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春图 展子虔
谈《游春图》的创作背景及其对山水画的影响
联时期艺术少有个性,更多的是用于宣传服务,在西方对这个时期的艺术评价并不高。
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初期的苏联美术风格占主流地位的仍旧是社会现实主义,《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和《战罢休息》两件作品都表现了人民革命斗争胜利的果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主义精神与意识形态。
虽然风格内容上《战罢休息》这幅作品有向风俗画融合渗透的倾向,画家也试图探索新的主题性绘画的出路,但突破不大,远不及后期画家融合浪漫主义明显,却也为苏联美术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奠基作用,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美术作品也有着深厚的影响。
[参考文献][1] 艾中信.苏联的油画艺术[J].美术,1954(11):7.[2] 李方平.俄罗斯画家弗·阿·谢罗夫创作中期的艺术风格[J].艺术评论,2011(09):88.[3] 列昂节夫. 苏维埃俄罗斯美术[M]. 朝花美术出版社, 1958.[4] 李方平.俄罗斯画家弗·阿·谢罗夫创作中期的艺术风格[J].艺术评论,2011(09):88.[5] 萧椆.聂普林采夫(Ю.М.Непринцев)《战斗后的歇息》[J].俄语学习,2015(03):62.[6] 黄海波.特瓦尔多夫斯基《瓦西里焦尔金》人物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12):38.[7] 萧椆.聂普林采夫(Ю.М.Непринцев)《战斗后的歇息》[J].俄语学习,2015(03):63.作者简介:冯子珊(1989),女,北京人,硕士研究生,馆员。
摘 要:《游春图》作为目前有史可考的第一张中国山水画,展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中国山水画的肇始与发展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虽跨越千年,但《游春图》对于当代中国山水画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学习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展子虔;天人合一;畅神;卧游;澄怀观道一、展子虔及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展子虔,生于公元545年,卒于公元618年,渤海人,历经东魏、北齐、北周,成名于隋代,擅画山水、车马、人物等。
展子虔《游春图》
踏春而行——展子虔《游春图》中国画,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的山水画更是中国画中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璀璨明珠。
但是在隋代以前的早期山水画,是作为人物画背景出现的。
我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是处于大动乱时期,老庄回归自然的思想抬头,许多文人学士避世于山林田园,山水诗、山水画出现了。
对早期的山水画,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往往是“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山头上的树木象伸出的手指一样,显得笨拙幼稚。
这样的山水画没有流传下来,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是隋代展子虔所画《游春图》了。
《游春图》已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
它在绘画史上,标志着中国山水画已由“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作为人物配景的稚拙阶段,进入了成熟阶段。
画面上湖光春色,明媚艳丽,舟与人物画法工细并点以重彩。
花树繁密,树干空勾轮廓,并用青绿赭石涂染。
细线圈出高峰树苔、深青填入,画法古拙。
从此画看,隋代山水画已有创新。
展子虔开始运用透视原理,利用近大远小的比例画出空间深度。
唐人说他的画“远近山水,咫尺千里”那种有限表现无限的艺术境界。
在画法上,有勾无皴,用粉点染人物树干。
由此,“青绿重彩,工细巧整”的较为完整的山水画创作逐渐开始。
这幅画中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游人们流连忘返于山水之间的情形。
青山叠翠,水波荡漾、桃花绽放、绿草如茵,一幅美不胜收的图景。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还处于钩线填色的阶段,各种皴法尚未形成。
山石用方直的细线勾勒,坡面着石绿,坡脚着赭石,树叶一种是用墨线勾勒然后点色,一种是直接用色笔钩点成形。
