起
日本经济奇迹:从废墟到繁荣的崛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废墟中,日本从一片满目疮痍的景象中迅速崛起,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令人瞩目的“日本经济奇迹”。
这一奇迹不仅改变了日本的经济地位,还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日本经济奇迹的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一、背景与起点1. 战后重建的挑战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导致无数生命的丧失和城市的毁灭。
战争的结束也标志着日本领土的缩减,军事力量的解散,以及盟军对其的占领管理。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面临着巨大的重建挑战,如何在废墟上重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成为了战后日本政府和人民的首要任务。
2. 美国的援助与改革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在欧洲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日本,美国也采取了类似的援助和改革措施。
美国通过向日本提供经济援助,帮助其恢复工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美国还推动了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如土地改革、工会发展和妇女选举权的扩大等。
这些改革为日本的经济复苏奠定了基础。
二、经济奇迹的实现1. 政府的积极干预日本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通过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日本政府大力支持汽车、电子、钢铁等关键产业的发展。
这些产业在全球市场中逐渐占据领先地位,成为推动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政府还通过扶持小企业、促进出口和技术创新等措施,增强了日本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2. 教育与技术创新日本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和技术创新。
战后,日本大力推进教育改革,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能力。
同时,日本企业也加大了对科研和技术开发的投入。
以丰田、本田、索尼等为代表的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推出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赢得了全球市场的青睐。
3. 劳动文化与企业制度日本的劳动文化和企业制度在经济奇迹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日本企业以“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为特点,形成了员工对企业的高度忠诚感。
日本的经济发展历程
日本的经济发展历程日本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在这个时候,日本已经摆脱了几个世纪的封闭政策,开始接触西方国家,并试图学习他们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
在20世纪初的几十年里,日本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工业化政策,通过向重工业领域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发展制造业和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等手段来推动经济发展。
此外,世界经济衰退期间,日本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出口导向型的措施,以刺激国内经济。
日本的经济发展得到了两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复苏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
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日本的经济增长率非常高,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日本公司开始崛起,如丰田、本田和索尼等,在汽车、摩托车、电视和电子产品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
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经济开始出现疲软的迹象。
经济增长率下降,通货膨胀率上升,同时国际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进行经济自由化、改革金融体系、提高对外贸易的开放度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日本经济的问题,但并没有完全解决。
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济再次迎来了高速增长。
这一时期被称为“泡沫经济时代”。
日本的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繁荣,许多日本公司在海外进行大规模收购。
然而,这个繁荣的时代并没有持续太久,在19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日本经济进入了长达20年的停滞期。
在停滞的时期里,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包括金融体系的再次改革、刺激内需、促进创新和加大对小型企业的支持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日本经济,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如人口老龄化、高度竞争的全球市场和高额政府债务等。
目前,日本经济正在努力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政府致力于推动创新和科技发展,并鼓励创业和引进外国人才。
此外,日本还在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贸易协定的谈判,以扩大市场准入和促进贸易自由化。
虽然日本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起伏,但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随着政府和企业的不断努力,日本有望继续实现经济发展,并在全球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日本近代经济发展史
日本近代经济发展史日本经济发展史1. 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1868 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将赶超西方强国、推进经济增长作为国家目标。
