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
—
—
盈
战后 日 本经济发展历程对 中国径济发展的启 示
口 马丛 丛 山西 财 经 大 学 国 际 贸 易 学 院
摘
要: 战后 的 日本 经 济发 展 历程 与我 国现 阶段 的经 济 发 展 状 况 有 很 多相 似 之 处 , 文 在 回顾 战 后 日本 经 济 发 展 历 程 的 基 础 上 , 该
虽 然 中 日两 国在 各 自的 经 济 增 长 时 期 存 在 很 多 的相 似 点 和
共 同 的 情 境 , 是 由于 所 处 的时 代 不 同 , 日两 国在 经 济 发 展 过 但 中 程 中 的非 类 似 性 也 有 很 多 , 要 表 现 在 以下 几 点 : 一 , 日两 主 第 中
代初 , 日本的实际经济增长率 达到了 1%, 了 2 0 到 0世纪 7 0年代
时, 日本 的 G P 已经 超 过 了 当 时 的 西 德 , 为 仅 次 于美 国 的 资 N 成
展方式、 节能减排、 构筑循环经济等的政策和理念 , 如何尽快落实和
实 现 以上 政策 和 战略将 成 为产业 结 构调 整 和优 化 的关 键 。 们要 吸 我
达 到 一定 水平 后 往 往 导 致 金 融 资 产 膨 胀 发 生 ,而 金 融 资 产 危 机 引发 流动 性 和 信 用 紧 缩 , 而导 致 实 体 经 济 衰 退 。经 过 近 几 十 年 进 的快 速发 展 , 国虽 然 已 经 发 展 成 为 世 界 第 二 大 经 济 体 , 金 融 我 但 制 度 还 不 完善 , 且 现 在 还 面 临 着 国 际 收 支 双 顺 差 、 民 币升 值 而 人 压 力 等 一 系列 亟待 解 决 的 问 题 。 因此 , 们要 顶住 来 自美 、 我 日等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一、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1、二战后日本经济状况及其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事经济畸形发展,随着日本被击败,遭到美国的空袭,二战结束时日本经济陷于濒临崩溃的边缘:以东京为首,全日本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战争的轰炸破坏的40%的城市建筑,船舶的吨位从战前630万吨下降到135万吨,煤产量减少了一半。
此外,由于战败,日本对外贸易业几乎中断了,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结果在国内农业等产业生产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严重的物资不足,进而通货膨胀愈演愈烈,以1934~1936年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100,1947年就上升到了10910,提高了108倍。
1946年人均实际国民收入只是战前的55%,城市就业人口人均收入只是战前的31.2%。
在此起点上,1946-1955年的10年间日本一方面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另一方面将战时经济改组为平时经济。
恶化的经济从1947年开始好转,几经曲折逐步上升,农业生产开始恢复,粮食危机解除,工业生产恢复的同时恶性通货膨胀结束。
实际GNP增长了1.16倍,年均增长8.9%,工矿业增长4.5倍,年均增长18.2%,农业水产业生产年均增长6.3%,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提高1倍。
战后日本经济濒临崩溃,但是日本经济有战前积累的较好基础,同时有美国的扶持,以及朝鲜战争的刺激,加上政府较好的政策引导,使其在10年间就将经济恢复到了战前的最好水平。
对我们的启示是:要有效利用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来发展经济,同时要把握好发展机遇,因为这样的机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才会产生,而且政府正确的引导会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2、日本经济的黄金时期日本经济企划厅1956年的白皮书有一句名言:“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标志着日本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但此时,日本GDP仅为美国1/15,第一产业比重仍较大,此后日本开始赶超欧美,在1956-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由此走向了经济现代化。
日本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及此后的相当长时间里,“泡沫”和“失去的十年”是日本学界讨论最多的问题,经过了长达十多年的讨论之后,这些争论终于尘嚣落定,不再成为研究的焦点。
这一方面反映了日本经济已经走出了衰退的阴影,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对“泡沫”和“失去的十年”的研究中,已经逐步形成了共识。
中国今天的情况与日本泡沫经济时期极其相似。
对于日本经济来说,再谈泡沫显然已经过时,而对中国经济而言,如何对发生在日本的情况能有清醒认识,则是当务之急一、日本经济泡沫回顾日本泡沫经济是日本在19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日本经济现象。
这是日本战后仅次于60年代后期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的第二次大发展时期。
这次经济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机活动的支撑,因此随着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经济出现大倒退,此后进入了平成大萧条时期。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西德、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此后日元迅速升值。
当时的汇率从1美元兑24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后的1美元兑120日元。
由于汇率的剧烈变动,由美国国债组成的资产发生帐面亏损,因此大量资金为了躲避汇率风险而进入日本国内市场。
当时日本政府为了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金融缓和政策,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
由于上述因素叠加在一起,日本国内兴起了投机热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更为明显。
以转卖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价开始上升。
银行则以不断升值的土地作为担保,向债务人大量贷款,刺激了消费欲望,从而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发展。
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迎来了最高峰。
当时日本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随着中央政府金融缓和政策的结束,日本国内资产价格的维持可能性便不再存在。
由于土地价格也急速下跌,由土地作担保的贷款也出现了极大风险。
当时日本各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纷纷暴露,日本金融遭受严重打击。
二、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与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相似之处从日本泡沫经济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日本在泡沫形成过程中的宏观经济呈现如下一些特征:依赖外向型经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本币面临巨大升值压力并且出现了大幅升值;经济高速增长、宽松的货币环境和较低的通货膨胀率;房地产价格和股指快速上涨。
日本经济的兴衰及对中国的启示
