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5.2.2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平行线的判定。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充分感性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相交线与平行线》的重点,学习它会为后面的学习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石”。

同时,本节学习将为加“角与平行线”的理解,建立空间观点,发展思维,并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交流分享探索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提升使用数学的水平。

2、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两条直线平行方法。

难点:领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水平目标:①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等活动归纳出三种判定方法,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②通过活动及实际问题的研究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敢想、敢说、敢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习惯。

通过学生体验、猜测并证明,让学生体会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

②通过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使用,让学生理解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三、学情分析1、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和好胜心理.容易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应给予充分思考的时间,谨防填塞式教学。

2、该班级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气氛,能够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兼顾效率和平衡。

3、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看: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师生的合作角度上看:数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1、采用指导探究法实行教学,主要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师生互动,共同探索,知识类比,合理引导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参与数学活动,经历问题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三种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角的定义、分类以及基本性质,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操作实践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三种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与平行线有关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三种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2.教学难点:对于三种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几何图形、实例等,用于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相关的几何图形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一些卡片或者小纸条,用于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铁路、公路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实例中是否存在平行线?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几何图形,如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并提出问题:在这些图形中,是否存在平行线?如何判断?通过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三种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平行线的判定 说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 说课稿

说课稿课题:5.2.2平行线的判定教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平行线的判定》第一章第二节。

七年级学过的平行线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以及几何推理等内内的基础,也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与教心理学中智慧技能的知识对本节的学习层次进行定位,本课属于智慧技能的规则学习。

二、学情分析我所教的学生虽然是初中一年级,他们进入初中尚不满一年,接触平面几何知识也是从本学期开始的,所以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还不够强,语言的表达也不十分规范,这都是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所要强调的.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2、了解得到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证明过程3、进一步规范几何推理语言能力目标:灵活运用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证明直线平行情感目标:体会用实验的方法得出几何性质(规律)的重要性和合理性四、重难点重点: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难点:灵活运用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证明直线平行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在同一平面内,____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或______3.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4.如图,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填空: ∠4与∠8是__________, ∠3与∠6是__________, ∠4与∠6是__________, 二、平行线的画法(1) 放 (2) 靠 (3) 推 (4) 画 三、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推导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推理格式: ∵∠1=∠2 ∴a ∥b(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如果∠3=∠6,可推出AB ∥CD 吗? 如何推出?写出你的推理过程? 解: ∵∠3=∠2 又∵∠3=∠6 ∴∠2=∠6 ∴AB ∥CD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推理格式: ∵∠3=∠6 ∴AB ∥CD(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如果∠4+∠6=180°,可推出AB ∥CD 吗?如何推出?写出你的推理过程? 解:∵∠4+∠2=180°87654312FEC DBAHG21b aBA632FE CDBAHG6432FE CDBAHG又∵∠4+∠6=180° ∴∠2=∠6 ∴AB ∥CD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推理格式: ∵∠4+∠6=180° ∴AB ∥CD 四、随堂练习一、填空1、如果∠B=∠1,那么AD ∥ BC2、如果∠D=∠1,那么____∥_____3、如果∠BAD+∠ABC=180°, 那么____∥_____ 二、填空1、如果∠2=∠6,那么____ ∥_____2、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3、如果∠7=________,那么AD ∥BC 如果∠7=________,那么AB ∥CD三、探究:如图, ∠5= ∠CDA=∠ABC, ∠1= ∠4, ∠2= ∠3, ∠BAD+ ∠CDA=180°1、∵ ∠5= ∠CDA, ∴______ ∥_______2、 ∵ ∠5= ∠ABC, ∴______ ∥_______3、 ∵ ∠2= ∠3, ∴______ ∥_______4、 ∵ ∠1= ∠4, ∴______ ∥_______5、 ∵ ∠BAD+∠CDA=180°,∴_____ ∥______6、 ∵ ∠5=∠CDA, ∵ ∠5+∠BCD=180° ∠CDA+______ =180° ∴∠BCD=∠6,∴ _____ ∥______ 五、例题探究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答:这两条直线平行, 理由如下:1ABCDE7563124ABCD 654312A BCD E21cba1、温故知新如图:因为b ⊥a,c ⊥ a, 所以∠1= ∠2=90° 从而b ∥c 六、综合应用:1、如图,直线AB 、CD 、EF 被直线MN 所截,∠1=∠3,∠1+∠2=180°, CD ∥EF 吗? 解: ∵∠1=∠3 ∴AB ∥EF ∵∠1+∠2=180° ∴AB ∥CD ∴EF ∥CD2、∠1=65°∠2=65°,∠3=115°, 证明(1)DE ∥BC(2)DF ∥AB 解:∵∠1=∠2=65° ∴DE ∥BC ∵∠4=∠1=65° ∴ ∠4+∠3=180° ∴DF ∥AB 七、归纳: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5、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八、 布置作业完成试题卷G H 321EM NFA B C D 2143ECB FD A这个部分让学生去回顾前面所学习的“三线八角”,为本堂课平行线的判定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说课稿5.2.2 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说课稿5.2.2 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5.2.2 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该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基本概念,对数学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判定,学生可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困难,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几何画板。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行线实例,引导学生对平行线产生直观的认识。

