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案例1投入产出表的产生和发展
投入产出原理
2008459006 黄毅峰
投入产出法的产生和发展
法国重农学者魁奈:“经济表”;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两大部类比例关系;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多部门间的比 例关系; 1920年代,前苏中央统计局:社会产品棋盘式平衡 表; 1930年代,瓦西里•列昂节夫:投入产出表和经济 数学模型; 中国:1974~1976年试编投入产出表,1982年正式 编制;新国民核算制度规定:每隔五年(逢二或七 的年份)采用全面调查方法编表。
产业关联与投入产出表
生产过程从产出看,各部门相互提供产品。 生产过程从投入看,各部门相互消耗产品。 投入产出原理:以适当的国民经济产品部门 分类为基础,通过专门的平衡表和消耗系数 描述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投入产出数量关 系,并利用数学方法建立经济模型,进行相 应的经济分析和预测。
产品部门及其特征
例子:计算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 系数
系数的经济解释:
这表明:第二部门每生产1亿元产品就要直 接消耗第一部门1千万元的产品。
这说明第二部门每生产1亿元最终产品就要 完全消耗第一部门0.258亿元的产品。
投入产出基本模型
(一)投入产出行模型:由横表导出
写成矩阵形式:
整理后得到行模型(产品流量模型): 该模型用于考察总产出与最终产品、中间产 品之间的数量平衡关系。据此,可以由总产 出推算最终产品,或者,由最终产品推算总 产出。
第Ⅱ象限(最终产品或最终使用):
反映各部门提供最终产品的数量和构成情况 (可以细分为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其数 据组成“最终产品列向量”:
第Ⅲ象限(最初投入或增加值)(可以 细分为提留折旧、净产值等)。其数据组成 “最初投入(增加值)行向量”:
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1]投入产出表(部门联系平衡表),是指以产品部门分类为基础的棋盘式平衡表,用于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和产出、投入的来源和产出的去向,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提供、相互消耗产品的错综复杂的技术经济关系。
[编辑]投入产出表的产生投入产出表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产生于美国,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瓦西里·列昂惕夫(W.Leontief)在前人关于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性的研究基础上首先提出并研究和编制的。
列昂惕夫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技术,编制投入产出表,目的是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
1936年他撰写的“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在《经济学和统计学评论》上发表。
它是世界上有关投入产出技术的第一篇论文,标志着投入产出技术的诞生。
1953年列昂惕夫与他人合作,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
通过这些论著,列昂惕夫提出了投入产出表的概念及其编制方法,阐述了投入产出技术的基本原理,创立了投入产出技术这一科学理论。
正是在投入产出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列昂惕夫于1973年获得了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编辑]投入产出表的发展投入产出技术从诞生到现在的七十多年里,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早期的投入产出模型,只是静态的投入产出模型。
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发了动态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技术由静态扩展到动态。
近期,随着投入产出技术与数量经济方法等经济分析方法日益融合,投入产出分析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国经济理论界和一些高等院校的少数同志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技术,某些高等院校还开设了投入产出技术课程。
“文革”期间,此项工作几乎中断。
1974年8月,为研究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的需要,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计委的组织下,由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原北京经济学院等单位联合编制了1973年全国61种产品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利用该表开展的应用工作,在制定投资计划和产品生产计划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简介以及投入产出表
投⼊产出分析⽅法简介以及投⼊产出表⼀、投⼊产出分析⽅法(⼀)投⼊产出分析⽅法的产⽣与发展P76-771、产⽣的背景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许多经济现象原有的经济理论解释不了。
美国经济学家沃西⾥•列昂节夫在前⼈(主要是弗朗索⽡•魁奈)的启发和⼯作基础上,提出了投⼊产出分析⽅法。
2、产⽣及发展该⽅法产⽣于20世纪30年,是美国经济学家沃西⾥•列昂节夫提出来的。
他从1931年开始研究投⼊产出分析⽅法,并⽤此⽅法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
1936年8⽉,第⼀篇论⽂——美国经济体系中的定量的投⼊产出关系(《经济与统计评论》发表;1941年,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1953年,与他⼈合作出版——美国经济结构研究在这些著作中,利⽤美国公布的经济统计资料,编制了美国经济的1919、1929、1939年的投⼊产出表。
1968年,在英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斯通等⼈的⼯作之后,被有机结合到严密的SNA体系,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推⼴和运⽤。