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研究——日本经济的兴衰及对中国的启示摘要:当中国从世界经济大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央的时候,我们不禁想到三十年前高速发展的日本经济。
当前中国的经济状态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经济有着很多的相似点。
本文将通过对日本经济成长和衰退的研究以及与中国经济的类比,反思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而得到一些处理经济问题的启示。
一、日本经济的成长1.1日本经济崛起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撇开政治因素不谈,单从经济发展立场来考虑,按照罗斯托《经济成长的过程》中的界定,日本在十九世纪末的二十五年里就已经进入了经济的起飞阶段。
那些阻碍经济增长的问题得到解决,增长成为各部门的正常现象。
农业劳动力逐渐从农业中解脱出来,进入城市劳动,人均收入大大提高。
经过了六十年的发展,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日本成功的进入了经济成熟阶段。
经济中已经有效地吸收了当时技术的先进成果,并有能力生产自己想要生产的产品。
新的主导部门逐步建立,代替旧的主导部门,国民收入中有10%~20%稳定地用于投资。
经济成长所依靠的是对工业设备部门的投资,并由此带动了经济成长。
在这个阶段里,对外贸易对整个经济的作用加强,而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者的比重下降。
到了二十世纪50年代,即日本经济崛起的前夕,日本已经达到了高额群众消费阶段,此阶段工业高度发达,经济的主导部门转向耐用消费品的生产,社会对高额耐用消费品的使用普遍化。
越来越多的资源用来生产耐用消费品;技术工人和城市人口的比重都比前阶段有一定提高;用来供社会福利和保障之用的一部分资源逐渐增大;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日本经济崛起的前夕,它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的层次上了,因而为它之后的迅速崛起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1.2日本经济的崛起1.高速增长阶段日本从1955年开始进入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
1956~1973年日本保持了年均约10%的高速增长,这与日本池田内阁在1960年出台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有着很大的关系。
日本经济发展及对我国经济的启示
日本经济发展及对我国经济的启示现阶段,世界经济逐渐复苏,但是整体发展水平有下滑的倾向,诸多国家共同构成了庞大的世界经济体系,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而在世界经济发展体系中,日本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经济发展历程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经验与教训。
纵观日本经济发展史,其经济结出累累硕果主要是发生在“二战”结束之后,其在经济上取得了重大进步,后续经济的运行情况出现了一些波动,但是其在历史经济体系中的发展被人铭记。
为此,本文就日本经济发展及对我国经济的启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新时期,我国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我国经济的地位在国际上屈指可数,人均GDP在逐渐提升,成为衡量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
为了保证中国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应充分借鉴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构建更趋合理性的国家发展机制,汲取历史经济发展的教训,积极调整经济政策与对外方针,时刻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循序渐进,实现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1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概述日本属于发达国家,是资本主义社会,制造业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尤其是电子产品、科研产品等。
尽管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的经济整体呈现下滑的状态,但其在“二战”后所取得的经济高速发展始终是一项壮举。
在“二战”后,日本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针对此类现象,学术界给予了不同的解读。
有的认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是由于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其价格发生扭曲的情况相对较少,同时其资源配置更具合理性与规范性;有的则给予相反的解读,认为导致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实现了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并对市场的作用予以限制与规范,对市场价格进行有意识性的扭曲,优化产业经济发展政策,成为当前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点。
尽管学术界作出了不同的解读,可日本经济确实实现了空前的发展。
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经济逐渐下滑,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有所撼动,在此应积极探索与了解导致日本经济骤然下滑的主要原因,总结经验与教训,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引言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减少。
日本作为世界上循环经济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其经验对于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并分析其对中国的启示。
1.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1.1. 资源匮乏的挑战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其土地面积有限,自然资源十分有限。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日本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挑战,日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经济模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
1.2. 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日本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这促使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始重视环境保护,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逐渐引起了日本的关注。
2.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2.1. 政府的积极角色日本政府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
首先,政府通过颁布相关的法律和政策,鼓励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措施。
其次,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和奖励措施,鼓励企业投资于循环经济领域。