虽然仍是比较稚拙的表现手法,但《游春图》显然已经摆脱了早期山水画的那种树大于山,船大水小,无法泛舟的局面,在山、水、人、树的比例上都已排布得十分恰当,特别是它那古艳、富丽的装饰趣味,已显示出唐代金碧青绿山水画的雏形。
《游春图》以描绘贵族游春情景为主要表现内容。
画面山形耸峙,水波浩淼,万木复苏,祥云涌动。
游春的男女纷纷涌向山间水湄,他们有的骑马伫立水滨,有的乘船泛于水中,有的在岸上迟疑不进,有的望春波翘首待渡。
02-1隋唐五代时期-展子虔和《游春图》
下村
这岸可见四个骑马人和 随从,欲游深山,或欲 度小桥,山中卧有一农 舍和一红柱殿宇。
画上有宋徽宗赵信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字
• 元成宗之姊鲁国大长公主题
下村
• 冯子振、赵严、张珪等文人赋诗
拓展内容
名画背后的故事
《游春图》经宋徽宗题签后,约在宋室南迁之际即行散出,后归南宋奸臣贾似道所有。宋后。明朝初 年,《游春图》卷收归明内府,而后又归权臣严嵩所有。万历年间,画卷为苏州收藏家韩世 能所藏。入清后,经梁清标、安歧等人之手而归清内府。
画家运用细而有力的线条勾画出物象的轮廓,人物虽然小如 豆粒,但一丝不苟,形态毕现。山石树木只用线条画出,可以看 到行笔的轻下重村、粗细、顿挫、转折的变化,但尚未见到唐代以后 绘画中出现的皴擦技法。
作品的色彩浓丽厚重,山石树木均以矿物制成的石青、石绿 颜料赋色,以青绿的色彩为主调,建筑物和人物、马匹间以红、 白诸色,既统一和谐,又富有变化。亮丽的色彩亦更好地衬托出 大好河山盎然勃发的春天气息。
关于《游春图》流落后最终入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故事,被传为一段佳话。
1924年的十一月,溥仪被赶出紫禁城,逃往天津之际带走了许多文物,其中包括展子虔的游 春图;在伪满洲国建立后,这批书画便跟随其下来村到东北。1945年伪满洲政府覆灭,溥仪再次 出逃,此次形势严峻使其未能顾上带走文物,包括《游春图》在内的1200余件书画散落于通 化、长春一带。
Thanks
买下《游春图》后,张伯驹将住所更名为“展春园”,又自号“春游主人”。
1952年,张伯驹夫妇把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伯虎的《三美图》连同几幅清代山水画轴均 转让给了故宫博物院。
但《游春图》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进入故宫后,这幅字画已破烂不堪,经研究,故宫博物院决定此画由杨文斌师傅负责,徒弟 徐建华做助手。杨文斌在当时有“装裱界的梅兰芳”之称,故宫里80%的画都是经他之手。 可即使如此经验丰富的装裱师傅,面对《游春图》依旧难以下手。
展子虔《游春图》的艺术特色
展子虔《游春图》的艺术特色□郭宇卿摘要:展子虔是隋代著名的山水画家,其《游春图》是古代山水画的代表作。
各个画派的山水画构成各不相同,该文侧重于对山水画家、画派、作品、风格的赏析,研究《游春图》的整体布局、笔法运用等,阐述展子虔的技法给后世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展子虔游春图山水“青绿法”是隋代画家山水画创作的独特技法,在众多画家中,展子虔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青绿山水画家。
展子虔善于创新,常运用新颖的技法。
他的代表作《游春图》题材新颖,注重自然与生活的结合。
但是自隋代统一南北后,展子虔的绘画思想即受到一定程度的束缚。
一、隋代展子虔生活背景与隋代的“界画”相比,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风与技法更显成熟。
展子虔尤其擅长描绘故事人物、山水、亭台楼阁。
《游春 图》较六朝前山水画相对成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卷轴作品。
其对事物的刻画细致入微,并且在色彩的运用上偏重于青绿山水。
二、隋代画家艺术创作特色隋代的艺术氛围与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密不可分。
在当时,界画、壁画以及山水画盛行。
青绿山水画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的稚拙阶段已经结束,“青绿重彩,工细巧整”的较为完整的山水画创作风格开始盛行。
展子虔是一位知识渊博、有才气,尤其精通描绘山水的画家。
以人物论,当时西域一些画家所作绘画多描绘西域风俗,如尉迟跋质那,尤其擅长绘画西域风俗画。
展子虔细描色晕,所画作品却神意具足、精妙绝伦,他人难以效三、展子虔《游春图》的艺术形成过程纵观我国绘画史,隋唐时期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阶段。
这个阶段的画家运用的山水技法对后世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世的山水画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隋代,除壁画外,卷轴画也已风行。
《游春图》的出现,使青 绿山水发生了质的改变,代表山水画逐渐走向成熟,向着金碧山水发展,但尚未完全成熟。
作为展子虔的突出成就,《游春图》这幅卷轴画是画在绢上的,有别于壁画、石刻、砖刻以及漆画。