(⼆)投⼊产出分析⽅法的基本思路P78⾸先,把各部门的投⼊来源和产出去向纵横交叉地编制成投⼊产出表;然后,根据投⼊产出表的饿平衡关系,建⽴投⼊产出模型;最后,借助于投⼊产出表和投⼊产出模型进⾏各种经济分析。
(三)投⼊产出分析⽅法的特点P781、投⼊产出表是投⼊产出分析的基本形式;2、投⼊产出分析能够深⼊分析各部门之间(或各种产品之间)复杂的依存关系以及主要⽐例关系,揭⽰国民经济各种活动间的连锁反应,分析国民经济复杂的因果关系和相互联系;3、投⼊产出分析是在投⼊产出表的基础上,利⽤线性代数等数学⽅法建⽴数学模型,据此进⾏各种经济数量分析;4、投⼊产出分析的应⽤有很⼤的灵活性。
既可解决具体的经济问题,也可研究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国际贸易问题、⼈⼝问题、教育问题;5、投⼊产出分析的局限性。
如编表的技术性很强;同质性假定的满⾜;⽐例性假定等。
⼆、投⼊产出核算(⼀)涵义P88(钱书)1968年被有机结合到严密的SNA体系,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推⼴和运⽤后,投⼊产出分析⽅法就成为了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投⼊产出分析⽅法称为投⼊产出核算,是在GDP核算基础上的扩展。
投入产出分析理论
投产出分析的主要内容
• 一、投入产出表 是投入产出分析法的基础,反映的一个经济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投 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的表格(部门联系平衡表或产业关联表)。 棋盘式平衡表,将投入纵向排列,产出横向排列,形成棋盘式表格。 它的主要功能是为投入产出分析提供系统的统计数据。投入产出分析 的准确性与编制的投入产出表有直接的关系。 • 投入产出表是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分为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种。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是以实物单位计量的投入产出表,它是投入产出表 的基本形式;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是以货币单位计量、表现为价值的投入产出表,是 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投入产出表。 • 投入产出表中有两个基本平衡关系式: 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 总产品(实物型) 物质消耗+初始投入 = 总产值(价值型)
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计算系数
• 1.直接消耗系数 又叫投入系数,其经济含义是生产单位j产品所直接消耗的i产品的 数量。其计算方法是依据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将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品 a 越大,表明国民经济中有直接 去除它所消耗的各种投入要素分量。 联系各个部门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越密切。 其计算公式为:
ij
2.直接折旧系数 直接折旧系数的经济含义是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提取的直 接折旧费用的数额。 其计算公式为:
投入产出的涵义
投入产出作为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在国内外曾有过各种名 称。如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技术、产业关联分析方法、部门联系平 衡法等。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再生产各环节间数量依 存关系的一种方法,并用于政策模拟、经济分析、经济预测、经济控制 和计划制定等方面。 (一)投入:指社会生产(包括货物或服务)过程中对于各种生产要素的 消耗和使用。 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产品消耗;有形和无形产品消耗 有形: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办公用品等。 无形:劳动力、金融、保险、技术专利、服务等。 (二)产出:指生产活动的成果及分配使用去向、流向。 包括:中间产出(或使用)和最终产出(或使用) 中间使用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产品, 最终使用是指当期离开生产过程被用于投资、消费和出口的产品。
投入产出核算相关问题与对中国投入产出表的解读
投入产出核算相关问题与对中国投入产出表的解读
一、投入产出核算的相关问题
1、投入产出表的产生背景、概念、结构和内容、发展历程(刘妍)
2、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张绮丽)
3、编制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杨明珠)
(1)调查方法
(2)非调查方法
4、投入产出表的应用—经济分析思路(孙萍)
(1)计算投入产出系数—基本应用
(2)投入产出建模
(3)影响分析—经典应用
(4)关键部门分析
二、解读中国投入产出表2012
1、中国投入产出表2012的编制(石磊)
2、中国投入产出表2012的应用(焦春明)
三、本专题的总结和小组思考(胡根)
备注:这是初步设计的讲课内容,你们有好的想法请及时补充出来,下周六晚上把各自负责的部分整理成WORD文件发给我。
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经济学工具,用于评估生产过程中资源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机构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将探讨投入产出分析的概念、方法和应用,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解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概念。
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宏观经济学方法,旨在分析一个经济体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关联关系和相互依赖程度。
它通过测算一个单位资源投入时所创造的产出,并以此为基础,推算整个经济体的资源配置和产出情况。
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是构建一个投入产出表,记录各个部门的资源投入和产出情况。
在具体的方法上,投入产出分析采用了线性代数和矩阵分析的技术。
首先,我们需要将经济体划分为不同的部门,例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然后,我们通过调查和统计数据,确定各个部门的资源投入和产出情况,包括劳动力、物资、资本等。