此外,政府还积极推动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知。
2.2. 产业界的积极参与在日本,产业界对循环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许多企业开始调整自身的生产流程,采用更加环保和节约资源的技术和方法。
同时,一些企业还主动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共享资源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产业界的积极参与为日本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2.3. 研发创新的推动日本注重科技创新,这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日本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创新,努力开发出更加环保和高效的技术和产品。
例如,日本在废弃物再利用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将许多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
3.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对中国的启示3.1. 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中国政府应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引导和支持。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姓名:赵文华学号:2009011427 班级:09广电(1)班摘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是作为战败国的一方生存在世界上,国土也吃了两颗美国投下的原子弹,表面上看日本陷入奔溃。
然而,如今事实并非如此,战后日本在短短几十年里经济迅速崛起,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一直是世界公认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由此可见,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日本经济发展特点中国借鉴意义众所周知,日本在二战受了重创,其领土相比于中国纯粹是小巫见大巫,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却在战后迅速崛起,堪称“经济奇迹”,尽管在2011年中国GDP排名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日本科学研发能力居世界第三,同时也是当今世界第四大出口国与第四大进口国。
日本属于发达国家,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四万美元稳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这些是中国无法与其相比较的,由此可以看出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是重大的。
一、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
1953―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10.9%,同期联邦德国为5.7%,法国为4.2%,美国为4%,英国为2.5%。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1950年只有1.5%,1980年猛增为1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2位,仅次于美国。
日本经济的发展西方更是认为是20世纪的“奇迹”。
(一)战后,日本为医治战争的创伤,把战时工业改组为平时工业,大体上花了10年时间。
一般认为,1945―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复兴期”。
1、为了使日本经济摆脱瘫痪状态,日本政府成立了经济安定本部,负责制订和实施有关经济政策。
当时日本经济复苏的最大障碍是能源不足。
因为缺煤,高炉陆续熄火,全国有一半列车停驶,恢复生产急需的原材料运输出现障碍,工业生产日趋萎缩。
日本经济的兴衰及对中国的启示
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研究——日本经济的兴衰及对中国的启示摘要:当中国从世界经济大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央的时候,我们不禁想到三十年前高速发展的日本经济。
当前中国的经济状态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经济有着很多的相似点。
本文将通过对日本经济成长和衰退的研究以及与中国经济的类比,反思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而得到一些处理经济问题的启示。
一、日本经济的成长1.1日本经济崛起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撇开政治因素不谈,单从经济发展立场来考虑,按照罗斯托《经济成长的过程》中的界定,日本在十九世纪末的二十五年里就已经进入了经济的起飞阶段。
那些阻碍经济增长的问题得到解决,增长成为各部门的正常现象。
农业劳动力逐渐从农业中解脱出来,进入城市劳动,人均收入大大提高。
经过了六十年的发展,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日本成功的进入了经济成熟阶段。
经济中已经有效地吸收了当时技术的先进成果,并有能力生产自己想要生产的产品。
新的主导部门逐步建立,代替旧的主导部门,国民收入中有10%~20%稳定地用于投资。
经济成长所依靠的是对工业设备部门的投资,并由此带动了经济成长。
在这个阶段里,对外贸易对整个经济的作用加强,而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者的比重下降。
到了二十世纪50年代,即日本经济崛起的前夕,日本已经达到了高额群众消费阶段,此阶段工业高度发达,经济的主导部门转向耐用消费品的生产,社会对高额耐用消费品的使用普遍化。
越来越多的资源用来生产耐用消费品;技术工人和城市人口的比重都比前阶段有一定提高;用来供社会福利和保障之用的一部分资源逐渐增大;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日本经济崛起的前夕,它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的层次上了,因而为它之后的迅速崛起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1.2日本经济的崛起1.高速增长阶段日本从1955年开始进入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
1956~1973年日本保持了年均约10%的高速增长,这与日本池田内阁在1960年出台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有着很大的关系。
如何失去十年—日本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如何失去十年?—日本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2014-06-11我们通常将1991年至2000年的日本经济的表现称为“失去的十年”(The Lost Decade)。
回顾这一时期日本经济的表现、导致的原因及应对政策,并在此基础之上比较中日经济的不同,对我们应对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许多问题都具有参考意义。
日本“失去十年”的糟糕表现1、日本经济掉队了1981年至1990年,日本GDP平均增速为4.6%,而1991年至2000年,日本GDP平均增速下降到1.1%,后一个十年比前一个十年经济增幅回落了四分之三,经济增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回落的时间也是战后最长的。
显然,无法将日本经济的回落归结于外部因素。
同一时期,在世界的西方,冷战结束和信息技术帮助美国进入了“大缓和”的黄金时代,经济平均增长率从80年代的3.4%上升到3.5%。