1•笔墨技法展子虔在《游春图》中,均用细笔勾画山石,虽不加皴法,却显得苍劲有力,笔墨丰富。
隋展子虔游春图全卷绢本43x80
隋展子虔游春图全卷绢本43x80《游春图》是隋朝展子虔所作,长卷,绢本,设色,纵43厘米,横80.5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此图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情景。
全画以自然景色为主,放目远眺:青山耸峙,江流无际,花团锦簇,湖光山色,永波粼粼,人物、佛寺点缀其间。
笔法细劲流利。
在设色和用笔上,颇为古意盎然,山峦树石皆空勾无皴,但线条已有轻重、顿挫的变化。
以浓烈色彩渲染,烘托出秀美河山的盎然生机。
这幅经宋徽宗题写为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卷,是画家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
其双勾夹叶法和点花法等对唐李思训一派青绿山水产生很大影响。
《游春图》的出现,结束了人大于山和水不容泛、树木若伸臂布指的早期幼稚阶段,使山水画进入青绿重彩工整细巧的崭新阶段。
《游春图》卷也是一件为历代鉴赏家所珍视的名画。
它经宋徽宗题签后,约在宋室南迁之际即行散出,后归南宋奸臣贾似道所有。
宋亡后,元成宗之姊鲁国大长公主得到了它,并命冯子振、赵严、张珪等文人赋诗卷后。
明朝初年,《游春图》卷收归明内府,而后又归权臣严嵩所有。
万历年间,画卷为苏州收藏家韩世能所藏。
入清后,经梁清标、安歧等人之手而归清内府。
随溥仪出宫被携至长春。
《游春图》卷收归张伯驹先生后发生的故事:“月余后,南京政府张群来京,即询此卷,四五百两黄金不计也。
而卷已归余有。
马霁川亦颇悔恚。
然不如此,则此鲁殿仅存之国珍,已不在国内矣。
”——摘自张伯驹《春游纪梦》。
1946年初,故宫散失于东北的书画开始陆续出现。
这些原本由末代皇帝溥仪携至长春的清宫旧藏书画一经面世,便引起了当时国内各大收藏家们的极度关注,古玩商家们更是蜂拥而至。
北京琉璃厂玉池山房古董商马霁川最早奔赴东北,收购到不少字画精品。
回京后,他将一些伪迹和平常之品售于故宫博物院,所得足以赎回本金;然后将一些真迹和精品售于上海以取重利,甚至勾结沪商辗转出国,如唐代陈闳的《八功图》卷和元代钱选的《杨妃上马图》便是因此流出国外。
北京故宫馆藏展子虔《游春图卷》
北京故宫馆藏展子虔《游春图卷》北京故宫馆藏展子虔《游春图卷》隋代,展子虔作,绢本,设色,纵43cm,横80.8cm展子虔游春图卷图中展现了水天相接的情形,上有青山叠翠,湖水融融,也有士人策马山径或驻足湖边,还有美丽的仕女泛舟水上,熏风和煦,水面上微波粼粼,岸上桃杏绽开,绿草如茵。
宋徽宗题游春图《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绘画作品,绢本、青绿设色,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
画家用青绿重着山水,用泥金描绘山脚,用赭石填染树干,遥摄全景,人物布局得当,开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在早期的山水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
该画是展子虔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
冯子振跋游春图《游春图》经宋徽宗题签后,约在宋室南迁之际即行散出,后归南宋奸臣贾似道所有。
宋亡后,元成宗之姊鲁国大长公主得到了它,并命冯子振、赵严、张珪等文人赋诗卷后。
明朝初年,《游春图》卷收归明内府,而后又归权臣严嵩所有。
万历年间,画卷为苏州收藏家韩世能所藏。
入清后,经梁清标、安歧等人之手而归清内府。
张珪跋游春图《游春图》构图壮阔沉静,设色古艳,富有典丽的装饰意味,体现出承上启下的风格,也标志着山水画即将进入成熟期,他在山水画上所达到的成就及其绘画方法,直接开启了唐代画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金碧山水的先河。
董其昌跋游春图在《游春图》出现之前,中国早期的山水画通常是“人大于山、水不容泛”。
也就是说,绘画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比山还要大,而对于水的绘画,却永远不会有波光粼粼的形态,而是犹如一潭死水般地停留在画布上。
可见,在展子虔之前的,尤其是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这些画家们通常无法把握好山水、人物的比例关系,也不能完美、生动地展现山水的飘逸之感。
而《游春图》出现之后则打破了这种限制,全图无处不展现着一种空问之美,人物、山水疏密安排十分得宜,展现着自然界的交替、交换与重叠。
游春图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山水画承上启下的代表作品,不仅仅在于画面呈现的内容,更在于它异于前人的创作手法和审美取向,展现出了于方寸之地尽显千里之姿的艺术特点。
展子虔:写远近山川,有咫尺千里之势
展子虔:写远近山川,有咫尺千里之势展子虔(公元6世纪后期)〔隋〕渤海(今山东信阳)人,生卒年不详。
历北齐、北周,入隋曾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官职。