接下来,我们构建一个投入产出矩阵,将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用矩阵表示。
通过矩阵运算,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个部门的资源利用率、就业效益、生产乘数等指标,从而评估整个经济体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性。
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领域广泛。
首先,它可以用于评估政府政策的效果。
政府决策往往涉及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问题,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帮助政府机构预测政策的影响,优化政策设计,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其次,它可以用于企业的经营决策。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面临资源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权衡,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方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利润。
另外,投入产出分析还可以用于评估经济发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产业链的发展潜力,支持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投入产出分析的实际应用,我们以汽车制造业为例进行解析。
汽车制造业是一个典型的多部门产业,涉及到冶金、机械、橡胶、塑料、电子等多个部门之间的关系。
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我们可以评估汽车制造业对其他部门的资源需求,以及对就业和产出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可以估算汽车制造业在整个经济体中的比重,以及其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出口收入的贡献。
投入产出法概述
04 投入产出法的分析方法
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分析方法,它主 要关注某一特定时期内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关 系,不考虑时间因素和经济系统的变化。
静态分析通过建立投入产出表来反映各部门之 间的经济联系,包括中间投入、最终使用、增 加值等指标。
静态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系统的整体结 构和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为政策制定 提供基础数据。
投入产出法概述
目录
• 投入产出法的基本概念 • 投入产出法的历史与发展 •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 投入产出法的分析方法 • 投入产出法的优缺点 • 投入产出法的应用案例
01 投入产出法的基本概念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经济分析方法 ,用于研究经济系统内部各组成 部分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特别 是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
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是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时间因素,研究经济系统的变化趋势 和规律。
动态分析通过编制时间序列的投入产出表,分析各时期内的经济活动和结 构变化,揭示经济系统的动态特征。
动态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经济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和经济 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是投入产出法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它主要 关注经济系统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
行业效率评价
利用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对各行业的生产效 率、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为企业制定经营策 略提供参考。
地区分析
地区经济规模与结构分析
通过投入产出表,分析各地区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 了解地区经济的优势和短板。
地区间经济联系分析
研究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包括贸易往来、投资合作等,揭示地 区间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关系。
《投入产出模型》课件
投入产出模型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智能化与自动化
跨学科融合
定制化与个性化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 发展,未来投入产出模型将更 加智能化和自动化。通过数据 挖掘和分析,能够更准确地评 估经济系统的结构和效率,为 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未来投入产出模型将进一步融 合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 地理信息系统、复杂网络等, 以更全面地揭示经济系统的内 在规律和动态变化。
特点
投入产出模型能够全面反映经济系统 的结构和运行规律,揭示各部门之间 的经济联系,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 依据。
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假设
假设一
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中间产品与 最终产品之间存在固定的比例
关系。
假设二
生产技术系数在一定时期内保 持稳定。
假设三
生产过程中不存在外部经济和 内部经济的影响。
假设四
投入产出模型的起源