在克林顿的第二个时期,美国经济的平均增速更是回到了4%以上,波动率则大为下滑。
这种长期稳定增长达到了战后美国经济的最佳表现。
而在世界的东方,中国经济也正在应对经济过热中进行着痛苦的结构性改革。
不过幸运的是,中国最终做出了推进市场化的正确选择,为下一个时期全球瞩目的经济奇迹的发生奠定了制度基础,这与2000后的日本经济形成了鲜明对比。
简单来说,在那个时期,日本经济掉队了。
图 1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增速资料来源:日本统计年鉴2、资产价格暴跌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反映。
当经济大幅回落,虚拟资产失去稳定现金流和乐观预期的支撑,资产价格就会剧烈下挫。
历史上,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总是如影随形。
80年代的日本股市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最为耀眼的明星。
从1984年年初开始,在6年时间,日经225指数稳定地上升了大约4倍。
1987年,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所有股票市值超越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到1988年已经超过后者50%。
在泡沫的顶峰,日本股市的市值接近全球股票市值的一半,平均市盈率超过70倍,而美国、德国股票的市盈率大多在10倍到20倍之间。
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业者,他们基本上属于低收入人群。
说明安倍政府的就业政策,仅仅属于摊薄了就业的大饼,增加的主要是低收入就业。
而这些人缺乏基本的社会福利保障,就业与生活并不安定,致使日本国民整体生活水平并没有太大的提高。
“安倍经济学”实施已近4年,大企业利润增高,但日本企家庭的消费支出没有增加,拖累了内需的扩大。
同时,在量化宽松的刺激下,物价的上涨,使一部分民众感到生活开支的提升与压力的增大。
然而,“安倍经济学”第二支箭的成果不仅不稳定,而且,还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后果。
2013年日本政府债务已经突破1000万。
日本崛起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日本崛起对中国的借鉴意义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一直以稳定的经济增长和高度的科技创新而闻名于世。
作为亚洲经济体中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日本在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种成功可以成为中国今后发展的借鉴。
在日本的成功背后,有很多值得中国深思的经验和教训。
第一,高度的自我要求和持续不断的改进。
日本企业对于自身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以“客户至上、不断改进”的原则为导向。
这种自我要求可以使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最终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第二,高度的创新精神。
日本企业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能够在高速市场环境中不断开发新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这种创新态度可以激励企业快速适应市场变化,保持领先地位。
第三,注重人才培养。
日本的企业文化中注重人才培养的观念深深融入其中。
企业不仅会对于员工进行工作方面的培训和学习,还会向他们提供支持和指导,使员工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中有所作为。
这种注重人才培养的方式同样适用于中国。
第四,没有将眼光局限在国内市场,而是面向全球。
日本的企业大多在全球市场拥有竞争力。
他们能够迎合全球市场需求,适应各个国家的文化和消费习惯,将自身的产品推向世界。
这为企业的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企业之间的竞争促进了整个产业链的提高。
日本的企业间存在激烈竞争,这种竞争鼓励企业互相借鉴和学习,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提高。
这种合作和竞争的方式使得日本的产业链更为先进。
通过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中国可以在自己的发展中快速实现现代化,并取得更大的成就。
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面对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政府需要推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加强企业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
与此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大对于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投入,促进人才流动和有序的市场竞争,使得中国的产业链更为系统完整,也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总之,在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旅程中,日本的成功可以为中国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李英崔琳二战后的30年时间里,日本经济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实现了所谓的“日本战后经济奇迹”,其GDP一度跃居世界第二,直逼美国。
然而日本的经济在经历了长达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遭遇了滑铁卢。
1985年美日签订“广场协议”后不久,日本泡沫经济发生崩溃,使得日本经济进入了长期的“平成萧条期”。
反观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同样带来了经济飞速发展,目前也出现了类似日本的严重的环境污染、产能过剩等问题,且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显现以及房地产市场也存在着泡沫等。
如何吸取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对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过程众所周知,日本经济在二战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但战后在“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日本举全国之力进行经济建设,仅用了30年就实现了经济复兴,并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果。
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更是一举跃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972年日本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为9.1%,远远超过同期欧美国家的经济增速;然而到了1973年,日本的实际增长率却降至仅5.1%,1974年跌至负数。
可见,1973年就成为日本经济降挡发展的开端。
二战后,在美国的扶持与援助下,日本仅仅经历了九年就完成了其经济体系的重新构建,在这个发展阶段中,日本经济的实际平均增长率达到了9%。
从战争阴霾中逐渐走出来的日本,因为有条件借助于美欧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市场加上要急于改变战后的社会经济落后的面貌,便开始步入到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其平均经济增速达到了9.2%,在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更是一举跃入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