2.探究新知:a.引导学生观察实例,提出问题:“这些直线有什么特点?”b.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几何画板,尝试画出平行线,并总结判定方法。

c.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巩固练习:a.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平行线判定的理解。

b.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并给予表扬。

4.拓展与应用:a.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b.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5.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5.2.2平行线的判定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5.2.2平行线的判定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墙壁上的电线、操场上的跑道等生活实例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平行线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启发式教学:在讲授新知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判定定理。通过提问和思考,激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判定定理准确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通过平行线的判定,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2.分配学习任务,每组探究一条判定定理,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组织小组汇报,让组长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其他组成员补充发言,形成互动交流的氛围。
4.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小组的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总结归纳
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如墙壁上的电线、操场上的跑道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平行线,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设计动画演示,如两条直线在平面内运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行线的特征,为后续判定打下基础。
3.创设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用硬纸板自己动手制作平行线,增强学生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人教版七下数学《5.2.2平行线判定1》的说课稿

 人教版七下数学《5.2.2平行线判定1》的说课稿

人教版七下数学《5.2.2平行线判定1》的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教科书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二课时《5.2.2平行线判定1》。

本次讲课从六大方面讲解: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是让学生在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体会平行线的第一种判定方法,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相交线与平行线》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加深对“角与平行线”的认识,而且还为后续学习平行线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本课内容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目标:①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并能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②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教学重点: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4.教学难点: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进行推导和应用。

二.学生情况从认知结构的角度,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并且对基本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已经学了平行线的定义、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具备了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基础,但在逻辑思维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的难点是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进行推导和应用,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观察、多讨论、多练习,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通过探究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过程,渗透类比思想,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达到了相互统一。

四.学法指导教学的矛盾主要是解决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是目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复习旧知识创设问题的情境,以激发学生“乐学”;启发阅读诱导思考,以指导学生“会学”;变式练习巩固新知,以引导学生“活学”;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分析过程,以指导学生“善学”。

小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训练,不断提高学习数学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部审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5.2.2 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2

部审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5.2.2 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2

部审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5.2.2 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2一. 教材分析《5.2.2 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介绍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学生需要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直观的图形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认知和观察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学生的学习动机较强,对于新知识充满好奇,但部分学生可能在数学思维和方法上还需要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判断直线之间的平行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推理,培养直观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其运用。

2.教学难点: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对特殊情况下的平行线的判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平行线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平行线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分析实例中的平行线,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巩固新知:通过几何画板和实物模型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4.练习与应用: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其运用。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5-2-2平行线的判定》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三种情况下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平行线的重要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来加强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三种情况下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三种情况下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平行线判定方法的内在联系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几何画板,直观展示平行线的判定过程,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设计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几何画板。