投入产出模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20世纪30年代,当时美国经济学 家瓦西里·列昂惕夫提出了投入产 出分析方法,用于研究经济系统 中各部门之间的投入与产出关系 。
投入产出模型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投入产出模型 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逐渐成为 宏观经济分析和政策制定的有力 工具。在实践中,投入产出模型 不断得到完善和改进,以适应不 同国家和行业的需要。
动态投入产出模型考虑了时间因素对 经济系统的影响,能够更好地模拟经 济系统的动态变化和趋势。该模型在 政策制定和预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 前景。
03
全球投入产出模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全球投 入产出模型逐渐成为研究前沿之一。 该模型能够全面地反映全球范围内各 国家、各行业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 影响。
02
投入产出模型的建立
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讲解
Input-Output System
讲课教师
张倩
从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角度来研究经济问题,使产 生了“投入产出法”、“投入产出技术”、“投 入产出分析”三种名称,分别认为它是一种方法、 一种技术、一种分析工具;
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提供产品和相互消耗 的角度来研究问题,便产生了“部门联系平衡法” (苏联)、“产业关联”(日本)的名称。
从投入产出法产生到列昂惕夫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再到以后的研究,半个 多世纪以来,列昂惕夫的研究工作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30~40年代,工作重点是建立投入产出表的理论体系, 并编制美国的投入产出表。 对投入产出分析的研究从1932年开始。
在哈佛工作间,设计商品流量统计估算表,申请1500美元;
1932年底“用书面报告他的失败”为条件。 1936年,论文《美国经济体系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发表在美 国《经济统计评论》8月号——投入产出分析产生; 1941年,著作《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年》出版。
第二阶段,20世纪50~60年代。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来研 究不同的局部或个别环节的经济问题。
投入产出法是在有关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数学 方法(高等数学)和电子计算机,通过编制投入产出 表和建立相应的投入产出数学模型,综合分析和研究 各种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特 别是分析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 间数量依存关系的一种科学方法。
1.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经济计量方法 西方把投入产出分析作为经济统计和经济计量 学的一个组成都分。
§1.2 投入产出分析的产生和发展
§1.2.1 投入产出分析的产生和发展 投入产出分析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创始人是美籍 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教授。 1936年,他在《经济统计评论》上发表的论文《美国 经济中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被认为是投入产出分析 产生的标志。
投入产出 1概念产生发展 向蓉美讲解
第一章 总论 1、投入产出法概述 基本概念 特点 所研究的经济关系 2 、投入产出法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 推广应用 我国研究和应用投入产出法的概况 模型种类 3 、投入产出法的经济理论基础 4 、投入产出法的三个基本假定 以什么作为部门 用什么标准去划分部门 部门划分的程度
§1.1.1 投入产出法基本概念
钢铁
机械
电
煤炭
在以上的 4个生产部门中,每一个部门的生产都要 提供给其他部门作为生产消耗,而每一个部门生 产的前提是消耗其他部门的生产。
比如:生产钢铁需要消耗机械
生产机械需要消耗钢铁
钢铁
机械
这是一种 双向联 系,同样也是 直 接联系
机械
煤炭
? 生产煤炭需要消耗机械,但生产机械却不需要 消耗煤炭,这是 直接联系,也是单向联系。
从纵向看,国民经济由各种活动——生产、 流通、分配、使用等再生子系统构成,这些子系 统还可以再细分;
3.投入产出法的发展伴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 应用
数学为经济学家提供和一种语言和一种方法,可 以是复杂问题明晰化或简单化。投入产出模型 虽然是比较简单的线性模型,但却是比较大型 的方程组,离了计算机的帮助是不可能把投入 产出法用于实践的。
一般意义上的“投入”是指在一定时期之内(通常为一年)从 事某项经济活动(或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消耗数量, 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等物质形态的 消耗、以服务为特征的非物质形态的消耗(如通讯、科技、 咨询、商誉等)以及劳动力消耗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投入又可分为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中间投入(又称中 间消耗)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所消 耗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动力等实物产品及各种服务产品; 最初投入(又称增加值)是指增加值各要素的投入,包括固 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及营业盈余四个构成 项目。
《投入产出法》课件
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
完全消耗系数的定义
完全消耗系数是指某一部门或行业在生产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其他部门或行业所 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投入品的价值量。