但是,可称之为“近代经济增长”的过程实际开始于19 世纪的80 年代后期,其标志是:民间企业开始迅速发展;制造业的产值开始迅速增加;近代的财政、金融体制开始形成;明治初期的经济混乱状况开始改观,至少可能从统计上加以把握。
与西方强国相比,日本现代经济增长的起始阶段的特点是:开始最晚;起点最低;开始之后的增长率最高。
美、英、法、德4 国的现代经济增长开始于1850—1859 年。
日、美、英、法、德5 国在上述年份或时期的人均GNP分别为136 美元、474 美元、227 美元、242 美元、302 美元(按1965 年美元价格折算)。
5 国从现代经济增长至 1965 年的 GNP 和人均 GNP 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 6%和2.5%、3.6%和1.6%、2.2%和1.2%、2.0%和1.7%、2.7%和1.7%。
明治政府实施“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自上而下地培育现代产业(例如由政府开办“模范工厂”,然后廉价出售给民间),促使工业化获得了迅速的进展,对追赶欧美先进国家起到了重要的效果。
与此同时,明治政府还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将工业化与经济增长带来的“国富”用于“强兵”,而不是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终于走上与西方列强为伍、竞相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与进行掠夺成为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济获得较快增长的极为重要的原因。
例如,在1894—1895 年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人称之为“日清战争”)之后,日本获得了“割地”(台湾、澎湖列岛)、“赔款”(2 亿3150 两白银,相当于3 亿6 400 万日元,而当时的中央政府的一般会计岁出为 7 000—8 000 万日元)及在中国开放港口的通商特权。
从一定意义上说,获取战争赔款,通过侵占殖民地掠夺国外资源与财富,对日本实现工业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也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点。
日本历史演讲稿
日本历史演讲稿日本,一个充满着古老传统和现代化发展并存的国家,其悠久的历史渗透着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回顾日本的历史,探寻这个东方国度的兴衰变迁,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日本的古代历史,这段时期被称为古境时代,从公元前300年至710年,这一时期日本开始形成国家体制,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政治体系。
同时,佛教也在这一时期传入日本,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代日本的文化和艺术也逐渐繁荣起来,例如和歌、茶道、武士道等,这些都成为了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我想谈谈日本的中世纪历史,这一时期被称为平安时代。
在这一时期,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迎来了繁荣期,京都成为了当时的政治中心,同时也诞生了许多文学作品和文化精英。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政治权力逐渐分裂,战乱不断,这一时期也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
然后,我们来看看日本的近代历史。
19世纪中叶,日本开始进行明治维新,这一时期日本国内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
日本迅速实现了现代化,成为了亚洲的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同时,日本也开始扩张领土,对外进行殖民扩张,这一时期日本的国际地位也逐渐提升。
最后,我们来看看日本的现代历史。
20世纪中叶,日本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战后日本进行了全面的重建和改革,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同时,日本也在文化、科技、艺术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世界上的文化大国之一。
总的来说,日本的历史充满了辉煌和挑战,这个东方国度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前行,不断超越自我,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我们应该从日本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共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谢谢大家!。
日本人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我的想法和感受。
我是来自日本的代表,很荣幸能代表我们的国家向大家致以诚挚的问候。
首先,请允许我简要介绍一下日本。
日本是一个位于东亚的岛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自古以来,日本就以其独特的文化传统、精湛的工艺技术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日本也在不断融入国际社会,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合作尤为重要:一、经济合作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中日两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加强经济合作对双方乃至全球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深化产业链、供应链的融合,扩大贸易往来,共同应对全球经济风险。
二、文化交流中日两国文化源远流长,相互影响深远。
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我们应该加强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传承和弘扬两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环保合作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环境问题,中日两国应携手共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