2.练习题及相关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几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几何画板,展示平行线的判定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出三种情况下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平行线在其他领域的运用。

6.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行线判定方法的重要性。

《5.2.2平行线的判定(1)》说课设计

《5.2.2平行线的判定(1)》说课设计

5.2.2平行线的判定(2)龙岩八中陈静2010.1.30《5.2.2平行线的判定(1)》说课设计一.设计理念:1.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要上的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的第二课时的内容。

它是继第一课时,学习平行线的概念“平行公理及推论”之后,再继续学习平行线判定的方法,它们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奠基知识,是工具性知识,在生产,生活领域中应用广泛。

2. 主要内容和特点教材内容:①判定方法1、2和判定方法3②初步应用“判定方法”进行简单推理。

③整理归纳体会“转化”思想教材特点:①让学生亲历观察、操作、探究、归纳等一系列过程,得到平行的判定方法。

②把方法1作为扩大了的公理,降低推理难度,并要求学生完成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的推导,渗透“转化”思想。

3. 学习目标:①会用判定方法1得出判定方法2和3,会用判定方法1.2.3进行简单推理。

会用判定方法1,2得出方法3②识记常用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③整理并体会课文中“遇到一个新问题时,常常把它转化为已知的(或已解决的)问题。

”的思想方法。

4.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平行的判定方法。

难点: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之间的互译和“转化”思想的理解.三.教法选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著名西方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所以组织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可以突出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也有利于师生角色转化。

通过“三导式”教学,体现自主学习的教改模式。

既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途径、方法,又能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进行检测,通过检测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经过教师的点拨解惑,落实学生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当堂有效训练和评价。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解决方法:加强学生对角度计算的练习,尤其是特殊角度的计算,提高其数学运算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平行线的判定》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条直线永远不会相交的情况?”(如教室墙壁的边缘线)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行线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平行线是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它们在几何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各类工程设计。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教室墙壁的边缘线,展示平行线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设计空间结构。
此外,我还发现,在课堂总结环节,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疑问。这说明我在课堂教学中,可能没有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堂节奏。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பைடு நூலகம்(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解决实际问题时,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学生可能难以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从而无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解决方法: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运用平行线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教案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平行线的判定》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基础,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对于图形的直观感知和空间想象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但七年级的学生仍处于青春期,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逻辑推理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判断,如何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学具:练习本、直尺、圆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在同一平面内,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行线的判定。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种判定平行线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出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判定方法,利用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出两条平行线,并解释判定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惑。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指出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图形的直观判断较为容易,但对于严谨的数学推理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难点: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一些操作材料,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板书设计:设计合理的板书,突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设计5.2.2 第2课时《平行线的判定》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设计5.2.2 第2课时《平行线的判定》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2.2 第2课时《平行线的判定》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以及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并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定理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直线、射线、线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判断。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定义以及判定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几何图形的直观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演示、图形展示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运用,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判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演示、图形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实物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教学方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教室里的两扇窗户、操场上的跑道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例中是否存在平行线?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2.呈现(10分钟)呈现平行线的定义和判定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完整版)《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完整版)《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课题: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人: 白道口镇二中李(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平行线的判定》是“平行线"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平行线的有利工具,是学生们学习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及其判定的重要,在整个初中几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本章的重难点之一,更在整个初中教学的数学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基于上述内容、学情的分析,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

由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1、理解数学证明推理题的基本格式,掌握平行线判定的方法.2、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并能应用这些判定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目标:掌握平行线判定的推理过程,体会“数学转化思想”在推导过程中的应用.情感目标:让学生历经平行线的判定的推理过程,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联系性,在观察,猜想,思考的推理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合作交流意识。

3、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难点:理解平行线的判定的推理过程,并能熟练应用平行线的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师生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学法因为学生已经在小学的学习里接触过平行线,对于平行线的画法以及含义有了基本掌握。