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计算各行各列的完全消耗系数,即各部门的完全消耗 量与该部门总产出的比值。
详细描述
投入产出法通过分析各产业部门的资源消耗 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建立资源环境投入产出 表,评估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影响程度。这 有助于发现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重点领域 和问题所在,提出针对性的节约资源和保护 环境的措施和建议。同时,可以为制定可持 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04
CATALOGUE
投入产出法的优缺点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步骤与方法
01
02
03
04
05
数据收集与整理 建立表格结构
计算直接消耗系 数
计算完全消耗系 数
分析各部门或行 业之间的…
收集各部门或行业的总产 出和总投入数据,并进行 整理和分类。
根据收集的数据和分类结 果,建立投入产出表的表 格结构。
根据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 ,计算各行各列的直接消 耗系数。
投入产出表是投入产出法的基础,其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投入产出分析 的结果。因此,完善投入产出表的数据收集与编制方法至关重要。
未来需要加强数据收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应 加强数据的质量控制和校验,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此外,应加强编制方法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效率和准确 性。
投入产出表的内容
投入产出表中的每个元素表示某一部 门或行业对另一部门或行业的直接消 耗或使用量,反映了部门或行业之间 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
煤炭
电
机械
生产机械需要消耗电,生产电需要消耗煤炭, 因此,机械的生产间接消耗了煤炭。事实上,间 接消耗是无穷次的。
钢铁
电 机械
煤炭
国民经济的各个生产部门直接或间接地发生着 联系,形成了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对部门生产和 消耗的预测和控制可以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和保 证,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能够定量地分析这些直接 和间接关系,从数量上揭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 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般意义上的“投入”是指在一定时期之内(通常为一年)从 事某项经济活动(或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消耗数量, 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等物质形态的 消耗、以服务为特征的非物质形态的消耗(如通讯、科技、 咨询、商誉等)以及劳动力消耗等。
投入又可分为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中间投入(又称中 间消耗)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所消 耗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动力等实物产品及各种服务产品; 最初投入(又称增加值)是指增加值各要素的投入,包括固 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及营业盈余四个构成 项目。
§1.2 投入产出分析的产生和发展
§1.2.1 投入产出分析的产生和发展 投入产出分析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创始人是美籍 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教授。 1936年,他在《经济统计评论》上发表的论文《美国 经济中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被认为是投入产出分析 产生的标志。
列昂惕夫( Leontief,1905-1999) 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1905-1999)
课程内容
Chapter Chapter Chapter 系 Chapter Chapter Chapter Chapter 1 2 3 4 5 6 7 总论 投入产出分析预备知识 产品投入产出表基本结构和平衡关 基本的投入产出系数及模型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若干方法论 投入产出分析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投入产出模型在政策模拟中的应用
投入产出分析导论课件
•
世界投入产出经济学会会长。
投入产出分析导论
投入产出分析法的创立
• 应该指出的是,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曾 受到二十年代苏联的计划平衡思想的影响。因为 列昂惕夫曾参加了苏联二十年代中央统计局编制 国民经济平衡表的工作。
• 最初,列昂惕夫的这项研究并没有引起美国政府 和经济学界的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
• 1953年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阐述 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发展。
投入产出分析导论
瓦西里·列昂惕夫简介
1973
得产列 第出昂 五分惕 届析夫 诺”由 贝,于 尔于从 经事 济“ 学年投 奖获入
Wassily Leontief
投入产出分析导论
瓦西里·列昂惕夫
投入产出分析导论
瓦西里·列昂惕夫简介
值 营业盈余
合计
总投 入
投入产出分析导论
进 口 总产出
二、投入产出分析的表现形式
• 投入产出分析其形式表现为投入产出模型。 • 投入产出模型具有两种模型形式:其一是投入产出
表;其二是投入产出数学模型。 • 投入产出表:应用投入产出分析的必备基础。 投入产出模型:反映投入和产出关系的数学模型 。
投入产出分析导论
投入产出分析导论
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 是指把经济体系中的各部门各种产品生产
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向的相互联系概括地表 现出来的一种棋盘式表格。
投入产出分析导论
中间使用
最终使用