在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等领域,我们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中日两国在科技领域具有互补优势,应加强合作,共同攻克科技难题,推动科技进步,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五、人才培养人才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中日两国应加强教育、科研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两国及全球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在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高层交往,增进政治互信;2. 深化经济、文化、环保等领域的合作;3. 扩大人文交流,增进两国人民友谊;4.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共同发展;5. 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最后,我衷心希望中日两国在各个领域不断加强合作,共同为人类社会的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字数:509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经济发展史(一)战后恢复发展第一章恢复发展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后,国内经济政治均陷于极度混乱状态。
由于旧的战时经济体制已经告废,新的经济体制又未建立,生产停顿,失业剧增,生活必需品缺乏供应,人们极端痛苦,因此,固有的历史学家称之一时期的日本经济的特点是“混乱与虚脱”。
在二战中死亡人数高达310万,流离失所的人数有九百多万,1946年国民经济和生产能力与1934-1936年相比之相当于当时的50%左右,失业问题严重,更有许多人被饿死。
当时的日本大藏大臣对美国记者说“日本现状如果继续下去,来年饿死病死的人将达到1000万人”。
二个就是日本战后初期的通货膨胀。
因为当时的经济政策是“经济自由化”,战时的统制经济被瓦解。
在但是得情况下,物质资源十分贫乏,撤销统制经济,而实行经济,必然会导致市场的混乱,从而导致了恶性的通货膨胀。
因此在当时日本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下,就有两个直接面对的经济任务,一个是要制止通货膨胀就得改变但是的经济体制,改变“自由经济体制”为“统制经济体制”。
当时的日本政府就实行了一系列的统制措施(包括物资、资金、外贸,价格、以及一系列的金融措施)。
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曲折,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第二章高速增长1955年日本经济恢复和超过了战前水平以后,重新开始了赶超欧美的历程,这是一个新的出发点。
战前,日本经济虽然达到了与欧美各国并驾齐驱的水平,但由于战争的影响和破坏,与美国相比,日本经济的发展整整停滞了20年,与欧美各国特别是与美国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
1955年虽然已经不是战后了,但从国际比较看,日本在经济方面已沦为三流国家,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二流半的国家。
从位于先进国家和后进国家之间的意义上说,日本当时还是一个中进国。
1955年,日本的GNP只为美国的1/15,西德的1/2;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20美元,在西方各国中列第35位。
其次,从产业结构方面看,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仍为40%,出口商品结构也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主要是靠纺织品和日用杂货来赚取外汇,在重化学工业方面,还没有与欧美各国相竞争的能力。
由此看来,还不能说日本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
因此,在战后时代宣告结束以后,按《白皮书》所说的现代化,赶超欧美发达国家,日本经济就马不停蹄地奔向了新的目标,急急忙忙地开始了新的征程。
当时的池田内阁制订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计划在1960—1970十年经济增长率达到7.2%,并且实现国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比且也确定了日本式经营体制确立的时期(内容是以系列企业、控股集团为特征的企业模式;以年功序列工资制、终身雇佣制为代表的就业体制;以主银行制度为特征的金融中介系统等所谓的“日本式”经济体制、制度、惯例等均在这一时期得到确立。
1960年制定了《贸易外汇自由化计划大纲》,并且确定了开放的经济体制。
并与1964加入了OEC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
在这一时期,日本赶超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世界经济大国。
并且“橄榄形”的社会结构也基本形成。
在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1964年建成了日本最重要的俩个城市东京和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高速铁路;1965开通了小牧至西宫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小汽车的大量普及,使日本步入了汽车化的社会。
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
景气持续期间为57个月,期间的年增长率基本都在10%以上,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不仅在日本历史上是罕见的,而且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由于伊奘诺景气的出现,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就达到了光辉的顶点。
但是长期的告诉增长也带来很多问题,如城市化的发展造成了大城市人口过密,而农村人口过疏的现象,以及大规模的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公害泛滥的问题。
第三章低速增长经过第一次石油冲击和战后第一次负增长,日本经济就由高速增长转为了低速增长。
经尽管如此,但1978年后已摆脱了萧条的影子,经济确实是处于上升阶段,企业的收益也增加了。
为此,日本《经济白皮书》在总结这种现象时说:虽然是4%-6%的经济增长,但却有经济景气的感觉,这意味着日本经济今后将进入“新的成长轨道”。
与高速增长时期10%左右的增长率相比,5%左右的经济增长率虽然是低速增长,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3%左右的增长率相比,却依然高出一截,所以就被称之为中速增长。
中速增长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
这一期间,除个别年份外,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基本保持在3%-5%左右的水平,上下波动不大,而且与其他发达国家比仍属于增长最快的国家,所以这一时期又被称为稳定增长时期。
在这一时期,r日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其实有符合现实的也有不符合的。