此后,日本经济便进入了平均增速达4%的平稳增长期。
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订拉开了日本泡沫经济的帷幕,其平均经济增速短暂上升到4.9%;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其经济发展困难重重,开始进入经济萧条时期。
1991 年~2001年日本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4%,低于同时期欧美国家的经济增速,特别是在1997年~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的经济增速连续两年大幅下降,在1998年更是创下了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增速的新低,当年日本的经济增速为-1.5%。
日本经济模式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借鉴
日本经济模式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借鉴第一章:日本经济模式的概述日本经济模式是指战后日本经济所采用的一种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政府的干预和支持、企业的规模经济和紧密合作,以及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日本经济模式不但在日本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一度被认为是其他亚洲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发展的借鉴之一。
然而,由于日本经济在1980年代晚期爆发的泡沫经济危机和1990年代中期爆发的金融危机,导致日本经济模式走向了瓶颈。
第二章:日本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其优劣势2.1政府的干预和支持日本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支持。
这种干预和支持的结果是,日本政府成功地推动了许多行业的快速发展,包括钢铁、化学、电子和汽车等行业。
2.2企业的规模经济和紧密合作日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采用“规模经济”和“紧密合作”的策略。
企业通过规模扩大和资源整合来提高效率,并通过各种合作方式来实现产业链的优化。
这种模式的结果是日本重工业的高度发展和制造业的强大。
2.3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日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非常注重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并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这种关系建立在双方的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使得企业更加稳定和创新。
同时,企业也通过本土化和社会责任的承担来获得政府和消费者的支持。
2.4优势和劣势日本经济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政府的干预和支持、企业的规模经济和紧密合作以及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提高生产率和效率,有效地攻克技术难关。
然而,这种模式的劣势在于内部创新和激励不足、固化的公司结构和管理、国内市场的垄断问题等。
这些问题一度成为阻碍日本经济发展的难点,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第三章:日本经济模式的对中国经济的借鉴3.1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对于中国而言,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日本工业化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工业化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20世纪80年代,日本不仅在经济规模上成为世界第二大国,而且在工业技术装备、高精尖产品加工能力、产业结构等方面均居世界前列。
进入21世纪,日本经济出现低迷,GDP增长率明显下降。
但增长速度下降并不等于经济实力下降,日本作为世界经济第二强的地位并未动摇。
日本工业化的发展经验,对于加速我国工业化发展的步伐,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标签:日本;工业化;发展;经济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日本工业化发展的初期,这一时期日本的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并奠定了一定基础。
二战后,日本工业遭到重创,但经过战后十年的恢复和发展,工业经济重新复苏。
20世纪中叶,日本工业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在历史上日本称为“经济高度成长期”。
70年代末,由于能源短缺、环境制约、商品生产能力过剩,工业发展步伐放缓。
这一时期,日本政府开始着手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日本工业很快走出低迷,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进入21世纪,日本经济出现低迷,GDP增长率明显下降。
但从经济实力来讲,日本作为世界经济第二强的地位并未动摇。
日本工业化的发展经验,对于加快我国的工业化发展步伐,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1 日本工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1.1 政府重视科学技术立国自1868年明冶维新起,日本就将教育发展确定为学习西方,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目标的重要战略。
为提高日本国民的素质,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1871年明治政府成立了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开始逐步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
教育的发达使日本国民的平均素质得到提高,使日本民族成为了世界上最勤奋的民族之一。
可以说,教育是日本经济强大的重要基础。
20 世纪70 年代中期,日本逐步确立了科学技术立国的新战略,通产省在《80 年代通商产业政策构想》中明确提出了技术立国的的方针。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要:二战后,日本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并在十几年间一跃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日本经济的恢复主要经历了战后复兴期、高速经济增长期、低增长时代、长期经济停滞四个阶段。
虽然在日本经济复苏期间出现了长期的经济停滞,但是日本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对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因此,本文还阐述了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经济;经济增长;启示一、战后复兴期1945年8月15号,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正式投降之后处于美军的占领之下,当时日本经济物资短缺、物价高涨,处于崩溃的边缘。
〔一〕从战争废墟中起步1.通货膨胀和粮食危机战后不久,日本经济处于麻痹状态,领土丧失44%,战争损失高达4兆2千万日元。
住房,工厂,运输设备损害惨重,整个日本成为一片焦土。