农煤炭 公共 合 消费 业采选 管理 计
投资
中 农业 间 煤炭采选业
投 公共管理
入 合计
增 劳动者报酬
加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
• 1、投入产出分析原理的发展
行业分析方法与案例投入产出
行业分析方法——投入产出法
总产出的计算方法
农农林牧渔业:以农产品为单位,产量乘以相应的单价计算各种农 林牧渔产品的价值,然后加总。(产品法)
工业:总产值+应交增值税(工厂法) 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服务业等:主营业务收入 批发零售、房地产开发:主营业务收支差 金融业:利息收支差 行政事业单位:经常性支出+折旧+经营性结余
0.046 0.08 (5) 0.10 (4) 0.40(1) 0.25 (2) 0.025 0.057 0.012 0.066 0.068 0.013 0.14 (3)
i1
n
n
X j Xi
j1
i1
Ci Ni W i Yi
n
n
C j Wi
j1
i1
n
n
N j Yi
j1
i1
行业分析方法——投入产出法
按横行建立数学模型,反映了各部门产品的生产与分配使用情况, 描述了最终产品与总产品之间的平衡关系
x11 x12 x1n y1 x1 x21 x22 x2n y2 x2 xn1 xn2 xnn yn xn
入
W1
Y1
X1
W2
Y2
X2
…
Ⅱ…
…
Wn
Yn
Xn
W
Y
X
固定资产折旧
增 劳动者报酬
Ⅲ
加 生产税净额
值 营业盈余
合计
N1 N2 … Nn
N
总投入(总产值)
X1 X2 … Xn
X
资料来源:Leontief, W. Studie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American Economy[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3
第十二章.产业关联
三、投入产出分析的特点和局限性
1.特点 (1)投入产出表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形式。投入产出表
采用棋盘式,纵横互相交叉,从而使它能从生产消费和分配 使用两个方面来反映产品在部门之间的运动过程,反映社会 产品的再生产过程。 (2)投入产出分析能深入分析部门间和产品问的各种复杂 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主要的比例关系,揭示国民经济各种活 动间的连锁反应,能分析国民经济复杂的因果关系和相互联 系。 (3)投入产出分析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利用线性代数 等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电子计算机运算求解。 (4)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利用投入产 出分析,可以根据不同的经济问题,编制不同的投入产出表, 以研究和解决具体的经济问题。
进行社会化大生产,一个产业部门进行生产需要其 他部门的产出作为其“投入”消费,这就是该产业 部门的“投入结构”问题;同样,一个产业部门生 产的产品都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消费,还以中间产品 或最终产品的形式供其他部门消费,这就是该产业 部门的“销路结构”问题。
1.投入结构 在投入产出表中,投入结构就是纵列的消费结构。它以中 间产品的投入形式反映着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 用“投入系数”——“直接消耗系数”来度量。 一增长程度时,其他产业部门的中间产品相应地应该增长到 某一程度的“量化”数据;可以用来判断现存的国民经济各 产业部门的结构比例是否合理,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依据, 为一国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参数。
s ij=
x ij Xi
分配系数sii反映了各产业部门的产品流向及其比例,从而反
映出某产业部门的发展受其他产业部门发展的影响程度和制 约程度。
二、分析产业间的比例关系 三、各产业部门的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 分析各产业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采用投入 产出表中的“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两种指标
投入产出分析论文
投入产出模型应用与分析一、投入产出分析简介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方法。
投入是进行一项活动的消耗。
如生产过程的消耗包括本系统内各部门产品的消耗(中间投入)和初始投入要素的消耗(最初投入)。
产出是指进行一项活动的结果。
如生产活动的结果是为本系统各部分生产的产品(物质产品和劳务)。
瓦西里•列昂剔夫(Wassily W.Leontief ,1906 —1999)是投入产出账户的创始人。
投入产出表同时表现了社会产品的实物分配和价值构成,全面反映了社会再生产中各部门的经济联系。
利用投入产出表及其数学模型,通过确定一些十分重要的经济参数,可以深入分析国民经济的各种重大比例和经济结构,这就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系统的经济分析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工具。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是根据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本期生产活动的产品与服务的分配去向和消耗来源排列而成的一张棋盘式平衡表。
表1是某地区2008年简化投入产出表,全表由三部分组成,分别称为第I、第II、第III部分。
第I部分主栏是中间投入,宾栏是中间使用,每个产品部门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耗者,该部分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第II部分是最终使用部分,反映国民经济中各产品部门与最终使用各项之间的联系;第III部分是增加值部分(最初投入)部分,反映各产品部门的增加值的构成。