擅画道释、人物、山水及杂画,尤工车马。
人物画描法细腻,随之以色晕开,神采如生,意态倶足;其画山水台阁,写远近山川,有咫尺千里之势;描写车马入神,立马神形生动且画外有情,技艺之高与董伯仁齐名,故史称董展”。
唯一有画迹可考的隋代著名画家,在山水画的研究上成就显著,创立了“青绿山水”的绘画形式,堪称青绿山水画的鼻祖。
曾在洛阳天女寺、云花寺、长安灵宝寺、崇圣寺等绘有壁画。
画迹有《长安车马人物图》《弋猎图》《南郊图》《王世充像》《法华变相图》《朱买臣覆水图》《北齐后主幸晋阳图》《维摩像》《石勒问道图》《北极巡海图》等,分别著录于《贞观公私画史》《历代名画记》《宣和画谱》。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游春图》是展子虔的传世之作,亦是中国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画。
该画用青绿着色法描绘了贵族春游的情景,画法古拙,用笔细劲有力,设色浓丽鲜明,局部用金线勾勒,辉煌壮美。
近景树木渐趋写实,远山以花青点苔,人、马、山树比例适度,形态宛然,脱离了以山水为人物画背景的地位,独立成幅,反映了早期独立山水画的面貌。
展子虔《游春图》展子虔在绘画史上地位很高,所谓“顾、陆、张、展”之说即是。
彦惊《后画品》说:“(展子虔)触物为情,备该绝妙。
尤善楼阁,人马亦长。
远近山川,咫尺千里。
”虽《后画品》有后人伪作之说。
不过,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却也记录了彦棕评展子虔的这段话:“僧惊云:触物留情,备该妙绝,尤善台阁,人马山川,咫尺千里。
”及至再后来的宋代《宣和画谱》也跟着说展子虔:“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之趣。
”可见,问题只涉及《后画品》的作者,于展子虔绘画之能事,还是没有争议的。
展子虔《游春图》局部元汤屋在《古今画鉴》中说:“展子虔画山水,大抵唐李将军父子多宗之。
画人物描法甚细,随以色晕开……下为唐画之祖。
青绿山水画的鼻祖——展子虔
青绿⼭⽔画的⿐祖——展⼦虔展⼦虔(约545-618年),唯⼀有画迹可考的隋代著名画家,在⼭⽔画的研究上成就显著,创⽴了“青绿⼭⽔”的绘画形式,堪称青绿⼭⽔画的⿐祖。
中国存世最古⽼的⼭⽔画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游春图》是展⼦虔的传世之作,亦是中国存世最古⽼的⼭⽔画。
该画⽤青绿着⾊法描绘了贵族春游的情景,脱离了以⼭⽔为⼈物画背景的地位,独⽴成幅,反映了早期独⽴⼭⽔画的⾯貌。
在布局的巧妙性上,《游春图》右上部分绘有崇⼭峻岭,⼭峦起伏,数峰叠起;右下部绘有⼟坡,低坡丛树,⼭路逶迤,既为崇⼭峻岭的下段延伸,⼜作为辅垫,使全图具有稳重感。
左下部绘⼀低峦⼩⼭,与右上边⼭脉遥相呼应,形成对⽐;中间绘有⼤⽚⽔域,波光潋滟,湖天⼀⾊。
⼀⼩船点缀其间,船内绘有三四⼈物,姿态不同,形态各异。
化处理,使⼭⽔画创变得较为合乎现实⽣活的新格局,这正是隋朝⼭⽔画的特有表现形式。
如此⼀幅集厚重的历史价值与精巧的艺术价值于⼀⾝的⼭⽔画作品,⾃然受到后⼈的追捧和喜爱。
《游春图》⾃581年问世,迄今1400多年,风风⾬⾬,辗转流传,⼏度收归皇宫,⼏度流落民间。
从画上的题跋便可知有哪些⼈留下了“爱的印迹”。
宋徽宗亲为《游春图》题名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这位不爱江⼭爱丹青的皇帝,⾃然不会放过《游春图》。
他在位时⼴收⽂物和书画,充实翰林图画院。
《宣和画谱》收录有展⼦虔作品,其中就包括《游春图》,并有评语⽈,“展⼦虔画台阁,与江⼭远近之势尤⼯,有咫尺千⾥之趣。
”“展⼦”⼆字上的印章即为宋徽宗的双龙印玺宋徽宗双龙印玺全貌 宋徽宗对《游春图》的喜爱,表现在画卷⾸的隔⽔处,亲⾃题写的“展⼦虔游春图”六个瘦⾦字,笔势劲逸,意度天成,有如皇帝钦点状元卷,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
南宋奸相贾似道与《游春图》展⼦虔《游春图》局部 《展⼦虔游春图》⼀度落⼊南宋奸相贾似道之⼿。
贾似道(1213 - 1275),南宋台州天台⼈,因姐为理宗宠妃,遂得进⽤。
此⼈虽于政不通,然精于逗蟋蟀,更专门著有《促织经》,⼈称“贾⾍”。
隋·展子虔《游春图》
隋·展子虔《游春图》中国古代名画鉴赏(六)隋·展子虔《游春图》——山水壮阔的画卷《游春图》《游春图》作者展子虔,隋代杰出画家,大约生于公元550年、卒于公元617年,渤海(今山东惠民县何坊乡展家村)人。
他是现在唯一有详细资料记载的隋代著名的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
展子虔曾在隋朝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他辗转洛阳、长安等地,并在寺院画过许多壁画。
从这些壁画分布的地区来看,他的足迹几乎遍及大江南北。
他多才多艺,对各种画类几乎无所不能。
他画人物,画立马,画山川,都形象生动、逼真,给人呼之欲出之感。
特别是他描绘贵族游春情景的《游春图》,是我国现在保存下来最古老的卷轴山水画之一,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影响很大。
元人汤里赞誉他为“唐画之祖”。