同时由于上一个课时,我们再一次学习平行线的基础知识,学生对平行线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四)说教具:三角板,直尺,多媒体直尺,三角板是画平行线准备的,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更形象的将平行线的判定推理过程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不但可以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5.2.2《平行线的判定》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二节中的《平行线的判定》第一课时。

下面是我对本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主要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线的内容之后学习的又一个重要知识。

它是继续学习平行线的其他判定的铺垫,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学习它会为后面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将会加深角与平行线的认识。

通过这一节课内容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及合作交流能力。

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分析归纳总结。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2,教材重组:《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于是我利用多媒体演示向学生展示了他们熟悉而且感兴趣的一些现实生话中能够体现平行线的素材。

如此把教材内容还原成生动活泼的思维创造活动,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教学目标: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过程,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并学会运用这个判定方法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推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合作交流、分析归纳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是这节课的重点。

难点:同位角相等的寻找。

5,突破难点策略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助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丰富、思维积极的状态中进行探究学习,组织好合作学习,并对合作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七年级下册数学5.2.2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数学5.2.2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数学《5.2.2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七年级下册数学《5.2.2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5.2.2《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地位和作用本课位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二末节的第一课时。

要紧内容是让学生在充分感性熟悉的基础上体会平行线的第一种判定方式,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相交线与平行线》的重点之一,学习它会为后面的学习平行线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石”。

同时,本节学习将为加深“角与平行线”的熟悉,成立空间观念,进展思维,并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进程中交流分享探讨的功效,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及其所处的地位,确信本节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一、经历观看、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熟悉同位角,能在图中识别出同位角,并把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判定。

二、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进程与方式目标:一、经历探讨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进程,把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二、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层次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一、在探讨和交流的活动中,培育学生与人协作的适应。

二、初步了解推理论证的方式,慢慢培育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形,确信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观看、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探讨取得直线平行的条件.难点:同位角的寻觅和在具体的情境中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二、学情分析从认知结构的角度,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必然的生活体会和数学活动体会,而且对大体几何图形有必然的熟悉,学生已经学了平行线的概念、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具有了探讨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基础,但在逻辑思维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方面进展不够均衡。

三、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教法:引导——操作法、观观点、讨论法、多媒体电化教学法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讨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温习引入——动手操作、自主探讨——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反馈应用、拓展新知——互动交流、谈谈收成——布置作业、反思提炼.(设计用意: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和他们的知识水平,本节课我以教学流程六个环节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有充分的试探机遇,借助小教具和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在实践中试探,在试探、归纳总结的进程中培育其空间观念、简单的推理能力和有层次表达的能力.)四、说教学进程(1)、创设情境、温习引入一、如何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依照平行线的概念判定:(1)、如图(1)直线a、b是不是平行?(2)、如图(2)直线a、b是不是平行?(设计用意:通过学生自己回忆可幸免传统教学一问一答的方式,同时也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学习做预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数学《5.2.2平行线的判定》
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数学《5.2.2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5.2.2《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地位和作用
本课位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二小节的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体会平行线的第一种判定方法,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相交线与平行线》的重点之一,学习它会为后面的学习平行线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石”。

同时,本节学习将为加深“角与平行线”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发展思维,并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交流分享探索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其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认识同位角,能在图中识别出同位角,并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判定。

2、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2、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探索和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协作的习惯。

2、初步了解推理论证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探索得到直线平行的条件.
难点:同位角的寻找以及在具体的情境中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从认知结构的角度,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并且对基本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已经学了平行线的定义、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具备了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基础,但在逻辑思维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方面发展不够均衡。

三、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教法:引导——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多媒体电化教学法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反馈应用、拓展新知——互动交流、谈谈收获——布置作业、反思提炼.
(设计意图: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本节课我以教学流程六个环节的方法进行.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借助小教具和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其空间观念、简单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怎样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根据平行线的概念判断:
(1)、如图(1)直线a、b是否平行?
(2)、如图(2)直线a、b是否平行?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回忆可避免传统教学一问一答的方式,同时也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学习做准
备。