,n)引入直接消耗系数 a j ,即:a ij = X ij / Xj化简后可得价值型行数学模型:X=(I-A) -1Y或X= B Y(2)计算相关矩阵A ,B=(l-A) -1-I , B =(I-A) -1=B+I直接消耗系数矩阵:0.1231 0.0330 0.0000 0.0001 0.0440 0.0063 0.1777 0.5847 0.5712 0.3165 0.1660 0.2586 0.00000.00650.00200.0132 0.00130.0113A=0.4826 0.0421 0.0255 0.0881 0.0434 0.0484 0.0347 0.0608 0.0607 0.0350 0.0870 0.0836 0.02070.03660.02630.05930.21680.1104完全消耗系数矩阵:0.1976 0.1204 0.0775 0.0504 0.0955 0.0562 1.2551 1.8655 1.7485 1.1191 0.8764 1.0073 0.01970.02400.01780.0250 0.01330.0227B=0.7095 0.2174 0.1689 0.1908 0.1664 0.1508 0.1731 0.2227 0.2087 0.1385 0.1958 0.1885 0.16960.19020.16600.16110.34120.2235完全需要系数矩阵:1.1976 0.1204 0.0775 0.0504 0.0955 0.0562 1.25512.8655 1.7485 1.1191 0.8764 1.0073 -0.0197 R — 0.0240 1.0178 0.0250 0.0133 0.0227 B =0.70950.2174 0.1689 1.1908 0.1664 0.1508 0.1731 0.2227 0.2087 0.1385 1.1958 0.1885 0.16960.19020.16600.16110.34121.2235nX i可得:即用矩阵表示为:AX+Y=Xj1 aij Xj y i二、投入产出模型(一)建立模型 1.行模型 (1)建立行模型:xij2列模型 (1)建立列模型X 1 1.1976 0.1204 0.0775 0.0504 0.0955 0.0562 Y 1X 21.25512.8655 1.7485 1.1191 0.8764 1.0073丫2X 3 _ 0.0197 0.0240 1.0178 0.0250 0.0133 0.0227 Y 3X 4 0.7095 0.2174 0.1689 1.1908 0.1664 0.1508 丫4X 5 0.1731 0.2227 0.2087 0.1385 1.1958 0.1885 Y s X 60.16960.19020.16600.16110.34121.2235Y s(3)价值型行数学模型-1Y= B YX=(l-A)n i 1xi jd jj tjs j X(j =1,2,. .. , n)引入直接消耗系数a ij 可得:ni 1a ij X j d jV j t jS j X即用矩阵表示为:AcX+N=X化简后可得价值型列数学模型:X=(l-Ac) -1N(2)计算相关矩阵A C , (I-Ac) -1物耗系数矩阵:0.83890.7637Ac=0.68560.51220.55840.5187增加值系数矩阵:6.20814.23159(I-Ac) -1=3.18102.05002.26442.0775d j 、v j 、t j 、 s j :分别为第 j 部门的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 m j :为第j 部门的社会纯收入,等于t j + S j ;N j : 为第 j 部门的增加值,等于 d j + v j + t j + s j ;X i :第i 部门总产出;X j :第j 部门总投入;A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ij )nnX= ( X i X 2 ....... X N )T—总产出的列向量;丫= ( y i y 2 .............. y N )T—最终使用的列向量;i, j =1,2,3,4,5,6 分别表示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建筑业部门、运输邮电部门、商饮部门和服务业部 门;n =6。
一个价值型投入产出分析的实例
一个地区价值型投入产出分析的实例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应用广泛且经受住了实践检验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自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于1936年创立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其理论和方法均比较成熟,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效显著。
本文主要对投入产出的产生发展等内容做一简介,随后用一个价值型的投入产出模型来分析其反映的经济问题。
一、投入产出分析的简介(一)投入产出分析的概念、产生及思想渊源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法)是反映经济系统各部分(如各部门、行业、产品)之间的投入与产出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并用于经济分析、政策模拟、经济预测、计划制定和经济控制等的数量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是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并因此而荣获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投入产出分析产生的思想渊源,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法国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魁奈的《经济表》,但是更直接的影响是19世纪下半期法国的数理经济学派里昂.瓦尔多提出的《全部均衡论》及其数学模型和原苏联“1923与1924年度国民经济平衡表”的有关概念和棋盘式表格的经验。
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法分析是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是有其复杂历史渊源的。
(二)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投入产出分析的数量经济分析方法已由提出时的由国家为对象发展到研究地区、地区间、部门、部门间、企业以及国际投入产出间的数量依存关系。
早期的投入产出模型只是静态的投入产出模型,二、下面就以X地区X年的投入产出表为例,看一下投入产出分析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X地区X年的投入产出表(一) (一)反映本地区生产与分配使用的数学模型1nj xij =∑+c i+ki=X i (1)式中,x ij --本地区第j 部门生产中所消耗本地区第i 部门产品的数量;c i --本地区第i 部门的消费; k i--本地区第i 部门的积累; X i --本地区第部门的总产出。
利用投入产出表和相关数据进行实际的案例计算并给出分析评价
利用投入产出表和相关数据进行实际的案例计算并给出分析评价一、 投入产出的产业分析模型1. 投入产出法的应用的应用领域 (1)通过建立投入产出表进行经济分析由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研究投入产出分析,编制和应用投入产出表,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编制了投入产出表,并且开展相应的研究,许多国家的学者发展了里昂惕夫的成果,使投入产出分析研究内容越来越丰富和深入。
中国也是国际上投入产出研究和应用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我国每五年编制依次全国性的投入产出表,最近的两次分别为2002和2007年。