再加上从海外归来的600多万军人、复员军人及其家属,这些状况使得日本的战后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物价高涨和粮食危机。
2.依靠倾斜生产方式重振经济从1947年初开始,在进口和国家资金的运用方面向煤炭、钢铁等基础产业倾斜,同时在价格上给与补助。
3.经济民主化与三大改革解体财阀和禁止垄断:战前日本的工商业主要操作在财阀手中,1946年11月GHQ 开始实施解体财阀和禁止垄断,下达了对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十五个大财阀的资产冻结命令。
1947年4月成立持股公司整理委员会。
同年9月,解散三井物产、三菱商事,另外对配合战争的财界人士驱逐公职。
1947年四月公布了《禁止垄断法》,成立了公正交易委员会,由于解体财阀从过去的封建的经营形态向资本和经营别离的现代化的经营形态转化,很多非财阀系列的企业在民主化的体制下有了新的发展机遇。
根据联合国占领军指令,日本在1946年10月公布了“自作农创设特别措施法”,实施农地改革。
对住在农村的地主,允许保留町步的土地,多余的都必须卖给其他的农民。
如果不住在农村的地主,就要把土地全部卖给农民。
日本经济发展的借鉴与警示
日本经济发展的借鉴与警示日本是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其经济发展经历了高速增长和经济泡沫,然后是长期的经济低迷。
日本的经验给世界各国提供了许多借鉴和警示。
在日本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同时也需要引以为戒的教训。
我们可以从日本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吸取借鉴。
日本曾经以其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高速增长成为“东方奇迹”。
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政府通过实行积极的产业政策,通过对工业的支持和鼓励,推动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日本的经济增长也受益于其高度发达的科技和教育体系。
这些都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也通过产业政策和技术引进推动了经济快速增长,这其中就包括了一些日本的经验。
日本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借鉴的经验。
日本的企业文化十分注重质量和创新,以及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
日本的企业通常采取长期经营的理念,注重技术创新和品质管理,这使得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
这对于其他国家的企业管理和文化传统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警示意义。
日本的经济泡沫和长期经济低迷告诉我们过度依赖金融和房地产等非生产性行业是有害的,这容易导致经济不稳定。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经济泡沫破灭后,长期经济低迷,这给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
日本的经济增长也曾经受到过一些结构性问题的影响。
日本的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严重影响了日本的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增长速度。
这也为其他国家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些教训,尤其是在当前全球范围内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下。
日本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也给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
日本在工业化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
这些问题使得日本被迫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强环境保护,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加强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日本的经济发展经验给其他国家提供了许多借鉴和警示。
我们可以从日本的成功经验中吸取经验,学习其在产业政策和科技发展方面的优势。
日本经济发展的借鉴与警示
日本经济发展的借鉴与警示日本作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其经济发展经历了从战后重建到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历程。
在这一过程中,日本经济发展的成功之处让人们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同时也有一些需要警示的地方。
本文将从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来谈谈日本经济发展的借鉴与警示。
一、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之后的重建时期。
在二战之后,日本经济完全崩溃,经济基础设施几乎全部被摧毁,国民财产严重缩水,生产力严重衰退。
通过政府的有力干预和民众的不懈努力,日本经济很快开始了发展。
1950年代至1960年代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9%,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在此过程中,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如实行高度干预式经济政策,大力支持能够扩大国民收入的产业发展,促进了国内经济的迅速增长。
日本还注重教育和技术创新,积极推进全民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激发了经济发展的动力。
196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1980年代,日本经济更是迅速发展,一度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随着日本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1990年代初,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十几年的停滞期,成为了所谓的“失去的二十年”。
其中原因包括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石油价格上涨,全球经济不景气等外部因素,同时也有内部原因,如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财政赤字等。
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重,制约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在当前,日本经济正在经历着巨大的挑战,比如经济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社会福利压力加大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日本的传统产业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新兴产业与技术不断涌现,日本必须调整自身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提升经济增长的动力和韧性。
对于日本经济未来的发展展望,值得借鉴的地方在于,日本一直以来注重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投入,这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2】
4、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产业政策实现