他在中国绘画史上,是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
展子虔的绘画题材广泛,手法多。
变他不仅善画人物、车马、山水、台阁,而且大都臻于精妙。
在着色技巧上,他用青绿设色。
他的画法为唐代绘画名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所宗法。
他所画之马,神采飞扬,十分有神,“立马而有走势,其为卧马则有腾骧[xiāng](意指白色的马)起跃势,若不可掩复也。
”展子虔能够抓住马的瞬间神态,表现出整体的绰约风姿,达到以形传神,以神带形,形神兼备,维妙维肖的艺术境界。
《游春图》局部《游春图》鉴赏此图描绘了达官贵人在风和日丽的春天踏青游乐的情景。
画家表现了贵族游春的主题,以抒情而又近似纪实的手段展示了祖国江山的美丽和贵族生活的优雅舒适。
各种花树点满山野,桃红柳绿,相映成趣。
山上有骑马的游人,水中有乘船的妇女,飞瀑流泉,小桥流水,远山近坡,层次分明。
全图用鸟瞰方式遥摄景物,水面开阔,烟波浩渺,两岸山峦起伏,层次丰富。
《游春图》局部此图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两大特点:一是青绿勾填技法的运用。
山石树林有勾无皴[cūn](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填以青绿色为主的厚重色彩。
二是在构图上,脱离了魏晋时期作为人物画背景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处理方式,而变为以山水为主,人物只作点景出现的独立完整的山水画,具有与自然景物的空间关系相适应的“远近山水,咫尺千里”的画面效果。
隋朝展子虔游春图赏析.doc
隋朝展子虔《游春图》赏析展子虔(550-604 )隋代杰出画家。
渤海( 今山惠民何坊展家村) 人。
他是在唯一有画迹可考的隋代著名的画家,在中国画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
他北、北周入隋,他多才多,各种画几乎无所不能。
他画人物,画立,画山川,都形象生、逼真,呼之欲出。
特是他描族游春情景的《游春》,是我国在保存下来最古老的卷山水画之一,后世山水画的展影响很大他在中国画史上,是承前启后的一代宗。
画史称隋初画家展子虔的《游春》最古的卷山水画,也是我今天得看到的唐以前山水画向成熟程中一件独立成画的珍品,那么,在此前的山水画是什么的呢?据唐彦的《代名画》:“ 其画山水,若犀,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从晋画家之的《洛神》卷中可略一二,其背景之山水,就大致是种“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情形。
也就是,山水在画中,依然是人物的陪,然勾画已前致,但在比例上不能相称,水面狭小不能泛舟,峰低矮似是土堆。
画面平直,富装感然而缺乏空感。
但展子虔的《游春》大有改善。
43 厘米,横 80.5 厘米,本,色。
藏北京故博物院。
《游春》以春游主,画幅不大,但却有置景大、气宇昂的大面,就是画史中所的“咫尺千里”。
一点是西方画家无法与中国画家相媲美的。
江南早春二月,叶吐,桃杏争芳。
一水自左上流下中,水面,微波起,有游艇泛。
两岸游人三两成群,沿途春景,或步行立,或主而仆随后。
小岸,坡后有舍,而山谷中寺。
人、、舟、与山石、木、江水的比例已十分合适,、石近大而小,江水斜下,两岸落,林密布,白云,得疏密有致,透的空感和深感也十分恰当。
江水勾起伏漾的波,淡,天水天一色。
山石木以流利的墨勾勒,但无皴笔,身染深赭色,叶染。
山石通体染淡赭色后,石脚染重赭而石身敷青重彩。
小杆及寺廊柱填朱砂,而人、、白云填以白粉。
整幅画山石木的色彩郁,但由于中大片水色的清澈相映,得而不俗。
不,此尚有不足之,如的造型嫌,枝干少化,叶已精至双勾法,但大都平铺而欠生动,而远树则处理稍觉简单,更多装饰意味。
宋徽宗题展子虔《游春图》
宋徽宗题展子虔《游春图》展子虔(约550-604)隋代杰出画家。
渤海(今山东惠民县何坊乡展家村)人。
他是现在唯一有画迹可考的隋代著名的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
他历北齐、北周入隋,他多才多艺,对各种画类几乎无所不能。
他画人物,画立马,画山川,都形象生动、逼真,呼之欲出。
特别是他描绘贵族游春情景的《游春图》,是我国现在保存下来最古老的卷轴山水画之一,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影响很大他在中国绘画史上,是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
艺术史中一般将这张画说成是中国第一幅独立的山水画作,展子虔是历北齐、北周入隋的画家,应隋文帝杨坚之召,做过朝散大夫、帐内都督。
不过有很多学者也对此画的归属表示疑问,认为其中的建筑装饰不是展子虔时期的特色,底本可能是中晚唐以后,而现在看到的这张则是五代或宋的摹本;还有人认为山水并不是展子虔擅长的,此画可能不是他的作品,因为现在将它归在展子虔名下的所有证据不过是手卷上宋徽宗所题“展子虔游春图”几个字与元明以后的文献记载。
虽然疑问重重,但《游春图》仍然被公认为中国早期山水画走向成熟的一个最好的典范。
图绘江南早春二月,树叶吐绿,桃杏争芳。
一水自左上流下中间,水面宽阔,微波皱起,有游艇轻泛。
两岸游人三两成群,沿途观赏春景,或步行伫立,或主骑马而仆随后。