1、日本内阁推出了一个“日本列岛改造构想”.(日本列岛改造论是前日本内阁总理田中角荣在竞选自民党总裁时,作为候选人政治主张提出的改造日本列岛方案。
田中设想改造的具体办法主要包括:1、以高速交通网将日本列岛结成一个以东京为中心的整体,为此扩大、兴建高速公路和新干线;2、主张工厂远离大城市,鼓励、支持在地方兴办工业;3、整顿地方生活环境,培养“中坚城市”(即人口在25万人左右的新型城市),以稳定地方人口。
这是一个新的国土开发计划,旨在同时解决大城市人口过剩与地方乡村人口稀疏的所谓“过密”、“过疏”问题。
当时作为田中首相“决断与实施”的政治目标,曾被国民寄予很大期望,得到广泛支持。
但是,由于土地政策的前期准备不完备,引起全国地价暴涨,一度受到舆论界的严厉谴责。
其后舆论逐渐平息。
当日本经济进入“低成长时期”后,曾再次出现实施这一构想的呼声,最终还是失败了。
)2、实行减量经营,即为一种节俭的企业经营办法,不扩大生产力,以及减少劳工等。
因为这种方法,是日本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中的损失大大降低。
并且为了克服石油危机冲击子下的萧条,日本政府还增加财政支出以刺激经济。
从而使日本走上了财政赤字的时期。
日本经济从此从经济危机中走了出来。
并且在接下来的第二次“石油冲击”中,日本没有受到影响。
到了1985年,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券国。
当时的西方报刊认为战后经济出现了两个奇迹:一是20世纪60年代的高速增长;二是顺利的通过了第二次石油冲击。
3、“石油冲击后的发展战略”。
可以用“两化”来表示。
一个是“节能化”,二是“产业结构的变化”。
节能化的内容有:开发新能源,其实最有希望的是原子能;能源消耗量大的产业向低消耗产业转变。
产业结构的变化涉及到:1、产业发展的重点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2、发展电子工业与机械工业相结合的组装工业。
平成景气,日本经济发展的顶点。
平成景气从1987年6月到1991年2月,共持续了51个月,仅次于伊奘诺景气的57个月,是战后第二个持续时间最长的大型景气。
在平成景气期间,日本经济继续保持了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高的经济增长率。
第四章泡沫经济(长期萧条经济)1989年12月29日,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日经平均股价曾高达38915日元,而1990年10月1日却跌破了2万日元,为19781日元,跌幅达49%。
由此,东京股票市场的时价总额就像泡沫一样消失了270万亿日元。
这一天被称之为“黑色星期一”,也是泡沫经济开始崩溃的起点。
地价1991年也转为下降,下降了1.8%。
其后,由于大规模破产的增加,特别是1992年4月28日东洋信用金库因受到料亭惠三(房地产公司)破产的影响而倒闭,首次打破了“银行不会破产”的神话,日本的泡沫经济就宣告崩溃了。
究其原因:1、大量剩余资本推动泡沫膨胀。
到了80年代后期,居民储蓄居高不低,并且此时美元贬值、日元升值,是美元资本回流,加剧了日本国内的资本过剩。
加上美日贸易摩擦升级以及美国方面的压力,日本采取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加剧了资本过剩。
是房地产、股票价格暴涨。
2、宏观政策的失误。
表现在:1)、为了防止日元升值导致经济萧条而采取的宽松金融政策实践过长。
2)、过度扩张的财政政策。
3)、大量的剩余资本的形成以及流向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更没有将其引导到增强基础开发能力以及产业创新上去。
3、被成功冲昏了头脑,投机风席卷列岛。
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前半期,日本不仅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摆脱石油危机,而且其节能型家用电器、汽车等产业迅速占领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的佼佼者。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国内骄傲哦、狂躁之气蔓延,形成了强大的投机风潮。
4、“土地神话“支持不动产投机。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寸土寸金,战后经济高速增长导致地价上涨,形成了土地增值的“神话”。
因此,大量的剩余资本流向不动产,炒地皮,炒楼盘,加速了泡沫经济。
5、金融机构推波助澜。
在02年日本经济实现了0.8%的增长。
经济回缓,走出了漫长的萧条隧道,可以说02年是日本经济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
而这次复苏最大的特点是:在公共事业不断消减的情况下实行了非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
刺激经济。
维持繁荣。
)(二)日本经济的现状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GDP总量仅次于美国。
其GDP规模约占世界总量14%,占亚洲60%,相当于英、法、德3国总和。
人均GDP3.6万美元,在世界名列前茅。
外汇储备截至2004年1月末为7413亿美元,居世界第1位。
2006年3月28日,中国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海外净资产1.5万亿美元,是世界最大债权国。
(而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
)这意味着日本已经从贸易国家转为了债权国家,成为世界第食利大国。
虽然经历泡沫经济冲击,日本经济基础条件仍相当好,泡沫经济并没有从根本上损害日本经济元气。
日本国民教育发达,人口素质居世界前列。
科技实力雄厚,竞争力排名世界第一。
民间资本充裕,个人金融资产达12万亿美元。
这些都是推动日本经济增长的长期要素,其发展潜力仍不可估量。
产业结构日本的产业结构:日本的产业结构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标准的产也结构,其中第一产业占1.4%,第二产业占27.6%,第三产业占到了74.7%(2001),而现在第三产业基本占到了80%,高度发达。
中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与韩国70年代的产业结构以及日本50年代的产业结构相似,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超过20%。
日本经济二重结构。
“二重结构”是日本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
所谓“二重结构”,就是在日本经济中,既存在少数技术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的、规摸巨大的企业; 又存在大量分散的、技术较陈旧的、管理相对落后的中小企业。
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积企业规模的扩大,日本划分日本经济二重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日本经济二重结构是在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日本资本主义落后性的一种反映。
日本逐步建立了一整套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构建了较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