日本政府在实施产业政策时只是提出设想,保护和扶植幼稚产业,维持产业秩序,完善市场机制。日本主导产业的成长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形成,这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实施产业政策必须与利用市场机制相结合,而且只能是为了弥补市场缺陷。今后为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产业政策实现,国家应加速经济立法,尤其是应尽快制定反垄断法,产业振兴法;打破市场割据,建立健全统一的市场体系。
三、以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制度
(一)、日本企业制度特点
日本企业高度敬业的团队精神来自其特有的企业制度,即以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制度。
所谓“年功序列工资制”,亦即根据职工的学历和工龄长短确定其工资水平的做法,工龄越长,工资也越高,职务晋升的可能性也越大。如果学历、能力和贡献不相上下,工龄就是决定职务晋升的重要根据。(这里所说的工龄,均指在同一公司或企业内连续工作的年数,而在不同公司工作的工龄一般不能连续计算。)
终身雇佣制是指从各类学校毕业的求职者,一经企业正式录用直到退休始终在同一企业供职,除非出于劳动者自身的责任,企业主避免解雇员工的雇佣习惯 。
在日本,终身雇佣制度使得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形成长期稳定的关系,导致双方行为的长期化,这也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化了企业的生存条件。? 这种制度使得人容易与企业相处,企业的发展取决于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开发又需要企业进行长期积累。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对企业人才的蓄积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在日本所有的企业都实行终身雇佣,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这种企业制度成了日本企业精神的形成根源。在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日本特定文化的背景下,形成了员工对企业的服从和忠诚,员工对企业的服从和忠诚在日本企业的内部又变成了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相互配合的团队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一、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1、二战后日本经济状况及其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事经济畸形发展,随着日本被击败,遭到美国的空袭,二战结束时日本经济陷于濒临崩溃的边缘:以东京为首,全日本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战争的轰炸破坏的40%的城市建筑,船舶的吨位从战前630万吨下降到135万吨,煤产量减少了一半。
此外,由于战败,日本对外贸易业几乎中断了,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结果在国内农业等产业生产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严重的物资不足,进而通货膨胀愈演愈烈,以1934~1936年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100,1947年就上升到了10910,提高了108倍。
1946年人均实际国民收入只是战前的55%,城市就业人口人均收入只是战前的31.2%。
在此起点上,1946-1955年的10年间日本一方面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另一方面将战时经济改组为平时经济。
恶化的经济从1947年开始好转,几经曲折逐步上升,农业生产开始恢复,粮食危机解除,工业生产恢复的同时恶性通货膨胀结束。
实际GNP增长了1.16倍,年均增长8.9%,工矿业增长4.5倍,年均增长18.2%,农业水产业生产年均增长6.3%,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提高1倍。
战后日本经济濒临崩溃,但是日本经济有战前积累的较好基础,同时有美国的扶持,以及朝鲜战争的刺激,加上政府较好的政策引导,使其在10年间就将经济恢复到了战前的最好水平。
对我们的启示是:要有效利用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来发展经济,同时要把握好发展机遇,因为这样的机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才会产生,而且政府正确的引导会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2、日本经济的黄金时期日本经济企划厅1956年的白皮书有一句名言:“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标志着日本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但此时,日本GDP仅为美国1/15,第一产业比重仍较大,此后日本开始赶超欧美,在1956-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由此走向了经济现代化。
1956年至1973年,日本经济经历了几次景气循环,期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达9.7%,增长速度领先于发达国家,工业生产于1971年也达世界第二位,钢铁、汽车、机械、船舶、家用电器等产品特别突出,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日本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改变,1955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2.7:28.9:48.4,到1973年,三大产业的比重变为:6.8:36.5:56.6。
工业内部结构也发生变化:重化工业比重上升,同时实现了工业设备和企业的大型化,提高了工业机械化和自动化。
国际贸易中出口能力不断增强。
1956-1973年日本出口增长了18倍。
出口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从以纺织品出口为主转为以重化工业产品出口为主。
国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1955-1973年日本实际工资指数增长2.82倍,工资的迅速增长带来国民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出现了消费高潮,家用电器普及化和高级化。
3、经济低速稳定增长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石油涨价对日本经济造成严重冲击,1974年实际经济增长率出现负数,此后日本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
在此期间,日本吸取教训,大幅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了对石油危机的应对能力,而且开始了由“贸易立国”向“技术立国”的战略转变。
此外,自1971年尼克松冲击后,日元对美元实行浮动汇率,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有升有降,但总的趋势是日元升值。
而后1987年9月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后,在美国的压力下,日元就大幅升值了。
面对日元升值后出口受阻和严重经济萧条的局面,日本采取金融自由化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等政策,由此出现了平成景气时期,金融自由化的内容包括:利息率自由化、取消银行经营业务范围的限制以及国内外资金转移的自由化,由此造成银行间的竞争加剧,日本资本大量流向国外,导致对外投资的猛增,日本的货币供应也大幅增加,1987-1990年间,每年增长率都超过10%,大幅超过名义GNP的增长率。
低利率削弱了银行对存款的吸引力,将储蓄转为投资,流向收益较高的证券市场,抬高了证券市场价格。