小桥连岸,坡后有农舍,而山谷中则寺庙隐现。
人、马、舟、桥与山石、树木、江水的比例已经十分合适,树、石近大而远小,江水斜下,两岸错落,树林密布,白云缭绕,显得疏密有致,透视的空间感和纵深感也十分恰当。
江水满勾起伏荡漾的波纹,渐远渐淡,天际水天一色。
山石树木以细劲流利的墨线勾勒,但无皴笔,树身染深赭色,树叶染浓绿。
山石则通体染淡赭色后,石脚染重赭而石身敷青绿重彩。
小桥栏杆及寺庙廊柱填朱砂,而人、马、白云则填以白粉。
整幅画山石树木的色彩浓郁,但由于中间大片水色的清澈相映,显得艳而不俗。
不过,此图尚有不足之处,如树的造型还嫌单调,枝干少变化,树叶虽已精细至双勾法,但大都平铺而欠生动,而远树则处理稍觉简单,更多装饰意味。
迄今为止存世最古老的画卷:隋展子虔《游春图》
迄今为止存世最古老的画卷:隋展子虔《游春图》推荐热点视频图片娱乐科技汽车体育财经军事国际时尚旅游更展子虔展子虔(约545-618年),隋代著名画家,汉族,渤海(山东阳信)人。
是有画迹可考的隋朝画家,擅长人物、车马、宫苑、尤擅长长山水。
人物描写得细致,生动逼真;画马则站立者有走动之势,俯卧者有起跃之状;画山水,则咫尺千里之势,被称为"唐画之祖"。
游春图《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绘画作品,是画家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
作品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
绢本、青绿设色,高43厘米,宽80.5厘米,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
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游春图》经宋徽宗题签后,约在宋室南迁之际即行散出,后归南宋奸臣贾似道所有。
宋亡后,元成宗之姊鲁国大长公主所得。
明朝初年,《游春图》卷收归明内府,而后又归权臣严嵩所有。
万历年间,画卷为苏州收藏家韩世能所藏。
清军入关后,经梁清标、安歧等人之手而归清内府。
1924年10月,清室被迁出紫禁城,末代皇帝溥仪被驱逐出宫,大量故宫珍宝被溥仪带到天津,后再被携至"伪满洲国"首都长春。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溥仪仓皇出逃,不少书画珍宝流落于东北民间。
不久,这些珍宝又陆续现身北京,其中就有《游春图》,后归爱国民主人士张伯驹所得。
1952年,张伯驹夫妇把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伯虎的《三美图》连同几幅清代山水画轴均转让给了故宫博物院。
顾恺之《洛神赋图》早期的山水画通常会呈现出"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树木若伸臂布指"的状态,这说明了早期山水画得不成熟,在构图方面体现了较为幼稚的特点。
《洛神赋图》卷中可领略一二,其背景之山水,就大致是这种“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情形。
也就是说,山水在画中,依然是人物的陪衬,虽然勾画已经较前细致,但在比例上还远不能相称,水面狭小不能泛舟,峰峦低矮似是土堆。
游春图
《游春图》《游春图》长卷,绢本,横80.5厘米,设色纵43厘米。
作者是展子虔,这幅经宋徽宗题写为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卷,是画家唯一的传世作品,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存世最古老的画卷。
该文物原属:张伯驹先生藏,文物现状:现藏故宫博物院文物历史《游春图》卷也是一件为历代鉴赏家所珍视的名画。
它经宋徽宗题签后,约在宋室南迁之际即行散出,后归南宋奸臣贾似道所有。
宋亡后,元成宗之姊鲁国大长公主得到了它,并命冯子振、赵严、张珪等文人赋诗卷后。
明朝初年,《游春图》卷收归明内府,而后又归权臣严嵩所有。
万历年间,画卷为苏州收藏家韩世能所藏。
入清后,经梁清标、安歧等人之手而归清内府。
随溥仪出宫被携至长春。
文献记载《游春图》卷收归张伯驹先生后发生的故事:“月余后,南京政府张群来京,即询此卷,四五百两黄金不计也。
而卷已归余有。
马霁川亦颇悔恚。
然不如此,则此鲁殿仅存之国珍,已不在国内矣。
”——摘自张伯驹《春游纪梦》名称由来据记载《游春图》上无作者的名款、印章、也没有图名。
因宋徽宗赵佶在前隔水处题有“展子虔游春图”而得名。
《游春图》的修复《游春图》一共修复过三次:北宋宣和年间、清朝乾隆年间分别大修过一次,民国时被马霁川买下后由他的徒弟小修过一次。
进入故宫时,它残破不堪。
20世纪70年代,故宫决定集中修复馆藏的众多珍贵文物,包括《游春图》。
《游春图》的修复计划开始于1977年,整个修复过程历时1年多。
修复之后,它曾经的光彩得以重现。
《游春图》时代背景《游春图》大致属于隋代左右时期。
隋代社会的短暂统一,给当时的文化交流与繁荣带来了契机,大运河的开凿与佛教的兴盛,更给南北交通和绘画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上隋代统治者好奢华,又大兴土木,且雅好收藏书画名迹,艺术创作颇为活跃。
但对于这幅名作是否展子虔亲笔,是否隋代作品,历史上有人提出过疑问。