)
3、如图,在加工木料时,木工师傅总是利用角尺在木块上画平行线,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
(2)、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如图,三根木条相交成∠1,∠2,固定木条b、c,转动木条a , 观察∠1,∠2满足什么条件时直线a与b平行?
思考:
1、∠1、∠2的边所在的直线是哪些直线?
2、公共直线是哪条?(公共直线就是第三条直线)
3、∠1、∠2可以看成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出的角?
4、∠1、∠2在位置上有哪些相同点?重点强调位置关系。

5、图中还有哪些同位角?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建立空间观念。

通过交流,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加强了沟通,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我设置的五个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的位置关系联系起来,降低了难度,从而为同位角概念建立铺平道路。

并对回答问题的学生及时的给予肯
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多媒体演示: 从复杂图形中分解出简单图形
同位角的定义:两直线被第三直线所截构成的八个角中,位于两直线同一方、且在第三直线同一侧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同位角位置特征:(F形)
在截线的同旁;
在被截两直线的同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演示,结合学生的探索、讨论、交流的情况,师生互动共同总结归纳得出同位角的定义及特征,并强调注意两个“同”字。

通过找其他的同位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加深学生对同位角的理解。

刺激学生的原有认识结构,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激情。

)
议一议
你还记得怎样用移动三角尺的方法画两条平行线吗?试用这种方法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它的平行线. 请说出其中的道理!
方法: 一、放,
二、靠,
三、推,
四、画。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
掌握这种画法并理解其中的道理,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3)、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平行线的判定公理: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可以简述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已知 )
∴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间合作交流学习,充分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积极性,得出正确的结论,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概括这一结论,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反馈应用、知识拓展
1、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释引例(木匠画平行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意义。


2、看图填空
(1)∠1和∠9是由直线____、____被直线____所截成的______角;
(2)∠3和∠6是由直线____、____被直线____所截成的______角;
(3)由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成的同位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习题训练,巩固所学知识,从中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

)
3.如图,∠1=∠2=55°,∠3等于多少度?直线AB,CD平行吗?说明你的理由.
(设计思路:本题意在渗透简单逻辑推理的思想,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学生又一次获取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变式1:如图,∠1=∠2=55°,∠3等于多少度?直线AB,CD平行吗?说明你的理由.
变式2:如图,∠1=55°,∠2=125°,∠3等于多少度?直线AB,CD平行吗?说明你的理由.
变式1 变式2
(设计意图:这是问题3的引伸,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充分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也为下节课寻求“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埋下伏笔。

)
¤错觉:
(设计意图:探索验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这里运用一组图形,利用眼睛的错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用移动三角板的方法来检验,既巩固了平行线的画法,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而且让学生明白了“眼见不一定为实”,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
(5)、互动交流、谈谈收获
1、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2、我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何感受?
3、本节课的学习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积极回顾所学新知,提高学习效率,发挥自我评价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布置作业、反思提炼
1、必做题
教科书第16页习题5.2第1、9题。

2、选做题
(1)如图1,已知∠1=120°、∠3=60°,判断直线a 与b是否平行?
(2)如图2,要使直线∥,需要添加一个什么条件?你有哪些添法
(设计意图:作业分层要求,采用必做题和选做题的方式布置作业,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给基础好的学生充分的空间,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五、教学评价分析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立足于学生的认识基础来确定适当的起点与目标,内容安排从复习平行线的定义出发到平行线的判定(一)的发现、论证和运用,逐步展示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层层展开,
逐步深入。

在教学设计时,利用学具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图片和动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运用数学无时不有。

以动代静,使课堂气氛活跃,面向全体学生,给基础好的学生充分的空间,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同时注重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探索、研究和解决,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六、板书设计
平行线的判定(一)
1、同位角的定义:
两直线被第三直线所截构成的八个角中,位于两直线同一方、且在第三直线同一侧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2、平行线的判定公理: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可以简述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投影区
(设计意图:通过清楚明了、简单有序的板书,来辅助知识的呈现与回顾,加深学生的印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