(2)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进行经济预测经济预测是投入产出分析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方面。
当编制了若干年份的投入产出表以后,就可以对它们进行动态分析,掌握各种经济数据的变化规律,从而对整个国民经济或地区、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以此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如,美国曾经利用投入产出分析研究过工资提高10%后,生活费用将上升3.9%,工人所得到的真正益处为6%左右。
南斯拉夫曾经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来处理外汇分配问题。
(3)利用投入产出分析研究一些专门的社会问题利用投入产出分析可以研究污染、能耗平衡等多种社会问题。
这些都是投入产出分析的一些新的应用领域。
如利用投入产出分析可以确定在生产增长的同时,各部门所产生的污染物的数量,需要处理的各种污染物的数量,以及由于从事消除污染的活动,社会需要付出的代价。
(4)在国际经济中的应用为了研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我们不得不把研究背景扩大到全球范围。
创建国际联系的投入产出表就是一种研究方向,另外,分析环境影响对世界各国相互间的联系问题也很有意义。
经济活动过程中, 各产业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 这种技术经济联系称为产业关联。
利用投入产出表,可以分析产业关联有直接关联和间接关联, 直接关联通过中间产品需求系数和中间产品投入系数(赫希曼系数) 进行考察, 间接关联主要通过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即拉斯姆森系数) 进行考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入产出表的产生和发展
投入产出表的产生。
投入产出表于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美国,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瓦西里,列昂惕夫首先提出并加以研究的。
他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编制投入产出表,其目的是用以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
1936年8月在《经济学和统计学评论》上发表了《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一文。
这篇文章是世界上有关投入产出分析的第一篇论文,它标志着投入产出分析的诞生。
以后通过若干年的研究,他提出了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奠定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开创了投入产出分析的新纪元。
由于列昂惕夫在投入产出分析方面的卓越贡献,他于1973年获得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金。
从投入产出表产生到现在,虽然经过仅半个世纪的时间,但是在投入产出表的原理编制技术和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与应用上都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在列昂惕夫刚刚提出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后,并没有得到各国。
政府和经济学界的重视。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政府。
需要对经济进行控制和干预,迫切需要一种比较科学、比较精确。
的经济计量方法,投入产出技术才引起人们的关注,由此得到普i及和推广,并被应用到经济活动中去。
应用最早的是美国劳工部g劳动统计局在列昂惕夫的指导下,于 1942- 1944年编制了美国1939年投入产出表,利用这张表来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预测战后美国的钢铁工业的生产和美国的就业情况,制定战时军备生f产计划,研究裁军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由此,得到了美国政府和经济学界的重视,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由于投入产出表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研究投入产出分析、编制和应用投入产出表。
到1990年,除个别国家外,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编制了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原理也得到了发展,由静态模型向优化模型发展,并应用到各个方面来研究宏观经济问题。
随着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完善,投入产出表已成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联合国统计司于1968年将投入产出表纳入到SNA核算体系中,于1971年又将其纳入到MPS核算体系中。
由此,投入产出表成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支柱。
我国对于投入产出的分析是从60年代开始的,当时仅限于l理论研究。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严厉的批判。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这项研究工作得到了重视。
1980年在山西省开始试点编制《1979年山西省投入产出表》,以后陆续深入。
到1987年3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进行全国投入产业调查的通知》,在全国进行1987年投入产出调查,编制《中国1987年投入产出l表》,并决定每5年进行一次。
这张表于1988年底编制成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是我国编制的第一张投入产出表,它标志着我国投入产出分析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投入产出分析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投入产出表成为宏观经济调控、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工具。
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