元周密《云烟过眼录》中曾两次提到这幅画,第一次说:“展子虔《游春图》,徽宗题,一片上凡十余人。
亦归之张子有”,未加评论。
展子虔《游春图》
展子虔《游春图》《游春图》是一幅描绘自然景色为主的青绿山水画卷,表现人们春天出游的情景。
画家在不大的绢幅上以妥善的经营、细劲的笔法和绚丽的色彩,画出了青山叠翠,花木葱茏,波光粼粼的春光佳境,图中山青水秀,水天弥漫,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一艘华丽的高篷游艇随波荡漾。
船中三位女子纵目四望,陶醉于明丽的湖光山色,流连忘返。
湖边数人或骑马或漫步于山间小道,或袖手仁立岸边,兴致盎然。
画家通过时各种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成功地体现了《游春》这一主题,展于虔的《游春图》为唐代青绿山水画派的形成开了绪端。
到了唐化,李思训和其子李道昭直接继承了展于虔一系的山水画画风。
李思训为唐王朝宗室,曾任“武卫大将军”。
他继承井发展了展子虔的画法,用笔工致严整,着鱼浓烈沉稳,画面格局宏伟,堂皇华丽,装饰性很强。
他的几了李昭道又继承了他的画风,时称为“变父之势,妙又过之”,并首创海景山水。
这样,从隋代的展子虔,至唐代的李思训父子,一脉相承,构成了我国山水画中具备特色的青绿山水画派遣。
在唐朝,还构成了另一山水画派遣的源头,那就是水墨山水画。
水墨山水画的开山始祖是王维,据说他诗、书、画、音乐都很擅长,而且还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的画喜用雪景、剑阁、栈道、晓行、捕鱼等题材,其画以笔墨精湛、渲染见长,具有“重”、“深”的特点。
王维的山水画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诗和画的有机结合。
前面我们已谈到,绘画史一般把他看着是诗画结合的创始者。
王维之后的中晚唐时期,山水画的发展出现了一场“水墨运动”,这样,中国山水画发展到唐代,已经进入了一个自由的新天地。
至五代两宋,就是山水画家人才辈出和山水画派遣叠现的时代,这些画家承继并发展了南北朝、隋、唐山水画家的杰出传统,把中国山水画推至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构成了五代时期的北派山水和南派山水,北宋时期的中原画派与院体山水画,北宋晚期的“米点山水”与青绿山水,以及南宋四大家为代表的南宋院体山水画。
五代时期,北派山水的代表人物是荆浩和他的学生关仝。
展子虔《游春图》创作年代辩
展子虔《游春图》创作年代辩题述《游春图》长期被公认是隋代展子虔所绘,不仅是其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著名建筑学、书画鉴定专家傅熹年先生在《文物》杂志上发文,对其创作年代提出异议,并由此引起包括此画捐赠者张伯驹先生等专家的不同意见和讨论。
笔者希望通过此文,在理解并简述傅熹年先生论据和结论基础上,结合其它专家之反对意见,得出个人浅显之判断。
展子虔(约545-618年),汉族,渤海人,由南北朝入隋,据画史记载,擅画佛道、人物、楼阁、翎毛、历史故事,尤长于山水。
《游春图》长卷,绢本,设色,纵43厘米,横80.5厘米,描绘了在风和日丽、春色宜人的季节,古人郊外游春踏青的情景。
此画流传有序,著录累累。
北宋宋徽宗在前格水御题'展子虔游春图'六字,此后更是由历代知名鉴藏家递藏,后入乾隆内府,于清末又从故宫中流出,辗转后由张伯驹先生购入,解放后捐献国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游春图》最早见著于元代周密《云烟过眼录》,后在《玄览编》、《清河书画舫》、《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等书中均有记载。
画面整体采用青绿设色,潋滟生拙;山树石细笔勾勒,不加皴斫,朴拙劲朗;人物线条细劲,神采奕奕;充分体现了中国画初期朴拙而真切的自然描绘能力,也展示出山水画由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性特征。
对于这样一幅国宝级传世名作,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傅熹年先生撰文《关于展子虔<游春图>年代的探讨》,对此画之创作年代提出异议。
傅熹年(1933年生),祖籍四川省江庵,著名建筑历史学家、文物鉴定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在1983至1989年间,参加全国书画鉴定小组,鉴定全国公藏的古代书画。
傅熹年先生通过诸多角度对《游春图》的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得出结论:《游春图》为北宋时期的临摹品,其底本或与展子虔及其画风有关。
此后,此观点亦引起包括张伯驹先生等其他专家反驳和多方讨论。
现就傅熹年先生主要论据论点做简要阐述,并将其它专家不同意见随附其后,以便从不同角度理解和判断傅熹年先生的论据和结论。
隋朝初时期展子虔绘画赏析
隋朝初时期展子虔绘画赏析游春图展子虔长卷绢本横80.5厘米设色纵4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情景。
全画以自然景色为主,放目远眺:青山耸峙,江流无际,花团锦簇,湖光山色,永波粼粼,人物、佛寺点缀其间。
笔法细劲流利。