此外还有大规模国内资本的过剩,过剩的原因一是国内市场对设备投资的需求减少,二是日本贸易顺差的积累。
而以上这些都促成了80年代后期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具体表现在:证券价格暴涨,1989年股票时价总额达630万亿日元,达到当时日本名义GNP的1.6倍,日本制造业企业本业利润为1.25万亿日元,金融收入却达到1.92万亿日元;房地产价格高涨,在1987-1990年地价平均上涨率为10.5%,超过了利息增长、企业收益增长,称为气泡地价。
地价和股价上升同时造成信贷扩张。
4、泡沫经济崩溃和长期经济停滞1990年10月1日,日经平均股价跌破2万日元,成为泡沫经济开始崩溃的起点。
泡沫的崩溃来源于政府调整利率的政策以及金融管制的加强:为抑制经济过热,1989年5月到1990年8月日本官方贴现率升至6%,大藏省限制了银行抵押放款的增长,要求银行定期汇报抵押贷款情况,控制证券发行,加强房地产买卖的管理。
此后,日本经济陷入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1990年全年股价平均下跌40%,房地产价格也猛跌,迅速膨胀起来的股票资产和土地资产就又迅速消失了,银行陷入巨额的不良债权中,国民资产迅速减少。
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的状态:经济增长迟缓;通货紧缩逐步加深;企业倒闭增加,工业生产与效益下滑;失业率空前居高,多数分析认为日本此时的完全失业率已经超过了10%。
从1992~2000年,日本年均实际增长率只有1.0%,个人住宅投资和企业设备投资都是负增长。
2000年初,日本采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到2002年后,受外国需求上升的拉动,日本经济情况稍为改善,然而2008年全面爆发的金融海啸影响外国需求,各项数据也超过泡沫经济时的低点。
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得益于以下一些条件:1、战后依然保有一定的基础,而且日本政府重视教育的普及,人力资源较为丰富。
2、战后初期的民主化改革,其中最有名的是农地改革、劳动改革和解散军阀,被称为经济民主化的三大支柱。
3、在资金、原料以及政策上受到美国援助,美国1948年开始对日本提供经济复兴援助,此外,美国公使提出了“道奇路线”,在日本推行自由经济并且帮助日本改革税制。
4、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也为日本经济的恢复提供了契机。
5、日本政府适当的政策引导,1947年日本政府实施了“倾斜生产方式”,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又提出了技术改造任务。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1955年日本经济全面恢复,除了对外贸易没有达到战前水平,很多经济指标超过战前水平,1955年成为日本经济史上划时代一年。
1956~1973年日本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一、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1美元兑换360日元的固定汇率,以及美国市场对日本的开放非常有利于日本的出口。
二、良好的发展环境,此时世界经济处于1949~1973年的黄金时期,世界贸易增长率从1948年到1971年之间增长了7.27%。
高经济增长率、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为日本创造了良好的国际条件。
三、日本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发展本国自主技术,表现在缩短了日本工业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年限,节省了研制费用。
1955-1970年日本集中掌握了全世界半个世纪开发的几乎所有先进技术。
四、初级产品价格低廉,日本作为一个资源缺乏的国家,进口的原料比重大,初级产品价格低对日本经济增长的作用不言而喻。
五、稳定的政局使政府的行动强有力,因而能引导企业的发展,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加强,突出表现在大力扶植重化工业、新兴产业和出口产业。
在税收、贷款、产业政策上给予特殊优惠。
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还表现在,严格限制外国货物和外资进口。
日本政府规定,除随先进技术进口的先进设备必需的原材料外,其他凡属整机和制成品的进口均在严格限制之列。
六、军费开支少,战后日本军费开支在绝大多数年份低于GNP的1%,这些因素都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七、独特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日本系统引进美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并与本国的传统经验相结合形成了一个高效率的企业管理制度。
这一科学的、高效率的经营管理制度和先进技术被并称为经济高速增长的两个车轮。
日本独特的经营管理制度可概括为“三大神器”,即①终身雇佣制;②与学习相结合的年功序列制;③企业内部工会组织。
只要企业不倒闭,本企业职工就可以在本企业工作。
而企业也关心职工的利益。
职工工资可根据自己工龄逐年增加;企业不随意解雇员工等等,形成了企业的凝聚力。
使职工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
三、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1、日本经济与中国经济的相似点一、贸易不均衡。
虽然近年中国贸易顺差在递减,但贸易顺差仍数额较大,因而面临如同日本一样的升值压力。
二、开放金融市场,中国面临与日本同样开放金融市场的处境。
三、流动性过剩。
正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中国的货币政策已受制于出口。
为了抑制人民币升值,目前的利率远远低于正常水平。
四、低利率。
五、经济增长模式由投资主导。
抑制工资增长、大规模扩张廉价信贷与压制汇率,都是将收入从家庭向商业部门转移、进而从消费向投资转移的手段。
在此,中国经济与日本80年代时有很大的相似程度。
2、日本高速增长经济对于我国的启示首先,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有较好国际环境的作用。
在1954年大来佐武郎提出“大来设想”后,“贸易立国”就成为了日本的基本国策,此后日本多年大力发展出口,使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同样,保持较好的国际关系,以及较好的国家形象,也会有助于中国消除“中国威胁论”,同时很好地发展经济。
其次,日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经过了20世纪50年代的引进、20世纪60年代的消化吸收和20世纪70年代的自主技术发展这三个阶段,日本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促进其经济迅猛发展。
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注重引进技术,但却轻视了消化吸收。
与此同时,日本体制模式下群体社会独创性的缺乏,也提醒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体制下创新活力的发展。
再次,日本在确立“技术立国”的政策后,促进了产业的转移和升级。
在遭受第一次石油危机冲击后,日本在节省并有效利用能源方面采取积极的对策,因而在第二次石油危机冲击时表现良好。
而在向资源能源节约型经济转移的同时,日本产业开始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移,也使日本具有了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借鉴于此,中国也应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及时地推进产业升级,以使中国在中国适应长远的发展形势,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3、日本泡沫经济对于中国的启示首先,日元升值在整个泡沫经济的形成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这与日本1985年签订的“广场协议”有密不可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