在设色和用笔上,颇为古意盎然,山峦树石皆空勾无皴,但线条已有轻重、顿挫的变化。
以浓烈色彩渲染,烘托出秀美河山的盎然生机。
这是现存我国著名画家作品中最古的一幅,也是卷轴山水画最早的杰作。
展子虔,生卒年不详,北周末隋初画家。
渤海 (今山东阳信)人。
历北齐、北周,入隋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
最擅山水、楼台亭阁。
曾在洛阳天女寺、云花寺,长安灵宝寺、崇圣寺等绘制佛教壁画。
其画风继承了顾恺之的特点,笔调工整,法度严谨。
对隋代绘画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世人誉为“唐画之祖”游春图江帆楼阁图李思训立轴纠木设色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作者融汇了山水丘壑和人物动态,阐明唐代山水画已着意于生活与自然之交织、辉映,一派明媚春光景象。
画中山石用墨线勾勒轮廓,石绿渲染。
画树、松已用交叉取势,整体势态葱郁,富有装饰味,和有勾无皴的山石,起伏均匀的水纹,精丽工致的屋宇,图案形状的夹叶,十分相称,而且还可以看出其中吸取域外绘画的迹痕。
李思训(653—?1 8),唐代书画家。
宇建,一作建景,成纪 (今甘肃天水)人。
宗室,孝斌子。
官至右武卫大将军。
李邕碑称“云麾将军”。
工书法,尤擅画山水树石,善用小笔硬画的技法。
李思训画著色山水,用金碧辉映,为一家之法。
继承、发展了六朝以来以色彩为主的表现形式。
明董其昌则推之为“北宗”之祖。
下:江帆楼阁图辋川图(部分) 王维绢木设色 (日)圣福寺藏此图是画家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
画面群山环抱,树林掩映,亭台楼榭,古朴端庄。
别墅外,云水流肆,偶有舟楫过往,呈现出悠然超尘绝俗的意境。
在王维的山水画中,尤其这幅《辋川图》所创造的淡泊超尘的意境,给人精神上的陶冶和身心上的审美愉悦,旷古驰誉。
古人的郊游日记——《游春图》
文/王欢欢有这么一对父子:爸爸是开国皇帝,儿子是亡国皇帝;爸爸结束战乱呼唤和平,儿子野心勃勃四处打仗;爸爸勤俭节约爱攒钱,儿子却是历史上有名的金山银山转眼花光的败家子。
你大概猜到了,这父子俩就是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花钱干什么?一是打仗,二是盖房子。
仅从洛阳到扬州的离宫,他就修建了四十多座。
要盖房,就得画设计图和效果图,再加上宫殿大多建在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因此山水画也随之发展起来。
隋朝被载入史册的画家大都擅长画宫殿和山水,其中有一位叫展子虔的画家,留下了一幅描绘人们在早春二月游山玩水的画作,画中没有宫殿,而以山水为主。
几百年后,酷爱艺术的皇帝宋徽宗给这幅画题字“展子虔游春图”。
又过了近千年,《游春图》成为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国宝,它是展子虔唯一传世的画作,也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古老的中国山水画。
赏心乐事谁家院?“游春”,就是春游,古人春游其实和我们现在差不多,爬爬山、划划船、赏赏花,还要带上茶水点心野餐一番。
展子虔的《游春图》画的就是这么一回事。
画的右边是一座高山,山尖高耸入云,曲折细长的山路一直蜿蜒到画的右下角。
为了使这高山不孤单、不沉重,画的左下角有一座春色盎然的小山丘做呼应。
两侧山峦环抱的是位于画面中央的一片湖水,湖水与天空相互映照,细波越到水天相接处就越淡,画面也因此显得深远开阔。
◎[隋]展子虔,《游春图》,绢本设色,现藏于故宫博物院除了大山大水的壮丽景象,画面还描绘了掩映在山水之间的精致小景:山顶有深绿色的松树,山间有蜿蜒的小路,小桥、寺院、草地、春花随着山路延伸到我们眼前。
相比于高山大湖,那豆米般细小的游人则为这景色增添了吵吵闹闹的生活气息。
有的策马上山,有的乘舟游湖,有的在树下,有的在水边,说不定还有几个醉醺醺的诗人正躲在凉亭里比赛即兴作诗呢!这真是一幅赏心悦目、让人越看越向往的画呀!咫尺有千里趣《游春图》代表了隋朝最先进的山水画技巧。
隋朝之前,山水画一般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在人物背后充当幕布,因此画面比例极不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低价字画批发中心
《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绘画作品,绢本、青绿设色,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
[1]
图中展现了水天相接的情形,上有青山叠翠,湖水融融,也有士人策马山径或驻足湖边,还有美丽的仕女泛舟水上,熏风和煦,水面上微波粼粼,岸上桃杏绽开,绿草如茵。
[2]
画家用青绿重着山水,用泥金描绘山脚,用赭石填染树干,遥摄全景,人物布局得当,开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在早期的山水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
[3]该画是展子虔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